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药剂学的理解

对药剂学的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微视频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药剂学实验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而微视频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微视频教学对于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是必要的。

(一)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部分都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教师依靠教材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师难以在理论课堂上很好进行实验动态教学的讲解,使得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不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不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还受实验设备,实验室以及学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学在讲述实验设备操作的时候,并不能实验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以及听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听课理解,甚至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了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实验教学设备与实际制药设备存在差异,导致了实验与现实实际脱离,影响实验的运用效果。所以,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动态教学,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真实切身的感受实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细节,生动形象的展现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提升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微视频的优势

微视频短小精悍,浏览方面,可以实验资源共享,能形象生动进行实验动态演示。且能满足同学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在进行实验实践操作时还可以辅助学生完成实验操作等。微视频还可以对实验设备多角度的演示。比如,在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制药设备,旋转压片机、干法制粒机等,教师在对这些设备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借助微视频从不同的角度演示设备的原理、设备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更深层的理解,减少了学生对实验的陌生感,调动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参与。其次,微视频的直观生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了解实验的整个流程。比如在采用乳化法制备水杨酸乳膏剂的实验中,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单单依靠教材很难直观的展现实验过程,借助微视频示范演示以及动态的工艺流程图,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实施实验。微视频在动态实验演示以及设备实验讲解等方面优势显著。

二、微视频的制作与收集

对于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来说,要运用微视频,就需要有相关实验操作的视频。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条件以及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微视频王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作。

(一)微视频的主要来源

微视频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于实验实践操作的拍摄。首先需要根据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制作视频的纲要,包括实验的具体内容、操作步骤、主要事项、实验要就与实验报告结果等。其次在视频的制作中有几个部分:一是教师拟定实验内容与拍摄要求,教师将拟定制作微视频的实验放在校园的网络视频平台上。二是教师组织并辅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实践操作,首先辅导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并讲述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进行预实验,总结实验操作和拍摄的重点。三是学生撰写拍摄提纲,包括实验内容的展示方式,角度、细节、动静态、字幕等。四是收集微视频素材并制作,素材包括实验图片、视频以及相关资料等。五是完善微视频,对视频进行剪辑、添加字幕或配音,完善实验视频。

(二)收集制药企业和制药生产的微视频

收集制药企业的生产环境等视频,如洁净室控制与空气净化技术,人员进出控制区和洁净区的要求,制药设备工作原理与操作维护要点等。结合实际制药的生产过程,缩短了校内实验与实际的差异,弥补了校内实验室的不足,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对药剂学实际生产的视野,更好的了解药剂学在实际制药生产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提升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微视频在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以微视频为载体,辅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实验教学大纲要求,预先布置相关问题,引導学生自主预习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前,先对实验有初步的了解,在带着不懂的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解决问题。二是将微视频和问题教学法相互结合。微视频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利用微视频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三是以微视频引导学参与实验准备,微视频的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学生实验的参与。

四、总结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1998年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出现制药工程一词,从学科发展来看,制药工程专其实是相近专业的延伸。制药工程专业培育具有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制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研究、开发、工艺设计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问题,探索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包括新技术、新设备,GMP改造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开发、放大、设计、质量控制与优化,等等。其中,药物制备工艺、设备、质量控制及优化等部分都是属于药剂学课程内容。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本科课程,它是一种综合应用的技术,它是用来研究的理论,技术和质量控制[1]。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西华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模式充分紧密结合

