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生活;传承;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演化,从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与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单从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思想中来说,儒、法、道、墨、名家等思想对于我国的政治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就是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精神,它推行“仁义礼智信”,倡导内外无二、本末一贯的“实学”,这种实用理性精神无疑与我国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是十分切合的。而后来的儒学则更是秉承着实践理性精神。正是在有着这种内在实践与理性精神的儒学的熏陶下,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形成了勤劳实干、践履笃实、不尚空谈、朴实坦诚、反对虚妄的务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才能在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中远胜于其他东方国家。而在文学、宗教哲学、建筑等方面,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现阶段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传承意义。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起着良好的整合作用。它的文化整合力量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凝聚并且团结在一起,借此凝聚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种族血缘的亲和力,使得政治政权间有着非常有效的控制力,这使得整个社会能够稳步向前。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得整个民族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地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儒家文化中的“忠”、“孝”、“礼”、“义”,以及从其中衍生出来的爱国、和谐、诚信等观念,使得国民愿意为了国家的发展,牺牲个人的利益,有利于政府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利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与施行。同时也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实现良好的控制关心,实现全局统一,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此外,刚强自健、厚德载物等理念,使得社会成员不会囿于一隅,这种自立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激励和鼓舞社会成员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自我奋斗、积极进取,不断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对于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有着十分有益的借鉴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典型的“德性文化”,其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就是传统道德。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不仅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建构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源,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原料和营养。要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建设与现代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现代精神生活,就必须要汲取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有益资源,不断丰富和补充现代人的精神养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入世精神、务实实用理性精神、乐感文化精神对于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人们能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使人们在价值观念急剧变化的当下,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实现理性自觉,缓解各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如传统儒学中的“实学”精神和“中庸”理念。这对于公民树立现代生活观念有着十分良好的借鉴价值。

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逐渐出现脱节现象,有些传统文化甚至已经遗失,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中国的现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如何借鉴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我们的现代生活,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为我们现阶段应该思考和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文化传承上,必须加大文化发展资金投入,扩展传统文化宣传,做好传统文化的延续工作。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这无疑是我们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因为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彻底的脱离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还有着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西方文化的主旋律影片中,利用了许多中华文化元素,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西方在借用我们的元素在宣传他们的主题思想,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立足自身,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新的变革和发展呢?

第一,继承传统文化,就要不断地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其精髓。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发扬实践传统文化,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把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出去。

第二,传统文化传承中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需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成为对现代生活有用的思想要素,要扩展思维,采取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

第三,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中要不断发掘文化优势。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开发。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使得我国在21世纪的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拥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当之无愧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取之不尽的宝藏。

第四,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使之成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高级文明。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使广大青少年理解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第五,要大力发展本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比重愈发扩大,而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中国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因此,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巧妙结合,努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加深文化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现代价值观念的深度结合,使之为我们的国家发展、人民富裕服务。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动力就源于其不固步自封,在历史的大潮流中,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其“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特点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从传统文学、戏曲、音乐到传统中医、宗教哲学、传统建筑,再到民间工艺、地域文化,大到经济政治、小到衣食住行,无处不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益因素还能够抑制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能够对经济发展的一些个体实现主观上的自主软约束,起到良好的警戒作用,从而保证经济运行不致失去控制,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运行。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性 转型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应该及时分辨是非对错,寻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正确路径。

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发展创新

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要求人们在推进文化现代化时,应该有选择地继承与发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与保护工作。地方政府应对所在区域内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开发保护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继承与保护,而不是过度开发。但随着我国旅游业、房地产业越发兴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赚取经济业绩而不择手段制造旅游噱头,将很多优秀文化遗产过度开发以赚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优秀名胜古迹变成了管理混乱的脏乱差景区,一些古迹遭到乱刻乱画和风雨侵蚀。还有一部分优秀文化遗址由于名气不够,被当地政府拆迁发展房地产业。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被工业文明一步步蚕食而失去了自身特色,后人仿古遗迹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必须保护好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珍惜优秀文化遗产。

