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农业产业有“特色”、有“优势”,产品才能有市场。发展农业产业要结合地域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筛选,然后确定产业项目。不能无分析判断、无规划设计、无效益预期,盲目做出产业实施项目决定,最后将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变成“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烂摊子。

(一)全面评估产业发展环境

精确进行环境评估,精准遴选产业项目至关重要。要专门邀请农业专家对区域特点、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类型、气温特征、交通区位等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项目落地究竟属于西北内陆还是东南沿海,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地带,是海洋性气候还是沙漠性气候,区域平均海拔多少,年平均气温多少,交通区位优势是否明显等。充分考虑环评因素,正确确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

(二)准确定位产品特有属性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才能产出某种农产品,或者产出的农产品独具其它区域产出的该产品所不具有的特性。经小规模试验,对产品进行专业分析和认证,如果确实具有稀缺性,而且使用价值高,接下来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如:低温潮湿的二阴山区发展高原夏菜、温室蘑菇等种植业和牦牛、小尾寒羊等养殖业;在高温干燥的沙漠地带发展梭梭、肉苁蓉等节水耐旱种植业。

(三)深入研究传统产业优势

一个地区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是经过几代人不断探索和总结走出的一条经验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以参照传统产业发展的种类和模式,进一步进行改进和细化,要把有经验的东西科技化,严格按现代科技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

二、释放活力,在产业资金资源整合上下功夫

盘活资金,用活资源,是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引擎。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给予其他贫困地区启示和思考。依托现有资源,整合个体资金,撬动民间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宣传发动农户踊跃加入专业合作社,抱团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农户有限资金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将农户零散的现有土地、设备、暖棚、林地等资源整合起来,扩大产业发展所必备的硬件设施条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和运营,农户可依靠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得到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后劲,疏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使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注重民间资金的有效利用

给予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更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举措,通过多条渠道进行招商引资,最大限度撬动民间资金注入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项目中来。用民间资金借力发力,推动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切实用足用活民间资金和地方天然资源,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内在动能。

(三)严格产销环节的有序管理

不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民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资金监管、生产管理方面科学的、有效的机制和制度,设置专门的监管团队和管理岗位,对资金使用、日常生产、产品销售等各环节进行规范的监管管理。及时纠正违规操作和不符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律、不利于农业产业发展前景的错误决定。农产品的产出和销售一定要着眼产业的长远发展,严格杜绝以获取最大利润和短期利益做出有损产业形象的行为。

三、强化宣传,扩大产业市场

切切实实把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具有特色的品质宣传出去,抢占市场先机,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面,使农产品产得出、做得精、有销路。着力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以品牌效应得到消费者和市场青睐。

(一)用产品质量推动市场拓展

质量是企业和产业的第一生命。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是一句空话。农业产业要得到长远发展,首先要从农产品的源头抓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要做得细致入微,从产品品质提升和为消费者、为市场、为产业负责的根本出发,切实靠实责任,做出成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从哪个环节要品牌、要效益。把严原料的进口关和产品的出口关,确保投入市场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

(二)以专业认证打出产品品牌

通过农牧业专业认证机构,对产品取样检测,评估认证。必要时要通过国际产品认证机构的权威认证,取得社会好评、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这样一来产出的农业产品才有较高的市场定位,才能有更大的、更稳定的市场。以品牌效应占有高端市场,让农业产业获取更大效益,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翠玉乡;大麦种植现状;发展前景

翠玉乡离县政府五十公里,气候有江边河谷,半山区,高寒山区,海拔最低1460米,最高3320米,有六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大力发展大麦产业可缓解地区粮烟生产茬口种植矛盾,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近些年,翠玉乡依托地区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积极发展大麦种植产业,农民群众依靠种植大麦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是大麦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 大麦种植现状分析

1.1 生产基础条件差

目前,在翠玉乡大麦种植比较随意,良种良法不配套,更谈不上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的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而是随意种植,把它当作懒庄稼看待,种一片收一箩,靠天吃饭,形成风调雨顺增产,遇到灾害就减产。大麦种植地多数是坡地、瘦地、轮作地、边远地和无水灌溉的田块,生产条件差,在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农民群众通常将其视为懒庄稼种植。在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缺乏完善的水肥管理条件,播种后置之不理,缺苗、弱苗现行十分突出,农民群众都不习惯不施用肥料,科学施肥更无从谈起,造成大麦小穗、千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加之近年来连续遭受干旱,库塘蓄水少,更无从谈起科学灌水,严重阻碍了大麦产业的发展。

