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序言

新一轮的中继教学习已经拉开序幕,为了适应社会教育的发展;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回首上一轮中继教学习,本人在过去的上一轮中继教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这一轮中继教学习任务。为此,特制定了个人五年学习计划(注明:本计划根据省、州《“十二五”(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剑河县“十二五”(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的):

二、指导思想

以“将学习、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教书育人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宗旨,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结合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新理念,强化师德素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个人学习指导思想依照我校中继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三、具体目标

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时刻警戒自己。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使自己成为公民道德的楷模,不断加强自我改造与学习,以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同时把它贯彻于教育教学中。

当然,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年一年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扎扎实实地学下去,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我校中继教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州、县《“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

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加强自身管理,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学习内容及教材

1、树立教书育人观念,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了将来不被社会淘汰:本人计划在这五年向英语八级考试进军: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学习《美国语伴》《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许国璋英语》《色拉英语》《立体记忆单词》《商务英语》等教材。就算将来政策变化,只要自己肚中有墨也不怕。

2、政策法规教育:以《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律素质,懂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

3、职业道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优秀教师群体的先进事迹,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4、教育理论学习: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点,加强教师新理念、新课程和新技术的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5、加强对所发资料的学习。多种学习形式贯穿于这一过程:以集中学习、校本学习为主,教师自学、反思为辅。采用上课、听报告、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社会实践、写反思体会文章,写心得等开式进行。当然,对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的目标则以自学为主,互联网学习为辅。

6、向其它学科领域进军。比如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科目等,只有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教学相融合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对工作厌倦。

六、具体措施

1、专题讲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培训,了解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新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关心、参与我校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2、网络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坚持把师德师风的整改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对照《规范》的要求,针对整改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整改措施,建立更为细致的师德师风要求,加强新技术的学习。

3、自修反思: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在前期贯彻实施的基础上,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教师法》和《规范》等要求,认真对照检查,撰写自我剖析材料。

4、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深入研究和解决问题,促进自己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我负责一年级一班和一年级二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学校打字室复制打印工作和为党支部整理部分材料的工作。现就这三部分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一学期对一年级一班和一年级二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学习教学目标与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有马虎和懈怠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框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摄取知识营养。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知道也装不懂地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却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贪玩和溜号。忘记了老师和学生的省份区别,我们是一起游戏的一个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好像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是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地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潜能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在课堂上,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地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促成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简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打字室的打印复制工作

我从这学期以来承担了打字室的打印复制工作,按照李校长的指示,建立了打印复制记录册,但是用记录册的情况没有实行好,这是我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改进。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儿童立场;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11-03

2016年秋季起,使用了14年的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实施意味着一线品德课教师将展开新的教学探索。而研读新教材正是我们开启新旅程的起点。笔者发现,新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深化了对儿童立场的认识,更加关注儿童发展这一主题。我们必须悉心解读,运用正确的儿童观引领教学,激活儿童内在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一、强化规则意识,开启低段儿童道德与法治之旅

低年级儿童法治观念的培养从哪里开始?这是广大一线教研员和教师的困惑之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小学低年级(1-2年级)法治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包括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等。

据此,笔者认为,低年级儿童法治观念的培育重点应该是在正确儿童观观照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视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对法治教育的要求,在一年级上册凸显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并注重以螺旋上升的逻辑,促进儿童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旧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包含四个单元:“我上学了”“祖国妈妈,我爱您”“我的一天”“过新年”。其单元逻辑是时间序列,即开学后四个月,9月刚入学,10月国庆节,11月学自理,12月过新年。单元主题之间联系不强,各自为政。同时,每个单元的每一节课任务都比较饱和,学完一课后马上进入新课文的学习,课文之间也相对独立。新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也包含四个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分布在各个单元之中:第一单元第三课第四个话题“这样做对吗”、第四课《上学路上》,第二单元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第七课第四个话题“这样做对吗”、第八课《上课了》,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第三个话题“冬天真好玩”。内容涉及校园规则、交通规则、游戏规则、课堂规则等,贴近新入学儿童的生活实际。

