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与信息技术

农业与信息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业信息技术 核心能力 应用人才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绿色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农业需要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环境保护等的信息技术;观光休闲农业需要观光休闲信息提供、查询等的信息技术;市场创汇农业需要消费需求、市场流通等的农业经济的信息技术;高科技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技的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培养都市型现代农业计算机应用人才是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高等教育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提炼出学生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能力,农业信息技术开发能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农业信息技术推广能力。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突出为都市农业现代化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特色,坚持对学生进行三个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一、农业信息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

系统开发所涉及的能力是集开发、设计、编程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编程能力是基础能力,是系统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的基础,必须要着重进行培养;而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体现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是系统开发能力的主要体现,必须着重加以训练。笔者提出了以培养农业信息技术开发能力为目标,基于CDIO理念,将能力培养分解到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方面,建立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循序渐进式的课程体系,结合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群”,从实施的角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及数据结构的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程序语言的一般结构及程序语言工具,掌握基本的算法思想和实现能力。“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课程群”在设计层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课程,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对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原理和典型的设计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信息系统设计过程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了解现代农业的基础知识和农业信息技术内涵。“WEB应用开发课程群”从构思的高度培养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以.NET平台为基础,针对WEB开发技术进行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为学生顺利进入工作阶段或进一步深造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针对不同课程群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程序设计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群”采用层次式递进教学模式;“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旨在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基本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对象及其关系的抽象、表示与处理,建立基本的算法思想和基本程序设计方法的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学时,提高了学生动手编程能力,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编程基础。“信息系统设计课程群”强调与农业的结合,以农业信息系统为对象,充分体现农业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每门课程均配有课程设计环节,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WEB应用开发课程群”通过案例教学,讲授平台开发技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训练,引入企业思维,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相适应的能力。

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学科建设”工程,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的方针指引下,笔者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突出主干课程的特点,抓住关键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重新构建并整合独具专业特色的课程。同时,为使学生能夯实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全面强调素质教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开设多门与农业信息技术相关的选修课,如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农业机器人等。大力培养适应都市型农业建设发展的应用型信息化人才。

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坚持“强化计算机专业特色,优化本专业体系结构,突出计算机为农业服务专业重点,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农业方面相关案例,如:采摘柑桔农业机器人、分检果实机器人等,将知识融入案例之中,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主动带领学生参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知识,3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农业生产模拟技术,充分体会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生产管理的巨大作用。

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全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工程训练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分层次、系统化的教学实训环境。同时,借鉴企业员工的技能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岗位集中训练,参加真实IT项目案例的实训,在暑假期间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初步熟悉企业工作流程,掌握企业主流开发技术,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的空间,从而实现从学校教育到企业的无缝接轨。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建立我院校外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以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联合的顶岗实习为形式,以“产、学、研” 融于一体为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充分实现零距离教学、零距离就业,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作用,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严格应用能力。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有步骤地涉及农业信息技术的题目,如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研究、智能化温室管理信息系统等。使学生以服务地方“三农”为己任,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农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三、农业信息技术推广能力的培养

农业推广是通过对农民开展动员、组织、培训、技术支持、咨询等活动与农民进行信息沟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依赖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快捷高效地推广农业农村实用技术。

首先,培养学生有自觉地掌握、利用信息的自我需求意识,让学生具有农业相关的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应提高自身的农业信息意识和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其次,要能够熟练地驾驭各类信息传播工具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利用网络等媒介来满足农业生产对信息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络组建与管理和.NET WEB应用开发技术等课程,并结合相应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相关网站传播农业信息;最后,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对信息的快速检索、正确评价和再利用能力,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里甄别出适合当地生产情况的、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信息、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因此,设置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应用作为教学的要点和重点。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百村”农业信息化推广团,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派出教师及学生150余人次,走访门头沟区百余村,完成了对门头沟区山地特色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因素等基础性数据的一次摸底汇总,构建了延伸到乡镇的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信息整理及筛选的能力,并运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了应用性较强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实用信息的推广。同时推广团在村镇建立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要力量的农业信息队伍,举办了多次“百村”网络工程培训班,累计培训近200人次,增强了学生的培训与沟通能力。

四、结束语

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地掌握理工科基本知识和农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德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农业信息技术开发能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农业信息技术推广能力。

通过近几年都市型现代农业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实践,我院学生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就业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据学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科学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现代都市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横向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204115002)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有年等.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18