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很多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部分。某些地区仍然盛行封建迷信思想,存在很多封建陋习和迷信风俗,这一类兴盛的现象,往往是整个区域流传多年而形成的,通常由于受众群体受教育水平低下、认知能力较差而难以改变。当地政府应该积极推行人民知识教育和文化普及,坚决打击大规模聚众传播封建迷信思想的宗教活动,铲除封建迷信思想在当地人民当中传播的根基,彻底消灭这些封建思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出现的“人情交际”现象也应该得到改变。政府公共单位必须要走国家规定办事流程,不能靠收贿受贿和人情关系走后门,坚决维护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与公正性,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让人情交际和的腐朽文化在以法治为导向的现代社会,没有容身之地。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该友好交流、达成双赢

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在工业文明时代必然会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交通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中国社会那种“闭关锁国”的社会状态必然是无法进行现代化发展的,必须与外来文化友好交流,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双赢局面。

积极欢迎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必然避免不了与其他文化发生正面接触,因此在接触外来文化时应该抱着积极交流的心态,尊重世界上每一种不同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表现。在进行文化交流时,既不能有文化自卑心态,也不能有文化自大心态,应该以平等、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其他文化,认识到每一种存在的文化必然有其优秀的部分。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其他优秀文化,将其他文化经典的部分进行转化后吸纳到自身文化中来。只有包容性的文化才能够长久发展,两种不同的文化可以包容与交流,但是不能同化和侵蚀。一些国家采用文化入侵的方式来扩大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我们应该及时辨别哪些文化是借助文化交流的契机伺机进入我国进行文化入侵的,面对一些文化洗脑现象,要及时认清并坚决抵制。以文化大国的身份去积极吸引其他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但不以文化大国的权力去打压、入侵其他外来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是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正确做法。

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入侵。过去有一段时间,我国民众曾经盲目崇拜外国文化而贬低我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加辨别地认为外来文化趋于完美、没有文化糟粕,导致一些原本受到社会唾弃的外来文化糟粕在我国找到了文化生存土壤,对我国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时,必须辨别外国文化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优秀部分,坚决抵制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这些外来文化糟粕,加强民众文化素养以便抵制文化洗脑的危害。

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传统文化要与文化相互配合,完成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现如今,我国在中国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进。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都是重要的两大趋势,假如能够将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达到文化的双赢结果。

首先,运用文化引导传统文化现代化道路。的唯物辩证法能够帮助人们剔除心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树立唯物观点而不致于轻易被迷信思想所迷惑;发展观能够让人们注意到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应该积极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糟粕并促进文化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带动传统文化一步步前进;文化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物质所决定的,因此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态的形成必然有我国现实环境与社会实践的原因。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时,剔除那些文化糟粕。为此,我们可以从文化糟粕形成的文化环境入手,将形成腐朽文化的文化土壤铲除掉,这自然会降低腐朽文化的负面影响。以上这些都是正确价值观以及方法论中人们可以用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部分,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有着共通之处的,我们不能将文化与传统文化割裂起来看待,而是应该积极使用文化观去指导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道路,让传统文化复兴之路更加顺畅与长久。

其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承。无论是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都是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服务的,因此,进行传统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如今大力推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缺乏前人经验的。由于缺乏经验借鉴,导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但是,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过千百年的社会实践所流传下来的,是在我国独有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文化,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可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借鉴,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指导上层建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传统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在今天同样能够起到指导社会发展、塑造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沃谢民族不断前进的灵魂基石。它不光有着宝贵的文化价值,而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同样有着理论指导意义。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时高举的精神旗帜,与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作者分别为大连医科大学学院讲师;大连医科大学学院教授)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墨元素;传统文化;现代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8-01

包装设计现在作为一门艺术呈现给消费者,它结合了美术以及自然社会科学,可以说是综合学科要素的交融体现,在实现其科学合理、美观利于销售的必备条件的同时更具有艺术内涵、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成功的包装不仅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精神境界也可以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以此同时正确引导了现代市场消费。

一、水墨元素在插画艺术中的独特体现

(一)传统水墨和插画的现状

中国传统水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质,插画将水墨融入其中,既丰富了插画的表现手法,也为水墨艺术注入了新的命脉。满足了国人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要求。水墨艺术承载着中华名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也承载着历代人的艺术审美。水墨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影响已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精神与感觉之中,它的独特文化气息更渗透到人的内心以及审美理念。传统水墨已失去了现代人对于它实用性的依赖,但是用插画艺术作为媒介载体就会唤起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是不可替代的一种艺术传播媒介。当水墨在插画中有新的体现时就像水墨在宣纸上会有无穷变化,这是艺术之间相互借鉴、融汇的效果,使艺术表达语言上另辟蹊径,无论传统的水墨艺术还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插画都会产生更大的社会认同感。

