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1篇

1国内外防火规范的比较

1.1高层建筑划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美国《国际建筑规范》(2009年版)规定,有人员使用的楼面到消防车可以到达的地面的高差大于22.9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BS9999∶2008)规定,顶层楼板到地面的高度超过18m时,应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且前室内设置消火栓。此外该规范按照顶层楼面高度的不同对建筑耐火等级作了规定,如A2类建筑(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法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法规》(2007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及建筑高度大于28m的其他类型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1972年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m),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m)。由此可见,各国对于高层建筑均作了规定,但对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有关高层建筑高度划分标准如下:美国23m、英国30m、法国28m(其中住宅50m)、我国24m,可见几个国家的规定相对而言差别不大,总体上,我国的规定比较适中。我国和法国明确界定了超高层建筑的划分高度,我国为100m,法国为200m,其中我国规范对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作了专门要求。美国和英国没有单独规定超高层建筑,但从消防救援以及建筑耐火等级角度对超过某一建筑高度的高层建筑作了特殊规定。如美国规定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规定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的建筑,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均不低于2.50h。

1.2耐火等级各国规范均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规定了相应建筑的耐火等级,有关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根据国内建筑火灾统计资料,火灾延续时间在1.50h以内的占88%,在1.00h以内的占80%。与之对应国内规范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00h。我国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占多数,这样大部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会被烧垮。当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定得越高,发生火灾时烧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价要增加。

1.3防火间距各国规范均通过限定防火间距作为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措施,美国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相邻部位的开口要求,当间距大于9.1m时,则对外墙耐火极限没有要求。英国采用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热辐射强度来确定防火间距,以是否达到引燃木材的热辐射强度12.6kW•m-2作为判定条件,要求建筑到达公共边界或者假定的边界(而非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其达到热辐射要求的计算距离的一半。例如,在火灾规模为30MW的情况下,距离着火建筑7.9m的距离处即可达到12.6kW•m-2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到达与相邻建筑公共边界的距离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国规范要求相邻高层建筑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也有限制外墙开口的类似规定,如开口面积小于外墙面积的5%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对于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的相邻建筑,高民用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与相邻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

1.4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美国规范规定电梯候梯厅在采取防烟措施的条件下可兼做避难区域,同时对避难区域提出了双向疏散要求。对人员疏散存在困难的医疗建筑,美国规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觉休息或治疗的楼层以及其他人员荷载超过50人的楼层均应采用挡烟设施分为至少两个烟气控制区,并对该类建筑中的避难区域面积作了规定,卧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确定避难面积。英国规范允许避难区域设置在受保护的楼梯间内。此外,美国、英国规范均考虑了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积美国为0.9m2,英国为1.3m2。我国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设置避难层(间),而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相应的规定,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着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对于营救建筑内的被困人员、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道(包括其宽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转场地等)及消防扑救作业面(包括长度、与建筑的距离等)均有所规定。美国规范中消防车辆可到达的位置与建筑内设置消防设施的情况有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距离可相应增加,如消防车道应能到达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墙与消防车道的距离不应超过46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到137m。英国规范规定消防车应能到达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国规范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我国规范通过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与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时规定消防车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m~40m。可见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到达位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围内。关于超过一定长度的袋形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的要求,美国规范规定为46m,英国规范为20m。我国规范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但未明确其长度要求,应进一步细化该规定。

2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如下加强措施:

2.1耐火等级我国规范规定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从前文对国内外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而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见我国规范对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相对偏低。为给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建议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目前,我国有关楼板的构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楼板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0mm),其耐火极限可达到2.00h,楼板厚度达到12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耐火极限可达2.65h。结合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的楼板构造做法情况,对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2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此外,规范中规定在设有防火墙等条件下,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较大的防火间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的蔓延外,也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考虑到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及相应的救援和管理条件,建议即使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调整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2.3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没有提出要求。仅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高层住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因此,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结合住宅建筑的特点,设置避难间。同时参考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范对医疗建筑的避难区域或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的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规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时也应考虑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为该类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对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具体设置高度要求,需要考虑到当前消防车辆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病房楼,其50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2.4消防救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稿)对消防灭火救援要求的规定,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在消防救援规定方面的不足,但对需要设置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的长度要求需补充规定。结合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的规定建议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时,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对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要求,以确保消防救援作业的安全,可考虑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即3.00h。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一是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该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二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结论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送审稿)中增加以下规定:

