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能源现状

传统能源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能源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SWOT分析;技术路线

一、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发展状况

1.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开发已引起各界重视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科技部在“十五”期间投资9.5亿元,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专项,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经过3轮技术研发,共安排课题160多个。

2.近期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销售方面发展迅速

2006-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7年12月,长安汽车自主开发的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杰勋HEV量产下线。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9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

3.短期内新能源汽车还不能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消费阶段还处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导入时期,这是使目前发展新能源受到阻碍的一个因素。2008年全年销售汽车938万辆,2009年前1~11月销售汽车超过1200万辆,由于市场需求的特定层次限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传统燃油汽车,这是符合我们国家汽车消费阶段的正常现象。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市场推广和技术推进的重点都还集中在传统燃油汽车,而不是新能源汽车上。

二、技术路线

1.短期内应以混合动力汽车为发展重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将电力驱动与辅助动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及二者相结合产生优势的车辆。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环保汽车中唯一实现产业化的车型。这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相当比较成熟,使混合动力汽车具备了良好的动力性能,良好的燃油经济性、清洁环保。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效率可以在低速起停阶段超过传统汽车一倍,城市工况下中型卡车的单耗可以减少23%-63%。

2.中期中应以发展先进电动力汽车为主要任务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纯电动汽车完全采用可充电式电池驱动,其基本结构非常简单,电动发电机和车载电池是其中的关键部件,其中又以电池最为关键。电动力汽车一直是人们期望的现代汽车类型,但由于电池的多个性能指标瓶颈,导致电动汽车未能如人们所愿,至今只是在研发阶段,可能还会有很长一段的研发时期。

3.长期内氢动力汽车是最理想的类型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氢动力汽车还具有自身特别的优势:

(1)氢燃烧热值高,燃烧性能好。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

(2)对氧气的要求较低,并能适应多种燃料。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并进行有力的宣传教育,培育国内的消费市场

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提供法律保证。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促进法律的执行。同时,为了使以上政策顺利实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团体应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水平。

2.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引导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力弱、安于现状的发展现状,政府要实施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针对传统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动力汽车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将生产和消费引导到新能源方向上来。以美国为例,一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税减免:另一方面对代用燃料消费税减免。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2篇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笔者对吉林、陕西、山东、浙江4个省份农村地区2008年和2012年409户农户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情况的跟踪调查(如表1所示)。实地调研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进行,调研结合采用多阶段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省、县、乡镇、村和农户。首先,考虑地区代表性和农业发展水平,选取了山东、陕西、吉林、浙江4个省份;其次,每个地区按县人均收入高、中、低三层各随机抽取一个县;然后,每个县随机选取了2个乡,每个乡随机选取2个村,每个村随机选取12户农户。第一期共调查576户农户,获得有效问卷570份。第二期追踪样本480户。由于部分农户对个别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估计存在困难,两期调研中各种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数据均被完整获得的样本为409户,占追踪样本的85.2%。根据农户收入等家庭特征因素的分析发现,跟踪调查样本与非有效样本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中409份有效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活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实地调研数据,中国农村家庭消费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秸秆、薪柴、太阳能和沼气4种。本文在分析中将可再生能源分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其中传统可再生能源包括直接燃烧的秸秆和薪柴,新型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和沼气。1.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消费结构明显变化。2008年,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为417.87千克标准煤,2012年下降为349.85千克标准煤,降幅为16.28%(如表2所示)。其中,传统可再生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从408.56千克标准煤下降为323.45千克标准煤,降幅达20.83%。虽然相比2008年,传统可再生能源在可再生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仍以92.45%的比例占据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传统可再生能源中,农作物秸秆和薪柴在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分别为64.03%和28.43%。2.中国农村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发展较快,但消费所占比例依然较低。2008年新型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仅为9.31千克标准煤,2012年上升到26.41千克标准煤,增长将近2倍(如表2所示)。虽然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但从消费比例看其发展程度并不高,2012年新型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占当年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总量的7.55%,不足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十分之一。此外,当前中国农村新型可再生能源种类相对单一,太阳能占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沼气消费占比不足1%。3.不同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差异较大。北方地区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较多,南方地区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在2012年4个调研省份中,农村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最大的是吉林(615.74千克标准煤),山东(311.51千克标准煤)、陕西(268.89千克标准煤)次之,浙江最小(206.72千克标准煤),地区排序与2008年完全一致,这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供暖能源需求较大有关。各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吉林、山东两省以秸秆为主要能源(分别占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93.97%和87.86%),陕西、浙江两省则以薪柴消费为主(分别占其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79.42%和61.67%)。2012年浙江省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为75.57千克标准煤,占其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的36.56%,发展程度远远高于其他3个省份,如表3所示。

