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礼仪艺术论文

礼仪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艺术思维模式下的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把艺术思维的理念用在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去,用艺术形式的视角来改变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艺术思维的特征,结合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手段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巧,用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直观化,并且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

关键词:艺术思维;商务礼仪;实践教学

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建筑、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等领域中,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方式更好得把抽象和形象辩证的统一到一起,同时也能更加直观的表达微观世界的概念。商务礼仪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的必须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通识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得体的待人接物行为掌握好商务礼仪的知识和技能,是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和自信、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商务礼仪》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艺术思维的形态和运作方式,更有利于丰富精神的思维形式、强化行为表达艺术、思维运作能力,使之形成综合的运用能力的艺术思维,能够用多角度去处理和分析问题。当今的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智商和高情商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双高的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艺术思维模式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1、艺术思维的内涵

艺术思维是指依据艺术创作方法和规律,围绕对美的形象的创造和表达这一终极目标所展开的思维活动,是思维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的形态和所有的运作方式。它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去反映、表达人自身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感受与认识。艺术思维不仅包含了形象思维,还包含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灵感的思维和情感的思维方式等。任何一部作品的设计都离不开各种表达方式彼此之间的渗透和影响,不同的艺术存形式都是为了一种思想情感的传达,这种情感的流露最终要达到审美的统一。

2、艺术思维的特征

艺术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由于这三种思维方式是介于对概念、认识、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感性形象、情感、联想等系列活动中渗透形成。这就意味在表达作品上首先要源于真实题材,来自于现实生活或真实情景,其次还要在表达上具备整体把握性、直观传达性、审美感和诱发创造性等特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价值实现活动,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全文阅读

成才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规范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礼仪修养的必要性。礼仪人才少,礼仪人才培养滞后,影响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应该借助艺术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以此为平台促进学生礼仪规范养成。

关键词:成才;高职院校;艺术团;礼仪

在我们的高职院校中,对职业技术的重视程度比较大,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则比较少。这也就造成了礼仪人才少,礼仪人才培养滞后,并且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阻塞了学生职场的通行之路。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也还局限于传统的德育范畴之内,没有现代职业化的内涵,更多停留于讲文明、讲礼貌等传统美德规范,这和当前的社会要求极不适应。

一、高职院校学生加强礼仪修养的必要性

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应聘前对简历的制作都非常认真,但对应聘中的礼仪却知之又少。专家提醒,提高求职成功率的途径除了简历上有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外,礼仪修养也是相当大的决定因素。

(1)礼仪教育是提高职校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一些学生行为散漫,我行我素。有的学生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与学生的形象完全不符。所以职校应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2)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高职院校学生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通过礼仪教育,有助于职校生以能普遍被人接受乃至欢迎的形象、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处理事物方式迈入职场,其良好的礼仪习惯和道德素质会受到用人单位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赏识,为今后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把艺术团当作礼仪教育的切入点

全文阅读

浅谈当代中职学生学习礼仪的必要性

摘要: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之一,也是企业提高总体素质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工作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良好的礼仪是帮助中职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说,中职学生学习礼仪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直接促进就业,上岗后可以更迅速的融入社会交往活动中。

关键词:礼仪教学;中职学生;就业优势

我国中考的人才选拔制度,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升入高中,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则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样也就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反映出学生的部分现状。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常表现为冷漠,厌倦、缺乏兴趣。日积月累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造成少数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礼仪教育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礼仪教学的步骤与实施方案

我校建校以来一直狠抓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长久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蓝领人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礼仪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对中职学生除专业优势的培养外,也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行为习惯。

1、从理论上掌握

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礼仪规范的基本内涵,通过精练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礼仪规范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实践中提高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礼仪在酒店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礼仪教学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如:对礼仪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礼仪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讲求礼仪的大环境等.针对上述情况应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礼仪在酒店业中的重要作用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个人而言,礼仪是衡量其道德水准、文明程度高低、文化修养、精神面貌好坏的尺度;对有"窗口"之称的酒店业而言,礼仪可以反映出一个酒店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所以,对酒店从业人员进行礼仪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礼仪是改善我国酒店业软环境的重要环节酒店业是具有服务性质的行业,其从业人员的礼仪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酒店业的服务水平.

