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教学资源

中小学教学资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与建立  农村中小学特色  教育教学资源

前言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源库的分类 资源库的设计 资源库的要求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校园网络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许多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校园网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试就中小学自建校园网资源库的分类内容、技术要求、设计步骤、建设方案、制度保证等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分类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的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要求

    素材资料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资料,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集合。我们从公开发行的素材库光盘和Internet教育资源站点中,筛选、整理出教学中需要的素材,直接将他们收集到素材资源库。我们还通过一些软件处理,把现成的教学软件、数字视频等光盘材料中有用的部分,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积件,收集到素材资源库。具体做法如下:

    1.媒体素材的要求

    ⑴文本素材要求:由于汉字采用的是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英文字母和符号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存储格式一般为TXT、DOC.WPS、HTM、PDF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我们主要通过OCR实现,把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⑵图形/图像的要求: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少于256色,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图片的数字化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

    ⑶音频素材的要求:数字化音频的采集频率不低于11KHZ,量化位数大于8,声道数为双声道,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音频播放流畅。

    ⑷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rm、wm、asf)。

    ⑸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2.试题库要求

    试题库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应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自动属性值校正等功能。

    3.课件/网络课件的要求

    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课件产生的评估数据机制,保证不同的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单机上运行的课件,必须能够运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对于一些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是asp类型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与浏览器运行的硬件平台无关。课件运行没有故障。课件中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的要求。

    4.案例的要求

    案例必须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

    5.文献资料要求

    应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术要求,也可是由某个机构正式的文件,但必须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6.常见问题解答要求

    问题解答中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库的要求。问题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实际参考价值。应包括问题的正文、问题的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7.资料目录索引的要求

    也应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术要求,它提供的网址链接应没有中断,且被索引的资源具有确实的来源。

    8.网络课程的要求

    与网上的课程链接应正确,且能与网上的课程能进行同步的更新。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设计

    根据信息资源自身的性质,教学资源库不是资源的简单集合,应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标准化规范,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开发出的复杂性系统,校园教学资源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要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简单。以本校拟建的资源库为例,它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资源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的操作对象是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在进行操作时要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模块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

    资源上载:允许在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单个或多个资源的上载。

    资源下载:注册用户可以下载免费的资源。

    资源审核:审核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教师上载的资源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该资源。

    资源查询:用户根据查询条件,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应的资源。

    资源删除:资源审核员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不符合标准和过期的资源。

    资源使用率的统计分析:对各种资源浏览和下载次数的统计,对此资源可进行评星,提高权限进行奖励。

    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这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及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应具备的功能有:

    资源库系统的初始化:属性、参数数据入库。

    访问控制:对访问本资源库系统的用户数量的控制,可采取限定IP或限定访问流量的方法。

    安全控制:使用防火墙等措施以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蚀和黑客的攻击。

    功能扩展接口:为实现系统的自身完善和功能升级,提供可扩展的接口。

    3.用户管理模块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资源;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71-02

新一轮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由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引向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上,特别是在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计算机的再造,利用课件等组织教学。这样,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重要的是能够为中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提供质疑的环境、质疑的素材和质疑的动机源泉,甚至向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探索、讨论、比较、研究的基础性知识,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数学基础上实现对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教育。

教育教学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知识、技能和教学的特殊知识载体,特别是中小学教学中的知识创新点、技能应用环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的名师授课案例、专家的课型案例分析、破解教学的名师指点等。

就中小学数学而言,教学资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知识层面的,包括中小学数学的知识、要点、教学难点和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而提供的知识、环节、技能和素材储备等;

二是教学方法的,包括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案例分析、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与可以借鉴的教学整体等;

三是教学研究的,包括中小学数学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方法以及研究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学者和专家对突破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机、思想、理念和方法,这是学习与借鉴的核心,也是资源利用的主体;

四是延续学习方面的,如课后题、思考题,或者考试指导、考试试题和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案例等,它属于中小学数学学习发展层次的内容,是数学学习的高级阶段,具有创新性和再续性,更具有学习的导向作用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网络资源优势发挥,就是通过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与开发,对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的艺术加工或者数学教师的引用、合理加工和制作转化为中小学数学课堂的优质素材,并辅助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学向优质、高效、创新的方向发展。

