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校企合作;亲商理念;服务意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劳动力需求结构有了巨大变化,这也使得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职业院校如何快速跟上社会经济变革,更有效地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毫无疑问成为衡量我国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减少企业用人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职业教育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施和评价)皆以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提高为目的。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无不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如何才能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信息和技能需求上的无缝衔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服务。

一、学校开展企业培训服务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指出:企业应该“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不断推动员工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现代工业化生产竞争激烈,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现代企业极其重视内部员工的职业技能再培训。从这一角度而言,职业院校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

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世界半导体生产巨头——韩国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例。和竞争对手相比,三星半导体拥有技术熟练的一流员工,但其产能及产品品质仍有提升余地。公司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上的员工尽管对生产操作已了如指掌,但由于缺乏机电基础知识,在遇到技术故障时,他们无法快速分析排除,影响了生产效率。为进一步提升产能,三星公司实施了员工技术力向上人才培养战略,他们找到了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学校专门针对其一线员工开发专业技术提升课程。学校了解公司情况后,派遣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为三星公司定制开发了包括制图、PLC、气动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培训课程,利用自身优势教学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三星公司完成了一线技术员工的技能提升,提高了员工现场问题解决能力,其效益远优于企业内部培训。这样的结果,对任何视生产效益为生命的现代制造企业,都是求之不得的。

二、开展企业培训服务对职业院校的积极意义

1.促进职业院校知识结构更新

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优势。作为直接向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时刻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企业的尖端技术。而我国现实情况是由于学校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脱节,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知识陈旧。通过开展企业培训,职业院校教师可以零距离接触到企业运用的最新科技和核心工艺技术,有利于教师快速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2.未来促成更多、更紧密的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对企业的培训,从长远来看,不宜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通过企业培训,使学校和企业建立起充分的互信机制,推动双方未来开展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为了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愿意和学校开展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包括人才招聘、合作开发课程、捐赠设备、共建实训室等。此类合作的案例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三星半导体,在前期开展一线技术员工培训之后,为提高员工技能培训的效果,从2005年到2012年期间,三星公司先后向苏州园区职院捐赠了总价值三千多万元的半导体生产设备,用于开发专业技术课程,从“设备换培训”到“科研换培训”;从“三星半导体培训学院”到“三星设备技术研修中心”,再到“三星半导体工科大学”,校企合作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这一案例,已成为了校企合作双赢的一个典范。

三、影响学校开展企业培训服务的重要因素

影响职业院校有效开展企业培训的因素中,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企业培训是一项极具潜在价值的增值服务,对服务人员(包括协调人员和培训教师)有较高的素质要求。

1.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服务意识

他们必须具备卓越的亲商理念(Pro-business)和服务意识。耐心、细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基本要求。项目协调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包括商务礼仪、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电话技巧、演讲技巧,等等。

2.服务人员必须具有全局服务观念

服务人员要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以及学生就业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培训服务人员本身就是学校的一个窗口,企业透过这扇窗看到学校的全貌。服务人员只有具备全局观念,才能在培训工作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敏锐地发现潜在合作机会,进而创造机会。

3.服务人员最好具有一定企业工作背景

服务人员只有熟悉、了解企业管理文化和人才要求,才能与企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以其人格魅力获得企业的认同。

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对企业培训服务,是学校和企业有效沟通的桥梁,能促成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合作,获得“双赢”。企业对教学本身并不感兴趣,它只对合适的员工感兴趣。职业院校只要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培养企业理想的员工上,就和企业有了共同语言,才有可能构建长久“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为自身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2]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2(4).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加快人才强市步伐,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第二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从*年至2010年,用4年时间,在本市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6个领域,开展规模性的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培训600名掌握科技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培训,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二、实施原则

改革创新,提高能力。坚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管理方式,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6个领域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重点,优先培训本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紧缺行业和专业的业务技术骨干,坚持优秀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优先培训,骨干人才重点培训,后备人才超前培训,带动本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结合实际,按需施教。立足实际,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紧密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以培补缺,以训促学,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实施原则,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协调推进,分行业、分专业、分层次地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整合社会优质培训资源,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活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本需要,开设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知识产权、当代高新科技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公共课程。通过实施公需科目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拓展学识,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整体能力。

2、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确定对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六个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

电子信息领域。培训内容主要以软件、网络、信息安全、集成电路、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最新趋势为主,重点培训信息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等应用型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

丝绸纺织领域。培训内容包括:染整工艺、高分子材料、纺织科学与工程、丝绸纺织材料、服装设计等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

电缆光缆领域。培训内容包括:光电缆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绝缘材料技术、高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

现代制造业领域。围绕电梯、工业缝纫机、纺织装备、环保设备、汽车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等重点制造业,开展关键技术培训,大力提升我市现代制造业水平。

现代服务业领域。以急需紧缺的服务业专业门类为主,重点在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培训。

