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此,国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改革教育方向、改革教育体制、改编教材内容、改革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手段等等。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了很多的渗透,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通过这些教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1.通过作者作品背景介绍,对学生有意识地教育

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史,特别身处生活环境极为恶劣,民族生死存亡时期的作家,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召力和教育意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经历、作品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有意识地、有计划性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能使学生更有趣地学好语文,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通过作品内容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它的真实性、形象性、生动性,给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生活,感悟人生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因此,教师在分析、讲解这些文学作品时,要生动形象地、富有激情地把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到文学作品中去感悟,去认识其中的德育因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作品的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作为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用自己生命、鲜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爱国画面。用他们壮丽的青春,辉煌的壮举塑造了历史上的座座丰碑,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传颂了一代又一代。他们在国家命运危机四伏,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些文学作品表现的主题,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难道不正是一堂堂生动而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德育教育吗?

3.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过程,实际是一个由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的升华过程。现在,我国在中小学实施的德育教育课正好体现这些过程。通过课文的分析,只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感性教育,还没有实现理性教育的升华。要想使二者发生质的飞跃,应该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才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自由写作一些关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的话题和文章。 转贴于

通过具体的实践,做好这个环节,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对于他们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的含义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这样,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与学的真正目的。

4.通过课文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近年来,中考加重了名言警句的考查,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通过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补充、分析、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在理解名言警句的基础上去认识生活,认识人生,激励他们以此为榜样,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5.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2篇

我校是一多专业职业学校,几经变迁不断发展到今天,同样面临着生源少、学生文化程度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及养成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从而为学生更好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研究对象

2011级1班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借鉴诸多关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与方法。

三、结果分析

(一)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问题

1.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为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带来不利因素。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基础相对一般,多数家长是无暇或无法照顾学生,才将学生送来上学。而学生家庭中单亲子女、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占全班45%左右,这样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就有所困难。学生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少,家长们对学生的期望值较低,很少关心学生思想成长,这就是不利因素。

2.学生生源进校时分数普遍较低,长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产生影响。

体育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喜欢体育活动,可对体育课上的素质练习却毫无兴趣,很难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二)关于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关系

最新定义的三维健康将心理健康列为重要一项。心理健康可概述为:尚实际、有创见、建知交、重客观、崇新颖、善坚定、爱生活、具坦诚、重公益、能包容、寓幽默、己信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五个方面:智力正常、心境开朗、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说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1级学生在青春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各种激素在身体调节适应,学生普遍出现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重,个性心理强。再加上马上面临实习,学生中又多了几分焦躁不安的心理,而体育课是他们得以放松的机会,在课堂中,表现也就相对特殊。由此可知,心理问题应当在体育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中提于首位,抓住学生心理,也就能使德育教育迎刃而解。

(三)现代体育教学的特点

1.丰富的教材内容;

2.体育教学的复杂性能;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团体性;

5.体育教学效果的直观性。

(四)明确上体育课的目的与意义

明确学习目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与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的培养紧密相联系的。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上体育课,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体育这门学科对科学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关系。培养积极健康身体素质,促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认真锻炼身体同远大的生活目标、个人理想统一起来,认清健康体魄对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五)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1.上好室内理论课,适当改换上课内容,以触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为目标。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体育课中室内课是最头痛的事,学生松散自由,聊天的、随便下座位的学生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对于体育课本的知识觉得无聊乏味。因此,在改变室内课的内容成为职业学校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先进人物,如刘翔、姚明、王一夫、郭晶晶、孙杨等典型事迹,教育和影响职校学生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力。要把这些德育内容与体育课见缝插针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要经常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与时俱进。榜样示范的作用是无穷尽的,学生们思想上受他们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对职业学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他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为习惯都有直接作用,真正体现出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要做健身的主人。更能纠正职校部分学生存在懒和散等不良习气,使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2.亦师亦友,以身立教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近、观察、了解教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示范者。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

3.抓住学生心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思想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心理强,自私与自立并存,自尊与自大并存,只有坚持正面教育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前提,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且采用公开性。批评学生时态度要诚恳,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对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长处,及时表扬和鼓励。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从意志品质上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抓住小干部,团结小群体,克服特殊学生的问题,增强集体感。小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怎样运用小干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而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班级有不同的情况。如小群体多的班级,可以通过干部或不是干部的“小头头”组织活动,在课堂比赛中运用他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并在活动中将他们的小群体主义扩展到集体主义。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这种病人低估了自己,并把别人和新情境看成对他不友好。

