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理实验总结

生理实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理实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4-02

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理论知识都离不开实验,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才能更好解释各种生理现象,实验教学环节一直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各种应用。

1 概述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表现

1.1 强化教学概念。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掌握的是一些基本生理知识,对于临床的运用和技术实际上的操作,是很缺乏的,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采取实验的方式得以回顾和证实,是对理论知识的再一次巩固和提高,也是强化所学的一些概念,运用实验的方式更好的得到实践的升华,是自我寻求知识点的客观需要。

1.2 综合培养素质。在生理学教学阶段,实验教学的融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全方位培训,通过实验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是与临床教学相结合,譬如,在脑外科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动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之中,形成实践经验的累积和应用[1];同时,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并通过总结病例特点,提出可能的诊断,继而进行鉴别诊断,老师归纳、总结,作出正确的诊断,指出错误诊断及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透过临床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2 分析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存在问题

2.1 实验讲解不科学。在要进行试验之前,有些教师生怕学生掌握不够,就会从多方面给学生讲解,由于指导性讲解和示范操作的时间太短,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不知所以然,往往效率不高,实验质量欠佳,而且容易发生事故;同时,指导性讲解和示范操作的时间太长,对需要讲什么,重点讲什么心中无数,把握不准,讲解时随意发挥,示范操作时面面俱到,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操作空间,挤占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时间,使学生失去新奇感和动手欲,实验效果同样不好。

2.2 实验准备不充分。在进行具体实验之前,学生要做好各项重要的实验准备,尤其是实验中会出现手术复杂、机械繁多、操作流程多、技术参数多、临时现象层出等一些现象,如果没有仔细思考,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现象,尤其是学生在自行实验时,不熟悉手术流程和器械的运用,对各种准备不充分,也没有建立实验的目的性研究,就会造成实验过程中出现很大误差,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探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性应用

3.1 强化与临床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之中,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在结合生理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各个专业有目的性的调整实验教学课程,对不同实验项目给予专业性的分析和具体设置,尤其是要结合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与临床多结合。在强调与临床实践实验教学结合的具体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实验项目,要全面细化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2];并对一些常规性的项目,如血型鉴定、体温测量、脉搏、血压测定、心音听诊、心电图操作等,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得到训练提高。同时,对于一些临床教学方面的知识,譬如脑外科动手能力等,既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在实验操作中长知识,应该要多接触临床技能操作,让学生参与到临床试验教学中,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动手能力上也能得到很大的收获。

3.2 侧重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侧重点还是临床工作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实验技能训练,尤其是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生理学实验教学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对手术的操作流程以及病理、病状有一个相应的认识,譬如,在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进行动物麻醉的实验过程让高护专业的学生学会给动物注射,掌握基本静脉注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止血钳、结扎、缝合手术切口等一些实验技能掌握[3];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引导的整体性,将各种护理知识、临床操作、原理运用等通过带教的方式,把医学相关知识与临床学习结合起来,提升思维水平高底、思维品质的优劣、思维速度快慢都得到全部的锻炼和提升。

3.3 细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单盲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是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进行编号,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所用的可能药物是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采取分批开展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小组试验操作中进行讨论,从不同的实验训练中总结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4]。同时要注重实验后的讨论和小结,教师可以对实验情况简评,从不同的表现来分析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效果,适当鼓励和表扬,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指出,对具体操作的规范上着重提出,适时的将实验内容联系临床及生活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

4 总结

生理学实验教学是一个侧重临床操作训练的主要技术运用过程,尤其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学医学知识以及实际操作、临床运用的需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创造能力,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知识引路人作用,也要从学生实践操作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出发,改进教学方法,细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备,提高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同时为输送临床实习医师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章宏,李天书,张文杰.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探讨.现代交际;2012年05期

[2] 郭俊梅.启发式教学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3期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基层医疗岗位任职要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的需求,培养具备相应基本专业能力及岗位素质的应用型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因此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处理基层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职业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断并早期处理,能胜任农村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工作[2]。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经历是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到临床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理念,生理学的基础是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等。而生理学又是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等后续学科的基础。由此可见,生理学在整个临床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生理学》本身特性,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主要需要达成以下课程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相应机制;灵活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正常生命现象;熟练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成医学逻辑思维与职业道德。从心理状态来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从层次能力角度来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同样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具有一定学习接受能力。但这些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对本科生来说,他们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底子相对薄弱,因而分析能力较弱,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及耐性也较本科生明显差很多。因此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将生理学当中的抽象知识形象化,使知识点易于理解,并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突出临床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块。通过理论教学,精讲经典的原理与概念,系统化知识结构,训练临床逻辑思维,渗透医学人文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更重要的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并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严谨临床工作作风。