1.2 重视程度不足,产业地位不高

多年来,除了在种植计划上涉及到大麦种植之外,对于大麦的实际生产能力,大麦产业的收入很少有人关心。各级政府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容易提升政绩的工作领域,导致对大麦种植产业重视程度不足,大麦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相当一部分的田地成为轮闲地。只要各级领导加以重视,稍加引导,加强管理,即可增加粮食收入,又可有效解决粮烟茬口矛盾。由于农民把它当做懒庄稼对待,广种薄收思想意识普片存在,种多种少、种好种坏无人管,通常是满天星的撒播,连简单的分墒种植都做不到,田有多大,墒面就有多大,同时由于劳动力缺乏,大麦种植过程缺乏人力物力,严重阻碍了大麦种植产业的发展。

1.3 缺乏先进种植技术

大麦在翠玉乡有着较为悠久的种植历史,人人都会种植,但是要选用高产、抗病、优良品种,难度很大,多数农户是有什么种,就种什么种,随便种植,加之种植管理技术跟不上,忽视了病虫害防治,导致产量低,目前在翠玉乡大麦品种主要有云大麦六号,s_4,云大麦2号,凤大麦6号等几个品种。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严重影响到地区大麦种植产业发展。

2 大麦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 是解救大小春茬矛盾的重要产业

大麦比小麦早成熟10~15天左右,是水稻、烤烟良好的搭配作物,有利于实现平衡增产。利用发展大麦种植产业可以发展水稻+大麦、烤烟+大麦、玉米+大麦农业种植模式,这样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因此,发展大麦种植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作用。

2.2 促进地区啤酒产业进一步发展

大麦是啤酒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在整个云南省有十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其所生产的啤酒远销国内外,具有十分广阔发展前景。要想实现啤酒产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在本地区建立大麦生产基地,减少从外省调运大麦的比例,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大量资金外流。同时,建立本地的大麦生产种植基地,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解决地区发展大麦产业种植技g不足的问题,切实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2.3 具有良好的饲料应用前景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动物性制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动物养殖对饲料粮食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提升,人畜争粮矛盾突出,加剧了饲料粮食的短缺。为了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就需要从外地不断调进饲料和中粮食。而发展大麦种植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大麦具有饲料作物两种特点,一个是产量高,容易栽培,尤其是在中低产地区,产量要明显要高于小麦。另一点是营养丰富。大麦覆盖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对提高饲养质量有很大帮助,因此,加速翠玉乡大麦种植可以为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开辟全新的饲料途径。

3 发展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强大麦生产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充分运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科学指导农民增施农家肥,切实做好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大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机械化进城;其次,进一步加快大麦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和品种选育,培育出适应翠玉乡栽培的大麦优良品种,保障大麦产业发展;最后,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实施高产创建,强化技术培训,对大麦推广面积、大麦单产、科技入户率等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纳入年底工作考核,绩效工资考核的主要内容,鼓励大麦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大麦深加工技术研发,对提高大麦生产附加值,延伸大麦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实行补贴,积极推进大麦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杨建明,林峰,尚毅,朱靖环,汪军妹,贾巧君,华为.2009―2010年大麦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浙江农业学报. 2010(05)

[2]姚成勇,杨力,唐义军,李长亚.对盐城啤酒大麦产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01)

[3]朱亚.甘肃省发展啤酒大麦产业发展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0)

[4]张国良,戴其根,张洪程,周兰胜.江苏省大麦生产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 大麦科学. 2004(04)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沼气产业;沼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221-01

1沼气产业发展经历

中国很早就开始出现沼气,沼气的利用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 世纪,那时的西汉出现了人类第一口天然气井——临邛火井随后还出现了合川火井、自流井火井等。19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的广东潮梅一带,有人就开始试验人工方法制取瓦斯。1929 年,一个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人罗国瑞成立了国瑞瓦斯气灯公司,这是我国第一个沼气推广机构,在1931 年,他又在上海建立“中华国瑞天然瓦斯全国总行”,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在全国有10 多个分行,此时,全国13 个省都开始使用沼气。

