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兴趣培养

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科学,也是我校药学、护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而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药理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兴趣是不用忽视的。笔者针对学生对药理学实验态度谈谈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兴趣的几点体会。

1学生对待药理学实验的态度

1.1对动物及其气味产生恐惧厌烦心理

药理学实验大部分以活体动物为实验对象,如小白鼠、家兔、青蛙等。学生往往第一次见还比较感兴趣,一旦叫他们亲自去操作时,就有些害怕了。一怕伤着自己,二怕动物大小便及其气味,总觉得又脏又臭,多数不愿动手。

1.2轻视实验教学,产生敷衍心理

对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动机,认为实验教学仅仅是验证理论,只要学好理论即可,因而在实验操作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遇本组结果不理想就抄别组的,或根据理论填写。

1.3独立操作意识差,产生依赖心理

有的同学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动脑,给机会也不好好练习,结果独立操作能力差,进一步发展就会对实验产生消极逃避的态度。

2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选择[1]。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让他们自己愿意做,愿意探讨,才能真正达到我们开设实验课的目的要求。笔者就多年来的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对学生药理学实验兴趣培养的几点粗略看法。

2.1使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和地位

首先,让学生明白药理学实验是将理论知识形象的一种手段,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方法,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找出药理学实验与其他相关科目和今后工作的联系,向学生分析其所处的地位。

譬如,我校开设此门课的专业有药学、护理、临床医学等专业。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需着重要求掌握好各种给药途径的操作技术,如动物静脉注射是临床静脉穿刺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临床对患者护理的基本知识。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同样除掌握一些基本操作、基本知识的用处外,还可以要求其学会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中药的开发前景较广,有的偏方、秘方或单位药,可通过相关科目如应用《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经《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等知识,再利用《药剂学》等知识制成相应剂型,最后用《药理学》等知识在动物体上作初步研究、探讨,让学生觉得掌握好药理学实验技能,自己也能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2.2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基地,为了保证实验时有一个较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实验环境清洁干净,一切室内设备及实验用品的摆放井然有序,整齐规范,并尽可能地使实验药品、仪器齐全,数量足够,光线充足。同时应注意改善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如安装换气扇等,以增加实验室的空气流通,使空气自然清新。

2.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近几年我们通过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互动式教学法立足于素质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挖掘其潜能,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对教师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2]。

2.4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操作更直观、清晰、易懂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视听结合、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很快了解实验全过程,掌握关键技术,且扩大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节省了实验经费。超级秘书网

2.5综合设计性实验

近两年来,我们有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利用多门专业课实验知识,在学习完某章节理论知识后,自行设计本章节实验方案、操作步骤等,交指导教师审阅可行后,即可进行。这样学生之间有了竞争,有成就感,显著地增强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上好实验课的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2.6将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譬如做“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时,问:危重病人静脉注射药物时,是否速度越快越好?实验结果表明:快速静脉注射某些药物时,动物立即死亡,限速给同等剂量相同的药和同样的给药途径动物却无任何不良反应。从而让学生明白临床上为什么对某些药物需严格控制给药速度的必要性,让他们走出病情越重给药速度越快越好的误区。又比如,问:你们见过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等)中毒的吗?有何表现?如何解救?向这样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能亲自找到答案,学生记忆深刻,又提高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总之,我们可以从以上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对药理学实验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知识,为进一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2篇

中职药理学是药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联系着基础学科、临床医学、药学等,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药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将知识使用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药理学讲述的是某种药物针对的某种疾病,学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了教学的关键点。

一 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对于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机理并不能清楚展现,学生也无法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将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药物的作用机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将特别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整体过程局部化、静态过程动态化,还可以扩充课堂的信息量,拓展本文由收集整理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领域。

二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给中职院校的学生讲述药理学的知识时,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一些处方知识和药事管理相关内容来实现。介绍一个病例,一个病人感觉心前区剧痛、并有压榨、憋闷感,来到医院观察,医生的检查结果是心肌梗塞,医生开的处方中配有硝酸甘油和哌替啶治疗, 让学生自己分析:硝酸甘油可减轻心绞痛,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氧损耗量,避免血小板聚集,减小梗塞区域。哌替啶可以降低血压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心脏的负荷。医生的安排是合理的,但这张处方合理与否,再给学生讲述药事管理和相关的处方管理方法,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分别用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的纸来印刷。还要在处方右上角加上文字解释。经过讲解,学生对药理学知识有了完整的了解,并且可以合理使用,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训练审核处方的技能训练,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用药护理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引导法教学,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引导是教师在讲述新章节之前,有目标的设计和使用一些有效地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述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候,要先讲述高血压的病例,让学生了解到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症,分布范围很宽的慢性病症。我国一年死于高血压的病人数量可高达150多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国家,让学生意识到高血压的严重性。在讲解至于高血压的药物前,要先对病理学当中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进行回顾(神经原学说):因为精神较持久的刺激着y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作用,导致大脑皮层机制紊乱,无法抑制y对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使得y血管发挥不了舒缩作用,y出现稳定以收缩为主的兴奋,致使交感神经兴奋y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y使血压升高。了解了高血压的病发机制以后,就能够有效的引入对不同地方有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利尿药、钙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交感神经抑制药等,这些药物为何会有这样的作用效果。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并且掌握。这样就可以使得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难度大的知识具体化,学生也将转变对药理学知识枯燥乏味的看法,会觉得药理学很有趣很好学。使得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四 教与学的转换,达素质教育的标准