(三)影响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本文进一步对可能影响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因素做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家庭经济水平、劳动力机会成本、不可再生能源价格、作物耕种面积、到集贸市场的距离、家庭人口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如表4所示。统计结果表明,随着人均财产水平上升,农户家庭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明显减少,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显著增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人均财产低于1万元时,传统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为418.48千克标准煤,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为4.93千克标准煤;当人均财产水平高于3万元时,传统可再生能源人均消费量下降为230.67千克标准煤,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上升为43.92千克标准煤。农业劳动力价格也可能明显影响农村人均可再生能源消费。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农户家庭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逐渐减少,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显著增加。当劳动力价格低于1000元/月时,传统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为433.70千克标准煤,新型可再生能源为6千克标准煤;当劳动力价格上升到2000元/月以上时,传统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下降到286.23千克标准煤,新型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上升到44.27千克标准煤。电能等替代能源的价格也与可再生能源的人均消费密切相关。表4显示,电能价格在每度0.55元以下时,传统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为355.64千克标准煤;当电价高于0.55元时,传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上升至402.17千克标准煤。燃油价格低于7元/千克时,新型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为6.88千克标准煤;当油价超过到8.5元/千克以上时,新型能源人均年消费量提高到28.78千克标准煤。能源获取难易程度以及家庭人口特征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当家庭人均农作物面积从小于1亩增加到3亩以上时,传统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从218.66千克标准煤上升到608.49千克标准煤,同时新型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从30.55千克标准煤下降到4.22千克标准煤。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随村委到集贸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家庭住家人口规模、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比例、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年务农女性比例等也与可再生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例如,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均传统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模型设计与估计结果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生活可再生能源消费可能与农户家庭经济水平、劳动力机会成本、获得能源难易程度、家庭人口特征等因素有关。但是,单因素分析没有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将不同因素对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的影响分离出来。因此,本文进一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系统估计不同因素对中国农村地区生活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影响。已有农村能源消费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单期调研数据,并且仅对某一类能源的消费展开分析而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本研究基于两期调研的面板数据展开分析,能更有效地控制潜在的遗漏变量所导致的估计偏误。另外,考虑到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替代作用,因此,建立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的联立方程模型估计可以提高模型的估计效率[13]。由于现有的计量模型分析工具(如STATA)还难以实现对联立模型方程的固定效应估计,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的联立模型系统展开估计。模型设计如下Y1it=β10+β11Eit+β12Wit+β13Pit+β14Ait+β15Zit+β16SC+ε1itY2it=β20+β21Eit+β22Wit+β23Pit+β24Ait+β25Zit+β26SC+ε2it!(1)式中,Y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t期第i户农户某类可再生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1表示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秸秆与薪柴之和),2代表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沼气);Eit、Wit、Pit、Ait、Zit分别代表家庭经济水平、劳动力价格、不可再生能源价格、能源可获得性、家庭人口特征等5类解释变量;SC表示县级地区虚变量;β表示待估计参数;εit为误差项。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2012年财产水平、价格水平等变量利用消费品价格指数调整为2008年的不变价。

(二)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如表6所示),家庭经济水平对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影响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对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人均财产水平每提高1万元,新型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增加0.74千克标准煤。劳动力价格对农户传统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影响显著,但方向相反。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价格每提高1000元/月,传统可再生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下降52.44千克标准煤,而新型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上升10.82千克标准煤。电能价格对农户传统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电价每提高0.1元/度,传统可再生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将增加40.54千克标准煤,新型可再生能源人均年消费量也将增加4.50千克标准煤。燃油价格对两类可再生能源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可能因为燃油主要为生活出行的交通工具所用,与可再生能源做饭供暖的主要用途竞争性不强。村委到最近的集贸市场的距离增大会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村委到最近集贸市场的距离每增加1公里,农村人均传统可再生能源的人均年消费将增加3.56千克标准煤,新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加0.62千克标准煤。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农户离集贸市场距离的增加,其获得替代性商品能源成本提高,农户因此将减少替代性商品能源的消费并导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家庭人口规模也会显著影响人均农村传统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家庭住家人口每增加1人,传统生物质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下降57.22千克标准煤。另外,户主的受教育水平、非农工作经历、家庭中务农女性的比例等也会对可再生能源消费产生影响。例如,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家庭,其传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显著高于其他家庭。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氢燃料发动机;研究现状;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TK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02-02

每年的秋冬季为雾霾高发季节,今年“十一”刚过,雾霾就来势汹汹,让我国华北大部地区再遭“心肺之患”。河南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十八地市也先后开启“雾霾模式”,陷入“十面霾伏”的尴尬局面。除了工业生产、气象等条件外,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PM2.5浓度增加的元凶。世界石油资源紧缺,而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污染”现象频发,因此寻求新型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氢能清洁、高效、可再生,在替代传统燃料方面最具发展潜力。

1 新能源汽车的对比

近年来,温室效应、PM2.5等名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头条,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国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以其低价、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新能源汽车分为五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较早,技术较成熟,汽车动力来自于内燃机和蓄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蓄电池续航里程短、石化燃料污染以及低速行驶时效率低的问题,但仍然无法摆脱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制造成本远高于传统汽车。

纯电动汽车绿色环保,噪音小,无尾气排放,但技术尚未成熟,如蓄电池价格昂贵,充电时间长,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偏大,续航能力差等因素使得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空间狭小。

燃料电池汽车利用催化剂的作用,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并输出动力,但技术短板也限制其发展:质子交换膜价格不菲,催化剂价格昂贵,燃料电池的汽车加速性能较差等。

氢发动机汽车使用清洁的能源氢气,彻底摆脱对石化燃料的依赖,不需要催化剂,氢的储量丰富,并可采用多种方式制取,能量转化效率高,零排放,氢内燃机与传统燃料发动机的原理基本相同,加速性能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2 氢燃料发动机的可行性

1)燃烧速度快。按照理论空燃比混合的可燃混合气,燃烧速度比汽油高2~8倍,缩短了燃烧持续时间,使发动机的抗爆震性能良好,延后了点火提前角,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

