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1篇

在20世纪的时候,我国的口腔正畸患者呈现出只增不减的趋势。针对这一情况,使得医务人员不仅仅是要进行相关的矫正治疗,还要从相应的社会上的因素和压力来对口腔畸形的病患进行一定的辅导和治疗,并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或者开展相关的活动来打开患者的心扉,促进矫正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在2005年之后的5年间内对某所医院的口腔矫正科室进行一定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医院收进口腔呈现问题的病人280例。在这类人群中,男性的人数有140例,女性有100例,他们的年龄大都聚集在4—48.4这个年龄段内。其中需要矫正的包括了将其牙列排齐的具有15例、软组织面型进行改善的有10例、牙模型重建的有8例、牙台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占到7例。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统计之后可知,病患的年龄、性别、减数拔牙等之间从根本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检查发现,在研究调查中的这些病例患者各方面都属于正常,无智力以及沟通能力偏差的现象。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是否有无其他相关病史以及精神上的各种因素导致形成错愕畸形等症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直丝弓固定矫治,使得牙床能够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固定保持

1.2.2干预方法:在病患进行再次的口腔治疗的过程中,在相应的位置,像病患宣传一些关于牙齿方面的保护和防范知识,以及正畸方面的相关注意事项,在给患者进行整个正畸矫正的过程进行适当的分析之后,不忘了对病患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2、结果

通过对280例口腔正畸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之前所出现的一些自卑、恐惧、焦躁等性格特征在医务人员的细心的辅导和治疗之下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且病患和医务人员之间也维持了和谐、协调的关系、医生也由于病患的积极配合等,使得整个口腔矫正的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大大的上升了一个台阶。

3、讨论

口腔正畸学是研究错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正畸是比健康更高的医疗要求,因此就诊人员都有着各自的心理健康活动,这些心理健康行为往往影响到治疗过程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针对280例口腔正畸患者不同的病患,根据口腔患病情况的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健康负担,本研究中,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的汉密顿焦虑(HA-MA)测量平均得分高于7分,说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该结果与口腔正畸患者普遍存在自卑、恐惧、焦躁情绪的发现是一致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的心里特征都普遍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医生就要针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辅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在进行口腔正畸矫正的人群中成年人的数量只增不减。这些病例患者大都已经到了已婚或者需要寻找工作的阶段,受到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因素的压力,他们就要求医生加快矫正步伐,在短时间内达到好的临床效果,这时医务人员就应该通过指导和说服,让他们明白倘若加大了牙齿的矫正进度,有可能会对牙床等造成影响,让牙齿出现脱落、是轰动等现象,导致最后的反差。通过这些知道,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到医生的治疗。

3.2病例患者易产生畏缩心理健康。产生害羞畏缩心理健康的症状主要在青少年的人群里面。青少年大都在青春期,这时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总是会受到来自一些嘲笑或者冷落的影响而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在矫正治疗的过程中也不能积极的配合医生。这时就需要医务人员耐心的告诉他们现在的设备都是非常先进的,矫正后的牙齿是非常健康的,让他们不能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健康,并且要有一定的毅力,不能在治疗的过程中半途而废。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2篇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主题是婴幼儿口腔健康。口腔健康应包括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共同阅读全国爱牙日的演讲稿三分钟,请您阅读!

全国爱牙日的演讲稿1全世界的小朋友大多对甜品的诱惑没有抵抗力,过多食用甜品会腐蚀儿童的牙齿,不健康的刷牙方式也加剧了对牙齿的伤害。

活动中,老师讲解了牙齿的结构、生病的原因及对生活的影响,还有正确的刷牙方法等。我们还穿上白大褂,在布置成天蓝色的诊室里,过了一把“牙科医生”的瘾。

牙齿是脆弱的,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为了我们健康的生活,请大家行动起来,健康饮食,及时护理牙齿。毕竟牙好,胃口才好。

全国爱牙日的演讲稿2老师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牙齿的知识,还了解到牙齿不齐主要由4种坏习惯导致:咬筷子或咬笔、咬手指、上颚咬下颚、舔嘴唇。

接下来老师带我们到治疗室,排队一个接一个检查牙齿。我突然很紧张,心怦怦直跳,不停地张嘴让同伴帮我看看有没有蛀牙。轮到我了,牙医认真地帮我检查起来,她发现我右下的六龄牙因为窝沟封闭的材料脱落,有点小小的蛀牙,建议我做治疗。我非常感谢牙科医生的精心操作和精湛的技术。

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学到了很多与保护牙齿有关的健康小知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认真刷牙、定期检查,保护好牙齿,争取到80岁还能保留20颗健康的牙齿。

全国爱牙日的演讲稿3今天,我去王万城口腔诊所看牙了。有一个大姐姐先让我们认识了牙齿,又给我们介绍了牙齿的换牙期。我知道了牙齿分牙冠、牙龈、牙颈、牙根、牙槽骨、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等。那个大姐姐还给我说小孩子六个月到两岁半出齐共三十二颗牙,当恒牙逐个长出时乳牙脱落,大家俗称换牙齿。大姐姐还给我看了视频,讲了怎样刷牙。刷牙不能横着刷,这样刷不干净,应该竖着刷;刷里面的牙齿时要轻轻向外慢慢刷,刷下牙里面的时候要向上慢慢刷,这样才能刷干净。大姐姐还让我看了怎样刷牙的视频,真是获益匪浅啊。

