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理呼吸道方法

清理呼吸道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呼吸道急救;临床分析

多创伤病人一般会有这大量出血、感染严重,脏器衰竭的现象,这是患者会造成意识模糊,同时逐渐不能进行自主的呼吸,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就要使用多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而这项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吸氧能够解决的,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呼吸道急救手段。

1 多发性创伤的致病原因

多发性创伤主要的原因在于意外事故,多发性事故中因为交通事故以及建筑施工中,患者因为意外事故的导致身体多数损伤,而受伤之后人体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身体上生理的变化,人体在在受到强大的外力的情况下面血管会破裂,大量的血液进入组织中,血液无法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同时在几分钟之后会造成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多创伤患者的死亡高峰

多创伤的呼吸道急救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出现多创伤病人有着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发生在受伤的时刻,如果受伤的时候脑部、高位的脊髓、小脑、肺部。心脏出现较大的伤害就会引发患者在受伤后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立即死亡。第二次死亡的高峰在伤者受伤的6到8小时范围内,这也是抢救的一个关键事件,在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手段都会在之前使用,但是患者的生命能够存留,就要依靠病人自身的体制,以及急救人员的合理护理。第三死亡高峰在受伤的数日或者更长时间,这段时间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是出现多重及感染以及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同时很多脏器可能出现衰竭。最终导致患者因为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呼吸道的急救措施主要是帮助患者渡过第二道死亡高峰时期。因为在受伤的几个小时后患者会出现血胸,呼吸系统堵塞等现象,所以要依靠手段让患者的呼吸畅通,同时做出排血处理降低胸腔压力,提高治疗水平。

3 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要点

3.1 对于胸创伤护理的呼吸堵塞排除

当多发性创伤病人受伤位置在胸部的时候,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就会造成休克,因为人体的胸部毛细血管多,所以想要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要迅速促使血液进行循环,要快速建立两天条静脉血液的通道,让血液在胸部减少淤积,防止血液在胸部凝结。在血液循环建立完成后要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异物,或者大量的积血,要将积血排除后,新型辅助呼吸处理。当患者出现血气胸时,患者会出现吐血沫的现象,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腔的引流,降低胸部的压力,在于连枷胸患者要采用对患者胸壁进行加固的方式,通过压力控制胸部的扩张,减少不正常的呼吸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喉部气管插管,以及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

3.2 及时清理分泌物

在患者胸部受伤或者脑部受伤的情况下,病人的行为不能自理,身体会自动的排泄一些废物,比如混着可能会流鼻涕、形成大量的痰液。同时胸部的一些血块堆积。这些杂物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舌头的后张,堵塞呼吸的管道,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这样的现象,经常检查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当患者出现类似窒息的现象时立即做好医疗措施,清理鼻涕、血块、等残留物,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也是可以采用人工气管的方式,通过强制的通气,能够很好的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减低患者的胸压。但是人工气管方式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但是两害取其轻,跟患者的生命相比,肺部感染是可以被接受的。

3.3 及时恢复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入医院后,用16~18G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由于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从而导致穿刺的困难。在静脉通道的选择上,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可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而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可选择下肢静脉通路,这样可有效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提高输液速度和准确有效的使用急救药物,加大有效循环容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 呼吸道急救的“539”治疗方法

医院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就是成功救治患者的有效保障。在伤后几小时内,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效果,这一时期也被国外学者称为黄金时间。“5、3、3、9”急救模式,能让临床急救的各个操作环节准确、迅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迅速解除有生命危险的临床症状,确保病人呼吸稳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多发性创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应通过5方面估病人的总体伤情,采用“3、9”急救措施,准确、快速、简单地评估、处理伤情,给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评估伤情后,按照“3、9”护理方案,即3个方面(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充分给氧)、9项内容(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手法掏异物、机器吸引、放置口咽导管;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朝后仰,把嘴分开,托住下颌,拉出舌头,将头转向一侧,以解除窒息。清理气道。用手掏出伤者鼻腔、口腔中的泥土、呕吐物、牙齿、凝血块等异物,若手法操作清理不彻底,还需使用机器将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吸出,然后放置口咽导管。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确保呼吸道通常,胸压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若伤者发生了呼吸衰竭,则要尽快切开气管,放置气管导管。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注意气管插管导管末端与三通导管正确相连,导管要同时连接呼吸机和氧气,在滴注药物或吸痰时均无需停机。