我国第二次沼气发展出现在1958 年,当时沼气池遍布全国各地,但最终投入使用的却很少,因为技术发展不成熟以及缺乏管理。1980 年后,在对沼气利用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后,我国集合1700 多名沼气技术工攻关沼气关键技术,并提出可行性沼气建设方针,也就是“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坚持质量、讲求实效、综合利用、积极稳步发展”,后来还借鉴引用外国厌氧研究新成果,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农村使用的水压式沼气池,并有了相应的建池科学技术、发酵工艺及配套设备,从此,我国的沼气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健康稳步前进。

沼气产业发展有着产业关联性和政策依赖性的特点。每次阶段性突破都离不开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利好政策的出台。例如,德国最初的沼气工程总共只有139座,但在2000年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后,仅仅只有八年的时间,德国的沼气工程就有3900座,并且大多数没有出现问题;同样,中国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导致沼气工程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大多数都不能长久坚持,这是因为中国的沼气产业关联产业多,协调难,比如中国的养殖和种植产业不合一,从而导致沼液无法还田;沼电上网无法顺利进行,因为传统能源(煤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沼电)产业竞争激烈。

沼气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性基础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果说能源和环境危机促进了沼气产业的一次发展,那么金融危机将会令它的发展再创高峰。有些人认为,沼气产业其实是“危机公关”产业,但事实是沼气产业既能帮助有机物和有机体回归自然,又能不污染环境,并提供能源和有机肥。沼气产业的原料广泛易得,其原料可以使所有果实、生物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及其衍生物,并且沼气有很广泛的用途,能够可以为生活供气、发电、制肥,还可以成为汽车燃料、制氢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沼气产业不断拓宽其用途、内涵和空间,而且它势必会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2沼气工程的产业定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沼气产业开始兴起,在第一阶段,小型户用做饭和照明以及农民用能是沼气的主要用途;第二阶段开始,沼气开始用于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方面,主要是大中型生产和生活用能方面;后来的第三阶段必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主要用途是大型商业化建设经营供能、肥。

目前,我国不断加大沼气建设投入,投入生产沼气产品工程建设等的公司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关注,有了 “小沼气、大产业”的态势。与此同时,沼气产业化的发展程度也提高了,首先是每年不断扩大各类沼气施工企业和工程设计的规模,而且其中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然后是我国生产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的企业已达上百家,而且每年能生产近1 000 万套沼气灶具、脱硫净化器和管材管件;再次就是生产沼气工程配套的设备的企业成长速度快,已有3 000 余家的相关制造服务企业;最后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户用沼气池的施工队和小型建造公司,村庄里已遍布了村级服务网点,他们对国家投资支持的沼气建设项目村和国家投资支持的沼气建设项目村直接服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全面发展沼气产业的条件。

沼气产业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突破的关键,并是构建循环农业的介入点,还是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产业。沼气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将会为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卓越的贡献。

3沼气产业前景展望

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大量消耗矿产资源,以环境污染严重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例如,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资源和环境的危机为代价换来了GDP的增加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如今我国倡导循环经济,并提出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隶属于基础产业,在无数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要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沼气产业是一种复合性基础产业,它能在提供了有机肥和能源的同时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循环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是发展沼气产业。所以,我国将 “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上议程,并从重点扶持沼气工程建设着手。

40年以来,沼气工程从传统户用“小型”转变成现代工业化“大型”,这靠的是优惠政策驱动实现的,但是却还是没有完全市场化。为了突破该现状,可以从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技术革新,以达到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程度。

纵观各种产业的发展历程,产品的“廉价”是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关键,例如,电视机从“小型”到“大型”再到“廉价”,计算机和手机均从“大型”到“小型”再到“廉价”。与此相比较,沼气工程的“小”和“大”如果分别对应其第一代和第二代,那么,以“廉”为特征的沼气工程将是第三代。