3实施方案

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72学时为例,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遵循“三基”的原则,各章节课时分配情况为理论62学时,实践10学时。为了确保各教学环节实施到位,每学期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期中举行3~4次教研教改会议,根据学生及督导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期末系统考核,整理数据资料,总结经验。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安在得法”,因此教学模式的正确选取非常重要。高职高专临床生理学理论教学主要使用传统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虚拟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种。传统讲授法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能系统讲授知识,阐明基本概念与原理,突出重点,解析难点,辅导拓展阅读,答疑解惑。授课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载体,辅以板书,教学法以讲授式、提问式、启发式为主。其教学流程为:课前准备复习旧课提出目标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评估反馈。为了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想方设法处理重点难点的讲授。比如:使用动画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显示血压测定的方法;使用视频说明心肌的自律性等。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传统讲授法的有力补充是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的主要流程为:教师课前发放案例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检索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努力解决问题;课堂讨论案例,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达成共识;课后就案例撰写总结性论文。这种教学方式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于实践教学,因为高职高专学生学制所限,实践课时安排较少,考虑到临床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和以后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常见疾病,精选三个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影响呼吸、消化活动的因素;心血管及泌尿活动的调节。实践课流程为课前预习报告;课堂教师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课堂小结;课后实验报告。这三个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大致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对于部分学习能力富余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开放实验室提供虚拟实验,比如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的VBL-100虚拟实验仿真软件,涵盖了40多个机能学实验,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学校节约了教学成本;另外一方面,可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课题,进行创新性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考核体系

考核系统分为考核学生“学”和考核教师“教”两方面。学生学习评价由随堂提问、实验考核、平时作业、期末笔试四部分构成。随堂提问占总成绩的10%;实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与实验报告的书写,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包括预习报告和案例分析总结论文,占总成绩的10%;期末笔试由学校组织统考,占总成绩的60%。通过这些方式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教师教学评价由督导反馈、学生评教构成。根据督导听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横向联系各个学科,尽量减少知识的重复性教授,并向同行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及教学方法。期中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及时取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期末向学生发放的关于生理学教学的调查问卷,作为对下一阶段教学的指导依据。

5改革思路

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使教学模式多元化;积极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让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与丰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应细化考核体系,使之标准化,更加有效检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标,胡方林.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生理学教学简介及教学实践启示〔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733-735.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1 水生生物生理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校以培养有一技之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主要目标,来提高本校学生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增加实验课时数,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实验课时数增加,主要通过增加实验数目来完成,而增加的实验往往以操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往往由老师配好试剂、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机械性的按步骤操作,应付了事。这样的实验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对实验结果也仅限于试验数据,而缺少需要动脑思考,深入探讨分析的内容。因此,单纯通过增加试验数目,尚不能真正达到增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还需要结合生产实践,增加综合性、创新性、探究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动员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各种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才真正符合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 整合相关课程,实施综合性实验

从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时间短,但由于实验的信息量较少,因此相对于教学效果,存在试验动物和相关耗材的浪费,比如,对血液学指标的检测,常规实验往往设计诸如“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的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等多个实验,这类实验所需要的试验材料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相关实验进行整合,安排在一个实验中完成,但是可以在同一授课班级内进行分组,不同组采用不同的试验材料,比如分别采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等材料进行组间结果对比。

实施综合性实验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将相关学科的实验进行整合。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对生理学指标的检测往往是当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以生理指标的变化作为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而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水,水环境的变化与水生生物尤其是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检测生理指标时,可以与养殖水环境化学等课程结合起来,在进行常见水质指标的检测时,比如养殖水体中常见含氮物质、累积的重金属物质、异常的pH、常见离子成份变化、不同增氧模式等发生改变时,伴随检测水环境的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学影响,比如检测渗透压调节能力、代谢水平、血液学指标等的变化情况。这种综合性试验,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或科研实践,理论与实践才能更好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应用目的。

3 改革授课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

除了整合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上还需要根据实验内容的调整,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多由教师确定试验内容,准备试验材料,编排实验步骤,明确注意事项,学生只是按照步骤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正是由于参与程度不够,实验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引导学生有更强的兴趣积极参与,在学生掌握基本检测方法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确定试验题目及后期结论评定等辅作用,具体的试验设计和操作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设备的确定、实验试剂的配制、不同实验条件的设计、检测方法的选择等,整个实验可以分阶段完成,包括实验的准备期、材料处理期、指标检测及数据处理期等。为使实验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完成,不同实验处理可以交叉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现有的实验步骤可以参考,学生必须自己思考及处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对于不理想的实验结果,也需要去总结相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实施过程及总结的注意事项等整理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实施方法实用性,趣味性并存,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 设计性教学 应用

一、生理学的重要性和教学困境

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以探究生命活动现象和机理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学科,其概念、原理逻辑性较强,也较抽象,其内容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而我校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课本的内容多,而课时少是主要原因。我校的生理学课程学时医士专业为72学时,护理专业60学时,并且形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学生忙于记笔记,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更加无法思考教师上课过程中为了融会贯通而提出的相关问题。课后只能死记硬背零散的知识点,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造成考试时出现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另外在教学中某些具体的生理过程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如肌肉收缩、心脏的泵血过程、细胞生物电的产生等,而相对应的生理学实验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及时开展,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严格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沉闷的课堂中受到压抑。