现代农业领域。根据本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实际需要,围绕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标准化改造、农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动植物重大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林木培育、现代水利、农业生态安全等方面开展培训,促进本市特色疏菜、苗木花卉、草食畜禽、特种水产、旅游农业等5大特色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未能纳入上述范围的领域,可参照本办法,做好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3、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技能培训。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外语和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等基本技能培训,使全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商务和相关外语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加强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专业领域为重点,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苏州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主要对象,培养一批具有一流水平、引领我市科技发展的科技骨干或学术学科带头人。出台《*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资助办法》,资助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外进修、培训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追踪国际国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培训方式

1、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每年共同举办1-2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6个领域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要求举办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高级研修班。

2、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时间短、参与广、见效快的继续教育方式。全市以“四新”讲座为载体,每年举办1-2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更新专题讲座。各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也要结合各自实际举办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专题讲座。

3、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服务。除举办高级研修班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系列讲座外,各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单位可根据各自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简便有效的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集中培训。有条件的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围绕专业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脱产或半脱产培训。

结合工作实践培训。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业务进修、专项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快捷高效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个人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有关单位应加强对自学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确保自学取得良好效果。

五、组织措施

1、明确职责。市人事局负责制定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的总体方案及相关政策,对组织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专业课培训,举办高级研修班。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是,具体负责本专领域、本专业、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的实施。

2、强化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管理,严格实行继续教育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晋升、职务聘任和职业、从业资格的注册登记挂钩,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切实做好继续教育登记与验证工作,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每人每年72学时或12天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

3、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通过整合全市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网络。尝试在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培育若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优化基地结构。探索利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名牌高校的师资、设施、信息等资源优势,建立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外部基地及优质师资的主要来源地。

六、实施步骤

本办法采取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调研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组织学习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本市贯彻落实的调研工作,制定下发《*市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实施办法》,启动6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按照本实施办法,规模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培训师述职报告怎样写?培训师是企业培训教学活动的负责人,通常肩负着培训策划、培训实施以及结果评估等各环节的工作,需要胜任者具备相当的知识。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培训师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培训师述职报告1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师,从事管理培训工作时至近日已有5个年头。这些年来关于培训效果提升的讨论一直没有断过,主流观点是培训效果提升的重点不在于课堂,而是在培训后成果转化。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对错是一半对一半。对的部分是很欣慰企业培训负责人终于将关注点转向课堂之外了。错的部分是就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培训效果提升的重点其实是在培训前而非培训后。相对培训结束后获得的成果而已。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20____年我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培训,顺利完成年度培训目标。20____年共组织实施一级培训24次,参与员工合计1097人次,人均学时23小时,整体培训基本覆盖公司所有员工。

一、主要实施培训内容20____年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管理素质培训方面,主要培训内容有:质量体系培训、特殊药品管理培训、新员工培训等:(培训汇总表)

二、培训效果:通过认真组织培训、培训效果考核、完善培训档案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员工职业素质、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顺利通过GSP审核中的培训方面检查,并通过赛诺菲审核中的培训方面检查。

三、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级、二级培训的沟通需要加强:在GSP和赛诺菲检查中,发现一级和二级培训的沟通存在问题,一些员工必备的培训项目没有列入一级培训计划,而是列在二级培训当中,二级培训之后没有归档到一级档案。

另外,对于二级培训指导不够,使二级培训档案不规范。

2、公司内部培训师力量匮乏,技巧不足:20____年组织的培训中,培训师队伍比较单一,培训技巧不足,很难调动参训员工参与的兴趣。

3、部门领导对于培训中是不够:很多培训中,应该参加的部门领导经常迟到、早退、缺席、培训中处理业务,对于整体培训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培训师述职报告2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半年的工作飞快地结束了,回想起半年来忙忙碌碌的每一天,真是令我感慨万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我工作的准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是我永远的工作态度。

本学期,受领导委托,担任____工作。站了二十几年的讲台,一下子改变工作形式,开始觉得很难适应。一个月的手忙脚乱之后,慢慢地步入了正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中,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段落的工作,做到有规有矩、井井有条。

本人本着绝对听从指挥,认真完成任务的原则,做到循规守纪,按部就班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热心为人民服务,宁可自己费心,不让领导操心,争取让领导放心。

这半年,接待了十期学员,六百余人,成功送走了五期学员,踏上了他们如愿的工作岗位,其他五期学员带着对未来理想工作的憧憬仍在接受培训中。我们超额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这成绩虽然凝聚了我辛勤的汗水,更蕴含着校领导的莫大关怀和同事们的鼎力相助,我们分工到位,精诚合作,为学校________专业打开了新局面。

半年的工作已圆满结束,在新的一年里,愿我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群策群力、齐心合力、竭尽全力、再接再厉地再创辉煌业绩!!!

