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解决措施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

中小企业在稳定国民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繁荣国内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这些都是经济能否稳步增长社会能否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与中小企业的的经营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我国,中小企业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是培养造就企业家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调节经济波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出来,但是中小企业在创办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中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融资难,再加之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上述因素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其中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其本身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其自身资金实力弱,生产经营规模小,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才缺乏,很少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可信性大大降低,使银行、小额公司等金融机构无法清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我国,还有资信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存在,统一的资信平台缺失,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在成长期,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要改变发展方式、在经营生产上实现转型升级比较困难。成长性是金融机构最关注的,也就是说将来是否具有偿贷能力。如果一旦出现了市场的风险,经营不下去,这对金融机构本身也是一种风险。企业经营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究竟是不是市场有需求的,这个需求有没有成长性。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企业融资是很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有银行和金融机构自身的考虑

银行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把风险和安全性考虑放在首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自于社会千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如果这些钱出现了风险影响面积会非常大,所以银行将资金的安全性作为第一衡量的标准。中小企业每次资金需求量小、但贷款融资频率又较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增高,融资风险较大,无论是银行还是民营金融机构,也都需要考量贷款的安全性,这些无关银行的大小与多少,也无关是否民营金融机构,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银行贷款很难,民间借贷利息很高。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平台和途径很少,银行信贷规模缩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资金周转困难,使市场资金需求增大。

(三)担保公司等中间平台缺失

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大都较为谨慎。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点原因,即成本高、风险大。遇到经济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相互推诿,担保公司甚至要求反担保。这些程序,既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限制了担保行业自身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数量少且运作不规范。

(四)银行体系和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匹配存在错位

首先从所有制角度来看明显不匹配。中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而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这就使银行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多少存在缺失、问题、困难。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性认定上,就显得尤为谨慎。其次,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把做大做强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如果大中小银行都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话,银行体系又怎样能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呢?其三,银行与企业风险模式错位。一方面,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信用状况不能令银行满意,两者存在风险模式错位。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在融资方面得到银行大力支持还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改善。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有结构性和制度性因素所致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在国家收缩银根政策偏紧时,中小企业面对的资金压力更大。但融资环境只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表层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与体制性、结构性因素有关。在银行信贷紧缩、可用资金少的情况下,银行往往优先选择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融资渠道更窄。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问题,也与体制、经济结构、市场等深层次因素密切相关,归根结底,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度缺失及结构性问题所致。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证券公司帮助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和私募债来融资

通过上市来解决中小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的急需资金问题;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而不是债权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能避免银行借债融资过程中利息高、财务成本高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在国内与国外多渠道股权融资。

通过证券公司帮助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和私募债。中小企业扶持债券是以地方政府平台类企业作为发行主体而发行债券的发行模式,筹募资金由管理人、托管人商业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通过商业合作社投放给企业。证券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研究策划服务,通过业务创新的形式,为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搭建相应的融资与策划服务。当然,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设备租赁,信托贷款,发行债券(或集合债券),典当,集合中期票据等方式来融资。

(二)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在整顿金融秩序的同时,还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建立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企业之间的互保基金。政府要鼓励经营效益好、管理严格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活动,以此作为主流资金以外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必要补充渠道。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因为这部分资金它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追求高回报,能和企业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如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或引入民间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一些中小企业依托商会进行融资,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商会作为一个中间机构,熟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信誉等情况,小贷公司等通过商会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这样双边互信,解决问题就相对容易。

通过发行中小企业扶持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扶持债券是以地方政府平台类企业作为发行主体而发行债券的发行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路子。政府应加大力度吸引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比如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国务院文件要求大力发展中小微型金融机构,让中小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让草根金融来支持草根经济。

(三)建立全国和地方政策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各级政府要着力推动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担保基金或组织机构应由政府主导下成立以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共担机制。国家应将各种针对中小企业补贴资金、产业基金的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作为国家政策性再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偿。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发展民间资金担保公司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积极支持社会上有能力的机构团体进行贷款担保中介服务,作为银行和企业的桥梁纽带。通过建立全国性政策担保体系,提高全国担保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国家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建立,将大大加强融资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四)企业要加强自身修炼,积极主动寻求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我完善,建立规范的财务构架、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向财务管理要“效益”;同时,在企业运营方面,企业要培育适应市场的能力,找准企业自己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使企业更好的成长起来。企业要客观看待自身信用资质与银行信贷管理要求的差距,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等措施来提高信贷资信条件,提高企业的信誉。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信用关系,诚信是维系银企关系的基础,也是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首要条件。

(五)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体系及信息通报制度和评级制度,搭建中小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审机制

逐步建立和推广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成立专业评介机构来降低金融行业在提供资金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使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

