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梗死;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围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84-02

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常会引起呼吸衰竭的,为患者维持有效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临床中一般采取呼吸道行气管切开[1],保持呼吸道通畅,现将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呼吸道行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8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在73.29±3.29岁,此组患者均临床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并且伴有严重呼吸衰竭。

1.2 方法 此组患者遵医嘱实施呼吸道行气管起开术,术前给予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5例;69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有10例患者自动放弃治疗;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死亡。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做好消毒准备,并备好抢救设备、抢救药品以及吸痰器。将患者去枕仰卧,头向后仰开放气道,此组患者中直接进行气管切开的有45例,经气管插管后转为气管切开的患者有39例。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及呼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配合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呼吸情况 气管切开后观察呼吸困难有无好转,气管内外套管有无衔接好,注意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观察吸出痰液的性质、量、并详细记录。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低氧血症是否得到纠正,氧合效果良好,以及观察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观察患者使用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是否有效,患者呼吸形态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2.2 皮下气肿 气管切开的患者常会出现在颈胸部,按压有握雪感及捻发音,是气管切开术后气体进入皮下组织产生的[2]。此现象可能在术后1-2天内出现,约6-10天能够完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以及时拆除缝线,有利于气体溢出。

2.2.3 伤口渗血 由于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手术操作与吸痰操作不当会使毛细血管破裂或气管粘膜损伤引起,术后由于患者剧烈咳嗽,局部小静脉扩张而引起出血,可根据情况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4 控制感染 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的患者较多会发生肺部感染,[4]我科有15例患者已发生。控制方法: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②加强气道湿化温化作用;③做好口腔护理;④定期清理气囊滞留物;⑤将床头摇高30度;⑥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

2.2.5 加强基础护理 进行床边心电监测,观察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面色、口唇以及甲床的颜色,有无紫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对于高热的患者及时进行降温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合理的选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按时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形成。

2.2.6 营养支持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保持每日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流食,保证机体的需要,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静脉滴注营养液。

3 讨 论

3.1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吸氧浓度咋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3]。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3.2 人工气道的管理 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使用呼吸机将储水罐内的水温调节在35-38℃,使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5-37℃[4]。气管切开的患者每天呼吸道蒸发500ml-700ml水。定期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参考文献[1] 李岩.12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11,23(8):67-68.

[2] 孙睿.34例气管切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34(6):347-348.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45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新生儿胎岭1~6 d,其中男30例,女15例,轻度窒息者33例,重度窒息者12例。

1.2方法 都给予建立自主呼吸、保暖、预防感染治疗,44例患儿7~10 d治愈出院,有1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继续康复治疗14 d治愈出院。

2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

2.1清理呼吸道 建立通常的气道。在建立通气之前,必须首先清理呼吸道,使之通畅。操作者要求熟练、敏捷、轻巧,在最短时间内吸净气管内的吸入物。急救器材.药物的准备和护理人员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对清理呼吸道的抢救至关重要。

2.2建立有效的呼吸 即达到足够的肺泡通气和换气,保证婴儿样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对轻度窒息者,清理呼吸道后立即轻拍足底、臀部或湿干毛巾擦身,患儿一般会很快出现啼哭和自主呼吸,全身隋况迅速改善。对重度窒息者,应尽快吸净气道后立即用面罩气囊进行间歇正压给氧。

2.3恢复、维持正常循环功能 一旦建立通气,助手应立即听心率。如心率>100次/min,可继续正压给氧。如果心率为60~100次/min,分经1~2 min,正压给氧仍未见循环改善,应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心率≥80次/min,方可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4药物的应用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纠正酸中毒,强心、升压脱水利尿等治疗窒息的重要措施,常用药物有升压药、脱水剂和碱性溶液等药物。