伴随着教育目标的改革,老师讲课的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为主导,而学生只是听从,盲目的接受。现在新的教学模式是要讲学生转换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实际的教学行为是由学生来执行的,现在让学生上讲台,这个角色的调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导作用。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阅读课本,查阅文献,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技巧,同时也达到了现在素质教育的标准。例如在讲述镇咳药这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述学生所理解的镇咳药的知识,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1)剧烈干咳应选用哪一种镇咳药?(2)胸膜炎干咳伴胸痛选药的准则?(3)痰多的咳嗽的用药禁忌?(4)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干咳应选何种镇咳药。学生在学习之前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上课时候,老师选择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讲述,一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3篇

 

采用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授课模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所以需要以现代的认知学习思维为引导,以学生学习为主要中心,互动形式的教学以及合作形式的教学都属于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药学学习思维能力和相关理论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研究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未来的药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理论研究支持。

 

一、药学教学概述

 

药学核心的教学任务在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药学教学主要是以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和药学专业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药理学主要是从基础药理知识向临床医学过度的重要学科课程,与同类型的医学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内容复杂、涉猎广泛,药物种类繁多,所以学习药学学生多部分反应该科学学习内容过于繁琐枯燥,知识记忆较为困难,目前我国的药学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课堂理论知识讲解学习,实验室相关验证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笔试与课程内容考核等。所以,目前已经无法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药理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以现代认知学习为理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互动交流与合作来提高学生问题思考和解决能力。是我国药学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内容革新的重要尝试[1]。

 

二、药学教学流程

 

(一)药学教学分析

 

在药学中的药理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增加相关药理概念的课堂讲解,积极融合精讲和略讲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药学理论知识传授改变为药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探究过程,所以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设定,来开发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扩大学生的学习思考信息吸收量。通过分析相关的临床药理知识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消费者向知识探究者方向发展,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2]。

 

(二)教学模式分类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教学模式。

 

第一,情景创设,探究式教学模式以药学教学中的固定药理学习知识点为核心展开,但是与问题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药学理论知识点在现实中应用较少,主要是配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确定,在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可以通过常见常见药物使用危险性情景创建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能力[3]。

 

第二,启发思考,在药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认后,应该将学习的药物来源、作用、分析以及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研究,启发学生探究如何进行药物质量有效提高,如何保证用药安全,将药物对病患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通过效益最大化方式来治愈疾病[4]。

 

第三,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内容,在实施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药学专业授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药学专业授课教师主要发挥了专业学习引导、专业学习支持的作用。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重要工具[5]。

 

第四,协作交流,与小组学习模式相配合的是协作交流学习模式,学生在药学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认真思考,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之后才能进入更加高质量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习环节。从另一方面分析,协作交流应该以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交流思路和交流观点支持,实现学习成果共享。教师也应该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专业课程活动组织、活动协调与教学引导的作用[6]。

 

(三)激情引题

 

疑问是发散思维,积极探索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发现,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问题意识,乐于探究,在进行问题探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大脑会持续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敏感和紧张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药学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在问题观察、问题分析和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储备知识[7]。

 

(四)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下节课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资料查阅,划分小组来进行讨论题目的PPT制作,在课堂上进行课题谈论和研究,让学生成为问题分析和问题研究的主导者,教师仅仅作为活动引导和活动辅助的作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程实验研究评价和自我评价,最后,应该对讨论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教师应该对提出的观点进行概括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要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总体提高,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成绩评价

 

学生的成绩评价主要由讨论题目的多媒体制作、PPT汇报以及问题回答三个环节组成。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应该了解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认可程度,可以选择在该课程完成后进行学生课程问卷调查,同时可以通过座谈会形式来收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意见建议,分析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能力、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效果如何以及合理的知识体系构建效果等。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赞同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认为通过探究式教学学习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突破,提高药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和认识程度,开阔了学习思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学生大部分都较为接受该类型的学习模式。

 

通过探究式学习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与表达的过程中,相关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协同分析能力也明显上升。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该类型的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特点,问题设置独特,实现了知识理解和知识分析的灵活性提高,实现了过程角色分析与研究的认知水平提高,还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得到很好弥补。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分析来活跃思维,感受问题探究过程的生动性,提高对知识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使本来晦涩繁琐的药理学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问题讨论形式还可以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药理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的药理知识学习和教学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学学家Schwab提出,属于在国际国内都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进行典型问题情境创建,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主要切入点,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和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观察,在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些都符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探究式学习属于目前应用到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的理想性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空间的有效延伸,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课外书籍以及相关网络信息资源来提高知识的理解程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未来的药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理论研究支持。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4篇