大姐姐给我讲完了牙齿的结构,就给我看了看牙齿,还说我的牙齿除了不是很整齐以外没什么问题。看完了牙齿,大姐姐又送我礼物,礼物有一个本,还有钢笔、牙膏、牙刷和一张价值228元的窝沟封闭一次。我非常高兴,虽然该回家了,但是我的心还在这里。

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一些关于牙齿的事情:牙齿使我们能够享受多种多样的食物,健康的牙齿能让我们无所顾忌地咀嚼食物、肉类、水果……良好的咀嚼能够加强牙龈的强度,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对牙齿起到杀菌作用。除了遗传因素,我们牙齿的颜色和硬度还取决于牙齿保健和饮食习惯。

牙齿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个部分。牙冠即我们能见到的部分,是牙露于牙龈以外的部分。牙冠表面覆盖有一层釉质,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硬度近似石英。牙根是嵌入上下颌骨牙槽突内的部分。牙根表面有一层牙骨质。牙颈是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的稍细部分,外包牙龈。牙主要由牙质构成,内部的空腔称为牙腔。活体牙腔内充填有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合称为牙髓。血管和神经由牙根尖孔出入。患有龋齿时,当细菌腐蚀釉质和牙质进入牙髓腔,刺激神经时就疼痛难忍。所以同学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刷牙的次数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损伤牙齿,刷牙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

遇有蛀牙、坏牙,应及时修补或拔除。

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爱护自己的牙齿吧!

全国爱牙日的演讲稿4美丽得体的微笑应该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所以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牙齿洁白如玉,为了让人们对牙齿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国还将每年的9月20日确定为“全国爱牙日”。

今天就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牙齿吧。爱护牙齿,首先我们要知道牙齿有什么作用。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并且人的一生中先后长两次牙,首次长出的牙称为“乳牙”,到两岁左右全部长完,共二十颗。当长到六岁左右的时候,乳牙逐渐脱落,长出“恒牙”,共三十二颗。那么,牙齿的重要性又是什么呢?让我继续为你们介绍吧,首先,健康的牙齿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没有牙齿,就不能吃硬的食物,水果要削成薄片,好多有营养的食物都不能吃,就会导致我们在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不均衡。

其次,我们都知道孩子换牙时,容易吐字不清,而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音,而且孩子的牙齿整齐美观,就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自信美丽的笑容。那么怎样才能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呢?首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刷牙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齿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切记不可以横着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根。其次,要注意牙齿卫生,要少吃糖,尤其是晚上睡觉前不要吃糖。

小朋友们,我介绍了这么多关于爱牙的知识,我相信你们也想要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吧,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牙齿更加健康吧!点评:小作者就像一个“小牙医”,条理分明、具体形象地向我们讲述了牙齿的构成、牙齿的作用、牙齿的重要性、应该怎样保护牙齿。文章内容生动具体,读起来很有说服力。

全国爱牙日的演讲稿5同学们看过《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儿》吗?我很爱看这本书。讲的是两个小牙菌住在嘴巴里,它们的生活十分舒适。天天都有自己送上门的好吃的。有巧克力、糖果,还有好喝的可口可乐。然而这些并不能满足小牙菌的需求,它们需要更多,两个小牙菌要做的是改造整个牙齿大街(嘴里的所有牙齿),它们想让每颗牙齿都成为自己的领地,它们要在每颗牙齿里建造房子。

突然有一天,牙齿警察来了,小牙菌就不敢猖狂了。警察请来了医生来看牙齿。把小牙菌的东西全都勾走了。从那以后小牙菌再也不敢来破坏牙齿大街了。它们被冲到海滩上晒死了!

大家知道吗?食物要被牙齿咀嚼成小块才能更容易被消化,牙不好,胃也吃不消。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又不刷牙,不然小牙菌也会来改造你的牙齿。我一定不让小牙菌到我的牙齿里来。牙齿是牙菌的小屋吗?不不当然不是。

3、爱护牙齿-日记作文200字今天傍晚,爸爸带我去金鹰去做牙齿窝沟封闭。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3篇

例如,口干症的病因可以追寻到口腔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口腔软硬组织病变,多种口腔黏膜病或系统性疾病相关的口腔表现,颌面部感觉以及运动障碍,灼口综合症,包括三叉神经在内的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以及其它与癌症和/或放射治疗相关的口腔并发症。同样,越来越多的内科疾病存在口腔病理表现。例如,牙周病已经被内科学界确定为除眼、肾、足、血管、神经损害之外的"第六并发症"。因此《口腔内科学》作为关注内科学与牙科学之间的交叉特定研究领域有其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4]。《口腔内科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提出要归功于美国的莱斯特-柏克特博士。莱斯特-柏克特博士于1951~1972年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院长。他是影响深远的口腔内科学教科书的作者,并被认为是美国口腔内科学之父。自那时以来,在全球各国,包括美国在内,口腔内科学作为一门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已完全融入牙医学院的课程。显然,该科学的提出,标志着口腔学界已经有人用新的认知模式来联系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以及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潜在影响。[4]这种从内科角度审视口腔疾病的观点,给口腔内科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对我国长期将"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和"口腔黏膜病"三合为一的《口腔内科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2《口腔内科学》的定义

