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扶持

农业技术扶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技术扶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产品产量的有力保障,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农业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生产作业效率最有利的途径。但在目前我国的现实环境下,农业技术却面临创新乏力的尴尬窘境,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薄弱。

1 农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障碍

一直以来,农业科学技术之所以发展不快,是因为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道路上存在着众多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其中因素众多,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研究体制限制农业技术的创新

我国的农业技术研究单位多为高等院校,而现如今农业技术已经不再是学术热点,在所属研究单位得不到重视,使得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少,研究人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而且所做的研究往往是脱离生产实际的理论研究,不能结合现如今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且在现有的体制下,农业技术研究还存在研究成果转换率低的问题,因为技术研究单位是单纯的科研院校,并不能直接面对市场,成果不能转化成可用的产品交到农业从业人员手中使用,不能带来实际的社会价值。

1.2缺乏创新的动力

由于我国农业自身的特点是以个体农户为主,相比于发达国家大型的农场主,个体农户的耕地面积较小,自身的经济实力差,虽然有提高其生产效率的农机具的需求,但是仅靠其个人负担不起,而现有的先进的农机具更适合于在大面积耕地上作业,才能真正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现如今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导致大多数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打工者,其打工所得收入大大超过种植农产品所得,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对农机具和农业技术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少,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我国的农机市场规模较小,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逐类渐减弱。需求反作用于研发,因为缺乏需求使得相关技术的研发缺乏动力。

1.3政府投入资金有限

虽然政府出台了众多扶持“三农”的政策,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政策多数是偏向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本身,所投入的资金也多数用在了补贴农民上,而相应的农业技术研究并没有得到更多资金的支持。农民得到了实惠,进而有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可是其所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依然是陈旧的技术,生产效率上并没有得到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仍然没有竞争力,所以在农业技术上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是阻碍农业技术创新的因素。

2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要解决农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通过上述对农业技术创新所面临障碍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2.1实行研究单位与农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创新机制

让农业技术的研发单位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相应的研究方向。而企业则给研究单位提供资金支持,将研究单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并且将这些产品作为推广重点。让科研单位农业技术的研究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到企业去任职,由企业给予研究补助,提高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提升其研究热情。

2.2开拓更多的农业技术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小,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原因。农业技术并不是高精尖技术,农业技术更多的是实用技术,实用技术的第一前提是要实用,如果不实用再先进也没有意义,技术创新也不等于是由不先进发展为先进,而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原则的,所以在农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应该结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多少,家庭经济负担能力低的特点,走出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创新道路,创造出小型化、高性价比,农民能够负担得起的产品,同时只有这样的产品才会切实提供农民的需求,才会有市场,反过来就会更加刺激农业技术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2.3政府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当转变观念,振兴农业并不是靠单纯的补贴就能够实现,更多的应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来提升农业生产的竞争力,提升农业产品的利润率,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能够真正赚到钱,而不是仅仅靠补贴,而是将资金投入到农业技术研究领域,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使得农民种地可以得到更可观的收入。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在农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仍存在着诸多障碍,笔者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农业技术创新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是国家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之本,农业技术的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将农业技术的科研与创新工作推向更高的平台,实现我国农业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贾延华,段宜超.探讨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J].北京农业.2016,(02).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2篇

从宏观上来看政府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具有绝对的必要性,首先农业技术推广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它已经成了政府职能性的工作之一,这也是我国社会及国家情况所决定的。从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来看农业生产还是以小单位为主,其基本单位为家庭。事实上农户与农户之间所种植的作物品种差异性并不大,其专业化水准偏低,这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能获取相应的回报。这种小规模生产的普遍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无法获得相关企业的支持,那么只能由政府投资。农业新型技术使用与农业产值是密切相关的,对于普通农户而言若采取新型技术不能直接使自己收益提升,那么便会对新技术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感,因此普通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都会抱有较为迟疑及被动的态度,而转变这种现状宏观上来看只能借助于政府力量才能达到目的。从长远发展来看,提升农产品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由于我国农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使农产品本身的出口受到了限制,若要改善这种情况必然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加大扶持,也只有经由国家从各个途径进行全面推广,一方面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并适应国际发展需求,从而使我国农业水平不断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