2)扩散速度很快。氢气的扩散系数是汽油的12倍,可使氢气与空气混合均匀,充分燃烧,不易发生淬熄现象,减少了积碳产生,延长发动机寿命,万一氢气发生泄漏,亦可快速飘散,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3)沸点低。在-253℃的环境,氢气仍为气态,有利于发动机冷起动,防止频繁起动,对缓解交通压力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4)单位质量低热值高。氢气的单位质量低热值约为汽油低热值的2.7倍,醇类燃料的5~6倍,因此氢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比较高,燃油消耗率低。

5)零排放。氢燃料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水,仅含少量NOx,对环境污染小。

6)可燃范围广。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可达10~0.15,在发动机整个负荷范围内均能正常工作,点火能量仅为其他燃气的1/3~1/6,可燃性好,易于实现稀薄燃烧,使发动机工作平稳,有效提高燃料经济性,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7)热效率高。氢气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最接近奥托循环,转速高,热效率高,与汽油机相比,氢气发动机热效率要高出15%~50%。

8)压缩比高。氢的辛烷值比较高,因此氢燃料发动机具有高压缩比。

3 氢燃料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汽车在消化大量石化燃料的同时,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所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巨头都在研制新能源汽车,氢燃料发动机如同诺亚方舟一样,使人们在能源危机中看到了希望。

宝马公司作为一家具备独特创新意识和战略性眼光的汽车制造商,承担起了促进可持续机动化产业的历史使命。早在1978年,宝马公司就开始着手研究氢动力单元。到1979年,宝马公司与DLR合作生产了带有液氢燃料罐和氢燃料引擎的汽车。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博会上,宝马公司的第5代氢动力汽车BMW 750hL问世,展示了私人环保汽车之路。在2005上海国际车展上又隆重推出H2R“车速世界记录氢燃料轿车”。2004年9月这辆原型车在法国Miramas高速试车场一天之内连续创造了9项世界记录,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证明了内燃发动机氢燃料汽车的惊人潜力。在2007年,宝马公司又推出了全球首款以氢为动力的高性能豪华轿车――BMW Hydrogen 7,该车以宝马7系轿车为基础,搭载氢内燃机技术,寻找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出路。到2009年,宝马已开发出将热效率最大提高至42%的氢发动机“H2BVplus”,与涡轮柴油发动机处于同等水平,根据规划,宝马的氢动力汽车有望在2020年实现量产。

美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也不断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2001年了第一款氢内燃机演示车,并于2003北美国际车展会上首次展示了U型概念车、基于福特福克斯的演示车、V-6动力牵引车以及混合型全顺。在2006北美国际汽展会上,福特公司推出了Super Chief Concept(超级首领概念车),展示了可使用氢、E-85乙醇或汽油作燃料的三重灵活燃料技术。在2007年7月17日,福特氢燃料V-10发动机正式投产,成为福特汽车在氢技术研究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氢燃料发动机清洁、环保、高效的优点一直吸引着各大汽车生产商,奔驰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氢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并于1978年开发出第一辆氢燃料样车,近几年,奔驰公司又开展了氢气缸内喷射的氢燃料样车试验。其他汽车公司也都在积极开展氢能车辆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共赢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包括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先后对氢燃料发动机进行实验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曾对氢燃烧和动力循环、氢燃烧流场进行研究,完成了“氢火焰性实验方法性能评价”等研究课题。浙江大学新材料所与内燃机所合作,成功完成了对一辆用掺氢汽油作为燃料的中巴车的改装。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掺氢汽油可以改善发动机性能,减少废气的排放。

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也纷纷对氢燃料发动机的动力循环、点火方式、喷射方式等特性进行研究,发展氢能源的代表企业堪属奇瑞和长安。奇瑞汽车公司在发展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传统领域的节能降耗,包括氢能源发动机的研发,早在2005年就宣布联合研究的首台纯氢气内燃机运行成功。长安汽车公司从2005年开始对氢内燃机进行研究,并正式获得国家“863”计划立项。经过不懈努力,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东风汽车公司也在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付出艰辛的努力,2008年1月初,东风汽车公司“含水乙醇重整富氢燃料发动机”装车试验成功,使我国对氢燃料发动机的研究迈上了新台阶。

4 氢燃料发动机的发展展望

在“灰色长城”绵延数千里的今天,环保、节能减排成为了各国的共识。氢燃料发动机作为“绿色动力”,继承了传统发动机的血统,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氢燃料发动机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不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存在回火、早燃和爆震等不正常燃烧现象,输出功率较汽油机偏低,空燃比高于0.5时NOX排放量升高等。此外,从非化石燃料中制取氢气、储氢技术以及氢燃料站和散布式供氢系统的开发也将是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规模化的

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涡轮增压技术可以提高氢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缸内直喷技术对降低油耗,提升功率大,增大压缩比也能起到补偿作用,液态氢燃料的应用也能相应解决一部分问题,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对不正常燃烧现象进行试验改进,对降低NOx排放问题进行完善。

要使氢内燃机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政府推行优惠政策,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国民更新传统观念。政府应及时推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降低氢能汽车的售价,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为氢燃料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从战略转向为实际行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将氢能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也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国民更需要增强环保意识,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英哲.氢能源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械与自动化,2014(2):93.

[2]王赓.浅谈环保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未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78-80.

[3]毕国进,郭楠,杨振中.氢燃料发动机性能参数的研究[J].内燃机,2008,4(2):44-46.