本文作者:王卓蔡和平黄瑾杨黎孙华君高申工作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本届学员的见课时为1周(共5个半天时间),学员人数有88名。作者设计了在本院临床科室见习4个半天,共8个临床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提前布置标准格式的药学病例分析作业,见习完成后举行分组和集中病例分析、讨论和报告的方案。学员分组及教学分工88名学员均分为8个小组,每组选定1名组长,配合本组学员的教学组织和协调管理。教学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分工协作进行,临床医师负责病例的床边问诊、病史回顾及诊治分析,临床药师负责启发学员药学诊断(pharma-ceuticaldiagnosis)分析和药学服务计划,负责组织和辅导分组讨论及集中病例分析汇报。时间分配及教学内容安排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个病区同一次教学仅安排1组学员,故4天内每组学员分别仅在4个病区轮转见习。每个病区每次准备2例典型病人,由带教医师进行床边问诊和病史归纳总结训练,并每组安排1~2名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对1例病人进行问诊练习,其他学员在旁边观摩、记录并补充。临床药师在病区的带教内容主要为启发学员对病人的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ADRs)史进行询问和归纳,并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进行药学诊断分析,归纳药学服务的要点。病例分析作业项目考虑到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体格检查等操作的技能学习和培训,故在临床见习时对病人的体格检查,仅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教学,不要求学员进行训练。故学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如何与病人、医护人员的沟通,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与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有关的资料。如何通过这些资料,总结病人药物治疗特点,提出基本治疗原则,并利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对目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进行药学诊断思维训练,继而针对其提出药学服务的主要要点。具体地说,要求每位学员在每一临床科室必须认真听讲并实际训练,获取具体的病例材料。每人至少在每个科室完成病例分析作业1份,即共需完成4份作业。病例分析作业的项目主要包括五部分:病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病史分析,病人用药史和ADRs分析,病人现用药方案及其评价,病人药学服务要点分析,病例学习后对药师职业的反思。病例分析分组讨论及报告会先进行各小组内部的病例分析讨论会,每组从轮转的4个临床科室内学习的8例病例中选出4例,分别派学员进行病史摘要报告和以药学诊断与药学服务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病例分析,继而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每组由1名临床药师旁听,并进行必要的辅导,就病例补充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总结,以领会教学及技能培养的重点。集中的病例报告会是由各组选定1例病例,制作成PPT并派1人代表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病例报告,继而由医院的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学院的药理学带教老师联合组成的评委组,就其报告的病例进行提问,分别就药物相关问题提出疑问,由报告人现场解答,必要时现场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最后由评委根据实际表现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的自我评价分组见习作业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内部成员的协作与配合精神,在对各自学习效果和取得成绩的评价上,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作用很重要。为此,在小组作业完成后,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为每个成员给予评分(score1),重点依据每个成员在临床见习中的整体表现和对集体成果的贡献情况来打分。带教老师的评价药学带教老师是整个见习计划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在分组讨论中,带教老师认真聆听每个学员的口头报告,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给予启发和辅导,以进一步规范其病史的总结陈述以及用药评价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同时,带教老师还认真阅读每个学员完成的书面病例报告作业,并根据其完成质量给予评分(score2)。评委组对病例分析报告的评价在见习期最后阶段,每组制作1例典型病例分析报告的PPT文件,并派出代表进行现场口头陈述和分析,由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理学老师组成的评委组对其进行现场提问,并对每个报告的质量和报告者的表现进行整体评分(score3),该成绩作为该组学员的集体得分。每位学员的个人成绩(score4)是由学员自我评分和带教老师评分的平均值作为个人得分权重,再乘以本组集体得分所得出的分值,即:(score4)=[(score1)+(score2)]/2×(100%)×(score3)。结果与讲评所有的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这次临床见习中。由于教学和考核方案设计比较细致,学员对这次见习有较大的兴趣,每个学员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并且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临床学习阶段,他们能遵守安排和规定,主动求教,并争取机会与病人交流,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在病例分析书面作业完成方面,学员能够针对具体的病例归纳、整理临床获得的信息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并主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整理和充实自己的作业与报告。在小组讨论阶段,学员们的热情也很高,在一位同学报告的同时,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地聆听并积极地给予补充和建议。最后,在小组代表的演讲报告中,演讲者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推举者,并且能够充分应用自身优势和努力,为集体获得最好的成绩。每个环节中,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小组的成绩不相上下,每个同学的最终得分也差距不大。各组学员的得分分布情况见图1。图1各组学员的成绩分布情况Figure1Thescoredistributionofstudentsineachgroup在病例报告会的最后,分别请评委组的医师代表、药师代表和药学院药理学老师分别对学员的整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评,使学员对自己的优缺点得到具体的反馈,并获得具体的认识。在教学结束后,为了对这次教学尝试进行全面的反馈,作者还对学员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各种评价、建议和看法。