我们可从中整理出这样的规则意识教育逻辑:班级――学校――家庭――自然和社会。单元主题之间逻辑性加强,体现了一年级新生逐渐扩展的生活领域和认知程度的逐步深化,这一逻辑编排彰显了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1]。每个单元中每一节课的任务都比较聚焦,对儿童规则意识养成的引领是根据学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螺旋上升的,这有助于一线教师根据教材逻辑,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逻辑,通过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开启低年级法治教育旅程,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帮助学生更加愉快、安全、舒适、有序地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实现自主发展。

二、彰显儿童立场,凸显道德与法治学习主体

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观照儿童立场,“从儿童出发”一直是各版本教材编写和教学的起点。小学低年级法治教育更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才能帮助儿童逐渐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

笔者在研读中发现,与旧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诸多细节作了改动,具体体现在增加了歌谣和连环画,改变了话题的表述语言和对象等。这些细小的变化使教材尽可能涵盖了所有儿童的心理、个性、家庭等情况,它不只是面上的包罗,更有点上的切实关注,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从儿童出发”的理念。

1.增

(1)歌谣

在知识点的表述形式上,新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依据教学要求,随文编写了14首儿童歌谣,比旧版教材增加了10首。例如,在讲述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时,旧版教材采用填空的方法,要求学生填写交通规则。新版教材则将交通规则融入儿童歌谣,让儿童在琅琅上口的歌谣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遵守交通规则,上学路上注意安全的意识。这一元素的增加启示我们,教学必须注重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儿童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

(2)连环画

众所周知,儿童对阅读故事充满天然的喜爱。可以说,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儿童。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只有“钟姐姐对我说”一则连环画故事。可喜的是,笔者在新版教材中找到了6则连环画故事,分别是“上学啦,真高兴”(第2-3页)、“交朋友”(第6-9页)、“小熊想提问”(第33页)、“危险是怎么发生的”(第46页)、“没早睡,真糟糕”(第49页)、“团圆”(第62-65页)。大幅增加连环画故事的数量,遵循了儿童心智成长的逻辑,体现了教材从儿童出发的思想。

2.改

(1)话题

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些话题的表述比较成人化。例如,第4页“新生活开始了”。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很难理解“生活”一词,更不用谈“新生活”了。这一话题在新版教材中的表述改为“上学啦,真高兴”,笔者认为这像极了儿童日常会使用的话语,是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出发的鲜活语言。再如,旧版教材第41页“养成饮食好习惯”,“饮食”一词也是儿童不易接受的表述。而同样的内容在新版教材第43页表述为“这样吃好吗”。将话题表述改为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而且问题的提出方式也更能促使儿童主动反思自己的生活,规避了表述的“成人化”倾向。

(2)对象

上学第一天,是学龄儿童由幼儿园迈进小学新天地的特殊日子。改版后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用图片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学龄儿童入学时存在的不安情绪,记录了儿童的成长轨迹,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对于使用本教材的小众对象――存在不安情绪的部分儿童,采取了真实、不回避、积极关注的态度,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大部分孩子对“小众儿童”的包容和关爱之情。

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个话题“上学啦,真高兴”中,第二页左下角图片中的小女孩就有比较浓重的亲子依恋和入学焦虑:面对第一天上小学的情形,她不肯进校门,紧紧抓着父亲的手不放。故事发展到第三页,小女孩正在挥手和父亲道别,虽然她的眼角还挂着泪珠,但可以看出她在老师的安抚和引导下已经能和老师牵着手,不安情绪已得到缓解。在新编教材中,同样关注“小众儿童”对象心理的,还有一年级上册第33页小熊想提问的故事(反映个别想参与课堂却不会提问儿童的困惑)、第62页至65页改编连环画《团圆》(反映留守儿童与家人团聚,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等。

我们在教学中,要敏锐地捕捉到新版教材传达出的这一信息,本着细腻而精准地为每一个儿童设计教学的观念,不忘记、不放弃教室里的“每一个”,注意教学艺术,在无形中给予学生特别的关爱,帮助全班儿童开启对道德的认知,这才是“为了一切的学生”。