5 总结

在多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上保证患者的呼吸系统恢复是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要在临床上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核心,采用正确的急救以及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要注意呼吸道杂物的清理,要有专人的观察和陪护,在出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急救手段,挽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亚利.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

[2]陈永玲.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急诊抢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3-02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1]。为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我院给予多方面综合治疗抢救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5-58岁,平均(46.8±1.2)岁;经呼吸道中毒者1例,经消化道中毒者17例;接诊时中毒时间30min-8h,平均(1.5±0.5)h;6例患者的呼吸频率小于6次/min,12例患者已停止呼吸;8例轻度中毒者表现为头晕、胸闷、视线模糊,6例中度中毒者表现为肌肉颤动、意识不清、呼吸困难,4例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意识不清、呼吸微弱,甚至心跳停止。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刺激排痰法;老年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53-02 中图分类号:R 49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39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情反复无常,进展缓慢,临床多见于体弱老年人,如并发肺部感染,使用高效、联合抗生素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咳嗽无力, 分泌物滞留阻塞呼吸道导致肺部组织缺氧,病程迁延,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2005年以来加强了各种整体护理,优化护理体验,在治疗同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采取定时翻身、拍背刺激,促使其咳嗽排痰,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以来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符合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并肺部感染的患者402例,均为小学文化水平以上,接受能力好,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咯黏稠痰,咳声无力或咯痰不易,呼吸不畅或喘息,伴畏寒、发热、头晕头痛;肺部闻及呼吸音粗糙;痰鸣音明显,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提示有肺部炎症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压(PaO2)50 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合理应用抗生素、吸氧、祛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激排痰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病情、各种检查报告结果等,以便决定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及操作时间、方法。

(2)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拍背排痰的重要性,介绍已接受刺激排痰后恢复情况良好病友与其交谈,通过身边生动实例影响,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3)及手法:根椐病情及体力协助病人取半侧卧位或坐位。护士一手固定好病人肩膀,另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在患者咳嗽的间隙,以适度的手腕与肘关节力量由下及上、由两侧至中央依次进行反复拍打震动其背部[2],每次约10 min,每隔4 h一次,不可用掌根或掌心,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再作有效咳嗽,用力将痰咳出,患者咳嗽时,护士要扶住固定好其胸部,协助其咳嗽排痰。若患者咳嗽反应弱, 可每隔4 h在其吸气终末, 重复数次用一手指稍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或稍用力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行横向滑动,可以刺激气管促使其深部的痰液咳出。

(4)观察病情: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意识、生命体征等,防止发生意外。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以便急用。

讨 论

呼吸道是否通畅体现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轻重,影响病程长短。若呼吸道畅通无分泌物阻塞,按内科合理治疗及正确护理,患者病情轻、病程短、康复快;若痰液多,无力咳出,阻塞呼吸道,引发肺通气功能下降,肺组织缺氧,则可加重肺部感染,影响康复时间,甚至导致窒息的危险。病程缠绵,易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所以必须在清理呼吸道前提下进行治疗。清理呼吸道的方法有多种,电动吸痰是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病人不适,负压过高而导致气管痉挛、颅内压增高、气道损伤、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吸痰负压与气道黏膜损伤成正比[4],负压过低痰液不易吸净,达不到清理呼吸道效果;而刺激排痰的护理是通过震动体弱或老年患者的肺部,促使黏着或沉积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向上移动,同时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将痰液从气管中排出,清理呼吸道效果好,增加肺通气量,维持有效呼吸,肺组织缺氧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缩短疗程。此法无需气管内吸痰,避免了病人痛苦和黏膜损伤,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总之,刺激排痰法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

[2]黄 璇.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右江医学,2011,39(2):222224.