[2]兰彬.都市型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0-22

[3]唐启国.浅谈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6-58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农业领域;应用

农业是基础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从现阶段现状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整体速度较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因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低、信息意识较弱等多种原因,导致整体应用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战略发展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加快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是当前探讨的重要的课题[1]。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信息化逐渐从科学计算、数学规划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逐渐渗透到农业深层应用领域,如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规划与决策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覆盖农业各学科。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农业生产过程需要成熟的科学技术对其提供支撑,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目前成熟的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保障。

2)伴随现代农业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农业生产过程更为标准与规范,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性的提高。农业与食品息息相关,其安全性与产品质量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农业生产源头把控,从而促进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

3)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者从农业生产中得到解脱,机械与自动化设备取代了原始的劳动生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了农业成产总量,对农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较为系统化,能够实时通过系统中的数据监测动态变化,对农业植物进行控制。我国已开发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数据处理、红壤资源信息等系统,中国农作物物种资源与国家农业资源等数据库。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利用计算机对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可通过信息技术监测农业植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作物遥感估产等。这些先进手段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价值。举例来说,农业专家系统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闭门造车的缺陷,农业专家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专家,与人沟通,解决人们在农业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在模拟专家之前,将计算机中有关农业问题解决经验进行输入,再用计算机进行经验反馈,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指导农业生产操作,从而提高农业产量[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板块,是农业最新成果的代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中发挥重要价值[3],目前,我国已建成农业科研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等。完善的文献资料与科研管理系统,为农业研究者进行科研项目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学者只需通过文献检索便可知晓最新研究动态,避免出现重复研究。同时,通过科技成果库,便于推广农业最新技术。

2.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防中的应用

自然灾害是农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在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较为频繁,气象、洪涝、地震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害,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的关键。当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用于防洪灾、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如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方面,可通过光谱与周期分析,观测病虫害的流行趋势,以做到提前预测,加强防范意识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及时监测自然灾害,尽可能的将损害降低,保证农作物的产量。

3结束语

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层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人力与财力消耗,还可建立农业数据库与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料共享,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农业最新发展动态[4]。科技的发展步伐仍在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推动“科技兴农”战略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丁晓颖,吴海涛.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8):62-64.

[2]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6,47(3):37-38.

[3]张善彬.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探讨[J].北京农业,2012(33):164.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1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使用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所指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交换、采集、存储等工作。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伴随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农业机械生产,如果能够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则可利用该技术,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处理,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2]。

1.1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尽管在农业机械中引入的电子信息技术,不过相关部门并未充分意识到该技术的作用与重要性,仅仅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网站建设、农业气象预报等领域中,该技术对机械领域的作用则被忽略,导致信息技术并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该技术应用的研究力度并不大。

1.2资金投入不足

任何技术的引入都需要有一定资金作为支持,农业机械也同样如此,不过因现阶段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机械的发展遇到阻碍。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对于资金投入的要求较高,若资金投入不足,则会对该技术的推广、普及产生不利影响[3]。

1.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研究不符

同发达国家相较,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上与其还存在一定差异,农业机械信息化程度较低,技术更新速度非常慢,且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机械技术缺乏实用性,对农业机械的产生具有不良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技术研究严重不符,例如国家在研究该技术时,仅仅局限于对平原地区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该技术在山区、丘陵地区的应用则较少,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并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推广力度较小,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2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对于农业机械信息化而言,农民才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是最主要的参与人员。为了实现农业机械信息化,农民必须增强信息化意识,多了解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相结合[4]。相关部门要意识到农业机械信息化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农民的知识水平,并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培训,促使农业机械信息化水平提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对农业机械信息化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对这一知识增强了解,提高自身的机械信息应用素养。

2.1加大农业机械产品更新力度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水平较低,且技术更新速度非常慢,缺乏实用性。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在产品更新方面加大力度,使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研究得以扩展。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较仍然有很大差距,农业管理部门要在农业机械产品开发上加大资金投入,使农业机械信息化得以实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5]。

2.2电子装备技术

目前,在西方国家已经引入了电子装备技术,该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主要被应用于控制系统、电子监视中。现阶段,部分农业机械已经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拖拉机就应用了电子装备技术[6]。就大型农业机械而言,在机械内部系统中,需应用电子控制单元(ECU),该单元具备独立处理信息的功能,主要应用到的技术为控制局域网络、网络通信协议。

