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1篇

1.有利于切实提升大学安全素质

理论上讲,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该具有比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但由于应试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的问题,使众多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却依然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或不法分子所设置的圈套时,不少大学生存在警惕性低、防范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这也是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之时许多大学生不知所措、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与他人的重要原因。高校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落实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会有效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其安全素质。

2.有利于平安、文明高校的建设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潜心向学,都离不开平安的校园环境的支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加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安全校园面对的挑战也因此而逐渐升级,平安高校的建设任务刻不容缓。平安高校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安保部门的努力,还应该放手发动广大学生来共同参与,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大学生可以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接受到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使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或不法分子的挑战时,就可以做到沉稳应对,有效自救。

3.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只有在安全稳定的社会氛围中,才可能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特征。作为社会的高素质群体,走出高校大门的大学生应该是安全素质高、意识强、知识和防范技能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者,是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做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无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培养出具有高安全素质的大学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先进教学资源,搭建起全校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平台,真正的培养出具有高安全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二、开设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具体实施办法

1.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

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公共必修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两个学期,主要进行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学习。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贯穿至整个高等教育全过程,主要是根据各个不同院系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指导与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可以由各高校教务机构将其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时间、地点和师资面向全体大学生授课;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可以相对灵活一些,选择周六、日高校素质课教学时间来进行设置,在学生选课的基础上由教务系统统一设置或由学生所在院系来进行统筹设置。无论是公共必修课程还是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安全教育课程都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更侧重于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安全意识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则更侧重于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与锻炼。

2.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具体实施办法

安全教育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各个高校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设置,总体来讲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安排应该属于新生入学教育的范畴,在大一上学期(最迟不超过大一下学期)开设比较合理。教学内容除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户外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用电用气安全、易燃易爆及剧毒化学药品安全、校园设施设备安全等常规的安全教育项目之外,还应该有网络安全、国家与国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与现阶段国家形势或大学生自身相契合的安全教育项目,以及包括面对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如何紧急撤离、疏散、逃生,突发疾病如何采取紧急救助措施,社会活动时如何有效防骗防盗防害等方面安全技能的强化与培养。高校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可安排12~24个学时进行理论教学,6~12个学时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利用高校课堂现有资源由专业教师进行安全知识的理论讲解,或邀请安全专家做相关知识的讲座;实践教学则可以尝试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社区的模式,通过模拟演练、参观安全教育基地、组织社区安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其安全意识的加强和培养及安全防范技能的掌握和锻炼真正的落到实处。

高校安全教育不同专业选修课程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不同的专业有其自身专业的特色和不同的针对性,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应该有其不同的侧重,因此这个问题不应该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与各院系、各专业相联系,在保障其安全教育的功能之外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既求实效,又不失客观,可单列教学安排,也可将安全教育渗透至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例如实验室安全教育,职前安全教育等,就可以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选取不同的阶段进行恰当的对应。

高校安全课程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践教学,既有公共必修课程又有不同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不同、性质不同,这就决定了其考核方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公共必修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以试卷形式为主,包括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实效来进行,主要的考核依据包括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参观心得、演练总结、社区活动的组织文案等。面向不同院系、专业学生开设的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应以课程论文考核方式为宜。总之,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是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技能为其终极目标的,因此,考核方式也应体现其素质教育本身的实效性,不要给大学生增加过多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三、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主要障碍与建议

1.课程容易被忽视,流于形式主义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内,这本身就是体现着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加强和重视。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认识不充分的因素,例如认为高校本身就是相对安全的,加上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不需要在安全教育问题上下太大功夫等。基于这些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够的心理,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形式主义色彩,搞突击教育、搞敷衍上级检查教育的做法屡屡可见,这些做法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并不是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开设的课程而不必太过于重视,从而对该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使课程起不到真正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作用。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教学教育管理部门、课程负责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总学时,按相应的学分计入大学生学习档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并努力为该课程的开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负责安全教育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更应该将课程的重要位置摆正,积极组织课堂资源、探索更为机制灵活的授课模式、合理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手段,努力把安全教育课程打造成为更灵活、生动、形象、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吸引力的精品课程,使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到实处。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课程实效

专业师资缺乏是影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开设和课程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正式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大学尚不太多,除北京市教委统一要求其所属高校普及安全教育课程,记入学生学分考核,并统一下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教学课件、教材之外,其他省市教育部门尚未对其所属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做统一的要求,各地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基本都是依靠高校自主安排,专业师资、系统教材不足的现状仍是普遍现象,这势必会影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效。