[3]刘 燕,陆金银,陆艳霞,等.叩背排痰在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的作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400401.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保暖 氧疗 预防感染护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是新生儿科是最为常见的临床危象[1],病情十分危急,死亡率达10%左右[2],由于短时间窒息对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暂时的,及时治疗和护理可以恢复[3],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2009年1月~2012年9月分娩婴儿216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对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9月分娩的婴儿216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7.76%;其中男98例(58.33%),女70例(41.67%),胎龄33~43周,其中<37周20例,37~42周52例,>42周96例;经阴道分娩44例,剖宫产124例。Apgar’s评分≤3分12例,4~7分140例,>8分16例。宫内窘迫70例,产时窒息98例。

护理方法:①保暖:新生儿出生后将其放置在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上,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利于患儿缺氧窒息的复苏[3]。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严密监测皮肤温度。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置于头轻度仰伸位,在枕部或肩下用软枕垫高2~3cm,使头微后仰15°~30°,使气道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清理呼吸道:在肩娩出前用手将患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挤出。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8F或10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在清理呼吸道后,无自主呼吸者尽早给正压人工通气40次/分,对有效人工通气30秒后HR<60次/分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4],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比例是1:3,即每分钟人工通气30次,胸外按压90次。④氧疗监护: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0L/分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予头罩吸氧5~8L/分,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5]。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0L/分,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吸氧流量为0.3~0.5L/分,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预防氧疗并发症[6]。⑤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经过30秒有效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仍<60次/分,应使用1:10000肾上腺素,给药途径为气管导管内注入或静脉给药。剂量为0.1~0.3ml/kg,必要时3~5分重复1次;低血容量时给予扩容剂,首选0.9%氯化钠10ml/kg,经静脉或脐静脉缓慢推入;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3~5ml/kg;如心率改善并升至>6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分,开始自主呼吸,肤色转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结 果

168例患者经过抢救与精心护理,痊愈151例,痊愈率为89.88%;好转12例,好转率为7.14%;死亡5例,死亡率为2.98%。总有效率为97.02%。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胸部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呼吸道 老年人

肺部感染是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预防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胸部手术的创伤和麻醉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影响很大,再加上老年人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术后肺活量减弱、伤口疼痛等,不能将肺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因此,手术前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术前护理

术前要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1.1戒烟 多数老年人都有吸烟史,要从入院开始就要劝病人戒烟,告知病人吸烟的危害及戒烟对手术的意义,使病人自觉戒烟。

1.2常规做心肺功能检查。

1.3术前宣教 术前教育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咳痰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和麻醉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卧床不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1.4呼吸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深而慢的最大吸气运动,用以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训练应在入院后开始训练,每日晨起、餐前1小时、午睡后、晚睡前进行,15~30min/次。手术后在身体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尽快恢复呼吸功能锻炼。

1.4.1(1)腹式深呼吸。腹式深呼吸是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呼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用最大力气经鼻吸气,吸气时胸部不动,腹部鼓起,吸气后屏住呼吸1~2秒,使肺泡最大限度充盈,达到肺扩张,然后缓慢呼气,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可以用手轻压腹部以增加腹压推动膈肌上抬。即(鼻)深吸气屏气(缩唇)慢呼气。(2)缩唇式呼吸。缩唇式呼吸是指腹式呼吸呼气时将嘴唇缩紧呈鱼嘴状或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闭嘴用鼻子尽最大力吸气后憋气1~2秒钟,默数1、2,然后呼气时将嘴唇缩紧呈鱼嘴状或口哨状,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让气体从鱼嘴状口型缓慢呼出,如同吹笛样,同时默数1、2、3、4。呼吸周期中吸∶呼比为1∶2~1∶3。(3)有条件者也可以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训练,让病人直观自己训练的进步,增强训练的信心。

呼吸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直至患者可以熟练地独立进行系统呼吸功能锻炼。全程由护士指导训练并评价效果。