有位饭店管理专家曾说过:"一进饭店大堂,只要看一下员工的形象,再告诉我客房的数量,就能大致评估出这家饭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目前,世界酒店业,包括我国国内酒店业,行业竞争的焦点已经从硬环境转变到软环境.据有关专家分析,在给人的印象中各种刺激所占的百分比是:视觉印象约占75%,谈吐印象约占16%,味觉印象约占3%,嗅觉印象约占3%,触觉印象约占3%.与宾客直接打交道的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设计、职业道德、客我关系的处理、行业礼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礼仪修养,被认为是酒店业形象之灵魂,被称为酒店业的无声招牌,直接影响着一国一地酒店业的整体水平,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礼仪是改善我国酒店业软环境,促进我国酒店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礼仪对于酒店业塑造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我国未来酒店业服务水平,缩短我国酒店业与国外先进酒店业之间的差距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礼仪教学,探索有效的礼仪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礼仪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缺乏对礼仪的重要性认识目前,我国中学还处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阶段.个人的礼仪素养与智育之外的其他素质教育一样被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不少家庭和学校在这方面没有像对待学习成绩那样去严格要求学生,这是造成学生礼仪素养欠缺的重要原因之-.

(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更要注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礼仪教育必须强调理论与训练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并没有统一的礼仪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实训课时比重很小,对训练课的安排-般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由于场地、师资等客观原因,一些院校少开甚至不开实训课.由于缺少礼仪实践的机会,学生一走出课堂便表现出各种固有的不良的礼仪习惯.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探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吸取、总结同行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上述问题:

全文阅读

浅析艺术类中专生文明礼仪修养的缺失问题

摘要:中华民族素来就注重文明礼仪,是礼仪之邦,良好的礼仪对于个人的素质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艺术类中专生这一群体中,文明礼仪普遍的缺失,很多艺术类中专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比如出口成脏、穿着随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艺术类中专生注重的大多是和美术音乐有关的知识,很少会去关注自身文明礼仪的修养的相关知识,喜欢标新立异。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艺术中专生都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素质修养,全面提高艺术生自身的素质,它就依赖于德智教育了。本文会探讨关于如何培养艺术中专生良好文明礼仪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艺术类;中专生;文明礼仪;修养缺失

0 引言

中专生是在初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中专学校进行深造。现在的艺术类中专生一般都是初中时,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者初中时不受老师的重视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了一系列不健全的人格情操,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不理想,家庭环境不够好,有的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没有人正确的去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造成他们不能有很好的文明礼仪修养的因素。文明缺失主要表现在整体素质不高,不知道该如何尊重身边的人,遇事不够冷静,喜欢用暴力解决。这些最基本的修养的缺失,值得引起相关重视。

1 艺术类中专生文明礼仪缺失的现状

艺术类中专生初中毕业之后,选择艺术这个专业,还是对美学有一定的向往和爱好的,虽然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是依旧希望通过中专的继续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们所面临的现状是:中专生都是经过高考筛选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中国唯分数论这个时代,艺术类中专生多多少少已经被社会否定了,有的学生或许会因为这种不受重视不被看好的社会模式所影响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态,因而不断堕落,不思进取,我行我素。这些不好的人格修养主要表现在不懂得尊重身边的人,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人迟到了就直接大摇大摆的进入教室,对于老师询问的关于为何迟到的原因满不在乎,不考虑老师的感受,违反课堂纪律之后对于老师的告诫和批评充耳不闻,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不遵守课堂纪律。平时垃圾随手乱扔,走到哪里扔到哪里,从没有环保卫生意识。由于艺术类学生对美学都有一定的认识,在学校时总是会标新立异,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完全没有学生的样子,有的学生甚至公众场合穿着暴露,衣不遮体,却自我感觉良好。还有的男生女生在公开场合轻吻拥抱,全然不顾路人的眼光,甚至会在课堂上谈情说爱,不把老师不把身边的人放在眼里,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去考虑身边的人的感受。