(六)加强银行和税务机关的合作,开展“银税互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地方税务机关和商业银行业地方分行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双方共享区域内中小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地方税务机关通过银税合作机制,要向银监分局和银行金融机构定期传送辖区内中小企业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银行金融机构对税务部门传送的中小企业纳税信息,开展尽职尽责的调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诚实守信经营效益好创新能力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应给与融资方面的大力支持。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2篇

【摘要】多年以来,中小企业数量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约99.7%的比例,中小企业是最具经济活力的群体,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融资可以说是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起点,合理的融资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多元化途径

前言

融资活动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融资难和融资贵仿佛是中小企业的标志,不同的调查报告和社会反映都印证了中小企业受困于融资问题,造成企业生存艰难,经营发展受阻。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形势,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助于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融资也就是融通资金,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前者指直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后者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不需要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当前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各类商业银行贷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民间借贷日益规范化,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已经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到2017年5月19日为止,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1215家,成为很多中小企业涉猎资本市场的最佳选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边际成本低、产品更新速度快、营销手段丰富的优势快速打开了市场,迅速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出台了种种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1)企业自身问题。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缺乏抵押物,信用等级低,平均寿命短,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自身机制建设,习惯于投机取巧,影响了自身形象和信誉,因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评价偏于负面。(2)政策方面原因。我国资本市场的门槛较高,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交易市场的要求及发行条件,因此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的渠道进行融资。(3)金融市场问题。金融机构有着严格的信用审核和贷款业务审批流程,审核中小企业贷款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跟踪企业经营状况,收益低,风险大,因此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三、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途径研究

1.完善金融法律法规

2014年9月,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我国应尽快出台《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贷款的渠道,规定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低标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歧视问题。同时适当提供地方财政补贴和税收补贴,适度向中小企业开放直接融资市场,降低对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要求。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事物,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我国必须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工作,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6年8月,我国四部门了《网贷机构管理办法》,对投资限额、第三方存管、项目真实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可是τ谌绾温涞厝狈ο冈蛑敢,还需出台更具体的办法。

2.加快建设信用机制

建立系统的信用机制有助于防止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政府部门、央行等应当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以企业、个人、评级机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政府相关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采集、评价、为主要内容,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客观全面的身份认证识别体系,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隐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自身应规范经营行为,完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为顺利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金融机构透过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对企业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估,从而愿意积极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3.构建融资担保体系

融资担保在合理控制融资风险的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难度。我国应尽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中小企业提出担保申请之后,专业担保机构首先考察其财务状况、偿债能力、未来经营状况等,然后提交给商业机构,以便商业机构分析考核,再决定是否提供融资,后期担保机构再跟踪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这就降低了商业机构的融资风险。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等,截至201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为7898家,累计担保中小企业户数约300万户,融资性担保额累计超过1.4万亿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4.建立多元融资市场

多元化的筹资方式能够合理分化融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稳定性。近年来,筹资渠道日渐多样化,企业应仔细权衡融资效益和融资风险,制定资金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融资方案,确保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银行利率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控制贷款数量和规模。还可以尝试基金、股票、债券、众筹融资、大数据融资、P2P平台融资、电商平台融资、引进资金雄厚的战略投资者等,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此外,中小企业应有效利用财税补贴、政策优惠等,不断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合理运用商业信用,通过赊销商品或者预付货款的方式,灵活地解决企业资金流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营利润。

结语:资金是中小企业的血液,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自身等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应从战略上认识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积极规避融资风险,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灏.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3篇

摘 要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只是程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从而造成市场失灵问题。建立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从各国实践来看,由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是一项被普遍采用的措施。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措施,但不能根治市场失灵现象,贷款难问题仍然很突出。因此,考虑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不能局限于商业金融范畴,必须考虑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

关键词 小微企业 政策性银行 市场失灵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从而造成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难不能局限于商业金融范畴,必须考虑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以适当的政府介入化解市场失灵。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小微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但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从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交易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因此,作为营利性的金融机构,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这不仅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对此,政府显然有职责通过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

建立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不仅可以补充商业性投融资活动的不足,还可以引导商业性投融资活动,以较少的政策性资金吸引更多的商业性金融资金,从而成为政府扶持弱势群体的重要工具。从各国实践来看,由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是一项被普遍采用的措施。

小微企业融资难在我国广受关注。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融资主渠道 ,但小微企业面临贷款难、贷款贵,同时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发育迟缓且短期内难有大的实质性进展。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提高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但贷款难问题仍然很突出。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并未根治金融市场失灵现象。因此,考虑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不能局限于商业金融范畴。从我国长期实践来看,要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必须考虑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

二、我国现有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措施的局限性

(一)对商业银行的鼓励引导政策

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商业银行出台的“两个不低于” 、发行专项金融债、差异化监管政策等措施,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商业银行仍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要,很难寄希望于在商业性银行体系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1、多数政策措施仅有指导意义,不具有强制性,商业银行可以不予采纳。例如“两个不低于”指标,仅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的要求,并非对单个银行机构的考核指标。况且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不少是上市的股份制企业,有向股东负责的天然使命,有在合法合规情况下自主选择客户的权利,即使是监管当局也无权干涉。这也是对现有商业银行不宜作出计划经济指令的重要原因。