2.5病情观察 经过紧急复苏抢救后,患儿虽建立了自主呼吸,但必须加强对心率、呼吸状态皮肤颜色的观察和监测。

3复苏后的护理

3.1注意保温 环境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应在55%~65%。如室温低应置保温箱内,根据患儿的体重和体温随时调节温箱温度,一般箱温在30℃~32℃,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在无温箱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保暖方法。每24 h测体温1次并记录。病室应保持环境安定空气流通,减少一切声响对患儿的刺激。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应右侧卧位为宜,以利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再度引起窒息。若患儿剧烈呕吐,上半身及头肩部可稍高,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胸腔扩张,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患儿若有呕吐,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3吸氧 患儿复苏后其肺泡或支气管内仍然残留粘液。影响气体交换,仍需给予氧气吸入直到皮肤完全红润,呼吸平稳为止。但新生儿吸氧浓度不宜过高,以30%~40%为宜,如浓度过高,时间过长易致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还能使红细胞易于破坏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贫血更为明显。

3.4预防医院感染 对患儿应实行保护行隔离,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医院感染。

3.5预防出血 应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预防出血,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药物改善组织缺氧状况,促进组织恢复[1]。

3.6病情观察

3.6.1心电监护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等各项指标 正常新生儿的心率在120~140次/min。若心率增快或心率减慢提示患儿病情加重。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均匀40~60次/min,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不规则呼吸或暂停现象,应考虑呼吸窘迫结合征,如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时属于重症,提示有严重的肺部张或肺透明膜病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抢救。血压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属于一种休克状态,必然影响血压,足月新生儿出生血压为9.3/5.3 Kpa(70/40 mmHg)如收缩压低于5.3 Kpa(40 mmHg)或继续下降时,提示新生儿周围循环衰竭在加重,应立即补液改善休克状态。

3.6.2皮肤颜色 复苏后患儿呼吸和心率明显改善皮肤颜色应为粉红色。如患儿颜面颜色仍然青紫或灰白说明患儿仍缺氧,病情无好转,需继续吸氧及采取其他措施。

3.6.3哭声 患儿大声哭泣可以促使肺泡充分扩张,对气体交换有力窒息复苏的表现。哭泣无回声.微弱或尖叫,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3.6.4睡眠 健康新生儿在喂奶或交换尿布后即能安静入睡。如患儿表现不安,双目不闭或跟球斜视.震颤.凝视.肢体紧张或抽搐都应想到脑水肿或脑出血的可能,相反嗜睡或昏迷也提示颅内出血。

3.6.5呕吐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吞入羊水或粘液,出生后常有轻度呕吐,呕吐物为白色粘液。如呕吐频繁则应考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的可能。呕吐物是咖啡样时应想到胃肠道出血的可能。

3.6.6对治疗的反应 对复苏后的新生儿都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执行中护士对药物的剂量,静滴速度,用药时间应严格掌握用药后反应,药物的效果等应密切观察。

3.6.7喂养与营养 在病情未得到控制之前,可适当延期哺乳,在延期哺乳时以静脉营养供给热能,对吸吮吞咽能力差的婴儿可先采取滴管喂养。

3.6.8加强一般的护理和消毒隔离。

3.6.9记录 对复苏后的新生儿需要详细做好护理记录(必要时记录24 h出入水量)。认真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整体护理,准确及时填写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每1~2 h将患儿病情、治疗、疗效及护理内容等记录1次。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低体重早产儿; 呼吸暂停;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02-01

引言: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00g,身长不足46cm的新生儿,呼吸停止20s或虽然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发生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38例。其中原发性呼吸暂停24例,男婴16例,女婴8例。所谓原发性呼吸暂停是因为低体重出生儿,其呼吸中枢发育不够成熟,极易引起呼吸障碍,又因呼吸系统结构发育不完善,生理功能不稳定,生理信息不能正确传递而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其它原因导致呼吸暂停14例,主要是因为在护理过程中胃食管返流、睡眠不当、缺氧或者患儿本身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代谢紊乱等原因引发的呼吸暂停,其中男婴9例,女婴5例,以上患儿平均胎龄33周,出生体重1.75~2.1kg,平均体重1.85kg。

1.2 方法

1.2.1 呼吸暂停的监测 ①体温监测:严密观察并保持患儿体温恒定,体温波动范围上下不超过0.5℃。②加强原发病的观察:临床上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很多,在观察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无颅内出血、继发感染、抽搐、早产儿贫血等疾病的存在。