四、结论与定义

在多年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证明:

1.德育教育的确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体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全方位地投入。

2.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多方面、多途径的,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增强 德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9-01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对于学校德育教育来说,需要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矫正和培养,使得学生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初中阶段,如何增加学校德育实效性,结合实际,本人谈六点心得体会。

一、与时俱进,树立德育新风尚

对于德育教育目标来说,不能因循守旧,用传统的道德内容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而需要用新时代的风尚武装学生,要让学生的言行与时代相结合,这样,才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让德育工作在新时代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对于当前社会的新风尚的标杆,可以依照中央总书记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基准,在德育教材中加以发挥,使得学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以抓队伍,提高德育效率

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效率高低,在组织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在思想上,要求德育工作者加强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理论思想的学习,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配合法纪教育,强化德育队伍管理以提高思想修养,使之能起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在业务上,要求虚心学习德育工作管理知识及先进班级、团支部工作以及学科德育渗透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此外,在德育工作经费上予以保证,提高德育专干的政治、经济待遇(特别是班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为稳定德育工作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工作中的创新等,都为做好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在德育内容设计上,要走实用路线,切不可以假、大、空作为德育教育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把学生看着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德育教学知识学生发展中的规范引导,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循的纪律规范,是学生需要随时改正自己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准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从而使得学生自觉修整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其次,在德育环境的创设上,要缩小理论和现实的差距,让学生得到言行一致的教育。在现实社会中,身教终于言教,如果教育者不以身作则,或者教育者自己道德败坏,又怎么能说服学生以崇高的道德目标来约束自己呢?所以,作为德育教育者,应该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和人格去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

四、以学为先,丰富德育的知识内涵

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文化教育,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中学德育教育还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精神支持和提供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拥有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会上依然无法赢得尊敬。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拥有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在精神上进行升华。

五、以情动人,优化学生的心理品德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育的难点不在于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而在于情绪上的抵触。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善于为学生解疑,使得他们在思考人生的问题时,能带有一种正常的情绪。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健康有益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哪些情绪是错误的,哪些情绪有害自己和他人,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解决问题时不走极端。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的挫折,勇于面对困难。

六、优化环境,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教育学生在德育上提高认识,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光靠学校来承担的,而需要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和学校一起,组成一个强大的战线,共同帮助学生,才能促进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社会的责任来说,需要在社会上传播正确的人生导向,使得学生在接触社会时,能受到正面形象和健康内容地熏陶,看到社会的光明面必将战胜社会的黑暗面;对于家庭来说,需要灌输正确的人生内容,家庭成员要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道德素质高尚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时时受到耳熏目染地教育和熏陶;对于学校来说,不能在德育教育上闭门造车,要在社会上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出围墙,在社会生活中去检验自己的道德水准。

总之,对于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高尚和复杂的工作,要以实用为本,增强实效性,为他们的未来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化形势;初中德育工作;加强措施

目前网络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了,网络在生活中不但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更大,这些对于一个中学教学者来讲工作标准也就相对提升了,因此要求德育工作者学会更好的适应现在网络的发展,创建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加速德育工作的前进。

一、建立健康的网络心理

道德心理换句话来讲就是一个人的自身特点和心理取向,它是在具备道德的前提下,其中包含着道德意志以及道德感情。因此在网络道德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也就是从网络道德认识转换到道德行为的一个过程。心理调节能力在网络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而人们的心理感受主要就是以下两种:首先就是浅薄的感受,即是一种自身情感的感受;其次是较深的感受,这是由于个人的意识所形成的。若是在网络中能够得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时候就能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之后再和其他人进行探讨交流,在交流之后,就能和其他人交换思想,这时候也就感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愉快。假若在网上没有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却一直被一些虚假的消息所蒙骗,在和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容易被欺瞒,这就会感受到比较消极的情感交流。因此每个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掌握一个限度,可以借助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当然也不能够只是一味的依靠网络,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更不可以用网络来麻痹自己,需要树立一种健全的网络意识,进而建立健康的网络心理。

二、强化对学生网络心理的教育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基本上已经具备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意识,对于男女问题也有认识,但是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需要班主任和一些卫生老师来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建议开设一些卫生学课以及心理健康课,给学生正确的认识问题,加强对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另外,在上学期间,还可以专门为学生安排一些关于健康网络教育的宣传报告讲座,也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和幻灯片,来增加对学生健康网络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心理。于此同时,老师和学生的家长也应该做好相关的合作工作,尽量让家长认同自己对学生所实行的教育工作,让学生家长能够支持自己的德育教学工作,共同帮助学生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卫生问题,也可以改正自己的缺点,有了老师的教育,学生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体格健全的人才,在网络形势下也不至于误入歧途。