2.3总线通信技术

从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上看,农业机械产品必须实现通用化设计与标准化设计。一般而言,可将通用型智能显示终端安装于农业机械驾驶室内,利用双绞线、光纤电缆对数据通信线路进行构筑,该过程对CAN总线技术的依赖性较高。在各个电子控制单元、机械部件中,均设置了与总线相接的接口,可确保显示部件、中央控制器两者实现信息交换,便于及时对控制命令进行接收,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与准确性。标准接口的设置可交换、传递不同部件的数据信息,能够为农场计算机、农业机械中央控制器、农业机械三者间的通信提供条件。为了使电子系统内部的通用性、兼容性提升,必须构建有效的通信设计标准,使农业机械采购范围扩大,通过建立标准,有利于为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提供依据,设置统一标准后,制造商无需了解不同部件、设备间配套接口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制作的便捷性。

2.4机群调度技术

从西方大型农场的设计上看,现阶段,已经实现了移动作业机械、农场办公室计算机两者间的对接,并且构建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农场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便于及时管理、监控农业机械的运行情况,能够远程调用田间作业数据,可将数据于数据库内存储,促使数据应用、分析、采集效率得以提升。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农业信息进行处理,科学管理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对农业机械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采取处理措施。

2.5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

任何农业机械都需要人对其进行操作,限额极端,农业机械产品已经朝着智能化显示终端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对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所谓智能化显示终端,实际上就是有液晶显示器的一种计算机装置,该装置能够将操作者的要求通过数据、图形形式表现出来,可动态管理田间信息,便于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农业机械信息,为农业机械、田间管理提供条件。

3结束语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 医药类院校信息技术项目实践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高等农业院校光电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都市型农业院校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由ACM/ICPC探索农业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农业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语言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9-05.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23.

[3]赵晓春.农业传播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4]潘斌.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1):76-79.

[5]高启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3):64-66.

[6]郑庆文.“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应用;特点;难点

近年来,农业机械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尽管农业机械的普及程度更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农机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程度仍比较落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明显不足。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其与机械设备进行了广泛的结合,对于自主农机技术而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业质量。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农机未来发展的必备技术,应该在先进农机装备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应用特点分析

1.1促进农机网络化控制

将电子信息技术的通讯与控制功能同传统农业机械相结合,通过在农业机械中设置计算机控制终端(EUC),使农业机械内部结构与功能能够通过EUC进行控制,此技术同时需要丰富先进农机装备的控制总线功能,利用电子通信协议实现标准接口及相应控制功能,保证农业机械各个部分能够被有效的控制,最终实现机械内部结构及各个系统功能之间的连接与交流,从而实现农业机械的高度智能化要求。

1.2增强农业机械的通信功能

农机的通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在生产过程中获取环境、农作物产量、地形地况等数据信息时,能够通过无线通讯功能将数据准确、快速的传递到接收端,可供农业管理部门预测产量、规划未来农业生产趋势;二是远程支持与作业检测,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农机管理部门能够检测先进农机装备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对绿色农机、绿色农艺的农业生产实践给予工作量评估,并提高作业补贴的合理性,当农业机械作业遇到故障或疑难时,能够通过通信功能及时联系维修机构或技术专家,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不同问题。

1.3优化农机操控技术

尽管农业机械已经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进步,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先进农机装备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高度融合,驾驶条件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和改善,驾驶员在驾驶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农业机械的实时状态,还能通过网络获得地形、作业方案等多种有用信息,使驾驶员对工作状况的了解更为深入,间接帮助农业机械进行更合理的生产。驾驶员利用人机接口技术,提升人机配合程度,使农业机械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

1.4使农业机械具备数据统计功能

为提升农机作业的合理性,采集农机作业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产量、病虫害、土壤状态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算,所得出的结论及统计的参数变化是农业管理工作决策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2应用难点分析

2.1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足够重视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十分局限,仅限于预测、数据共享以及基本数据传递等,而其与农业机械的有机结合始终缺乏有效途径,主要是因为电子信息技术对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优化作用并不能快速的显现,农业机械研究及管理人员没有对电子信息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农机装备缺少必要的接口和应用环境,农民也很少能够接触到具备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农机装备,导致该技术不能被广泛了解,这不利于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发展。