1.2.2 呼吸暂停的预防措施 ①为避免胃食管返流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应减少咽部刺激,如吸痰等操作。喂奶时将婴儿头部抬高,喂奶后患儿取倾斜式卧位,以免溢奶引发阻塞性呼吸暂停。腹胀者给予腹部抚触。②尽量使患儿颈部伸直,间断给予吸氧。③加强体温管理:由于低体重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薄,易散热等原因,其体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故应尽量稳定环境温度,根据患儿适中的温度,调节暖箱温度,每次调节幅度不超过0.5~1℃,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

1.2.3 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急救措施 ①清理呼吸道,采用弹足底、叩击胸部、捏耳垂等刺激,使患儿啼哭,激发呼吸运动。②使用复苏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在使用复苏呼吸气囊前,置患儿于仰卧位,肩下垫一枕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道内有乳液或分泌物,应先清理呼吸道,动作宜轻,吸痰器吸引压力为调小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③使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④药物治疗方法:静脉注射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负荷量5~7mg/kg,静脉滴入, 30min内滴完,12h后给维持量1.5~2mg/kg,每6~8h给药一次。

2 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及治疗措施,我院38例低体重早产儿成活率为87%,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低体重呼吸暂停早产儿通过制订周密的护理方案,并严格按照防范进行护理,尽可能降低患儿的死忙率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3 讨论

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1],肺泡数量少,呼吸道上皮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毛细血管与肺泡的间距较大,气体交换有一定困难,常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或呼吸窘迫症。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头罩或者简易CPAP吸氧等。赵军红[2]认为,在护理呼吸暂停症状的患儿时给予氧气吸入时,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要及时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还可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孔彦君[3]等认为预防性应用纳络酮可有效降低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许利玲[4]在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护理体会一文中认为: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发作严重时,应给予吸氧、氨茶碱、纳洛酮应用,必要时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徐启云[5]总结了37例极低体重儿呼吸临床护理认为,低体重早产儿咳嗽反射极弱,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拍背、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等,避免引起窒息,严重者给气管内插管正压吸氧或气管切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多种预防和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是可以达到有效提搞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存活率以及患儿后续存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国琴. 早产儿护理现状及发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1):88-89.

[2] 赵军红.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2(10) :3009-3010.

[3] 孔彦君,汤明旭,张郡楠 .早产儿呼吸暂停52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0,9.16(9):1111-1112.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呼吸道感染;预防;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85―0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中医护理预防脑卒中急性期预防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为降低此类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脑卒中急性期患者6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龄在49至81岁,平均年龄(63.51±2.08)岁。按照诊序号将其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预防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道感染中医预防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 2. 2 常规措施 指导患者行卧位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床边增加护栏防止患者跌落。保持病房安静,定期进行开窗通风并对病房进行常规消毒,按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进食或睡眠状态下可将头部略抬高20至30度角,需鼻饲患者可将头部抬高30至45度角,防止患者仰卧时发生误吸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若患者清醒可指导其进行咳嗽利于排痰,若患者意识状态模糊,应及时进行辅助吸痰措施。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定期对口腔进行消毒,防止口腔糜烂发生[1]。

1.2.2 中医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临床分型给予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①痰热腑实。适当调高病房湿度,利用针灸对患者豁痰、内关、廉泉、丰隆等穴位进行刺激,给予大黄粉或番泻叶口服;②痰蒙心窍。适当调高病房温度,给予手三里、足三里、内关以及阳陵泉等穴位按摩,可制作山药粥、薏苡仁粥食用,定期给予天竺黄、苏合香丸服用;③肝阳暴亢。适当调高病房湿度,饮食原则应清热化瘀、泻火清肝,适当给予冬瓜汁、绿豆汤、黄瓜汁等食物,对其人中、丰隆、风池、照海、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④气虚血瘀。适当调高病房温度,调低病房湿度,给予大枣粥、山药粥、莲子粥等食物健脾益气、温热通络,定期对其手脚进行温水浸泡,针灸气海、关元穴、手三里以及足三里等穴位[2,3]。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经不同方法给予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研究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仅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1.88%,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继发脑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现象,使患者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4]。研究表明,呼吸道感染是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是脑卒中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5]。本文研究可知,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春梅,兰碧玉,冯木兰.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下呼吸道感染预防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0, 8(28): 2581-2582.