1 向网络资源要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素材

中小学数学的新课程体系,明确指出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要不断地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通过数学的内在联系,加强数学与社会、生活、自然、科学、人文等学科的沟通与研究,以丰富中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推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改革向创新的方向发展。这就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网络数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并指导教师合理利用与开发网络资源,助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以网络的教学资源为指导,紧紧依靠资源,强化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除建立与省部级中小学数学网络资源的链接外,经常性地研究网络资源的新变化,并结合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最新的资源、数学知识点和数学知识的创新内容引入课堂,并通过课堂的组织教学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再利用。

例如,学习面积的测量后,通过网络资源,挖掘卫星测量与地表面积测量的方法,通过填海面积测量与其他面积的监控,利用网络向学生进行呈现,学生不仅感到测量的方法新,而且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积极性。再如,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做到通过测量的手段监控耕地面积,实现对耕地面积的保护?结合网络资源,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卫星的方法,既进行了科技方面的教育,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拓展,效果很好。

网络的数学教学资源,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它的外延与联系十分密切,是十分重要的。像近年来我国卫星发射与回收的事例,既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教育事例,也是数学与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的缩影,更是数学加强教育与引导性学习教育的很好的案例。

2 向网络与计算机要数学教学的辅助素材知识

中小学数学教学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教育的最好体现,而要实现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单单靠数学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向中小学生提供特有的学习素材,以实现数学学习的素材需求。如在进行数学函数图象教学时,直接将网络资源引入教室,通过动感的图象变化和对应的数据描述、借助已有的图形结构的坐标对应,通过变化的图形与特点的比较,通过图形的确定方法与计算的综合分析,一一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不仅学得好、记得牢,还能形象地再现,结合教师的讲解而对部分题目做出解答,效果不言而喻。

再如,面积的计算是中小学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果通过数字计算向学生进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学生会想到是不是具有偶然性,然后使数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怀疑,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与猜想。为此,利用计算机,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将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的形成与对比,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呈现,让学生在看得到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向网络和计算机要完成课堂教学必备的知识点和形象化的教学质疑环境

网络为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反应数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例如,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对数学的单元或者章节知识的总结与巩固,就是借助网络的教学资源进行的,这样既节省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又能通过数学教学的资源展示,向学生提供立体的学习内容,既清楚,又符合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如面积的变化规律,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面积的相互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要把正方形与其他图形的面积变换,通过立体展示,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交待,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对数学知识的追求,其教学效果不难想象。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4篇

7.专任教师配备情况

一些学科教师配备不尽合理,如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无专职教师,如小学科学、劳技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实验与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抽查的小学中皆无科学、劳技专职教师,大多由本班语、数教师兼任,其中1所小学有巧位科学兼职教师,而无一位专职教师,使科学课开齐、上好的要求很难落实,实验室及器材很难有效使用。在抽查的随堂课中就有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讲授《简单机械》和《编织》。专任教师配备不尽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装备的使用。

8.学校校长、仪管人员及师生访谈情况

(1)对教学资源多样性认识的不足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访谈中发现认识上的片面性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将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同于一、两种资源,而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比如,教材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主要资源,以至于一些校长和教师,常常把教学资源仅仅理解为教科书、参考书和习题册等。一提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就想到教材、教参、教辅资料和试卷等。殊不知,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网络教室、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资源包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由于认识的单一性,没有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资源,使得不少校长和教师认为,教学资源总与纸制材料离不开,从而致使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受到制约。

有的校长重视教学装备的建设与配备,却忽视了教学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教学装备只起到“撑门面”“比阔气”的作用。尽管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还有校园网,但主要是给教师用和应付上级检查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也只是在对外开放时才露露脸,平时刀枪入库。只重视上级检查以及对外开放这个“形”,忽视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提高质量这个“实”。

(2)学校的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学装备的使用质量。在物力资源的管理上,有的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够健全。例如,有的学校在未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就购置一些物资设备、对于一些物力资源的“进出”不进行登记、对于一些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对于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也不去追究责任、也有的管理者思想落后。比如,学校管理者过分爱护现代媒体资源,而限制了教师正常使用。另外一种情况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对不会使用现代教学装备教师的培训,而使得这部分教师不能利用这类资源。有的学校因噎废食,害怕损坏图书而不许学生借书,害怕损坏微机而不许学生上机,害怕出安全事故而不许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等等,这些状况造成了物力资源的闲置乃至荒废;在教师资源管理上,有的学校领导采取专制的管理方式,不注意调动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也不给教师教学资源使用上较大的自由度。有的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学科组教师定期研讨方面没有形成相关规定、制度,从而使不同教师之间的经验与智慧缺少交流。中小学领导在教师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不当措施,使得学校内部缺乏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交流与分享使用教学资源经验的良好氛围。