与其它学科的初创期一样,《口腔内科学》在学科诞生和成长的早期有许多概念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个特点首先反映在对它的定义缺乏一致性。在美国历史上提出了口腔内科学不同定义。最初,《口腔内科学》被最泛泛而松散地定义为"医学和牙科的交汇研究区域"。后来,由美国口腔医学会提出的《口腔内科学》定义为:"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齿科专业,关注伴有夹杂症的患者口腔健康,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4]。2011年《一份关于口腔内科学临床实践的国际性调查:第五届口腔内科学世界工作组会议纪要》中,记载了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口腔内科学》临床实践的定义,来自全球6大洲40个国家的200名口腔内科学专家参加了这一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口腔内科学临床实践的定义大相径庭;其中,印度的口腔内科学临床服务具有最大的范围,并且该国这一专业的临床医师数量相较于其他国家正大幅增长。尽管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国际上关于口腔内科学现状的描述反映了学界对"《口腔内科学》是一门连接牙科与内科传统领域之间健康问题的桥梁,是内科学与牙科学交界的牙科专业,关注于影响口腔及颌面部非牙科类疾病的诊治"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5]。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口腔学界对《口腔内科学》的定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的学科结构基础上。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由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中设的牙科系,当时并无口腔内科学。1954年我国口腔医学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将口腔医学从原有的十几个分科归为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和口腔矫形科学三大专业为主体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6]。自此,我国的《口腔内科学》形成了"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三合一"模式的传统概念,沿袭数十年。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口腔医学教学大纲对传统学科进行了一些改革,传统《口腔内科学》被分为《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黏膜病学》等三门学科,但仍然没有顾及国际上《口腔内科学》新概念和定义的变化。本人关注该学科的起因出于对《口腔黏膜病学》发展前景的考虑。我国近半个世记的《口腔黏膜病学》临床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口腔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其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使口腔医学成为有别于大体医学而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的原因。然而,口腔更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整体,因此,口腔医学无论有多强的特殊性,都在医学的大范畴之内。已经习惯于用局部眼光注视和处理口腔疾病的口腔科医师,必须转换视角,打破思维定势,将口腔疾病置于人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深化认识,提高疗效。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从事口腔黏膜病诊疗事业的口腔专科医师来说更显重要。为此,在邱蔚六院士组织编写的《口腔医学精粹丛书》系列里,本人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与国际概念接轨的《口腔内科学》,专门聘请了诸多内科学、传染科学、皮肤科学、精神科学、麻醉科学等临床医学专家,以及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周病学等口腔各科专家合力完成。在该书的前言中,以本人的理解,将《口腔内科学》定义为"是一门研究口腔及口周组织健康和疾病的特殊学科,主要探讨与口腔疾病有关的内科学原则以及采用药物进行口腔疾病治疗规律的学科"[7]。

3《口腔内科学》的学科界定

根据《学科学》理论,任何一个学科在其诞生和成长的早期都会因为学科概念和定义的不确定性带来学科边界的模糊性、学科重心的飘移性,从而影响到学科存在的忽然性。换句话说,《口腔内科学》究竟涵盖什么内容?它的学科重点是什么?对它的学科界定必然影响到它在现有的口腔医学分科体系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口腔黏膜病诊疗事业的口腔专科医师,我收集了新概念《口腔内科学》的发源地—美国1986~2001年出版的《OralMedicine》主要版本,发现它所涵盖的内容正处在一个"由粗旷到精细,由凌乱到系统,由平铺直叙到重点突出"的过程中。虽然对该学科的界定至今尚无定论,但已经迈出了逐步明晰学科边界、形成学科重点的征程。1986年由WilliamR.Tyldesley.等编写出版的《OralMedicine》包括了"口腔内科学介绍、口腔黏膜感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舌与唇)、皮肤疾病的口腔表现(扁平苔藓、大疱性疾病)、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疾病及营养异常(血管异常)、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改变、内分泌紊乱、白斑及相关病变、感染性过度增殖及肿瘤、唾液腺病、牙齿异常、骨病变、几组常见症状的诊断要点"等等13大类疾病以及对口腔内科学定义的介绍。尽管有些粗矿和凌乱,但已明确提出《口腔内科学》的新概念,并且对该学科的内涵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8]。1995年由StephenT.Sonis,RobertC.Fazio,LeslieST.Fang.等编写的《OralMedicine》全书共16部分48章,包括了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病人评估(病史、体检、实验室评估;口腔疾病诊断);第二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心率失常、心动过缓);第三部分:具有细菌性心内膜炎风险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细菌性心内膜炎、正在进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已经经历心脏手术的病人);第四部分:患有内分泌疾病的病人以及怀孕病人的评估与管理(糖尿病、肾上腺疾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疾病怀疑病例);第五部分:肺部疾病的评估与管理(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结核);第六部分:患有胃肠道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胃溃疡、炎性肠病、肝炎、肝硬化);第七部分:患有血液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贫血、出血性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八部分:患有关节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关节炎);第九部分: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移植病人、性传播疾病);第十部分:患有神经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癫痫、脑血管疾病、颅面神经疾病);第十一部分: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精神疾病);第十二部分:患有口腔黏膜疾病的病人的评估与管理(口腔溃疡性疾病、白色病损、大疱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色素改变、口腔软组织常见发育异常);第十三部分:患有肿瘤病人的评估与管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良性肿瘤及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癌症化疗引起的口腔并发症);第十四部分:患有唾液腺疾病病人的评估与管理(唾液腺疾病);第十五部分:患有颌骨疾病病人的评估与管理(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第十六部分:患有口腔感染性疾病病人的评估与管理(细菌感染及抗生素应用、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病毒感染)。该版《OralMedicine》极大地丰富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并且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9]。2001年SolSilverman,LewisR.Eversole,EdmondL等编写的《OralMedicine》则突出了《口腔内科学》面临的临床常见病和需要关注的重点疾病,将其分为:病人检查(病史采集、头颈部体格检查);带有夹杂症的病人(心血管疾病、肾病及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肝脏及胃肠道疾病、出血性疾病、恶血质、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及钙代谢异常、药物副作用);感染性疾病(感染与宿主防御的机制、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HIV、人类状瘤病毒及状口腔病变、乙肝、丙肝、细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感染控制);软组织疾病(口腔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免疫病理黏膜疾病、口腔黏膜及面部皮肤色素异常、口腔及面部肿胀、肿瘤、口面部肉芽肿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发育性黏膜改变、唾液腺疾病);面部疼痛及神经病变(感觉异常:味觉及嗅觉异常、疼痛机制、疼痛及行为、颞下颌关节疾病、头疼、口面部神经痛及神经性疼痛、非典型性面部疼痛、舌灼痛、区域性及牵涉性口面部疼痛、癌症病人的口面部疼痛)等等。与1995年的版本相比,虽然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大的变化,但学科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学科重心随疾病谱的变化而主动飘移调整的态势,是学科健康动态发展的标志[10]。