我的述职完毕。谢谢亲爱的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倾听,恳请大家继续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培训师述职报告3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师,从事管理培训工作时至近日已有5个年头。这些年来关于培训效果提升的讨论一直没有断过,主流观点是培训效果提升的重点不在于课堂,而是在培训后成果转化。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对错是一半对一半。对的部分是很欣慰企业培训负责人终于将关注点转向课堂之外了。错的部分是就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培训效果提升的重点其实是在培训前而非培训后。相对培训结束后获得的成果而已。

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20____年我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培训,顺利完成年度培训目标。20____年共组织实施一级培训24次,参与员工合计1097人次,人均学时23小时,整体培训基本覆盖公司所有员工。

一、主要实施培训内容

20____年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管理素质培训方面,主要培训内容有:质量体系培训、特殊药品管理培训、新员工培训等:(培训汇总表)

二、培训效果:

通过认真组织培训、培训效果考核、完善培训档案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员工职业素质、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顺利通过GSP审核中的培训方面检查,并通过赛诺菲审核中的培训方面检查。

三、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级、二级培训的沟通需要加强:

在GSP和赛诺菲检查中,发现一级和二级培训的沟通存在问题,一些员工必备的培训项目没有列入一级培训计划,而是列在二级培训当中,二级培训之后没有归档到一级档案。另外,对于二级培训指导不够,使二级培训档案不规范。

2、公司内部培训师力量匮乏,技巧不足:

20____年组织的培训中,培训师队伍比较单一,培训技巧不足,很难调动参训员工参与的兴趣。

3、部门领导对于培训中是不够:

很多培训中,应该参加的部门领导经常迟到、早退、缺席、培训中处理业务,对于整体培训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学校专业培训师述职报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半年的工作飞快地结束了,回想起半年来忙忙碌碌的每一天,真是令我感慨万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我工作的准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是我永远的工作态度。

本学期,受领导委托,担任____工作。站了二十几年的讲台,一下子改变工作形式,开始觉得很难适应。一个月的手忙脚乱之后,慢慢地步入了正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中,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段落的工作,做到有规有矩、井井有条。

本人本着绝对听从指挥,认真完成任务的原则,做到循规守纪,按部就班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热心为人民服务,宁可自己费心,不让领导操心,争取让领导放心。

这半年,接待了十期学员,六百余人,成功送走了五期学员,踏上了他们如愿的工作岗位,其他五期学员带着对未来理想工作的憧憬仍在接受培训中。我们超额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这成绩虽然凝聚了我辛勤的汗水,更蕴含着校领导的莫大关怀和同事们的鼎力相助,我们分工到位,精诚合作,为学校________专业打开了新局面。

半年的工作已圆满结束,在新的一年里,愿我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群策群力、齐心合力、竭尽全力、再接再厉地再创辉煌业绩!!!

培训师述职报告4时光飞逝,转眼上半年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为了更好地完成下半年的工作,现对上半年的培训工作做一总结:

培训是确保整个营销动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体表现在:营销人员素质的提高靠培训来实现;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在培训中得到提高;营销人员的晋升是培训的结果;营销政策的传达以培训为主要手段;营销计划的实现,培训是不可忽视的很需要环节;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在培训中得到强化。体验营销团队的培训主要健康知识培训、心理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一、健康知识培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由于体验营销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生活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要能适应这种艰辛的工作,一个重要的基本保障就是“体验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否则,一个营销人员经常体弱多病,力不从心,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另外,良好的心理修养又是建立在健康的生理体能的基础上的,健康的体质使人经常保持旺盛的热情和精神状态,使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分析力。为此,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应该经常注意自己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工作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一些体能训练,在工作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一些体能训练并进行一些简易放松运动,使自己的健康的体魄迎接每天的工作。

二、心理学知识培训

当两个人面对面进行交谈时,他们往往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心在对话。因此,作为体验营销员就是这样一种用心与顾客对话的职业,他不仅要善于体察客人的苦心、烦心、需求心,而且还要奉献自己的耐心、细心、诚心,他们既是感情的奉献者又是感情的驾驭者,他们每完成一次心理的奉献就必然会得到客户的悉心回报,这就是一位体验营销人员心理战术的魅力。因此作为一位体验营销人员要想顺利实现和完成这一系列活动,必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并能把握客户的消费心理。体验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富有吸引力的仪表和风度,丰富的专业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反映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大心理自控能力。

消费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影响因素有生理因素、消费者实际收入,消费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养。作为一名体验营销人员必须把握以下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求廉心理、求实心理、安全心理、求新心理、求美心理、自尊与表现自我心理、追求“名牌”和仿效心理、猎奇心理、获取的心理、“交际欲”的心理。

三、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如果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统一的行为准则,沉稳的职业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机制。它有利于形成一种凝聚力,把企业内部对员团结起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四、服务礼仪培训

男士以“洁”、女士以“雅”为原则,不能过分夸张。注意会面礼仪和电话礼仪,并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信仰。

培训师述职报告5尊敬的各位领导,车间的全体员工:

大家好!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初我被调到车间工作,任职专责工程师,分管技术及培训工作,由于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难免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在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与车间全体员工一起,在前任的工作基础上较好的完成了今年自身分管的工作,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述职:

一、履行职责方面生产技术方面:

第一、完成了工艺技术台帐的规范整理工作。年初按照厂生产运行部的统一安排,同时参照对一厂和三厂部分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的交流学习情况,同时根据生产部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生产技术相关台帐进行了规范和整理,同时投用了公司下发的受控资料柜和资料夹等专用设备,这样就在形式和内容上让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多次在厂综合岗检和公司生产技术处的专项检查中获得好评。特别是在今年公司的达标建设中,车间被评为公司级达标单位,作为几个专项工作之一,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厂和车间争得了荣誉,更为员工带来了实惠。

第二、在生产受控方面,首先车间加大了宣传力度,设立了宣传栏,定期更新受控知识,使员工对生产受控有了更深的认识;其次,车间操作规程修订工作按照公司要求顺利完成,车间在年初制定了修订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要求,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分工并对阶段任务进行跟踪考核,最终高质量完成此项长线工作;再有就是车间对现有操作卡进行了完善和增补,新增操作卡10项,彻底杜绝了无卡操作的情况,操作卡的格式按生产部的要求也进行了改进,使之更贴近生产实际,较以前操作更加方便高效。在平时管理中,严格落实“四有一卡”的要求,做到了生产操作“有指令、有规程、有确认、有监控、卡片化”。正常操作以规程为依据,按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控制。特殊操作实行了确认票制,按确认单进行操作确认签字。突发问题以应急预案为控制手段,突发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实施操作,以减少事故和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mes系统顺利上线运行。我们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确定由工艺员对此项工作具体负责,纳入其每天的检查内容,并在试运行前再次对岗位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培训,限度的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性,同时根据试运行情况,随时收集发现的问题,并积极地与项目组成员沟通解决,从而顺利完成了试运行任务,于5月底顺利上线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它为管理层及时的了解装置运行情况并合理的调整生产方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培训方面:

第一、按照人事部要求顺利开展了“培训进班组”活动。按照人事部统一部署,车间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动员全体岗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成立了专职教师队伍,确定了岗位师徒结对关系,利用交接班和安全活动时间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将“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及“学用规程杜绝违章”等活动纳入培训内容,丰富了“培训进班组”活动的内涵。车间不定期对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考核,对好的班组及岗位员工进行了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其积极性。同时车间内部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确定车间级师徒结对关系,目前已有5对师徒完成学习,经考核达到新岗位的上岗要求,还有3对正在学习期间,这样就很好的提高了车间的二岗率、三岗率水平,也为将来实施五班三运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通过每日一题、每周一卡、每月一课及每季一考等形式的“培训进班组”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能更好从事现有工作;

第二、开展了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车间根据上届比武和目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届技能比武的活动方案,明确了目标和相关措施,详细制定了员工脱产和在岗培训方案,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仿真测试,对重点人员进行了跟踪强化学习。不过本次比武成绩较上届有所下滑,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但是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我们无怨无悔,同时我们最终也达到了岗位练兵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廉政建设方面

1、思想政治方面:车间主要是利用周二安全活动及周三政治学习的时间对中共十七大、公司及厂等各种会议精神进行了详细的传达,通过该渠道,我也了解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公司及厂的相关信息,对自身工作的方向性有了很好的指引。

在自身的业务学习上,今年主要通过领导干部的“五个一”活动,树立了自身学习的榜样,制定了学习方案,对车间的相关制度、工艺原理和项目改造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学习,使自身业务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由于我校已经有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了高分子、化工类材料、金属材料等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专业的方向就只有往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靠,而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与物理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物理系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半导体材料的形成原理、制备、检测手段都与物理有关;其次,光伏技术中的光伏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物理现象,所以只有懂物理的人,才能将物理知识与这些材料的产生、运行机制完美地联系起来,进而有利于新材料以及新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从半导体材料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条来看,硅原料的生产、硅棒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等,这些过程都包含物理现象和知识。如果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懂得这些现象,就能够清晰地把握这些知识,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不仅可以在我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而且应该把它发展为我校应用物理专业的特色方向。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

(一)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过程

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当时只是粗略地分为光电子方向和传感器方向,而课程的设置大都和一般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设置一样,只是增设了一些光电子、传感器以及控制方面的课程,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随着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周边高校的互访调研以及自贡和乐山相继成为国家级新材料基地,我们逐步意识到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应该是一个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从2008年开始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用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取代传感器方向,成为应用物理学专业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逐步形成了我校现有的应用物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得到相关领域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技术适应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在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都分别设有这方面的课程,另外还在实践教育平台也逐步安排这方面的课程。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