三、加强学生度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的信息都趋于网络化了,在进行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将道德教育和网络相互结合,探索一种适合现在初中学生发展的驾驭方式。现在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作为校园工作教育者的老师需要意识到网络的广泛性,积极的为校园网络的德育教育工作做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将信息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互结合,正确认识网络的重要性。就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工作,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善,正确合理的指导学生。对于网络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改变驾驭工作者的思想,将创新作为主题,强化对校园网络德育教学的创建。

四、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校园网络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有着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现在网络普遍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充分研究网络并正确认识网络,全面掌握网络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及网络会造成的影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确保和学生的交流工作可以正常进行。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按照现在的教学标准,强化对自身的素质培养,进而做好校园的每一项工作。

五、提高德育工作的调整工作

在初中校园进行德育工作方式改变的时候,需要按照网络的具体发展进行调整,现在对初中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也是时代所必须的事,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道德的前提是培养网络道德,教育者需要结合现在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的定位德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尽量减少网络对学生造成的反面影响。让学生真是体验到在网络中找到自身所需的愉悦,在自身的道德在网络的帮助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校园的网络教育工作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工作进行的前提就是改善老师传统的的德育教学观念。网络德育教育在现在来讲,是一个比较具有实质内涵和教育内容的工作,在网络迅猛发展的现在,将网络德育教育在校园中做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5篇

1.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容易接触到大量关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获得大量的西方文化信息,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也蕴含了不少西方人的价值观等,特别是一些带有偏见和特定立场的文章宣传,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影响比较大。在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对课堂德育工作认识存在偏差

教师作为掌握一定英语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对于德育渗透则比较忽略。他们认为德育教育和英语教学没有联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德育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统一性作用。对于不属于英语教学内容的知识,都非常的排斥。他们认为德育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和英语课程的教学是互不相干的。同时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视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及其它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比较忽略,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英语教学负担比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德育相关的知识,只能注重于英语知识的教学。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的掌握英语教学的科学方法,不重视语言的实践,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部分教师不能够有意识的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思想道德教学理念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发挥英语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实际上,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也应具备一般的教育特点,例如社会性和教育性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实现学生的知识、道德、品行等多方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思想、有文化的新人才。

1.2学校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随着扩招,提高了大学生的数量,但是也带来了就业方面的压力。因此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按照社会的要求,重视眼前的利益,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在英语的成绩评估中,没有添加德育方面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也加大了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难度。同时学校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硬性规定也影响了教师的自主权,特别是统一进度、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影响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部就班,个人风格也难以发挥。这种呆板式的教学方式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效果却不够明显,也影响了德育教育渗透的实施。

1.3学生个人道德意识亟待提高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学生会从互联网中得到各自各样的信息,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甄选能力比较差,无法区分其中信息是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不少学生在社会不良价值的冲击下,难以区分是非善恶,难以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个人的道德观念也非常的模糊,例如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不再是不光彩的事情,还有一些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一般的道德,对于感情极度不认真,行为轻率,没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约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的道德观念破裂,新的道德观念还没有正式的建立。在这种背景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抵制,部分学生以自己有限的社会经验或者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观点和看法都是错误的,德育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使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难题。一些学生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全盘接受,不加选择,造成了自己人生观的错乱,而且忽略了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忽略了自身道德素质的建设。

2.英语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和办法

大学不仅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更加关键的是大学应当培育德育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世界,才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阶段,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会相互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教师应当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对于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本人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具有示范性的作用,会影响到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过程,对于学生具有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学生。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同时也包含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做好德育的渗透,应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充分的发挥感情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动之以情,于理于情,实现知识文化教育和德育的充分结合。通过保持和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够使德育渗透进入到新的境界,同时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能够成为学生做人和学习的楷模。教师教书育人,特别是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2.2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如何寻找到德育准确的切入点,是德育渗透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认为英语教学不需要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的知识,例如爱情、尊老爱幼、环境保护以及职业规范等,这些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素材和切入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和教材有关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还可以用英语小作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反思、对比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课堂英语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肯定学生的积极看法,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要进行及时的指正。例如在Waiting for a call一文中,关于女孩在等待男孩的过程中,各种理智和非理智想法的相互交织表现了女孩内心复杂的心理。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剖析主人公的心理和态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判断其行为的正确与否。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恋爱观念,保持和异性正确的关系,正确的处理好学校和恋爱自己的关系。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同时也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学习到相关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能够感悟到人生的道理,感受到快乐,找到做人处事的正确方法,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3塑造德育渗透的良好氛围