4《口腔黏膜病学》的归宿———新概念《口腔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美国历年出版的《OralMedicine》可以发现,口腔黏膜病在《口腔内科学》的学科内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口腔黏膜病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独立发展,在几代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的努力下,已经成为我国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口腔黏膜作为口腔的一部分,其生理和病理变化不得不受制于口腔环境的影响,而口腔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又不得不受制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将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症状和病损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无疑有利于对口腔黏膜病的深入认识。但是,脱离了全身状况,局限于口腔黏膜的思维方式,就可能将视野禁锢在局部,这也就是以往口腔黏膜病的诊疗水平难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因此《口腔黏膜病学》要得到长足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认清它的学科群环境及其归属。新概念的《口腔内科学》正是通过内科学与口腔医学的交叉,将与口腔黏膜病有关的各种相关学科组合在一个学科领域中,从而为《口腔黏膜病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科环境。换言之,在我国,《口腔黏膜病学》不仅仅可以作为《口腔内科学》的基础,而且由于《口腔内科学》(Oralmedicine)不仅存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学科群中,同时还在内科学、皮肤科学、肿瘤学、中医学等大医学领域的学科群之中。这一特殊的"学科群时空整体格局"决定了包含有《口腔黏膜病学》内容的《口腔内科学》(Oralmedicine)在医学学科布局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存在的必要。同时也决定了它的"依据全身,聚焦口腔黏膜"的"学科群时空迁移格局"。《口腔内科学》因其研究视角的不同决定了它必将成为《口腔黏膜病学》的归宿。需要强调的是,《口腔黏膜病学》回归于《口腔内科学》并不是简单的"归并",而是口腔黏膜病学学科"螺旋式"上升的一个机遇,它将为我国的口腔黏膜病学科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编写的《口腔内科学》不仅包括了口腔黏膜等软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口腔癌前病变和损害、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口腔皮肤联发综合征等内容,还包括了口腔颌面部疼痛及神经疾病、涎腺疾病、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药物反应和变态反应等内容。具有"发自黏膜局部,强调全身",突出了围绕"口腔及口周组织"的"泛化"研究的特点[7]。

5《口腔内科学》的实践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龋齿;附加固位;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83-02

什么是龋齿呢?龋齿是书面用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以及多发性疾病之一[1]。龋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多发病, 在临床上的常表现为牙齿的硬组织被广泛破坏,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尤多见于儿童。龋齿发病的初期多在牙冠, 较为容易治愈; 但若治疗不及时, 则有可能形成难以自愈的龋洞, 最终使得牙齿脱落。目前, 龋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 第3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在临床上, 龋齿的表现多为牙齿出现脱钙、有机质发生溶解、牙齿的正常解剖结构消失,牙齿断裂或者脱落,对正常人的口腔的健康和美观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烦恼。由大面积的龋损造成的牙体损毁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牙体的完整性差以及牙体的正常结构消失,导致无法采用一般常规的方法来进行修复,所以近年来,该院多采用附加固位钉修复的方法对牙体进行修复,即在发生龋齿的牙本质上制作钉道,利用钉道对牙体加以固位,可以有效的防止牙体的移位和利于牙齿的恢复。关于牙体大面积龋齿的修复的主要内容将陈述如下。

1 龋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1.1 造成龋损的主要原因

龋损大都是由龋齿造成,龋齿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口轻卫生习惯不好或者口腔感染导致的以细菌为只要致病因素的慢性的、长期的牙体损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常侵蚀发育过程中有缺陷或缺损的牙齿。当进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 口腔内存在的大量细菌会释放出有机酸并长时间地与牙齿的表面保持密切接触, 最终便有可能牙齿的表面产生一层具有附着性的菌斑, 使得牙体的结构逐渐的被腐蚀,最终形成龋齿。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去吃的常见的饮食因素就是糖类食品和碳水化合物类食品。通过研究发现,引起龋齿的常见原因就是在生活中的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注意口腔卫生。

