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画电影;色彩语言;民族性

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迥异,不同地域、国家和民族的动画电影色彩都具有独特的色彩语言和艺术风格,其展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审美偏好和情趣指向都有一定差异。不同的民族特色酝酿了不同的色彩偏好,使人们对于颜色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性反应。

一、中国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特点

中国动画电影起源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民族智慧和民族内涵都可以在中国动画色彩语言中找到蛛丝马迹。中国动画电影作品中往往体现出一种哲学的内涵,这是欧美国家神往已久的。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想象带来了深远的意境和艺术体验。

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影响

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引人深思的独特审美原则。从早期作品《哪吒闹海》和《金色的蝴蝶》中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的色彩建立在五行论、水墨画等基础上,形成了色彩的民族特征。中国动画电影的色彩借鉴并吸收了具有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绘画特征和色彩审美观念,战国时期历史悠久的帛画墨线、汉代精美绝伦的画像石砖、宋代盛行的水墨梅竹和明清时期的水墨花鸟,无一不汲取,无一不利用。中国动画电影的色彩语言中甚至还能找到民间年画、剪纸、版画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色彩的艺术形式的影子。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电影的色彩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2.中西方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特点的比较

和西方动画电影对于光影变化的强调不同,中国动画电影更加注重对于神韵和意境的追求,西方则追求造型的和谐、色彩的统一。从中国绘画作品的风格可以看出,其善于用抽象的形象表达事物蕴含的哲理。在这些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追求用色彩和形象抒思。中国动画电影的色彩运用是非常大胆的,突破了人们对于动画色彩的认知和理解,如金碧山水和水墨花鸟,无一不与客观事物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主观性极强的审美观念也给思想的表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中国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民族性的积极影响

中国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民族性并不局限于水墨动画的艺术表达,中国众多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都是对色彩的高度概括,这些运用在动画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色彩语言的民族性特点。

1.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中国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天书奇谭》等一大批现代动画作品中表现明显。首先,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我国传统的舞台服装和脸谱艺术在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此外,在很多动画电影作品中,也能看到壁画和工笔画艺术的身影。这些现代动画作品彰显出民族文化内涵,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处理,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2.有利于思想的传达

人们的感受决定了人们对于色彩处理的偏好,也间接决定了动画电影中色彩语言的表达倾向。优秀动画作品的色彩表现可以为人们阐释生命哲理,给予观众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愉悦。色彩的使用还取决于故事的情景,喜剧故事能让观众感受到明快的色彩所带来的愉悦之美,而灰暗的基调则暗示故事的悲伤和沉重。因此,动画电影色彩的运用对于传达思想、表现主题和营造动感与空间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比日本和中国的民族色彩语言特征可以看出,色彩的偏好和运用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源自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有着根深蒂固的心理基础和传统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同样适用。中国动画的淡然清雅可比清秋,水墨之风韵味悠长。

结语

综观各国动画电影的色彩语言特点,每种色彩倾向的表达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辨识性。但是,民族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只有在借鉴和改良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保证动画电影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才能实现民族动画电影的良好发展。中国的动画电影事业要得到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吸收各民族、各国家优秀艺术的特点,不断使自身得到完善。

参考资料: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2篇

如果要溯源韩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民俗装饰图案、书法和古代服饰等元素来实现。由此可见,在文化共识方面,中韩两国在各个时期都有着许多相同或近似之处。用一句话概括,韩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北方大陆文化与南方海洋文化进行混合之后的延伸和发展。在百年以前,中国的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就已经极为深刻,仁义礼智信成为了韩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而儒学本身甚至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在近代,朝鲜半岛同中国大地一样处在列强的欺压之下,民族的血泪史促使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让人们自强不息;在现代,民主社会自由开放的氛围让韩国社会充满多元化和创造性,在儒家思想的外壳下,包裹着追求创新的精神内核,构成了韩国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土壤。