为了实施新的培养方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我们引入学过材料或凝聚态物理的博士,他们在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从已有的教师队伍中选出部分教师去高校或相关的工厂、公司进行短期的进修培训,使大家对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有较深的认识,为这方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在教学改革方面。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准备把物理类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将关系紧密的课程合成一门。另一方面,我们将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两个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光电子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有意识地开设了一些课程,让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的学生能够去选修这些课程,让他们能够对光伏产业的生产、检测、装备有更全面的认识。最后,在实践方面。依据学校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材料科学实验和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检测手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开设材料科学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工艺与训练;项目教学;改革

1 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实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培养目标的需要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种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测试及应用;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工艺和焊接技术;掌握有关电子技术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围绕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这个项目开展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项目的设计、组装和调试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1.2 雄厚的教学团队,廉价的教学耗材

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在我院已开设近10年,从早期的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过渡到以实践训练为主、理论为辅,2009年开始尝试实行项目教学。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是我院具有“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团队,同时在我院高职部有很多教师教过该门课程,从教授、副教授到讲师,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完全胜任项目教学。

该课程围绕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展开教学,项目成本较低。围绕项目开展的训练耗材也很便宜,也可以使用旧的元器件训练,减少了项目经费支出。

1.3 学生乐于接受项目教学

从2009年项目教学尝试结果看,效果很好。95%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收音机的元器件选择、焊接和整机调试,产品基本达到出厂指标。从问卷调查看,92%的学生对完成项目有成就感,78%的学生对项目教学非常有兴趣,8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对后续课程有益。

2 课程设置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的每个知识点和学生应具备的技能,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1 理论知识的项目化、任务化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同时兼顾后续课程的需要,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我们将课程分解为九大知识模块:电阻器的基本知识、电容器的基本知识、电感器的基本知识、半导体与二极管的基本知识、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安装工艺与安全用电、焊接的基本知识及训练、整机焊接与安装、整体调试。剖析并凝练了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及学生要掌握的技能,精心设计了体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2.2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

2.2.1 必做项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半导体收音机元器件的选择、安装及调试,完成的项目(产品)要基本达到项目(产品)出厂指标。

2.2.2 选做项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基于电路仿真技术和开放实验室制度,学生自愿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半导体收音机的电路仿真,对现有的原理电路图进行创新设计。

通过项目的实施,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实现课程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

3 教学内容

3.1 课内教学内容(见表1)

3.2 课外教学内容

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半导体收音机的电路仿真。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方法

4.1.1 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化

根据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点和各项技能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化,将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点转变为应用技能知识点。

4.1.2 一体化教学和现场化教学

与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化相配合,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空间上的脱节,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学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到电子工艺与训练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4.1.3 实施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教学环节

开放实验室是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的重要保证。必做项目的教学仅仅靠课内时间是不够的,尤其是焊接训练,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训练时间才能真正做好;选做项目更离不开实验室的开放。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可以预约实验、讨论实验实现方法及向教师求助,充分体现了分层性、开放性、仿真与实际硬件结合性、工学结合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1.4 启发式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4.2 教学手段

4.2.1 项目化教学手段

将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基本知识点和各项技能融到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完成项目后的成就感。

4.2.2 协助帮扶教学法

项目的实施凭一人之力往往考虑不全面,所以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上除了教师的指导,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个人综合素质。

4.2.3 学生自我展示法

在课堂实验或现场实作时,提供某些小的技术问题,让部分学生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增强学生自信心。

4.2.4 自主学习教学手段

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改进项目中的不足,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2.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实际项目完成前,教师和学生利用仿真技术实现项目的模拟训练。在线实施项目的测试,少走弯路,使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2.6 课堂笔记

该课程以课堂笔记取代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每次课上和课后都要做笔记,课堂笔记围绕上课情况、实验讲义、项目内容、实验体会真实记录。特别增加实验体会记录项目,实验体会除记录本次课的实验收获外,重点要记录对本次课的建议、自己对已有项目做了哪些改进、有何独立见解。强调记录实验体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5 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考核重点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为依据。课程结束时,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能收到指定电台为及格的最低标准),教师现场再提出项目中2~3个问题进行面试,突破了以往只有笔试的弊端。成绩等级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5个档次(见表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6篇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年至2010年间,通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活动,使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秀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系统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使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率达到100%。重点在水利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建设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防汛抗旱、水能资源及农村水电、水文和水利信息化、水利移民等9个领域培训10万名紧跟水利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紧密结合各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要和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需要,紧跟水利科技发展前沿,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分专业领域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急需紧缺领域的技术业务骨干,带动整个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四)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课程体系、培训机构网络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按照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级人事部门和水利部门在知识更新工程中的作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落实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各项任务。

三、主要内容和方式

(一)开展公需科目和水利基础科目的培训

按照人事部的统一要求,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学习。同时,结合水利行业工作实际,开设具有水利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科目,由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实际情况选修。水利基础科目分为水利综合知识和水利法律法规两大类。水利综合知识主要包括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及其实践、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水权与水市场理论、水旱灾害及防治、国内外水利发展概况及先进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经验、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水利建设主要成就、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内容。水利法律法规包括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可再生能源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利产业政策等法律、政策规定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通过实施水利基础科目培训,使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拓展学识,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整体能力。