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考虑充分发挥校内现有资源的优势,使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学教师、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安全工程教师、公共卫生教师等不同专业的教师形成合力,承担安全教育课程中不同项目的授课任务。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模式。走出去是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实践课程带到社会上,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参观学习、实例解析和宣传普及等形式的学习,使安全教育更加立体、直观;走进来则是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例如可以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防爆专家等来到课堂给学生做专业知识讲座、现场演示或指导师生进行模拟演练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得安全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43-02

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承受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1年日本的核辐射事件,这些是影响全球生物、人类的大事故,还有每天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生的不计其数的小事故。这些事故均对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有些事故是因为科技水平、经济实力没有达到所造成的,而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的。所以,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是当今解决安全问题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首先要培养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但仅仅依靠安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安全工作现状的需要。在此笔者提出在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课程。

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造成的,如2010年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3人死亡。其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中毒窒息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5万元,其中事故的原因也是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这些事故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应用的安全素质所造成的。

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一定具有高水平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如2001年上海某船厂发生的吊车倒塌导致36人死亡的恶性事故,死亡者中有9人为某著名高校教师:一位著名加拿大核物理学家为了阻止可能发生的核事故奋不顾身用手堵住了核原料,最后因受到超量核辐射而死亡。这些事故告诉我们,高水平的科学家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素质同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在高校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一、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1 教师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担负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重任。素质中当然包括安全素质,而且学校老师的思想、观点对学生的影响甚至终生都难以消除。许多事件表明。正是学校中安全教育的不完全、不彻底。大多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使得学生面对形形的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2 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满足了我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安全事故的隐患存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工作,如果能在设计阶段、制造阶段能把安全问题考虑进去,那么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专业课程所对应的安全技术教育。它是从物的方面杜绝解事故发生的一种办法,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本质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3 防止人行为失当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发生的很多事故的原因都表明,学校的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四位花季少女选择跳楼作为最后求生的办法。在这起事故中,我们在痛惜生命逝去的同时,在责怪她们错误选择的同时;在寻找事故隐患的同时,是否考虑学校的安全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如果在安全生产教育课上教会学生注意用电的安全、教会学生在发生火灾时应当采取的逃离的措施和办法,这样的惨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学校期间发生的事故归在学校身上,离开学校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事故,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也受到学校期间老师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虽然学校各级领导在开会时都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也签了安全责任状书,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也不能消除事故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的伤害。对于安全生产教育课程,领导不重视,规章制度不健全,学校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来,学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把安全教育放在学生处,有的将其放在保卫处,并没有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考虑。

2 安全生产教育的方式、方法有误。首先,有的学校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很不正规,致使安全教育没有主渠道,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其次,安全教育课时少,有的老师仅仅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没有教给学生该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及紧急情况下得应急措施。更没有考虑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及后续工作和学习对安全知识的需要;再次。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不专业,有些是辅导员,有些甚至是音乐老师,根本就不是专业的安全老师。有的辅导员还利用安全教育课开班会。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安全教育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不完善。大多数学校都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是没有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心理教育、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内容。没有把专业的知识与安全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专业过程中伴随的安全问题。

三、应当采取的对策

1 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建设。学校领导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或者形式上重视安全教育,要从行动上重视。根据学院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管理办法,聘请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从事安全生产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教育不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而应当切实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来。对于安全生产教育课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物质条件应当充分的满足。保证安全生产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需的经费需要。

2 安全生产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程。教务处和各系部应重视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建设,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时多而不开设该课程。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应当纳入必修课程。

3 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改革。对参加安全教育学习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学习的内容很单调,涉及面窄。主要集中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实训安全等传统领域。就在这几个领域进行的也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演习和亲身体会。对专业方面的安全几乎就是一个空白。笔者对几年的安全生产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安全专业知识。通用安全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专业的人员需要掌握的,也是现代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必备的安全知识。

(2)安全法规。对于安全法规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刑法》的有关内容、《新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交通安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与专业密切联系的法律。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以上法律均是必备的安全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于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专业安全知识。针对本专业特有的危险性开设相应的专业安全知识,如焊接技术专业开设了焊接安全课程,机电类专业开设了相应的机械安全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了解产品本身的安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有很大的帮助。

(4)必要的实践、演练。面对突发事件如火灾、危险物品的爆炸、天然气的泄露、交通、用电安全、自然灾害等情况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可以选择实战演练、观摩、网络视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离办法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在高职院校开设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对于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安全文化素质、解决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过程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措施与办法:①学院领导应当从制度上重视安全生产教育,保证安全生产教育过程所需要的经费;②安全生产教育不是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应当纳入教学计划并作为必修课程;③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要充分结合专业过程中伴随的安全问题,在保证充足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3篇