[2] 邹素华,吴小青,郑秋霞,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防治脑卒中急性期并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6): 1081-1082.

[3] 於,戚团结,指导高颖. 急性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08, 27(7): 491-493.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窒息护理

新生儿窒息一直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急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后因缺氧发生胎儿呼吸窘迫或呼吸循环障碍,导致新生儿出生时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诊断标准为新生儿在娩出后1 min内只有心跳而没有呼吸或者未建立规律的呼吸而导致的缺氧状态[1]。本文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该72例新生儿未患各类代谢疾病,并排除了患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情况。将72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0例,胎龄为(38.3±1.7)周;对照组32例,胎龄为(38.2±1.5)周,两组患儿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抢救措施,主要为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吸氧、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等。

1.2.2 实验组 患儿在常规抢救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对症护理。

1.2.2.1 保暖护理方法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易随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新生儿对寒冷的反应,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促进棕色脂肪的代谢而供给热量,即非寒战性产热。因此体温不降,代谢率升高,氧耗也增加,由此氧供应进一步缺如,可加重酸中毒。为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各种复苏措施均应在保暖下进行[2]。

1.2.2.2 药物护理方法 当新生儿窒息经过胸外心脏按摩或者人工呼吸等抢救,心率还是没有恢复时,应该进行药物治疗。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掌握好药物剂量。重症窒息新生儿患者往往有很多的酸性中毒现象。为了避免酸性中毒对新生儿严重缺氧引起的窒息,在患儿的脐静脉注射适量的碳酸氢钠、维生素及葡萄糖溶液。

1.2.2.3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工作主要是进行呼吸道的清洁工作。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分娩前,将新生儿口鼻处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分娩后,采用吸管再次进行口鼻分泌物清洁工作。医护人员要掌握好吸管的吸引时间和深度,避免吸管对患儿造成喉痉挛、心跳过快等症状。做好呼吸道分泌物的清洁工作,帮助患儿恢复呼吸。

1.2.2.4 后期护理工作 新生儿经过上述护理后,慢慢恢复呼吸,出现复苏效果。新生儿窒息恢复后,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认真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患者的心率、面色、尿量等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保暖护理工作。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合理运用抗生素,防止病菌感染。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均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并进行组间比较,NBNA评分≥35分可判定患儿恢复基本正常,NBNA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抢救护理前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为孕母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分娩因素等。重度窒息患儿常有混合性酸中毒存在,主要是窒息缺氧后,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脐带结扎、急性胎盘功能不良、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发展为呼吸性酸中毒[3]。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首先使婴儿呼吸道通畅,然后帮助建立正常的呼吸,配合吸氧,使新生儿逐步恢复呼吸,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复苏成功后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监护。在复苏抢救过程中观察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4]。

当对新生儿复苏完毕后,之后的护理也需要重视。首先,需要注意婴儿的相应生理指标,比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是否恢复正常并且保持稳定。其次,对某些已经发生呼吸系统不良症状、体内酸碱失衡的患儿,更需要密切注意这些症状,有效控制并进行治疗。为保证婴儿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需及时清理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直至婴儿肤色转红,正常呼吸。再者,在对窒息婴儿的抢救中,保温也尤为重要。新生儿刚脱离母体时,其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并不完善,而由于母体体温与外界温度有差别,刚出生的婴儿若不进行保温措施,会延长其复苏的反应时间。所以要求新生儿在30~32 ℃的温度中进行抢救,减少散热,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5.5~37.5 ℃的最佳体温范围内[5]。最后,对于重度窒息患儿,不应急于喂养,应推迟喂奶时间,待婴儿的状况恢复后,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为最佳。本文两组患儿均抢救成功,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抢救措施的基础上,配合细致的抢救中及抢救后护理,抢救护理后,实验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证明了抢救过程中对症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此外,为了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父母也应做好相应预防工作,例如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随时发现孕妇或胎儿的异常状况,检查孕妇是否产生了某些病症。其次,更准确地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胎盘部位、胎位是否正常、羊水量多少等,在产前和产程中做好预防工作。在分娩过程中,孕妇需听医生指导,保证分娩的顺利及新生儿的幼体安全。

在笔者本次实验分析中发现,新生儿窒息后抢救十分重要,然而抢救后护理也十分关键。正确有效并且及时的窒息后护理,可以让新生儿各项机能的恢复速度加快,减轻婴儿的不适感,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可能。

参考文献

[1] 吉小平,王宋青.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和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 8(15):33-29.