3.1耐火等级。超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3.2防火间距。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民住宅楼 消火栓设计 安装应用 建议

0前言

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和火灾发生后能及时的进行火灾扑救,减少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建筑构造物火灾预防与扑救,制定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颁布实施对我国民用住宅楼的防火和灭火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物质文化需要,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条件和提高居住环境,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其所管辖区域内居民老旧的棚户居住区进行了改造,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大量的开发了住宅小区。那么人们的居住安全、消防安全同时摆在我们面前要加以解决。多年来,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7层以上单元式民用住宅按规定设计安装室内消火栓箱。实践中证明对居民楼内发生火灾后居民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自救,控制火灾蔓延,配合专职消防队的火灾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起到了及其关键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做好民用住宅楼的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实际应用呢?从我过去从事的消防工作和现在经历的多年室内消火栓安装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居民住宅楼设计的室内消火栓施工图纸与实际安装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缺陷。

一、谈谈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实际与安装应用存在的问题缺陷和建议

1、发现一些中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施工设计图中室内消火栓箱位置都是在楼梯走到的休息平台两侧面的墙上,消火栓的中心距平台地面1.1米,进行半暗装。这个设计完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毫无疑问。但是当施工人员拿着图纸进行现场实施安装时往往在此高度土建未预留室内消火栓箱洞,只好自己开起消火栓箱门洞,当打开抹灰层却发现安装消火栓箱位置正好是建筑物房间的承重梁,此承重梁一般高度在0.4米至0.5米之间,无法开起消火栓箱安装洞,如要钻开必然要损坏承重梁,破坏承重梁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造成房屋倒塌这后果是谁都不能承担的。有的设计要求安装消火栓箱遇有承重梁时可平梁底安装,可承重梁底的高度只有0.6-0.7米,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的尺寸却是高0.8米,宽0.65米,厚度0.24米,梁底高度无法装下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爱莫能助。

2、发现一些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直接明装在楼层休息平台两边任意一边墙上突出0.24米,占用了楼梯疏散平台的宽度,行人一不小心,就会碰着消火栓箱,不是摔跤就会碰伤身体。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阻碍人员的疏散和物资抢救,甚至会造成人员拥堵导致群死群伤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3、发现中高层民用住宅室内设计配备的消火栓水带均要求为25米,中高层民用建筑层高一般一层为3米,楼梯宽度为1米,非常狭窄,在实际灭火应用中常常发现长25米消防水带容易出现折叠、打绞现象,施展不开,影响火灾扑救。如我市某次居民楼房6层一住户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救火时,在狭窄楼梯道内,专职的消防人员一个人要把25米长的水带展开都有些难度,那么居民楼的老百姓想用楼栋内现有的室内消防栓配有的25米长水带和水枪扑救火灾就更难了,这直接影响居民自救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的蔓延效果,等消防队到达现场灭火时,就会小火变大火,会加大居民楼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消防给水管网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为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一部分工程只对管网进行试漏检修或只进行压力试验,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同时进行两种试验,经检查无渗漏压力合格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少数建筑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作为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将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会引起管道损坏,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塑料给水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损坏塑料管道,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的需要。因此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应使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管材不得有弯曲,锈蚀及凹秃不平等现象。

设计时将室内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给水管道。如共用管道,两种系统灭火时将会相互影响并且当消火栓设备漏水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常会发生误报警现象。因此规范明确规定两种系统的管道应分开设置,有困难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前必须分开设置。另外还有些单位在设计时为节省工程造价,将室内消火栓管道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稳压管道。如采用此种施工方法,会导致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时泄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管网压力不够,不能及时开启报警阀、启动消防泵,起不到有效控制及扑灭初期火灾的作用。正确的连接方式应从屋顶水箱引下一根单独的竖管连接到报警阀前部。

二、针对上述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应用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进行参考