2、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谨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也无可厚非。一是商业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其贷款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同时监管部门对银行资产安全性也有严格考核,商业银行仍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在缺乏风险补偿、尽职免责等制度安排的情况下,一味要求商业银行扩大高风险业务显然是不现实的。二是商业银行追求规模经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高,考虑到性价比,商业银行当然更倾向于做大企业、大项目。

3、按照现行企业划型标准,一些人数少但动辄贷款上亿的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类公司在贷款中被划分为小微企业;还有一些企业首次贷款时属于小微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续贷时仍被银行视作小微企业,这使得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数据被扭曲。造成的现象是,金融管理部门一再强调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不减的感受形成强烈反差,这也是业界对宏观统计数据质疑的原因所在。

当然,现实中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会考虑政治因素以及社会责任等,从而响应国家号召,贯彻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但靠政治口号和指望银行学雷锋并非长久之计,计划经济手段也难免在执行中打折扣,缺乏可持续性。

(二)发展小金融机构的鼓励政策

国发14号文 把“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作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弥补大中型银行市场供应不足。不少学者把融资难归因为缺少小金融机构,因而主张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银行。然而实践表明,大量小金融机构(以及尚不具有金融机构身份的类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一定意义,但并不显著。

以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903家,贷款余额263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322亿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从2008年试点指导意见至2013年6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急遽扩张至7086家,贷款余额7043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1121亿元,占同期全国银行业新增贷款的2.2%。一方面,小金融机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很小,根本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的贷款要求。其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较高,本小利薄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负担沉重。总体上,就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而言,我国所短缺的不是商业银行的数量和类型,设立小金融机构会对小微企业融资有所裨益,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经验

由于各国经济法制沿革与经济发展路径不同,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缺口所采取的措施也各有特色,常见的政府介入模式主要是通过设置政策性银行、提供信用保证与提供融资辅导服务等系统性措施,配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中,政策性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系统措施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比较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与日本等五个发达国家,发现这五个国家在中小企业与创新金融领域中,均设有政策性金融机构或计划,说明五个发达国家,均将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制视为矫正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必要机制,同时也普遍承认补贴在中小企业政策金融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各国政策性金融介入的模式与深度又不尽相同。英、美两国标榜自由经济,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均选择适度的政府介入。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选择较英、美更积极的介入模式,设置政策性专业银行直接介入资金配置。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移,金融与经济自由化备受推崇,政策性金融机制的适宜性受质疑,中小企业政策金融机制也受到检讨,不少国家也对此检讨,然而其对政策性金融机制调整的方向却差异较大。其中不乏如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逐渐将政策性银行改制为商业银行的例子,更多则如日本、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始终坚持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四、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有关建议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基础还不雄厚,金融机构还不发达,金融市场也还不完善,因此还不能像英美等发达国家一样,仅仅通过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来弥补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必须要有一个能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大规模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是参考借鉴并比较其他国家经验后,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一)法律地位。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首先应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制定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专门法律,明确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和政策目标,以及资金来源、业务范围、业务开展方式、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政策性银行的合法地位及业务开展。

(二)经营原则。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必须遵循政策性、非营利性、引导性、非竞争性、经营市场化原则。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定范围,并坚持“商业银行抢着做的我让,商业银行不愿做的我上”,主要承担融资能力较弱、达不到商业银行融资门槛的小型微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融资服务,凡是商业性金融可以解决的问题坚决交由商业性金融解决,不与商业银行争客户,并引导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资金来源。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初,其资本金应由财政提供。之后可通过发行政府担保的债券、吸收储蓄存款等方式扩大资金规模。此外,在要求政策性银行保本微利经营的同时,应考虑建立风险补偿制度,根据银行业务规模、风险水平等确定补充比例。

(四)业务类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运用方式包括贷款、担保等,其中贷款是最主要形式。贷款包括直接性贷款和通过其他机构转贷的间接性贷款两类。建议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借鉴德国经验,重点开展间接性贷款业务。德国复兴信贷开发银行KFW虽然是一个大银行,但没有分支机构,其贷款以“批发”方式由商业银行“零售”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当地银行申请贷款,接受申请的银行将企业申请与本行所作评估一起递交KFW审查批准。这种运作方式的优点在于效率、成本、专业性的兼顾。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原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断的增长,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着不可小视的力量。虽然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占全国企业的百分之九十之多,但依然存在着融资困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融资困难,成为限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金周转失灵,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扩大信贷规模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信贷规模的涨幅却并不突出,在全国信贷规模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五,而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之多,两者间的数据形成巨大的落差。中小型企业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与社会的服务保障机制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疑是为双赢局面的形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具体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状况不佳。当下企业的自身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纰漏,导致融资结构混乱,无疑成为阻止企业融资道路的障碍之一。银行等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愿意向中小型企业开放融资平台,一部分来源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加之制度上的不够严明,是得银行在融资对象的筛选上态度明确宁缺毋滥。其次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责任意识相挂钩,也与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制度上的缺陷将会导致企业信用状况受到质疑存,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一旦企业发生资金风险,加之企业在融资负债上的态度不够明朗,很可能给资金提供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自有资金缺乏,融资成本高。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第二个自身原因,就是企业自身资金的缺乏导致融资成本过高,超过了银行的风险承受范围,无形中也堵塞了部分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依靠两股力量,来自于自身的积累和内源融资的动力支持,两股动力相互做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自身积累资金空间过少,将会给内源融资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内源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减小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融资的重要作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大大放慢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压缩企业的发展空间。