参考文献

[1]王飞.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1).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因此,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这一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国家把发展马铃薯产业提升为解决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各级政府也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发展马铃薯产业。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门品种的开发、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地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吉林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土质疏松,早春温度回升快,6~7月份雨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整个生育期气候、土壤特点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必将促进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对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虽然有着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但马铃薯的生产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集约化生产能力不强,种植者和市场脱节。马铃薯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在组织、计划性不强,多为零散、随机栽培形式,生产存在盲目性,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导致马铃薯的生产效益降低;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良种薯利用率不高。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相当混乱,没有明显的市场主推品种,大规模种植的多为晚熟、菜用型品种,上市时间集中,市场竞争力不强。马铃薯种薯生产尚无正规的生产销售中心,种薯生产、销售渠道不畅,优良脱毒种薯利用率低,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三是生产种植技术有待提高。我省在马铃薯生产种植过程中没有规范化的生产技术规程,抵御旱、涝及病虫害的能力不高,各种灾害给马铃薯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加大了种植者的生产风险。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变零散为集中,变盲目性为计划性;二是改变品种结构,提高脱毒种薯利用率;三是提高生产种植技术,有效抵御各种灾害,降低种植者的生产风险;四是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五是净化种薯销售市场,推广真正的优质脱毒种薯,打击假冒伪劣的种薯。

吉林省巨源薯业有限公司为了发展吉林省的马铃薯产业,将最优质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生产的种薯引进吉林,并已推广应用,同时公司制定了9年的发展规划,将使公司成为集马铃薯种薯引进、销售、种植,商品薯回收、贮藏、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企业,真正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带领吉林农民致富的薯类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油玉米可行性探讨

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一种高附加值的玉米新类型,它完成了高产与优质的结合,是玉米杂交种问世以来玉米遗传育种最重要的发展。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的含油量通常为4~5%,而高油玉米的含油量却高达7~10%,含油量最多的超过了20%。高油玉米的产油量可与相同面积的大豆产油量相当。使玉米从单纯的粮食或饲料作物变成了油粮或油饲作物,大大提高了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一、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玉米除了作为粮食、饲料以外,在食品工业以及其它方面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主要是提取玉米油,其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及亚油酸,该油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优质保健食用油,是深为消费者喜爱的高级植物油。玉米油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油源已在许多国家发展起来,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且价格昂贵。玉米油的开发为加工企业和粮油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我县发展高油玉米的现实意义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法库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稳粮食、调结构、促增收”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开辟农业增收新途径,原有的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法库种植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际,继续加快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在品种上调优,是保证法库农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2.农民增收的需要

高油玉米不仅产量高且价格也比普通玉米高0.1元/㎏,在籽粒生理成熟时秸秆又是优质的饲料,实现双增值,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食用粮的比例显著减少,这就使相当一部分玉米富余出来开发生产玉米油,从而延长了玉米产业链,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3.带动畜牧产业发展

开发高油玉米除可以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全面改进玉米品质,增加新的油源外,还因其在籽粒生理成熟时,茎叶秸秆仍然保持碧绿,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作青饲或青贮,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料。我县既是种植业大县又是辽北畜牧大县,从2010年起开始强力打造“中国牛县”品牌,畜牧业在我县大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发展高油玉米也提供了有力契机。

三、发展高油玉米的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

我县地处玉米黄金产业带,位于辽河冲积平原北岸,北纬42°8′46″~42°39′29″,东经122°44′23″~122°45′14″,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交错起伏,构成了“三山—水六分田”的天然格局。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7℃,年有效积温3200℃以上,年降雨量610mm左右,全年无霜期在155天左右,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技术资源优势

我县是国家第一批命名的商品粮基地县,玉米是我县的主导性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90%左右。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年调整,粮食作物的比例在逐年下调,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仍在我县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同时拥有一大批的专业技术队伍做支撑及健全的农技服务网络。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依托区域资源,合理进行布局

县委、县政府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及区域布局上注重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依据生态条件需要调整区域布局,法库县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北岸,境内有较大河流五条,近年来我县在靠近辽河北岸的五乡镇及秀水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大力发展粮豆产业,使我县初步呈现出南粮(粮食)北绿(绿色食品),东种(种子产业),西经(经济作物)的格局。