带教老师药物治疗学是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自2001年起为药学本科生开设的新课程。然而,课程设置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先由临床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并且无临床见习环节。尽管临床医师授课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可以将临床最新的诊治指南融会于具体授课中,并且列举出具体的病例资料以加强学员的理解程度,但是药学专业的学员从来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无法亲身感受临床药物治疗的实际情况。因此,临床见习是帮助学员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2009年起,药学院安排具有医学学历背景的药理学老师承担药物治疗学的理论教学,尽管其对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和机制讲解得比较深入和系统,但学员反映该课程的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尚存在距离。此时增加临床见习更显得必不可少。然而,由于药理学老师多年不从事临床工作,甚至对临床现状比较陌生,故无法胜任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虽然在临床常规工作的临床药师应该承担起此项工作,然而由于其人数较少,且仅分布于少数局限的科室,故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带教能力。在这样特殊的阶段,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相互分工协作,分别承担临床见习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并且最终将对病人进行的药学诊断和药学服务作为药学本科生重点训练和作业的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本届学员的带教证明,这样的教学组合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也将是最近阶段临床药师师资不足条件下的较好方式。见习方式与时间安排本次见习由于课程与带教单位的工作需要,安排在了理论课教学的中段,并且时间压缩至短短的1周。虽然较以往无临床见习有了进步,但也突出地暴露出缺陷。比如,学员事先未系统接受问诊、与病人交流、药历书写要求、药学诊断要领、药学服务计划制定的思路与重点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而对学员和带教老师的压力比较大,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尽管在病例报告会上,学员们尽可能地发挥成员互助的优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病例及相关问题,但其在解决方法及其细节,以及可行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在见习安排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延长时间,使学员能有较充裕的时间仔细学习和体会临床工作的经验;另外,应在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技能的理论培训后,或同步分段进行相应实践的见习,这样其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会更加好。第三,集中的临床实践从组织上更为方便,但是由于学员集中,多数人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一如实验室的示教实验一样,不动手而仅靠观摩,仍然不能使受训者有具体的感性体会。因此,在今后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采用非集中的、或更大范围内而时间相对分散的学分制见习方式,即学员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到更多病区参加临床教学查房,以及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学习,积累到一定的学分后再申请进行考核。但这依赖于临床常规的教学查房开展情况;考虑到药学本科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临床药师更广泛地开展日常工作和带教。作业形式本次见习采用了完成书面作业和口头分析报告相结合的作业形式,目的是既训练学员书面分析总结的能力,又能考察其口头表达和答辩的能力,这是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由于学员在事先未接受过系统的问诊、交流等技能培训,故对这方面并未纳入考核项目,仅仅是让其观摩和在老师辅导下进行尝试,最终体现在获得信息的书面作业中。对于规范化的药历记录,目前在中国临床药师的工作中比较重视,但尚无标准化格式和要求,主要局限于教学培训和自我积累,故作者采用了提纲式作业,启发学员正确地获得和准确地记录必要信息。这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让学员对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综合反映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培训和自我训练的效果。评估考核方式为体现本次见习教学以病例为核心和分组协作的特点,本次见习教学中,评估与考核的形式也是较为复杂的。例如在评分考核中,既包括了对书面作业的考核,也包括了对口头报告总结和分析能力的考核;既有学员自己的相互评价,又有带教老师的评价,最后还有来自医药各个专业带教组合的综合评价;对于每个学员的考核成绩,既包括了自己努力的成分,更体现了如何在小组作业中积极协作,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成分,这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善于与各类同事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使学员从短短的见习中体会到,做好一名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自我训练、不断学习、吃苦耐劳以及与人协作的内在精神。见习教学的效果本次见习由于带教力量、课程时间安排、作业设计等方面还有许多事先未能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因而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学员的表现方面,他们对临床比较陌生,药历书写不规范,讨论重点不突出,目的不够明确,希望在今后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但学员对临床和临床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对带教老师的医德和教风表示钦佩,受病人坚强意志的感染,增强了职业责任性和神圣感。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医院药师,还有部分面向药品的生产、经营、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即使是医院药师也可能分布于制剂、调配、管理、科研等岗位,只有少部分直接面向临床。即便如此,今后中国医院药师的趋势是向临床转型[5],而且即便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如果能够对临床一线、临床病人的真正需求有所了解,必然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积极作用。因此,此阶段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会对今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进行有益和必要的尝试和准备。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5篇

1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的提出

医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正常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理学教学时,要合理运用临床知识进行讲授。因为学生对生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以临床应用为前提的。因而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能力。根据当前一些相关的医学院校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生理课程都是在二年级才开设的。这时学生刚结束医学公共课程的学习,因而对人体、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生理课时经常存在盲目性,这些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相关生理活动在病理因素上存在的变化规律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获得临床辩证分析的能力;二是缺乏对某一生理活动与整个机体活动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较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三是缺乏对所学的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工作关系的认识,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够对自身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要采取解决措施。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医学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典型病例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生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来开展教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融入不同形式的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