二、关于设计性教学

目前设计性教学的定义如下:设计性教学是教师以相关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因为设计性教学从问题出发,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生理学教学中,适合进行设计性教学的内容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思考、讨论的兴趣,这样学生往往会主动去搜索各种文献资料以找出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设计性教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

1.设计课堂教学

(1)设问式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做好问题的设计,没有问题,设计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就无法开展。

在绪论讲解完后,笔者在理论课堂上通过投影仪展示了坐骨神经-腓肠股标本经锌铜弓的刺激引起腓肠收缩的过程,学生对此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充分解决了生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被激发,理论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因此如何制备此标本和如何对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给出问题,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例如: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够止血?由问题开展讨论引出教学内容。参与止血的要素,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给生理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动画、录像、声音等手段,将一些复杂。微观的生理学过程直接形象、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内容的趣味性,避免“千言万语”说不清,学生越听越糊涂的现象发生。

2.设计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这样一门实验学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能显现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要使实验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外,更重要的是取得学生的配合。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笔者在经典的实验中尝试开设了设计性实验,例如,“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经锌铜弓的赖激引起腓肠收缩实验”是经典的神经生理验证性实验,在此基础上拟验证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及局部-普鲁卡因对腓肠肌的收缩效应的影响,从而验证肌松药和局部对腓肠肌收缩效应影响的作用部位,使学生对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更形象化的理解。从查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材料的准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开题报告,要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同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然后其他学生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提问,实验设计者进行答辩。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查文献拟定实验方案的做法,打破了以往教师讲、照书做的模式,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设计课后教学

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尝试了在课后让学生自愿组成兴趣小组,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在分组讨论时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彼此相互评论,围绕中心问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零散的内容融会贯通,归纳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不同概念的理解和鉴别。也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由浅入深,具体分析归纳的问题有:锌铜弓的刺激如何使神经纤维从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如何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引起骨髂肌细胞的兴奋;骨髂肌细胞的兴奋如何转化为收缩;骨髂肌细胞的收缩机制。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听取各组学生的汇报后进行全面总结,站在平等、公正的角度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总结要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精炼、正确。以本章为例,相关知识点涉及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相应腓肠肌收缩的全过程,刺激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的传递骨髂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四、结语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一门不断设问,不断验证的学科,其设计性教学既要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体现学生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正是如此,设计性教学给予了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达到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法学基础理论教育 法律认知科学 实验 教学步骤

法学基础理论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基石,由于其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众多,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较多;长期以来,深受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影响;最近一二十年又受到了经济学的重大影响,因此,传统法学教育以讲授、探讨为主,后来受到社会科学的影响,加入了社会调查和经济分析演算的模式。但是,法学教育与自然科学存在一定交叉,也能进行一些实验课程,典型就是犯罪学、侦查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在法律心理学方面,不仅能够进行法律心理学的社会研究,还能够进行生理、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典型的就是从事“法律与认知科学”交叉问题的实验研究。本文以“法律认知科学”(法律认知心理)实验为例,对法律实验问题进行探讨。

法律属于社会科学,作为法律基本理论的法哲学问题则既属于社会科学问题,又属于哲学问题。所以,法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法律认知科学是指运用认知科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法律认知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文社科的法哲学问题,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衔接。

与传统的法哲学讲授、讨论的方法不同,法律认知科学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教学研究方法。但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与自然科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有本质区别。一般的医学和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命体的生理状况和病变的医治问题,而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则是运用医学或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法律决策中生理心理过程,研究人文社科问题的生理基础。

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实验之前的课程讲授

1.相关法哲学理论的讲授。法哲学理论的讲授,主要是介绍现有的一些法哲学流派和主要的法哲学观点争议,这为日后提出问题奠定了基础。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设计主要是运用生理实验解决法哲学问题或者部门法的主要问题,所以人文社科问题是实验的目的之所在。很多法律认知科学的生理实验流程大同小异,运用的设备相差无几,但是其所解决的法哲学问题却大相径庭,所以,相关的法哲学理论的基础必须夯实,否则实验就是无的放矢。

为了进行“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就必须让学生选修“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各个部分法的法哲学课程(如“民法哲学”、“刑法哲学”、“诉讼法基础理论”等课程)。为此,我们开设了“西方法理学”和“法哲学”等课程。通过相关法哲学课程的讲授,并组织学生对部分重点问题、争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炼出核心争议之所在,由此设想日后可以进行实验的粗略方案。这一点也是体现“认知研究”与“治疗研究”之间的区别,体现我们研究的人文社科的目的指向(而非一般的自然科学或医学意义)。此外,我们还为法学硕士生开设了“神经元法学”和“法律认知科学”等课程,对此类问题的探讨更为专业、细致。