一是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人是实施主体。但人员冗余的情况却成为了整个体系当中的制约性因素。为了让这种现象得到控制并让相关工作能够细致化实施就需要规范推广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人员编制并实施科学裁减策略让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得到精简,同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培养,逐渐打造出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来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是扶持投资工作。除了政府投资之外还应该结合经济市场特点并利用其优势对相关投资工作进行引导,从而形成多元化投资,对企业投资给予鼓励。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民间企业投资为辅助来扩大投资规模及投资渠道,让农业技术推广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并提高相关工作的成效性。三是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在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政府发挥技术开发方面的立法职能,通过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来维系各方权限,使组织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通过对农业技术公益服务体系进行完善从而走向多元化服务。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文化事业使得农业科技能够被更多农民了解并接受,以此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一个良性氛围。在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服务质量也必然得到提升,使广大农民受益。

3结语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3篇

1.1科技成果同实际生产需求错位袁影响

推广效果经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数量众多,但真正能推广应用的却很少。科研成果申报机制存在弊端,导致农业应用研究不立足于市场需求,易于直接投入生产的实用技术;申报奖项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报奖的模式,一级接一级的虚假累加成果数量,导致真正的科研成果缩小了推广转化的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研成果只有在生产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发生了转变,就更加强烈需要有效的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但是,当前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推广机制过于单一,忽视了配套集成技术与整体技术的作用,不能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呼应,且又由于市场技术等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农民接纳农业新技术能力不高

袁增加了推广难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技术却相对落后。一是农业生产者大多聚集在农村,农业生产主体是农民,这些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新技术吸收能力有限;二是农民大多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有能力学习采用新技术,对于见效慢、投入高的新技术,只能望而却步,改用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如农药等;三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使得大部分农户都受到小农意识影响,养成急功近利回避风险的本能,他们更愿意使用落后的传统技术,而不愿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知识的有志农村青年都涌入城市务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政府应加强推广队伍的管理

并予以财政上的扶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各地方政府都应予以财政上的扶持。一方面,基本待遇得到保证,推广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推广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只有改善推广体系的硬、软件设施,使得推广信息畅通,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实行竞争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使推广人员有忧患意识,能自主地提高自身水平及工作能力,并给有重大贡献的推广人员以加工资、破格提拔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鼓励推广人员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2在现有生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研

科研成果只有实际运用到生产上,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科研。鼓励农业科技研究时,应立足于当前农业生产需求,而不要出现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浪费了人员及资金去研究一些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所以,政府一定要完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2.3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要发挥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骨干作用,组织建立一支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善推广观念及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净化推广队伍,对于在队伍中插科打诨、毫无实际能力的干部予以辞退。另一方面,广纳社会人才,一些农民由于多年经验积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农业技术却有着非凡能力,政府应破格录取,使之为农业技术推广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应大力鼓励成立民间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变成全民参与的公益性活动,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鼓励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另外,农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对新技术的接纳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应多加开展培训活动,适当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让新的农业技术真正为农民所用。

3结语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4篇

1.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农民的自身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循环农业经济的意识淡薄,只注重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对农副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关注不够,使本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所得的经济效益流失。

2.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成熟的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少,发展规模小,在农业中的比重不大,未形成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3.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不足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有足够资金的投入。目前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和认识不到位等原因,用于发展循环农业的资金投入还比较少。

二、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达成共识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发展循环农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育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深入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2.科技先行,推进循环农业技术创新