通过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教材中所蕴藏的深刻思想。在具体的课堂氛围塑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自演英语短剧。例如在讲解A dinner of smells一文时,故事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穷人由于在一家餐馆前站了一会儿,餐馆的老板认为这个穷人闻了他的食物要收费,穷人由于没有钱就请一位智者来帮忙解决,智者于是把钱袋放在老板的耳朵旁摇了摇,智者说钱的声音就是穷人付给老板的钱,最后餐馆老板没有要到钱,灰溜溜的走了。对于这样的故事情境,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进行自由扮演,并且用英语进行表达。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穷人的无奈和可怜以及富人的贪婪都尽情的表现出来了。部分同学还将故事进行改编加入了法庭断案的内容,将法官塑造成为了一个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现象,学生认为法官应当公平公正,不能够见钱眼开,否则平民百姓怎么生存。这位学生的看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学生们的情绪高昂,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德育渗透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辨明是非,学会了怎么做人,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德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建构。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也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因此,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要求与知识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之中,使德育有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知识载体中,贯穿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作为英语教学主要课型的阅读课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从课时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流程与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围绕文本主题,挖掘文本内涵,提炼育人元素,实施德育教育,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立体架构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南针,它指引课堂教学的整个方向,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语言能力只是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而更重要的还有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创设情境 简洁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1]在阅读的导入环节,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营造认知冲突,激起思维欲望,鼓励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但导语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

(三)设计启智 环环相扣

阅读是读者主动接收信息并进行推理和评判的过程,是人的大脑和文本间的一种永不停息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是读者和作者不断进行意义协商的过程。问题是启发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成学生评判性等较高层思维能力的形成。

(四)提升情感 文化育人

中学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人文背景知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情感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德育渗透原则,自然而然地融德育于英语教学中,达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目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实践

下面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4) Unit 10 Your money 中的“When less is more”教学为例,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教学目标的描述

教学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指向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笔者基于文本解读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置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围绕文本主线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三步骤进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根据学情设计多元有效的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语言交流、发展思维、砥砺品格。Step 1是读前活动,Step 2和 Step 3是读中活动,Step 4至Step 7是读后活动。

(三)教学流程及活动分析

Step 1 Warming up

师生简短问候之后,教师围绕文本话题,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抛出问题:If you had 5 yuan, what would you do with it?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脑存信息,启动他们的思维,然后导入要读的阅读材料。这样的导入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活动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和思维性,使学生一进入课堂教学就进入思维状态。

【设计点评】导入设计的问题指向明确、具体,紧密联系主题,既有趣味性,又有思维性,还有挑战性,引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欲望,激活学生头脑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

Step 2 Skimming

让学生限时略读,迅速获得对文章的大体印象和中心思想,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关注每段的主题句。接着让学生总结提炼,完成“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changing 5 yuan into more by .”的填空,用恰当的语言将文章主旨表述出来。

【设计点u】略读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微技能之一。通过略读,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大意――“小小的五元钱能买到一棵树苗,将树苗种到黄河沿岸,积少成多,就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

Step 3 Scanning

Task 1: Facts about the Yellow River

在初步理解文章主旨后,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扫读,借助图1幻灯片上关键词soil和influences寻找有关黄河的细节,并完成对这些细节的描述。同时引导学生对文中出现的“approximately”和“erosion”两个词进行词义猜测。

【设计点评】扫读和从上下文中猜测词义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微技能,因此教师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结果。活动中用表格形式设置了信息转换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有效归纳语言材料的主要信息,而且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口头或者书面表达做好语言铺垫。同时锻炼了学生对approximately和erosion 在语境中猜词悟义的能力和总结提炼文本的能力。

Task 2: Critical thinking

针对上文“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教师很自然地提出以下问题:

