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1篇

摘要:成人教育的社会化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方向,而社区成人教育则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和最好的组织形式。目前,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缺乏专门、系统、深入的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也不够紧密。今后,应以创建学习化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着力点,采取理性思考的研究范式,力求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关键词 :社区;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陈文沛,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1-0032-04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和细致。我国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讨论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问题,如“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架构和定位、社区成人教育功能解读、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等,无不体现了理论创新的特点。此外,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也延伸到了社会实践及学习型社会的各个方面。开阔的视野拓宽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充实了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的内涵,为社区成人教育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关于社区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研究

社区不仅拥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空间,换言之,社区就是区域化的社会,是一定空间范围的社会群体。我国学者叶忠海给社区下的定义是:“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区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构成社区六个基本要素有人口、地域、结构、文化、社会心理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了一定规模数量的居民、一定的地域、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构、特定的文化、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心理、并具有相对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才可以称为是一个社区。高志敏认为:“社区系人们共同生活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产物,是自然、人口、环境及社会资源的载体,是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聚合体,也是构成社会的有机组织单位。”[2]

社区是社会整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教育的内涵应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个体的角度看,社区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理念,是个体自觉、自发的学习路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的角度看,社区教育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3]

一般情况下,社区成人占整个社区人口3/4的比例,社区成员的主要群体是成年人,因此,社区成人教育也就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是社区教育的主体。何爱霞通过分析社区教育的概念引申出:“社区成人教育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旨在提高社区成人的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总之,社区成人教育是针对成人的社区教育。”[4]

(二)关于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研究

社区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社区成人教育通过提高社区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是社区发展建设的关键。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对于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各种教育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和文化素质。在社区的功能性、制度性和认同性整合方面,社区成人教育也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全面提升社区成人素质、强化社区整合最终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4]另一方面,社区发展反作用于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发展的客观需要,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社区居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这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原有的社区教育基础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依托。邓文勇在《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一文中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要结合社区发展的现实,通过对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成人教育水平的分析,使社区成人教育在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上更好的契合社区发展的要求。[5]

王良娟认为,社区发展工作是组织和教育社区居民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体现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教育的互动关系中。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改善社会问题,帮助社区成员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另一方面,组织居民采取互助和自主的行动,来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6]

(三)关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在任何教育领域中课程都处于核心位置,是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中介环节。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学员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使得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层次和类型非常复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现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缺乏社会支持,人们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都相对较低,社区内部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成人教育课程开发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课程开发更多的是依靠社区行政部门的推动,质量不高,很难做到完整的课程开发;社区成人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聘任的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组成,参加课程开发的教师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文锦在《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中针对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对策:首先,提倡推进立法,在法律层面确立社区成人教育的地位。其次,加强社区管理部门对课程开发的支持,提供良好的课程开发环境。最后,在教师培训者和课程专家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提高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能力。[7]

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性质来看,有研究者从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非功利性课程占了绝大部分,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课程较多,针对中青年人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家庭休闲生活教育,降低了中青年人参加社区成人教育的积极性。相对应的是功利性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功利性课程包括职业培训课程和科学文化知识课程,这类课程又是中青年人最为关注的,如不提高这类课程的比重,社区成人教育又将会面临教育对象单一的窘境。

(四)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学合理的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社区成人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对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社区建设的促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只有依照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特征建立不同的发展模式,才能切实促进社区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

黄云龙在《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中总结了四种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一是以区或街道(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形态是区或街道(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政府机构出面牵头,行政力量为主导,属于比较典型的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模式。也是当前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二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处于主体地位,由学校联合学生家庭和社区单位组建形成的组织体制模式,属于开放式教育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三是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体制模式。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成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政府与社区”之间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四是以社会为主体社区学校实体型体制模式。社区学校以社会为主体,分为正规和非正规两种组织形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时间上延续终生,教育空间上覆盖社区所有学员。[8]

当然,在实践中,由于受地理、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没有单一的管理模式可以遵循。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要求,我们很难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尽管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内容上有所扩展,在形式上进行了调整,但距离完善和成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关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

我国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做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此外,城市化的极速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