2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应用

相关的课程小组在对当前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进行制定时,可以先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然后再由部分教师组织教研来确立生理学课程中引入典型病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对病例的选择标准,之后再让专业的教师来对选择的病例进行筛选。在这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对这些典型病例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能使各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病例来解释。在制定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典型病例给学生进行讲解。对于生理学典型的病例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2.1授课前悬疑病例导入法.教师在进行生理学教学时,要能够根据其讲解的主要内容提出针对性的相关病例,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悬念和疑问进入到其讲解的内容当中。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兴趣,而且还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当教师讲解关于“肾上腺内分泌”这节知识时,其就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也就是糖皮质激素。为了能够让学生较好的理解这节知识,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来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畏惧心理,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这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带动起来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会变得集中起来。因而学生在教师讲解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就能够很快地抓住知识的精髓[3]。2.2授课中病例举例法。教师在讲解生理学基础的过程中,要能够引入相关具体的病例来给学生讲解,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所教的知识让学生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规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生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甲状腺内分泌”这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在讲解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后,针对其促进生长作用的特点,与生长素对比后,可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幼年时期缺乏生长素导致侏儒症,而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呆小症?”(2)在讲解甲状腺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后对学生提问:“甲亢患者出现怕热喜凉以及食量大却日渐消瘦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学生提出这几个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对这节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总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生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2.3授课结束病例提问法。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的理论内容后,其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的重点选取几个典型的病例,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的相关知识来对临床现象进行相应的解释,并且还要提出对疾病的治疗原则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尿的生成和排出”和“胰岛内分泌”这部分知识时,在完成教学后,就可以提出问题:“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多食、多尿、多饮以及体重持续减轻的临床症状?”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扩展了学生在生理学知识上的视野[4]。

3结论

综合上述,医学生理学的典型病例教学策略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在生理学上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进一步的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典型病例来进行教学,既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生理学知识的重点,还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总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带动了学生学习生理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蒋明茗 柳青婷 李罗嘉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海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光弟,马骥超,夏吉勇,等.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1):35-36.

[2]ToyEC.Casefiles:physiology[M].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2007: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6篇

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究现在使用的西药,使之具有中药的理论、 特性和功效内容,从而不仅能为西医使用,也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来使用。

一、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划分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十八世纪以前, 是难于区分的,都可称作民间医药或民族医药。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学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了现代的西医药学。西医药学,它是由于传入我国以后,相对于原来的中医药学而言的。西药,就是相对于我国的传统药物—中药而言的。 这种按起源或地域来源划分中药和西药,在西药刚刚传人我国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随着我国药物科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我国不仅能制造和生产外国人最先制造和生产的药物,同时也研制和生产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这 些药物再按地域来源划分,称之为西药,显然是不合适了从中药本身来看,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也在起着一定的变化和发展。那么,到底何为中药,何为西药呢? 有的将人工合成的药物称作西药,而树皮草根等天然药物称作中药(或中草药),这种划分,并不确切,因为也有些中药是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雄黄 (硫化砷AsS)氧化后所得的三氧化二砷(As2O3),冰片即是人工合成的龙脑;有的将现代剂型如片剂、针剂等称作西药,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种区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也有散剂和类似汤剂的合剂等,同时现在有些中药也制成了针剂、片剂等现代剂型;有的将成分结构清楚的药物称作西药,成分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的某些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大黄扮等,其成分结构也不完全清楚,而中药也有好多是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龙脑),? 砂(氯化铵)等。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中药;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西药。据此,即使一些常用中药,若只考虑其西医药理论体系下的性能和功效,并按西药来使用,则亦应称之为西药。同理,若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它们的 中医药理论体系木语所表示的中药特性、功效及使用规律,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那么,就成了中药。