(二)插画中提取的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从中国水墨的结构中分离、提炼出来的,水墨元素讲究用笔、墨色、构图和韵味,这是水墨丰富的艺术蕴含感受以及精神内涵的体现,水墨精神的本质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和谐境界,历经发展演变更具有雅韵深邃的意味,博大的精神内涵表现在插画艺术中,传统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插画中通过其点、线、面和色彩等元素及水墨形式的变化,可以按照艺术法则和艺术规律搭配组合,浓缩为一种意象复合。由此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表达作品的主题,创作出新的表达理念手法。这不是对传统水墨的单纯照搬,而是对艺术的思考以后进行的加工和再创造,这种赋予新的理念的意象符号,既没有流失传统的韵味,又给人一种现代潮流的感觉。水墨艺术融合了现代化的插花艺术,必将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插画艺术带来长远的发展。能够挖掘中国水墨艺术元素及风格与世界现代艺术更多的融合点。

现代插画中的水墨元素丰富了其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有着诸多方面的结合创新。首先是点的创造,点是造型的基本元素,其表现既丰富又简单。利用水墨形式不仅可以描绘细枝末节,而且在插画中可以大面积渲染气氛。其次,从线条中演变,线条无疑是突出的造型手法,将笔、墨、线条融为一体,讲究一气呵成的笔韵,笔触的自由发挥,线条形象的由繁到简。最后,墨法中的演化:块面是插画的组成部分之一,泼墨技法打破了拘谨的结构,淡墨勾勒、重墨泼洒使画面存在丰富的关系,运用到插画中可以有强烈对比、画面张力顷刻而出。墨的节奏变化通过笔韵所表现,线的韵律美是笔和墨色全面体现,水墨意境在现代风格插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插画中的水墨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作用

传统水墨元素画艺术赋予新的内涵与风格,使其拥有自己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不仅是具有文化韵味的欣赏性象征性符号,也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视觉艺术,多样的表现手法让包装设计思维和创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现代人们对于包装的要求不只是艺术美感,更注重其传统文化内涵。

良好的包装设计除了保护促销手段更显现丰富的是审美价值,突出个性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尤为重要,决定其形式的美感。经过演变的水墨元素符号既赋予了文化意蕴也为外包装奠定了独特的风格,所传达的信息性体现包装的情感性,传递包装的名族性,表明与众不同的品质与内涵,回归名族路线也追随现代的设计潮流,从文化继承来看,强调了传统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彰显包装的时代性,反映与时代相符的精神价值,让其背后的美学、文化等内涵与大众的发展需要相一致。从插画中挖掘的具有创新的水墨元素如果在现代包装中合理应用,那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的相互渗透,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传承了传统,也形成了具有名族特色的现代包装。

从插画中挖掘具有现念的水墨元素,再将纯艺术符号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理念中,融汇贯通了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了其艺术内涵与审美形式,这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也是对于现代风格的呼唤,这是艺术名族之路也符合设计的时代性现代化的创新理念。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传统文化;自尊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在治国安邦、兴业理政、修身齐家、化育子孙等方面都饱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千百年来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晶,更是潜藏在各民族的心理意识,而又时隐时现地显现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或图书馆里的典籍文献,所以,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传统文化的强劲脉搏的律动。

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大众心态

在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学凭借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正在逐渐走热,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甚至表现出大众对国学热的热情不减。在当前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有四方面值得关注:

(1)对中华智慧的渴求

国学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精华。其中,许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反映了先哲们对人生的种种体悟,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所谓1966年的“”,要革中华文化的命,要破“四旧”,对中华文化全盘否定,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所以普通大众对国学比较陌生,随着祸国殃民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学者们对国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渴望得到国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的滋养。

(2)对传统美德的期待

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不只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还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人精神世界空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领域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和期待,希望用传统的仁爱、宽容、知礼、孝敬等美德来纠正当下道德领域的一些偏差。

(3)对儒雅风度的向往

儒雅风度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形象的重要审美要求。男子不仅要求相貌堂堂,威仪亦亦,而且要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品德高尚,谦和温润。关于女子,“窈窕淑女”则是一个理想形象,这种审美要求,对于当下的人们依然具有导向作用。比如当今社会,企业家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暴发户”这个称号,而对“儒商”这样的评价都会欣然接受。人们相信,懂一点国学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