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问题。如霍玉文的《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车向清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霍玉文在文章中解读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定义和发展的必要性,从强化政府职能、改变农村成人学习观念、合理统筹农村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二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9]如杨智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陈水平的《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次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10]杨智从组织论理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路径,将组织理论的视角细分为三个层面:理性的组织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开放的组织理论。理性的组织理论包括:特定的具体化的目标、正式的组织、建立在合法权威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包括:以自我满足、兴趣为目的“真实”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开放的组织理论关键在于其开放性,重视外界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者基于以上理论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建立结构化的目标体系、灵活开放的结构网络、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弹性的组织评价机制。三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的个案研究。[11]如王弢的《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仲红俐等人的《对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向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转变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坛市农村成人教育的调研》。[12]

(六)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在对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研究时,更注重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研究,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北欧的民众学校、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和“生涯发展贷款制”等。在杨应崧主编的《各国社区教育概论》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北欧的民众教育,北欧的民众教育面向社区内所有成人,称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作者以北欧教育概况和北欧民众教育的历史沿革作铺垫,阐述了当今北欧各国民众教育的类型、特点,北欧实施民众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对当代教育发展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民众教育思想对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的意义,为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事业提供了借鉴。[13]

我国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的论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别研究。如史景轩的《1990年以来美国社区学院成人教育机制的发展》、于平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14]、徐婷、刘畅的《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15]、朱志勇的《美国社区大学印象——从社区大学看美国成人教育》等。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种是比较研究。如张雷娜的《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6]、董庆宁、常杉杉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17]、吴小蓉的《发达国家社区学院的成人教育模式及借鉴》等。这些研究侧重于洋为中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有利于社区成人教育作为“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加深。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成人教育概念界定不清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以来,社区教育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目前为止,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仍然没准确的定位。无论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还是在《继续教育专题规划》中,社区成人教育都没有被看做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讨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被称为“社会工作人员”,这个称谓不仅不利于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独特性。因此,在对社区成人教育内涵的理解上,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民众,都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

(二)中外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不够深入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国家发展时间较长,相对国内研究也较为为成熟和完善,在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研究开始复苏,研究者们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作用、功能、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但是,我国社区成人教育与欧美等国家的社区成人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有关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如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有些理论成果直接套用国外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我国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特色。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从事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论研究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观点、新方法,因为工作者理论水平的限制,无法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新理论,影响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多为高校的研究人员,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对未来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无法亲自进入每一个社区进行理论指导,因此,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脱节的现象。

三、启示与思考

当前,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问题和领域来不及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拓展并深化到社区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即以实现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指导,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从社区和教育互动的视角加以研究。既进一步研究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要素、本质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应用研究,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发展战略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总体研究的同时,也要开展城市社区成人教育、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等各层次、各类型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4.

[2]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9):60.

[3]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54.

[4]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76.

[5]邓文勇.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J].成人教育,2010(4):25.

[6]王良娟.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J].成人教育,1998(9):3.

[7]文锦.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J].成人教育,2005(8):47.

[8]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54.

[9]霍玉文.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9.

[10]陈水平.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欠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2(3):33.

[11]杨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2(7):33.

[12]王弢.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J].职教论坛,2009(1):5.

[13]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33.

[14]于平.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1):33.

[15]徐婷,刘畅.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8(7):90.

[16]张蕾娜.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5(1):100.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2篇

政府主导。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沈阳市主导社区教育的做法主要有:

明确社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把社区教育放到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大格局中去思考、策划,着力拉长社区教育的“短板”,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把加快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老年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作为社区教育的工作重点。

加强机构建设。在市教育局增设终身教育处,负责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及全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实现了社区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在组织机构方面的有机结合。目前,已有4个区成立了终身教育科。

落实经费保障。市政府下发《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区、县(市)政府对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要求。3年来,累计投入社区学院建设专项资金620万元。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沈阳市区、县(市)社区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试行)》,将区、县(市)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明确了区、县(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

整合资源,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

2010年以来,为缓解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很多高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艺术惠民培训活动,不定期在《沈阳日报》上公布授课时间、地点和课程科目,社区居民自愿报名,免费参加。