1、设计部门在进行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箱设计半暗装时,应与结构设计人员相互沟通、会审进行设计。在遇到承重梁、剪力墙时可否从设计结构上考虑如何预留消火栓箱半暗装消火栓箱门洞,从源头设计解决室内消火栓箱安装位置,使室内消火栓安装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要求。

2、建筑设计部门、建筑消防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和室内消火栓箱生产厂应结合实际,完善室内消火栓箱安装的设计规范。如室内消火栓箱安装标准高度,遇有建筑承重梁结构无法解决时,可平梁底下选用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安装,并制定出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的设计安装规范;尽量避免消火栓安装与建筑结构和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矛盾。

3、在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内室内消火栓箱水带配备,设计部门、消防监督部门不应生搬硬套书本,一律强制配备25米长的水带,应本着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配备室内消火栓的水带长度,只要能扑救到本楼层住宅楼居民住户内最不利点的火灾就符合要求了,即节约了材料又解决了过长的消火栓水带在楼道内打折打绞展不开,影响火灾的扑救。

4、呼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消防设施设备产生厂家应根据中高层民用住宅楼楼梯窄、楼层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开发、研究、规范一种更为适用、简单、使用便捷的室内消火栓箱,这种室内消火栓箱能否是带卷盘水带、水枪为一体的固定式室内消火栓箱,供中高层民用住宅安装应用,使老百姓一看都会用,使用起来方便水带不打折,不打绞。一旦民用住宅楼发生火灾,居民就可以直接自行利用楼层内的室内消火栓进行自救控制火灾蔓延或扑灭初起火灾。同时也能减少专职消防队对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出动灭火救援频率,也符合我国目前进行低碳、低能耗地发展经济建设的策略。

5、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施工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消火栓系统管道的安装及消火栓系统的安装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消防部门应该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次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三、结论

诚然,这里谈论的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应用及其存在的弊端和提出的建议只能作为引玉之砖,有关这个论题,还有待专家更深入的研究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消防安全,让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民用建筑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基础工程

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 %。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订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三、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3.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个区段、整个工程的若干个构造物。工程项目可分为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其项目成本也分布于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个分部分项成本控制的好坏均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为此,应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项目管理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组织措施,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基础工程

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经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2 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

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1 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

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3.2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坏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3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4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3.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个区段、整个工程的若干个构造物。工程项目可分为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其项目成本也分布于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个分部分项成本控制的好坏均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为此,应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项目管理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组织措施,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防火,分隔,建筑构件

Abstract: Based on many years practi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attempt at standard level of fire compartmentation of this problem will b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a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in order to arouse discussion, make fire separation rules closer science, reasonable.

Key words: fire, separator, building components

中图分类号:U492.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行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中,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有着详细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建筑构件在火灾中超过其耐火极限而使火灾蔓延扩大,甚至造成建筑坍塌的现象却时有发生。2003年衡阳市“11.3”商居楼特大火灾坍塌事故,就是因为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超过了耐火极限;1996年沈阳商业城特大火灾事故中,防火卷帘没能正常发挥防火分隔作用,则是火灾损失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体会,偿试在规范的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引起同行的讨论,使防火分隔的规定更趋近科学、合理。

一、现行规范对防火分隔规定的缺欠

1、没有考虑防火分隔作用的可靠性、防火分隔在火场中承受轰燃产生的冲击作用和起到的防烟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4条规定:“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其他部分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防火分隔也有类似的规定。

显然规范在规定用其他设施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分隔作用时,只考虑了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要求,而忽视了可靠性要求和在火场中承受轰燃的冲击作用和起到的防烟作用要求,实际上是降低了防火分隔的要求。

首先,防火墙做为防火分隔措施其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性能要求。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设施有很高的可靠性,但现行规范规定可以代替防火墙的卷帘、水幕、门、窗除了固定式防火窗外其可靠性都是很低的,至少与防火墙相比是很低的。不用说这些防火分隔设施由于本身结构的复杂而不可避免的故障发生率,即使是不考虑设施本身的故障发生率,就是人为管理使用的失误因素也是根本无法完全避免的。