1.4.2有效咳痰训练,有利于清理呼吸道、促进肺膨胀,改善通气和供氧,起到术前改善肺呼吸功能,提高手术耐受能力,促进术后肺呼吸功能的恢复的作用。

1.5术前控制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全身免疫机能下降,抗感染能力降低,更应控制感染再择期手术。

2 术后护理

2.1病人手术完毕回病房后立即给予输氧及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麻醉完全清醒后即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2术后呼吸道护理

2.2.1鼓励病人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拍背法协助自主咳嗽排痰, 协助病人坐在床上,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手掌呈杯状,掌指关节屈曲呈120°角,有节奏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扣击、震动病人背部及胸部,每次拍击3~5min,并同时鼓励患者深吸气屏气关闭声门腹部收缩用力开放声门咳嗽,排出痰液。

2.2.2振动法 在患者呼气时,操作者紧绷和收缩肩膀和手部肌肉而产生的一种细颤动,有助于分泌物向上移动到大气道。方法:在叩拍区域,操作者两手重叠或两手平放随呼气向下向内振动,每次振动5-6次,也可在咳嗽时或呼气的同时振动[2]。此法为国外目前常用[3]。

2.2.3术后进行雾化吸入,使呼吸道保持湿度,达到祛痰、消炎、解痉的作用。

2.2.4上述痰液不能咳出者,可采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更甚者可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

2.3止痛 止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从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可采用止痛药、自控止痛泵方法止痛。

2.4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及左右更换,拔引流管后可下床活动。

通过对老年病人围术期施行系统呼吸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王雪梅.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0).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全麻恢复期;唇腭裂手术;并发症;处理

[中图分类号] R7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58-02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修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病变区域的特殊性,手术后常会引起呼吸道的不畅甚至梗阻,若处理不及时就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尤其在基层医院开展这项工作时,手术结束后无麻醉恢复室,送回病房后无专科的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监测护理,病房设备简陋,大部分医院无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发此类并发症的概率会更大,后果会更严重。所以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基层医院麻醉后必须保证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送回病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1年基层卫生院唇腭裂患儿共70例,年龄在2个月~17岁。其中,腭裂32例,双侧完全性唇裂30例,腭瘘8例。

1.2 方法

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口明视插管进行手术,诱导药用咪达唑仑100~150 mg/kg,维库溴铵0.08~0.10 mg/kg,芬太尼10~20 μg/kg,丙泊酚2.0~2.5 mg/kg缓慢静脉注射。维持用丙泊酚4~10 mg/(kg・h)、芬太尼0.05~0.15 μg・min、维库溴铵1~2 μg・min静脉滴注,心脏及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者不在观察范围。

1.3 检测及处理

上述患儿术毕至送回病房这个期间内,麻醉医师通过检测患儿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设置合理的报警范围,同时观察患儿口唇颜色、机体活动度(肌张力情况)、意识状态有无躁动、寒战、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当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口唇颜色发绀,呼吸不畅时,立即经口腔、鼻腔或导管等部位吸出分泌物。如拨出导管后出现上述情况。除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外,立即将头偏向一侧,托起下颌、面罩吸氧。如为碘仿纱布遗留纱布阻塞呼吸道,应立即清理纱布,面罩加压吸氧,设置口咽通气道或重新插管。喉痉挛者也应立即面罩加压纯氧吸入,确保呼吸道畅通。其他并发症如心动过速、过缓,血压过高、过低等则需找出原因处理,结果不在记录范围。

2 结果

患儿在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处理见表1。经积极处理,完全清醒后方可安全送至病房。

3 讨论

唇腭裂患儿全麻术后,因为手术部位是呼吸道开口处[1],故极易出现各种通气不畅的危险。再加之患儿年纪小,生理代偿能力较弱,对全麻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力有限。因此麻醉恢复期是并发症的高发期,据报道,手术后有一半以上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第1个24 h[2],因此,医护人员在此时应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测。细心观察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唇腭裂术后应在完备的麻醉恢复室中精心护理至完全清醒后再回普通病室[3]733。然而,由于基层医院的局限性,手术结束后直接送回病房由普通外科护士兼职护理,必然会带来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口腔内的分泌物、血液、血块及呕吐物清理不及时都会引起呼吸道梗阻[4]。再加上因困难插管反复插引起的喉水肿、浅麻醉下吸痰引起喉痉挛、物的残余作用导致苏醒延迟,舌后坠都是引起呼吸道梗阻的因素。从监测结果上看,呼吸道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占手术总例数的33%,数量颇大。虽然从表中处理结果看未重新插管,并不表示未知病例中不需要这样做。故喉镜、气管插管、吸痰管、吸氧设备等应常备现用,避免意外发生时手忙脚乱。