(3)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教学装备服务教学的效果紧密相关。教学装备的利用主要靠教师来完成。如果教师没有开发与使用教学装备的愿望,如果教师低估了教学装备的重要性,那么必然会极大地闲置教学装备与资源。访谈中了解到,良好的教学设备闲置着,教师反映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事务、杂务多,无暇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有时不是不会使用,而是使用起来太麻烦,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有些教师则凭老经验做事,固守传统,拒绝使用新的教学设备,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更不去学习,过分依赖本校专业人员,摒弃新设备的学习和运用,乐于在传统的功夫上打转转,一节课知识容量狭小,效率低下,任务有时还不能完成;有的学校不去培训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使学校缺乏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机制和氛围。

四、讨论与建议

1.为教学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提供有效参考

本调研所选样本在全市具有随机性、典型性和全面性,兼顾到中学和小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访谈所抽取的样本在性别、职称、教龄、任教学科及学校分布上符合研究的需要和要求,对37所中小学的教学装备管理人员进行了全体抽样,访谈提纲内容的选择具有常态性和持续性。所得的调查数据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建立教学资源使用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每校由分管教学的校长负责对教学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明确学校各管理部门职责,明确相关学科教师的职责,负责教学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到位;二是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各校要制定并落实《中小学实验室及仪器室、准备室管理制度》《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制度》《中小学体育器材室及场地管理制度》《中小学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器材室管理制度》,对教学资源管理、功能室的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应作出相关的规定,教学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做到有章可依;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各地各校要明确专人负责教学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功能室要指定具体责任人;四是将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与教学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建设;软件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64-03

引言

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辽宁省沈阳市也紧跟世界发展形势,不断加大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投入。本文正是基于2003年沈阳市中小学完成“校校通”工程、2010年完成“班班通”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以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形成集多媒体教学、网上信息、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信息化办公系统等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称之为“数字化校园”。

通过近年对基层学校的调研,以及为迎接辽宁省创建基础教育强区建设检查而对基层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铁西区中小学目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提高的方面如下。

一、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环境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硬件基础,谈不到软件建设和资源建设。硬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PC、服务器、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硬件。

近几年,铁西区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购买了很多联想、方正等品牌计算机,EPSON、奥图码等品牌的投影机等教育教学设备来装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班级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场所。2010年铁西区统一招标采购了H3C的S5120系列网络交换机,进一步提升了部分学校的网络出口数据交换速率和对IPv6下一代国际互联网通信协议的支持。2011年,先后以各种方式招标采购了150余套交互式教学系统用于装备中小学班级教室,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善。然而,在硬件环境更具体的某些方面,铁西区仍需加强。

1.PC机

个别学校依然在使用2005年左右采购主流配置的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而将应该配备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用的计算机挪为教师办公使用。根据摩尔定律,处理器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硬件性能发展极其迅速,伴随而来的是软件系统也急剧地发展从而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1]计算机软硬件的协同发展,加速了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从Office 97到Office 2013,软件功能越来越强,但能够流畅运行Office 97的计算机已经不能流畅运行Office 2013了,类似例子举不胜举,未必是计算机损坏至不能使用的程度,才需要将之淘汰,而是当这些早期配置的计算机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要求时,它们就达到了其使用年限,需要更新。所以,一方面应该杜绝将高配置学生用计算机挪为教师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也应该为教师办公配备能够完成办公需求性能适当的计算机。铁西区在2009年前存在这种问题学校的比例很高,近年来随着流行配置计算机的增添,目前存在这种问题的学校变为个别现象,但就笔者了解,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是存在的,而且越落后的地区就越严重。

2.服务器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在基层学校,拥有两台良好配置服务器的学校约占学校总数的50%;拥有三台服务器的学校比例约为16%;拥有三台以上服务器的学校比例约为4%。中小学一般学籍系统要使用1台服务器,教学资源和校园网站要使用1台服务器,初中学校必须还有1台毕业考试专用服务器,因此中小学服务器装备数量还十分不足。具体情况,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网络服务器作为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关键硬件设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保证其CPU速度、高速缓存、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是否具有Raid和支持热插拔等特性。这些服务器的用途,将在软件环境建设中做说明。