1. Who should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stopping the Yellow River erosion?

2. Do all the people believe that stopping Yellow River erosion should be done by us?

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扫读文章相关细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学生中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方认为,保护黄河人人有责;另一方认为,治理黄河要依靠政府和国际组织。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控制黄河水土侵蚀不仅要靠政府和国际组织,而且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方的力量都不大,但联合起来,积少成多(less to more),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由此锻炼学生解读和归纳文本并形成有效观点进行表达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设计点评】阅读是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问题难度要形成一定的序列,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在读中这一环节,教师整体把握、抓住文本的主体信息进行设问,做到了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使学生看到问题时觉得不突兀、不跳跃,思维顺畅,自然连贯。

Task 3: Discussion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尽管政府和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很大,但我们每个人更应负起该有的责任,每个人的力量再小,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扫读课文,并讨论:How can 5 yuan work?学生讨论后发现:With 5 yuan, we can buy a tree make soil stay on the land grow crops make a living earn money buy goods and services develop local economies.进而教师进行德育渗透:So when you have 5 yuan in your pocket next time, think twice about how to use the money. Remember you can use it to buy a tree and create a green future for our motherland, our people and yourself.

【设计点评】讨论的话题围绕文本主题,凸显主线,尊重文本事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讨论后的德育渗透使德育教育进一步显性化,使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直接。

Step 4 Deep thinking

Task: Enjoy a short video about “less is more”, and the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itle.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When less is more”?

Less money and it will bring more

. (As many words /expressions as possible)

【设计点评】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积少成多”的短片及图片,然后回归文本主题,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个设计是开放的、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它综合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个人经历,满足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需求。问题的设计基于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从文本、信息、内容、文化背景、写作意图及读者情感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

Step 5 Group work

Task: Design your own “less is more” project to call on people around you to join in your project, and offer their“less”, then change their “less” into “more”.

【设计点评】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Less is more”项目,并上台展示成果。在深度解读文本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合作设计“积少成多”的公益活动。一方面内化话题词汇和句式的应用,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Step 6 Summary

借助图2围绕文章主题“Less is more”总结升华。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并不断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大海中的一滴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森林中一棵树的力量也非常渺小,但大海的能量、森林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独木不成林”,只有积少成多,才会变化神奇!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单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但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献出一片爱心,整个世界会大变样。最后以“爱的奉献”的音乐为背景,教师总结升华文本主题:A drop of water can make a sea; a tree can develop into a forest. As long as everybody starts from less, the world will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最后全班一起跟着教师大声喊出“Let’s start from less”结束整节课。

【设计点评】呼吁人们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积少成多,为社会增添正能量。这样围绕文本主线,通过不断递进的任务,学生不断循环使用语言,实现“自动化”和重构。

Step 7 Assignment

1.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less is more”.

2. Write down your own “less is more” story and share it in the next class.

【O计点评】围绕文章主线进行的课外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语言运用,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地实施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多维目标,围绕目标精准设计教学活动,拓展文本内涵,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德育于英语教学中,达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有效的阅读不仅指从文章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于现实生活,尤其是运用于自身的生活实际,通过阅读“开启心智、形成情感价值观、培养国际视野、促进个体潜能和发展思维能力”[2]。

参考文献: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7篇

当前,职校德育工作成效低下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原因与学校内部原因。外部环境原因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关负面影响也逐渐突显,如利己主义、金钱主义泛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激化,身边常充斥着不少负面新闻,极易对职校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内部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德育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很多职业院校只追求就业率,在教育中奉行实用主义,普遍存在重知识、重技能,轻德育的问题。二是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长期以来学校设立的德育目标过高,不切实际,远离职校生的发展需要,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三是德育内容刚性化,其教育内容多以刚性要求为主,要求学生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而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四是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很多德育教师将德育仅仅理解为智育,采用智育的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德育课堂上往往只重视对相关道德知识的讲解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还有个别教师通过惩罚来代替德育,极可能产生反效果。五是德育评价机制滞后。通常采用统一、既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并且评价过于量化,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也不能为下一步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提高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学风建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充分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学风还是较好的,但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学风问题。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问题较为常见。因此,学风建设一直是职业院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首先,要以制度促学风建设。结合职业院校学风现状,制定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对于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差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理念,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其次,要以强化管理促进学风建设。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应成立学生学风督察小组,由辅导员负总责,学生干部为组员,共同维护好班级学习纪律。由教务处、学生处、辅导员定期抽查学生上课情况,将抽查结果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另外,要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加大惩处力度,起到较强的震慑力。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要诚信应考,并健全考试制度,严格考风考纪。一旦发现考试舞弊行为,必将进行严惩。再次,要以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利用板报、条幅、校园广播、校园网站、论坛活动、讲座等途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校园内的每一处。定期开办一些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关于道德与学习方面的话题。另外,还可以社团为载体,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艺术节等,引导更多学生参加。