药学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极强,一些内容对理论教学的学生有所了解。有些内容仅靠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以片剂的制备为例,理论教学表明有干法制颗粒压片法、湿法制颗粒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并讲述了每种制备工艺的流程,但学生对工艺理解仅限于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制备工艺是药厂生产车间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很可能是制药工程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课程课时的同时,也应将药剂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每一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完毕,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课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技能和项目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首次接触药剂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茫然。但药剂学里面涉及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属于在生活中很常见的剂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常见药品或者实?H案例、新闻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靶向制剂为例,可以结合近年针对各大癌症研发的靶向药导入教学内容;以片剂为例,结合近期各省公布的不合格药品名单中的片剂品种,针对片剂品种质量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深入讲解片剂制备中的质量检查项目。结合实际案例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更深入的讲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特点是生动形象,网络资源特点是丰富多样,而药剂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包括药品制备过程、质量检查等。仅通过口头讲授和板书,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药剂学知识。以片剂制备工艺为例,我们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现,例如,制备工艺视频、包衣过程的动态图等[2],学生便可直接观察到制备工艺和包衣过程,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授课的多样化,降低学生学习药剂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药学相关的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例如:小木虫论坛、果壳网、医药云端工作室、医药经济报等,学生可以密切关注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制药相关知识,政策和行业趋势。

4 深入药厂车间实地考察

药剂学课程属于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很多知识仅靠课堂教学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一些药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车间参观实习。例如在讲解胶囊剂这一章节,组织学生到企业固体制剂车间参观胶囊剂制备流程,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制备流程,深入理解消化课本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实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实情,即有利于学习课程,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即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

5 结语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51-01

启发式教学[1-4]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的一种教学方式。

中药药剂学[5]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中药药剂学是联系中药研究-生产-医疗实践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合理地设计剂型、给药途径、制备工艺,实现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转化;另一方面,不断依据生产实际情况解决工艺、技术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密切联系临床医疗实践,及时根据临床医学在治疗疾病中的问题和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制剂质量。因此,作为中医院校药学类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好此门课程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未来的科研、生产等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由于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很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本人积极地探索如何将启发式教学合理地应用到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来,争取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及求知能力。本人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第一堂课的重要性

学习任何一门新的课程,不论该课程是考试课、考查课或选修课,教师都应该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意义,特别要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中药药剂学的内容主要围绕各种剂型展开,本人通常先从剂型入手,如将一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胶囊及藿香正气软胶囊拿到同学们中去,聊天式地讲述藿香正气剂型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选择若是自己会服用哪种剂型,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对剂型这个词的兴趣。此时同学们会根据自身的用药经历及现场观察展开讨论,气氛活跃。而教师就讨论结果做总结,从该中成药的疗效、优缺点及剂型发展需要等方面将该中成药与中药药剂学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从刚才问题的思考中进一步了解中药药剂学的主要内容及剂型的发展的意义。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切感、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的想要去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本门课程。

2.课堂前五分钟的重要性

课堂的前五分钟,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总结和对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很多学生都是上堂课的内容上完了就不去复习,几天后再上课很多都忘了,而在课堂的前五分钟应先总结上次课的内容,简述即将要讲授的内容,帮助学生将之前的内容与即将讲解的内容相衔接起来,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有清晰的脉络,承前启后,更有助于新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例如,胶囊剂讲完后应讲丸剂,课程一开始就先给同学提问,胶囊剂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先做一个总结,再简单讲述胶囊剂的制备等其他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问学生,丸剂和胶囊剂比较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设疑,同学们会结合自身对丸剂的认识思考丸剂和胶囊剂的不同,而此时教师应对胶囊剂和丸剂的概念以及特点做一个系统的比较,比较后正式引入丸剂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胶囊剂的记忆,也让学生对丸剂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丸剂学习的兴趣。

3.教师明确思路,启发学生如何学习知识

药剂学内容虽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绪论、药剂制备所涉及的前期操作(如粉碎、干燥)、具体剂型的制备以及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四大部分。而这四个部分中涉及知识点最多的最难记忆的主要在前期操作和具体剂型讲解这两个部分。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梳理脉络。例如,药剂的前期操作主要包含了如粉碎、混合、干燥、提取、精制等重要步骤,这些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普遍反映知识点多,难记。因此在讲授这些知识点之前,教师应先以中药为例,讲解为什么中药剂型要进行粉碎、干燥、精制等操作,首先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先进行一个设疑,以前的中药复方每次要喝一碗汤药能到达疗效,而现在将其制备成中成药后,只需服用两粒胶囊。如何将一碗汤药制备成两粒胶囊呢?中间应该有些什么步骤?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先让同学们思考并讨论,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老师详细讲述中药材制备成中成药的具体步骤,特别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步骤。例如讲述精制的意义,为什么精制?如果不精制,很多中药复方药味多,剂量大,如果跳过精制直接制备成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那最终患者必须要每次服用十几片才能达到疗效,那这种中成药研制出来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这样简单的解释,学生们立刻明白了为什么要精制。明确了意义后,还应将精制的新方法与老方法做比较,让学生理解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老师这样的启发,使学生对精制工艺的内容学起来比较轻松。