二、西药中药化的内容 总的来讲,就是使西药学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具备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所表示的药物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具体内容有: 1.西药本身的中药特性:中药本身有其特有的药性。尽管对中药药性的范畴,各家看法不一,但比较公认的应包括性味(即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按脏腑归经及经络归 经)和升降沉浮。这些内容是中医药学体系对中药本身性能的特殊表示方法,是中药本身所含化合物的功效规律表示,从而成为中医根据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辩证论治观点选用药物的基本依据。而上述特性,到目前为止,是西药所不具备的内容。那么西药,尤其是单体化合物的西药,是否同样具备如上特性,应当作为西药中药化研究、总结、归纳的内容。 2.西药功用和主治的中药表示:中药的功用是针对机体的证而言的,如解表药(单味药)和解表剂(复方),是针对机体的表邪证而起治疗作用,即具解除表邪的功用。机体在大证下又分小证,如同是热证,则有胃热证、肺热证等,而针对小证又有相应功用的中药。至于主治,则是指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中药治疗效能,如知母可治肺咳骨蒸,黄柏可治阴虚亢热。中药的主治是在功用统帅下而表示的治疗作用的具体化,例如黄连,功用为清心火、燥脾湿、凉血、止泻、厚肠等, 主治热病泻痢、心烦、胸痞呕吐、消渴、 痈肿疗毒、目疾目赤等。这些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药物功用和主治,目前西药尚不具备,应当研究。 3.西药配伍使用规律的中药化研究:药物的配伍使用规律,不论在中药学还是在西药学,都是比较重视的。但在不同体系,各自规律又是不同的。中药在配伍使用时,最突出的是中药学精华之一的复方使用。中医在使用药物 时,按中医药学理论,根据机体状况,进行辩证论治,依辩理、立法、组方、选药 (即理、法、方、药)的程序,层层深入,步步具体化。在组方选药时,又按君、 臣、佐、使的要求来处理,主次分明, 方中药物由其内在的规律性构成一个整体,使处方的整体性与机体的整体性相对应,从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西药以复方使用时,其方的整体性往往不如中药复方的整体性那么突出和严谨,通常是按每个西药的独立功效,针对机体的不同病症而应用相应药物,那么,西药在配合使用时,是否也有一定的类似中药的复方组成规律是?这也西药中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配伍使用规律,还有另一种内容,即某些药物配合使用时使疗效或毒性有所变化,如中药的七情合和(单行、相 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十八反、十九畏, 同时还有配伍禁忌。西药虽无七情合和、 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但在配伍使用中的关 系已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如从生物活性考虑,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或减 低毒副作用,称作具有协同作用,有的药物配合使用能减低药效或增强毒付作用, 称作具有拮抗作用。有时从物理和化学变化来考虑,如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增加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有的则产生沉淀,不利吸收;有的配合使用,使稳定性增强,有的则使化合物破坏等。西药在这方面的配合使用规律,比中药研究的深入,亦较准确,因此,在西药中药化时, 可保留这方面的内容。 4.西药制剂的中药化问题:西药制剂,更确切他讲,应称之为现代制剂。现代制剂的中药化,并不是要把现代制剂再改成中药的传统制剂,而是说,涉及到制剂的有关问题,再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 中药剂型选择,是根据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而定的。如“元(丸)者,缓 也”,“汤者,荡也”,就是说,急性病 或者是为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而选用汤剂,慢性病或者为使药物作用缓合、持久而选用丸剂。这只能说大体如此,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并非“荡也”;三物 备急丸等,也并非“缓也”。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中药传统剂型相对于西药剂型或者说现代剂型为少,适用范围也相对较窄,而近展起来的很多药物剂型,更能适合不同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如注射剂,它往往起效更诀,又便于昏迷状态病人使用。这些现代的药物剂型,已逐渐应用于中药制剂。这些称之为西药制剂的现代制剂在中药中的应用,也带来了好多新问题的出现。例如中药的苦寒药,中医认为苦寒伤脾胃,能引起纳差(食欲减退)、完谷不化(消化不良)或便溏。这在古代仅能制成口服制剂,似可理解,但如果将苦寒药制成注射剂,采取非胃肠道给药,是否还伤脾胃,就是值得研究的了。 5.其它:(1)西药的颜色、质地、 性状等表观特性是否也具中药的特性和功效?按中医药学理论,中药的颜色也表现相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如白入肺、属 辛、能燥。也有质地坚硬为重镇之剂的说法等。这些很可能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亦可能为中药学的糟粕部分,但有的表观特性还是应给予一定的考察,如物理性状的挥发性等;(2)毒性。西药往往因有坚实的实验生物学基础,其毒住可以半数致死量、中毒剂量和具体毒副作用等表示,这比中药的大毒、小毒等表示,是具体而精 确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保留;(3)剂量。中药使用时,所用剂量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机体状况一证、配伍药的不同等, 从而剂量变化较大,如附子一般用3~9 克,但也有用几十克的,甘草剂量有用 0.3~45克的,相差150倍。西药剂量往往从考虑浓度,即有效浓度出发,而对机 体状况及药物配伍制约考虑不够(近年已 开始重视),所以,也应从中医药理论对西药剂量进行研究。