1.2 龋损造成的主要危害

龋损发生时起初常伴有牙齿的疼痛感,尤其是在受到食物的刺激时疼痛就会加剧,进一步发展主要造成受腐蚀的牙体出现缺损、形成残根、断裂,硬度减小,脆性增加,不利于患者在生活中对食物进行正常的咀嚼,最终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痛苦,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1.3 龋齿对成人的危害

①强烈疼痛感。当龋齿被损及到牙髓时, 常会使人们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感。②继发感染。龋齿多是由于细菌性的感染所引起的, 并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 常会引发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颌骨骨髓炎或是扩散并进一步引发诸如肾炎、心脏病等其他全身性的疾病。③影响正常消化、吸收。在牙齿被龋坏后, 牙齿的咀嚼功能便会极大影响甚至大为降低, 进而影响到进食、消化及吸收。④口腔黏膜易被损伤。在牙齿被龋坏后, 破损后的牙冠易对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造成损伤, 并有可能进上步引发口腔溃疡。⑤牙齿缺失。在牙齿的牙冠被完全龋坏后, 因无法进行自愈性修复或是进行人工修复, 只能选择拔除, 这也是造成成人的牙齿缺失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1.4 龋齿对儿童的危害

①当儿童患有龋齿时会造成与成人一样的严重危害。②影响恒牙萌出。因龋齿有可能引发根尖周炎并对恒牙的牙胚有所影响并有可能对恒牙釉质发育造成障碍, 最终会影响恒牙萌出。③恒牙患龋齿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因龋洞内会有较多的食物残留且有大量的细菌, 故极易造成口腔内环境进一步恶化, 使恒牙患龋齿的风险会相应增加。④恒牙不齐。当乳牙因龋齿造成缺失时, 会使得恒牙的间隙有所缩小并有可能引发错颌或是畸形。⑤心理影响。当有儿童患有较多的龋齿时,会对儿童的发音及面部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故使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负担。

2 人们对龋损的认识

因龋齿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 故在未损到牙髓, 产生强烈感前, 易受人们的忽视。此外, 大多数的家长关于儿童的换牙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 且对于龋齿会对儿童以后恒牙等影响的认识有的不足。因此, 人们对此应当在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及时的预防或治疗。

3 对于大面积的龋损选择的修复措施

3.1 适用附加固位定的病症

①牙冠有大面积缺损,且须得承受较大力度的咬合力;②牙齿的龋损范围大,且难以运用常规性的预备固位形

3.2固位钉的注意事项

3.2.1 修复体 因具有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力,故可减低修复体的强度,且固位钉的数目不可增加。

3.2.2 牙体 因牙本质已产生即将要产生裂纹(微裂),故钉的直径应避免过大。

3.2.3 固位钉的设计 因充分考虑到牙体及其所要承受咬合力的大小,此外, 前牙直径相对可小一些,后牙直径则可相对大一些。

3.2.4 钉道的设计

3.3 固定钉的位置

①以距釉牙本质的0.5~1 mm处牙本质上为最佳; ②应尽量保证打在轴角的位置; ③应保证固定钉与洞壁的距离保持在0.5 mm以上,否则便会极易因充填体太薄而折裂;④直径相对较大的2钉之间的距离不能

3.4 方向

与牙表面平行。

3.5 易引发附加固位钉失败的因素

(1)①固位钉松劲,且钻与钉不匹配;②机器故障;③支点不稳;④针道靠近釉牙本质界;⑤针道不在健康的牙本质。

(2)穿通髓腔或是侧壁。

(3)固位钉折断。

(4)牙体微裂。

4 讨论

龋齿造成的大面积的牙体损毁使患者的牙齿丧失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使得牙龈出现萎缩,牙床松动,牙齿的活动度增加,患者为了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生活需求需要对松动的牙齿进行固定。固定的措施常采用附加位固定的方法,采用不同材料的固定钉,沿着平行于患牙表面的方向来对牙体进行固定,选取的固定钉的大小、类型以及使用数目具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每一位患者的牙齿损毁的程度以及患者的牙齿所能承受的咬合力的大小来进行选择。固定钉的位置的选取要在牙本质上与牙釉质保持0.5 mm左右的距离,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固定钉的时候意外损毁患者的牙釉质,同时固定针要在形成的牙洞的洞壁外0.5 mm以上的距离来进行穿入固定,防止在穿洞的过程中穿透患者牙齿的洞壁,造成患者的牙髓暴露,进而会引起患者发生牙髓炎症。对根管内桩钉及支架进行放置时要让它尽量向患者的舌侧发生倾斜,以免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透色,影响治疗的效果[2]。在为患者放置好牙齿的固定针以后,要告诉患者必须做到经常对口腔进行清洗,防止口腔内的细菌在牙齿细小的地方存留,同时建议患者尽量选择使用含氟的牙膏来清洗牙齿,还要定期及时的到口腔医院对固定钉进行适度的调整。

5 结论

龋损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不会造成致命的危害,但是龋损造成的巨大痛苦确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由于龋损的存在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进食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让患者彻夜难眠,有时候还会引起患者不愿意张口讲话,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正常饮食、休息以及社交行为。同时也造成了口腔审美的平不良影响。总而言之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加强重视对口腔进行护理,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提高牙齿抗病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说,在牙齿萌出以后要随时对儿童的牙齿进行检查,并且要采用综合防龋的措施来预防龋齿的发生,尤其让儿童养成在生活中保护牙齿的习惯,注意牙齿的卫生,保证牙齿的健康。如果患者一旦发生了大面积的龋损,在进行治疗时为了固定已经出现松动的牙齿可以采用附加固定的方法对牙齿进行固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使患牙的牙体固定牢固并且能够在口腔内得到长期的固定,固定效果良好,不会影响正常的咀嚼运动,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好的使用价值,值得口腔科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5篇