4.视频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剂型的制备,制备工艺是教学中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仅仅是结合图片进行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单调、枯燥。为了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课题组制作了常用剂型制备工艺的视频, 视频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学习实验操作各过程及要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不是简单的说教,更应传授相应的技巧。教师应在传导知识的过程中,应努力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效率高。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人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思考,深入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学生愿意学、开心学、会学,最后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慧玲.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专家论坛,2011,18(14):7-8

[2]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王岩.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3]钟延强,李国栋,鲁莹,等.讨论式授课在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尝试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5):307-308

[4]卫世杰,金描真,秦浩,等.《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论坛,2009,6(31):101-102

[5]张兆旺主编.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62-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1-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其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涉及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学生对诸如给药、取样、样品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生疏,不能熟练应用,实验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实验效果不理想。为扭转这一现象,我院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分组模式等方面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进行改革,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1 编写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

我校自2003年起在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专升本等专业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理论课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内容大多散在药剂学实验教材中,内容凌乱、不系统,缺乏专门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因此,编写适应我院实际情况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我院组织学科教师,一方面借鉴开设该门课程较早、课程体系较完善的院校如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实验教材,另一方面结合我院实际教学情况如实验课学时安排、实验条件等,确定了涵盖血药法、尿药法,血管外、血管内等给药形式,选定磺胺甲基异恶唑的小肠吸收、愈创木酚甘油醚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氨茶碱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尿药法测定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等经典试验项目。经过带教老师严格的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考虑到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欠缺,我院将常用给药方法如大鼠、家兔的静脉注射、灌胃等操作要点、取样技巧、血浆、血清分离等内容图文并茂收入其中,教材强调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文字简练、 易懂, 重点突出。我院所编写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以内容丰富,信息量充足,联系问题广泛,经多年使用广受学生好评,并得到同行认可。

1.2 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授课方式

传统实验课授课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验课代课教师讲解实验中的相关问题、注意事项、实验分组等内容,该阶段多采用板书讲解结合课堂提问方式;其次为实验操作环节。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对所做实验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对每步操作均需 “按图索骥”,对所需实验设备及操作知之甚少,对出现的问题更是不知所措,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经学科教师讨论分析,并借鉴其他实验课教学经验,我院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首先,我院将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在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将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给药方案设计等内容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院将个体差异大、安全指数低的氨茶碱、苯妥英钠等药物临床使用原则介绍给同学,让学生把抽象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与临床用药相衔接,对药物动力学研究目的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该门课程[3]。其次,我院将图片(期刊杂志、预实验及相关书籍)、文字制成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动物处理、给药、取样、仪器准备等操作,重点突出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成功率[4]。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达到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3 科学选定实验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点讲授由尿药数据、血药数据获取药物动力学参数,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等,考虑到我院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学时较少(一般为10-20个学时),结合我院分析测试仪器状况,最终选定氨茶碱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愈创木酚甘油醚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尿药法测定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等试验项目。

1.4 改革实验分组模式

传统实验课多采用分组实验,一般为两人一组,考虑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操作的复杂性,我院改为将学生结成8-10人小组进行实验。每组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列出所需实验器材、梳理整个实验操作、强化关键步骤,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共同完成实验。该模式应用在氨茶碱血药浓度测定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及愈创木酚甘油醚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等试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同时强化了其分工协作、团队意识,为学生将来工作或学习打下基础。