三、西药中药化的基础 和基本研究方法 西药中药化应包括实践基础和理论基 础,从而解决西药能不能中药化的问题。 回答是肯定的,西药能够中药化。 不论西药还是中药,它们都是由化合物分子组成,决定着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而从这些组成分子的情况来看,不论西药和中药,都有单体化合物和混合物:都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都有成分结构清楚和不清楚的,这就是西药和中药的物质同一性。既然中药具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术语所表示的特性和功效,那么,西药也应具备。西药和中药的作用对象都是人,用来防治人的疾病,这是西药中药化的生物活性基础,亦可称疗效一致性的基础。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可经过现代科学水平的研究,能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术语来表示其性能和功效,可治疗西医药学术语表达的疾病。同样能用来防治人类疾病的西药,亦应可以用中医药学术语表示其中药特性和功效,从而按中医药理论使用。 由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西药在临床使用中,在有些情况 下,按照中医辩证论治中一定的辩证分型疾病才有较好的疗效,或者说表现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例如考的松,人们已从临床注意到,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对肾阴虚患者效果不理想,这说明它具有补肾阳的功效。再如阿托品,患者服后表现颜面红赤、热感、口干等,这正是中医药学热性方面的中药特性。这说明,有的西药在广泛临床基础上,已开始暴露某些中药的特性和功效。 西医学习中医,是西药中药化研究的人才基础。这些年来,很多西医学习掌握了中医药和西医药两套理论体系,并有临床经验,尤其对西医药更熟习,因此,这部分医药工作者若进行西药中药化研究, 那是较方便的。从中医讲,在现代的西药中药化研究中,互相协作,共同研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方法,要围绕其临床疗效来进行。但科学发展到今天,不论中药和西药都积累了大量资料,因此可选用多种研究方法。 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从根本上讲,是由其临床作用归纳出来的作为西药,一 般都已经过较充分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积累了关于功能、主治、适应症;毒副作用、禁忌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因此, 将这些结果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归纳,赋与相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是可能的。这在很多中医药文献中均可见到。就拿中药的重要特性——“性味”来看,就是不断在前人临床效用基础上而总结归纳,最后确定的。如(本草衍义)云: “秦艽,《本经》谓之苦平,而《别汞》 加以辛及微温,以其主治风寒湿痹,必有温通性质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治风热,而能通利二便,已非温药本色。后人且以治胃热黄疸烦渴等证,其非温性,更是彰明较著。”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将西药按中药理论体系,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进行深入细致的临床研究,认真观察和总结,从而确证并归纳相应西药的中药特 性、功效和使用规律。此种研究,可根据具体药物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 ①对目前已被注意到暴露了某些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先进行临床确证研究,同时有计划地研究、归纳其它方面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使其全面中药化;②对从文献研究可归纳出相应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 药,通过临床确证归纳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使其完整:③对如上所指以外的西药要有计划地开始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它们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为进一步总结归纳提供资料;④在具备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较多的基础上,再研究配伍使用规律等其它中药化内容,以达西药的充分中药化。 为了使这一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最好先重点选择性地进行研究。如可先对已开始暴露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和作为西药使用的中药有效化合物等进行研究;创立符合中医药理论、能反映中药特性和功效的实验生物学模型和指标,进行西药中药化研究。 总之,西药中药化,是一件新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亦有助于中西药学的丰富和发展。西药中药化是有光明前途的。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7篇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既是医学生全面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顺利转变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程[1]。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操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麻醉专业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多学科。如何根据麻醉专业的特点,培养麻醉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就此探讨分析如下。

    1  临床麻醉的特点 

    1.1  临床麻醉所涉及的知识面广

    临床麻醉学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的独立学科,已由单纯的手术麻醉,发展成为以临床麻醉、icu和疼痛诊疗为主的综合性的临床围术期医学[2];临床麻醉的医学基础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同时又与内、外、妇产、小儿、眼耳口鼻喉科等各临床专科密切相关[3],专业发展不仅拓宽了麻醉学的业务范围,同时也促进了麻醉学科发展。在临床实习中把麻醉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是实习生从理论学习转入临床思维的关键环节和必要过程。

    1.2  麻醉前访视患者的重要性

    临床麻醉的基本工作思维模式是麻醉医生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获取病史、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再根据手术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正确选择实施麻醉方法。从麻醉前访视患者入手,培养麻醉实习生学会正确评估围术期患者、选择麻醉方法和如何保证术中安全性,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每天早交班均以学生为第一报告人,让其以医生的角色报告围术期手术患者错综复杂的病史和现况,实习生导师辅以补充和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实习生对病情的观察和病史收集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的有效手段。

    2  实习生的临床思维特点

    2.1  主动性不够

    麻醉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麻醉专业实习学生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又要有临床的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4]。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5],学生被动听课,缺乏感性认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仍处在被动状态,总是被动地执行老师的指令,很少问“为什么,怎么做”。譬如在早交班过程中,当老师问及“高血压与心前区不适和气难喘有何关系、心功能几级?”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的见解,表现出茫然或不加思索地回答“不知道”,学生这种遇到问题自己不去考虑、翻书查资料的被动思维模式,是一种过分依赖老师的非创造性被动思维。有学者认为,在误诊病例中70%以上主要是临床医生思维方法不当造成的[6]。由此可见,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医学生实习教学的核心。

    2.2  临床思维混乱

    经过长期临床带教,笔者发现在临床实习中确实存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差、思维混乱的现象,盲目服从教师的安排,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例如,有的学生不是从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病史、将要施行的手术和患者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病情报告,而是一会讲症状,一会说年龄或性别,一会把所有的检查资料念一遍,一会又说到要做的手术,汇报了半天却没有抓到主要问题,当老师问,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患者应选择的麻醉方式和术中应注意那些问题时,学生却找不到答案。可见,培养实习生创造性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2.3  操作机会少

    目前随着医疗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特殊的医疗制度和医疗环境,受新型复杂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患者及其家属过分强调人权、隐私权和知情权等等,许多患者不接受实习生的相关操作;再有随着外科手术学的发展,麻醉方法多采用全身麻醉,而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颈丛、臂丛阻滞等麻醉大为减少,使学生失去很多实践机会,这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探索新型带教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成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注重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1  改进教与学的方法