全市广泛动员地方高校、中小学退休教师、法官、医生及民间艺人等热心社区教育的人士,组建社区教育教师资源库,初步形成了以专兼职为主、志愿者为辅1500余人的社区教育专兼职队伍,解决了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2002年,沈阳科普大学正式成立,面向社区办分校,如今分校总数已达325所,在籍学员1.6万人,开设26门课程,出版近40本教材。沈阳市艺术惠民大学开设9门艺术类课程,聘请了126名客座教授。

2013年起,市教育局推出“教育系统送课进社区”活动,送课2万余课时,涉及法律、国学、健身、养生等30余门。各社区实验点利用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开设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社区教育课程,受到社区居民的称赞。

为解决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市教育局编写出版《沈阳市社区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组织各区、县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开发能体现地域特点的特色课程及冯元平剪纸、李平纸贴画等民间艺人的“草根课程”。这些民间艺人的手工课,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活动的目的   

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正确有效的培养孩子,努力推动和谐教育,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满意教育,让人民放心教育。

二、活动内容

交流内容主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应对经验,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各科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 以及孩子们的个人生活自理情况,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三、交流活动流程

本次交流会以现场交流的形式开展,拟定于5月12日在社泉路社区会议室召开,具体流程如下: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4篇

 

区水务局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之案例警廉活动

 

    9月12日下午,***区水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之鉴——广州市原副市长、原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案警示录》和《被玷污的净土——广东省科技系统系列腐败案反思录》,以此开展局纪律教育学习月之案例警廉活动。

    教育片通过近年发生在我省的腐败典型案例,以“老虎”手中掌握权利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当事人现身说法和忏悔,深刻剖析了腐败案例的成因和特点,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此次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道理和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区水务局 廖亮)

 

***区水务局召开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动员会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印发<***区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渠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9月12日下午,***区水务局召开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动员会。

会议学习了《关于印发<***区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职党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区委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这一专项活动。局长肖大清做了动员讲话,希望通过这次党员进社区活动,让广大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活动落到了实处,要加强纪律,转变作风,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区水务局 廖亮)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计算机教学;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15-01

一、社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一)社区学员的构成比较复杂。社区中居住着各式各样的人,教师、工人、普通农民还有各行各业的白领、金领。但是,参与社区教育的大多是学历较低,知识水平有限的普通工人及农民。这些人平时工作较忙,参与社区教育计算机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有的人是为了让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便于找工作。

(二)社区学员年龄跨度大,存在文化水平差异。社区学员多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有的是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有的是普通农民工,还有的是普通的工人,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水平存在差异,这使得社区计算机教学面临着“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特点。

(三)社区学员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各不相同。和学校教育及职业教育不同,参加社区教育的学员大都各有目的,他们中有的学员是退休人员,生活比较枯燥,学习计算机纯属为了“找乐子”,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有的是下岗职工,他们希望通过参加社区计算机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还有的是为了适应社会潮流,觉得“人人都会玩电脑,自己也要学一学”。

二、社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困境

(一)社区计算机教学人才匮乏。首先,在社区教育中,从事文化知识、健康护理知识等教育的教师多是来自己各阶层的志愿者,他们大多是用业余时间对社区成员进行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但是计算机教学工作是需要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胜任的,社区的志愿者中间此类人才较少。其次,社区教育是志愿活动,这就意味着担任社区教育职务的人并不能享受薪资待遇,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坚持不懈地为社区教育服务。再次,社区教育没有专项资金用来聘请专业人才进行计算机教育,没有专业人才作保,社区计算机教学计划也职能付之东流。

(二)社区学员文化程度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社区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的学员压根不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有的只懂皮毛,有的则可以较为熟练操作计算机,这种对计算机知识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的不同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困扰。计算机教学要从什么知识开始教?要用什么方法教?要教会学员什么?怎么样才能让所有学员都达到自己的计算机学习目标?