[4]吕祥奎.氢气发动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城市车辆,2007(9):48-50.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字:能源;工业锅炉;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锅炉是能源消耗大的设备之一,其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均在我国工业行业的前列,随着大气污染的眼中,节能减排已经是我们的义务所在;同时,锅炉也是我国工业发展中的主要设备,其运行中有很多问题,如能加以改善,做好锅炉的节能减排工作,那对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工业锅炉的现状与问题

工业锅炉使用的现状

在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锅炉的使用也越加广泛,据统计我国工业使用的锅炉数量高达50多万台,而对能源耗费严重的燃煤锅炉48万台左右,占工业锅炉总体容量的一大半,约85%,工业锅炉多数都用于工厂,其次就是建筑行业的供暖问题,每年消耗能源巨大,而且污染也十分严重。

工业锅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热效率不高

在我国工业用的锅炉大部分都是燃煤的,由于锅炉的样式一直是传统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这种锅炉的炉膛温度相对较低,燃烧的速度也比较慢,而且工作中已出现故障,煤渣的含碳量比较大,这种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导致了能源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如果锅炉的燃烧热量只发挥到一半时,能源的浪费会逐倍增加,当然也会出现在尾部受热,而其余燃烧不完全的现象,这样容易引起尾部的位置腐蚀,或者燃烧不完全的炉灰产生堆积的状况。

2、使用的煤种与锅炉不符

使用的燃煤能源的种类与锅炉的型号不相符,所以产生了能源燃烧不完全等现象,工业锅炉用煤也是有一定标准的,如水分、热值等等,所以说只有煤种符合所设计锅炉的标准,或者与之相近时锅炉的工作才能达到最大化,而能源的利用率才能最高。我国的燃煤一般都是直接运用,未进行加工的原煤,所以燃烧的时候容易产生燃烧不完全,排放的污染物超标,空气漂浮的污染物指数升高。

3、锅炉的水质低

锅炉的水质比较低,根本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而工业锅炉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锅炉的使用以及寿命问题。并且水质不好也容易使锅炉的内壁产生水垢,而水垢对锅炉的导热性也有很严重的影响,据有关调查表明,锅炉内每增加1mm的水垢,就会多消耗3%的能源。这就要求企业安装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使其对锅炉的水质进行改善,但有很多企业不安装水处理设备,为了减少资金投入,有的企业安装了处理设备,但不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设备损坏或者水处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4、监测设施不完善

工业锅炉在工作中的监测设施不全,仪表上面没有显示经济运行参数这项,也有很多企业的锅炉并未安装检测仪表,也就导致了锅炉的操作人员在调整锅炉的一些故障或检测时,没有具体可供参考的数据,没办法及时地对锅炉的工作状况进行调节,致使锅炉的燃料浪费越来越严重,浪费越来越大。

5、锅炉的设计问题

我国工业用的锅炉设计时,相对来说比较传统,侧重于锅炉的主体,而对锅炉的燃烧设备和其他的辅助设施不给予重视,即使锅炉的主体设计得再好,辅助设施配置过低,根本配合不上主机的工作,仍然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二、目前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的技术与成果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锅炉的节能上虽然有新的技术产品出现,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推过的力度不够,效果还是不大。

加强锅炉的保温

为了减少锅炉热量的损失,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而提出的绝热保温;有关实验证明锅炉的保温如果完善,那么锅炉的工作效率可提高1.5%—2%,而加强锅炉的保温材料一般有硅酸铝纤维、玻璃棉、硅藻土轻质浇注料等等。

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

一般锅炉排放的烟里有大量未被利用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直接排放在大气中,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会加快温室效应,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能把锅炉的排烟进行有效的利用,一定能很大程度的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益。利用余热回收装置将烟气中的有效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既节约了能源,又环保了环境。

锅炉本体及辅机的改造

1、给煤装置的改进

由于现在的锅炉燃烧用煤大部分是原煤,而原有的给煤装置是斗式的,所以块状煤和煤粉等容易产生堆积,而其堆积在炉排上,阻碍了通风,也就进一步阻碍了燃烧。而新的技术将斗式的给煤方式加以改进,用分层的方式给煤,这种给煤方式解决了通风的问题,也就加快了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

2、燃烧设备的改进

传统锅炉的配风装置和调节结构相对来说并不合理,所以通过对其加以改善,进一步处理排风与串风的问题,改善由于风力的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燃料燃烧不完全等问题。

3、锅炉的辅机节能改造

锅炉的辅机运行状态与锅炉的整体运行有极大关联,由于锅炉在工作中的操作全是由工作人员凭经验去做,没有技术而言,所以浪费是巨大的,所以锅炉的负荷为标准,调节给水量和引风量,使锅炉以最佳状态运行,这样不仅仅节约了燃料,同时也节约了风机等的耗电。

4、炉拱的改造

锅炉的炉拱可以强化燃料的可燃度,促使燃料完全燃烧,炉拱的设计大部分都是看经常用什么样的煤燃料而定的,由于锅炉在运行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问题,所以燃烧的状况并不是很好,有的甚至是炉拱影响燃烧,所以,应该按照实际使用的煤种,适当的对炉拱进行改变,加快燃料的燃烧,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减少燃煤的消耗,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建议与措施

由于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所以对锅炉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使其达到节能减排。

1、对于老化或者损坏的锅炉应及时给予更换,锅炉的老化,极大地影响着锅炉的工作效率,并且能源燃烧不完全,所以应及时给予替换。

2、针对现有锅炉的主机与辅助不相匹配的情况,应结合先进节能技术,对现有锅炉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锅炉的整体效益,减少能源的浪费。