2.联系医院的医生前来讲课。由于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这种课程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本学科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但毕竟其主导学科还是法学或法理学,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识显然不如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前来授课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对于法律心理实验课程而言,这方面主要是请医院的医生前来上课。这里包含了以下三类,一类是神经科专业的医生,其为我们讲解脑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部分高学历的医生由于拥有系统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识,甚至还可能从事过“认知”领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够从“生理心理学”的“认知”角度为我们讲解实验设计的方案、流程等对实验特别有意义的问题。

3.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参观。由于法学专业学生对工科和医科的实验室一般都比较陌生,如果他们对医疗设备或者医学实验室没有相关的认识,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参观实验室或者医疗设备。在参观的过程中,由医务和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其中包括仪器、操作流程和仪器软件的介绍。老师和学生甚至可以进一步接触机器,如进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仪器内模拟作为实验的受试者。这样,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躺在仪器内接受检查或实验者的境况,设计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从事“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与“医学治疗和检查”的实验设备虽然相同,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差别。如磁共振机器,一般医学治疗目的进行的检查往往只需要运用“1.5T”级别的机器;虽然这种级别的机器也能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但是相关实验对仪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级,此级别仪器在普通医学检查中的运用就比较少;认知科学实验的磁共振仪器甚至使用到高达“12T”级别。

二、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工作

1.通读实验报告。法律认知科学相关的实验论文很多,必须进行大范围的选题筛选。粗略筛选之后的论文,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读。研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看看研究现状,知道他人的研究进程、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这些研读,我们就能够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度,选择尚未研究(发表的)而又可能比较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日后实验选题的大致范围。

二是参考他们的研究手段、流程,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借鉴。现在发表的论文,一般都会大致介绍实验的流程。然而,学术论文毕竟不是实验报告,其更多侧重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分析,流程的介绍往往比较粗糙。当然,部分学术论文也有比较详细的实验流程,对此类论文的仔细研习,就能对实验设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①

2.对主题进行社会科学的探讨。在进行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出大致的可能的研究“主题”,这时返回法律社会科学领域,以法哲学的视角重新进行审阅,才能更好地获得“生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自然衔接。在生理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可以从事实验研究的“主题”,还必须获得“法哲学”、“法社会科学”上的意义。因为,有的问题虽然在自然科学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其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意义就不那么直接)。此类论文的价值更多是在“治疗性”而非“认知性”。很多人文社会科学(法哲学)的问题虽然意义重大,但从自然科学(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现阶段却还缺乏研究该问题的“方法”和“设备”。所以,必须获得二者的协调和平衡。

主题的选定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一个难点。这个难点意指“我们要解决什么主题”,其既涉及“什么主题十分重要”,又指“对该主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指“现在已经具备研究该主题的手段或方法”。

3.组织实验设计。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角度看,组织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设计实验方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计何种方案、设计何种场景、设计何种问题,以及何种音像、问卷材料,都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真实与否。这也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二个难点。我们要设计出一些“场景”或者“问题”,让受试者在这种环境下能更真实地思考或者表达情绪,从而得出比较真实的实验结果。

西方国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比较巧妙的实验设计,例如对于道德中不公正问题的容忍情况,研究者在最后通牒实验中,部分受试者拒绝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这是其情绪化的表现。该实验设计如下②:19名(方案接受者,“responder”)接受磁共振扫描,共进行了30轮游戏,对手(方案的提出者,“offer”)部分是人,部分是计算机。每次都涉及10美元的瓜分。对手所提出的方案中,一半是公平的(对半开),剩下的为2次“9比1”,2次“8比2”,1次“7比3”;在这些方案中,方案提出者的分配比例较大,而接受者的比例较小。结果是,对于公平的方案,方案接受者都接受了;越不公平的方案,则参与者的接受率越低,“7比3方案”至“对半开方案”的所有方案(即“5∶ 5”,“6∶ 4”,“7∶ 3”)都被接受了。在“9比1”和“8比2”两种方案中,如果“方案提出者是人”,则其方案的接受率低于“方案的提出者是计算机”。这就意味着方案接受者对于不公平方案存有情感性反应。这种不公平引发的脑区为:两侧前脑岛(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这证明了两侧前脑岛(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厌恶不公平,作为负面情感的脑区,其反映出了对于不公平方案的厌恶。诸如此类实验设计非常巧妙,就能够为我们进行相关实验提供设计上的参考或模仿。

4.进行预实验。在实验设计之后,有必要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可实施程度。这种预实验,可以提升实验者的信心,也可以作为申请相关课题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预实验还可以检测实验的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进行适当的修正。

在预实验之后,还必须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和筛选。

三、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核心状态。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流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与医学实验相比通常更简单。其运用的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FMRI)、眼动仪和脑电图等,其中核磁共振最为典型。该仪器不仅运用于医学治疗和研究,现在还广泛运用于认知科学的各类研究。核磁共振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的研究,主要优点在于其定位非常准确(虽然时间上稍有迟滞)。

由于实验的磁共振仪器操作是高度专业化工作(而且机器极为昂贵),只能由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法学教师和学生不能从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四、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