循环农业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模式,沼气利用、秸秆气化及发电、稻草还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等都需要有科技的投入,需要动员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研究循环农业应用技术,技术上的可行性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以促进农业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3.加强土壤、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耕地可持续利用,实际上就是要求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取得平衡,勿使土地负担过重,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又要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块土地,使其发挥较大的效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耕地的浪费。

4.加强循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强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建设乡镇、村级服务网络,强化循环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使农民逐步掌握对农产品废弃物的循环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积极组织开展循环农业技术交流、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信息等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5篇

1.1农民观念上的排斥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和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广大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另外,由于资金投入、技术服务、文化素质以及社会经济大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农业新技术在推广应用中难度大、周期长、短期效果差。我国的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因为质量管理不规范、资金保障与技术服务不到位等各种原因而先后衰落,给农民造成了思想上的阴影。

1.2沼气生态农业推广技术上的困难

沼气生态技术是以沼气应用技术为纽带,连接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各技术的综合体系,这套体系随着各种专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也受到这些专门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组合方式的制约。在各地的实际推广中,形成了以甘肃省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五配套”模式、以辽宁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四位一体”模式、以广西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猪—沼气—果”模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不同地区农民掌握沼气技术的程度不同,沼气配套技术的发展状况等因素,都对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实际困难。另外,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是自己先研究学习然后再进行本地示范性的推广,这一过程也不同程度地对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影响。

1.3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沼气生态农技推广同样也需要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况且沼气生态农技推广又是集沼气建设、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系统性的工程,就更需要丰富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政策支持。从目前来看,资金方面,虽然广大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但因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无法在农业发展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缺少政府财政的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无法保障。在政策方面,虽然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来保障生态农业的顺利推广。在农村侵占耕地、乡镇企业污染等干扰着生态农业的建设,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行为仍很突出。

2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中的困难与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的生态农业观

为了解决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中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离不开宣传教育。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政府、学校及新闻出版单位等是教育宣传的主力,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及农民技术培训等渠道系统的分期的组织各级干部和农民,进行专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国家开展此项浩大工程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在内心引起重视,通过教育,让他们掌握生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消除思想上的排斥。

2.2联系各地实际情况,加快技术研究

各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生态农业发展的全局为出发点,集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部门,抓住适合当地生态农技的关键性问题,规划好推广项目及资金,设置推广区域示范点,开展与之配套的相关技术研究。重点要研究出适合本地的沼气建池技术、种养配套技术、日常管理技术,研究出不同模式的沼气生态农技体系,让农民有选择的空间,用先进完善的技术来支撑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

2.3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国家把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任务,大幅增加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这是广大农民发展沼气农业难得的机会。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的巨大意义和影响,积极争取国家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并切实的投入到应用推广当中,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3结语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改善措施

0引言

人们对农业的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产量要增加,还要求农作物要有更高的品质与口感,这样才能够满足国民对饮食日益增长的要求。要确保这个目的的实践,其前提就是要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改善粗放型的传统农业现状,为我国农业生产化、规模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就我国目前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而言,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造成了阻碍。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推广现状

1.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而言,情况堪忧。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不畅通、费用不到位等问题,对正常农业推广技术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甚至还有个别农业技术推广站出现了胡乱编制岗位、在编不在岗等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条件较差、工资待遇水平的原因,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吸纳相关的专业人才参与工作。此外,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内部不健全的管理体制,竞争、奖罚激励、监督等体制相对缺少,从而使得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

1.2相关技术人员与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条件较差,从而导致部分农技人员不愿继续工作纷纷离开原来的岗位,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对欠缺。同时,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因工作条件、待遇等问题不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民群众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手体,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从事从业生产的多位老弱妇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接收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从而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造成了阻碍。

1.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效果差、不配套

在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问题,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生产得到不到推广与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个别单位重视科研实验研究,忽略实际生产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科研成果与生产发展不同步且不被农民群众接收。二是因为技术不配套从而导致了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效果低下。三是由于相关农业技术的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领域的应用过程造成了阻碍。从一定程度来讲,第三个原因是目前影响我国科技成果得以转化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2改善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措施