2.政策扶持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生产区域优势,延长玉米产业链,调整玉米生产布局,从2008年起我县连续四年实施了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工程,每个示范区县里年投入配套资金在20万元以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大大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并辐射带动了全县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另外中央出台的良种补贴政策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是基础,加工才是关键。近几年,全县把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今年计划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玉米深加工项目2个,以推动高油玉米产业的发展。

4.选择适宜品种,采取配套措施

我县从2006年起就开始做高油玉米品种试验,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和试种,农大高油115除其产量表现与其他玉米大田持平外,还表现出了高度抗病、抗虫、抗逆和茎杆坚韧等许多优良性状。在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的不良气候条件下能实现高产稳产,且其籽粒含油量高达8.8%,进而成为我县发展高油玉米的主推品种。(见表1)

不同高油玉米品种与产量的关系表1

适宜的配套措施,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一是选地,大面积种植要选择中上等地集中连片种植,且井、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旱能浇涝能排,高油玉米可以和普通玉米相邻种植,不必进行隔离,其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而结实,籽粒含油量降低很少。二是适宜的密度,高油玉米植株高大,种植密度不宜过高,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大高油115的最佳密度是2900~3100株/667m2。(见表2)

高油玉米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表2

三是合理的种植形式,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油玉米比空种植和与小麦间种两种种植形式无论从产量还是空杆率、倒伏率皆高于清种。四是科学施肥,高油115营养体大,丰产潜力高,因而需肥较多,氮、磷、钾配施对于提高粒重、胚重以及提高子粒含油量具有明显作用,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实验得出科学施用NPK的比例为3:1:2.5。

由此可见,发展高油玉米充分发挥玉米生产区域优势,调整玉米品种布局,延长玉米产业链,实现高科技梯度开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及法库县充裕的自然人文优势证明,发展高油玉米在我县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双河镇 食用菌 现代农业

为了充分利用食用菌生产资源,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我们历时1周时间,对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村民、种植大户、食用菌产业园区、当地政府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双河镇食用菌生产的现状、产业前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食用菌生产现状

双河镇是达州市宣汉县的农业大镇,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谷地区,也是达州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07年以前,该镇乃至宣汉食用菌生产尚属空白,全县仅有十几个大棚。近年来,宣汉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建成以双河镇方斗村“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以达陕高速公路为轴线的食用菌产业带。2010年,双河镇党委政府取得县上财政和政策支持,从浙江外聘农业产业技术带头人对园区业主及有食用菌栽培意愿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双河镇充满雄心壮志,按照“参观达州农业必看双河”的目标建设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做大做强园区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其打造成双河镇乃至达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和最大、最强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

现在该镇食用菌产业园——“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 已由去年200余亩达到今年1000余亩规模。双河镇食用菌生产主要是来源于该产业示范园区。该园区在双河镇方斗村、大田村、尖山村集中连片发展,设立了8个食用菌种植标准小区,以发展香菇、双孢菇、鲍鱼菇、茶树菇、金针菇、木耳、杏鲍菇等十余个品种为主,采取“统、分、统”(统一供料、分户管理、统一回收产品)方式,有种植大户10户,另外还专门设有食用菌研究所开发新品种,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园区年生产高品质香菇300万袋,双孢菇35280㎡,茶树菇、姬菇、秀珍菇等200万袋。年生产食用菌达1500万袋,鲜菇产量上万吨,总产值达1亿元。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宣汉县双河镇食用菌种植在政府的扶持下,日益壮大。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未来将发展为方斗农业现代科技园,成为农业观光、休闲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带动农户发展。该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这与政府的扶持、重视和正确的决策分不开,同样,这与双河镇本身的优势也密不可分:一是双河镇距县城18公里,距达陕高速公路柳池出入口5公里,交通方便,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二是双河镇辖12个村1个社区、9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总户数8800户,总人口3.4万人,人少地多,还可利用荒山、荒地等,林地资源广阔,物产丰富,具有明显的土地优势。三是气候优势,该镇平均海拔约780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约17℃,年最低气温在-2℃,年最高气温在40℃左右,食用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6~25℃之间,是食用菌生产的最适宜地区。四是资源优势,食用菌所用的原料是木屑、麦麸、稻草等秸秆类和牲畜粪便,镇内灌木林较多,稻草等秸秆和牲畜粪便丰富,另外,原料还可以重复利用,回收做木炭或者有机肥,作为其他植物的肥料。