(二)创新思路,讲求德育方法多元化

德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丰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突出教育的实效性。要根据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职校生的身心特点,将简单的行为管理转变为深入细致的思想管理,将共性管理向差异化个性管理转变,将老师管理为主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向转变。为此,德育教师必须牢记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严格按制度办事,并做到奖罚分明。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引导,要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让学生学会自律与自我调节。可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挫折训练、榜样引导、人际交往训练等教学方式,使德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用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来感染学生;用教师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行为来感化学生;用学生中的先进代表与典型事迹来激励学生。要多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接受更多的考验,增强抗挫能力。另外,可针对时下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一场“辩论赛”或“讨论课”。收集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将其作为案例分析素材,就其中的某个行为或思想观点进行分析,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不少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现代德育体系中能有效提高德育成效。职业院校可通过下列方法开展心理德育:一是成立心理辅导中心,由副校长担任中心主任,学生处(科)副处(科)任副主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主要负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利用心理主题班会等活动将心理健康工作渗透到日常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上述安排不仅能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畴,还能获得更多的行政支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咨询室,并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比如,结合职校生身心特点,可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消除青春期的困惑。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释放压力,调控好自身情绪,克服心理障碍。针对学生打架、上网成瘾等行为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对职校新生、毕业生等不同学段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国内不少职业院校对德育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德育课没什么技术含量,随便哪个老师都能上。这造成的一个现象就是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多数都是兼职老师。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常常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上昏昏欲睡,德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狠抓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德育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深造、继续成才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改善薪资福利,公开招聘专业性人才,扩充到德育师资队伍中,优化师资力量。同时,要成立德育工作小组,鼓励教师开展德育专项课题研究,针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经验进行探讨,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三、结语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实践措施

一、小学德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原因

1.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德育课,只关注智育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分低能”是对以往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整体评价,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普遍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就目前的实践情况而言,德育教学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式化和样式单一化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应试教育的概念仍根植与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家长对孩子的培训方向仍锁定在高考这一大方向上。由于高考没有设置德育考核这一项目,教师和家长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文化课上,这种狭隘的教育理念势必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的学习理念,久而久之便轻视德育学习。

2.小学德育固步自封,缺乏与时俱进

在过去几十年的德育课本中,德育教育主要是面向小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内容教条、抽象并一味唱高调,学校、社会和家庭早已习以为常,在德育教育时都抱着应付的心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德育课本应根据社会的发展更新内容,适应当前小学生的道德心理,做到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

二、小学德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改进措施

1.新课改后小学德育课的材料大都取自于生活的素材

德育的理论知识也是从生活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整个社会价值的体现,所以更体现了德育课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生活化的特质。要想让学生通过德育课的学习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成功、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材料的教科书是一方面,还要求教师把德育知识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获得实际的道德体验,提升道德素质。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取得,与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该时常关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处处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找到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识。

2.整合德育生活资源

(一)巧设辩论会。

在德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上,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动态设置一些适合小学生进行辩论的话题。让学会结合所学所知,畅所欲言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抽取事件中的道德标准,让学生明理明德,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去规范自己、修正自己,从小养成明是非、辨善恶的价值观念,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大有裨益,这是在其他文化课上获取不到的宝贵知识经验。如教学《勤俭节约》一课时,展开“勤俭节约是否已经过时了”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这个话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给学生讲解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勤俭节约”的品质高贵性,让学生能铭记在心,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巧讲生活故事。

小学阶段的孩子大都十分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运用此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大多源自与历史典故、童话、古老传说、民间风俗等,有些故事中蕴含了很多教人做事做人的道理。如果教师能对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并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在故事的反复讲述中,学生自然会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寓教于乐的德育教学方法能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并能达到增强学生记忆周期的效果。

(三)巧用生活模仿秀。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可以将生活原型进行适当改编,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品、舞蹈表演、唱歌、做游戏的形式开展生活模仿秀。通过对榜样人物的模仿能引导学生起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通过这种动作、声音、形态和心理上的模仿,能促使学生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看人、看事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自我反思,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那能力。

(四)妙用名言警句。

在德育新课程中,穿插了许多名言警句,主要是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歌曲中的某些句子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各种正确的导向,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名言警句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

参考文献:

[1]张琰.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黄旭.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