3.网络存储

目前教育系统的教学资源有很多音视频、动画类的教学资源,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比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就需要很多空间。但是,中小学校现有的存储空间捉襟见肘,众所周知存储的发展速度是“存储密度每12个月翻一番”,每天互联网上都有1EB的数据被创建,这相当于2.5亿张DVD的容量,大型数据中心的存储单位已经使用ZB,正在向YB迈进。[2]我们目前中小学的数据量没有那么高,但是93%比例的中小学还没有网络存储,拥有的也都在10TB以下级别,这和当前单盘容量能够达到3TB是不相称的,和教师对存储空间的极大需求也是不相称的。

4.交换机

光纤速度每9个月翻一番,而成本会降低一半。[3]随着万兆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沈阳市教育网的出口速度和内部骨干网的交换速度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有大的变化。但就目前而言,虽然铁西区一定比重的学校在2010年更换了更好的核心交换机,但约有28%比例的学校依然使用2003年建立沈阳教育城域网时标配的交换机,这些交换机的交换性能与当今网络发展的状况相比显然有些落后;在管理方式上,也没有支持当今主流交换机所支持的可基于Console口、基于Web页面及Telnet 远程登录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能力方面,还欠缺实时监控、流量管理、QoS等功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将被更换下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的骨干网依然使用100Mbps的技术和连接线,它们也将逐渐更换成1000Mbps的连接。

5.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系统等辅助教学设备

铁西区2010年已经完成“班班通”项目建设,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交互式书写屏系统也装备了很多,个别学校实现了班班配备,但全区整体上,装配比例依然有限,不足教室总数5%。交互式教学系统经过十多年飞速的发展,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然而就目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和软硬件提升状况,交互式教学系统的装备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同时,与多媒体教学系统配套使用的一些设备目前应用也较少,比如无线手写板、抢答器、USB接口的视频展台,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电子书包等辅助教学设备,铁西区没有批量装备,沈阳市其他区县情况也基本一致,这些设备近年发展得很迅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量配备。当然由于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性能的强劲,终将会代替无线手写板和抢答器,而且它也可以胜任电子书包的工作。

二、软件平台建设

铁西区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网站都经历了由静态网站向动态网站的发展,有很多学校的校园网站做得还非常有特色,内容也很丰富,比如腾飞小学、31中学、四中等学校的校园网站。很多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做得也非常好,比如36中学,拥有12万册电子图书,宁官学校拥有38万册电子图书。在教学资源的存储上大多采用FTP服务器存储的方式,拥有1TB以上教学资源的学校也很多。但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

1.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的作用是校园信息,以校内信息为主,校外信息为辅。信息内容既包括针对校内人员浏览的通知通报、学校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情况、教师参加校内和区内等教学比赛的情况、学校规章制度,也包括针对校外访问者的展示学校风采、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学校校园信息。

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校的信息不能及时和更新,使得校园网站成为为了迎接上级部门检查的“花瓶”,不能确实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

2.FTP服务器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度的提高,每位学科教师的电子资料、工作文档都有很多,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容量的存储空间。同时,学校内建有FTP服务器还可以方便校内教育教学软件的共享、校内某些文件的分发。

3.教学资源库建设

多媒体教学环境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电子版教学理论文献、教学案例、图片、音视频、动画、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将这些大量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存放到专门的资源库中,可以方便教师进行资源浏览、资源检索、资源管理、资源下载和交流。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目前存在教师共建共享、资源制作公司的独立开发等多种模式。针对目前中小学自身发展现状而言,最佳方案是校内建有小型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发展适合本校教育教学使用的资源,同时与上级部门创建的教学资源库建立一种协作关系,使用其资源并定期上传本校开发的优秀资源。

4.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纸质图书的入库、借阅、续借等功能。同时,也要提供电子图书的订阅、下载和阅览服务等功能。铁西区大部分学校购买了正版的图书管理系统;部分学校使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免费版本的管理平台,虽然功能有限,但对于中小学校功能足够且节约了一定的教育经费。当前,铁西区电子图书系统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学校购买的电子图书内容陈旧,以及不能保证每年的更新率问题。