二、水墨艺术在中韩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比较

相比西方的绘画形式,水墨艺术有着相当鲜明的东方特色。除中国之外,水墨艺术在韩国也有着传承和发展。由于历史、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水墨艺术在中韩两国的包装设计中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中国的产品包装设计行业经历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时期。在中国早期的包装设计作品里,常能见到非常典型的民族元素,传统的山水画、仕女图和生肖图被艺人们用水墨绘制在各种图纸上,其商品在城市内较为流行;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促使设计者开始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用更为开放的手法将民族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作品中。如在部分云南普洱茶的包装中,创作者使用了虚化和淡出的手法,模仿出水墨效果,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在最近几年,诸如“可口可乐”“奥迪”等在华跨国品牌也开始大胆地在包装设计中选用水墨元素,抽象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水墨的意境美,浓厚的中国画元素为产品的推广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总的来说,中国的包装设计在水墨艺术的运用上表现出坚持内核、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同。与中国相比,韩国同样重视在设计中传承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不同的是,因为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设计救国”的方针政策,所以他们的设计师更重视在水墨艺术的运用中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著名的韩国设计师池龙善在水墨艺术的运用中大胆地采用了砚墨、僧舞、民画和飞天舞等传统民俗元素,他试图在现代的设计语言同东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池龙善所创作的水墨风格的包装设计作品里,消费者能看到水墨笔触的机理形态被充分地展现在了层次分明的灰色调背景里,含蓄的布局透露出清新雅致的韩国民族气息。由此可见,韩国的设计师始终立足于本国的民族文化,他们共同构筑起独特的韩国设计风格,并得到了亚洲各国人民的认可。

三、传统色彩在中韩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比较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学既包括对材质色泽的研究,又包含对色相和配色原理的研究,其中正色、间色和复色的相关概念自成一体,影响深远。源于阴阳五行学说的传统色彩理论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等颜色组成了中国最基本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整个体系浓郁的东方特色,使得这些色彩具有了一些固定的属性特征。在中国现代的包装设计中,传统色彩保留了一些特殊意义,其应用往往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如红色代表着喜庆与吉祥,在婚庆类商品的包装设计中,红色被广泛地运用在背景里充当底色;一些有关节日的礼品包装也常常会用到红色,以凸显产品所带来的欢庆的气氛;甚至一些传统的饮料和食品包装里也会大量采用红色,如著名的饮料品牌“王老吉”正是借用了传统的红色作为主色调,进而表现出其品牌文化中的深厚的民族情结。韩国同中国一衣带水,在文化风俗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两国包装设计领域中的传统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也是相似的。不同的是,韩国的设计师偏爱在作品中使用白色、青色和黄色等传统色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淡化处理,使得传统色趋于淡雅和格调化,因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其次,高纯度的色彩在韩国商品的包装中比比皆是,这种审美取向使得传统色彩在历史感之外又增添了几分活力,表现出韩国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最后,韩国的设计师重视在包装中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并尽量保留材料的原始色。在传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引入“绿色”包装的概念,不仅表现出韩国设计的个性化,而且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传统图案在中韩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比较

传统图案指的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民族性的流传较广的图形,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也能体现出各个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在中国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图形的基本形态大多得到了保留,设计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换、延伸,进而达到化用的目的。首先,设计者会让图底反转,使得图与底之间相互对应,进而产生律动交替的动态效果;其次,线条方向的改变和图形比例的变化能带来视觉上的错位;最后,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谐音的延伸,能让包装设计显得妙趣横生。与中国包装设计重视形式美的取向相比,韩国设计师更注重通过运用传统图案来表现出产品的时尚性。比如韩国的LG公司推出的盛唐纹冰箱,其图案来自于内敛庄重的牡丹花,流畅的线条被刻画在大块单色的产品包装上,传达出强烈的复古风格的时尚气息。又如三星公司出品的70英寸LED液晶电视,飞腾的龙纹被凝聚在金黄和赭红的底色上,科技感同传统元素的冲突与融合令产品具有强烈的时尚观感。

五、韩国包装设计对中国包装设计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韩国的设计者对设计的那份执着,狭小的国土面积和匮乏的自然资源反而激发了韩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他们对本国设计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自豪的,民族自尊感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逐渐增大了韩国包装设计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性,这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首先,中国的设计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积极地学习和吸收各种设计思想,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以形成鲜明的创作风格;其次,要用创新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将本国的设计符号用更为时尚的方式展示出来,以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最后,中国的包装设计行业要重视在设计中表现出生态美,通过利用环保材料的方式来减少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以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3篇

一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1 中国传统图形

传统是人类在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方式、思维观念、价值观念等客观存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对主客观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中国传统图形主要包括几何图形、人物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自然图形、文字图形等几大类。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拥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广泛流传性,它不仅包含中国传统图画,还包括彩陶、青铜器、雕刻、建筑等有传统意味的物体、形状、纹样、装饰等。中国传统图形在采用材料、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例如,春秋战国漆器纹饰呈现出浪漫、奇巧的特点,秦汉时期装饰纹样则呈现出气势、古拙的特点,而隋唐时期的装饰图案则显得雍容、华贵。