(二)分领域开展水利专项继续教育活动

根据水利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紧跟水利科技发展趋势,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

1、规划设计领域:包括水资源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流域和区域水利概况;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及要求;环境评价、水工程规划同意书、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和资本金测算方案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各种水利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规范、规定和办法;国际先进的水利规划设计理论、理念和方法等内容。

2、水资源管理领域:包括水资源概论,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法制,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需求分析与节水、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管理,水资源管理经济运行机制等内容。

3、建设管理领域:包括水利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新理念;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质量与安全评价;监理法规、监理理论、合同管理;造价理论、造价管理体系、投资控制;工程管理理论等内容。

4、水土保持领域:包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理念、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内容与要求,水土保持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汇总的技术与方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综合防治技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等内容。

5、农村水利领域:包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泵站技术与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包括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灌区现代化管理、改造技术、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信息化建设、量水技术等;农田灌溉方法与技术、田间节水技术与工程管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泵站更新改造技术、新理论与新技术、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及泵站电器设备新技术等内容。

6、防汛抗旱领域:包括防汛抗旱与经济社会发展、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理念及实践、我国防洪减灾历史与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国内外防洪减灾先进经验、防汛抗旱新技术新材料及应用、防洪减灾法规制度建设、洪水资源管理、洪水风险理论、洪泛区规划与管理等内容。

7、水能资源及农村水电领域:包括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方式及特点,水能资源开发的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河流综合利用与梯级开发,水能资源的开发许可和市场化配置,我国水电开发的设想和部署;农村水电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农村水电站管理,农村配电网建设与管理,电力通信系统,农村水电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农村水电建设、运行管理及其相关科学决策方法论,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等内容。

8、水文和水利信息化领域:包括水文监测新仪器、新技术;水质监测技术与应用,水质信息处理与评价;水文站网规划、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洪水预报技术;国内外通信业务新技术、新方法,水库、蓄滞洪区、山洪预警、应急通信相关技术;信息化建设;气象新技术与新领域;水资源预测预报新技术、新方法;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等内容。

9、水利移民领域:包括水利移民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水利移民工作方针、政策,国内外水利移民实施概况及管理经验、水利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移民安置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监理、监测评估、信息管理、移民统计、库区建设基金项目管理和资金的稽查审计及典型移民安置案例分析等内容。

(三)主要方式:

1、研修培训。人事部和水利部每年在水利系统举办1~2期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级研修班,并纳入人事部"653工程"整体培训规划。水利部每年选择1~2个专业领域举办专业技术人才示范性高级研修班;水利部机关业务司局、各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每年面向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举办20~30期专题培训班。各地水利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区水利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本地区内有计划地组织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

2、网络远程培训。大力发展水利远程网络教育,依托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等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

3、工作实践培训。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重点工程,重大科研项目,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实践锻炼,推进项目、资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建设。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4、在职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个性化的自选科目,进行在职自修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方式

1、人事部、水利部共同负责制定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办法,中国科协参加;统筹规划和领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监督检查;举办示范性继续教育活动。水利部组织制定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和培训大纲。

2、地方各级人事部门会同水利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办法;制定本地区相应制度和规定;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地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活动;组织举办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3、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等单位承担编写制作培训教材、开发培训课件,承办水利部示范性专业技术人才研修班等工作。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积极承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活动,按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要求,在培训实施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制度建设

1、实行统计登记制度。委托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按照人事部实施"653工程"的统一规定,利用"中国水利人才网"对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参加"653工程"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和管理,并将统计结果及进展情况定期报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对参加人事部、水利部主办的高研班并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统一颁发《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对参加水利领域"653工程"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联合颁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

水利部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上述"653工程"培训的学习情况应记入《水利行业培训证书》,各单位人事(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年终应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情况记入本人学习档案,并统计本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学习学时达标情况,并把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与上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评优评先有机结合起来。地方各级水利部门根据当地人事部门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要求做好培训登记工作,并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学习学时达标情况列入年度统计内容,健全完善各项机制,保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继续教育主办单位或专业技术人才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应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登记,建立完善培训档案。

2、建立项目论证制度。水利部各流域机构、直属单位要组织专家对拟开展的"653工程"的主要项目、科目指南、培训大纲、教材课件等进行评估论证。"653工程"重要项目要及时报人事部和水利部,并在人事部网站、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网、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和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网以及中国人事报、继续教育杂志上公开。

3、建立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制度。由全国"653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653工程"水利领域的培训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人事部、水利部不定期地对水利领域"653工程"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施教机构要积极配合,及时反馈"653工程"运行的情况和问题,按照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施教能力与水平。

(三)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水利部将组织编写、开发适应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课件及培训教材。各地区和有关培训机构在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选择并开发出具有地方特点的培训课程。认真抓好师资(库)建设,逐步建立起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师资队伍。组织专家、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开展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四)经费