5.题库管理系统

当前,中小学建有专门题库管理系统的学校几乎是凤毛麟角,但题库管理系统在组卷、试卷分析、成绩管理、套题管理等方面作用巨大,有的题库管理系统还具有网上考试子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适于网上考试科目的测试和教学质量分析。

6.课程管理系统

通过课程管理系统,教师可以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内容交流,布置学生的在线学习、在线测验、课后作业和网络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对学生的在线辅导。Moodle平台就是一款开源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课程管理平台,当然类似系统还有很多,比如课廊、Dokeos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课程管理系统在铁西区没有普及应用。

7.学籍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学生的学籍基本信息、简历信息、升级、降级、留级、跳级、调班、毕业、结业等进行管理的功能。目前,铁西区中小学基本还是使用2000年统一配置的学籍管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8.考勤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提供的功能包括签到管理、缺勤管理、加班管理、考勤查询、考勤统计等内容。传统的考勤管理系统只针对教师,然而在中小学校园环境,其实对学生的考勤也很重要,有了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各班级学生的缺席情况,及时了解缺席原因,同时在系统内留存记录。

9.其他

在学校的其他管理领域也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相关管理或改善原有的管理方式,比如手工进行排课和分班是很复杂的,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这些工作;中小学需要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管理,有了资产管理系统会很方便;有了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在学校的综合管理方面,铁西区至今仍没有某所学校能够实现全部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兼容互通。当然,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由于项目利润等各种原因,很多软件公司都瞄准了高校管理需求进行软件系统开发,而针对中小学开发的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近年才开始涌现。

三、结束语

综上,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硬件建设的某些方面、软件平台建设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放眼国内,沈阳市铁西区也只是一片典型的区域,这一片区域的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既达不到北京、上海的领先地位,又比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领先若干年。展望未来,全国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离“数字化校园”的目标依然还有一段距离,有很多促进教育教学更高效、更便捷的系统还没有普及应用。也没有实现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通过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而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出校园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学校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各级领导对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视,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们期待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将会再上一个台阶,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晶,李文石.摩尔定律的数学模型与应用[J].每周电脑报,2001(33):29-30.

[2]贾莉.EMC25亿美元加大亚太投资力度[J].教学与管理,2008(4):3.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6篇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地区中小学分布地域比较广泛,交通和信息闭塞,师资队伍整体上不健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各中小学之间的优质资源难以共享和有效沟通,教师培训质量难以保障。为此,笔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青海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粗浅地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分析;建议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途径。这对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来说,教育信息化更是重中之重。虽然经过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该地区的中小学建设了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并开设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微机操作,使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已初具规模,初步享受到了信息化改革给教育、生活等带来的高效、快捷与方便。但是,这些与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来说,笔者认为仅仅是拉开序幕,任重而道远。

二、现状调查及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青海大通地区(4乡4个初级中学)范围内、选择逊让乡中心学校、青山乡中心学校、青林乡中心学校及西山乡中心学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5份,就对该地区整体信息化教育普及与发展过程进行调查。下面对收回的有效问卷(185份)进行分析:

(一)对四个中心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情况分析

名称逊让乡中心学校青山乡中心学校青林乡中心学校西山乡中心学校卫星、校园教学教学中使用教学中使用教学中使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机房6个机房5个机房6个机房4个机房多媒体教室12个10个11个8个电子白板10个教室5个教室8个教室5个教室

(二)信息化环境建设对教学需要的满足程度

项目满足程度完全满足20%基本满足25%不能满足45%远远不能满足55%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西山乡中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在访谈中了解到学校有1100名左右学生,生机比例为20:1,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白板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仅有20%的教师认为硬件环境建设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近55%的教师认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信息化环境建设对民族地区而言还有待于加强。

(三)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及利用情况

项目获取及利用率校园网教学资源10%Internet获取资源60%教育教学资源专门网站45%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电子资源40%行政部门的教育信息网10%同行之间资源共享35%其它方式10%从以上表格中看出,教师通过Internet搜索教学资源的占60%,到教育资源类专题网站查找教学资源的占45%,利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电子资源的占40%,显而易见,互联网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渠道,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建设。