2 现代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一位专家提出来的,指的是平面空间的设计活动,是各元素的合理组合,是二维空间中各元素的组合与布局。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文化,使用的元素有图形、色彩、文字等,它可以分为古典平面设计和现代平面设计,中国传统图形就属于前者,后者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等。

二 中国传统图形对现代平面图形设计的意义

传统和现代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传统是现代的源泉和基础,是现代存在的基础,而现代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同样,中国传统图形和现代平面设计也是密切联系的,都深受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事方式等社会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带来了平面图形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使现代平面设计的简约性、功能性、实用性特点更加突显,这与中国传统图形注重装饰性的特点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今天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中国传统图形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与实用价值,可以在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中传承与发展。

一方面,中国传统图形是一种具有文化身份的符号系统。如龙、凤、麒麟、狮子、中国扇等,这些都不仅仅代表一种图案或图形,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图形应用于平面图形设计可以更生动、浅显、有效地表达出图形的文化蕴涵。由于每种传统图形表达的意义通常是固定的、家喻户晓的,将传统图形应用于平面图形的设计中,无疑可以更好地传达图形表达的信息。

另一方面,传统图形的象征性、寓意性可以更好地展示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成功的设计师都应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有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些个性特征总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如陈幼坚常用佛手这一蕴含哲学思想的符号。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特征,才使中国传统图形至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仍可以为现代平面图形设计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三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我国图形艺术的伟大成就,还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传统。将传统图形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新思路,是使现代平面设计保持民族特色的新途径。

1 中国传统图形在历史发展变化中的演进

中国传统图形的演进可以从两方面来探究:纵向的演进与横向的演进。刘勰曾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中国传统图形也在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而不断变化,在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龙图形的变化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在商代,龙图形呈现出狰狞、神秘、浑厚、苍劲的艺术特点;在汉代,龙图形则显得生动有力、雄浑古朴;在唐代,龙图形显得气势轩昂、雍容华贵;在宋代,龙图形显得端庄秀丽、气定神闲。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传统图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区域文化特点。还以龙为例,龙的造型种类繁多,中原地区巨龙形由牛头、蛇身、鹿角、鳄鱼嘴、鲤鱼须、鸡爪、虎掌、鱼鳞、鱼鳃等元素构成;而苗族刺绣中龙纹由牛头、牛角构成,其余部分与中原地区的龙十分相似;苗族的“九翅龙”则是由蚕和蝴蝶构成;民族刺绣的另一种龙由牛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构成。可见,由于各地区、民族文化的风俗习惯与发展程度等存在差异,使中国传统图形演进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

2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将中国传统图形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实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现代图形设计注入新鲜活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图形文化。这就需要正确理解中国传统图形的文化内涵,把握中国传统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中国传统图形的象征性、多义性、寓意性、隐喻性、谐音性等特点,同时还应熟练把握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段、发展趋势等。惟有如此,才能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1)在造型、色彩上对中国传统图形进行借鉴

图形的造型、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图形的造型与时代的社会风尚、表现手法、科技发展、材料工艺等有着密切联系,有浓郁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对传统图形“形”的借鉴就是对其进行解构,深入分析其造型手法、构成法则等,然后将其构成元素进行提炼、加工组合、再创造,并赋予其时代的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欣赏习惯的图形艺术作品。

中国传统图形在造型上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时空合一的特性,色彩上具有象征性、装饰性、主观性、程式化等特性,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新时代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图形造型简练,色彩简单,呈现出符号化、意象化的特点。如色彩使用上多用黑与白、红与绿、紫与蓝等,色彩的种类一般不超过三种。虽然图形简单,但是意蕴深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比拟性、寓意性。华夏银行设计的标志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龙是华夏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图腾崇拜的对象。华夏银行就借鉴了商代的玉龙造型,并对其进行简化处理,保留其基本特征,并将其与中国古代铜钱外方内圆的造型相结合,形成了内方外圆、动静结合、简洁有力的艺术作品,它蕴含外柔内刚、阴阳互动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展示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价值观,同时又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是图形的造型和色彩的应用更加复杂。在图形的设计中使用多种颜色与复杂的图案,使图形保持复杂的造型,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如设计师李永铨设计的关于奥运会的一副作品,让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身着运动装作一个掷标枪的动作,做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一员的思想。