(3)绘图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变迁,教材的绘图风格也是与时俱进的。旧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图画则风格接近民国时期的漫画,色彩鲜艳,人物憨态可掬;新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图画风格清新,色彩更加柔和,人物绘制写实,更贴近当代儿童的审美。难能可贵的是,新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版式拥有更多的留白,让儿童阅读起来眼睛更加舒适,充分显示了对儿童身体健康,特别是用眼健康方面的生命关注。

三、尊重儿童权利,引领教师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更要尊重儿童的权利,这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所表述的基本理念。享有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即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各地教材在几次修订中,都在不断深化对儿童权利的认识。此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删减了部分照片,并用图片替换等,表现出对于尊重儿童权利的重视,并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想象空间。

1. 删

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选取的53张照片中有34张涉及真实儿童的镜头,占照片总数的64%;而新版一年级上册教材选取的20张照片中仅有6张涉及儿童镜头,占总数的30%。如此占比下降近一半的现象,再一次让笔者看到了教材改版对儿童人格和个体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儿童照片的使用本身涉及肖像权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便是征得儿童和家长同意后使用真实儿童的照片,无论是正面形象还是负面形象都可能会带给当事儿童无形的压力:正面形象的儿童是不是就不能犯错?否则同班同学等身边的人也许会指责他们“拍一套,做一套”;负面形象的儿童(据笔者了解几乎都是依据旧教材要求摆拍的)是不是就总是犯错,不能进步?否则同学等身边的人也许更会指责,甚至取笑他们是天生的后进生。无论是教材编写亦或是教学素材的选取,我们都应谨慎使用真实的儿童素材,注重保护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和权利。

2. 替

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使用了53张实景照片,而新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仅使用了20张,实景照片数量大幅下降,并用图片替换了部分照片。

例如,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一课“开学第一天”,选用了一张红衣小女孩背书包站在学校跑道上的照片;而新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一课“上学啦,真高兴”使用了一张图片作了替换。相对于写实性较强的照片,这张图片描绘了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站在镜子面前的形象。儿童在学习时可以把小男孩想象成自己或者自己的亲朋好友,从而给予儿童更大的想象延展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都在尝试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选取符合地方教学实际和班级儿童学情的资源。《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要求一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教育素养,在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强化对每一个儿童权利的尊重。

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位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的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类尊严的重视。正确的儿童观必然是回到人本身,给予教育对象――儿童以充分的尊重,认可儿童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在道德与法治的新旅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和理解,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学校指导教学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学校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聚焦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学校能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配齐专兼职教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熟知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具备良好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导处成立巡课小组,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并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课程开设情况,并对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

3、开设学校课程。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必备的知识素养,更主要的是成功于人的良好习惯及良好品格!为此,学校结合办学理念,确立了特色修身课程《好习惯伴我成长》、《我是文明小学生》、《点亮心灯》,《好习惯伴我成长》在低学段实施,主要侧重于良好习惯的培养;《我是文明小学生》在中学段实施,主要侧重于文明礼仪教育;《点亮心灯》在高学段实施,主要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学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成功品格为基本内容,旨在为学生幸福而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

4、构建阳光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赏识激励、体验成功、多元发展、幸福成长。针对这一课程理念,学校重点围绕“语言与阅读”、“ 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数学与实践”五大学习领域,构建起了满足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实践的空间。每周三下午是学校的“自主选课日”,学校统一安排阳光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阳光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能结合教师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每位教师的内在潜质, 并针对每位教师的特长或优势让老师们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并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与指导,努力实现每门课程都精彩,每位教师都出彩。

5、家、校、社会相结合,上好综合实践课。学校通过综合实践课开展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相关活动,一年来,学生走进鲍芹基地,了解鲍芹的种植过程,领略鲍芹之乡的迷人风韵;走进千年古槐、纪氏词宗,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感悟家乡悠久的文化底蕴;走进伟丽种业,饱览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畅想家乡发展的宏伟蓝图;走进农耕校园,体验农耕文化的田园快乐,感悟农耕文化的厚重渊源;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辛锐中学,聆听先烈事迹,弘扬爱国情怀;一年来,孩子们还走进家庭,开展了我的家务我做主体验活动;走进社区,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植绿护绿活动;走进假期,开展了牵手小达人,幸福收获多实践活动;走进经典,开展了“构建诗香校园、润泽诗意童年”诗词展示活动;走进书籍,开展了“阅读浸润童年、书香伴我成长”好书阅读推荐活动;走进科技,开展了科技给我力量,创新伴我成长科技制作活动……;此外,学校还依托传统节假日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生活、走进社会、实践创新。