由于食用菌栽培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种植技术,双河镇在后面还将继续大量引进专业人才,下半年将陆续在园区周围的一部分村社集体试行“稻-耳”和“稻-菇”模式种植,采取“统、分、统”的方式,并配备专业技术指导人员,扩大食用菌的种植,增加农民的收益。宣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泽健在今年7月18日相关部门和乡镇召开的宣汉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推进会中讲话指出一定要打造好“方斗食用菌园区这一张产业发展名片”,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确保现代食用菌产业建设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从目前政府的重视和双河镇本身的优势上来看双河镇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前景是很可关的。

三、立足现在,寻找不足

1.食用菌产业化规模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在从宣汉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来看,产业化规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能起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支柱作用,这对于当地品牌开拓食用菌销售市场、带动基地、发动农民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制约的。故在今后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企业的引进,扩大产业园规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市场,并逐步引导“做大食用菌栽培,做精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

2.技术缺乏,劳动力和资金不足成为阻滞农民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因

虽然宣汉县食用菌产业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但多以示范园区发展为主,对于带动农民栽培食用菌这方面,因长期以来大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当地所剩可用劳动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技术的缺乏,不能够达到高产量,高效益,种植承担的风险较大;另外,种植食用菌成本较高,如新建一个5 m×30 m的大棚,需建大棚经费8000元左右,菌棒需要经费5400元左右,合计共需经费13400元左右,资金的缺乏,这些原因导致农民个体种植难成气候。

3.食用菌的加工、销售较粗放

大多食用菌采用鲜销或者是简单的干制成品出售,没有精深加工。这样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受市场波动较大,存在较大的局限。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1.继续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对于园区内: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在建园区、扶持龙头企业,帮农户方面多给予支持和帮助;可有目的性地组织相关人员多到外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并引进专业人才,发挥专业技术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加强形式多样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宣传工作,只有人才有了,技术提高了,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引进企业做好做大食用菌种植的规模,争取尽快实现食用菌的产业化;进一步发挥园区食用菌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进行有序的行业管理,合理规划和投资建设园区,并健全菌种生产管理及监督制度,确保品牌质量。

2.深入推广和建设“农民—公司—合作社”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宣汉双河镇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正在尝试采用当下食用菌工业发展中较为先进的“农民—公司—合作社”模式,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农民,双河镇政府也正在探索着让他们选择“稻-菇”、“稻-耳”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后,农民可在稻田里搭起临时大棚进行食用菌的种植,不影响农民大春的种植和收获。农民可与公司签订合同,先缴纳少量定金,从公司得到优良菌种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出菇收获时再由公司统一收购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可减少农民在技术、资金、销路方面的顾虑,只有有了技术和营销的保障,才能促进双河镇从而促进宣汉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起有一定经营规模、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才能切实给予农民技术指导,保证质量、产量及销售问题,引导并带动农民,进一步扩大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3.重视发展精深加工

随着现代人对营养及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食用菌本身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因此如果能将其开发成营养品或保健品,一方面可以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扩大销路问题,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据了解,目前食用菌鲜货市场和干货市场都具有很好的销售前景,供不应求,而这些货主要是经过盐渍后运往江、浙、福建等沿海一带,进行深加工后包装销往国内外。因此,在食用菌产业形成稳定规模后,如果能引进一些资深的深加工企业,使食用菌生产种植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在当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既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又可以扩大食用菌销售市场,这将进一步促进现代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且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灌南县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34-02

食用菌集生态与环保于一身,其产业也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扶持、细化措施、优化环境,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品牌效应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异“菌”突起。但随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发展后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灌南是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地区之一,据南北朝时梁代医学家陶泓景《本草经集注》记载,郁洲人(即今两灌地区)开始人工栽培食用菌。20世纪80年代,灌南蘑菇栽培面积曾经达到800多万平方尺,总产量近7 000吨。2009年,该县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工厂化食用菌企业17家,年产金针菇、秀珍菇等菌包达8 000万包以上,产值达2亿元;新建百亩以上食用菌示范基地6个,已生产食用菌3 000万袋,产值过亿元,其中工厂化纯白金针菇产量已达2 500万袋;秀珍菇已产400万袋,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哈尔滨等30多个大中城市。