(2)对中国传统图形的意蕴进行把握和延续

从古到今,同一个图形被人们反反复复描摹,不是因为其外形有多大的欣赏价值,而是因为图形元素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意境。现代平面设计就是要把握传统图形的意境和精神内涵。但是,中国传统图形在发展演变中并无系统的理论指导,中国传统图形在意蕴上有寓意性、符号性、多义性、谐音性、象征性等特点,表达的思想比较抽象,有明显的哲学意味,常通过拟人、寓意等表现手法表达思想、感情、人生理想等。这些无疑为传统图形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既要求创作者有较高的图形设计水平,又要求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平面图形设计更多受西方设计理念、表达方式、文化理念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西方图形设计强调的是一种经验模式,中国传统图形设计更加注重象征的意味和文化内涵。这些差异无疑给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平面图形设计带来了挑战。此外,中国传统图形设计中,更强调的是图形与其表达的内涵相结合,但同一个图形可能在不同的时期,甚至在同一个时期的不同地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就可能产生表达的歧义性。以蝙蝠为例,蝙蝠是在传统图形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图形,其中“蝠”的读音与“福”,所以人们把蝙蝠当作长寿富贵、幸福的象征,但是,在当代蝙蝠就没有这一含义,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象征着邪恶。再如,龙图形,它是中国传统图形的典型,古代它象征着权力、富贵、力量,但是到近现代以来,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在基督教文化中,龙始终是邪恶的象征。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选定中就产生了正义,有人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以此为会标可以很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但是也有人认为龙中西方社会中象征着邪恶,以此为会标会在国际世界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图形的设计者对传统图形蕴含的意义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好其文化的内涵,使作品既有民族特性又有时代特点。

(3)把握好中国传统图形的精神文化内涵

“神”指的是图形所传达文化精神,是图形设计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借鉴传统图形的目的就是要对传统图形的学习与借鉴,赋予现代平面图形传统文化内涵,使图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神”的表达要摆脱具体图形和表象的束缚,追求图形艺术所传递的内在精神、美的境界和内心感受。这就需要找到传统图形和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点,寻找一种既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方式,惟有如此,才能使设计的作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五色观 视觉设计 文化融合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熟练运用色彩原理并且建立完整色彩体系的国家。五色观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对于审美的贡献上,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其就具有象征性、哲学性、社会性的深刻隐喻。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这种独特而历史悠久的色彩文化同现代的视觉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色彩是现代视觉设计的重要部分,优秀的视觉设计不仅要求色彩能够强化视觉感受和提升审美品位,更需要色彩来表达设计情感,传达设计语言,尤其是对于我国的视觉设计行业来说,要做出能面向世界的作品就必须走突出民族性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领悟我国传统五色观的精神内涵,将传统的五色充分融合变化,使其更好地符合现代视觉设计的要求,才能使得传统的五色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使得我们的视觉设计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

一、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内涵

五色观是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五色萌生于更为原始的蛮荒时代,在古老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阴阳五行说诞生的时候,五色观才算正式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色彩观念。古代五行理论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黄。在五行理论中,正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运作不休才诞生了万事万物,五色之间相互调和而产生新色彩的现象更被比喻为相生的体现,这也更加使得五行与五色的对应深入人心。此外,据古籍的记载,先民们还将五色同宗教和方位相对应,所谓东帝主青、西帝主白、南帝主赤、北帝主玄,中央则为黄帝,在先民的朴素的宗教思维中,各个方位的天帝们都将五色作为对应,体现出五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社会和宗教的影响。

在五色的使用方面,古代中国等级鲜明的社会结构使其也具有了森严的等级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上来说,仁、义、礼观念的倡导使得儒家将白、青、黑、赤、黄五色定位为正色,将五色赋予了尊贵的象征意义,同时以各种不同的代表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阶层,并且提倡严格遵守这种等级的规范。

实际上,除了这种社会等级上的象征意义外,传统的五彩本身在传统的色彩观念里也具有非常鲜明的象征特色。青色,在五色的色彩表达中常常代表着生命之色,象征着自然中郁郁葱葱的生命万物,因此也常常被用来指代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黄色,则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五行中主土,被认为能调节金、木、水、火的不足,在五方位中又居中,为主宰位,因此黄色在五色中被认为是具有尊贵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历朝历代都被用作统治阶级的皇权象征。红色则象征吉祥、富贵、兴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用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白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矛盾的一种色彩,一方面它是无生命、无血色的表征,常常用来代表凶兆;另一方面白色对应五行中的金,象征着纯洁、光明。黑色是五色中最为神秘的颜色,古人认为天的颜色为黑,代表着一种像天一样无法认知的神秘,在五行中也常常被认为能孕育万物,居于众色之首的地位。