6、学校重视艺术、体育、传统文化、书法课程,有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并能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规定课时数。体育学科重点围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相关项目进行拓展训练,在去年的体育达标抽测中,学校的一分钟跳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位居全区前列,去年8月份,学校特色社团手球队还参加了济南市青运会,并在手球比赛中荣获季军;美术学科重点围绕“篆刻”、“书画”、“手工”拓展活动,因篆刻社团成绩突出,学校于去年6月份被山东省海佑印社社长贾鹏先生挂牌为基地校,学生部分篆刻作品与贾鹏先生的篆刻作品一起在山东会展中心进行了展出;音乐学科重点围绕“舞蹈”、“器乐”、“声乐”拓展活动,在去年章丘区组织的单项艺术比赛中,学校参演的舞蹈《雁儿飞》荣获全区二等奖第一名,参演的器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荣获全区二等奖第一名,参演的合唱《榕树爷爷》荣获三等奖,去年十月份,在共青团章丘区委、少工委组织的第二届鼓号操大赛中,学校鼓号队,荣获银号奖。此外,学校还围绕“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以中队为单位开展的经典诗词展示成了周一升旗仪式的一大亮点!学校重视法治教育课程,一年来,学校举办了法治教育报告会,并给每个学生订阅了法治教育读本,扎实开展了法治教育读书活动,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120余名学生在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学校也因组织有力,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二、聚焦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校以《章丘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小学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要求全体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将教学目标问题化,有计划、有选择的设计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2、学校以日常巡课和推门听课为载体,不断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不断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抱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处不定期深入课堂,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情况,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在课堂建设方面,学校引导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中找好融合点,巧妙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及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为此,学校提出了“三生课堂”构建设想,即课堂教学要充满生活气息,具有生活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具有发展性;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气息,具有生命性。我们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生活课堂、生本课堂、生命课堂”的有机统一, 

4、学校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单位,认真组织“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通过晒课活动,让大家互相观摩,共研共享,共同成长。在去年的“一师一优课”晒课、赛课活动中,我校有7名教师获济南市优课,1名教师获山东省优课,截至目前,学校共有30余人次获章丘区、济南市及山东省优课荣誉称号。

三、聚焦常规管理,让教学常规常起来。

1.加强备课管理。

(1)学校按照《章丘市小学教学常规》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要求,继续实行教研组同学科间的集体备课模式,强调教师要夯实课前研究,重视个性设计,要体现备课的有效,课堂的高效。坚决杜绝以下两种现象:一是备课应付,没有取舍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二是“个性设计”及“课后反思”敷衍了事,无实际内容。

(2)教导处要严格执行教案审核制度,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每周抽检教案一次,重点检查教案质量和数量,并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反馈,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规范作业管理。

(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济南市作业指导规范》进行认真学习,并制订了学校作业布置与批改标准,对作业种类、作业数量、作业时间及批阅要求都做了具体规定,一是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关注学生差异,根据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进行检测;二是要求教师要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补充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三是要求教师作业布置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到适时、适量和科学,严禁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四是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要认真评改,做到有批改、有矫正,有评价。五是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作业的规范与整洁,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问题归因与作业指导。 

(2)学校依据《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办法》和《章丘市中小学教学常规》有关规定,制订了学校减负制度,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个别访谈、问卷调查、作业抽检等方式,落实课业负担情况,并将作业检查情况及课业负担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反馈交流。

(3)为激励学生认真书写,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学生书写能力测试,并在期中与期末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优秀作业展评,让学生观摩学习,反思矫正。