3、在工业锅炉水处理上应安装水处理体统,并及时清洁水垢,增强锅炉用水的质量,并及时对水垢进行检测,达到无水垢运行。

4、新的技术应予以广泛推广,例如企业就应装备蒸汽余热回收装置,把资源有效的回收利用,并减少空气的污染。

5、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加强其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的水平。使其对工作认真负责。

结语:节能和环保我国持续发展的趋势,所以提高锅炉利用率,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能源和可回收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便消除工业上的能源浪费,减低耗能,减少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工业锅炉安全运行管理综合技术手册[M].化学工业科技出版社,2009(6)

[2]刘培新.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薪柴;农村能源;综述

【中图分类号】 S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03-2

一、农村能源背景

农村能源是农村地区的能源开发、供应、消费和管理以及各种农村用能问题,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小水电,多属于可再生能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的利用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国家供应给农村地区的煤炭、电力、燃料油等商品能源。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能量的利用效率低,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小。对山区贫困地区而言,能源消费以薪柴+秸秆+煤的混合型结构为主,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而在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能源的消费方式已由煤、薪柴为主,电为辅转变成“太阳能+电+煤”为主,液化气、薪柴为辅的消费结构。

在目前的农村能源利用现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1)能源利用上存在消费结构单一落后、薪柴利用缺乏规划、传统习惯制约等不足。(2)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小,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使用率较低。(3)农村生物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有近51.9%的能源资源被浪费。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未来农村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将会增加,能源消费的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农村能源的消费前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转变:(1)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由生物质一次能源主导型向商品能源主导型转变,商品能源的消费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高电力和液化气将加速替代薪柴和煤炭等传统燃料。(2)农村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国家能源体系中将占重要的地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将是今后农村生活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向。(3)对保护区和山地农民来说,太阳灶和沼气建设是更好的方式。

二、薪柴燃烧的化学物理过程

生物质燃烧过程可分为起燃干馏、焰燃、闷烧三个阶段。燃烧情况与生物质的种类、器官部位、成熟程度、粉碎程度、生物质的含水量等有关。薪柴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薪柴先后经历干燥、热解、挥发分着火燃烧、木炭燃 烧、重碳氢化合物燃烧、燃尽等不同阶段。

(一)干燥阶段。初期随着燃烧的进行薪柴的水分不断蒸发,当温度达到100℃左右时,水分急剧蒸发直至薪柴燥。

(二)热解阶段。干燥后,薪柴开始热解并析出挥发性气体。当温度达到150-180℃时,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开始分解;当温度达到280-350℃时,纤维素、木质素开始分解。分解、析出挥发分后的剩余物中含有中间产物焦油和大量木炭。

(三)挥发分着火燃烧阶段。挥发分包括可燃性气体和非可燃性气体,挥发分中可燃物质在继续加热过程中与O2的化学反应急剧加快,形成明亮的黄色火焰。挥发分燃烧时,鉴于O2很难扩散到木炭表面木炭只能被加热而不能燃烧。

(四)木炭和重碳氢化合物燃烧阶段。挥发分基本烧完后,O2扩散到木炭表面上使木炭开始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此时的温度约为500-580℃。当温度至780-850时℃,重碳氢化合物开始燃烧。

(五)燃尽阶段。木炭和重碳氢化合物燃烧完后,剩余的物质即为灰分。由于焦炭受到灰分包裹,空气较难渗透进入,故焦炭较难燃尽,最终残留余炭。

三、薪柴能源使用情况

(一)薪柴利用现状。目前农村生活用能中70-80%的燃料来源于薪柴。煤炭和薪柴共占到北京农村生活用能总量的90%以上,湖北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薪柴为主。薪柴是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最为主要的能源,当地薪柴以自家采集为主,主要用途是做饭与取暖。多数农村地区能源主要依靠畜粪、柴草等生物质能,柴草占农村能源消费的36.78%。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流通渠道的完善,薪柴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渐降低,从1991年的29.0%下降到2005年的21.2%。

从林木薪柴的资源类型来看,林业生产采伐剩余物和林木抚育间伐量是其主要两大类型。巴卡小寨薪柴消耗中34.5%来源于人工薪炭林,14.5%来源于集体林,44.3%来源于自留山,6.7%来源于自然保护区。林木薪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是、四川、云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的薪柴资源分布不均。2004年重庆市全市森林覆盖率27.10%,薪炭林的年开发能力约191.99万吨。江苏省2005年可开发薪材约为327.16万吨。

尽管薪柴在农村能源结构中仍占据较大比例,但它的利用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薪柴资源逐渐减少,由于薪炭林历经多年过量樵采薪柴资源逐年减少,单位面积产柴量降低。(2)薪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半湿润的丘陵沟壑区以及人口密集的盆地、平原等地区对薪柴的开发利用比较困难。(3)薪柴利用方式单一,直接燃烧的效率太低,薪柴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

(二)薪柴使用的优缺点。薪柴是一种便宜而清洁的能源,灰分低而且不含硫。薪炭林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起来,因此薪炭林具有天然萌生能力,一旦种植后,可以多年受益。但作为常用的农村生活能源,薪柴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燃烧热效率低:薪柴直接燃烧的热效率十分低,一般只有10%-15%,这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降低生态环境质量:过量砍伐薪柴会破坏土地植被,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加速土壤侵蚀,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3.占用劳动力:收集薪柴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力,从而产生劳动力占用问题。

4.破坏林木、植被:为了获得更多的薪柴能源,会发生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珍贵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也会被破坏。