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属于实验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数据、图像分析,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

1.数据、图像分析。数据分析具有客观性,需要专业的实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主要运用核磁共振仪器,对于脑区图像的要求比较高,还需要比较好的核磁共振配套分析软件,对此进行精细的分析。此类软件一般只有磁共振专业技术人员才会使用,由他们进行相关数据图像分析比较科学。如果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必须建立数据模型,则还需要数学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工作。

此外,除了实验工作人员和数学人才外,还需要神经科专业医师或者认知神经学专家对此类数据和图像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就是我们后期进行人文社会分析和理论化的基础。

2.进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与前一步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相比,对实验结果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析总结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质。我们需要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根据我们需要解决的人文社科(法哲学)主题进行解读。这种解读是人文社科的解读,是运用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人文社科的结论。所以,一定的主观性是原有的实验设计思路和人文社科理论基础的延续。现有实验的理论分析,如道德的情感性实验,就需要根据道德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先天犯罪人”问题的实验,这就需要根据刑法哲学理论进行相关探讨。

五、注意事项

1.“主题的选定”、“实验设计”和“理论性总结”这三点是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这三点工作如果没有做好,整个实验就是失败的实验。这三点如果做好了,实验获得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

2.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法律基础理论)和医学两个大领域(两大领域内还有各个小专业)的工作者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尤其需要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随着知识分工越来越精细,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此类合作需要跨越多个传统学科。一方面,我们跨越的知识领域非常大,另一方面,在各种细微领域却依旧要求保持原有的严谨性(否则就违背科学的客观性)。所以,很难有一个人在多个领域内同时保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为了在多个学科领域内的合作能够维系原有各个学科的严密性,我们只能求助于多学科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这是完成此类工作的最佳模式,所以我们必须组建紧密团结的团队。

注释:

①在认知科学领域,例如以下论文:M.R.DELGADO,H.M.LOCKE,V.A.STENGER,J.A.FIEZ.Dorsal striatum responses to reward and punishment:Effects of valence and magnitude manipulations.Cognitive,Affectiv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2003,3(1):27-38.

②Fiery Cushman,Liane Young,Marc Hauser.The Role of Conscious Reasoning and Intuition in Moral Judgment.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1082-1089.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6篇

有了教材后,我们精心制作了全英文的教学幻灯片,供实验课使用。由于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影音材料拍摄时间太过久远,或图像画面、声音等不够清晰,或和现在医学发展脱节,我们需要一些与现代医学发展同步、规范、清晰的实验操作录像。我们首先在网上搜索一些操作规范、配音清楚、质量优秀的生理实验视频素材,有些找不到理想质量的教学内容例如蛙心灌流实验就自己拍摄,在操作的关键时刻加以放大特写,并且配上准确的英文讲解,力求拍出高质量的全英文视频素材。我们还用相机拍下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把照片放在幻灯片里再配上精练准确的英文讲解,使留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教学幻灯片里穿插使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包括大量实验照片、逼真动画、多种视频和音频素材等,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形象,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实验内容

我们给留学生一共开设了两大部分的实验内容,一是动物实验部分,二是人体机能实验。这样既让他们学习和实践到经典的动物实验,又能接触到用于人体信号记录的世界先进技术。动物实验以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机能实验学》为指导开设[2],包括蛙心灌流、反射弧、期前收缩和蛙心起搏点、呼吸运动的调节、尿量的调节、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复合收缩、心率调节、小脑功能研究等经典实验[2]。人体机能实验主要应用安全性高的可应用于人体的Powerlab信号记录系统记录人体的心电图、脉搏、呼吸运动、肌电图等[3]。我们在参考国外先进的人体生理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多个操作性强的实验,包括呼吸运动记录、血压和血型测量和血液凝固实验、脉搏和心电图记录、运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潜水实验、人体骨骼肌收缩实验、人体肌电图记录等。留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生理实验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们所开设的这些实验内容都强烈吸引着他们踊跃参加。