(4)利于自己下一代的教育

人们所期待的,只有自己懂得国学,才有利于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长为一个大义凛然、堂堂正正的有道德、有文化、德才兼备的人。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把握三个重点环节

党的十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需要从认识、评价和继承三个方面把握其重点环节:

(1)前提条件――全面系统地认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相对其他文化类型,具有独特的内容,也有严密的体系,还有自己的终极关怀。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中国传统社会被打破,丧权辱国,亡国灭种背景下的救亡情绪成为近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心结,以军事力量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成为评价文化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部分知识分子丧失文化自信,倡导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习俗、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效从西方。这种自信的缺失,在当前部分人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过,扎根于衣着饮食、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文化规范却始终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文化自信的短暂迷失后,必然是更大范围内的自觉。全面系统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百年来在西方思想冲击、打倒孔家店等过程之后必然要进行的文化清理工作,也是重新盘整文化家底以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传统文化清理工作,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已多次提起,但均因时势或个人等原因而偏于支离,清理成果缺乏系统性、一贯性。在新形势下,对于传统文化的清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坚持以为指导。

为了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应该从历史发展、不同流派等方面,结合经世致用的指导原则,将传统文化的源流、发展、冲突、融合等一一列出,努力做到遗漏乃于不遗漏,打牢文化的基础。为了系统认识传统文化,在整理过程中可以打破经史子集的框架,放下义理考据辞章的束缚,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现代学科分类归纳传统的思想精髓,结合现当代情况进行系统化归类,尽量形成便于人们学习、评价和继承的传统文化体系。

(2)重要基础――科学准确地评价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一种审视的态度,任何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旧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认同与养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并从中找到它的现代价值。科学准确地评价传统文化,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科学正确地评价传统文化,首先,要求立足中国国情,既要防止以西方价值观为评价标准带来的盲目否定而产生的全盘西化思想,又要避免极端保守的全面复古思想,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因机械理解而产生的教条化倾向。其次,要求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角度出发,为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精神支持,因而必须既要警惕单纯强调市场经济唯物质发展思想,防止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对人性道德带来的伤害;又要避免纯粹的决定论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保持社会的整体活动,以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种矛盾。

(3)必然要求――批判、发展地继承传统文化

批判地继承,既要注重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尤其是能够指导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思想,如隆礼重法、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经世致用、重德重教、执政为民等思想,又要抛弃男尊女卑、封建等级、愚教愚忠、权力本位、迷信鬼神等与时展不相适应的思想,发挥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发展地继承,要求更加关注当前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与推进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同思考,不仅要考虑解决当前问题,而且要考虑解决进一步发展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包容性,持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持。

三、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努力。在众多方面中,有一个方面是基础性的,这就是“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1)国民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文化由人创造,也由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符合时代的新人。党的十报告在阐述文化建设时强调了“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的途径有很多,但基础的无疑是通过国民教育。国民教育一般是指政府所办的中、小学教育,也可包括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国民教育的特点,一是由政府主办,它是人们接受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公共教育,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

(2)国民教育重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还有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等,其基本精神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要求树立积极向上、革故鼎新的精神,在历经磨难而始终不屈不挠、勇于开拓;二是浩大刚正、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一方面是维护民族尊严保持民族气节,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格力量;三是“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的崇高精神,一方面推崇“和为贵”的价值观,视和谐为社会发展的原则;另一方面强调“和而不同”,把包容差异求得平衡视为理想的和谐状态。将这种崇和精神通过国民教育传承下去,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3)国民教育应善于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第一、坚持古为今用两者结合,培养既有深厚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视角来看,现代经济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等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思想内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第二、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建设结合的视角看,现代政治是现代文明的政治基础,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内容,提升人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概念;第三、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视角看,两者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的基础,应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第四、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建设相结合的视角看,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和实生物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内容,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良好氛围;第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有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提升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一要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础;二要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化;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

一、现代化进程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一)对民族语言文字和教育的冲击。大约在十五世纪后期,维吾尔族全部皈依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文字是阿拉伯文,而在维吾尔词汇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借词量约为40%左右。可以看出,维吾尔族语言文字深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维吾尔族接受了现代的知识体系,改变了本民族通过寺庙等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另外,大量维吾尔族外出打工、求职、求学等,增加了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