(四)在新课标推进下,各学科教师最希望获取教学资源

项目获取及利用情况

新课标理念48%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素材70%行之有效教学个案45%课程整合的案例20%名师在线指导25%其它方式25%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新课程提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教育资源短缺,实际上严重制约着这些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图5所示,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科教师最希望获得的教学资源中,与新课程配套的相关素材占70%,课程整合案例占据20%,新课程改革理念占48%。可见,教师们在新课程推进中,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可直接利用的教辅材料很少。

(五)影响教师获得教育教学资源的主要障碍

项目获取及利用情况网络条件不完善20%检索不便15%资源量太少44%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45%优质资源质量少30%教师备课机不够28%其它10%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资源与教材不配套、资源数量太少、资源质量差在影响教师获得教育教学资源的障碍中排前三位,分别占44%、45%和30%,接下来是网络条件不具备、教师备课机不够等。在访谈中西山乡中心学校的一位老师这样说:“我们学会了操作计算机,也学会了从网上下载资料,刚开始积极性很高,经常从网上下载资料,但往往下载一大堆,却找不到我们真正孺要的,慢慢也就不去上网找了。”

三、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青海大通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在软硬件建设、教育观念、信息技术应用、师生信息素养及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和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中小学的方式和经验;否则,就会造成软硬件设施闲置和资金浪费,影响学校的发展。为解决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只要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活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调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学校上级部门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领导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的带头人,做到“领导清障搭台,教师表演技能”。

(二)增加软硬件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为了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这一瓶颈问题,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一些扶持优惠政策。加大专项资金向学校投资力度,同时,学校也要解放思想、拓宽办学思路,争取一些项目资金向学校倾斜,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筹资,吸纳社会资金,让教育信息化面向校园的同时,面向社会,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来促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三)应用网络技术支撑平台。学校应该采取Linux和NC网络技术,搭建校园网络服务中心来管控教育教学中软硬件资源,软资源都在NC服务器运行,有利于维护初始投资硬件资源,并延长终端机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维护强度。这样,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的信息化远程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

(四)积极调动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开发教学资源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更应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制作教学课件和开发教学软件。为此,其一,有效激励制度制定,调动广大教师开发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其二,制定软件开发机制和质量标准;其三、建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保障资金、合作开发、重在实用;其四、依托地区高校(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的科研力量开发适合的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建设计划,聘用高学历和专业技能强白领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教育的进修和培训,开展有的放矢的校本培训;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学观摩活动,进行具体的教学案例培训等教学研讨模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六)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将信息技术和课程置于同一系统中来思考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方法,既需要考虑整个系统,又需要考虑到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能进行全方位的、全面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系统图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地域、信息、交通等种种原因,农村民族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信息技术应用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有力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当下教育的主题和基本价值,只要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有利途径,结合各学校的实情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有利保障机制(国家经济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三方面的通力协作,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资助的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cx14082。

参考文献:

[1]杨翠娥 黄祥祥.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J].民族论坛――教育・教学,2009.

[2]彭红光 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2010(10).

[3]王怀宇 李景丽.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2011(12).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与发展

一、薄弱中小学校现存教育资源的现状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少薄弱中小学校虽已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但总量不够质量不高.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很多新学科和小门类学科的资源难以找到。

其次.优质教育资源后续建设不到位.部分资源没有补充发展。很多课程资源被评选为“优质”教学资源后,就没有再补充更新和发展,内容陈旧,导致资源无人问津,成为一个闲置的摆设。笔者调查发现。有近30%的中小学校教育资源近期没有更新补充过.甚至还是刚建时的内容。

第三,对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管理,部分资源难以使用。目前很多优质教育资源都是基于网络分布的.存储和管理在不同机构的服务器内,日常维护由专门机构或课程组负责。尽管分布式方式更加方便教育资源的不断建设、更新和完善,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共享,但仍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部分原因是由于专门机构或课程组的管理和维护没有到位。

第四,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功能单一。优质教学资源的功能是多层次的。教师需求的多是一些与教学和备课相关的资源,而学生希望得到的则是和学习密切相关和感兴趣的的资源。在教育资源建设时,不少中小学校设计的对象多处于同一水平层次,致使功能单一,很难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第五,教改滞后,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要求脱节严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时还是以教为主.强调为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服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等重视不够.支持的力度不大。