1.工厂化生产规模大。按照“抓农业重在抓项目,抓项目重在抓招商”的理念,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招商,企业集群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已形成荣善、四季有、可为食用菌等20多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总投资超过5亿元,年实现产值超过2亿元,其中益升公司投资规模达到1亿元,日产8万瓶食用菌,科技含量、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全国领先。

2.产业化带动能力强。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灌南县创新产生了三种运行模式。(1)公司+农户。公司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农户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2)合作社带动。党员干部带头建立食用菌发展合作社,乡镇干部带动村干部,村干部带动组干部和党员、群众,全县已建立食用菌合作社9个。(3)能人大户带动。全县食用菌种植大户50多户,部分大户年收入达30万元。在企业、合作社、大户的带动下,全县已建设6个百亩以上食用菌示范基地。

3.科技化保障水平高。先后成立县食用菌产业局、食用菌研究所。多次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重点推广“工厂化栽培、高档化品种、标准化生产”模式,走股份制航母型种植模式,积极开发纯白金针菇、秀珍菇、杏鲍菇等珍稀类食用菌,全县食用菌企业已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品牌12个,多家企业及产品正在申报ISO质量管理体系和QS认证。

4.社会化综合效益好。食用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县实现用工1 600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农户大棚生产秀珍菇、茶树菇,每亩纯收入6万元以上;食用菌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都是农副产品下脚料,如玉米芯、棉籽壳、稻麦秸秆等,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为秸秆禁烧开辟了一条新路;出菇后残渣是上好的有机肥,可作为蔬菜育苗、花卉栽培基质等,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确立主导产业,统一规划布局。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分析周边地区比较优势,灌南县将县域东南片规划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区,邀请南农大、南林大和省农科院知名专家学者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以金针菇、秀珍菇等为主打品种,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示范,辐射带动全县所有乡镇,重点建设新港大道新安至三口沿线食用菌产业带,力争到2011年实现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

2.打造发展载体,建设现代园区。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于2007年5月启动建设,总投入3亿元,主攻食用菌和花卉苗木两大产业,目前已有31家企业进驻,带动劳动力3万多人。2008年3月,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成为全省五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之一,今年3月份通过国家AAA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预计到2012年,园区面积将扩展到20平方公里,成为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县14个乡镇千亩农业示范园已经初具规模,237个行政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农业产业特色。到2010年全县每个乡镇发展亿元产业一个,培植高效产业两个项目,建成三千亩设施农业基地。

3.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政策扶持。为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灌云县出台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厂化生产企业,按其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补助;规模生产平地食用菌5万平方尺以上、袋栽食用菌20万包以上,亩均效益1万元以上,根据菇菌种类,每包给予0.3元~0.5元的补助。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该县还出台农村种养加大户及经纪人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组织实施千名能人带动工程,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扶持,使一批原来从事建筑、木材加工的企业向食用菌产业拓展,呈现出财政资金、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多元投入现代农业的格局。

4.突出集聚效应,加快市场流通。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模式,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增强对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加强市场流通主体建设,逐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建设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机制。目前,部分龙头企业已在山东、上海等地设立销售网点;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进驻现代农业园区;县农业部门建立农产品供销信息交流平台,大力开展食用菌网上促销;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协会)和农产品经济人协会,整合品牌,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知名度,确保食用菌卖得出、卖得好。

总体来说,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科技人才缺乏。缺少从事食用菌研究开发及市场管理的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科研成果引进、推广力度较小。二是标准化程度不够高。有组织、有规模地进行集约化种植不多,形不成具有发展潜力的标准化原材料基地。三是市场发育不成熟。在菌种供应方面,还存在渠道乱杂,菌种老化、退化,生物转化率较低等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对策

为实现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灌南县将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搞好精深加工,创立名牌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促进食用菌总体规模更大,产品质量更高,经营效益更好,竞争能力更强。

1.规模扩张增强吸引力。围绕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多渠道吸引企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在重点推进金针菇等大宗骨干品种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食用菌高档产业,不断扩大优质食用菌种植面积,加快食用菌产业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批发市场,酝酿组建全市食用菌销售集团,促进生产和流通;与菌类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销售制、区域制,构建区域甚至全国的营销网络,努力进入沿海发达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蔬菜配送中心。