1998年,美国消防协会在众多专业技术组织和各领域权威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推出“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是第一个专门为课堂授课设计的综合性防灾课程,以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学科为基础,课程的内容、实施手段和方式等都经过专家的认定,更具科学性。而且,这套课程按照同一个模式和程序来实施,非常有利于推广。更为重要的是,课程得到了美国启蒙计划(美国启蒙计划:美国最大的联邦幼儿教育计划,是齐森总统对抗贫穷计划的一部分,已有2000万个孩子完成了计划启蒙课程)的资助,从2000年开始在全美纵向推广。并成立了“关注危险优胜者管理团队”,以支持课程在各地市的实践,短短十年时间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效。

“关注危险”课程简介

由美国家庭安全委员会(HSC)提供资金支持,美国消防协会(NFPA)开发研制的“关注危险”课程(RiskWatch)是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综合性伤害预防课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将伤害预防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并提供完整的课程指导资料,使课程容易实施且便于推广。“关注危险”课程将学校、社区、家长和安全专家联系起来组成技术同盟,教会青少年分析各种突况、权衡行为后果,学习怎样做出安全的决定和判断环境,增加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并不断向青少年灌输自尊自爱和正面价值观。目前已在美国50个州和加拿大部分地方推广该课程,是影响力最大的安全教育课程之一,得到了学校、青少年、家长的广泛认可。

据美国消防协会的报告,威胁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安全的意外事故主要有:交通意外、溺水、火灾、烫伤、中毒、高处跌落等,所以“关注危险”课程主要围绕这些意外伤害进行,其课程内容具体分为类:交通工具安全、远离火灾和烫伤、窒息防范、中毒防范、高处跌落防范、武器伤害防范、自行车和行走安全、溺水防范。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飓风、龙卷风、森林大火、暴风雪等),所以,“关注危险”课程也将自然灾害伤害防治纳入到安全综合课程中。教师要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要教会学生对环境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抉择,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注危险”课程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将安全教育课程分为5个教学单元[3]:幼儿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快乐而有趣,“关注危险”课程为每一年龄阶段学生都设定了一个角色形象供他们去扮演和体验。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以上八类潜在危险,但是不同阶段侧重点和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详见表1。

“关注危险”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对课程的推广起了极大的作用,课程资源包提供了教师教学所学的一切资料,如包含课堂教学背景资料的课堂卡片,在每张卡片背后都有详细的课程计划、行动目标;为增强课堂活力,还有详细的步骤,比如撰写日志,在学习过程中向家人、社区成员提供咨询建议等。

(1)课堂卡片。为了使“关注危险”课程更具推广性和操作性,每一堂课在设计时都制作了“课堂卡片”,“课堂卡片”会告诉教师为什么这个教学内容如此重要和怎样开展这堂课,每个卡片都包含了课堂教学目标、可整合的课程、教学所需材料、具体的教学步骤这四个方面的内容[4]。

(2)课程资料共享平台。资源的免费共享是“关注危险”课程的另一特点,美国消防协会主办的网站www.riskwatch.org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来帮助“关注危险”课程在学校顺利实施。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下载和共享课程计划、各种课程游戏、技术信息、不同的课程标准等,使用者还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到网站上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免费、快捷的互联网使得“关注危险”的实施和推广更为容易和高效。除了这些可以免费获取的资源外,美国防火协会还联合来自消防部门、医疗机构等其他专业组织联合开发了一系列的补充资源,如网络游戏、CD、歌曲、书本等,通过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方便购得,且价格低廉。