5.遗留安全隐患:随处堆集薪柴,会造成居住环境的脏乱,容易诱发火灾、疾病等不安全隐患。

6.排放CO2:大量燃烧薪柴,容易引起大气污染,从而影响环境。1991-2001年我国每年因薪柴消耗排放的CO2约占全国每年CO2排放量的3%-5%。1996至2003年间,中国农村薪柴在传统利用方式下产生的CO2年均为24054.11万t。2001年至2007年,云南农村薪柴所排放的CO2年均新增分别为44.2、61.5、72.9、70.7、69.5、64.6和62.0万t。

(三)薪柴使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农村居民使用薪柴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家庭特征、能源的可获得性、农村居民收入、地理特征、政策等。

1.能源的可获性。能源获得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薪柴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很显著;农民就地取材的习惯使薪柴成为其主要的生活能源。例如对保护区林缘社区村民来说,在生活能源消费中就以薪柴利用范围最大、用途最广。

2.家庭特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如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及家庭人口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相对于薪柴,农村居民更倾向于使用液化石油气。非农收入的增加会使薪柴的消费减少。

3.国家政策。不同政策下,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家对薪柴林种植的鼓励政策推动了农村地区薪柴消费的回升。而国家对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推广则会减少农村对薪柴的使用。

4.农村居民收入。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收入具有密切联系,农户的收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更高,因此会选择清洁、高效的新能源;而收入低的贫困家庭所使用的生活能源结构中,薪柴占了较大的比例。

5.能源价格。能源初期使用成本是影响农村居民使用此能源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技术的成本较之传统能源往往较高,阻碍了农村居民使用高级能源。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可降低使用成本,增加农村居民对它的消费,从而对薪柴的使用产生较大的冲击。

四、薪柴资源的前景

薪柴能源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薪柴的进一步开发,二是清洁的替代能源的开发。

薪柴的进一步开发:薪柴作为农村主要的生物质能源之一,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以便更好地利用。薪柴气化发电是相对洁净的利用方式,小规模薪柴气化发电比较适合于薪柴的分散利用,它投资较少,发电成本也低。薪柴固化成型技术能提高薪柴的燃烧效率,且便于运输和贮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薪柴的替代能源开发:鉴于薪柴利用存在燃烧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发薪柴的清洁替代能源是不少人研究的重点。农村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来说沼气技术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秸秆沼气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不断推广。此外小水电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的速度也在不断增长。

五、小结

近年来,以薪柴为研究主体的文献较之往年越来越少,关于农村能源的研究重点正在往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断转移。总结关于薪柴和农村能源的相关文献我们可得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

1.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

2.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薪柴仍将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之一。

3.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生物质能源未来长期消费倾向于利用能源的气化、液化和固化技术,薪柴的进一步利用方式为薪柴固化、气化发电。

4.我国农村地区可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科学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环境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程川,陈蓓,任绍光.重庆农村不同家庭能源消费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4,(5).

[2]孙军,邹玲.木废料燃烧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锅炉,2002,(6).

[3]徐晓刚.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4]马志强,朱永跃,高玉梅,洪涛.江苏省薪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2009,(3).

[5]张培栋,王刚.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对减排CO2、SO2的贡献――分析与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5,(12).

[6]谢晓慧,林郁,李茂萱,孙玲.云南农村沼气建设与碳汇交易研究――基于减少薪柴消耗对减排CO2的贡献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3).

[7]王效华,胡晓燕.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0,(3).

[8]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3).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地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只有改变粗放型的能耗模式为集约型,才能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

1.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但力度较大。节能事业进展较快,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从法律层面上,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依据,我国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但这些法律只是作为一些鼓励性的文献出台,没有明确说明在建筑过程中各主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不能规范施工单位及个人再节能中的行为。由于任何一个建筑的从规划、建造到日后使用涉及到大范围的行业存在复杂的职能交叉的问题,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将相关人员的责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2.建筑节能法规与标准现状

直到1985年,我国才颁布了建筑节能的第一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节能率30%;1995年颁布新的法规要求节能率50%。1993年,颁布了GB50189-93《旅游旅馆建筑节能设计的旅游旅馆建筑热土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2007年颁布实施的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是加强建筑节能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3.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我国建筑能耗大的主要问题出在建筑的保温隔热性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性能在传热系数方面。外墙是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是3~5倍,外窗是1.5~2.5倍,即使屋内需要的能量相近,大部分能量也因建筑保温隔热性差而被损失掉了。因此,我国要大力加强建筑结构的设计改造。

4.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建筑行业着重表现为:(1)房屋面积增大;(2)原有住房条件恶劣,迫切要求改善;(3)空调使用量增大,且增长速率非常快,建筑耗能增长率远远超过国家能源生产增长率。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房屋还是传统的实心砖瓦结构,保温性差、采暖效果不佳,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总之,我国的建筑业在节能方面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必须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具体的问题,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特色的建筑节能道路。

二、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应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1)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夏季阻止过多的太阳辐射,保持屋内的凉爽;冬季巧妙利用太阳辐射以减少煤炭的燃烧,并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等。

(2)减少建筑结构的能量损失开发新技术建造新型的房屋结构,使其可以良好的保持室内的温度。

(3)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1.外墙节能新技术

传统的单一材质的墙体只靠加大厚度来加强保温效果的方法是不能适应环保节能的要求的,采用以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以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为主要材料的复合墙体,可大大改善保温效果,这些材料需要特殊的工艺进行制作生产。墙体使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材料符合,效果良好,一般墙体复合有内附保温层、夹心保温层和外附保温层三种。