1.5 改革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目前,计算机软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改革原有的数据处理模式成为必然。首先,将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应用于药物动力学数据统计运算,代替以往学生采用计算器计算,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应用,过渡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进行数据处理。其次,药动学计算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研制、药动学分析及临床药动学计算,药学类本科毕业生尤其是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学习该类软件的使用[5-6]。我院将药动学计算软件介绍给学生,通过例题演示该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实际应用,输入浓度――时间数据,判断房室模型,求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自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来, 学生实验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上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每章节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再抵触,对计算不再恐惧,能够认真完成并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特别是与临床药学相关的“给药方案设计”、“治疗药物监测”、“特殊人员给药方案设计”等章节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向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实践。编写实验教材、收录相关研究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内容丰富, 信息量充足,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学生好评;改革实验课授课方式,将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及多媒体教学引入实验课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结成8~10人小组进行实验,强化了学生分工协作、团队意识;将药动学计算软件应用于药物动力学数据统计运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以来,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今后仍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岩,周毅生,崔升淼,等.中药学专业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25-26.

[2]李见春,吴华璞.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37-138.

[3]刘德胜,代现平,陈向明,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7):700-702.

[4]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6.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类院校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0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黔教高发【2010】242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4-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校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包括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和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部分内容。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1]。通过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为以后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本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要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近几年来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总结与分析了课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1.课程任务

基于我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中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因此,本教研组确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物质量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或新药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我校于2008年才在本科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由开设之处的54学时变成36学时,而且受总学时数的制约,尚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因此,本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初步编写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药荆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实验讲义。

2.1调整理论课内容

专业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四年制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生物药剂学中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因素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重点讲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隔室模型、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及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单室模型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将其他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或简单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生物药剂学部分与药剂学、新药研制与进展课程紧密衔接,简化重复部分,重点讲解制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优化的原则,并引用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研究的最新报道,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某些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辅料选用、作用机理认识更加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开放性实验增设实验教学,并用科研成果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课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已开设,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受总学时数的制约,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对是否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已在2007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问卷调查,82%的学生认为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很有必要。因此,本教研组将符合教学规律的本校教师的一些比较适合的科研成果,列入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开放性实验中去,在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了探索,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初步建立并探索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开设了芍药甘草汤灌胃后小鼠体内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测定实验,三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定实验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开放性实验。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填鸭式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置悬念等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去思考,同时在某些章节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讨论,这些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1加强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多学科的集合体,知识面较广,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荆学以及数学等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的内容“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时,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中药药剂学中软膏剂与栓剂的知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皮肤给药”与“直肠给药”的教学内容。

3.2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观代化教学手段

生物药剂学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感觉难度较大,难以理解。为此,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如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时,适当引入药理学中所学具体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体外溶出度研究时,引入研究实例三中盐酸小檗碱体外溶出度研究等。同时下载一些相关的具有中药特色的硕博论文,把所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老师口授以及黑板、粉笔和挂图、幻灯等,难以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真实、立体、直观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而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使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从而使生物药剂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摒弃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历次作业、分章小测试、课题表现等纳入最终成绩评定,确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认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后比较适合中医类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未开设实验课程,仅靠开放性实验难以满足本门课程更深入的学习,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成熟的实验教学,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同时推动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药剂学 交叉教学法 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剂学已经进入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为指导,对它的理论、工艺技术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阶段;各个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化、明朗化,逐步形成一系列分支学科,即“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用分子材料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剂学”等;但对于制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它的主干专业课——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优劣,因此根据药剂学学科的“交叉”特点,采用交叉教学法,融会各分支学科知识特点,使主干课程的教学更丰富,力求充分反应出新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药学专业大学生。

1

教学内容设置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只注重普通制剂的学习已不能适应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新剂型、新技术的掌握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首先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增加这一部分的学时数,对于已经成熟的新剂型、新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交叉教学以适应药学的快速发展,从容应对未来的工作。第二,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充分体现药剂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行分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同时加强了与相关交叉学科的衔接,增强了学习的系统性。