中专类艺术生这些礼仪修养的缺乏,影响的不仅是个人,还有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形象。中国自古就有成才先立德的说法,只有自身道德品质完善了,才能去做其他的有意义的事情,不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就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而且公众场合不注意影响我行我素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人修养的看法,这些都不利于中国给世界展现一个良好的形象。

2 艺术类中专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全文阅读

高校《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礼仪文化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总结了礼仪文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针对性的要求;最后提出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即重视礼仪课程、完善考评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校 礼仪文化 教学改革

礼仪文化课程的作用和特点

礼仪教育由来已久,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目前各高校也将《礼仪文化》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进行开设,是一门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礼仪基本知识和礼仪技能,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场合恰当使用礼仪技巧,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多数院校都将礼仪文化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礼仪课程,认为可学可不学;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熟知礼仪规范和行为规则,但更需要实践技能训练,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和练习,而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仍拘泥于理论知识讲述,忽视实际训练,结果是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运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水平较低

全文阅读

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礼仪一直是我们十分重视的方面。当今社会,竞争日益严峻,社会对于学生的礼仪要求更加严格。一个人的礼仪也直接的反应了其综合素养。特别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礼仪方面要求更加苛刻。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目前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提高我们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学生 礼仪教育 现状 对策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我们先祖留给我们的教诲。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视的要素之一。由于良好的礼仪规范,我们也被世界赞誉为礼仪之邦。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方不良思潮涌入,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气日渐严重。优秀的传统礼仪规范逐渐被我们所遗忘。只要稍微用心,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些学生,包含高职艺术学生,经常脏话连篇、穿着随意进入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这些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礼仪的涵义及重要性

“礼仪”意指在人际交流中[1],通过一定的,公认的方式来表现约束自己,尊敬别人的过程。礼仪涉及面广泛,包括日常和人沟通、交流、相处、工作时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等。

良好的礼仪不但表现出我们良好的修养,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高水平的礼仪教育。具体来讲,良好的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1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论语》有曰:“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良好的礼仪教育首先会极大的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中包含很多的谦让,包容的内容,这都是当前社会比较欠缺的文化。通过礼仪教育,同学之间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发自内心的愿意帮助他人;其次,由于目前在读的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这一代学生由于出生时家庭较为优越,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都较为溺爱。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养成一些不来了个习惯,例如个人主义浓厚,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孤立,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全文阅读

分析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

摘要: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水平不高,基于此,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为如何提升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礼仪素养 缺失 原因 对策

礼仪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优良传统,古训“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与人,不失言于人”,教育人们要有礼貌,不能粗暴。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礼仪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也将一个人礼仪素养作为衡量其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高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青年人才,其礼仪素养教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

(1)缺乏课堂礼仪。高职生课堂礼仪的缺乏表现在不按时上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教师备课成果等方面,有一些学生还会在课堂上顶撞教师。

(2)缺乏尊师礼仪。在高职院校中,经常会看到一些高职生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在进出教师办公室的时候不敲门;和老师谈话的时候不会使用礼貌性的语言。

(3)食堂礼仪缺乏。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在就餐结束之后没有随时收拾餐盘的习惯。会将垃圾随地乱扔。缺乏基本的用餐礼仪。

(4)缺乏宿舍礼仪。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起床之后没有随手叠被的好习惯。很多高职学生在军训后就不再严格要求自己。晚上就寝熄灯之后,一些高职学生会在宿舍走廊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他人作息。