唇腭裂联合修补最常用的是经口明视插管[3]731,小儿气管内插管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喉水肿[3]731。开口器械压迫造成舌咽水肿,手术创伤和术后碘仿纱布压迫腭部止血均可影响上呼吸道通畅[5]。拔管后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便于吸出口腔内的异物及残余血液、分泌物等,对于解除呼吸道梗阻问题意义重大。另外,复苏过程中通气不当所致的二氧化碳蓄积及酸中毒也是导致苏醒延迟的一个重要因素[6]。发现患者缺氧时紧扣面罩加压吸氧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提升患儿血氧饱和度的方法[7-8]。

总之,要等患者完全清醒,有吞咽、呛咳等动作,并且肌张力恢复,睁眼,才可送回普通病房,避免呼吸道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金邵华,周柏生,李一民. 254例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可疑病因分析[J]. 湖南医学,2001,18(6):455-456.

[2]陈江辉,郭曲练.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2):81.

[3]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张永明,王淼. 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全麻恢复期的并发症[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2):142.

[5]唐庚支,邓晓明,安刚. 1562例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J]. 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2):102-103.

[6]李秀军,金国庆,陈铁奇,等. 全麻术后严重苏醒延迟一例[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9):653.

[7]周海东.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58-159.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25-75岁,平均(41.2±1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日常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措施。对两组患者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3 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2]。患者住院期间在院内发生感染,出现体温升高,排脓痰、黄痰,白细胞比例升高,血CRP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水泡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持呼吸道感染征象。所有患者均留取深部痰,并在且在体温>38.5 ℃时抽取静脉血,行血、痰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 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行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 干预组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率为25%。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对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58株。革兰阴性杆菌菌株38株,占所检致病菌的65.51%,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最高9株(15.5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13.79%),鲍曼不动杆菌7株(12.07%), 大肠埃希菌6株(10.34%),阴沟肠杆菌5株(8.62%),假单胞菌属3株(5.17%);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菌株9株,占所检致病菌总数的15.5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5株(8.6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5.17%),肠球菌属1株(1.73%);真菌感染菌株检出11株,所占比例为18.97%,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8株(13.80%),光滑假丝酵母菌3株(5.17%)。

3护理

3.1基础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呼吸机维持正常的通气。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颅对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要对气道进行充分的湿化,研究发现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予以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排痰,提高血氧浓度,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3]。还有研究发现给予颅脑损伤患者盐酸氨溴索或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作用[4-5]。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充分的清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进入肺部的机率。呼吸机管路要定期更换,每周1次,管道中的冷凝水要及时清除,收集冷凝水的装置应放置在呼吸机管道的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加重感染。定期对呼吸机的空气过滤器、传感器、气体虑过管道等进行消毒更换,预防病原菌定植增生。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为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勤翻身,勤拍背,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教会患者咳痰,叮嘱患者勤用力咳痰,增强膈肌力量,促进痰液排除[6]。

3.2吸痰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吸痰技术,牢记无菌原则。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穿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器。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气道不能过深,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3.3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样也起到预防致病菌繁殖的作用。每天3次的口腔护理,对于减少口腔定植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7]。

进行各种侵入性检查时,都要注重无菌意识,尤其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肺部疾病,因为气管插管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呼吸道清除细菌及咳痰反射能力降低[8-9]。对于创口,要及时换药,保持引流管道的通畅性及敷料的干燥。

3.4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及时留取痰液及血液标本送检,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抗生的素耐药性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与抗生素的应用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抗生素应用比例的改变对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10-11]。