    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始终抓住临床麻醉其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操作性极强的特点,注重对实习生临床思维及技能的培养。首先要求实习生认真观察领会指导教师是如何从术前访视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询问病史、体检以及查阅实验室资料等方面,并学习如何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状况及耐受麻醉的分级等,使学生从中领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争得患者及其家属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临床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经验;二是要求实习生主动收集病史、体检和实验室结果,与手术医生交流,依据手术的要求和方式选择麻醉方法和监测措施,强调术中认真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一些危重特殊患者或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或血糖等特殊监测,最终培养学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强调一个“练”字,众所周知,临床麻醉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过硬的临床技能不是看得会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反复实践练出来的,例如除术前访视患者时需要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各种体检外,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注重麻醉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气管插管、硬膜外、臂丛等阻滞)的练习以及麻醉机、监护仪和一些特殊仪器的使用;另外,带教老师尽可能为实习生创造临床操作机会,尽量让他们多实践深静脉、动脉穿刺这些麻醉医生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要求学生按照临床麻醉所需的上述程序、操作过程和术中对患者的监测,书写术前访视记录、术中麻醉记录及术后记录,由带教老师批改及点评,经学生思考消化,反复书写练习加深印象,使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切实得到了提高。

    3.2  注重横向思维的培养

    纵向思维即是麻醉实习同学通过课堂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例如解剖、药理、生理、病理生理以及临床麻醉学理论知识,同学对这些知识只是单一的认知和理解,很难综合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手术麻醉问题;横向思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上述所学知识逐个贯穿起来分析解决围术期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胆囊切除术中探查腹腔或处理胆囊蒂时,患者突然出现低血压和心率减慢,若不及时处理或不知道如何处理,患者很可能出现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患者生命,问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有的同学可以答出来是胆心反射,但当进一步问为什么、如何处理时,却无法做答;而有的同学则不理解为什么出现这种胆心反射现象,因此,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学, 临床思维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 老师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可以告诉学生, 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老师探讨, 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 学生理所当然也可以问老师, 将两者的思维相结合, 才能在思维方式上有所突破, 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5],使之既能纵向思维又提高和培养了横向思维能力。

    3.3  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附属医院,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对于提高本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对实习同学更有着毕业前培训的效果;“教书育人,立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6],对每个患者都做到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关心体贴、一视同仁的风貌,并能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理解患者的痛苦,细心、耐心地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麻醉的理解和配合,保证麻醉正常进行。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每一名实习生都能感受到教师良好的医德医风、高超的医术及对每个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爱心和耐心,从而培养实习生的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带教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素质修养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以培养实习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

    4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观察

    通过上述探讨与实践,麻醉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表现在:(1)能够针对具体的患者查阅相关文献并找出问题;(2)能够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以获得有价值的病史资料;(3)能够较规范地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分析;(4)能够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制定较为合理的麻醉方案;(5)能够与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进行术前协调,使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计划。

    总之,良好的临床麻醉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名优秀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上述4个方面在学生实习阶段的探索实践,使麻醉实习生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取得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旭红,沈通桃,孙建宏.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的麻醉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04105.

2 金毅,邵芹,李伟彦.快通道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1520.

3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18.

4 杨学锋,陈桂英,李忠田.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中肌松剂应用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5):500502.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8篇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医学教育主要包含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两大部分,基础医学教育每年都要培养一大批医学生,让他们具备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基础医学教学的关键之一就是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又是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实验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国目前许多髙校的医学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没有将医学的整体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感觉明显不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普遍欠缺。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淡化学科界限,各个学科间交叉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国内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医学实验课程建设是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创建的必经之路,为了全面建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从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分类开始着手。以下是其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的建设

以功能为主的医学机能实验课主要包括三门基础学科,即生理、病理生理以及药理学实验等科目的基本实验内容和试验技术以及学科内的综合实验和技术。为了有效建设医学技能实验课程,需要将该三门基础学科从原来理论科目中进行筛选分离,然后进行实验的整合。在实际的课程实验开展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形成以功能为主的整体结构。

(二)医学形态实验课程的建设

医学形态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组织胚胎学、寄生虫学以及病理解剖学等科目的基础实验内容和试验技术以及学科内的综合实验和技术。这三门科目的共同点是在实验中都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将该三门科目进行整合,可以形成独立形态的医学形态实验课程。同样,在该项实验课程中,实现了跨学科、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科目的基础实验内容和试验技术以及学科内的综合实验和技术,通过对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了跨学科、多层次的独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让医学教育教学更加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材的编写

为了有效实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首先需要对基础医学的实验教材进行编写,保证学生上课时有标准可参考,并能及时进行巩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内容,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开发和实践。教材编写主要包括:医学机能实验学、医学形态实验学以及细胞和遗传学实验学等几本,这几本实验教材要以实验环节为主要内容,穿插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二)新型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制度的建立

有了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材和新的教学目标,必然要建立新型的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制度。实验的考核不仅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也是检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新型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制度的建立需要从综合考核的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掌握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收获,可以通过试题考核的方式进行:而实验实践能力的掌握则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者互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也可以通过口试的方法来测试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保证实验课程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目前拥有的教学设备如: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数码互动系统以及数字切片系统等,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如图库、课程网站、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健全

教师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也是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提高教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的评估制度、实验教学督导制度以及学生定期反馈制度等。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