3全英文生理实验教学授课特点

面对主要来自南亚地区的留学生授课,要求授课老师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实验课的开始阶段主要由老师讲述,介绍实验的背景原理和本次实验的目的,然后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以便于留学生能融会贯通。虽然有实验的动画、录像、多媒体等各种辅助手段,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但关键还是要靠授课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实验的各项要素。在实验结束后,授课老师还需要对本次实验的结果和学生表现作出总结,并且带领学生分析此次的实验结果。这些都要求授课老师英语讲解能力强,发音标准,语言熟练,努力做到不照念PPT内容,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内容讲述出来。所有授课教师都花费了很多精力用于备课,积极准备PPT,准备讲稿,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非常熟练,努力做到脱稿教学。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求老师做好指导工作,随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能恰当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提问。这个环节对教师英文能力的要求更高,因为这不光涉及讲解,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交流。而我校主要招收的是来自南亚地区的学生,他们英文发音普遍不是很标准,如印度裔学生“t-d”、“b-P”等清、浊辅音不容易区分,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地方特色发音和习惯等,给授课教师的英文听力带来了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只有加强训练,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的教师积极训练自己,平时多听多看英文节目,加强听力训练,课下有时间多和学生聊天,不仅练习听力,还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久而久之,慢慢习惯了他们的发音,交流自然不是问题。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4.1采用启发式、提问式、互动讨论式教学留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对生理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往往思维活跃、讨论问题气氛热烈,他们随时可能会打断老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要求老师解答,或者集体讨论。他们的这一特点非常值得鼓励,也提示我们应采取启发式、提问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我们一般在实验课结束时告知他们下次实验课的内容,比如蛙心灌流,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其先进行预习,例如“蛙心起搏点在哪里?蛙心被离体后还能搏动吗?什么因素能影响蛙心的搏动呢?”然后在蛙心灌流实验课上,首先提出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蛙心的搏动呢?为什么?”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知识点一一列举,然后组织他们一起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主动性,因为是自己参与设计的实验,他们将会非常乐意用接下来的时间和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整个实验使他们印象深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2加强操作技术培训留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对生理实验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加强对他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动物实验中,我们教授和训练他们使用正确规范的手术器械握持方法和操作手法,如剪皮、手术切口、气管插管、膀胱插管等手术方法。在人体实验中,教给他们正确的用于人体实验的仪器使用方法和规范操作,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实验中遇到失败,鼓励他们再次尝试,熟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争取一段时间进行基本操作的训练,鼓励他们多动手,比如兔子泌尿实验之后,还可以训练他们进行气管插管、动脉插管等操作,力求让他们手术操作规范、熟练。这样的训练为他们以后接触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们以后走上临床、为临床实践做好铺垫。

5加强教学管理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主导 生理学 有效 策略

在高职高专的生理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课堂教学高效性发挥的关键。由于生理学科的特殊性,知识抽象,概念繁多,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利于理解知识。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对此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得出一些有效的互动策略。

一、有效课堂互动前提

1.有效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

2.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互动教学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

3.互动教学是一种平等关系下师生间面对面的相互影响。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沟通。

二、研究方法和评价

1.实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和观察法,实施时间为一个学期,采用交叉轮组实验法,对象为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四个班为样本,共389名学生,进行两轮实验。第一轮实验(一、二班为实验对象,三、四班作对照,为期两个月)。第二轮实验(一、二班为对照对象,三、四班做实验班,为期两个月)。实验班采用有效互动策略进行教学互动,对照班进行常规的教学。

观察法:教师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全程对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及观察。观察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调查法:在实施课堂有效互动策略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及状态。

2.评价方式。两轮实验的结果,两轮实验的实验班数据相加平均,同理对照班,采用对比评价方法,对观察、问卷结果进行对照比较,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学生每次课后出的问题,进行学生自己评价,记录分值,加权平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测量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三、生理学课堂有效互动实施策略

1.课前导言。导言设计选择得新奇脱俗,就能让学生全神贯注,充满吸引力,对新的知识产生渴望学习的心境。在生理学教学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导言,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双边互动。

(1)问题式的导入新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原理,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对掌握的知识更是有表现的欲望,这样,顺理成章的实现师生互动互动。

(2)直观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实验导入新课。由于生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利用直观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导入新课,是实现互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切入点,可以使学生在接触实物的过程中,对具体事物有深刻的感受,比用语言文字唤醒的求知欲来得鲜明具体,让学生的神秘感、好奇心转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3)故事、事实资料的导入。教学中生动风趣的小故事,是很合适的导入点,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学会知识迁移,遇到实际问题,会把基本原理渗透进去,积极思考。

2.有效互动的中心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很好的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师的教学重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科学合理的诱导、敏锐的观察。在讲解生理学的重点难点时,从补充一些有趣的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实验、典故、生理学史入手,作为互动活动的切入点,是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同时,为启迪学生的智慧,对较难的重点章节设置悬念,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从而实现主动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素质,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光要保持与同学对视,对全班进行扫视,留神他们的听课状态,听懂了的满意表情,听不懂的苦恼表情,思想跟上节奏的轻松神态,处于思考的严肃表情,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适时选择互动时机,这样互动的效果很好。

(2)恰当的、引人入胜的比喻、书画。在介绍难点重点时,准确、生动、形象的比喻,最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也是最为合适的、恰当的互动切入点,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又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贴切、恰当、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比喻,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

(3)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是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关键,没有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在切入生理学的教学难点重点这个互动点时,教师应创设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一堂课的学习,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以轻松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安排。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这样,学生从心里喜欢老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做到从不把不良的情绪带进教室,真诚的、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蔑视任何一个学生,包括违反纪律的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课堂的“互动”中来。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和伙伴,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课堂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就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同时,有利于学生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从而达到互动的效果,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难点重点互动点的切入点时,理论联系实际是很重要的方法,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来揭示,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分析教材,实现教学目标时,应通过一定真实的病例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情况,参与对具体病例的分析,并在分析、交流过程中揭示课本知识和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课堂结尾。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基本处于一种很疲劳的状态,这时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一个完美、精要、丰富多彩的课题结尾,是实现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课堂结尾互动点的切入点选择得恰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以下方法,在结尾时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实现教学师生的互动,并把互动教学活动推向另一个更大的。