(二)对生活习俗的冲击。据调查发现,对维吾尔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仍居主导地位,同时,与联系较少的风俗习惯在不断变化。越是和联系紧密的生活习俗,其变化的程度和可能性越小;越是和联系较少的风俗习惯,其变化的程度就会大一些,如维吾尔族的服饰穿着习俗、维吾尔族房屋样式以及饮食方面,尤其是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三)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冲击。西部大开发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因经济开发而导致对民族民间文化生态资源进行破坏的短期行为。如对民族文化古迹、遗址滥加开发、滥建景点等。新疆维吾尔族原生态的民族手工技艺处于相对弱势,传统的某些门类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生了急剧的消亡和变异,民族手工艺逐渐被工业品代替。有的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传统服饰手工艺等在原流传地因无人继承、市场萎缩而濒于失传,更谈不上有详实文字记载或图像记录。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舞蹈、工艺和体育活动等,如果国家不通过立法形式加以保护,有可能逐渐消亡。

二、现代化进程中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新疆城镇化进程加快,维吾尔族文化将逐渐过渡到工业文化。众所周知,文化与经济是密切结合的,经济推动文化,文化提升经济。根据新疆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经济文化类型和生计方式,我们可以把新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划分为草原游牧经济文化和绿洲农耕经济文化两种类型。但近年来,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新疆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充满现代气息,现代文化色彩浓郁,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形成挤压。如果我们的文化不与时俱进,它就非常有可能给经济的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碍。所以,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性质从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转向工业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将逐步变异和呈现多样化。根据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新疆人口2232.7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052.86万人,占到新疆总人口的47.15%,其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承载着维吾尔族的文化,还体现着维吾尔族的文化价值观,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文化聚合功能。同时,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后,维吾尔族的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过程中,除和宗教有密切相关的文化之外,族际间、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其文化会不断发生变异,呈现多样化,丰富维吾尔族传统文化。

三、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与现代化的辨证关系。应该认识到,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与现代化是辩证统一关系。现代化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又丰富了现代化资源,是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促进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使民族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包容,提高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力,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因此,不能简单将现代化与“汉化”、“民族同化”等同起来,使维吾尔族对现代化产生抵触心理。

(二)重视立法,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片面地强求文化融合甚至所谓的主流文化,会导致整个民族文化的枯竭,也不符合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异己性、自我认同及传承性等特点,有利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因此,我们理应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扬光大。应继续制定和完善符合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事业会更加蓬勃发展。

(三)以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大局为目标。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知识体系都同时存在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我们应该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本民族的生存发展为标准来分辨并作出结论。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代和现代所处的生存环境迥然不同,现代和后现代又有差别,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看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保持传统文化的原生态,放弃本民族面对新环境发展自己的权利。如果一个民族不以本民族的生存发展为大局,只能使其不断走向衰亡。

(四)重视教育,提高维吾尔族文化素质。一是民族学校应重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课程。民族学校是联结现代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应该是学习现代化文化和本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要提高教师素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繁荣。二是要提高维吾尔族个体文化素质。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需要民族内每个个体的努力,而教育是前提。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增加对维吾尔族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维吾尔族文化素质,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静文等著.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调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6篇

(一)现代室内设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化室内设计领域,往往有些思想“前卫”的室内设计师主张抛弃传统,打造全新的设计观念,以提升现代室内设计的独特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这些设计师反对传统设计和某些装饰观念,但其依然在设计过程中留下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在不经意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这种不脱离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主要是由于古往今来设计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往往会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室内设计师的思想和灵魂。

(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

某种程度上讲,室内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又是室内设计的渊源。从纵向角度分析,任何社会时期的室内设计都与当时的生产力紧密相连。室内设计装饰的素材往往自于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然后由设计师根据自身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从横向角度分析,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往往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并且有着自身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对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描述,是不同审美、价值观念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艺术的源泉。