(三)社区教育不能实现“人手一台”的计算机配备条件,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硬件设施匮乏的难题。社区计算机教学不能纸上谈兵,要学会计算机是需要充分的实践的,只有让学员动手操作才能让他们更快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但是社区经费有限,不可能为每个学员配备电脑,那么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就只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学习,而无法亲身实践。这就给社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让他们无法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三、社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要做到简单明了,一语中的。社区学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计算机大多比较陌生,要想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必须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能用来干什么。在对相关计算机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简练和通俗,比如在对学员进行办公软件的讲解时,在对WORD文档的讲解中,不能一味地向学员灌输WORD文档的定义,要让学员知道WORD文档的实用价值,知道怎么能建立文档,怎么写文档,怎么保存文档,要教会学员步骤,而不是对学员进行刻板知识的灌输。

(二)教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步骤的演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不是靠“说教”就能实现的,要让学员自己动手,让学员在实际的操作中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师要先给学生演练步骤,并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要对学员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和讲解,要让学员清醒认识到操作中的不当。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员进行课堂下的自我训练,比如在对学员进行电子邮件的教学时,可以教给学员基本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学员之间进行邮件的互发。学员自己进行操作训练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教师要对依据社区学员的水平、社区学员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分类,实施分层教学。社区学员的文化水平不同,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也大不相同,要想实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员工的共同发展,必须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上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对不同需求的学员进行分层,学员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同,有的为了就业,有的为了娱乐,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员的需求,对于那些有就业需求的学员,要对他们进行加强教学,在教会他们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要教会他们网页制作、视频编辑和图片处理等软件的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有其特殊性,它和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社区计算机教学目前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教育人员短缺、计算机配备不足、社区学院知识水平差异大、社区学员学习目的的差异性等诸多困境。我们必须提高社区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让学员能学到自己需要的计算机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南峰,李伟,田运科.关于办好城市社区学院的几点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士;角色;工作技巧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有别于与医院不同的更高的要求,社区护士除了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护理基本能力外,还要特别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各专科护理技能、中西医结合的技能、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预见能力的培养。为了使社区护士作为重要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实践效果的社区护士角色有关一些工作技巧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1社区护士开展社区家庭健康访视、访问的方法和语言技巧在辅导方面成功的实践及技巧

1.1社区护士准备社区家庭健康访视、访问先电话预约访问时间,让被访问的居民家庭成员明确被访目的。

1.2收集资料时要注意提供信息者与其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人为的矛盾。

1.3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资料内容收集注意语言技巧:包括收集家庭的地址、电话、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婚姻、子女、收入水平等)资料,这个护理过程是一种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互动过程。护士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后用真诚的态度,使居民感觉你在帮助他(她),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我们在了解老年人年龄情况时会注意他所处的年代背景使之记忆,注意询问技巧不要直截了当地要对方拿身份证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因为有些老年人不想留身份证号码给别人,方便的话可以看老人证。谈到婚姻方面的资料:要考虑年长者有可能丧偶、中年者有可能离异的原因,你可以询问家里有几个人住,然后再引出有关婚姻方面的话题。知道了婚姻情况再收集关于子女情况,要考虑有些居民是不孕不育的,你可以先了解他(她)的结婚时间后才进一步了解,这样就会较顺理成章地得到你所需的资料了。

家庭经济收入方面的询问技巧应从了解该家庭生活情况,其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经费指数,以聊家常形式使对方进入这个话题。切记不要直接问某一家庭收入,以免引起居民反感。

2关于社区护士开展社区慢性病、老年病治疗之社区入户护理服务(包括上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巡诊护理服务)安全问题的工作技巧

2.1社区护士在院外医疗服务社区护士在院外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以心换心”,使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潜在的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2严格无菌操作社区护士在院外服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程,要在入户过程之前选定操作环境,备用治疗巾,创造一个无菌操作的平台,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要求细则与院内同,不能因陋就简。

2.3社区护士院外服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初步疾病的评估,对于老年患者、濒临患者和有潜在各种容易发生医护、患之间纠纷的情况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解说清楚有关病情变化,以及疾病的归转,好转的程度,变化的可能和不可逆的情况等,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

2.4危重患者的处理社区护士在居家入户服务中遇到患者病情重、危急而需要转院呼“120”急救的,请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患者或家属未同意转院而极力要求居家继续治疗的,甚至要求在家渡过死亡期的,护理人员必须特别说明,指出随时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名确认,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并在全科医生指导下执行治疗工作,按实际阶段作居家型临终关怀的姑息护理。实行居家型临终关怀社区护士也必须请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或有关协议书上签名作为法律依据(知情同意书由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在病历上书写)。