世界无烟日义诊活动简介5月31日“世界无烟日”,20xx年主题是性别与烟草——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我中心在东郡社区大润发超市前坪举行无烟日义诊宣传活动。

我们运用悬挂横幅及标语,设立宣传展板,分发宣传册等形式,将《吸烟危害健康》《倡导环保生活,无烟让世界更美好》《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手足口病消毒指南》《慢性病的防治知识》《零利润药品惠民政策》《居民预防流感知识》《儿童免疫预防指南》等20xx余份宣传册免费发放,并进行宣传与讲解及义诊咨询。免费义诊咨询52人次.免费测量血压52人次. 通过本次活动,倡导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不仅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民族体质的增强和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倡导并形成人人主动规劝家人、朋友戒烟、禁烟的良好氛围,把禁烟纳入生活方方面面。提高自我保健和防护意识。初步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且受到居民们的好评和肯定。

5月31日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为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营造健康、无烟的医院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新疆巴州人民医院组织医务部、口腔科、呼吸内科、胸心外科·肿瘤科、护理部等科室医务人员在新门诊楼一楼内开展“世界无烟日”义诊宣传活动。

围绕今年世界无烟日“拒绝烟草危害”主题,活动现场的医务人员一方面为群众测量血压、发放宣传单;一方面向群众介绍吸烟的危害、控烟知识及二手烟的危害,提高了公众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开发区世界无烟日义诊活动“大叔,您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大爷,您吸烟多少年了,知道吸烟容易引起那些疾病吗?”近日,烟台开发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开发区银芝小区,开展世界无烟日义诊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烟草的危害,提高公众对吸烟与二手烟危害的正确认识,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

20xx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5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业干扰控烟”,口号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为切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结合“健康山东行动”,烟台开发区医院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31日上午,医院组织八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义诊小分队,带大型查体车来到开发区银芝小区进行世界无烟日义诊宣传活动。专家们在义诊现场为居民听诊、测血压、解答咨询、指导用药,并对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和吸烟易引起哪些疾病及如和预防进行了重点宣传。现代化大型查体车现场为居民做X光胸透,特别对有长期吸烟史的人进行重点检查。在两个多小时的义诊宣传活动中,共为150余人进行了诊查和答询,发放控烟宣传单300余份。

医院在新病房大楼一楼大厅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烟草的危害》科普知识,用生动的图片,直观醒目地展示吸烟对人体的损害。《第25个世界无烟日:拒绝烟草,珍惜生命》的横幅悬挂在门诊大楼大门上方,《医患携手控烟共创无烟环境》、《珍惜生命远离烟草》、《烟越吸越少您的生命也会逐渐枯竭》等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的控烟宣传看板摆放在门诊、病房大厅的醒目位置,营造出浓烈的控烟氛围。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观察对象: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厌食、偏食、异食癖患儿65例,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1岁,健康对照组48例。

1.2研究方法

(1)全部病例均用不锈钢剪刀取小儿枕部离头皮1厘米发根部0.5-1g发样送检。

(2)发样经江汉油田研究院实验室洗涤,消化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1.3检验结果:65例患儿发锌平均值为114.38微克/克,患儿发锌值低于100微克/克者37例,其中婴幼儿23例,学龄前儿童12例,学龄儿童2例,患者缺锌的发病率以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为高占94%,健康组48例.平均值188.64微克/克.

判断结果:本研究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

2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定位于舌乳突,对维持味蕾组细胞有重要作用.健康的唾液中味觉素即含有锌,小儿进食含锌的食物主要在小肠吸收。大部分由消化道排泄.锌缺乏导致厌食、偏食、异食癖的机理:⑴锌缺乏使有关的酶活性受影响,味蕾受累,临床表现舌菌状乳突萎缩。⑵正常人唾液中味觉素每分子中含2个锌离子。它对味蕾及口腔粘膜提供营养,故缺锌味觉减退。⑶缺锌时颌下腺上皮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而影响唾液分泌,⑷缺锌时引起的粘膜增生和角化不全。可阻塞味蕾小孔不能引起味觉,许多厌食患儿常是就诊的主要内容,也是缺锌的早期症状。

锌属于核酸及蛋白质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人体100种酶的合成与激活有关。缺锌将影响DNA合成及RNA聚合酶活性降低,锌对骨骼生长,生长激素合成及T3、T4生化改变均有直接作用,长期缺锌导致小儿生长落后,生长激素含量明显降低。缺锌淋巴转化率降低使免疫功能低下,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还可形成恶性循环。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7篇

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内容

(一)充分发挥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医院内各有关人员参与。

(二)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每季更换一次,候诊室应设咨询台。病区要设立黑板报或宣传版块(以楼层计算),每月更换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100名或以上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社区开展咨询和宣传。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神精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医院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医院评价的主要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

五、总结评估

每年对各科室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通过年度考核、知识测试等形式做好总结评估,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

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我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利用我们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将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幼托机构等单位纳入健康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15期,内容新颖、充实);