全文阅读

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综述

摘 要:不尊重裁判的选手,即使是运动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本文认为,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实力的竞争,也是礼仪文化意识的竞争。不仅直接影响着比赛的顺利进行与观赏度,更能衡量选手文明的水准。所以,透析体育舞蹈礼仪深层次的文化特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对于体育舞蹈礼仪的专题研究报道较少,而对体育舞蹈礼仪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竞赛规则的理解。

关键词:体育舞蹈;礼仪;文化;内涵;

1.概念界定

1.1 礼仪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1.2 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2.现状研究:

全文阅读

礼俗仪式音乐研究的认同与引领

16年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中国音乐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金龙潭大饭店弘翔大会议厅成功举办。

研讨会发起者、组织者特意邀请了分别来自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三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会议构筑起的学术平台,针对同一论题,在论域有交叉、重叠的情况下,让不同学科以各自的学术立场、理念、视角、方法切入,在研讨中产生学术碰撞并努力求得一定的认同,为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显示出本次研讨会对这一论题具有的引领性意义。

“礼俗”对于中国的仪式音乐研究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田野考察中可知,中国的仪式音乐多与民间礼俗相须。因此对礼俗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与国家制度之关系、背后体现的传统思想观念,成为史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台湾学者王秋桂教授以《〈民俗曲艺〉与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为题,介绍了这一刊物中发表的关于仪式音乐研究的篇目,并交待了黄翔鹏先生期望他能够进行“中国传统法乐汇编”工作的一段因缘。另,先生在谈及以华南学派为主体的“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地方社会比较研究”时说到:“这一学派研究历史的观点就是强调国家与地方的关系,地方离不开国家,国家制度笼罩着地方一切作为,包括地方仪式。”先生的发言指出了地方礼俗仪式与国家制度具有的一致性、相通性之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研究员以《礼俗・礼制・礼俗――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两个节点的意义》为题,梳理出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依“礼俗―礼制―礼俗”的发展演化脉络,并具体指出了其中两个“节点”的重要内涵:“前一节点”定位了部落氏族方国阶段,婚姻丧纪之礼从俗到礼俗再上升到礼制,并与国家意义上最高礼制仪式用乐相整合,构成国家礼制仪式用乐的整体性意义。国家将礼制仪式进行分类、分层,并将乐与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形成国家礼制层面上的等级性、类型性、体系化之用乐形态,彰显了中国三千余载的传统礼制仪式用乐之主导脉络;“后一节点”定位于由乐籍制度解体而导致礼制仪式用乐下移并俗化,强调国家礼制到民间礼俗的转化过程,阐述民间礼俗是国家礼制的“俗化”显现。

西南大学的李方元教授以《〈诗经〉“二南”乐歌与“礼”“俗”》为题的发言中也谈到“礼俗”。其分别定位了周代社会的“礼、俗、乐”,认为“礼俗”即“礼与俗之合和”。据其所论:礼,即标准、准则,是社会和人们行为的依据,是具法典意义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俗是综合了“习俗”与“风俗”这两方面因素后的社会语境对“人”的影响。他指出,“礼”“俗”分属社会制度、社会生活两个不同的范畴,而“礼俗”合一,则与“礼制”有关。

西安音乐学院的罗艺峰教授以《礼、仪、式、术:民间礼俗的观念结构》为题进行了发言。其首先定位了上古时期的礼乐以事神为核心,“礼、仪、式、术”分列四端的“四维结构”:“礼”是指事神致福的行为和目的;“x”是指礼的法式和节度;“式”是指典礼的样式和规格;“术”是指礼仪的技艺和方法。并引用宋代文献《太平御览》中所载秦汉时期的“迎气”礼乐中体现的观念结构,又辅以田野考察材料中当代山西盲人“霍州书”的民间礼俗体现出的观念结构,指出这一“四维”观念顽强的遗传性,甚至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存活至今,值得引起研究者注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