3.5病房管理 加强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卫生和空气的监测也是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定期对室内通风,保持干燥。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传播[12-13]。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呼吸道管理;急性脑出血;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The experience of airway manageme nt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Li Sheng-long (Jiangyou city, Sichuan province,621700)

[Abstract]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proper effective standardized airway management might reduce the incident rate of respiratory accidents and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mortality of emergency before entering hospital, by the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of 210 clinical cases of applying proper airway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airway management;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引言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指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口/年,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约30%~40%[1-3]。该病为急诊的常见病,病情变化险恶,窒息、呼吸抑制等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均高。因此,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和成功救治病人的先决条件。现对我院及时运用呼吸道管理方法救治的210例急性脑出血病例整理分析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2月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10例,男性120例,女性90例,年龄45-79岁,平均63.6岁。生命体征:体温正常或略高168例,39℃以上42例;呼吸24次/min以上126例;心率110次/min以上122例;舒张压均在120mmHg以上。所有患者诊断均参照“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科室制定并形成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流程及呼吸道管理操作标准,对所有急诊医师进行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气道开放技术等呼吸道管理方法。

1.2.1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常规内科治疗,予以鼻导管给氧,防止误吸,随时吸痰,口腔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

1.2.2呼吸道管理方法 依据患者病情、神智、呼吸功能、呼吸道并发症等选用不同的呼吸道管理方法:①常规处理,不予以气道开放;②口咽通气管;③预防性气管插管;④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2 结果

2.1 呼吸道意外和并发症

急诊脑出血呼吸道意外和并发症12例,死亡6例,主要为:①窒息,因分泌物或呕吐物所致,15例经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缓解,5例作紧急气道开放并人工通气,其中2例死亡;②窒息,因严重舌后坠所致,20采用仰头抬颌法后缓解,10例给予口咽通气管后缓解,30例给予气管插管,其中3例死亡。③呼吸抑制,2例作紧急气道开放并人工通气,其中1例死亡。急诊脑出血呼吸道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5.56%,入院前的急诊死亡率2.86%。

2.2呼吸道管理方法运用情况

总共有112例(约占53.33%)急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呼吸道管理方法配合急诊处理。接诊53例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和自主呼吸尚可,予以气道开放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接诊判断为舌根后坠的10例患者,予以口咽通气管;对于痰多或频繁呕吐15例患者予以气管插管,对于CT提示出血量大、脑干出血以及深昏迷27例患者,予以气管插管;对于通气无效、窒息的7例患者,予以紧急气道开放。

3 体会

急性脑出血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死亡率高,而呼吸道管理不善,窒息、呼吸抑制及呼吸器官的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诊呼吸道管理的目的就是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意外或并发症导致的低氧血症,赢得下一步治疗时间,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笔者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发现:①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约20%)病情较轻,意识清醒,自主呼吸尚可,可予以保持正确呼吸道,不建议气道开放,因为气管插管等对机体是一个急性刺激,可能加重病情,如引起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颅内压升高等严重不良后果。②部分颈部粗短、矮胖体型的患者,应考虑舌根后坠的情况,予以口咽通气管或者预防性的气管插管。③预防性气管插管,应综合考虑病情轻重、昏迷程度、转运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如颅内高压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气管插管;如频繁呕吐的昏迷患者应作气道开放后再转运;如Glasgow昏迷评分≤8分,可进行预防性的气管插管[4]。有研究者认为[5]最有效呼吸道管理措施为预防性气管插管,并且对于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施行气管插管宜早不宜晚。事实上,急性重型脑出血常常伴随有大量口腔分泌物滞留和呕吐物误吸等情况,而且患者吞咽及咳嗽等防御反射减弱或消失,发生呼吸道意外事件的几率大大增加,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气管插管,将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易俊, 张清忠.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 2002, 17(7):434.

[2]陈志, 刘群, 冯野,等.小脑出血83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 22(5):419-421.

[3]赵冬冬, 赵文京, 黄光富,等.高血压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华西医学. 2005, 20(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