2.5坚守岗位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社区护士在院外医疗服务过程中从事每一项目治疗,必须自始至终在场守护患者,完成有关协议书上签名(如我院社区卫生服免中心在患者的家中进行静脉输液的协议书),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被服务对象。

2.6做好护理记录社区护士在居家入户服务中,必须按护理常规,书写护理入户评估护理记录;做你所写的事情,写做所做的事情,如实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病程的客观情况评估,按有关规定护理入户评估记录并在入户服务结束前完成书写,特殊情况不能在居家入户服务过程中书写,在结束服务后6h内完成入户评估护理记录。

3社区护士角色如何运用“一步多功能多效果”工作技巧

有关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大服务功能”繁重的任务,社区医务人员团队如何完成社区多项的工作任务?社区护士角色如何将“一步多功能多效果”工作方法运用和推广并得以发展?这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按优先顺序相互作用的原则使用“一步多功能多效果”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1)演绎方法一:当一个社区护士入户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操作、巡诊、家庭病床的同时,先完成入户护理服务,也完成社区护理诊断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护理访视评估、个案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社区护士才能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六大服务功能”的任务(减少往返多次的时间)。(2)演绎方法二:当一个社区护士入户妇幼保健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同时,可以开拓关于产后的护理项目,如洗婴、婴儿抚触、脐部换药、会阴冲洗、换药、个案卫生宣教等等。(3)演绎方法三:当我们前往幼儿园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我们还可以安排幼儿园体检,或者说可以预约幼儿的家长来园,待完成计划免疫接种或其他任务后,为家长们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4)演绎方法四:当我们在为社区居民作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的同时,我们根据居民提供的资料情况,可以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

4人性化、科学性、通俗化的城镇、城乡居民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对健康促进作出的贡献

社区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培养市民健康行为,改善社区环境将起积极作用。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全民健康活动、促进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从长远看,这是一项投入少、收效大、提高生命质量,造福群众的社会公益事业。这里谈的主要是社区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城区社区健康专题讲座的技巧在于要根据健康教育对象需要尽可能地大力宣传科普知识,作为教育者的社区护士要用接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把医学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蔺惠芳.社区护士大有作用.现代护理报,2004.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区;慢性疾病;控制;成本-效益;成本-效用;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都有了进一步的调整。由于大多数的人们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好,导致引发了很多的慢性疾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居首。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甚至高于传染病的死亡率[3]。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城镇居民居多[4]。近几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我国卫生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花费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上的钱也逐年增加,给卫生部门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5]。同时慢性病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负担。社区内部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明显。

1 社区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是成为防控慢性疾病的有效路径

慢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使得针对慢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成为卫生部门的重点。很多慢性疾病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疾病慢慢积攒而来的,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患者们应该具有防范意识,小疾病及早医治,以防后患。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选择正确有效地防控措施是比较关键的,有效地预防措施能够很好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但是选择预防措施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成本问题,更要考虑到措施的长远发展。社区内部针对慢性疾病的防控就具有这些特点。

社区内部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包括针对慢性疾病的宣传活动,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慢性疾病的危害以及慢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还有一旦患上慢性疾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与延续,告知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运动,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时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慢性疾病,不要有消极厌世的情绪,健康乐观的生活[6]。相关学者认为社区内部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具有3个特点:受益的人群很多、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社会效益,同时能够防止人们有进一步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7]。社区内部通过宣传与教育,能够对社区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性较强,能够使慢性疾病的教育覆盖到每个家庭,使每个居民能够有防范意识并且能够对慢性疾病有一个理性客观地认识。同时,每个社区进行宣传时只要安排合理的时间,在社区显著的地点,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就可以使慢性疾病的知识得以普及。社区内部关于慢性疾病预防的知识宣传能够使患上慢性疾病的患者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更好地接受治疗,早日康复。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健康人士的防范意识,使社区居民对于慢性疾病有一个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防范,防止新患者的产生,同时也就控制了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这样在成本上得到了节约,在效益和效用方面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 社区内部对于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活动的开展情况探讨分析