2.2缺乏有价值的应用成果

尽管现阶段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针对于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研究仍显不足,目前来看,农业机械仍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很多研究成果很难应用到传统的农业机械上,导致了先进技术成果与实际应用存在脱离的问题。无论技术研究如何超前,无法进行有效的推广使用也难以产生实际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保证科学研究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践有机融合。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6篇

1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与指导

随着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的的高速腾飞,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已经进入农用电子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了在农业工具机械中最活跃的技术手段。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趋向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农业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征。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动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1 农业机械中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智能化,高便捷化

农业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是在农业机械工业化的基础上建立进而研究的,在农业机电一体化的的发展趋势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静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然后对其展开集约化,智能化,高效率化的逻辑分析甄别以及综合处理信息进行预判。

1.2 网络化,信息采集多元化,农业数据信息环境模拟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覆盖网络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现代农业机械中,已经成为电子集成技术和信息分析技术结合的高效率工作产物。电子信息的高速度数字处理技术和机电一体化高效率运行的网络化,使得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及时交流和共享,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失误。

1.3 信息处理高效便捷化,智能辅助理想化

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就其开发应用来说,是以整合和存储各式各样的动态为自然信息的基石,用高效化的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分享互动和及时分析,使得信息上的各类动态信息可以得到及时的管理。相对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来说,这样的发展趋势有着更加便捷化,高效化的好处,充分调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发展的辅

电子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机械是建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上的新型农业生产工具。 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相结合的科技手段在传统农业工具范围内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电子信息自动化的农业改良机械可以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具体含量情况进行自动化的对农作物的施肥作业。还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对农业经济作物的具体受灾状况来调节农药在农田间的使用量,根据当地农田的干旱情况及时灌溉,喷灌,进行自动化的用水量调节。电子信息智能化的可以调节拖拉机黎作土壤时的深度状况,及时改善土壤量化栽种标准,防止耕田土地固结和肥力下降等状况。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合成信息技术分析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得出与庄稼所需化肥、水分、农药,耕作以及其他植被影响状况等。就可以减少各种农田耕种成本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环节中的人力负担,提高土地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还十分有利于周围农田环境的保护。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通过对农业环境的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分析,使粗放型的农业耕作方式向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便捷化不断迈进。自动化的农业数据分析使种农业耕作原料的使用量达到非常准确的程度,经营可以像汽车生产线一样达到便捷化,精细化。从而实现农田土地的规模化耕种与协作步骤劳动,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作物的生产周期达到最大的效益化收入。介绍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技术与管理系统,引入这种当今发达的农业生产概念,可以为我国今后信息化的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1 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串联化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下的农业机械智能化,自动化,是指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一定方式的改良与升级。让新一代的农业电子信息化生产装备机械适用于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农田耕作劳动等环节。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内涵是在各个农业劳作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农业电子信息化机械代替人为手工工具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例如:在农田种植业过程中,使用农业信息自动化的拖拉机、联合割种机、水源排灌机、机动运输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联合种植,播种,操作运输等方面进行全自动信息化的作业,使全部农业生产环节由传统的人为机械化到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过度。从而实现现代各农业生产部门中电子信息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化,可以大范围的,全方位的,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 电子信息技术化下的农业机械的背景应用状态

2.2.1 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前提。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动力,也重视整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自动化,智能化多角度的提高农田的自我耕作效率,解决众多地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生产不足的影响。

2.2.2 根据当今中国的国情、国力确定农业电子信息机械化的发展规模与进程,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具体农业状况,劳动力改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适应性发展。

2.2.3 我国经济农业,劳务农业,持续性农业,可规划农业,劳动力导向性农业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应该着重以农业生产为先头兵,加大三农科技与创新投资力度,进行全方位的试验与改革,把机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科技化的农业机械广泛的推广下去。

2.2.4 电子信息技术下的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农业可理性化服务而不断迈进。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牧、副、渔各种与农业相配套的产业发展。在集成高效化发展的模式下,充分带动各种链式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解决与发展生产力。

2.2.5农业电子信息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不急于求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断创新,不断迈进,是其优质内涵。在集约化,智能化的模范电子信息带动下,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标。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推广;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网络发展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现阶段,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各行业生产中,当然,农业上的应用成为必然,尤其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影响。

1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含义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信息时代。于是,信息技术开始出现在各行业中,以农业技术应用为例,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中的应用,将工业技术发展推向了新的发展,使得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发展。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农机技术还是农机管理中,都有不同陈谷的提升,推动了农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时,其效率相对于传统的生产过程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机推广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契机,加快了农机技术的推广,因此,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推广中具有重要作用。

