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投资政策措施

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激活莱芜市民间投资的政策与措施研究

【摘要】 本文从分析莱芜市民间投资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激活民间投资的途径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莱芜市民间投资政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加快民间投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莱芜市民间投资发展的基本情况

1、民间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莱芜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40.42亿元增至2010年的321.36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由124.52亿元增加至240.19亿元。民间投资已成为拉动莱芜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民营经济是民间投资的主体,它反映了民间投资力量的强弱和变化。截止2010年末,莱芜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0.5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GDP的比重达到4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802家,总量突破1万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700户,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3.6万人,新增注册资金37.03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26.87%,占全部税收比重23.28%,同比提高3.75个百分点。

全文阅读

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民间投资

这位负责人说,《意览》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份专门针对民间投资发展,管理和调控方面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日前,国务院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深入解读《意见》。

这位负责人说,《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份专门针对民间投资发展、管理和调控方面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从当前看,出台《意见》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巩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2010年,在保持一定范围和力度政府投资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民间投资,切实将民间储蓄的优势转化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长远看,出台《意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战略任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位负责人介绍,《意见》在起草过程中,他们对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了专门调研,调研发现,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行业准入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着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或“弹簧门”问题。二是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银行信贷更多投向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三是民间投资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民间投资的管理水平有待整体提升。四是民间投资的政府环境需要不断改进,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而《意见》的主要政策措施就是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而提出的。

以破除行业准入难为重点

这位负责人说,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称“非公经济36条”,对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因种种原因,“非公经济36条”中的一些政策措施尚未真正落实到位。在市场准入方面,“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但根据有关方面的调研情况,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民间投资在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非常低。

为此,《意见》将破除、拆除民间投资发展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作为重点,针对上述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准人难问题,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非公经济36条”等文件中有关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具体范围、途径方式、政策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努力增强可操作性、提高文件的可执行力。一是明确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准入范围的总体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明确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具体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和社会福利事业。三是提出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项目业主招标、承包、租赁、产权或经营权转让、参与改组改制等。四是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保障措施。

全文阅读

十大举措改善民生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这些举措将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

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回落到9%,增速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年中国家已将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当前,“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扩大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约4万亿元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于1998年宣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于2005年转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此次财政政策从“稳健”转“积极”,意味着我国将再度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其政策力度大、效果直接,能有效刺激经济。

全文阅读

国务院“新36条”几大亮点与突破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是一个指导和推动民营投资的纲领性文件,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文件在拓宽民资的投资领域、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突破和新意,引起了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江苏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关注。

“新36条”有三个明显特点

“新36条”与原“非公经济36条”相比,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准入范围更加细化。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虽然也是一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但内容基本是原则性和框架性的,不够细化、具体化。而这次公布的“新36条”,国家推动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明确。不仅准入范围清晰,而且进入的行业更加具体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对民资进入的领域、途径和方式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民资顺利进入。

二是投资方式更加具体。原“非公经济36条”,虽然也允许民资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但只允许以参股进入,投资的方式比较单一。这次“新36条”,不仅允许参股,而且可以独资、控股和资产收购等方式,进入电力、电信、铁路、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垄断行业和领域,可以改组和收购国有企业,甚至还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投资的途径和方式大大拓宽。

三是操作措施更加明确。原“非公经济36条”。虽然对民资进入也作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在政策和实际操作层面有“玻璃门”、“弹簧门”阻挡,看得见,摸不着。这次“新36条”。不仅有相应政策予以配套,而且民资进入的行业和途径也规定得更加明确。例如,原来民营经济投资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只笼统地讲了7个方面,而这次则细化到二级科目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6大领域16个方面,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

“新36条”有三个重大突破

“新36条”与我国以往出台的相关政策相比,具有三个重大突破。

全文阅读

从危机视角看凯恩斯主义

提要从美国萌芽、发展进而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深刻影响并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此前甚嚣尘上的新自由主义开始遭到怀疑和责难,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再次被人们想起,其政策主张也成为各国政府大肆干预市场的理论依据。我国政府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危机视角梳理和分析、评论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和政策,联系我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取向实际,用凯恩斯的思想审视并解读我国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重探讨其适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一、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一)凯恩斯本人的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

1、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扩大社会需求,具体讲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全文阅读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初探

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和基本服务的部门和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随着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疆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规模也水涨船高,新疆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给新疆区级及各县市财政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对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探讨将民间投资引入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有助于减轻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资金压力,还有利于促进新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基本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后劲。随着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迅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能力与之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瓶颈”制约问题依然严重,新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多问题,投融资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过低,投资总量不足

新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偏低,投资总量明显不足,历史欠账多,导致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2011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393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4.48%,占GDP比例为2.95%;2006年以来新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逐年增加,2011年达172.86亿元,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位于第27名,仅高于甘肃、海南、青海、宁夏、5个省(自治区),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3.67%,占GDP比例为2.62%,与全国和大部分省市相比,投资比例仍然过低,资金不足(见表1)。

表1 全国和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表

年份 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GDP

(亿元) 占GDP比重(%)