(三)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思想和文化往往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在进行多种风格的室内设计时,一方面,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审美观念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设计作品会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也会借助“室内设计”这一媒介得到充分传播。也就是说,每一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在作为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其自身又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借助室内设计这个媒介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除了满足人们对其使用功能的需求之外,还应该为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审美需求做出努力。现代室内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围合面及其内含物,并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结合业主对多样化的美观需求,将室内设计分为居住和公共建筑设计两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将传统文化作为室内设计艺术的根本理念,使其反映出一个民族和当代社会的精神,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科学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设计既要传承文化,又要体现当代社会的特征,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艺术完美结合,并且和谐统一,是当代室内设计的职责。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一)总结整理

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用总结整理的方法。比如在传统图案设计中,如果直接运用那些寓意过于复杂的纹图,可能会让受众难以理解,因为过于复杂和晦涩的纹图不利于被人们所接受,因此需要总结整理。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追求,可采取“中庸之道”,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多样化风格相互融合,使用总结整理的方法,突出整个设计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设计室内灯具时,为了使整体风格突出,可提取传统图案中的纹样与色彩,并进行总结整理,加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和现代装饰风格,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传统图案独具匠心的一面,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利于突出整体设计风格的主题。

(二)直接运用

与总结整理法不同,直接运用法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直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突出整体设计风格与主题。简言之,就是对室内设计空间中的家具、陈设从传统文化元素的种类、装饰符号、传统色彩和题材等反面进行直接运用。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例,设计师可以将中国红、中国画、明式家具等具有中式风格的传统元素提炼出来,直接与现代风格进行有机结合,相互通融,使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运用此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到适度的原则,否则会给人繁冗复杂之感。

(三)凝练升华

此种方法往往对于室内设计师的要求较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比较高明的方法。凝练升华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传统元素,根据建筑和室内空间的特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将可用传统元素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凝练升华的目的。要使传统构件布置统一、风格突出。如果直接将传统装饰构件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往往会给人累赘、堆砌之感。为了营造现代中式风格,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设计师可以将构件元素的材质、结构以及色彩进行创新,使其凝练升华,更加完美地体现中式风格与时代特征,并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

三、结语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7篇

一、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如今,我国旅游业鹏兴勃发,已进入全民旅游时代。可是,乡村的旅游业较之城市旅游,其发展明显不够顺畅,而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恰能为其注入活力。现代化的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对旅游的品味也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的旅游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在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目前,乡村旅游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化的参与。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迅速打造出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无数实践均表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如今,各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而乡村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其生命力。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渴望回归乡村那种宁静的生活,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近几年来,人们节假日时间明显增多,这就更促进了人们出游的次数。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许多自然景观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例如,一些古村古镇、墓葬寺庙等,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有一些自然文化景观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而我国乡村地区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深厚的农耕文化,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乡村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以及诸多历史遗迹,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创造了优势条件。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则使得旅游业的质量与品位得以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儿,有力促进农民收益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乡村的景点开发以及旅游设施的建设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城市旅游业的进步,虽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乡村旅游构成竞争。乡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大量优秀的乡村文化还面临传承困难的危机。城市化的发展,将大量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乡村商品变得日益商业化,使得乡村产品失去了自身的文化魅力。乡村的文化景观,以其自身淳朴的民风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可是,游客在观赏时,往往不注重对文化景观的保护,使得乡村的文化景观面临被破坏的威胁。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极易被破坏,但是也不能因为怕遭受破坏而将其封闭起来,唯有开发性保护才能显现出其价值,才能凑集起保护、传承的资金。

(二)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文化所包含的范围极广,而对于乡村来说,文化则主要是指古代留下的一些文化遗存以及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风情民俗。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缺乏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要想使得乡村旅游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将乡村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乡村文化深深植根于乡村,所以,要通过对其进行挖掘,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而乡村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比较浓厚,借助优秀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则会使得乡村旅游业的前进道路较为顺畅。乡村文化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前进动力,乡村的传统文化村落较多,而将其纳入旅游景点,必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进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此外,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发展历史、体验乡村生活,以此来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文化,彰显乡村文化的魅力。乡村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浓厚的乡村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乡村的民俗文化,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从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乡村文化以其自身的魅力引领者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将文化与旅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二、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已不仅仅满足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逐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虽然目前的旅游业已能满足一些人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但存在于乡间的传统文化则更能够更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其吸引力。我国的乡村文化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如若能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无疑会给乡村旅游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一新型的旅游模式在乡村的大规模开展过程中,尚且面临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前进步伐。