2

教学改革措施

2. 1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树立全新观念

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教学内容既要抓好共性教育,更要重视个性发展,加强选修课的建设,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冒尖;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交叉教学方式。

2. 2

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针对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提出的新的挑战,要求教学中要侧重物理药剂学知识的讲授;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对药剂学提出了挑战,这些技术要求采用毫微粒或毫微囊包裹基因或转基因细胞的技术等,这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交叉教学中不断完善。

2. 3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不但枯燥,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 4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是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3

拓宽实验教学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和领会药剂学理论知识,并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了体现这一目的,实验教学应该随着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特征,合理设计实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目前药剂学实验的绝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选择了典型的普通制剂的基础上,增设了药物基本理论的验证实验,开设新剂型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脂质体的制备;另外应该增设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能进行综合性的思维和应用。

目前我们已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激活创新意识,在验证理论的过程中拓宽思路[13]。

参考文献

[1]刘大有,张大方,贡济宁,等.加强中药重点学科建设 提高办学和学术水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9091.

[2]崔 健,陈 新,张英华.中药化学实验课的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培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117.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业需求 “五步式”教学模式 中药药剂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68-03

中医药现代化和就业市场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和行业培养合格的中药人才,中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会在中药企业、医院药房、药事管理部门就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普遍存在行业适应期较长、创新能力及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药药剂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我国中药行业的现状、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同时与中药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生产的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密切相关。因此,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无疑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制剂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水平亟待提高,而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突破点之一。目前,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中药药剂学》内容多且繁杂,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授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性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对知识容易遗忘、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现代药学人才,急需对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构建大学教育与行业需求相衔接的教学模式,整合教育与行业的分离,使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学科知识向岗位素养、实践知识的过渡,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鉴于此,我们以行业需求为指导理念,提出“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的五步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沟通协作的综合能力,以满足行业的对人才的需求。

一 “五步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五步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企业希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岗位实践操作、沟通协作等能力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适应行业需求为核心教学理念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分为“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五个步骤。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情景案例教学法、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Web,WPBL)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自学能力;采用W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情景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通过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教学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Seminar教学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形成

――――――――――――――――――――――――

* 北京中医药大学协同创新建设计划(编号:2013-XTCX-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优秀教学团队研究成果(编号:XJTD1401-1402-5),通讯作者:倪健

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肯定、补充和反馈,强化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高其学习及实践能力。

二 “五步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步式”教学模式针对中药药剂学内容多且繁杂的现象,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五步式”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合讲授课程内容与特点,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主,合理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与技能;二是在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自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 “五步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的优势

与其他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以行业需求为指导理念的“五步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转换成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形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自主性强、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药行业优秀毕业生。

四 “五步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

五步式教学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五个环节,并采用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教学法、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互动的教学方法融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引趣导思。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兴趣。采用情景案例教学等播放视频展示真实的情境,应用动画、绘图、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讲述制剂制备等动态内容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在中药提取纯化章节学习过程中,将药厂制药提取过程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采用WPBL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用中药药剂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容趣味性、应用性于一体,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举例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各种片剂,激发学生对片剂学习的兴趣。

第二,设疑导学。指以前述的情境授课为基础,设置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通过W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带着具体的任务和问题,比如以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为引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有目的地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的认知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三,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享有的资源挖掘所有潜能。通过以PLTL教学法、Seminar 教学法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答中药药剂学相关问题从而拓宽构建知识体系,锻炼胆量,学习语言表达运用知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与矫正。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及之后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态度、认知与技能进行充分的肯定、必要的补充和错误的矫正,强化教学的重点内容。

第五,归纳提升。是指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及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抓住教学的主干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并适时提出更高层次的任务与问题。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围绕药剂内容,创设问题,由学生协作处理,使其可在问题解答的整个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 总结

利用传统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为完成中药药剂学繁杂冗长的教学内容,教师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在,在中药药剂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以中药行业需求为导向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理念的“五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五个步骤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步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社会

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以满足行业对学生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倪健、任天池.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医教育,2006(6):45~47