(1)尝试回忆,满足学生的成就动机。在生理学的课堂结尾时,笔者都留下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对当天课程内容提纲要领的回忆,使本节教学内容快速在学生的脑海里再现,提高了教学效果,然后采用抽查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纲要领式的总结),当学生回答完整或一部分问题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赞扬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变、新颖。比如,称赞学生:好聪明的脑袋,不一般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等等。每个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赞语,渐渐地对课堂结尾的发言充满期待,由开始的怕自己不会回答到希望老师叫自己回答,主动的举手回答,积极的参与教学,使教学活动逐渐进入互动的状态,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被肯定和表扬,这样,课程的结尾不再是教师淡而无味的总结,而是教师检验教学情况,实现互动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2)突出重点。在生理学的课堂讲解完毕,留下10-15分钟,让学生自己针对重点问题,出五个习题(填空、选择、问答等等),并写下来,通过出习题,动手动脑作为课堂结尾互动点的切入,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进行加工整理,使知识变成便于记忆、形式简单、层次清晰的结构,既加深了理解,又学到了思维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通过出习题,学生对重点知识加深了理解。

同桌的同学对所出的习题进行互评,采用布鲁诺的认知层次目标进行评价,依次按识记1分,理解2分,应用3分,分析4分,综合5分计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四、课堂有效互动研究结论

问卷共发出389份,全部收回。对两轮两组问卷及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对比结果显示见表1,实验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83%的同学能够明确表达对哪些部分的教学内容感兴趣,79%的同学每天复习生理学教材,54%的学生表示在自己出习题的过程中,自我评价增强,肯定自己了的进步,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对应对照班的以上数据分别是:53%;50%;37%。互动教学策略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明显有效。

每次课后的学生自出习题,同桌学生互评分数,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处理,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互动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互动策略有效。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课堂互动策略,能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而有效的互动教学正是通过不断地调节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促进课堂交流,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佐斌.师生互动论一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胡桂谈,罗琴,王绪朗.关于师生互动状况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3]郑晓慧.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傅维利,张恬恬.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3).

生理实验总结范文第8篇

1.相关法哲学理论的讲授。法哲学理论的讲授,主要是介绍现有的一些法哲学流派和主要的法哲学观点争议,这为日后提出问题奠定了基础。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设计主要是运用生理实验解决法哲学问题或者部门法的主要问题,所以人文社科问题是实验的目的之所在。很多法律认知科学的生理实验流程大同小异,运用的设备相差无几,但是其所解决的法哲学问题却大相径庭,所以,相关的法哲学理论的基础必须夯实,否则实验就是无的放矢。为了进行“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就必须让学生选修“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各个部分法的法哲学课程(如“民法哲学”、“刑法哲学”、“诉讼法基础理论”等课程)。为此,我们开设了“西方法理学”和“法哲学”等课程。通过相关法哲学课程的讲授,并组织学生对部分重点问题、争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炼出核心争议之所在,由此设想日后可以进行实验的粗略方案。这一点也是体现“认知研究”与“治疗研究”之间的区别,体现我们研究的人文社科的目的指向(而非一般的自然科学或医学意义)。此外,我们还为法学硕士生开设了“神经元法学”和“法律认知科学”等课程,对此类问题的探讨更为专业、细致。

2.联系医院的医生前来讲课。由于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这种课程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本学科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但毕竟其主导学科还是法学或法理学,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识显然不如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前来授课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对于法律心理实验课程而言,这方面主要是请医院的医生前来上课。这里包含了以下三类,一类是神经科专业的医生,其为我们讲解脑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部分高学历的医生由于拥有系统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识,甚至还可能从事过“认知”领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够从“生理心理学”的“认知”角度为我们讲解实验设计的方案、流程等对实验特别有意义的问题。

3.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参观。由于法学专业学生对工科和医科的实验室一般都比较陌生,如果他们对医疗设备或者医学实验室没有相关的认识,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参观实验室或者医疗设备。在参观的过程中,由医务和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其中包括仪器、操作流程和仪器软件的介绍。老师和学生甚至可以进一步接触机器,如进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仪器内模拟作为实验的受试者。这样,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躺在仪器内接受检查或实验者的境况,设计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从事“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与“医学治疗和检查”的实验设备虽然相同,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差别。如磁共振机器,一般医学治疗目的进行的检查往往只需要运用“1.5T”级别的机器;虽然这种级别的机器也能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但是相关实验对仪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级,此级别仪器在普通医学检查中的运用就比较少;认知科学实验的磁共振仪器甚至使用到高达“12T”级别。