其次,防火分隔设施在火场中要起到防火分隔的作用,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还有轰燃时热气流冲击的机械力的作用,否则它就起不到防火分隔的作用,而轰燃是绝大多数室内火灾发展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再次,防火分隔在火场中的作用不仅是起到阻挡火势的蔓延,还有阻止烟气的蔓延作用,而且还是防火分隔的一个重要作用。而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在防火烟能力上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比防火墙低得多。

2、把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规定的比非承重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低,规定防火墙的耐火极限时不考虑承重的影响,忽视了火灾中的建筑结构安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2.0.1条规定: 一、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为4小时;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3小时、支撑多层的柱耐火极限为3小时、支撑单层的柱耐火极限为2.5小时;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5小时,支撑多层的柱耐火极限为2.5小时、支撑单层的柱耐火极限为2小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首先,这里对防火墙耐火极限的要求比承重墙、甚至比承重多层的柱还高,显然是不合理的。忽视了建筑物对防火分隔作用的需要是以建筑物结构安全为前提的,试想建筑物要是坍塌了,防火分隔还有意义么?

其次,规定防火墙的耐火极限时不考虑承重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使规范在这方面的规定自相矛盾。因为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附录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建筑构件由于承重,而使其耐火极限降低,并且对承重构件规定了比非承重构件高的耐火极限。

二、对改进防火分隔规定的建议

1、根据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和可靠性的高低把防火分隔分为不同的类和等级,并根据不同类别和等级的防火分隔规定防火分区面积的大小。

首先,按防火分隔是否受设备运行、管理等人为因素影响分为一、二两类,再在每类中按现行对防火分隔耐火极限分级的方法进行分级。即把不受设备运行和管理等人为因素影响的防火分隔规定为一类,把受设备运行和管理等人为因素影响的防火分隔规定为二类,再把每类按耐火等级的高低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次,在规定防火分区面积时,增加可靠性和耐火极限高的防火分隔间的防火分区的面积,降低可靠性和耐火极限低的防火分隔间的防火分区面积。

这样调整,一是可以提高防火分隔的可靠性;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防火分隔的作用;三是可以使建筑设计更灵活;四是可以提高多数建筑的经济性能;五是可以促进防火分隔设施技术的进步,提高其可靠性和耐火极限。

2、把构件在火灾中可能承受的轰燃产生的冲击力对构件整体性和稳定性,做为评价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防火烟性能的重要条件。

改革防火分隔设施耐火极限试验方法,把防火分隔在火灾中可能受到轰燃产生的机械冲击力,所需要具备的机械强度纳入试验范围,规定防火分隔设施所应具备的机械强度要求。规定防火分隔的防烟性能要求。

3、重视建筑在火灾时结构安全,考虑承重对耐火极限的影响。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不足对策

引言

民用建筑设计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民用产业化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民用建筑设计不仅要与社会的发展、变革相适应,也要与居民的生活要求相适应,这就要求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注重建筑的经济适用以及美观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建筑的功能、质量的把控,力求达到最理想的建筑设计状态。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场地适应性原则主要指的是民用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和其防震能力能够符合建筑的整体需要;民用建筑的设计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体系,而是由许多子结构与若干的组成部件构成的一个整体的空间结构体系。只有这些子结构与部件能够协同与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空间整体性与其整体的稳定性。而一个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与其各自的子结构与部件的刚度,强度,受力状态分不开;民用建筑的设计因其功能不同,一般具有不同的功能空间特征。因此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体系模式,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间布置也会有很大差别。要求不同的内部空间特征与不同的结构相适应。

2、建筑中常用的几种结构特点

为了保证建筑的使用空间,使建筑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就需要对民用建筑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

2.1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为砖墙或其他类砌体,横向承重的梁、楼面、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适合房间面积小、开间进深不大的低层和多层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墙体做为主要受力构件,要保证墙体的厚度和抗震性,保证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在设计时,还要注意施工过程的方便快捷,节省工期。

2.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建筑物中由钢筋混凝土柱和梁共同组成框架来承担竖向荷载和侧向水平力荷载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抗弯能力,平面布置比较灵活,有利于布置较大空间,可以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由于构件截面尺寸的影响,框架结构的房层高度受到限制。