我国关于慢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教育在社区内部实施本身起步较晚。在其他地区,关于心脑血管防治、癌症以及糖尿病的知识普及已经有所进展。有效的慢性知识教育的宣传活动可以使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对慢性疾病有所了解,然后提高对慢性疾病的认知率。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社区慢性疾病防范试点,按照慢性疾病的防治方案,进行知识教育普及。开展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癌症的教育,以社区为基础促进健康,综合治疗慢性疾病,这样的教育普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北京的某个社区在进行慢性疾病知识教育普及之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由之前的68%下降到46%,死亡率也有所下降。这就足以说明,教育的普及使得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判断慢性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情况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发病率变化、健康指数变化以及对待教育普及的态度进行评判的。成本-效益的比较的是针对教育普及项目投入的成本和货币化健康程度产出量[8]。成本-效用比较的是教育普及项目投入的成本量和调整后健康效果的产出量[9]。两者具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是很显著。

3 社区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效益与成本-效用的探究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疾病防控措施知识普及的时候,平均每个人花费在慢性疾病方面的金钱很高。但是进行了慢性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后,花费在慢性疾病防控方面的金钱就大大减少了。这就是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效益中产生的效用值。这也充分说明了慢性疾病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的作用,也说明社区的干预导致了花费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10]。在社区内针对慢性知识的教育普及,根据调查显示,是可以使用最低的成本但是带来最大的效益的。上海某社区开展了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以来,18514例当中,有568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对其进行干预,管理率高达84%。心脑血管患者中有376例进行了干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1]。不仅在国内,就是国外的经济学者通过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慢性疾病,普及慢性疾病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经济上省下一大笔开销,还能够收获同等的效益,是最有效的途径。

4 结论

慢性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对人们的危害很大,我国每年在慢性疾病防控与治疗中投入的成本也很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是收到的效益却很少。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经过了诸多的试点分析以后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收获了很大的效益,同时投入的成本减少,节省了很多的开支。开展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教育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受益的人群很多、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社会效益,同时能够防止人们有进一步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在社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就具备这样的特点。社区慢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在近些年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心脑血管、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这是与社会上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社区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投入成本低但是获取的效益却很高,远远高于以前的水平。同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很大,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用。人们对于慢性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社区普及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一个人知道了该如何预防慢性疾病的知识,就会使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能够受益,这样的普及效果是其他方式不能达不到的。综上所述,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在社会教育中普及。

参考文献:

[1]武瑞雪,刘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发展及经验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9):706-708.

[2]朱荣,李士雪,滕芬.以社区为平台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35-1036.

[3]盛锋,程晓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与成本_效用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2,5(5):199-200.

[4]白雅敏,王卉呈,董建群,等.慢性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651-653.

[5]田惠光,郭则宇,宋桂德,等.1991年~1996年天津市慢性病-省略-预项目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5):196-198.

[6]庄志雄.我国毒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10-15.

[7]朱雯,王红妹,钱小萍,等.卫生适宜技术研究进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6,5(7):10-14.

[8]祁国明.卫生技术评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0,3(1):3-4.

[9]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39-743.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第8篇

调查对象以后,第二步的工作是进行基本线索、初始数据的收集。具体做法是,以行政区划网(/html)显示的县级以上区划(2012年)为检索范围,利用百度的搜索引擎,逐一输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853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社区教育、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学院、分院)等关键词,以获得的检索结果(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为基本线索,通过粗读,对相关内容分别按照属地层级、成立时间、机构全称、主办单位(依托主体)、组织架构、功能定位、新闻标题、网页来源、政策法规依据等作为初始数据保存在EXCEL表格。在完成初始数据的收集后,作者利用EXCEL的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核实。整理、筛选的标准是:对同类信息,以政府网、办学机构官网的信息为先,报纸电子版的信息次之,个人博客、商业网站、论坛的信息再次之;对相互矛盾的或表述不清的信息,主要通过进行网页对比筛查确定。核实的方式主要是文献调研、访问。文献调研的数据是从中国知网()和维普资讯网(210.38.32.192/index.asp)获得的。访问的方式主要是电话、电子邮件、实时通讯工具。最终获得有效信息519条,本文将以此为调查研究的主要样本。当然,仅仅收集统计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数据是不够的,更有价值的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数据,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找到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共性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最终推动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现状本研究