2.1加大经费补贴提高推广应用积极性

一方面,需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绩效补贴扶持,根据推广人员的推广业绩、所在地区新技术普及程度为其提供合理的经济补贴,或是予其以评优、职位动迁等方面的优先福利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推广区域农民、农业企业适当的补贴扶持,比如设立新技术应用的保障保险机制,确保固定收益,或是给予农业技术推广相应的经费补贴,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荐优先采购等等[1]。通过实际利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从业人员能够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农业技术的利用效率。

2.2加大对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力度

就目前存在的农民群众素质偏低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对其的农民技术培训,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可以于农闲时节以培训班、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其科技意识,丰富其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其农业生产之中运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提升其专业技能,确保其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2.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关部门应极大对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基金的支持,确保每个科研项目各阶段资金应配套。加大对配套资金合理利用的研究,确保有效资金不被滥用,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积极通过立法等手段鼓励农业生产大企业、大集团、相关科研部门,积极开展农业研究巩固关系机构,予以风险投资[2]。研究喝过允许有限的垄断,结合风险与效益拓宽科研成果转化道路。

3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品质化的进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此,农业部门、地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与思维理念,积极提升农业技术的应用效率,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祺,林燕.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探析[J].南方农业,2016,(12):135-136.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体系建设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发展基调为改革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直在改革,不断强调创新,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有国家的支持,更需要有理念的保障,但是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不断涌现出问题,整个推广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服务推广创新体系,全面开展农业服务工作,推动我国农业的进步[1]。

1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

1.1推广创新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然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发展模式并不科学,发展力量不够强劲,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技服务推广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的农业要想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改良技术,让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支撑,这直接要求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利用体系创新满足新时期的农业发展要求[2]。

1.2弥补原有推广体系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农业进入到重要的转型时期,在改革方面卓有成就。但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原有体系无法适应当下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支柱,弥补原有缺陷。

1.3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科技成

果实现转化的主要纽带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只有在现实生产中得到应用才能真正成为生产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是让技术成果能够与现实生产真正相连,让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试验、示范等手段传到各个农业区域,让每一个农民或者农业研究者能够了解、掌握它,让技术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现实动力,全面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重要支柱。

2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方式

2.1从体制入手,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符合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现阶段,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技推广较为单一,较为落后,与现代农业无法适应,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我国在之前的推广上,体制基本上就是依靠国家,依靠政府,这种推广体系局限性很大,且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应要求政府进行引导,让多成分、多形式的体系融入进来,建立起有偿与无偿服务共融的创新体系,让更多科研单位、学院学府、中介组织以及农民扶持组织参与进来,从事经营性的服务。同时,政府对其进行扶持与指导,让各类企业与政府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综合发展的推广格局。

2.2从机制入手,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主要是要求其从内部管理与外部推广运行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其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内部管理的重点在于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人员,要求对其设立奖惩制度,目的在于激励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工作兴趣,保证每一个参与研究、参与推广的工作者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要对人员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重新设定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其次,对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农民是农业技术实践的主体以及需求的主体,这就要求必须要调动农民群体的需求性,让他们了解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农业技术,使他们有主动获取相应的农业技术的兴趣,促进体系的建设。最后,有关部门要对技术推广进行全程服务,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都需要对农民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农业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3从资金入手,利用资金投入实现创新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要想顺利得到建设,必须要有资金作为支持,这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各市县的经费紧张等问题,建议各市的农技推广机构要立足本土,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农业项目,参与到农业项目的建设中来,最大可能的争取资金,促进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市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争取到农业部科技示范场、中国农业技术中心专用小麦节水调肥示范工程、本土野生大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农业虫害入侵的防范与祛除项目等。这几个项目的顺利参与直接拉动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增加亮点的同时实现资金存储,顺利建设起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直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2.4从人力资源入手,完善培训体制以便提高整体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全面审视观念,最好要从农民的需求以及农村的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互动启发的方式引导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思考问题,进而自行提出解决对策,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农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主要的操作渠道是派遣专业农业技术员深入乡里,了解当地概况,对主要的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并建立其专业的推广小组,由国家派遣的专业人才结合当地勤劳肯干的农民群体组成。针对这些群体,该市或者该县要全面予以支持,定期对他们进行知识培训与技术实践培养等,在保证其具备过硬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推广技巧,帮助当地建设起专业的推广体系。另外,如果有一些技术较好且思维灵活的带头人出现,完全可以将他们送到当地的专业院校进行进修,丰富他们的知识层面;或让他们下到一些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将他人的优秀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灵活的组合在一起,丰富推广体系,让农业技术真正的实现“规模实践”的理想。