2、各村卫生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两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6期,内容新颖、充实),由保健科专职人员对每期刊登的内容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摄像,并留档。将各科室、各村卫生室出刊次数,内容质量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村医、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季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地方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4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利用3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乳腺疾病、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深入农村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和家庭消毒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鼻咽癌;SF-36;立体定位适形放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39.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2-0006-03

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HRQOL)是衡量鼻咽癌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HRQOL是一个用于躯体和心智健康评估的多维概念,躯体指标如躯体功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心智健康指标如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情绪状态等。放疗是鼻咽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目前,放疗技术已从二维放疗发展为三维立体定位适形放疗(3DCRT),后者可特异性地增加针对肿瘤组织的放射剂量且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利于鼻咽癌的治疗[1]。但也有研究认为,3DCRT可能对鼻咽癌患者的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出现诸如口腔干燥症、听力下降及记忆力减退等副作用或并发症[2-6],并可由此引发慢性躯体不适和长期心理应激,如疼痛、失眠、焦虑等,最终导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3]。有报道指出,3DCRT剂量、患者性别、年龄、经济状况、职业状态、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病因、治疗措施等变量因素对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影响[7-9]。为了明确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与其接受3DCRT的关系,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疗阶段的鼻咽癌人群,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以探讨3DCRT所处阶段与患者生存质量和并发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入院的所有鼻咽癌患者,纳入标准: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已接受或同意接受3DCRT治疗,年满18岁。患有其他恶性疾病、因其他疾病接受3DCRT或者曾接受过非3D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均排除。入选病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确认书。

1.2 治疗方法

应用3DCRT法治疗鼻咽癌时,固定方式、靶点、剂量等参数的选择按照Guidelines of Cadplan(Varian,Milpitas,CA)和Pinnacle 3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Pinnacle3,Philips,Fitchburg,WI)[10]进行。所有病例鼻咽部放射剂量为(60~80)Gy/d,颈部放射剂量为(46~76) Gy/d,疗程为6~7周,接受的总放射剂量为6 000~8 000 Gy。

1.3 调查内容

问卷由3部分组成:SF-36量表、并发症清单和变量表。SF-36由8个领域内容组成: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以及心理健康状况(mental health,MH)组成[11,12]。PF、RP、BP、GH四部分的得分生成生理组分总分(PCS),其余四项生成心理组分总分(MCS)。并发症列表共包括11项:口腔干燥症、咽喉疼痛、皮肤受损、放射所致颞颌关节损害、味觉丧失、发声困难、骨溃疡、听力损失、鼻塞症、视觉障碍以及记忆力减退。并发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10分,得分越低严重程度越高。个人情况表用来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9年或>9年)、月收入(≤1 500元或>1 500元)、其他慢性病(有或无)、鼻咽癌临床分级(Ⅰ+Ⅱ,Ⅲ+Ⅳ)、治疗措施(3DCRT或3DCRT+化疗)、鼻咽部接受放疗剂量(≤70 Gy/d或>70 Gy/d)、颈部接受放疗剂量(≤60 Gy/d或>60 Gy/d)、放疗疗程(≥1个疗程)和3DCRT阶段。根据首次接受3DCRT的时间,3DCRT分为6个阶段:放疗前、正在放疗、放疗后1年内、放疗后3年内、放疗后5年内以及放疗5年后。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SF-36和并发症得分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6例患者拒绝问卷调查,最终共有602例(99.0%)患者填写有效问卷,包括男396例,女206例。其中69例为新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且未接受任何治疗,其余患者均接受放疗。入选病例年龄18~87岁,平均(45.6±12.1)岁,结婚比例93.7%,月收入≤1 500元者比例39.7%,136例患者患其他慢性疾病。81.4%的患者被诊断为鼻咽癌Ⅰ~Ⅱ期。

2.2 SF-36

3DCRT不同阶段鼻咽癌患者各项目得分经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PF、SF、RE、MH、PCS以及MCS项目得分与患者所处的3DCRT不同阶段显著相关(表1)。正在接受3DCRT患者的PCS得分(57.0)最低,而3DCRT完成后得分逐渐升高,但3DCRT后>5年患者的PCS得分(67.9)仍低于3DCRT之前的得分(70.7)。正在接受3DCRT患者的MCS得分(61.1)最低,3DCRT完成后得分也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3DCRT后>5年患者的MCS得分(70.3)高于3DCRT之前的得分(68.6)。

2.3 并发症

表2显示经其他因素校准后,3DCRT不同阶段对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得分的影响。受所处3DCRT阶段影响最为显著的并发症包括口腔干燥症、咽喉疼痛、味觉减退、骨溃疡、听力损失及鼻塞症。正接受3DCRT患者口腔干燥症、骨溃疡、听力损失及鼻塞症等得分高于其他阶段3DCRT患者,而咽喉疼痛、味觉减退得分则呈现相反趋势。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治疗手段的进步,如3DCRT等疗法的应用,鼻咽癌治疗后患者生存率不断改善,因此,长期存活者生存质量尤其值得关注。目前,关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报道较多[13-16],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自1991年起应用于生存质量评估调查,相关研究多达数千项[17]。本研究结果表明,所访患者基本上能接受并完成量表,说明SF-36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鼻咽癌患者,特别是接受3DCRT治疗后,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的研究对3DCRT后生存时间较长患者的生存质量未给予足够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SF-36中PF、RP、SF、MH、PCS及MCS领域得分与其所处的3DCRT阶段显著相关。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5,18,19]。Fang等[19]的调查显示,接受3DCRT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存质量得分最低,放疗后24个月呈逐渐恢复趋势。3DCRT治疗过程可损伤周围组织,并可能引发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功能紊乱。配对比较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在接受3DCRT期间的生存质量得分低于治疗前得分,而治疗后得分明显升高,甚至高于治疗前得分。此外,本研究还发现,3DCRT后生存超过5年的鼻咽癌患者PCS得分要低于MCS得分,这表明鼻咽癌患者长期3DCRT过程中生理健康的损害程度要大于心理健康损害。这可能也与3DCRT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为躯体功能症状有关。伍勇等[20]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疗后生理功能受到远期后遗症的影响,而长期生存后心理功能可通过自我调适逐步恢复,甚至优于正常人群。