[2]王英姿、杜守颖、王瑰月.PBL教学模式在专升本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56~57

[3]马龙海、范忠宝.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构建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33~35

[4]王英姿、杜守颖、王晴.WPBL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27):27~28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8篇

关键词:药剂学 网络课程教学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17-02

当前,高校推进“互联网+”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学作为中医药院校重点课程其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传统“黑板+粉笔”的教育方式很难理解《药剂学》课程的全部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进步的空间。[1]

一、“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教学手段,对学生实行网络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自主W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说“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2],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技术等,使一些复杂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并解决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和地点上的局限。[3]药剂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既重视药剂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态度的培养。[4]

我校药剂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设置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管理16个板块。当理论学习完成后,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遇的问题,可以到答疑讨论板块,同学们先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课题作业及答案,并对学生晶型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课程的熟悉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可以将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件等上传至网络教学系统,以供学生学习及相互讨论所用。同时讨论专区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在此专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并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或者实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来达到解惑的目的。

抽取我校药学院13级制药工程及药剂学学科四个班级的本科生157名作为研究对象,女生118名,男生39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制药工程专业1、2班,74名)和对照组(药剂学专业2个班,83名),分别对其进行网络模式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素质、主修课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实验。

选择《药剂学》课程的上半部分章节作为试验的教授内容。对照组接受传统模式的教学,即教师通过讲授方式,借助于书本、教案等教学工具在教室内进行教学;试验组同时接受传统模式教学与网络模式教学,试验组学生可随时自主上网进行学习、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拓展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保持一致。试卷由不参与授课的教师按教学大纲进行出题,试卷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占比90%)和拓展知识(占比10%)两部分。采用SPSS 190对两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表1中试验组平均成绩为9307,而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542。试验组拓展知识平均成绩为910,而对照组拓展知识平均成绩为790,表明接受《药剂学》网络辅助教学的试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没有接受《药剂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表2结果表明:对照组P=0143>005,表明对照组学生总分数服从正态分布。试验组P=0054>005表明试验组学生总分数服从正态分布;表3结果表明:F=0606,P=0437>005表明方差齐,且t =-1245,P=0000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的评价。随机发放试验组(2个班,74名)调查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4名,女生60名。

调查表明“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有很大帮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表4问题1、问题2、问题3)。多数同学认为《药剂学》网络课程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表4问题4、问题5、问题6)。975%的学生认为网络在课程学习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认为其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及生生间的互动频率,大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这一结果正是网络教育优势在教学效果中的良好体现。

网络课程教学使我们很轻松的转化了课堂内容,由单一的文字讲授转变成了网络上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凡是使学生有可能出现不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借助网络以某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平时的尝试中,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另一方面,网络课程容量比较大,出现问题得到解决的所需时间明显减少,节约了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的时间,这样就使学生们和老师之间拥有更多的研讨时间。网络课上只要问题一展现,各小组便积极地投入研讨中,最后通过老师给大家讲析。经过高效率的讨论、讲解,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正是在这样的忙碌中,不仅提升了学生们自己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面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就要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营造有趣的学习方式。因此,教书育人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要推陈出新,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传统教学当中,形成新的教育体系来迎接新的教育时代。

其次,“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面临教学环境的挑战。一般而言,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往往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来完成,而“互联网+”时代下课程教学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可在线上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的功能。但此学习过程存在学生登录校园网受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条件受限等问题,所以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最后,“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被正确地认识及运用。尽管“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教学已经对传统模式教学和传统学校教育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与挑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互联网辅助教学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学校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传统学校教育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学传统与教学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互联网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作为崭新的并具有先进性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学可以在传统教学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丰富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只有应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教学模式来辅助传统教学模式,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结语

将药剂学课程与网络教学平台紧密联系,不仅能够拓宽药剂学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然后发现问题、与同学们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寻求老师答疑,然后再次进行讨论,最后找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学生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主张网络教学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教学形式,只有正确地使“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二者并用,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屈少敏,徐芸.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之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螅2010(6):150-152.

[2]杨春梅.网络课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