3.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实力薄弱经营风险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其较多的不稳定因素成为金融机构不愿向其提供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开始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进行过渡,然而部分传统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经营理念也相对落后,无形中加剧了经营风险。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丰富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小型企业在行业中站稳阵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产品缺乏多元化和创新化发展,不能把握市场需求根据顾客心理对产品结构进行改革和优化,导致企业发展空间受限。

(二)外部环境压力

1.政府方面没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政策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得较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支持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文件一直处于留白区。国家在政策上没有给与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僵局迟迟没有被打破。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文件,大多是借鉴西方先进的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缺乏对融资领域进行理论性的研究,导致目前现有的法律,概念模糊认知度不强,同时也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基本的国情,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融资法律文件。其次中小型企业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在融资问题上处于劣势地位,没有享受到国有企业等同的高待遇。税收压力使得中小型企业负担加重,该企业的现金流量造成一定的冲击,税收问题得不到改善,资金周转困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难题,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金融机构没有对中小企业融资予以重视。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对扭转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局面而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存在于融资困难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机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贷款方面,重视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融资门槛过高,融资的数额受限,融资规模过小。首先,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提供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或发展前景较大的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由于中小型企业信誉不高,经营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没有提高足够的重视。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型企业开放融资项目,降低融资门槛更能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收益空间。而部分金融机构并没有意识的融资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其次,金融机构为了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数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而额度较小的融资资金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第三,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要一个较长的审核时间。当中小型企业面对资金周转不足,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时,通过融资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因此如何简化融资的审核程序,高效便捷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放大自己的收益空间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融资门槛过高,融资数额受限,融资规模过小,归根结底,是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项目重视都不够,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僵局没有从从根本上被打破。

3.民间融资没有得到有限的管理和规范。民间融资的出现,暂时缓解了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燃眉之急。民间融资将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可靠的平台聚集,再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企业将所获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支付于民间融资的利息,实现双赢的局面。民间融资大大的提高了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民间融资虽然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但是由于民间融资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大,无形中给民间融资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生存前景。首先,民间融资缺乏法律文件的管理和规范,为不法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没有法律的强制手段的制约管理下,不法交易肆意横行扰乱了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目前民间融资的合同规范性,还需要有着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在借贷双方姓名,金额利率,违法责任等问题上,都应该进行明确的规定。民间融资固然能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但疏于对民间融资的管理和规范,不规范渠道的民间融资,于企业而言无疑是饮鸩止渴,适得其反。因此,如何规范管理民间融资成为解决融资难题的另一个挑战。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和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就中小型企业自身而言,需要从管理和经营两方面出发,降低存在的经营风险,才能提高获得融资的概率。在内部管理体系上,企业要完善现有的内部管理体系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管理,为企业信用评估等级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企业要将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披露,及时偿还融资贷款利率,在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完善上,可以学习西方先进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适度的改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对员工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要扭转传统的经营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需要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中,丰富产业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根据市场需求和顾客的消费心理,对产品进行研发和销售,快速在抢占市场份额。第三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风险,同时当风险发生时,企业要形成紧急风险预案来应对危机。另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保障企业内部结构的有条不紊,在管理、经营、风险防范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自然会获得金融机构青睐从而为融资赢得机会。

(二)政府建立相关政策制度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对中小企业政策关怀。同时放宽税务的要求,减轻企业负担。为了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政府要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政策支持,出面解决这一难题。政府方面可以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作,通过给与金融机构较高的待遇,提供金融机构与政府合作项目之间的机会,作为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交换条件。通过福利作为交换条件吸进金融机构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注资,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第二政府可以形成支持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理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销售渠道,以此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第三,政府方面可以放宽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期限,缓解背负在中小企业肩上的经济重担,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三)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程度