2.科技支撑增强实力。将食用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的攻关、研发,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力度,引领和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提高菌类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标准化生产着手,按照国际农业环境标准,制定食用菌地方性标准,应用到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县有检测中心、乡有检测站、基地有检测点的无公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着手,培训大批懂标准、会操作、有技术的专业生产者和管理人员,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培育品牌增强竞争力。大力实施食用菌品牌战略,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鼓励和扶持企业创名牌、打品牌、护品牌,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实行统一标识、包装、销售,扩大灌南县和全市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完善有关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食用菌龙头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食用菌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食用菌龙头解决融资困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加强品牌保护,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强化食用菌品牌打假力度,维护品牌权益。

4.壮大龙头增强带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集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一批内连千家万户、外连大小市场的龙头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企业生产能力、深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努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食用菌企业。

5.打造节会增强影响力。对食用菌产品,开发相应菜谱,形成菜系,千方百计打入本地和区域大中城市高档饭店,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国内同类展会的情况,对食用菌相关节庆活动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突出地域特征和产业特色,在办好食用菌论坛的基础上,打造食用菌美食节,办成推动我市食用菌和农产品发展的载体,打造食用菌行业一流展会品牌,力争在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等方面打造新载体,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与我市节庆新平台,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向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贸易国际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政策、市场、资源和产业的强大优势,政企学研协相结合,利用示范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形成技术、生产、信息、服务相结合的产业集团,通过示范、辐射和拉动作用,提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质量,实现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市统计局[Z].

[2]陆文聪.民营经济与农业产业化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崔颂英.食用菌生产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一)八个项目

1、大黑石莹石矿开采项目。引资160万元,建莹石选厂一处。

2、玛瑙加工项目。引资320万元,建大型玛瑙加工厂一处,以此带动玛瑙市场建设。

3、粮食烘干加工项目。引资260万元,建粮食烘干塔一处,年收购烘干粮食30000吨。

4、食用菌加工项目。引资70万元,建食用菌加工厂一处。

5、球团厂建设项目。引资500万元,建设球团厂一处。

6、活性碳加工项目。引资90万元,建活性碳加工厂一处。

7、木材加工项目。引资150万元,建设大型木材深加工厂一处。

8、卧佛山旅游区建设项目。引资200万元,建设卧佛山旅游风景区。

(二)推进设施农业

坚持抓冷棚、食用菌为主,以冷棚建设促进日光温室发展。全年建设冷棚800个,食用菌发展规模达到400万单位,新增100万单位。

(三)打造三个市场

建设占地50亩,粮食收购批发市场一处;

建设占地60亩,建材批发市场一处;

建设占地80亩,蔬菜批发市场一处。

(四)加大一个力度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办法,加快招商步伐,全年招商引资达到1600万元,比去年增加50%。

(五)强化三项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争取上级投资100万元,完成土地整理2000亩。

小城镇建设。投资5万元,完成乡政府所在地修编;引资200万元,建设粮站商住楼。

生态建设。争取上级投资170万元,完成小流域治理7000亩,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3000亩,农田防护林1000亩。

(六)规范商贸一条街

加大街区整治力度,投资220万元,完成街区硬化60000平方米;争取上级投资50万元,建设大型农村超市2个。建设甸子乡商贸长廊3000米。

(七)培育小康示范村

建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文明程度较高的黑城、大黑石二个小康示范村。为建设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2006年工作措施: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挥资源、地缘等优势,巩固提高现有的食用菌、棚室蔬菜产业。发展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依靠科技进步,深度开发,打造名牌产品,完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促使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采取合作联营、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和建设高起点、规模大、覆盖广的龙头企业,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加快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版权所有

(二)政府扶持、培育市场、完善服务、促进工业化发展。

政府将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建设、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多项措施,重点扶持莹石矿、玛瑙加工、活性炭加工等工业建设项目。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培养扩大购销队伍,把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思路广的农村经纪人组织起来,联手开拓市场;同时着力发展多功能、规范化专业批发市场,扩大加工业凝聚力和辐射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联手形成农业产业促工业,工业发展促农牧业的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