2.3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墙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和侧向水平力荷载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墙不仅承受荷载,而且对空间起分割作用。由于主要受力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所以该结构具有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的特点,适用范围较大,可建造较高的建筑。但受剪力墙间距的影响,开间距太大,对大空间建筑该结构的灵活性就比较差。

2.4筒体结构

在现代的高层建筑中筒体结构被广泛地应用,最主要的特点是该结构刚度好、防震能力强。筒体结构主要由核心筒和框筒结构组成。建筑布置灵活、抗侧刚度大、整体性好,能够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筒体结构能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因此比较适用建筑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还有其他建筑结构设计形式,对这些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结构的选型、适用条件,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年限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使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符合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3、民用建筑结构优化措施

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保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使其达到工程要求。

3.1提升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针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标注不全、设计粗糙和违反规范条文等问题,应在出施工之前予以解决,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端正设计人员的态度,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在选择设计方时,要对设计方的相关证书和资质进行审查,保证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2用建筑结构模型

民用建筑涉及国计民生,是与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建筑工程,因此在设计前必须对民用建筑结构模型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对房屋的结构体系、围护结构、房屋的各个细节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设计,保证建筑结构的承重、受力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原则,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降低建筑结构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3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现阶段的民用设计普遍存在着抗震设计不足,结构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必须对民用建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比如现阶段运用广泛钢结构,钢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工期短等特点,适应现阶段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与此同时,钢结构的大空间布置,能更好地保证了民用建筑空间设置的灵活性,为施工和业主的装修设计提供了便利。此外,使用钢结构进行设计施工时能有限地减少水泥、砂石等建筑原料的使用,能大大减少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民用建筑的社会效益。

3.4计算问题

在计算问题中尤其应当重视荷载取值是否恰当,在审图中心审图意见中,有很多类似荷载取值偏小(例如楼梯当人流密集时荷载标准值取3.5KN/M2);或是没有考虑悬挑物扭矩的作用;对于电梯机房漏考虑牵引力作用等等,这些都需要加强注意,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计算时,应当按照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此外,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有填充墙,考虑周期折减系数取值。

3.5构造措施设计中的问题

构造措施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温度收缩时产生的不利影响,浇筑时间不得低于60天,此外还应当考虑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收缩导致的一系列变化。基于此,对于板面以及板底钢筋的都需用考虑温度钢筋。对于房屋非规则的楼板,在凸角或凹角处需要增加附加钢筋,同样对于阳角和阴角处,亦需要增加附加钢筋,此外,对于质量通病中,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对板的厚度及钢筋的直径也有严格的规定。

3.6提高设计人员水平

民用建筑因结构安全系数小,多数人员在设计时投机取巧,不按照规定设计。基于此,严格制定一些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物体系以及构件布置规则性,明确抗震类别、场地分类等一些重要计算参数。此外,重视荷载值的取值,避免计算与结构设计数值不一致的现象出现。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首先应当明确自身肩负着众多人的生命安全,责任意识重大,不能够因一人的疏忽造成群众生活在具有安全质量隐患的房间中。结构设计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民用建筑的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在施工图的绘制中对重要部位给予详细的解释和分析,相对应的做好节点大样的设计。

结束语

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当在扎实的理论指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心怀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设计图,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大职责,从而更好地提高结构设计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曾立辉;方铁成.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三问题[J].民营科技.2008(09):145.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保节能;民用建筑;重要性;应用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这也对于从事民用建筑设计、施工等工程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难题。随着环保节能的宣传推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不断深入,建筑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满足居民居住环境舒适美观的心理需求,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引进环保节能技术,将环保节能的理念加以推广。

一、环保节能与民用建筑的融合的重要性

在环保节能问题逐渐严峻的今天,对于现代的民用建筑,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更多的推广和宣传,建筑师在建筑物的本身设计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能源的节省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考虑。居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满足了自身居住问题的情况下,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居民对于照明设备、空调、冰箱等家电设备更加有所依赖,大量耗能耗电的家电设备不断引进了居民的生活当中,高科技技术引入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满足了居民内心滋长的追求。然而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损耗,也给当前国家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工作带来更多的困扰,环保节能危机的逼近也危及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在经济和技术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发展局面越来越壮大,民用建筑中耗能设备也被更加频繁地应用,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突出。