金融机构要重视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办理,虽然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但风险背后同样也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金融机构通过放宽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标准,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能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的利益。提高中小型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重视程度,可以先从完善现有的审核评估制度入手。目前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办理问题上,审核评估制度繁琐,工作效率低,耗时长,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无形之中也压缩了金融机构的收益空间。第二,金融机构的参考指标要打破现有的单一性特点,金融机构在办理融资业务时,不仅要侧重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运营成果重视,也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进行预判。同时金融机构要重视融资项目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带长远持续可观的收益,金融机构选择融资无疑是实现双赢局面的不二选择。第三,金融机构要从根本提高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重视。虽然,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风险性较小,但其融资机会也较少。而针对中小型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拓融资业务的办理市场,必将为金融机构带来可观的利息收入。

(四)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管理和规范

民间融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机构在解决融资难题上的空缺,极大程度地迎合的市场的需求,并逐渐的被中小型企业所认可。民间融资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无形之中提高了对民间融资门槛的要求,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管理和规范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金融机构繁琐复杂的融资手续,在企业急需资金,作为解决周转难题的背景下,便捷高效的民间融资更切实有效。民间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债券任何债务人之间进行简单的协商,即可快速办理手续。民间融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融资,较大的时间跨度,同时也提高了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在这种背景下规范民间融资手续现在尤为重要,将融资手续的办理过程和协议的签订内容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困难局面的压力,同时也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次,我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民间融资市场管理制度,在法律文件的约束和监督下,督促资金流向趋于公开透明。第三,在遵循民间融资市场的制度的前提下,双方要按照协议内容,遵守良好的民间融资环境,让民间融资参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中来。

[参 考 文 献]

[1]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2]李奕坤.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中国市场,2016(1):116-117,119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5篇

我国金融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从长期来看,我国的金融改革目标就是要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创造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金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金融业目前还不能合理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壮大,金融业才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11年以来,在国外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宏观政策趋近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对企业发展和转型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严重匮乏、银行信贷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严重。

进一步促进金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就是要让资本市场担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西方成熟的市场经验已经表明,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结构调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金融市场从产生到不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新阶段,金融市场在深度、广度、效率、稳定性方面均有诸多不足,市场结构不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升。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其中因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较小,营利能力有限。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多为民营企业且规模较小,很多中小企业是在乡镇中创办的,具有规模小、营利能力有限、自有资金不足等先天性的不足。资本积累缓慢、其设备陈旧、管理理念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其经营业绩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大都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水平较低,生产具有盲目性,受产能过剩的冲击严重。

2.市场透明度低,信用风险较高。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缺乏市场透明度。相比较而言,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度、真实度较高。不透明的财务状况直接导致中小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企业的信用制度没有建立,我国小企业家的信用较为落后,经济的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信用的影响,导致银行业也为此对企业失去信心。因此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加大了审核力度,手续变得十分繁琐,交易成本上升。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难以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控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业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市场、财务等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中小企业因此在融资领域时常遭到“歧视性”对待。

3.还贷能力有限,缺乏抵押担保。我国中小企业的还贷意识薄弱,还贷能力有限。中小企业的讨债现象较多,银行业因此导致的坏账增多。银行业作为金融机构,其首要目的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据统计,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经营贷款的管理成本远远大于大型企业,所以,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国有企业更容易从银行业获得贷款。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符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抵押物和抵押条件,缺乏抵押物致使银行业贷款的风险增大,信贷的监督管理很难执行。从1998年起,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以减少银行的坏账率。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大。

(二)金融机构自身原因

一方面要积极全面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又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这两方面金融机构本身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自身的内部原因至关重要。

1.金融机构结构单一。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向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模式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诟病。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模式,有利于国有大型企业,同时又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市场是垄断的,结构是单一的,而中小企业在市场上是活跃的,是开放的,结构呈现多样化,这种模式上的差异,使我国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过程中遭到排斥。民间借贷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缺乏法制化市场化管理,很多中小企业都被迫转向民间借贷,使中小企业的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利用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会减少其现金流,削弱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对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融资渠道单一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主要问题。

2.缺乏创新且“惜贷”现象严重。我国金融机构在投资理财产品上缺乏实质性的创新。近几年来,我国以鼓励发展中小银行为手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银行受到传统大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较少。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缺乏对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的积极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偏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资金贷款,对中小企业严重“惜贷”,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中小企业从银行的贷款利率较高,调查显示,62.3%的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更是明显高于大型国有企业从银行的贷款利率,而且中小企业还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另外,民间借贷与地下钱庄更是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在不断的完善中,面临的新的问题不断增加,由于受到特殊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的影响,我国政府在金融体制改革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其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备受煎熬,发展举步维艰,在融资领域受到“歧视”。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与政府对其的扶持力度严重不成正比关系。另一方面,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的近几年,政府缺少对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监管,导致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且留下了很多诟病。政府没有完全将金融体制改革推向市场化的道路,依然为其提供诸多的利益保护,导致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逐渐成为暴利行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真正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却利润很小甚至连年亏损。这一严峻的问题加重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对金融机构的不满,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决措施