2.门窗节能新技术

门窗除了维护作用外,还有采光通风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效果的要求导致门窗的面积越来越大,甚至是全玻璃的结构。因此,建筑节能对门窗的节能要求更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UPVC塑料型材等。其中,UPVC塑料型材在欧洲各国已使用多年。它不仅导热系数校,密闭隔热性好而且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污染小。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也开始大量使用塑料门窗取代钢、铝合金。为解决大面积门窗设计带来的能量损耗问题,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达到更好的技术。

3.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耗能

建筑能耗主要消耗在采暖、制冷、照明三个方面。寒冷地区设计保温功能强的结构,以阻止屋内热量散发;炎热地区是指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辐射、充分利用日光、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等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这三方面的耗能。

4.充分利用新能源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7篇

摘 要:传统观念认为,能源企业作为国家行政垄断企业类型,其产品市场应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特征。因此,无所谓构建市场营销模式的必要。其实不然,因能源企业存在着二元目标导向,其在开展产品营销将建立起与政府、民众的沟通关系。从而,在良好公共形象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收益。

关键词:能源企业;产品营销;现状;解决方案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产品市场结构一定的条件下,对于市场营销模式的合理建立显得日益重要。而这一点也使用于能源类产品。传统观念认为,能源企业作为国家行政垄断企业类型,其产品市场应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特征。因此,无所谓构建市场营销模式的必要。

其实不然,本文之所以关注能源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主要出于两点原因:(1)能源产品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源动力,需要得到合理配置;(2)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能源产品的销售应满足国家这一战略安排。由此可见,借助营销本身的功能导向,来探究更加深刻的经济发展问题,便成为本文主题的逻辑起点。

从目前所获得的文本信息来看,针对能源产品的营销模式构建还较少出现。当然,这根源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为了使本文的讨论更加具体,笔者选取电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1 能源企业产品的营销现状分析

在缺乏营销理论为指导并缺少国家视野的情况下,能源企业几乎不存在营销的行为偏好。但就目前零星出现的营销模式来看,其所呈现出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品营销中存在着行政色彩

不难理解,我国能源企业在体制转型以前都属于中央企业,体制转型之后逐步被地方政府接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必然为企业打上了行政色彩的烙印。从目前所反映出的营销现状来看:(1)审批手续较为烦琐。各地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一般都把发展实业作为首选。实体经济对于电能的需求历来较大,诸如机械加工企业、电子企业等都主要以电力能源需求为主。然而,在地方规划产业园区时,往往面临着较为烦琐的审批手续。这种现状不仅出现在电力企业,还存在于供水企业之中。(2)基建进度较为滞后。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在城市扩建中也增大了人口承载量。这就意味着,居民户的用电需求量日益增长。然而,在存在行政色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基建建设却时常滞后于城市建设的进度。这就形成了诸多城市的夏天和冬天经常停电的现实。这一现实极大的损害了电力企业的公共形象。

1.2 产品营销锁定在经济目标下

能源产品具有强正外部性特征,这一特征便给予该类型产品了社会性。即电力产品似乎是由电力企业所生产,但电力产品所提供的效用则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由此可见,电力企业本身就存在着二元目标的统一。

然而,电力企业在开展产品营销时却单纯关注经济目标的实现。不难理解,在体制转型后的企业经营,要求它自负盈亏。这就导致了欠费停电事件的出现。诚然,根据市场经济规则来看,欠费停电不无不脱。而在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实际上存在着耦合关联效应的条件下,则难免影响到政府对电力企业的态度。

1.3 产品营销定价机制显得刚性

目前电力产品价格粗分为居民和工业电价两类。这一定价机制实则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刚性。国家在做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决略时,是基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式的判断。这就要求能源企业能在政府规划下,通过价格机制调整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

诸如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都成为了各地政府争相引进的生产力资源。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现存的刚性定价机制,不仅增大了上述企业的运营成本,还会导致上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弱化。从完全市场的角度来看,最终也将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4 产品营销缺少客户关系管理

针对电力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理解为,定期帮助客户维护、检修用电设施设备。上文提到的几类企业,在后勤保障领域往往出现软肋。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须主动给予帮助。这种客户关系管理不但能为电力企业创造价值,还能与客户建立起良性互动。从而,增进电力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而正因为电力企业存在着行政色彩,以及存在着单一经济目标,使得在以上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存在着盲区。这成为该产品市场营销现状的重要特征。

2 现状产生的原因探究

现状产生的原因,应从电力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同时寻找根源。近年来,社会民众对于电力企业的服务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置疑。换位于电力企业来看,其中的根源部分在于历史累积的发展滞后所致;而部分则是由产品营销观念与手段所决定。对于前者而言,这需要通过渐进式发展来逐步改善;而后者却是本文原因探究的对象。

2.1 企业层面的原因分析

在历史依赖的推动下,电力企业天然缺少产品营销的观念。这不仅受到产品市场结构的影响(卖方垄断市场结构),还受到产品效用的影响。从而,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也难以促使企业管理者对客户关系管理、定价机制调整等营销手段引起重视。

2.2 员工层面的原因分析

员工所形成的行为偏好主要根源于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但来自于管理层的建构,还来源于历史沿革。因此,在电力企业整体缺少营销观念的前提下,员工即使实施着产品营销手段,也将由此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集中在岗位技能上,缺少对岗位综合素养的关注。