(一)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

乡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目前对其宣传力度欠缺,使得乡村文化难以融入旅游业之中。乡村文化缺乏传播渠道,使得更多人难以对其进行了解。例如,乡村旅游中一些文化旅游景点,人们不注重对其进行宣传,则使得游客对此不了解,也无法激起游客的兴趣,进而导致文化景观未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有一些乡村的独特工艺品,他们只在当地进行流通,导致这些特有的工艺品缺乏市场。此外,对乡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宣传力度不足,使得游客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当地的习俗,也就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个宏大工程,必须借助政府才能有效推动。但目前,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乡村文化在融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受阻。乡村的政府机构本身就不健全,很难对乡村旅游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由此导致其文化在融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变得十分盲目。此外,政府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乡村文化的制度,使得乡村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由此,不仅会导致乡村旅游的品位降低,还使其经济效益较为低下。

(三)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度较低

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心灵得到放松,而存在于乡村的文化则更具魅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种多样,但是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度较低,此现状阻碍着将文化纳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发展观念较为落后,他们仍然停留在靠自然景观来吸引游客,却不知道利用当地的优秀文化来激发游客的兴趣,没有将乡村的文化赋予观光景点。此外,他们也不注重将当地的产品赋予当地文化内涵。例如,对于乡村的旅游纪念品来说,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可是在发展过程中,却不懂得将乡村的风情民俗赋予其中,因此,使得旅游纪念品少了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缺少了足够的吸引力。

(四)忽略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旅游部门也开始注重将文化纳入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传统文化自身魅力突出,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可是,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大规模开发乡村文化,不注重对其进行保护,这就使得乡村文化面临被破坏的威胁。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流行文化开始兴起,而乡村人们不懂得对其进行保护,使得存在于乡间的风情民俗受到巨大的冲击。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虽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赏,但是,乡村旅游景点的地域空间有限,而工作人员却不懂得限制人流量,造成了景点较为拥挤,这就使得乡村的自然文化景观极易被破坏。还有,某些游客的素质较低,对于乡村的文化景观不但不予以保护,还故意毁坏。

(五)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才较为缺乏。乡村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乡村文化的概念缺乏了解,所以,大多数农民对将文化纳入乡村旅游业缺乏支持。例如,他们只看到在旅游景点上投入资金,可以得到回报,而不注重对一些潜在的因素予以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往往对乡村的文化不重视,使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再者,由于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尚且处于较低层次,旅游部门对人才仍未采取培训,造成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才较少。人才是乡村旅游文化得以发展的保障,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才短缺使得乡村文化难以进行传播,给其融入乡村旅游造成重大障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

我国乡村文化多姿多彩,而将其融入旅游业可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使乡村旅游业提档升品,最大程度地激发游客的兴趣,有力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可彰显乡村文化的价值,拓宽乡村文化的流通渠道,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弘扬。可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政府的指导作用不强、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程度低以及对文化的保护不足等问题,从而严重妨碍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当前急需采取措施来促进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一)大力宣传乡村传统文化

文化在融入乡村旅游受阻,原因虽然很多,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乡村文化的宣传不足,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宣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文化。例如,乡村的一些古村、古镇以及乡村的优秀民风民俗,若是没有被发现,恐怕早已消失,更不要说对其进行宣传了。我国的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如原生态文化景观、红色旅游胜地、历史文化遗迹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优秀文化,必须要对其进行大力宣传,才能为更多人所熟知。对于乡村的原生态文化景观以及红色旅游胜地,旅游部门应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其进行宣传。同时要大规模拓展旅游文化产品的流通渠道,使其顺利销售。还有,旅游地应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演出活动,使得游客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

(二)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力度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个复杂的宏大工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管理。政府若不对乡村旅游进行支持,凑资、征地、修路、移民等难题根本无法解决,若不对文化市场进行合理规范,必然会导致文化市场的混乱。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文化的支持,积极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引导乡村文化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即政府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对那些制造假冒伪劣文化旅游产品的人,给予严厉制裁。再次,乡村文化贯穿于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游客在旅游中所进行的吃、住、游、玩儿等各种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以此保证旅游的高品质。