(一)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我国目前金融领域发展看,资金错配的矛盾较为突出,融资结构失衡已经成为“老大难”的问题。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直接融资存量占比为42.3%,而美国高达86%,日本、德国直接融资占比也在70%以上。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都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范畴,解决这种系统性的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靠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方向,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融资结构,显著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二)强化中小企业自身能力

中小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目前融资难的因素。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合理进行企业并购,从规模效益、产品生产、产品推广、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自身盈利能力,努力增加资本积累。转变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生产设备,更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顺应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同时,中小企业要转变生产管理理念,注重内部产权划分,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突破家族式管理的诟病,加大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对职工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商业信誉,降低信用风险。商业信誉不仅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而且也是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必要条件。最后,要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管理能力,财务状况与营利能力要进一步社会化、公开化、透明化,消除贷款机构的顾虑,强化融资的抵押物,满足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条件。总之,中小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是其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先决条件。

(三)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自身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首先,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破金融机构原有的固化模式,为金融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使金融市场充满活力。降低银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扩展中小企业融资的空间,改变融资的单一渠道,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也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同时也是符合当前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之路。其次,要进行体制创新和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企业金融机构,改变以往的“惜贷”行为。创新金融理财产品,为中小企业以及民间资本创造更多的理财选择空间,差异化和多样化并行的理财产品与服务是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要优化资源配置。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为原则支持实体经济进行转型升级,适度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合理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四)强化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成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工作的重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

产业集群是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由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通常集群成员包括上游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行业协会、贸易联盟,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是从乡镇兴起,由中小民营企业结网成群而成。基础差、底子薄、成长过程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阻碍这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产业集群为角度,分析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具有的融资优势;在集群发展、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集群融资提出建议以达到强化融资,从而改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我国积极出台政策应对危机,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仍是十分有限。现在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融资难,还有一个就是融资贵。据建设银行有关部门测算,2011年上半年中小企业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的平均利率为8.02%,而大企业为6.65%;中小企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利率为10.15%,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利率是17.33%,民间借贷平均利率35%。综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完善

家族式管理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是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呈现出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融资能力不强的现象。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完善,缺乏应有的创新理念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技术的研发。由此企业信用等级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且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严重制约其发展。

2.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据有关部门统计,企业已经建立自身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较大提升,增幅达87%以上。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往往以个人经验管理和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透明度较低[1];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内部原因之一,是缺乏融资信用。另外,造成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的还有资产较少,负债能力有限,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够,且提供的抵押物变现能力较差。

3.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银行及国家金融机构借贷和民间借贷。目前信贷市场定位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集中资金投向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因管理不甚规范、效益不稳定从金融机构那里取得贷款,而且获取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从现行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上看,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产值低内部管理粗放、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因此它们达不到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基本要求,也就很难在短期内进入资本市场融资[2]。

4.缺少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

抵押担保是目前最主要的贷款方式,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只有极少数3A以上的黄金客户能在授信度内享受30%左右的信用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企业原来大多是依赖银行的信贷资金起步发展的,原有的有效资产已向银行抵押完毕。新建企业不动产规模往往较小,也难以提供足值抵押,加上目前抵押贷款率较低,抵押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抵押物只得放弃。同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替别人作保,效益一般或太差的企业,银行又不认同其担保资格。当前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经营的风险,在为企业提供贷款时,一般会要求企业以优质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负债能力低,大多不符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至于担保,目前商业银行规定只有信用等级A以上的企业才能提供担保,但是我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少,中小企业无法互相担保。大企业一般不愿为中小企业担保,即使愿意,往往也会收取较高的担保费用,加大了融资的成本。

二、集群融资的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组织形态,其在资源、信息以及公共设施的共享上使每个集群内的个体大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集群内企业融资相对于较单一企业与单个游离状态的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向集群内企业贷款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提高集群内企业信用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主要围绕着一种或者几种相关的产品来进行生产,区位相对集中,地域依赖性较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当地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收集到有关中小企业的相关经营、财务等信息,减少征信成本。这样可增加集群内每一个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进而增加整个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借助于产业集群内部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可以增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使得金融机构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货款。

2.降低信贷成本的优势

集群融资支持带来的货币乘数效应存在如下关系:高经济增长—储蓄增加—银行的货乘数—投资增加—区域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增长—银行收益增加[3]。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区域上、产业、行业上紧密相连,银行可“批量”向集群内企业进行贷款调查、审批和监督,从而大幅降低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和监督管理的费用。银行可通过向集群内同一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发放较大的贷款,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信贷交易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场外交易市场 融资 内因 外因

1.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近5000万家,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另据统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2.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及现状

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很多,资金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中小微企业内在自身客观情况和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占据主要地位的。

2.1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因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理论: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小微企业是普遍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企业,这个阶段企业的平均年限据统计为三年,此时企业具有的内部特点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商业经营模式粗放,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信用等级偏低;显现在外部的特点是:企业的低盈利能力和轻资产状况。由于这一阶段企业收人来源的不稳定性及未来成长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企业投资风险高,外来资金介入意愿不强烈,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维持生存和发展。