二、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工作

1.通读实验报告。法律认知科学相关的实验论文很多,必须进行大范围的选题筛选。粗略筛选之后的论文,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读。研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看看研究现状,知道他人的研究进程、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这些研读,我们就能够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度,选择尚未研究(发表的)而又可能比较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日后实验选题的大致范围。二是参考他们的研究手段、流程,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借鉴。现在发表的论文,一般都会大致介绍实验的流程。然而,学术论文毕竟不是实验报告,其更多侧重于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分析,流程的介绍往往比较粗糙。当然,部分学术论文也有比较详细的实验流程,对此类论文的仔细研习,就能对实验设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①

2.对主题进行社会科学的探讨。在进行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出大致的可能的研究“主题”,这时返回法律社会科学领域,以法哲学的视角重新进行审阅,才能更好地获得“生理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自然衔接。在生理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可以从事实验研究的“主题”,还必须获得“法哲学”、“法社会科学”上的意义。因为,有的问题虽然在自然科学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其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意义就不那么直接)。此类论文的价值更多是在“治疗性”而非“认知性”。很多人文社会科学(法哲学)的问题虽然意义重大,但从自然科学(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现阶段却还缺乏研究该问题的“方法”和“设备”。所以,必须获得二者的协调和平衡。主题的选定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一个难点。这个难点意指“我们要解决什么主题”,其既涉及“什么主题十分重要”,又指“对该主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指“现在已经具备研究该主题的手段或方法”。

3.组织实验设计。从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角度看,组织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设计实验方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计何种方案、设计何种场景、设计何种问题,以及何种音像、问卷材料,都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真实与否。这也是法律认知科学实验的第二个难点。我们要设计出一些“场景”或者“问题”,让受试者在这种环境下能更真实地思考或者表达情绪,从而得出比较真实的实验结果。西方国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比较巧妙的实验设计,例如对于道德中不公正问题的容忍情况,研究者在最后通牒实验中,部分受试者拒绝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这是其情绪化的表现。该实验设计如下②:19名(方案接受者,“responder”)接受磁共振扫描,共进行了30轮游戏,对手(方案的提出者,“offer”)部分是人,部分是计算机。每次都涉及10美元的瓜分。对手所提出的方案中,一半是公平的(对半开),剩下的为2次“9比1”,2次“8比2”,1次“7比3”;在这些方案中,方案提出者的分配比例较大,而接受者的比例较小。结果是,对于公平的方案,方案接受者都接受了;越不公平的方案,则参与者的接受率越低,“7比3方案”至“对半开方案”的所有方案(即“5∶5”,“6∶4”,“7∶3”)都被接受了。在“9比1”和“8比2”两种方案中,如果“方案提出者是人”,则其方案的接受率低于“方案的提出者是计算机”。这就意味着方案接受者对于不公平方案存有情感性反应。这种不公平引发的脑区为:两侧前脑岛(bilateralan-teriorinsula)、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前扣带回(anteriorcingulatecortex)。这证明了两侧前脑岛(bilateralanteriorinsula)厌恶不公平,作为负面情感的脑区,其反映出了对于不公平方案的厌恶。诸如此类实验设计非常巧妙,就能够为我们进行相关实验提供设计上的参考或模仿。

4.进行预实验。在实验设计之后,有必要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可实施程度。这种预实验,可以提升实验者的信心,也可以作为申请相关课题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预实验还可以检测实验的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进行适当的修正。在预实验之后,还必须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和筛选。

三、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核心状态。法律认知科学的实验流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与医学实验相比通常更简单。其运用的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FMRI)、眼动仪和脑电图等,其中核磁共振最为典型。该仪器不仅运用于医学治疗和研究,现在还广泛运用于认知科学的各类研究。核磁共振运用于法律认知科学的研究,主要优点在于其定位非常准确(虽然时间上稍有迟滞)。由于实验的磁共振仪器操作是高度专业化工作(而且机器极为昂贵),只能由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法学教师和学生不能从事,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四、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

实验之后的分析总结属于实验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数据、图像分析,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

1.数据、图像分析。数据分析具有客观性,需要专业的实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法律认知科学实验主要运用核磁共振仪器,对于脑区图像的要求比较高,还需要比较好的核磁共振配套分析软件,对此进行精细的分析。此类软件一般只有磁共振专业技术人员才会使用,由他们进行相关数据图像分析比较科学。如果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必须建立数据模型,则还需要数学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工作。此外,除了实验工作人员和数学人才外,还需要神经科专业医师或者认知神经学专家对此类数据和图像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就是我们后期进行人文社会分析和理论化的基础。

2.进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分析总结。与前一步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相比,对实验结果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析总结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质。我们需要从已有的数据和图像,根据我们需要解决的人文社科(法哲学)主题进行解读。这种解读是人文社科的解读,是运用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人文社科的结论。所以,一定的主观性是原有的实验设计思路和人文社科理论基础的延续。现有实验的理论分析,如道德的情感性实验,就需要根据道德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先天犯罪人”问题的实验,这就需要根据刑法哲学理论进行相关探讨。

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