在描述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现状时,将样本信息按照名称构成、成立时间、主办或依托主体等分为三大类,分别对每一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并依此归纳出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在空间布局、流程控制、功能定位等方面的特点,力图勾画出一幅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版图。

(一)名称构成样本显示,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名称构成,普遍采用“区划名称+通用后缀”的方式。即前置词以区划名称为主,代表办学机构的不同属地和层级;通用后缀以“学院”、“中心”、“大学”等居多,表明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在空间布局中的地位、办学功能定位以及是否形成办学系统以及系统横向推进和向下延伸情况。1.前置词体现办学机构的属地与层级。以名称前置词中的行政区划属地与层级为标准,将办学机构或其主办单位按照“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城市”“地级行政单位”“县级行政单位”等进行分类统计,并以各地办学机构数量占县级区划数的百分比大小降序排列,得到国内从事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属地与层级分布情况见表1。表1表明,目前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及东部沿海省市,中部地区空位较多,西部明显稀缺。其中,排在前六位的沪、京、浙、苏、津、闽六省市,有县级以上社区教育办学机构297家,占办学机构总数的55.35%。国内六大区域中,华东地区社区教育推展情况较为理想,54.79%的社区教育办学机构集中在该区域。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都建立起了实体办学机构,有的省会城市有2所以上的办学机构。说明城市所属行政层级越高,社区教育受重视程度越高。但也说明,社区教育存在多头推进,缺乏统筹协调。2.通用后缀体现办学机构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机构全称中的通用后缀承载着办学主体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和对机构本身的功能定位,在一些地方,通用后缀还体现着本地区社区教育办学体系是否已经形成,以及推展过程中,在空间布局上的横向推展及向下延伸情况。以下是对样本的通用后缀进行的初步分类:(1)“学院”。数据显示,以“学院”为通用后缀的办学机构,包括称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学院(分院)、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社区工作者培训学院、创业培训学院等,共421所,占样本总数的81.57%(见图1)。图1所见,上海所有辖区都成了社区学院,苏、浙、闽是社区学院绝对数较多的省份,充分显示了四省市社区教育空间布局方面的引领作用。如果将图1的数据进一步细化,以“社区学院(分院)”、“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社区教育学院(分院)”、“社区教育进修学院”、“社区学院分院”、“青年社区学院”等后缀分别统计。国内以社区学院为名称后缀的办学机构中,以“社区学院”为通用后缀的占57.24%,说明大多数办学机构主办方认同“社区学院”的命名方式。从具体后缀来看,江苏省辖区内75所社区学院,有64所采用了“社区培训学院”的后缀。河南省平顶山从2010年6月开始,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建设社区学院,其命名方式为:“区划名+职校名+社区学院”,形成了稳定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2]。河北唐山市在2011年5月依托电大成立唐山社区教育学院后,以系统推展的方式,在12个辖区加挂了社区教育学院分院的牌子,成为河北省唯一构建了社区教育体系的地级市。令人感到惊喜和意外的是,2012年10月29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以广州社区学院(广州城市职业院)为依托,同时为13所社区学院分院授牌,覆盖广州市所有辖区,成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将办学体系向下延伸的范本。广东中山市在2012年一年的时间里,以共青团组织为主导,先后创办了10所青年社区学院,扎根社区,培育青年社会建设人才,助力社区和谐稳定,成为广东省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2010年10月宿迁创业培训学院在当地党校揭牌,开展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文化建设③,成为党校参与社区教育项目代表。需要说明的是,在功能定位、政策法规依据项下,上述办学机构有关学历教育的表述,是由依托主体开展的。比如,依托主体为中职学校的,其学历教育指向中专,依托主体为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指向业大、职大、开放教育等。政策法规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中并未赋予社区学院学历教育功能和资质,这是国内社区学院与国外社区学院最大的区别。(2)“中心”。样本显示,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通用后缀的办学机构,包括称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工作者培训中心、指导服务中心等,共42所。其中,有14所以省级电大为依托成立;有5所以地级电大为依托成立。为进一步考察“中心”在当地社区教育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分析其办学特征,本文将样本中有关“中心”功能定位的描述进行了初步汇总,发现主办者赋予办学机构主要功能有:短期培训、学历教育、指导统领、规划协调、检查评估、政策咨询、理论研究、社区活动、资源建设、整合利用等功能。下面是有关“中心”的命名方式和功能定位的描述在部分题项上的比较。心”,但在具体命名上,呈现多样性、个性化特征。“区域名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占样本的52.38%,其他命名则较为为分散。一是说明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命名标准或规范,采用什么命名由主办者自由发挥。二是说明办学机构对“社区教育中心”本身的理解和定位差异很大。表3关于功能定位的描述,体现了办学机构在社区教育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具有指导统领、规划协调、检查评估等功能,说明该办学机构能够对辖区社区教育进行纵向管理或指导,辖区社区教育系统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以政策咨询、理论研究、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社区活动等定位,说明办学机构以服务为主要导向,对辖区社区教育空间布局具有平推意义;资源整合利用则体现的是办学机构的自我完善功能,在空间布局上有占位意义。具体而言,“短期培训”是大多数办学机构参与社区教育主要形式,占总数80.95%;“指导统领、规划协调”占61.90%,说明过半数的办学机构在空间布局和系统建设方面是有所作为的。有三分之一强的主体注意到了社区教育是大教育,需要整合资源的意义;近三分之一的办学机构注意到了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以及在推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关注学习者需求、以学习者为主体思想的贯穿,这对社区教育未来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3)“大学”。样本显示,以“大学”为通用后缀的办学机构共54所。其中,山东青岛社区大学成立最早,定位在面向全体市民,加强文明素质教育。除石屋村社区大学、培田客家社区大学、汀塘社区大学、绥化市社区大学、齐齐哈尔克山县社区大学外,其余皆为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创办的。有关社区大学的样本分析将在后文详述。总之,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名称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社区教育在对办学机构的功能定位方面,虽然采用了学院、大学、中心等后缀,但教育主管部门并未赋予其学历教育的功能,其学历教育部分仍由其依托主体承担,这是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和国外社区学院最大的区别。