3DCRT可显著影响口腔干燥症、咽喉疼痛、味觉减退、骨溃疡、听力损失及鼻塞症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5,21-24]。本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可对口腔干燥症、骨溃疡、听力损失及鼻塞症产生长期影响。研究表明,放疗可损害唾液腺,进而导致口干症及味觉丧失[25]。

3DC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相关文献报道,与渊强放射疗法(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ed therapy,IMRT)相比,3DCRT疗法可能更严重降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并引发更多并发症的发生[5,26,27]。本研究也发现,3DCRT可降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并引发多种并发症。所以,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降低放射剂量、加强周围组织防护以及中医药,以改善接受3DCRT疗法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3DCRT可降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当鼻咽癌患者接受3DCRT治疗时,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老年患者和低收入患者,还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治3DCRT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还提示,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简单易行,可行性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可应用于鼻咽癌治疗后长期存活者生存质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Teo PM,Ma BB,Chan AT.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ransition from two-dimensional to three-dimensional methods[J]. Radiother Oncol,2004,73(2):163-172.

[2] Chen YP,Tsang NM,Tseng CK,et al. Causes of interruption of radi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Taiwan[J]. Jpn J Clin Oncol,2000,30(5):230-234.

[3] McMillan AS,Pow EH,Leung WK,et al.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southern Chinese following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J Oral Rehabil,2004,31(6):600-608.

[4] Yeh SA,Tang Y,Lui CC,et al. Treatment outcomes and late complications of 849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alone[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2(3):672-679.

[5] Pow EH,Kwong DL,McMillan AS,et al. Xerostomia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vs.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itial report 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6(4):981-991.

[6] Sumitsawan Y,Chaiyasate S,Chitapanarux I,et al. Late complications of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Auris Nasus Larynx,2009,36(2):205-209.

[7] Wu Y,Hu WH,Xia YF,et al. Quality of lif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urvivors in Mainland China[J]. Qual Life Res,2007,16(1):65-74.

[8] Fang FM,Chiu HC,Kuo WR,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cancer-free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2,53(4):959-968.

[9] Demiral AN,Sen M,Demiral Y,et al.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quality of life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8,70(1):23-27.

[10] Hsiung CY,Yorke ED,Chui CS,et 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versus conventional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boost or salvage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2,53(3):638-647.

[11] Ozaras G,Ozyurda F. Quality of lif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 gynaecologic cancer diagnosis at gazi university, Turkey[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0,11(5):1403-1408.

[12] Ware JE,Jr Sherbourne CD.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Ⅰ.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 Med Care,1992,30(6):473-483.

[13] 伍勇,胡伟汉,夏云飞,等.192例鼻咽癌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J].癌症,2005,24:1376-1383.

[14] 古模发,杜玉忠,陈新林,等.鼻咽癌患者中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403-1405.

[15] Chie WC,Hong RL,Lai CC,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of nasepharyngeal carcinoma:validation ofthe Taiwa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ORTC QLQ―C30 and the EORTC QLQ-H&N35[J].Qual Life Res,2003,12:93-98.

[16] Pow EH,Kwong DL,McMilIan AS,et al.Xerostomia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nasepharyngeal carcinmIm:initial report 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in/cal trial[J]. Int J Radiat Oneol Biol Phys,2006,66:981-991.

[17] Ware JE. Preface[J]. J Clin Epidemiol,1998,51:891-892.

[18] McMillan AS,Pow EH,Kwong DL,et al. Preserv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 Head Neck,2006,28(8):712-722.

[19] Fang FM,Chien CY,Tsai WL,et al.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ceiving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vs.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a longitudinal study[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8,72(2):356-364.

[20] 伍勇,胡伟汉,刘国龙,等. SF-36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价鼻咽癌疗后长期存活者适用性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201-206.

[21] Huang HY,Wilkie DJ,Schubert MM,et al. Symptom profile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J]. Cancer Practice,2000,8(6):274-281.

[22] Pow EHN,McMillan AS,Leung WK,et al. Salivary gland function and xerostomia in southern Chinese following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Clin Oral Investig,2003,7(4):230-234.

[23] Palazzi M,Guzzo M,Tomatis S,et al. Improved outcom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J]. Int J Radia Oncol,2004,60(5):1451-1458.

[24] Oates JE,Clark JR,Read J,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nd nutri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3(6):533-540.

[25] Wu VW,Ying MT,Kwong DL. Evalua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changes to parotid glands following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gneal carcinoma[J]. Br J Radiol,2011,84(1005):843-849.

[26] Jensen SB,Pedersen AML,Vissink A,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alivary gland hypofunction and xerostomia induced by cancer therapies: prevalence, severity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J]. Support Care Cancer,2010,18(8):103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