[2] 熊露.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8(6):171-172.

[3] 朱莉君,王素萍,王萍.新生儿窒息8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8(6):98-90.

[4] 贾红霞.新生儿窒息复苏42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24):67-68.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并发症;临床护理

1 前言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胎儿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并伴有其他循环障碍的一组综合征[1]。新生儿发生窒息多是由于新生胎儿缺氧导致宫内窘迫及分娩过程中的呼吸受到抑制引起的。窒息是造成新生婴儿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的平均智力水平比正常的新生儿低。近年来,由于推广及使用新复苏法,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比例有所增加,窒息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2]。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后,应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这样做可以让抢救窒息患儿的成功率得以提高,同时减少窒息引起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2 临床资料

本院产房对2009年 10 月~2012年 3 月的窒息新生儿实行了复苏。其中阴道分娩的窒息新生儿有35例;剖宫产的25例、胎吸助产的为16例;产钳助产的有14例。导致窒息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在分娩的母亲方面的因素来看,包括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在胎儿因素方面,主要有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缓慢、巨大儿及早产儿;胎盘方面的因素有:胎盘前置、功能不全以及早剥等问题;分娩方面存在的因素为: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产程时间延长等;脐带因素主要包括:脐带扭转、脱垂与缠绕等。

3 方法

对90 例窒息的患儿采用即及时有效的复苏与对应的临床护理方案。采用的复苏方案主要有:人工呼吸、气道开放、胸外按压。使用以上复苏方案能让窒息新生儿尽快生成并建立自主呼吸机制,同时在临床护理上要采取正确的诱导方式使窒息的新生儿维持循环呼吸,此外其他的基础护理也要做好。临床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方案有以下几点:畅通呼吸道、给新生儿做好保暖、预防病菌感染及观察护理。

3.1 畅通呼吸道: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根本就是要使新生儿的呼吸道畅通,因为缺氧是新生儿窒息的生理及病理本质。临床护理的方法是:在新生儿断脐之后,把患儿放置成仰卧位,即头要比躯干低,并向后略仰,同时抬高头与肩两厘米至三厘米,使窒息患儿的呼吸道充得到充分开放,利于呼吸道内部分泌物的清理。清理分泌物时要在直视喉镜直视下进行,需要清理的分泌物的部位主要包括咽喉、口腔及呼吸道深处;在清理过程中要保持持续正压供氧,但是对于窒息严重的新生患儿,则需要在清理气管内部的胎粪之前,就要开始正压供氧。

3.2 给新生儿做好保暖:做好保暖工作对于新生儿来说极其重要。如果保暖工作没有做好的话,可能会对新生窒息患儿带来生命的威胁[3]。接生婴儿之前要先把辐射台进行预热,当新生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后,应立即放置于辐射台上;然后用毛巾擦干新生儿的皮肤,避免热量损失,擦拭过血迹与羊水的毛巾要及时处理。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窒息患儿的复苏与护理,进行复苏操作时,要尽量做到轻柔、 迅速及熟练;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准确及时,并且无误,以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3.3 预防病菌感染:新生儿的有机体防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容易受到外来病菌的感染。对于窒息的新生儿来说,预防病菌的感染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预防病菌感染能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形成[4]。在复苏临床护理中要保护并隔离新生儿,使之放置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要谨遵医嘱,与窒息患儿接触前要带上口罩以及洗手。最好每天都能给新生儿沐浴,另外,新生儿的臀部与脐部的护理工作也要做好。

3.4 窒息引起并发症的护理观察:窒息患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因此新生窒息患儿的临床护理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就引起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糖、酸碱不平衡、肾功能损伤、缺氧导致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其他一系列并发症[5]。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进展,如大小便状况、皮肤颜色与温度、末梢的循环情况、意识有无障碍、哭声的大小改变等。护理人员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3.5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为产妇补充并讲解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稳定产妇情绪;让其泌乳功能可以很好维持,同时要安抚好患儿的其他家属。尽量保持患儿病房的安静,避免其亲属频繁探望。有呼吸疾病的人绝不可以护理窒息的复苏患儿,一切临床心理护理工作要做到细致、认真。