二、现代视觉设计中五色观的运用

各种视觉设计的意义不仅使得某种物品或者产品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也常常能够体现一个设计师和一种设计风格的特色和情感表达。要想创作出能够在国际设计交流和竞争中具有一席之地的优秀作品,仅仅对传统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色彩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在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是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视觉设计中体现的必经之路,以下是几种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视觉设计中运用的手法分析。

(一)五色在图形信息中的体现

图形信息是我们在视觉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视觉表达方法,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抽象符号,它们常常以视觉抽象思维的方式体现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语言,也常常容易表达出一种特定文化的特征。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图案和图形例如人物、花鸟、各个朝代的图形等,搭配上传统的黑、

白、红、金,能够体现出非常强烈的色彩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

(二)五色在文字设计中的表达

文字设计是以不同的文字的结构和含义为基础,结合想要表达的含义,对文字进行结构、大小、风格、色彩上的再设计,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文字设计上,中国汉字的象形结构是表意和象形的完美结合,这也给视觉设计上的中国特色的表达提供了天然的基础,现代的文字设计常常结合传统的水墨风格,以黑为主,辅以传统的五色,在墨的浓淡深浅之中将文字幻化为亮丽的水墨画,营造出的视觉效果灵动多变,在鲜明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仍然不失现代感。

(三)视觉设计中象征意义的传达

传统五色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传统五色在民间文化观念中的象征意义密不可分。五色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天然的联系,使得色彩表达本身就具有了深刻的内在力量和感情冲击。出色的视觉设计常常使用简单、朴素的视觉载体,运用五色的搭配和变化使视觉表达的力量不仅仅浮于表象,而是注重色彩本身传达的情感。这方面,例如中国申奥的中国印等设计作品巧妙地将黑色、红色、白色的传统色彩融入其中,简单的图形设计却凸显出传统中国色彩的张力,使得整个设计大气磅礴、韵味无穷。

结语

如今的世界竞争更加倾向于文化的争鸣,好的视觉设计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目前的国内设计中,对于传统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设计者往往将传统的色彩与元素生搬硬套,殊不知这样的设计效果却是南辕北辙,我们应当更注重挖掘传统色彩文化的精髓,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合理的融合和继承,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现代性的“中国色”。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名称:中国传统五色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3b0022)

参考文献:

[1]张缨.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152-0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高中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缺失

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民族性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民族性。不同国家的语言都在传承、发展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国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和精神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文化的传播又主要通过语言文字途径。通过对汉语的说明与演绎,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意境里,就更加显得重要。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不能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现在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网络用语,这样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和辨别能力。二是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即使学一点古代作品,也是为了应付试卷上的文言文试题。使得本来就很薄弱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微乎其微了。三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太差。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现在的学生中被轻易的抛弃,甚至恶搞演变成低俗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意义

首先,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厚植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离开了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就失去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重视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度开掘与积极弘扬已成为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所达成的一个共识。

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认为:“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的传播就是把文化的有益部分转化为个人的主观精神。语文总是镶嵌在文化之中,当代教材的文化包容,一直是支配着古人也影响着后世的文化模式和精神原则。在文化意识高度自觉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要热爱本国的母语。从语言的层面关注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个重要思想:教育学生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爱自己的文字,爱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爱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爱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兴起的汉字文化学、语言文化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

2.追求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语文教育负有传承民族文化,为学生的一生打好“精种基础”的底子。因此,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感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高中时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幼年时期,求真向善是学生的深层心理需求,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是他们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他们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亦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与熏陶。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呼唤着文化的浸润,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培育精神以终身受益。

其次,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形成开放的文化胸怀,也是时代的要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自然也就呈现出多样化。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年,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是文化多样发展的理想,以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应具有的文化包容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主张用多元文化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新的国民素质和文化品格。同时,开放的文化观有利于促进文化的整合,促进本民族的文化繁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途径