广大建筑从业人员在民用建筑的环保节能上进行了更多工作,将更多环保节能的技术融入进民用建筑的建设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损耗进行了有效地控制,让居民在享受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物本身的环保节能,从而让居民的需求与环境能源问题达到平衡,真正让居民拥有更加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民用建筑与环保节能的科学融合,让建筑师原本的角度开始有所转变,对建筑物本身的存在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考虑,建筑物的建立对环境和社会的作用和效果也有了更多的分析和关注,建筑师本身的责任感也得到了体现。虽然环保节能技术发展至今,材料和产品类型并不多样,然而正是民用建筑和环保节能结合这种方案的提出,让未来的建筑行业拥有了更加辉煌的发展方向,环保节能意识也将在环保节能技术和民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深入人心。

二、民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原则

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民用建筑在原本的建设原则中融入了更多新的要求,以下几点原则是建筑部门在民用建筑中需要考虑到的:

(1)建设过程中,对于民用建筑的环保节能问题要加以考虑,对建筑物的能源损耗和环境影响要有所分析,科学制定合适的施工设计方案。

(2)对民用建筑的使用要加以考虑,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给居民带了更多便利。

(3)在建设过程中,创造更多有效的条件,让人类能够更好地与生态环境进行联系和结合。

(4)对于建筑物未来的发展趋向,要能够有效地控制,增加建筑物的发展弹性空间。

(5)将民用建筑物对与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加大,以减少更多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损耗。

(6)民用建筑本身难免对环境有所影响,建筑部门要加以进行控制,使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

三、环保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措施

3.1 注重生态环境

建筑物需要与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结合和协调,真正实现建筑物的绿色环保,这需要建筑师在建筑物自身和生态环境的角度上出发,对生态环境能够更加的关注和重视。建筑师在建筑物的设计创造上需要具备强烈的热情和新意的灵感,然而同时也需要具备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将建筑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一种更加真诚的态度去看待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重视生态环境的心态上设计出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物。因此,建筑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建筑物的建设场所要加以考虑,对于建筑的本身在位置挑选、方向选择、布局设计、当地地势、当地气候特点等都要进行结合分析,让建筑物能够真正融入生态环境中。

(2)对于建筑物在能源节省方面,建筑师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心思。建筑物能源消耗方面一直是需要严峻对待的问题,其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更不应轻视,尽量降低能源在建筑物上的消耗。

(3)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更是一项重要举措,建筑师在建筑物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引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地热、太阳能、风能、自然光源等。

(4)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对当地一些可以利用的材料和建筑技术要加以利用,让建筑物的建设成本有所下降。

(5)建设材料尽量考虑以环保无污染为使用原则。

3.2 对于民用建筑的居民要加以关心

在这一点上,建筑师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考虑:

(1)建筑师尽可能的利用好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的技术方法,为居民创造天然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证了能源损耗的有效控制,也满足了居民的舒适度需求。

(2)设计合适的声音环境,为居民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氛围。

(3)照明系统的设计上,要控制要光源的强度和范围。

(4)居住环境的布局设计上要合理科学,满足居民美观和谐的需求。

(5)对居住对象类型要加以考虑,尤其残疾人和老年人,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

(6)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应用更多的防灾技术。

3.3 让居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1)民用建筑物的自然采光程度要加大,减少能源损耗。

(2)设计合适的自然通风,让室内空气循环流动。

(3)引入自然水系统,建立起水循环环境。

(4)建立好绿化工程,净化建筑环境。

(5)设计开阔的居住环境,让居民能够与自然近距离地交流。

3.4 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1)在建筑物的建筑基础上,对楼板的承重能力要进行考虑,为楼层以后的增长提供足够的承重基础。

(2)对建筑的给水系统、通风系统等预留足够的管道空间。

(3)对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要加以处理。

(4)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楼层的顶层可以配以空中花园,设置草皮等植被,楼层之间的公共空间可以植入一些绿色植物,这样在净化建筑环境,调节建筑室内温度等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5)建筑上层可以配置与之相配套的太阳能吸收板,促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建筑能耗。