(4)学校每学期都会于期中和期末对学生作业进行普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4.加强听评课管理。为了促进教师间相互听评课活动的开展,学校实行教师听课检查制度。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次,教导处期末统一检查,并将听评课情况量化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以此提高教师听评课的自觉性,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近年来,学校一直牵手其余三所完全小学,分学科成立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并通过半天教研活动日即“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驱动教师成长。在我校“行知讲堂”开展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上午,前三节“同课异构”,第四节集体评课。 

一年来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与兄弟学校各学科教师开展“同课异构”20余次,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去年的优质课评选中,我校有两名教师获章丘区优质课一等奖,一名教师获二等奖,另有两名教师在全国信息技术整合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5.加强业务学习管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求教师每学年阅读专业书籍至少两本,每学期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及不少于5000字的政治学习笔记,并列入教师常规考核。

6.加强监测与评价管理。

(1)教学监测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质量监测体系,依据学科特点,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矫正和激励功能。

(2)学校能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随堂监测和单元监测,每次监测都能对监测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以便于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及时反思矫正日常教学的得与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学科监测实行无分数评价,要求期末考试成绩用等级呈现。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名。学科成绩主要用于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让教师能够通过学科成绩分析反思,矫正教学。学校也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4)对于学生评价,学校主要以《成长的足迹》即学生成长手册的形式呈现,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科过程性评价、期末综合检测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四部分,评价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办法,坚持赏识激励,正面引导。

四、聚焦制度建设,让教学管理有抓手。

学校制定了科学完善的教学检查与考核奖惩制度,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二是结合《xx市小学教学常规》修订了《中心小学教学常规》;三是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教师考勤制度》、《师德考评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个人量化管理制度》、《日常巡课制度》、《课堂教学“十不准”》等系列规章制度。系列考评机制的约束功能和引导激励功能,规范了教师的执教行为,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界的热词,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一年来,学校聚焦核心素养,以战略高度,精心呵护青年教师的成长, 

(1)抓实“对子”。对教龄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继续实行“一对一”传帮带。通过组织新老教师举行“结对”仪式,安排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各环节,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定期开展新老教师座谈交流会,使青年教师获得更快捷、更有效的学习资源。

(2)搭建“台子”。尽一切可能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更有利的学习平台,如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等,让她们优先获得专业提升的机会。

(3)敢压“担子”。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以及教学竞赛,放手让青年教师参加,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此外,学校还研究制订了《学校小课题研究方案》,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撰写教学反思,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小课题”研究,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聚焦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

一年来,学校开展的系列校园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同学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懂得了感恩,提升了文明素养。

在开展系列活动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强化墙壁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教学楼一楼布置了“美德长廊”,文化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奠基幸福人生”,二楼布置了“诗词长廊”,文化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润泽诗意童年”,三楼布置了“科技创新长廊”,文化主题是“见证辉煌成就,感受中国力量”,四楼布置了“探索长廊”,文化主题是“探索自然奥秘,解读科学密码”,东西两侧楼梯布置的是“好书推荐长廊”文化主题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经典照亮人生”,此外各具特色的中队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近些年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过程中,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教育青少年遵章守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教书育人为天职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政治学科;渗透普法;教育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新课改后,在我们的政治课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连的法律知识,如教材中有关未成年人的教育权、隐私权、财产等权利的法律保护,依法进行网络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法律内容等。因此,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政治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教育学生学法守法。与此同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意识,仅有空洞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十分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贴进学生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案例、材料制成电脑课件,在教学中以案说法,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这样不仅遵循了教学中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而且也使我们自身素质提高了,在处理师生冲突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成绩进一步提高,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树立守法榜样,做好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杜绝教育教学过程常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这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总之,只有教师守法为先,才能身正为范,法制教育才会点石成金。