1.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将语文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它以充满文化足迹的经典作品为血脉而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并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体现着教育的本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对汉语的认识开始,突出汉语自身特点,从对汉语自身的特点说明与演绎出发,引导学生来体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要在中学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转变中学阶段传授知识而不管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把传统文化教育放到提高学生文化品味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还要转变以文言文代替古代文化典籍的观念。我国历次制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只提到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实,我国还有不少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用古代白话记录并保存下来的,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白话小说等等,都是古代白话作品。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在任何一套语文教科书里,都占有不小的分量。

2.教材的编写。中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主要的一环,就是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要拓宽选材的范围。要根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许多过去认识不清的东西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理解,就可以吸收到教材中来。在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既可以编进必修课教材,也可以编进选修课教材,还可以是课外自读教材。在选文的形式上,既可以是古代作品的原典,也可以是现代学者用现代文写的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文章。中学生有必要读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6篇

一、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与中国文化的映射

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像绘画那样还原物象的原有色彩外,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红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无论是电影《红高粱》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将红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红高粱》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影片中,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红色的花轿在黄土飞扬中颠簸起伏,其中“颠轿”一场戏很经典,红色花轿与环境的土黄色形成一种反差色,红色布匹与染房的和谐、不同颜色的服装与沙漠对应所产生的不同的含义、回忆的色彩斑斓与现实的暗淡无光……就像一幅色彩画,整体大色调中细节处处都有不经意的对比,都体现出张艺谋对色彩把握的整体性构想。

红色本就是中国文化中最常使用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的意向中除了喜庆色彩之外,还象征着胜利、红红火火,象征着强烈的生命力和意志力,象征着人物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情感特征。此外,以红色为基调,还可以利用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激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唤起民众的共鸣。

除了红色之外,在之后推出的电影中,张艺谋还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使用了灰色。此部电影摒弃了传统的中国红,而是在灰色调和十三钗们色彩斑斓的变化中,显示出影片中战争的残酷、人物内心的丰富色彩、价值观的转变和个人价值的升华,映射出了中国文化中对色彩的渲染和运用。

这些色彩的渲染和运用无一不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也象征着中国电影文化的进步,从最初最传统的单一红色的渲染到多种色彩对比的出现,中国电影业也从最初的展现中国农耕文化一方面,开始从更深层次挖掘中国文化,试图更理性、更深层次地唤醒国人对自身文化甚至历史的正视和探究。

二、电影主题从乡土文化向城市文化的发展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农耕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传统中庸思想的禁锢和孔孟思想的深入,也使得大众甚至导演的视觉往往都落在中国的乡土文化中。因此,中国传统电影的视角也往往从乡村开始,农民形象深入人心,张艺谋早年的电影《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无一不是乡土电影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质之一。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中的人物往往比较复杂,具有多面性”乡村电影中农民形象的脸谱化,使人物形象的饱满度和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但是乡村电影的内容往往会让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中只有刻板、落后、愚昧甚至专制的中国乡土形象,因此后续的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城市。

电影《金陵十三钗》则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还原了中国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描述在非常时期,中国人对自己、对民族及对国家的理解和成长。中国的电影不再局限于对乡村生活的表述,而从国家、民族的视角映射中国的民族文化,映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三、电影中所折射的中国女性的个人觉醒与成长

无论中外在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总是围绕两个对立面展开的:第一类是受歧视的女性。男人与女人从出现起,就被置于不平等的地位。长久以来,男人的价值总是高于女人,到处被赋予积极的意义,他们总是优秀的和受赞美的对象;而女性则处处劣于男性,所起的都是消极作用,她们不但魅力被否定,而且总是跟恶毒与放荡联系在一起。第二类是受到颂扬的女性。女性相夫教子的天职和为家庭自我牺牲的精神越来越多地受到赞美。

张艺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个人觉醒和成长。从最初的电影红高粱,导演张艺谋遵从原作者莫言的思想,还原了他描绘的女性世界,在再现历史的基础上展现出女性在那个年代的压抑和顽强。《红高粱》中展现了九儿形象鲜明的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努力向上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她具有鲜明的独立意识和勇敢反抗世俗的精神。影片中的九儿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她试图走出男人为自己划分的家庭世界,和男人一起抗击日寇,这个过程表现出了女性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愿望,同时也展现出了她的勇敢和前卫,颠覆了封建礼法的观念。同样是抗击日寇,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从女学生对风尘女子的好奇、怀疑到怀念尊重,到风尘女子对女学生的不在意轻视到彼此之间的互助成长,让他们从世俗的视角中,从对传统的遵从和背叛中,共同成长,从社会的视角从民族的视角,体现中国女性的成长、觉醒和塑造新的女性形象。