二、推动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途径分

首先.重视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良好氛围的营造,形成宽松高效利好的发展环境。薄弱中小学校要积极和善于利用政策优势造就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条件.包括:一是利用城乡办学条件均衡的“物质保障线”,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保障及教师编制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二是利用城乡师资配置均衡的“人事编制线”,配备齐全教师队伍,并根据年级、班级、学科类别实现合理的师生比:三是利用管理水平均衡的“干部水准线”,引进优秀校长、建立优秀领导班子,在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城乡学校“捆绑”发展中,通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考评,实现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利益共享;四是利用教育质量均衡的“质量标准线”.在优质生指标切块分配中.获得升学竞争的生存空间,并挖掘学校优势,办出特色。

其次.加强薄弱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和发展保驾护航。中小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校之“魂”,是学校与教职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中小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是“盘活”学校管理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关键。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采取定期学习研讨、交流轮换等措施来提升薄弱中小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切实从领导班子建设上保证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和发展。

第三,强化教师的培训和校际交流,建设优质教师资源。建设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推动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关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促进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工作的领导.统筹优秀中小学校和薄弱中小学校问的教师资源,一方面,在吸纳新的优质教师的同时,不断为薄弱中小学校的教师专业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把城市学校优秀教师派往农村学校支教、把薄弱学校教师派往城市学校进修。这样一来,农村薄弱学校得到了教师资源支持、上派教师得到了学习机会,下派教师也得到了教育锻炼.从而使优质教师资源在教育统筹发展中不断得到生成和发展。

第四,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资源。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导向.深入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成果来推动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的转变及提高。在课程体系方面,应研究不同课程、专业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类型及特征,要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课程应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传统教导性转向对话性;在教学内容上,建设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推动课程改革。还应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形成优质的课程体系资源。

第五,推动薄弱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和发展提供新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薄弱中小学校可以利用光盘、网络等多媒体方式获取教育资源。薄弱中小学校也因教育资源的获取而获得改革与发展的资源基础.这对于解决薄弱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薄弱中小学校这种多媒体式的获取教育资源方式具有薄弱学校与优秀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发展的“共享性”特征。薄弱中小学校不以减少优秀学校教育资源、放慢优秀学校发展为代价.在实现优秀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薄弱学校因为教育资源问题的解决而加快发展.是“双赢性”的教育资源“均衡”,体现了公平意义的均衡。和单纯的教师相比交流,它在不削弱优秀学校教育资源及其优势组合下,优势较为明显。当然,薄弱中小学校还要研究所获取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的“校本化”的利用问题。研究表明,薄弱中小学校使用多媒体教育资源时,如果简单复制,就会出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呈现架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匹配等适应性问题,容易出现教学氛围低迷、教学信息反馈弱化、教学秩序维持难度加大等现象。

第六.注重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监管和评估体系。根据薄弱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目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效果进行相应的督促监管和价值判断.收集其生成和发展方面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对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和调控。对优质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可操作的团队建设工作的预期目标、观测点、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等环节,形成规范科学的监管和评估体系。

中小学教学资源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中小学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是新时代赋予中小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创新模式的理论依据,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实验室建设工作不仅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内涵建设。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一要靠人,二要靠制度。为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监管,形成用制度管人(权),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1)从实验室新建投入着手,建立健全实验室新增和改建项目审批制度,制定实验室建设的审批、论证制度,确保项目投入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防止使用部门根据一时的需要及方便使用等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存在一方面急需购置,一方面长期闲置,避免重复购置。

(2)针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的现象,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制定使用审批登记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报修报损等相关制度,确保实验场所、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实验室日常管理检查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把实验室日常管理检查考核结果和部门工作考核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实验室的内涵建设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效率高低不一样”的观念,奖优罚劣,激发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1.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在全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下实现有效管理,实验室管理员队伍必须是具备一定学历或职称人员担当,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在拥有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决定权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注重培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是时代赋予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服务意识、高度的事业心和专业业务知识,还必须具有实验室管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对落后的、过时的事物要敢于挑剔、敢于批评和敢于否定,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不要随便附和;要打破常规,敢于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和新途径。

3.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成长。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新技术、新信息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是时代赋予新一代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同时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抓好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必须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成长,中小学应该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适当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做好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不仅要坚持发展,而且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作为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实验室建设是否能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协调统一,直接影响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抓好实验室建设工作,必须重视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该对实验室投入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确定实验项目,对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加以论证,以提高实验室的实用性,确保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项目的开出率,其次应该对实验室投入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论证。 最后应该对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进行论证,确保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四、坚持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