三、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政治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真正落实法制教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2011年9月,具有超常的程序能力被誉为“电脑天才”的吴盛宇戴着刑具走进了监狱。身为中学生的他,因为编写“木马病毒”,成为以新罪名“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获刑第一人。某白领孙俪按照收到老板QQ要求,在指定的账户上汇去现金1.1万元,而老板根本不知此事。警方经调查,孙俪老板的QQ遭到了“木马病毒”的袭击,已被盗号。警方根据对方的银行卡账号顺藤摸瓜,很快锁定了广西的两名诈骗人。诈骗人落入法网后,供述了“木马病毒”的来源,制造“木马病毒”的吴盛宇也落入了警方的视线。当吴盛宇获知自己开发的“木马病毒”成为骗子作案的工具时,他后悔不迭。吴盛宇正是由于不懂法律才身陷囹圄。在教学中,我将此案例运用于《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中,学生反映强烈,在为之惋惜的同时从网络的利与弊、如何正确上网、安全上网、遵守网络秩序等多个层面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法律觉悟。将生动的案例融入教学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又可以法律知识“润物细无声” 的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田里。

四、抓住小事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一、关注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质量

学校的教学工作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学校本期制定了教学目标任务,各年级对目标任务向班级和学科教师进行了分解,学校对上期学区教学质量考试的质量情况向全校老师进行了通报,各年级召开了总结会,制定了本期教学计划,拟定了措施。老师们向课堂要质量,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各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习题精选,题量适中,评讲及时,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好新教材

突出新课程改革工作重点。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领会其改革的精神实质,科任教师熟悉新教材,逐步摸索出适应新教材,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子,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校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实施不断总结。

三、充分发挥教研活动作用

加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务主任认真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业务的管理。重点抓备课、教法研讨、命题研究、质量分析。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了团队作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并积极实施。学校每月对教学工作全面检查。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实施新课程的组织领导和新课程设置管理,继续细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为重点,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针对调研和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将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通报分析,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

五、搞好考试安排,严格考试管理

严格考试的考务工作。强化考纪教育,增强考试的严肃性,确保考试的客观、真实、有效。严格考试管理,加强了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对考试情况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面向全体进行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认真组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开展校内教师公开课活动、学区、校际教师观摩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了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交流。

七、参加学区教学检测班级教学工作紧张有序

参加学区教学检测班级教学工作“紧张、有序、科学、高效”。根据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形势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优化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益。所有老师有质量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认真研究检测形势,认真研究考试策略,千方百计提高参加学区教学检测班级的教学质量。

八、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崇德尚美、才高艺精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优秀教师认真开展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思想上引导。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师德规范,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校开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业务能力。学校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彰。

九、重视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研最普通的形式,按教学进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教学前,反思教材、学生、教法三大教学要素,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教学中,要求及时、自觉地对师生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十、开展教师讨论活动,促进教学交流

教师讨论活动在周五进行,教师轮流演讲,每次发言教师两名。讨论内容主要是一周以来的教学心得、教育故事、教育反思、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学科探索和学校管理。教师发言时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能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这项活动,老师们能够在反思教育教学,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述亲历的教育故事,给教师以亲近感、亲切感,促进了教育教学交流,让教师们分享了教育的成功与喜悦,在倾听和诉说中,探究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十一、重视学情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学校每月、期中、期末对学生开展学情调查,对学情分类进行归纳,及时反馈并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对学困生和留守学生的调查,从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素质多方面进行研究,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这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十三、不足之处

1、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还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细致、更完美。

3、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结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考核。

4、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研究,求真务实。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前言

政治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初中政治教学以教为主,属于应试教育模式。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改革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初中政治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德育的主要渠道,该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德育功能的发挥程度,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对初中政治教学有了更高要求[1]。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效,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充分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改变传统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

1.改变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目前,素质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师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顺利实施。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定位,但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并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2]。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初中政治教学,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认真学习和改革教育观念,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际中,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2)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素质,并具备丰富的政治专业、科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指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3)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素质;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目前发展,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2.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2.1结合理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理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并不断认识自我,有效开发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在该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课程资源,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各方面能力,如整理分析资料、运用工具书做笔记等。在活动最后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资料,并根据结论撰写活动报告。总结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反思从活动中获得的认识与收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作为一种技术应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成效,还改变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有声音、图象的具体对象,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同时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3]。例如,教师讲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语言文字的演变、传统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1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体作用,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和谐。目前,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只是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即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言,也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缺乏生动性[4]。为了能够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交流学习的空间,使其能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讲解“依法治国”与“思想道德建设”时,可以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为辩题,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会,学生在辩论会准备过程中,为了做好充分准备,会积极搜集材料,辩论时,有些学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联系法律与道德展开辩论。经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体验“主人翁”乐趣。