四、电影中的伦理道德观与社会价值观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设计符号 电影海报 民族文化 现代设计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观众放映《火车到站》,电影由此诞生。据说当时还制作了题为《卢米埃电影》的宣传画,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电影海报。电影海报即电影广告,属于平面广告设计类,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通常,创作者需要在一张约27×40英寸的纸上完成传达影片信息的艰巨任务――它能简明扼要地总结电影,它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艺术风格多变,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出现造型大胆夸张,色彩艳丽鲜明,主要描绘影片内容的手绘海报,直到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电影海报设计才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设计门类。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文化内涵,突破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其中,成功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斯皮尔博格《外星人E・T》的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电影海报的感情基调《星银岛》电影海报,以寻宝少年手抚桅杆凝视充满梦幻色彩的星际太空为主题……这些设计弥漫着勇敢与冒险、乐观与进取的精神《51号星球》、《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的海报则展示出张扬个性和夸张童心,洋溢着欢乐气氛;《街舞少年》海报以不同肤色的几个少年头像为主题,充满开放的状态和创新的活力,反映出剔除掉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和主流文化优越感因素之外“美国式的自由、平等和竞争”;特别是《女招待》的海报,画面以淡粉绿灰美式格子为底,衬托着甜蜜微笑的女招待,娇美可爱的表象下却是女性主义眼中堪忧的地位和命运……这些电影海报以“美国梦”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出资本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普遍富裕的图景,这种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展示出承载美利坚民族精神与性格的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出美国文化的独创性,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性,而这种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使电影海报在色彩、光影、造型上极具特色同时又与其电影风格保持一致,成为了当今海报设计的主流。

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成为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顾长卫2005年的《孔雀》,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天空下女主角的沉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呈现出感伤的怀旧情绪……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斯皮尔博格执导《艺妓回忆录》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游走: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等等。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当今非剧情式海报设计的元素。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成为非剧情式海报设计图形变异的工具。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独创性。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符号选择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20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所谓符号就是负载、传播信息的基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在有限的时间、篇幅内,以简洁明了的视觉图形,快速、准确的传达宣传目的和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就是代表信息的符号。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文化生活都是符号形式――一切文化形式即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设计作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因此,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设计中选用的符号是用来传达创意讯息的,设计师在运用符号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符号情境要素,必须对其进行编码,将传达的讯息转换成易于理解、耐人寻味的创意。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符号生成了不同的意义,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就在作品中得到无限延伸――受众也乐意去“破译”、去“解码”讯息。只有双方在文化、知识背景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标准一致,才能保证讯息意义被畅通无阻的传达。受众对于消费需求的标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设计的创意就是要针对受众的精神层面,通过符号消费来使受众得到满足。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第8篇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把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并在创新中实现二者的发展,是彰显文化魅力,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特点,并就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茶文化;元素;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环境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使用功能,提高使用舒适度的一门实用性的技术。近年来,彰显文化魅力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且彰显传统文化又成为一种风尚。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和区域特色更具魅力。把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对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茶文化元素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样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也包括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物质形态,同样也括茶艺、茶技等等。茶文化元素是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洗礼而存下来的茶文化中的精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紫砂壶,从最初的泡茶的器具发展到今天集诗词、书画艺术等于一体,内容从开始的泡茶发展到今天融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综合体。还有竹子、古木、根雕等茶文化元素以物抒情,情景相融,文化内涵丰富,也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相适应。从材料、造型和审美上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恰恰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境界和环境艺术设计目标相吻合,为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提供了途径。

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和特点

2.1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茶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实现融合,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产生出以下新的效果。一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活力。茶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又富有极强的民族和区域特色,可以说是充满活力的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环境区域特点巧妙的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性,使设计更体现地方特征,灵魂更加突出,作品的生命力更强,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文化色彩。二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茶文化元素寓意深远,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思想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让人通过这些元素所赋予的丰富内涵细心进行体味,让人们在这种充满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引导下进行思索,这种思维上的拓展比实际空间上的拓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美,真正实现了我国古典“大美无言”。三是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贴生活。茶文化元素来源于生活,经过发展又高于生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使得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又在某程度上高于现实生活。这种根植于现实而又超脱了现实生活的环境艺术是一种能让人接受而又可以得到高级享受的精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追求。