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的相关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并重点向"653工程"项目倾斜。

人事部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对水利领域"653工程"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纳入人事部整体培训规划的高级研修班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水利部将对每年确定的示范性高级研修班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拓宽继续教育经费渠道,大力筹措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施教机构开展面向社会、学员自愿参加的培训活动,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可以根据培训项目和类型,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向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要尽量降低培训成本,节约高效地完成知识更新工程各项工作。所有收费培训项目须报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审批,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其他

1、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参加包括"653工程"在内的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累积要求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

2、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的人事部门要把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参加"653工程"培训的情况作为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并和人员的岗位聘用与工作使用结合起来。

3、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水利领域"653工程"的宣传工作,对在"653工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

五、实施步骤

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年起到2010年逐步推进。

(一)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部署实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工作,拟定科目指南。除结合人事部公需科目培训要求,组织开展信息化和知识产权培训外,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开展水利综合知识和法律法规基础科目的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每年重点选择1~2个专业领域和3~4门基础科目,辐射带动其他专业领域,开展一定规模的更新知识培训,稳步推进整个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作。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建设一批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扶持一批优质的施教机构,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7篇

校企合作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中职学校都非常注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涉及到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深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促进等方面。而在服装专业领域,在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加强校企的紧密合作,双方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更好地为企业输送人才,成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模式探讨的重点。

一、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观需求

为了解现阶段服装企业人才的现状,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服装企业发放了1000份的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25份,根据有效回收的问卷统计出企业招聘的要求、实际招聘的人员与招聘后的培训等方面。通过调查指数统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术与能力素质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些实际情况,学校可进行针对性的服装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把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适应企业需要。对服装企业人才质量观的把握是学校改革自己教育模式的关键,当学校以企业对质量观的需求为目的去培养人才,校企合作的方向才能最终形成一致。

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构建

对服装专业技能人才培训要有基本的要求,教学进程计划要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来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先进的人才。根据服装企业的人才质量观,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构建应从德、律、质、技、训四个方面。

1.德、律即培养学生品德和自律性

在学校班主任是管理的基础,相当于企业的总经理,学校通过采用复合性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模拟企业管理的模式,自己来进行管理和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在班长的带动下,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任课老师参与管理模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可以按目标来完成,制定严格的目标,让管理更有价值,在目标中,更规范学生的行为。

2.质即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服装技术水平,最主要的是保障教学的质量。而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这个教学教改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在服装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要保障产学结合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

学校要在教师队伍中进行培训和选拔,让优秀的教师参与到产学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管理队伍里来在和企业密切联系过程中,同时让有丰富经验的服装专业教师来进行引导,开展产学结合教学工作。

(2)对服装专业教师提供进修培训,让老师的专业素养达到更高的水平

通过在企业生产实践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和实际。通过对在学校的教师进行有母体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促进专业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教学能力。同时,让企业中的生产技术人员来到学校,让他们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另一种知识的传递,感受不同的课堂知识。

3.技、训即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习中培养服装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为了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适应企业需要,把教育教学与服装企业生产紧密结合,通过实习和工学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服装公司不同岗位实习,感受实践所带来的魅力。

(1)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半工半读的进程,加大宣传“1.5+1.5”教学模式力度,形成特色体系之一

半工半读主要对象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在课程设计上半年在校学习理论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就是理论与实践在3年里交叉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毕业后在技能上基本达到企业企业技术要求,同时学生熟悉服装企业运作流程。由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容易疲劳,所以要很好的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让半工半读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

(2)突出教育特色,全面实现个性化培养

通过教学改革“2+1”的教学模式。1年顶岗实习不再是集中进行而是通过分散试进行。在课程设计上是按每学年3学期制,3学期制通过缩短教学周期,增加学期数量,来减轻由于学期过长带来的疲劳。3学期制注重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具自主性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竞争力。3学期制的实施,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走上服装专业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勇于承担、善于合作,能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不断或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三、校企合作下的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新型的专业产学结合模式以专业对接产业链作为核心内容,其中包括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等方面。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基本上做到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联合打造实训平台,创建创意设计园在实训环境上,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生产流水线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训室设备配备精良,实习实训始终贯穿“设计――实验――生产――产品――商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真切体验到个人专业技能在市场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教育教学模式,也是学生成为社会人角色的转变期和适应期。学校以让企业更满意,为高追求目标,在办学质量上更是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对学生的多元化进行评价,在校内和校外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还要评价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对合格的员工进行评价。根据服装专业的特点,以专业对接产业链作为核心内容的形式也将成为今后校企专业产学结合模式的方向,结合服装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进行与企业的结合。他们不以学生的考分为根据,而是以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素质为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工作。告别对理论知识的过分重视,而忽略实践的现象。这种考试评价标准,让学校与服装企业进行教学多元化标准评价体系,让分数不在那么重要。坚持就业的指导地位,用能力来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以新的考核方法,建立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培养,不断完善定期评价检查标准。