4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复苏治疗与临床护理后,在90例窒息患儿中,有85例是在产后五分钟内成功复苏的,3例在产后十分钟复苏,2例失败。复苏成功率为97.8%。

5 讨论

缺氧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根本原因。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首先是要确保窒息的新生儿能尽快建立呼吸机制,管理好新生儿的呼吸循环;要使新生儿的呼吸通畅,则需要实行有效的通气措施,确保氧气能顺利输送到患儿的肺部。在复苏过程中,必须分秒必争;做好保暖、防感染及护理观察监控等其他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很必要。此外,从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来看,需要认真做好孕妇的一系列统产前系统检查;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孕妇,在其分娩时可提前告知经验丰富的儿科与产科人员到现场,以保证复苏能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熟悉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技术,以便能够根据新复苏指南从旁协助医生完成窒息患儿的复苏。在复苏进程中,护理人员要反复并认真评 估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心率及呼吸三大指标,并根据指标评估状况确定进一步的临床护理措施与复苏操作措施。其他的临床护理如改善患儿呼吸系统微循环、加强营养供给及皮肤清洁护理等,可以有效降低窒息新生儿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同时保证新生儿复苏操作后的康复情况达到理想效果。总而言之,新生儿窒息会对其的全身组织及各个系统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实行及时有效的复苏操作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几率,降低其感染并发症的可能,尽快使窒息患儿得到治愈。

参考文献

[1] 高海燕,孔彩玲.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配合分析[J].吉林医学.2012(01):618-619

[2] 李秋平,封志纯.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M].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1):605-606

[3] 石晓东,杨军,李秋平.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09):25-26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0岁,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治愈30例,好转5例。

2护理

2.1焦虑

2.1.1主要表现

病人表现郁闷,不爱社交,心事重重,有的则表现脾气粗暴。

2.1.2护理目标

病人能向医务人员诉说焦虑的原因。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2.1.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谈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护士以诚待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解决病人的急需,争取使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多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进展及效果,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2.1.4重点评价

焦虑的原因及程度。焦虑是否减轻。

2.2自我形象紊乱

2.2.1主要表现:病人有一种自悲感,痛苦感,孤独感,唯恐因脓液臭味而遭人唾弃,不愿进行社交活动。

2.2.2护理目标

病人对治疗、手术能改变自我形象而充满自信心。病人能掌握自护胸壁脓腔破口的方法。病人能掌握长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自护方法。

2.2.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护士不能有任何伤及病人自尊心的言行。脓腔穿破胸壁,污染衣物要及时更换,并予换药,用无菌纱布覆盖。咳脓痰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口臭。

鼓励带管出院的病人正视暂时的现状,指导病人出院后生活起居,并教会病人自护的方法:如更换引流瓶技术;保护引流瓶及管道无菌的措施;长管是接病人的胸腔管,并插入水中2cm以上,应放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引流液的处理;活动时,引流瓶的放置等等。

2.2.4重点评价

自我形象紊乱的程度。改变自我形象紊乱的方法有效与否。

2.3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

2.3.1主要表现

慢性病容。消瘦,可低于正常机体体重的20%。低蛋白血症。

2.3.2护理目标

病人机体需要量得到补充,增加耐受手术的能力。

2.3.3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增加营养的重要性,介绍营养食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物理降温,减少机体消耗。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次,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遵医嘱积极抗炎治疗使排脓痰减少,尽早手术治疗。

2.3.4重点评价

营养状态改善程度。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是否正常。病人精神、食欲状态是否正常。

2.4清理呼吸道低效

2.4.1主要表现

脓痰较多,尤以早上为甚。咳痰无力。双肺闻及痰鸣音。阻塞性肺部感染可伴有发热。

2.4.2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效地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脓痰量逐渐减少。

2.4.3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指导和协助病人作引流,每天2次。引流的方法是:上肺病变取半坐卧位,下肺病变取头低足高位,中肺病变取仰卧与平卧交替位,使脓痰及时排出。咳痰无力者给予协助,如拍背、雾化吸入。每班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并记录24小时脓痰量及性质。