(3)课程评估手册。评估“关注危险”课程到底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需要使用一套评估手册。课程设计者为教师准备了整套的评估工具,包括课程开始前和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测评等,通过安全知识考试来检验学生安全知识的技能的掌握、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关注危险优胜者管理团队”非常重视搜集安全教育实施的实例,鼓励教师搜集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和培训后,在经历危险情境中是怎样应用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得自己和他人免于意外事故伤害的事例。如一个小男孩在学习过家庭逃跑计划后成功地在一次火灾中逃生,教师可以将这些成功的案例编辑成新闻报道发给国家消防协会。协会将给这个案例的主人公颁发奖章以表彰他的勇敢和智慧,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此外,课程资源包里还包括“关注危险———给监护人的信”[5],向家长描述安全课程、提醒家长实施家庭演习等;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课程开发小组还设计了精美的学生手册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使用,共有幼儿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五套学生手册,指导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无处不在,其本身就和多种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正视这些关系并开发出其间的着力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干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使课程知识有了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关注危险”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玩游戏、看录像、学唱歌、绘画、开办安全集市、创办报纸、表演小喜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授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教学过程轻松,同时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5.师资培训教师是“关注危险”课程团队里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课程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关注危险”课程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参与教师、学校管理者、社区工作人员等的培训,拥有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开始之前,组织者提前同部分教师和校长会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期望,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并依此设计培训计划。培训的目的是向教师和管理者展示“关注危险”课程在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时的优越性和教会教师使用这套课程,所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向教师展示安全教育课程的一些成功案例、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务、教师在培训中会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怎样使用“关注危险”课程的官方网站等。

“关注危险”课程成功的因素

“关注危险”课程目前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推广,让无数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受益,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安全教育课程之一。究其成功原因,技术同盟的成立、来自社会各界的拥护者、完善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计、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根据、权威专家的支持、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创造性的课程推广计划、所有参与者的友善和奉献,缺一不可,这些努力使得“关注危险”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关注危险”课程在开发之初就集合了学校、警察局、消防局、卫生系统等部门顶级专家的参与,其设计的课程一方面有专业科学的知识理论基调,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课程本身妙趣横生,深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其次,“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知识和安全实践演练巧妙地融合到学校的其他课程中,在数学、美术、音乐、语言等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的“根”植入学科课程中;第三,课程资料的获得便捷性促进安全教育实施,每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教学活动游戏,甚至于每个教学活动用具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免费下载,或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并有专门的网站供教师学习、交流和共享;第四,“关注危险”课程以标准化的模式进行实施和推广,使得课程实施有参照标准,更简便易行。

很多课程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忽视对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培训,所以“关注危险”课程实施的开篇就是对参与教师、校长的培训。对在课程实施中校长、教师的责任、义务做了明确规定,并指导教师怎么开展安全教育,怎样获得和使用课程资料,怎么进行课程评价和分享课程经验等,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见的困难都罗列出来并提供解决方法。使得教师能轻松掌握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乐于接受这些新的知识。而且,这种培训是系统持续的,为安全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解决了后顾之忧。

安全教育事关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当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手段进行,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等都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所以“关注危险”课程得到了来自美国儿科学会、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协会、美国汽车协会、美国红十字会、儿童疾病预防服务中心、家庭安全委员会、国家伤害防治和控制中心、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美国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美国国家儿童安全运动协会、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美国消防管理局、威斯康星大学等机构的支持。来自这些组织的顶级专家组成了技术同盟,对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保证了课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注危险”安全教育的启示

安全事故是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所以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我国自1996年始,规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每年定一个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6]但是安全教育在施行过程中却面临种种问题,尽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可是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引介美国先进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安全教育的理念上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是由美国家庭安全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国家防火协会组织开发设计的,充足的资金支持是课程开发、实施和推广的后盾。我国的安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很多地方的安全教育有始无终,无论是教材、师资还是教学效果都差强人意,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有力的财政支持,所以寻找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障安全教育的首要条件。

尽管安全教育在我国不是新生事物,但是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方面看,还处于混乱的状态。出版社的安全教育书籍大多是应景之作,国家教育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关于安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依照美国“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在重新规划安全课程时,应注意:(1)对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威胁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伤亡事故防范为主要内容,比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内容还应体现地方特色,比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重点就应有所区别。(2)安全教育课程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段来设计,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如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以游戏、参观为主,高年级课程应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以讨论和参与为主,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对症下药。(3)将安全教育课程融入到其他学科中,探索安全教育的多种途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本身蕴含在诸如体育、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体系中,所以在其他课程中穿插安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做法。最后,重视安全教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安全教育不是一堂课、一次游戏、一次参观和一次演练,而是一项贯穿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长久事业,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在课程开发设计、协作等方面做长期的努力。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4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大学生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提出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四点建议:以案例讨论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以专题教学为主,完善、优化任课老师的专业结构;重视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氛围;适当增加安全演练的次数,增强学生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

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安全教育,为我国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如今,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安全事故不断被爆出。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下足了劲儿,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本领,努力为大学生的安全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1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案例教学比重低

虽然网络给大学生了解外面的社会提供了便利,但是,实质上,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非常少,在与陌生人交流、交往方面经验更少。因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案例,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1]而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安全教育课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安全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比例不平衡。具体来说,案例教学较少,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危机感不足。