全文阅读

“稳增长”需突出结构性政策措施的应有作用

实施“结构与总量结合、结构措施为主”的稳增长政策

近期宏观经济数据连续低于市场预期,价格和供需指标持续“双降”,说明前期反通胀取得了明显效果,“控物价”压力基本缓解;同时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稳增长”必要性和紧迫性凸现,“稳增长”至少应该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从未来趋势来看,影响农产品、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天气、中东局势以及美元政策等均向有利于价格稳定方向发展,未来“控物价”形势相对比较有利。但民间投资增长率减缓,电力增长率,狭义货币供应量持续低迷,以及PMI趋降等因素,预示着下一步经济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从外部需求来看,欧洲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很可能在近期出现违约风潮,有可能导致欧元大幅度贬值,甚至一些国家相继退出欧元区,在减少欧洲从我进口的同时,也可能在第三方市场与我形成竞争态势,加大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滑、经济继续减速压力。在此背景下,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十分必要和紧迫。

从政策着力点来看,我国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超预期回落,主要受制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与外需减缓、国内前期反通胀政策滞后影响,以及我国潜在增长率或有下降影响等三大因素。世界经济和潜在增长率属于外在或长期因素,当前“稳增长”首先必须及时进行政策调整,以消除前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紧缩效应。或许要不要加油门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但要不要松刹车则已全无迟疑余地。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总量性质的政策收放虽然也有一定必要,但单纯总量政策既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存在通货膨胀反复的风险。因此,“稳增长”政策需要结构与总量措施结合,以结构措施为主,尽量避免总量猛药。

从调整时机和政策效果来看,由于当前三大需求全面回落,可以说单纯通过结构措施来“稳增长”的最优时间窗口正在缩小,仅仅通过调整结构来“稳增长”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已经打了折扣,不得不采取“结构和总量结合、结构政策为主”的新一步调控措施。要以“补投资”为重点,推出“补投资、促消费、稳出口”的一系列措施,为经济注入上行力量。“补投资”关键在于推动投资重点转型,优化投资结构。适当扩大具有历史欠账性质的民生领域等薄弱环节基础设施投资,并通过加速折旧、财政补贴等手段,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该改造,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稳定市场份额,以“补投资”来推动“稳出口”。同时选择性延续去年到期的消费刺激政策,并适当出台新的刺激措施来“促消费”。

从政策工具搭配来看,积极财政政策要在“稳增长”中发挥加油门作用,给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稳健货币政策则要发挥松刹车作用,及时解除前期反通胀过程中形成的紧缩惯性,以解决两大政策作用相互抵消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合力。积极财政政策要切实综合运用结构性减税、加速折旧、扩大设备更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投资、以及消费补贴等工具来适当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积极财政政策要发挥“加油门”的主导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应该也只能在“稳增长”中以“加油门”方式发挥主导作用。要以结构性措施为主,兼顾总量措施,综合运用结构性减税、优化投资结构、加速折旧、消费补贴等措施,适当扩大投资总量,并着力推动投资转型、消费升级和出口稳定。一方面要针对当前经济减速,适当加大民生领域等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等投资,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要以推动劳动密集产业转型、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研究开发等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领域投资,推动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发展动力机制转换。

全文阅读

“负面清单”的国际借鉴及我国应对之策

目前,在双边或多边投资条约中对在外资准入阶段采取国民待遇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达国家所主张的“负面清单”的做法,即仅仅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的特定产业或幼稚产业予以例外保护,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二是类似于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6 条所采用的方法,即“肯定式清单”的方法,即除非经东道国特别同意,其产业和活动在准入前阶段不适用国民待遇。目前,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至少有77个国家采用了此种模式。这意味着,我们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迅速重构背景下,必须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否则,可能受损于贸易转移效应并日益边缘化。

一、“负面清单”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一)美国的经验

自2004年以后,美国对外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投资章节中,均含有“负面清单”。在美国对外缔结的国际投资协定(含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投资章节)中,涉及美国的“负面清单”大都包括三个部分:附件一列举现行的不符措施,包括措施涉及的行业、法律法规依据的条款、采取措施的政府层级、对措施的具体描述等内容,并承诺不得加严限制;附件二列举保留权利将来采取不符措施的行业和领域;附件三列举金融服务方面的例外。这些附件,主要列举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业绩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四项实质性义务不符的措施。