2.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中的特点

将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实现了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性。茶文化元素是茶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化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茶文化元素,使文化、审美和艺术功能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是历史与潮流的结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必将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进一步彰显。二是民族性。茶文化元素的民族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同样需要民族性来体现。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通过茶文化元素鲜明的民族特征来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三是艺术性。茶文化元素中的制作工艺、泡茶的技艺,与茶有关的诗词曲赋和茶画等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展示这些工艺和技艺,把茶诗词曲赋和茶画与环境巧妙结合,就是一种艺术的再造过程,必将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作品。四是现代性。茶文化元素虽然代表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当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创造中应用这些元素的时候,其所代表的含义明显已经超越了其在茶文化的涵义,是一种紧跟时尚潮流的发展,现代性已经在这些元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应用

3.1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

茶文化讲求清静典雅,所以在其空间元素上无不体现着这种特征。在茶文化元素中,树根、藤椅、紫砂壶就成为茶文化空间元素的代表,同时也通过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一幅恬静典雅的空间画面。这种材质的选择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天然和质朴之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现代都市中如果能用这些元素构建一个空间,定会让人产生一股气定神闲之感,也会使人身心舒畅,同时也体现了对茶文化淋漓尽致的运用原则。借鉴茶文化元素的这些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大胆吸纳这种在材质选择上的特点,多使用一些木质的材料,充分利用木质自然纹理,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通过在草木等材质的选择上,使空间更加统一、协调,富有生命力,充分实现“草木皆有情”的意境,更让人感到自然气息,体现人文上的关怀。特别是在一些私人空间和高雅空间中应用茶文化元素在材质运用上的理念,并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给人美和舒适的感觉,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更为成功。

3.2布局设计

环境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结构确定后装饰性就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而且这种装饰性更多体现在软装与相关配饰等方面,通过家具和装饰物品的合理设置,实现功能的创新。在我国茶文化中精美的茶具,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具有特别的艺术气息,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这些元素选择性地进行应用,并结合空间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一定会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某茶乡见到过一个茶楼,虽然原建筑不具备优势,但通过精心布局和摆设,营造出了浓厚的明清风格。各种年代家俱分布其中,紫砂壶,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被巧妙的摆放在茶楼中,再配有现代技术的灯光,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古老茶叶之乡,茶文化元素又好像随时向人们诉说着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真正实现了茶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

3.3空间层次

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二次空间,实现环境层次的丰富是一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茶文化元素中的竹子、青砖、茶画等都可以用来实现空间的围合和整合,从而实现空间象征性分隔。通过这种分隔营造不同的意境,设置一些虚拟的场景。同时对茶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空间功能的再造,当人们在这些空间中活动时,又可以充分感受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人思想的不断变化。笔者见过一个公共阅览室,通过竹子这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空间的分割,然后营造出不同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思绪随着空间的变化,接受不同知识的熏陶,那种虚实、意境之美让人感叹,环境艺术的设计的效果也通过这茶文化元素的合理应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3.4氛围意境营造

营造氛围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必须通过空间各元素的配合才能实现。可以想象,在一个空间内浓厚乡村气息的藤竹茶几,再加上竹子、紫砂壶这些茶文化元素的点缀,定会把茶天然的这种特征阐释得盎然有趣,让人在田园生活中遨游。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茶诗词曲赋、画等创新应用,与其它民族文化元素实现有机结合,实现搭配统一和谐,一定会在特定空间内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借助环境艺术来传递文化气息的做法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

3.5和谐思想的运用

茶文化的中心是和谐,茶文化元素是和谐的具体体现。这种和谐体现在“茶艺”的和谐、“茶礼”的和谐与“茶具”的和谐上。这种以艺、礼、具虚实结合表达和谐思想的做法,体现了神形统一。这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新发展,就应当充分理解茶文化元素中这种高超的思想表达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这样定会设计出环境艺术的精品。

3.6视觉、听觉拓展

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静止空间上的设置,同时也包括一些互动环境上的设计。在这些互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可以参考茶文化中技艺表演的元素,通过真实的表演,拓展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信息量互动性,给人听觉、视觉上的拓展,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4结语

茶文化元素内涵丰富,是思想与文化的统一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上,应用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基本趋势。从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布局设计、空间层次实现、氛围意境营造、视觉听觉拓展上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从茶文化元素中吸取养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应用,定会为环境艺术设计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沟睿.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94.

[2]车玥珣.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及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4):35-36.

[3]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04):45-47.

[4]牛玉慧.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6(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