服装专业作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先行者,其模式的实用性需要进行大量实践的探讨。同时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对学校来说要努力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对企业来说,要在选聘企业技术人员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M].昆明理工大学,2012.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深度合作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各地高职院校关于就业导向的探索方式中,校企合作是最具实效,并且带有方向性的。其合作的深度模式在高校适应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 健全机制,保障校企深度合作

要解决校企合作停留在人才供需合作浅层上的问题,深化和密切校企合作程度,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促进教育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有效对接,使校企共同担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重任。

政府不仅要履行举办、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更要履行鼓励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完善鼓励政策,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产教对话协商和校企一体办学机制。引导企业履行《职教法》规定的义务,承担职业教育的实训、实习及实践环节,积极资助合作学校建设实验、实习设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选派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课,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创办企业,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校办企业的发展,以校办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经营收益支持学校建设。在职业教育评估中,把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引导学校重视和加强校企合作。

2 转变观念,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使校企双方都能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把校企合作当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只有行业企业的主动和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办出职教特色和提高质量。同时,职业院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教学改革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企业要将校企合作作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全程参与职业教育,为学校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3 创新模式,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3.1 “引企入校”、“校办企业”,实现“校企合一” “引企入校”是指企业在学校建生产车间,对口引进企业生产线,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使用生产设备,按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校办企业”是将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工厂车间规划布局,按照企业生产方式运作,实现教学部门与企业工程部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通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参与生产经营,将企业产品转化成学校的实训课题,从而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进度的紧密结合。同时,校内基地也可作为企业科研的场地,立足行业技改,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参与社会服务。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技能和适应生产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办校入企”、“企业办校”,实现“产教合一” “办校入企”是学校把教室和实训基地搬到工厂车间,学校负责招生、教学和生产管理,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生产实践都在企业进行,按照“一天学习、一天工作”的“半工半读”方式,在企业完成学习和生产实训,毕业生直接变为工厂职工,实现了招生与招工的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生产和教学合一。学校搬进工厂发挥了企业优势,学生在实习中受到了现代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熏陶,养成了产业工人的优良品质,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也为企业储备了高素质人才,实现了企业学校的互惠共赢。

“企业办校”是行业企业办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不少的国家和地区将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作为行业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举办职业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承担本行业各种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实现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链接、用人标准与培养目标链接、企业需求和专业设置链接、实训实习与企业生产链接、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链接。

3.3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现“工学合一”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即学习知识技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先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然后到企业参加顶岗生产实践,完成专业技能的提高,然后再回校继续加深专业知识学习,形成理论、实践、再强化学习的过程。使“学习”和“工作”相结合,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

“半工半读”是指学生先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或者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在半工半读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共同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学习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任课,实践课由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任课,既可以弥补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又可以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掌握生产工艺技能、形成综合职业素养、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同时,让企业节省成本、获得较好的劳动力,不仅不会给企业增添负担,而且还能给企业有效地提供人力资源,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4 “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实现“学用合一” “订单培养”是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双方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密切合作,为企业“量身订造”技能型紧缺人才。学生了解企业情况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自愿、学校推荐、企业选拔”的原则进行组班,这种“定向班”通常被冠以合作企业的名称。定向班培养模式以企业实际技能要求为主,重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定向岗位的专门培养,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对接”,使学院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确保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对口专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一方面企业派有经验的师傅指导学生,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安排教师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对学生定期进行教学辅导,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求学生填写顶岗实习日志,记录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查找自身知识的不足,再次回到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达到知识技能的升华与提高。

4 搭建平台,拉动校企深度合作

4.1 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 以职业院校为龙头,以优质专业为纽带,以校校联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突破,构建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自愿参加、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区域性职教集团。以人才联合培养、设施资源共享、师资结对互聘、专业特色共育、科技和社会服务共推、就业创业共作为集团工作重点,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和计划,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高度融合搭建平台。

4.2 组建“校企合作办公室” 职业院校应组建“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拓展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是企业与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的桥梁,负责对外的沟通、联系、反馈,深入企业进行就业情况分析了解供需状况;举办就业咨询指导和召开招聘会;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服务、学生质量回馈等。下设“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咨询委员会”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就业岗位需求等提供建设性意见和信息。两个“委员会”提供的信息资料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落实完善。

4.3 组建“职教校友会”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各个企业,组建“职教校友会”,依托校友纽带,深化校企合作。校友作为学校的宝贵的财富,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带动行业支持母校发展,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为师生科研调研、实习实训创造条件,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校友回校等系列专题活动,帮助在校学生认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5 全程参与,校企合作共育技能人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企业要直接参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及课程模块的调整,在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直接参与专业教学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为学生开设专题技术讲座,为师生顶岗实习提供技术指导。

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将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体系嵌入学校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教育环境。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教材,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京京,刘艳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