2.2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外因及融资现状

2.2.1银行借贷难

目前,银行依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作为市场化运作机构,以追逐利润为立行宗旨,以回避、控制风险为经营手段,在我国目前贷款政策和条件下,指望银行抛开利润指标、不顾自身风险给予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大力支持是不切实际的,银行没有责任和义务也没有动力和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3》表明银行有两项所谓的“创新业务”不但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反地还显著增加了企业负担:一是存贷挂钩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比如,一家企业贷款1000万元,但必须将500万元回存银行,企业实际使用的贷款只有500万元,但要支付1000万元的利息。另一项是承兑汇票赚取贴现手续费用。银行贷款给企业不是给现金而是承兑汇票,中小企业结算难,汇票背书由原来的不超过3次,层层背书多达100多次,不但积累层层背书的三角债风险,最后垫底出不了手的企业也就只好多掏贴现手续费用将票据贴现,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运营风险①。

2.2.2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民间资金融资贵

担保公司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吸收部分社会资本组织成立的,根据设立之初国家对担保公司定位,担保公司应该主要是服务中小微企业,但大银行都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指望小机构承担风险和成本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市场运行的经济规律,而从担保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看,担保公司为了控制风险,经营上也是侧重服务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并未起到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信用担保支持的初衷和效果;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大都呈现出要么都去垒大户,要么就是按照以前“放水”的粗放式经营路子,做过桥贷款、大额贷款,变相将“高利贷”合法化运营,这些都增加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没有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在目前经济整体下行时期,大量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求助于“影子银行”、民间借贷,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均大幅上升,客观上也累积巨大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局---它们的生产仅仅是在“为能还上银行利息而奋斗”②。

2.2.3场内资本市场融资有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场内资本市场取得积极成就,建立了包括沪深主板、深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资本市场,从股权融资角度来说,目前主板规定的企业上市条件严格,上市门槛高,绝大多数初创期和发展期的中小企业达不到《证劵法》规定的上市条件,也就根本无法通过沪、深主板上市方式解决企业急需资金,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降低了企业的上市门槛,但也仅能解决部分处于高速成长期、成熟期并且规范的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功能和作用依旧不大。

2.2.4债券市场发展欠发达

从债券融资来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于企业债券发行执行的是“累计债权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中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很难达到目前已有的债券品种发行额度要求,因此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是有限的。

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3.1场外交易市场的概念

场外交易市场(0TC),又称店头市场,柜台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的,为满足特定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和投资主体的流动性需求,根据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的证券发行和证券买卖活动的所有证券交易市场的统称③,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是为中小企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股份流通提供服务的资本市场④。

3.2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

在1998年清理整顿场外交易市场前,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经历发展的高峰,扶持了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劵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和证劵法规的不断完善,在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整体规划下,具备了恢复场外交易市场条件,为此,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2012年2月15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在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指导下,在上海成立,上海股交中心成立后,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出了创新性的尝试。

4.依托场外交易市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4.1场外交易市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具体做法

4.1.1挂牌条件宽松,行业不限,扩大挂牌企业的数量和范围

上海股交中心以广大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企业挂牌准入条件宽松,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业务暂行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挂牌条件看,这一挂牌条件尽可能地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企业范围,确保行业不同、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不同的各类企业都能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融资,从已挂牌和拟挂牌的公司来看,行业既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也有采矿业、土木工程建筑业、渔业、住宿业等传统业态,更有基于传统产业之上的创新业态,如提供老年公寓经营管理服务、社区养老整体解决方案和居家养老服务产业;从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来看,挂牌企业中既有具备上市规模的企业,也有刚刚成立一、两年,企业尚未盈利,但未来成长性极佳的企业⑤。

4.1.2完善公司治理,健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信用,提高各类机构及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内因是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微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过程是企业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了解法律法规、政策性规定和上海股交中心业务规则及协议所规定的权力、义务与责任的过程;是企业对战略变革风险、市场操作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全面风险的检视过程;是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建立运作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完善公司治理、财务内控制度得到加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得以避免减少、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过程,是企业商业信用建立和加强的过程。上海股交中心数据显示“企业通过挂牌后获得银行授信额度30亿元,落地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1.96亿”。融资难是个伪问题,问题的结症要回到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上,解决这两个问题,所谓的融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4.1.3股份转让,定向增发,退出渠道畅通,消除了风险资本投资的后顾之忧

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在发展初期尤其需要风险资本的支持,风险资本追求的是创新企业高速成长后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必须有多层次的资本退出渠道以适应不同风险爱好的投资者进入和退出的选择,规避流动性风险。上海股交中心专为各类中小企业的挂牌和融资提供服务,挂牌的中小企业中不乏风险投资机构的身影,股份转让、增资扩股、定向增发等方式既能够吸纳各类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促使资金转换为资本沉淀于中小企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发展积累后劲,也是为各类风险资本开拓了新的退出渠道,消除了风险资本投资中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