2农机技术存在的不足

2.1应用水平较低

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农业发展起步较早,农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农业生产时,农机信息应用水平较低,多数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在农机具上,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缺乏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农机设备中应用定位装置,但是缺少相关辅助工具,使得定位系统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进而影响农机使用,另一方面,在农机技术和网络发展上,缺少融合,没有充分融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较低。

2.2市场供给不足

农机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还包括:市场供给,严重不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农产品在我国市场发展上受到限制,不能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这样一来,对我国市场发展而言,成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阻碍。

3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表现

3.1在农机生产产量上的表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成产量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生产产量分析具有繁杂性的特点,因此,传统的分析技术,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其结果并未有显著的体现。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产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工作效率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在植物生产产量分析过程中,农户可以应用GPS定位系统,通过GPS定位系统,能够对农业生产实行全面的定位,加之,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控制,使得数据更为精准,更有说服力。比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对农作物生产状态进行实时观察,然后通过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将数据信息合并整合,形成产量分析。

3.2在精确整地技术的中应用

整地工作在农业工作中,是一项基本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中,受一些外在条件限制,使得整地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与农作物生产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在整地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就现阶段卫星定位系统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更为平坦,并且无需大量的人力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土地信息系统中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使得农作物生长状态一目了然,做到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提升了工作效率。

3.3农业网络技术发展的应用

目前,在农机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农作物网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联网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应用,同时确保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进行蔬菜种植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种植过程更具有新时代的象征。在蔬菜生长阶段,农户可以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控设备,这样一来,就能够对蔬菜生长过程实时监控,同时,也为农业种植人员提供了最佳的工作环境,当发现蔬菜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调节,给予蔬菜作物一个充足的生长条件,进而提升农业产量,并且确保生产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推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农机推广工作更为系统化、科学化,继而确保了农业生产效率。笔者分别从: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含义、农机技术存在的不足、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表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希望:农业发展能够走向更高的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6,(3):37-38.

[2]林建.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4,(3):80.

农业与信息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深入进行,带给人们生活便利、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就农机技术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农机技术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了农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针对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具有其相应的现实意义。

1农机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应提高了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信息化占据重要地位,承载着促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现阶段农机技术推广而言,信息化技术在科研开发、新机具推广、农机管理、以及农机新技术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关于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也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融入的相关要求,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科技水平。虽然,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较为迅速,部分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速率提高幅度大、速率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农业生产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同时农业生产模式也相应限制了现代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工作信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传递,提炼有效信息并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相关单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科学性和农业生产效率。

2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就一般情况而言,想要达到促进农机产品符合市场实际要求目的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力度;第二,大力发展生产专业生产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农机联网技术依然成为现代农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本需求。

2.1农业物联网应用分析

就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占据重要地位,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物联网而言,具有降低工作量、增加农民实际收益、节约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人力资源损耗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农业生产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借助各种科学传感器,可针对棚内种植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记录,具体包括作物成长状态,环境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即可实现工作人员的远程监控,提高种植控制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优化作物种植条件,提高作物种植质量。

2.2生成产量分析系统应用分析

实践证明,针对作物产量进行准确分析,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作物产量分析工作量庞大、任务繁杂,依靠人工进行操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较难控制数据收集、统计的准确性。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作物产量分析,可有效解放相关工作人员劳动力,提高分析工作效率。与传统的人工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更加智能,运算过程中更加简便,运算结果更为精确,且可依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生成各种数据,具有高效、准确、安全、可操作性高的特点。例如,在作为生长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对其生长状态进行跟踪观察,通过相应的数据根系技术,即可得出目标作物较为精准的产量分析图;此外,在收割机上安设GPS导航设备,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配合流量传感器完成对产量的记录和分析。

2.3整地技术应用分析

虽然多数地区已经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部分偏远地区,受地质、经济双重限制,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为缓慢,阻碍了其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且综合生产效益较低。针对此类地区而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帮助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借助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天地平整工作,以提高整地技术的精确性。

2.4农机信息化推广策略分析

农机信息化推广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加大信息化技术宣传力度;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3)加强农机信息化工作人员专业培训;4)科学制定农机信息化发展规划。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成长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力度、强化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发挥其真实效用,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伟,陈新华,武文娟,等.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5):217-223.

[2]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6,47(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