3结语

本文在立足国家发展现状的同时,对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我国的农业正处在转型的特殊时期,农业技术需求不断增加,建立起服务创新体系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提高有着现实价值。因此,我国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服务进行创新发展,认识其重要性,完善其体系,最终实现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余李平 单位: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农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扶持范文第8篇

    部分科研成果的针对性、适用性差,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科研项目立项脱离生产实际,其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较差,在大面积生产中缺乏可行性,或者缺乏与其它技术措施的综合配套,限制了推广范围。另外,在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致使一些成熟可靠性差的所谓成果通过鉴定,其缺乏推广应用价值。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薄弱。当前,保定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化队伍普遍存在人才缺乏、后继无人等问题,这种状况从“十五”以来呈日益恶化的趋势,据统计,全市现有专业农技推广人员1191名,其中县乡两级有1049名,平均每万亩耕地不足1名,这样的队伍现状难以支撑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难以承担起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差。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和小农观念的制约,其存在着视野狭窄、信息不灵、接受能力差等问题,据调查,保定市有47.5%的农民不注重农业新技术的获取,因此,使大批新成果新技术难以向纵深推广。

    财政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品种选育开发、重点农业技术研发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为推动保定市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方式,多途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1.推动农技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要按照“高效、协调、规范”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加快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改革,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技人员走向基层,采取技术承包、科技结对子服务、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使良种良法落实到田块。2.重视农业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农业项目是新时期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应通过农业项目实施,把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和项目资金有效整合起来,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推进农业项目招投标制度,确保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对涉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等农业项目,应重点优先扶持发展。3.结合农资产品经营进行技术推广。这是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其具有以农民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物资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服务的新特点,既为农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又促进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大力培育发展各种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协会)、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行机制灵活,与市场结合紧密,其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技术、物资和订单等服务,也推进了农业技术推广,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采取逐步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积极扶持发展,构建起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此外,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育更多的种养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创业主体,建立农民创业基金,使其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科研和技术推广密切结合,保证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科研和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创新管理机制,在立项、成果鉴定等环节,从保定市农业生产实际出发,进行可行性评估,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科研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合作,保证科研和技术推广两个关键环节的连续性,科研部门具备一定的科研手段和技术力量,有技术研究优势;推广部门具备一定的技术服务网络,其了解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加强两者沟通和合作,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每年全市应定期进行专业技术集中培训,同时,要创造条件,支持外出进修或培训。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引入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扎实服务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农民文化科技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1.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特别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继续扫除文盲和半文盲,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2.拓展培训途径,及时向农民传授新技术。从当地生产特点和实际出发,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技术培训,首先,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教育作用,依托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其次,重视农村“技术能手”的新技术培训,利用其科技示范扩散功能,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第三,充分利用驻保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的技术资源优势进行培训工作,保定市拥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植保所、河北省畜牧所、河北省微生物所、保定市农科所等一批涉农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实力雄厚,为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应加强与其合作,挖掘其潜力,使其更好的为保定市农技推广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