4.1.4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实现信息充分交流,提高各项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的信息交流是实现资本交易的前提,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非上市公司挂牌前应披露中小企业的股份转让说明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主要项目的附注。风险资本,银行资金,个人投资者等各类资金主体可以直接根据中小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的年度报告、重大事项临时报告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进行全面的充分了解,对企业价值进行估值,确定投资资金,持股比例等。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为资金的供需双方提供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再配置。

4.2场外交易市场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形成良性互动

如前文所述,中小微企业一般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但如果中小微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在挂牌时候通过推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为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清产核资,明晰产权,规范企业运作及纳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围绕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规则,企业进行持续性改进,并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和备案,加之挂牌中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用等级及品牌形象,企业的股权具有可以衡量的价值,融资变得不再那么难,如此一来,形成场外交易市场、中小微企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的良性互赢局面。截至2013年4月,上海股交易中心各项数据显示出:挂牌公司53家,实现股权融资8.52亿元,银行授信额度30亿元,已落地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1.96亿;挂牌企业总股本11.45亿股,其中22家挂牌企业股份可交易,累计成交4684.64万股,企业股权融资加上债权融资(不包括抵押贷款)平均每家可达到1659万元良好局面⑥。

5.结语

上海股交中心“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制度体系”填补了我国场外市场制度体系的空白,具有大量突破传统的创新理念并在实践中得到市场验证,因此,丰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层次,运作良好的场外交易市场,创新的金融理念,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3》

②南方周末,5月23日,温州僵局

③李学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涵与其信号传递和信息显示,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

④刘文国,中小企业融资与场外交易市场,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13页

⑤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网站

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网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3》

[2]李学峰、刘洋,场外交易市场、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融资---基于博弈论分析,南方金融,2009,(3)

[3]李学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涵与其信号传递和信息显示,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

[4]南方周末,5月23日,温州僵局

[5]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网站资料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用担保体系;直接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再担保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72-03

引言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有强烈正相关。然而,中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资金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是极其不相称的。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政府、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等外部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中国的中小企业基础比较薄弱、规模小、积累少,积累再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内部融资潜力有限,目前其融资方式主要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在经济信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外部融资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在外部融资方式中,市场机制比较发达的国家,往往以直接融资为主,企业更多的是依靠发行证券的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但在中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几乎是一个空白。(1)中小企业难以进入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的金融主板市场融资。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门槛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融资风险大。(2)二板市场主要是为高新科技企业及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而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显然不在此列。对于高新科技企业来说,虽然二板市场上的上市门槛比主板市场上低,但上市评估费用昂贵。(3)目前中国的风险基金刚刚起步,规模有限,且退出机制尚不完善,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至今仍未开放。

2.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尽管中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向银行借贷,但这些金融机构还是会对中小企业“惜贷”。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平均经营存续期短,倒闭率和歇业率较高,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适合的担保单位等,使金融机构放贷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商业银行追求资金的营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在权衡成本收益后,商业银行往往会“惜贷”。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存在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在融资时易引发“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问题。

3.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

客观上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低下,中小企业贷款的抵押品缺乏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财务与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办理征信,资信等级也难以达到银行的放贷标准;主观上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如信用观念不强,资信度不高等。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破坏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使得商业银行不愿向其提供贷款。

二、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框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一体两翼组成[2]。“一体”指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以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社区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并从事授信担保业务。“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从事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

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担保体系,但是中国信用体系总体上是“一体两翼四层”的格局。政策性为主体,商业性与互担保为两翼,中央、省、市、县四层。表面来看,体系框架清晰,但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建立和明确机构设置和业务定位。

1.担保机构资产规模小,实力弱,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纵观国内担保机构,资金过亿元的寥寥无几,50%以上在500万元以下,最小的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甚至只有区区100万元。资金规模小将引发抗风险能力差、放款规模小、融资成本高、业务种类单一等问题。

2.担保机构数量和结构失衡

(1)担保机构的数量激增: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不管是担保机构政府性担保机构还是商业性担保机构或其他形式的担保机构在短时间内竞相成立,尤其是2000—2005年间。2000年时,全国还只有几百家担保机构,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达4 000多家。之后虽经整顿,但目前的担保机构仍3 000多家,担保机构增长过快导致业务空置率居高不下。(2)担保资金的结构性失衡:政府的担保资金所占比重过高,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比重严重不足。(3)担保机构地域分布不合理:沿海地区担保机构发展较早、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则起步晚,发展慢。

3.担保机构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3]

担保业是一项专业化非常强的行业,其业务人员不仅需要金融、财务、担保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高度熟悉企业每一个环节的运作情况。而目前中国担保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政府机关人员组成,专业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担保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担保公司的人力资源无专业资格认定和从业监管。因此担保业总体上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