(6)水源的消耗程度需要多加注重,尽量设计相关的中水,污水、雨水等回收处理设备。一水多用,循环使用,以减少人类对水质的破坏。

(7)应用保温性能好的建材和防辐射玻璃,减少建筑幕墙光污染。

3.5 室内装修应用的环保节能技术

(1)在室内的空间布局上要注重考虑环保和节能两个因素。例如在室内设计上应用透光隔板,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家具的设计上可以增设移动功能,适当种植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

(2)采暖方面的设计,需要结合多种考虑因素,选择倾向于传导性能好的材料,采暖方式主要以暖气片为主,暖气片的包装应该适度减少,保证其散热性能的发挥。合理科学地设计小区的供暖系统,结合节能技术的应用,降低系统的能耗。

(3)引入回收式和节能式的用水系统,控制照明设备的节能性。

结束语:

环保节能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也随之强化,民用建筑中引入环保节能技术是一种新的建筑要求,也能促使居民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协调。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5.5文献标识码:A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发展,建筑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需求逐步增大,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得以大跨度的发展。本文主要是结合施工技术及其管理进行了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具体分析与探讨。

一、工民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单位要想在市场取得一定的位置,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实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市场发展的趋势,争取与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在建筑行业,我国整体的建筑技术水平并不高,同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前进与发展。因此,能否有效结合现行的科技成果,将直接影响着工程建筑日后的使用功能。要想提高建筑技术水平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仅仅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管理,将大量的技术成果广泛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 、工民建施工技术分析

1.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在水泥、石子、砂子和水经过搅拌后,水泥经过水化而形成的凝胶,水泥浆能够使砂和石紧紧地胶结在一起,以强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同时,混凝土由于本身的凝固性特别好,在工民建工程中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混合比、原材料的质量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

近几年,我国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上的投资比例逐渐加大,无论是建筑施工技术方法还是施工设备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恶劣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迫切要求改进和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成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施工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混凝土技术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工业民用建筑水平的提高,混凝土在建筑承重尤其是室内外装饰墙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2. 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可占用空间的减小,为了获得更大更优的居住条件,高层建筑发展成为必然;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的混凝土,质朴自然,体现出人类回归自然的追求理念。

另外,按装饰效果可以分为3类: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混凝土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因其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使施工更简单方便,成本也随之降低,工程进度大大加快,而且缩减了工程使用后的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更低。这样的施工在工业建筑施工中提高了建筑的牢固程度,也为工程节约了成本,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疑对工业建筑是有利的。

(2) 混凝土施工的新材料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为了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而且还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建筑呈现出艺术美感。标志性的住宅和工业建筑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提高了。为了使建筑的艺术感和实用性都能得到体现,我国建筑行业的专家研究出了钢纤维砼。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经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改善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而且能增强砼构件的抗剪、抗裂能力、耐久能力,能使脆性砼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另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因而它使构件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对于结构抗震性有极大改善。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项突破,它弥补了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3.新型防水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

(1)防水混凝土结构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与卷材防水层等相比,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检查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中经常采用。

(2)防水材料的更新发展

运用防水材料达到防水效果的传统作业方式是沥青防水,现在通过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防水施工在向冷作业方向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为例,它是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经特有活性物质和微硅粉改性而成,以此为基础,我们已经开发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等多种产品。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中,新型防水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实践验证,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持久,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自我修复功能,整体防水性强,能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对钢筋起保护作用;而且环保无毒,不产生危害气体,施工简单,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任何复杂环境尤其是水位经常波动、变化,以及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优越性能更加突出,解决了一般防水材料无法解决的难题。

三、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建筑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繁多、班组也比较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技术管理中必须要制定好一套切合实际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单位要设立施工设备、工具标准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机构,抓好施工系统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工艺研究,并加以标准化。在建筑的过程中应切实注意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构建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在提高施工质量的水平上,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有助于管理者公平决策,有利于杜绝建筑市场不良行为的产生,建立信息化管理可以降低信息的风险性,对整个工民建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应用于建筑领域,并适应建筑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水平,尤其在施工质量、安全方面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建筑工程有序、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维生.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J].经济管理,2009(05)

[2]罗海.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