2.4.4重点评价

呼吸道听诊痰鸣音是否消失,肺部清晰度如何,痰量的多少。病人能否掌握引流的要领,引流是否有效。

2.5体温升高

2.5.1主要表现

有肺部或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有急起高热及高热的伴随症状。

2.5.2护理目标

配合药物使病人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

2.5.3护理措施

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等。高热者,每天测体温6次。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识指导。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涨趋势[1]。围生期保健也转变了观念,剖宫产的适应证由难产逐渐转化为胎儿宫内窘迫[2]。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1min,只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一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积极抢救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预后的主要有效措施[3]。笔者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6月30例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窒息均给予及时复苏与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窒息30例,第一胎20例,第二胎10例,胎龄38~43周,平均40.2±1.4周,体重2720~4048g,平均3454.5±120.6g。轻度窒息17例,中度窒息8例,重度窒息5例。产前B超检查显示头位23例,臀围7例;脐带绕颈15例,羊水过少13例。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准确了解剖宫产术的指征,如果胎儿宫内窘迫,及时给予产妇持续吸氧。胎儿娩出前准备好全套氧装置、取暖装置、抢救台、相关药品、低压吸引器、复苏器械等。

1.2.2抢救措施

胎儿娩出断脐后,置于抢救台上,取仰卧位,及时使用干净纱布将口腔、鼻腔、咽喉等黏液擦拭干净,快速将各部位的黏液与羊水吸除快速处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手指轻柔弹击患儿足底,给予纳洛酮0.03mg IM,面罩氧气吸入(氧流量3L/min),有效的刺激呼吸;给予0.1%肾上腺素0.3ml脐静脉推注,起到有效循环作用;维生素K 15mg IM,避免发生颅内出血,若出现酸中毒,应及时给予5%NAHCO35ml+25%GS 10ML脐静脉推注,5min内注完,及时纠正酸中毒。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由专人护送至新生儿室。

1.2.3保暖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可应用辐射保暖台,避免热量消散。清理完新生儿身体后,将其置入预热好的保温区内,保持热量。

1.2.4控制输液速度

准确用量,避免在短时间内过量输入,而造成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保证患儿的输液通路通畅,以备静脉用药与抢救之用。

1.2.5喂养护理

确保新生儿摄入量充足,新生儿缺氧症状改善后,应适宜的给予母乳喂养,再逐渐加量。进食较少的新生儿应实施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2.6密切监护

新生儿复苏后应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脉搏、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用药反应,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给予相应处理。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环境管理,防止发生感染。

1.2.7出院指导

指导产妇喂养方法,最好母乳喂养,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间断给予所需营养。保证睡眠质量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定期做健康检查。

2 结果

本组30例窒息患儿,通过及时的抢救与护理,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大部分是宫内缺氧的延续,主要受母亲、胎儿、分娩等情况的影响[4]。因此,对剖宫产患者来说,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准确评估、寻找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新生儿复苏应抓紧时间,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抢救物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方法与技能,尽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建立有效的呼吸通路。呼吸道清理后,刺激新生儿触觉部位,使其啼哭,从而扩张肺部,恢复呼吸。重度窒息可给予气囊面罩人工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密切监测心率,建立有效循环,如果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应精准,保持适宜的力度。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有效循环血量,若长时间窒息,应行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组织缺氧情况。新生儿窒息会因为不能自主呼吸而造成CO2潴留、乳酸堆积,从而发生酸中毒,及时纠正酸中毒,避免发生并发症。护士应密切配合抢救,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改善预后。保持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及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新生儿,在娩出前几个小时体温不恒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丢失大量热量,易发生出生时缺氧。故在抢救时保暖工作极为重要,将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6.5~37.5℃最宜[5]。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并发症。合理喂养,保证患儿所需营养。本组产妇产前均有各种高危因素存在,为了新生儿的安全,均进行剖宫产术。30例剖宫产窒息患儿,经过充分的准备、及时有效合理抢救、全面的护理,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综上所述,争分夺秒的进行复苏和全面的护理是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郝建芝.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0,03(02):66.

[2]王冰.手术室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配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17) :239.

[3]张玉芳.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1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