3.2以小组合作方式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会如何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目的的实现。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其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组织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已取得的成就。之后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适当引导学生调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具体形式。经过充分调查,各组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搜集有效信息,并确定出主体,如“对外开放作用”“对外开放实际实施成就”等,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后,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讨论交流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协助解决,确保小组合作方式有效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使得政治课索然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若不积极进行政治教学改革实践,那么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确保政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福禄.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29-30.

[2]王建军.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286.

法治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校长是学校全部工作和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但需要处理好学校内部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而且还要处理好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这些关系本质是人际关系,所以,校长要树立“人本”意识,创设民主和谐文化,积极调动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整体功能。引导大家团结一心、目标一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使全校凝聚成一种合力,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是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场所,社会上的种种关系在这里都能得到反映。教师行为的规范和积极性的调动,需要校长凭借行政和政策法规等手段来实现。师生之间、教职员工之间以及校园师生与学校组织之间的各种认识分歧、工作纠纷和利益冲突,需要校长因势利导地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需要校长用自己的协调能力和真诚的态度来维系。校长要放下架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使学校师生都处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工作学习。通过关怀、激励、谈心、疏导、诱发,使自己和师生员工之间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树立“法治”意识,构建规范管理体系

实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不要“法治”,不要规范,而是要以“法治”意识为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依法治校的“法”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国家关于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前一种“法”,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解、遵守执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好落实;对后一种“法”,首先是建立健全,然后是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而不是由校长或少数人制定,要代表广大教职工的民意,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工作的性质和教师劳动的特点,考虑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要符合教育规律,决不能简单地套用行政管理模式或企业管理方法。有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得好不好,关键仍在于校长。校长要带头执行制度,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校管理才能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照章办事,工作规范有序。最后,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学校规章,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和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学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树立“科研”意识,大兴校本科研之风

校本教科研是用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学校研究者为主体,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有效动力。校本科研应成为校长管理学校的一种内在需求,通过校本科研,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使校本科研成为推动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校本科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管理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管理水平、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

校长必须首先树立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立足科研兴校,带领全体教师走进校本科研的探究之路。要在学校中结合本校校情营造一种研究氛围,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的机制,引导教师置身其中。如,提倡教师写教后记、教学反思,引导教师结对帮扶、相互听评课、集体备课、演课说课,开展专题讲座、鼓励读书读报等等。同时还要多与教师交流,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倾听教师的独特见解,鼓励教师探究,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话题。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为教师释疑解惑,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

校长不仅要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而且要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科研”,经常进行“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进校长管理工作,由经验型校长向学术型、研究型校长发展。

树立“质量”意识,做人民满意教育

教学质量是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一致追求,是检验一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关心、家长关注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声誉和地位,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鉴于此,校长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去进行,要把“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意识渗透到每一名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心中,贯穿到每一堂课、每一项教研活动中,并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校长要深入一线抓教学,落实好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有点子,想措施、抓落实,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要有敢于改革,大胆管理的魄力。要把我们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上,落脚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名校

品牌,它是一种名称、标记或符号,更是一种承诺、象征、价值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那么,学校“品牌”是一种无形的、对人们的心灵施加定向影响或产生倾向性、导向作用的教育力量,是学校最迷人、最丰富的特殊精神文化,对他人、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在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主动实施品牌战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一步打造品牌,保护品牌,延伸品牌,充分发掘品牌的价值,发挥品牌的作用,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品牌的建设要有准确的自身定位和稳定的培养模式,要有品牌化的管理,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品牌不仅要建设,更要经营,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品牌是特色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可以有多种途径。当然,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奋斗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切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径。一个成熟的校长,就应该有一个明晰的办学思路,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树立学校“品牌”办特色学校,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制定学校的中长远发展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整合教育资源,自主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改革和发展中树品牌,创特色。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树立“创新”意识,以改革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