从《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投资章节看,在投资规则方面采用了更加开放的原则,在投资准入上相互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国民待遇;但也在给予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时,允许东道国对这种待遇提出保留。第11.3条分别从投资者、投资和不同的政府层级三个层面对国民待遇提出了明确要求。第1款规定:各缔约方给予另一缔约方投资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在类似情形下在设立、获取、扩大、管理、运营、出售或其他投资处置方面给予国内投资的待遇。第2款规定:各缔约方给予协定所涵盖投资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在类似情形下在设立、获取、扩大、管理、运营、出售或其他投资处置方面给予其领土内本国投资者投资的待遇。第3款规定:缔约方据第1款和第2款所给予的投资待遇,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指应不低于在类似情形下,由作为缔约方一部分的地方政府给予其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第11.4条指出,最惠国待遇的适用客体包括投资者和投资。第11.8条则对包括当地成分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外汇平衡要求、生产限制、技术转让要求等在内的业绩要求提出了限制和禁止。同时,也明确提出在关于促进出口和对外援助项目的货物或服务的资格要求、政府采购、进口方为了使产品符合特惠关税或者特惠配额而对货物的成分施加必要要求等方面的部分不适用。而且在第5款还进一步指出,“并不排除任何私人当事人之间的承诺、保证或要求的执行”,并特别指出,“就本条而言,如果指定的垄断者或者国有企业并未行使委托的政府权力,则其也属于私人当事人。”第11.9条则从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方面对准入限制提出了要求。第1款规定:任一缔约方不得要求作为协定所涵盖投资的该方企业任命具有特定国际的高层管理人员。第2款规定:缔约方可要求作为协定所涵盖投资的该方企业之董事会或者其委员会的多数人员具备某一特定国际或者在该缔约方境内居住,只要这一要求并不实质性损害投资者对其投资进行控制的能力。第11.12条则在外资准入方面提出了不符措施,即对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高管国籍要求、禁止业绩要求等提出保留。第2款规定:第11.3、11.4、11.8和第11.9条不适用于缔约一方采取或维持的附件II减让表中所列的关于部门、分部门或行为的任何措施。第4款规定:第11.3和第11.4条不适用于构成第11.8条(通用条款)中具体规定的例外或义务减损的任何措施。第5款规定:第11.3、11.4和第11.9条不适用于(a)政府采购;或(b)缔约一方提供的补贴或赠款,包括政府资助的贷款、担保以及保险。而从附件一到附件三的美国减让表看,都规定了制定条目所对应的部门、所涉义务、现行措施以及部门、分部门或行为的范围。从附件一列举现行不符措施并承诺不得加严限制的美国减让表看,在中央主要涉及原子能,商业服务,矿业和管道运输,航空运输,特种航空服务,运输服务―海关人,通讯―无线电通讯,专业服务―专利律师、专利人、以及面向专利商标局的其他业务等部门;并在附件I―A列出了地方政府维持的不符措施的不具有约束力的例示清单,主要也是服务部门。从附件二列举保留权利将来采取不符措施的美国减让表看,则仅包括了通讯、社会服务、少数民族事务、海上运输服务和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的运营等少数部门。附件三则专门列明了美国关于金融服务的减让表。

(二)日本、韩国的经验

2002 年日韩两国签署包含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双边投资协定之后,它们各自在近几年签署的经济伙伴协定中大都采用了准入前国民待遇。但重要经济部门的准入依然受到严格监管,即便在制造业也是如此。基于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创的模式,日韩两国除个别情况外基本上采用了否定列表方式来表达对不符措施的保留。

1、从不符措施的规则看

全文阅读

中美应对多事危机的措施对比及启示

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中国和美国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同,两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主张的是政府投资,以政府为主导型的措施,而美国则是拼命的救助金融产业,对中小企业采取减税让利的措施,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些措施实施的效果来看,总体来说,两国的措施都非常的有效,但是各自也有不足的地方。从与美国措施的对比分析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自2008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中美两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缓解这次巨大的金融危机,让这次危机对两国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国内的许多学者对中国的应对措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但是尚未将中国和美国的措施进行对比。

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而美国也多次召开会议来商谈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从总体上来看,两国的应对措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国都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税收、利率等方面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从表面看上去,措施似乎是相同的,但这些措施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就从两国在应对同一次金融危机中所实施措施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以及从这些区别中,我国可以得到的启示。

二、 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不同点

(一)中美两国救助的主导方向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公布了4万亿的分配方案,中央4万亿投资实际上只是全社会投资的一部分,今年要超过17万亿。张平表示,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将提高经济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带动社会投资。我国还将采取措施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次的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三农”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作出以263票对171票的表决结果后,美国前总统布什几乎在第一时间签署了该项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这也是自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干预计划。2008年11月12日,美国修改救市计划,准备下一步将剩余资金4100亿美元重点放救助银行机构,增加学生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的供应量。

全文阅读

需求结构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及中国政策抉择

摘要:需求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贸易净出口结构三个方面,而需求结构会通过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需求结构的特点是:消费结构中,消费水平低、占GDP比重少;投资结构中,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占GDP比重大;出口结构中,贸易附加值低、集中度高,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三大需求比重结构中,消费比重偏低而投资比重偏高。中国宏观调控需要根据需求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调控效果。

关键词: 需求结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4

需求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贸易净出口结构三个方面。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结构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渠道主要包括影响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中国需求结构的特点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和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需求结构对宏观调控影响的理论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是指政策预期要达到的效果;政策工具是政策实施的手段和方法;政策主体是指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需求结构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包括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三个方面的作用,但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其一,需求结构会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目标,结构的不完善和存在的问题必然要求财政和货币政策相应调整,尽可能的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即通过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目标而影响政策制定。其二,需求结构会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进而会影响政策的效果;即通过影响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来影响政策制定(见图1)。

(一)三大需求相互之间的结构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