2.3 客户层面的原因分析

“电老大”是社会民众对电力企业的称呼。从这个称呼就可以看出,客户从内心来说便将自己置于电力企业的弱势面。这就使得客户与电力企业在议价过程中,往往缺乏信心而一味妥协。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因缺少外部倒逼机制,而忽略对产品营销的重视。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下文将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构建解决方案。

3 能源企业产品营销解决方案的构建

根据现状分析可知:诸多因素属于历史范畴(如行政色彩),因此在解决方案的构建中,只涉及电力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方面。同时,能源企业产品的品项具有差异性,这也使得方案将从一般层面展开。

3.1 将营销观念植入企业文化中

首先应在能源企业塑造产品营销的文化氛围,特别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更是文化营造的重点。从具体的实施步骤来看,可以遵循这样的环节:(1)企业管理层根据产品营销模式,提炼出核心价值观;(2)通过仪式、树立标杆,以及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这一核心价值观;(3)在员工岗位培训内容中,增强营销观念培育的权重。

3.2 跟踪当地城市的发展动态

能源企业产品营销的目的存在着社会效益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组建专门团队,密切跟踪城市的发展动态。动态方面着重掌握开发区的建设状况、城市范围拓展的方向、城市生产力的布局情况等。通过主动掌握情况,从而在基建建设上努力与城市发展同步。

3.3 与当地政府、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

政府作为管理当地各项事业的实体,必然影响到能源企业的经营。建立与政府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能改善政府对自身的态度,还将借助政府的引见来获得经济收益。因此,能源企业在遵循低碳发展的同时,还应根据政府的目标导向,在价格设计上针对优先发展产业给予优惠。与民众的沟通则在于实施柔性化的惩戒措施,即不要一欠费就停水、停电。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给出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应根据各地的情况给予补充。

4 结论

传统观念认为,能源企业作为国家行政垄断企业类型,其产品市场应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特征。因此,无所谓构建市场营销模式的必要。其实不然,因能源企业存在着二元目标导向,其在开展产品营销将建立起与政府、民众的沟通关系。从而,在良好公共形象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收益。

具体而言,应将营销观念植入企业文化中;跟踪当地城市的发展动态;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受到能源企业产品类别的不同,在实施产品营销时必然也将存在着差异性。然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则是任何能源企业所必须的。其也是整个营销模式解决方案的核心观点。最后,诸多因素属于历史范畴(如行政色彩),因此在解决方案的构建中,只能涉及能源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林莉莉.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2]殷玮.试论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7;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S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使用也在不断升级,从原始的薪柴,到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再到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始终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助推力。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近年来显现出来的传统化石能源随着人类过度使用急剧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燃烧及冶炼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负面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亟待破解的课题。

一、我国新时期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

一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太阳能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储量的万分之0.16。从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水电方面,我国对于水电的整体布局,主要是西部地区对于水电新能源的利用较高,水电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到2016年,全国水电装机3.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方面,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及沿海地区风资源都非常丰富,国家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大多分布在这些地区,2016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1.19亿千瓦,我国风电已经连续7年领跑全球;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已经拥有较为完全的光伏设备制造及光伏发电产业链,整个产业链中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开发系统与光伏组件等设备系统,该条产业链已经占领世界光伏市场。

三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水电方面,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双曲拱坝。风电领域,1.2-5兆瓦风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在光伏领域,正在依托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推动光伏产品先进性指标提升。由此看,我国水电、风电、光伏产业制造能力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制造强国。

二、对于新时期下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的不够规范

基于产业发展不规范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企业较容易一哄而起,新能源的进入门槛较低,加之我国政府的鼓励政策多,这使得大批量的企业开始积极涌入新能源领域中,这其中掺杂着许多滥竽充数的企业,在市场中难免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或是低价竞争的现象,这使产品的质量被降低,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自身形象。

(二)对于新能源经济产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新能源经济发展方面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严重阻碍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不能够对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成本进行及时的传导工作,以及对于电网企业没有较为强制性的要求与监管,正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发电设备被闲置的现象。加之风电具有的不稳定性,电源结构不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新能源的浪费。

(三)新能源技术基础过于薄弱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而言,国内还未能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部分装备的重点的构件还需要进口国外的构件,对于新能源的技术还不能够进行创新,导致这种情况的实际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对于中国而言,把新能源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大学或是科研院所,缺乏专业的创新平台做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其次,中国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没有相适应的研发能力,加之没有大型设备供应商,对于有经济规模的企业而言,他们的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不能够相提并论。

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促进新能源经济建设

(一)对于新能源经济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并完善保障机制

为促进新能源经济建设需要为新能源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制定与之协调的制度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财政补贴制度进行完善,主要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等,缓解新能源经济产业中投资成本较高的情况,对于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投资融资制度进行完善,积极争取风险投资资金对于新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新能源的保障机制,促进其发展。

(二)对于新能源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工作

我国需要大力对新能源资源进行评估调研,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合理分配好中国的能源,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能源需要明确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思路。

(三)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工作,创新新技术

首先中国需要加大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工作,使新能源技术能够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国外设备技术,基于引进的基础上经济做好创新工作,使其成为属于中国新能源技术;最后,在社会上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以积极促进新能源科技成果的发展。

四、结语

发展新能源经济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的发展,在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方面而言,中国已进入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成熟阶段,尽管在目前中国与国外之间新能源技术差距较大,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新能源经济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航.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浅析[J].中国统计,2015(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