(三)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乡村文化的保护

乡村文化与旅游结合价值,显而易见,可是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使得乡村文化面临传承困难的危局。对于乡村文化的破坏现象,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引导,让旅游经营者在对乡村文化的开发过程中,注重对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避免某些人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而以牺牲文化为前提。保护乡村文化,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制定规则,对故意破坏文化者,给予处罚,以此减少破坏文化的现象出现。再者,要尽力保护乡村文化本来的面目和自己的特色,不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失去自己本身的特色、魅力。其实保护乡村文化并不意味着要将文化封闭起来,而是要与时俱进,在开发中进行保护。若是盲目地将其封闭,不但不会使得文化得到保护,反而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永久性消失。

(四)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对乡村旅游业来说,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然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可是离开传播载体,文化传播又将从何谈起。

保护、弘扬乡村文化必须要借助传播载体,借此将乡村产品赋予文化内涵,以此来打造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形成本地区的一大特色,进而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实现以文化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除此之外,对存在于乡间的民俗文化,要深入进行挖掘,而后将民俗文化与当地的传统工艺品进行融合,使得游客在观赏工艺品的时候,能够体验到工艺品背后的传统文化。此方法不仅仅可以使得游客感受到乡村的风情民俗,更能够使得乡村的特色文化得到完美展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范文第8篇

关键字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使用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其实就是指将我国一些具有“中国风”式的因素融入装饰设计中,形成具有中国色彩的经典的装饰设计。我国经典的装饰设计的形成是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我国的经典装饰设计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

1.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1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

自中国的装饰艺术发展以来,就跟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现代室内设计者不断地要求时代化、现代化,但是,实际情况是现代室内设计者并没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室内设计中完全的摒除,无论从格局还是从环境上来说,角角落落都流露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我国经典的装饰设计对于空间的布局以及环境的衬托都具有一定的传统设计,而这些传统元素的融入是依据个人的审美观念的。我国经典装饰中的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显性的影响,另外一种则是隐性的影响。显性的影响就是从形态语言、媒介或者表现手法等方面影响着室内设计,而隐性的影响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情感或者意境方面影响着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赋予室内设计灵活地形象,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室内设计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装饰设计。甚至有的室内设计者将中国的儒家、道家的思想融入到室内设计中,目的是为了迎合室内的环境与气氛。

1.2 室内设计是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管室内设计者的设计风格如何,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环境下,都具有着特定的精神文化与心理结构。中国文化发展几千年,其中独有的艺术形态是其他设计无法比拟的,我国的经典装饰设计就是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应用到装饰设计中,让室内设计中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不断地演变,进而发展成影响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形式。这种室内设计其实就是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室内设计的形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具有深远的民族气息。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让当代室内设计者具有前人不具备的条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改变了室内设计者的设计工具,从手工设计逐渐变成了计算机设计,从平面设计也逐渐变成了立体设计。时代的发展又赋予了室内设计者时代的气息,现如今,室内设计都追求个性化,而我国经典的装饰设计恰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气息相结合,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不缺乏时代的气息。这就是说,现如今的室内设计是将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并存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的。

2.我国经典装饰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

2.1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主要是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或者纹样,例如古代龙凤呈祥的图案,中国传统的宗教纹饰符号等等。特殊的符号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如今,室内设计者很多喜欢用梅兰竹菊来设计,而梅兰竹菊的意义就在于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分别表示勇敢、正直、亮洁、高风等四种气质,还有就是鸳鸯的应用,鸳鸯代表着夫妻恩爱,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还有很多很多。我国经典装饰设计就是将传统的文化符号恰如其分的应用到室内设计中,用来表现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2.2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完美结合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就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完美的结合到中国元素的室内设计风格当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的融合,将人的文化认知与时代内涵统一在一起,用现代的审美来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室内设计,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新的定义,在当代来讲,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也是室内设计者逐渐形成的一种设计风格。

2.3 我国经典装饰设计中传统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不外乎追求朴素与简约。中国文化发展到现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还是存在的,现代人追求的一些健康、安全、效率、舒适等实在传统要求之上的。而我国经典的装饰设计就是把传统的文化底蕴赋予新的定义,然后再将新时代的一些要求加入进去,充分体现了当代人具有的时代特色。

总之,我国经典装饰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外乎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进而形成具有中国色彩并且具有中国时代气息特色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尽管在表现形式上在不断的完美,但是,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同,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室内设计,用更加经典的室内装饰设计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将更好更完美的设计展现给大家。

参考文献:

[1]庞贵凌,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张炜,色彩与环境艺术: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3]石谦飞,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J],山西建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