(二)成立时间国内社区教育办学机构成立时间,与规范性文件颁布和引领有正相关关系。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行动目标。2000年4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2000]14号),国内社区教育进入有组织的自觉发展阶段。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纲要后,各地反映强烈,2011-2012年期间,共成立社区教育办学机构176所,占办学机构总数的33.91%。其中,福建、河北唐山、河南平顶山、江苏连云港、湖南长沙、株洲、陕西西安、广东广州、中山等地的办学机构都是在这一阶段集中成立的。这个结果和前述报告提出的目前国内社区教育已进入深化提升阶段的论断相符。样本显示,地方规范性文件在推动社区教育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社区教育体系的构筑更具推动力。早在2001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意见》,要求“社区内的成人学校、职业学校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要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方便、灵活的教育培训。”《2003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提出“以社区学院建设为龙头发展社区教育”。2006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成立专门机构指导督促落实。北京、上海成为目前国内百分之百覆盖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省级单位,盖因于此。2002年,杭州市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印发了《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开始把社区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随后,杭州市下城区、上城区、拱墅区,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慈溪市,金华义乌市等许多区(市、县)也制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和目标。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根据文件要求各地都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多数市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实施意见和规划。目前,浙江100%的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9%的县级区划单位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办学机构。江苏省国家级与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总数,占全国总数10%以上。在推进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江苏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了“加快社区教育发展意见”等6个文件,省教育厅专门设置社会教育处,成立了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江苏省100%的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2.35%的县级区划单位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福建省是大陆第一家通过地方终身教育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省份。2011年制定的《福建省社区教育推进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到2012年,全省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设10所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100所社区学校和1000个社区学习点。图1显示的40所社区学院,19所是在2011年后组建起来的。可见,社区教育的推展,既要有高层次规范性文件的引领,也要有地方具体工作的布局和实施。特别是在国家终身学习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地方规范性文件展开积极探索,不失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