1.2 授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不深入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有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交安全、防灾避险。[2]但是,各高校担任安全教育课的基本是辅导员以及学校其他非专业出身的教师,他们专业构成很复杂,有思想政治专业的,有英语专业的,有汉语专业的,有管理类专业的,甚至有化工类专业的。由于辅导员本身专业的限制,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因而,辅导员教学并无法满足那些专业要求较高的安全教育。

1.3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

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一般安排在大一,即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这一年,大学生的学习模式还深受高中学习模式的影响,课堂学习以听为主,很少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再加上他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重视低,所以,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上课心态基本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打着上安全教育课的旗号,学习其他知识或者干脆不听课,坐等下课。另外,任课老师在教学安全方面的积累较少,教学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互动较少,这也是导致师生互动较少的重要原因。

1.4 第二课堂开拓不足

大一学生已经成年,生理与心理已经渐趋成熟,为人处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是相对较强的。在安全意识与安全教育这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具备了良好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辨别危险因素的能力与意识、一定的自救与他救意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很大部分大学生缺少一定的演练,导致他们在遇到危险时,不能立即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行为反应过慢,不利于在第一时间排除危险因素。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安全设备的使用都没有完全掌握,比如灭火器、安全锤的使用等。而面对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以及相关的技能,都是在课堂上无法用理论讲授来让学生完全掌握的,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演练才能熟练地掌握、正确运用。

2 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2.1 以案例讨论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在大学生安全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教学,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3]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恰当的植入、分析,最终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而案例恰当的植入,意味着不同的专题要采集不同的案例。案例的采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采集过程中,必须注意案例的类型、层次与多样性。案例的类型广、层次多、才能尽可能地通过教师的讲授,把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归结与讲解,以让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更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脱离危险。

案例法的使用,其中涉及到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即学生针对案例进行的有序的讨论。讨论是学生将教师所授内容进行内化而必经的一个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强化教师所授的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学生本人的思考,把知识与自我的认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学生自己全新的安全观、技能观。其实,这就是案例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念进行内化而成为自身的理论、意识、行为规范的过程。

2.2 以专题教学为主,完善、优化任课老师的专业结构

目前高校安全课课程教学任务从始到终都是由一位固定的教师来完成的,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善长国防安全教育,有的教师善长消防安全教育,有的教师善长食品安全教育,有的老师善长网络安全教育等等。由于不同的教师善长的内容不同,导致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己不熟悉、不善长的内容时,教学效果不佳,课堂氛围不高。因此,最佳的方法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的专题教学任务、工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专题教学,就要求,在排课时,根据每个任课教师的特长或者专业,安排相关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于优化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结构是非常有益处的。

2.3 重视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历来都是教师在课堂不间断地讲授知识,学生不间断地作笔记。但是,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现代课堂教学纯理论讲授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回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互动。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起学生的互动意愿。就安全教育课来讲,主要是多提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启示学生的反思的互动例子,从而激起学生互动的意愿,刺激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行为反应。另一方面,重视课堂互动,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前,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提前预习,交收集相关的信息,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互动时使用。学生对自我的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学习形象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害怕说错话,那么,在课堂互动中就不积极、不主动,导致班级课堂互动受到影响。

2.4 适当增加安全演练的次数,增强学生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安全演练,本质是实践教学。演练,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场反应的以及刺激他们迅速作出判断并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的设施、设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配套有限,演练的场次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应该与学校周边的相关部门联合,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安全教育演练场次受限的问题,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探讨更多可操作性的经验、技巧,少走弯路。

增加演练的场次,有一个问题必须重视,即在演练过程中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问题。由于演练活动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演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演练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由于学生不熟悉,在操作中也可能发生不安全的事件。此外,由于学生所接受的演练活动有限,因此,在演练中,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可能影响到演练安全。比如,在开展消防演练活动过程中,如果演练现场突然烟雾不受控制,那么,在可视性不强的情况下,学生就有可能产生慌乱、紧张的心态而发生踩踏事件,伤亡事件。在演练过程中,演练相关部分及负责人必须排除各种伤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种问题与隐患,保障演练活动有序开展。

安全教育问题,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问题,在促进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要形成这样一个认识:安全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平时。因此,安全教育必须体现在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场所中,尤其是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应当把安全教育的元素融入班会活动中,多形式、多途径、创新性地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掌握较强的安全本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

[2]莫锦荣.大学生安全教育[M].2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他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高职院校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5.80%。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3%,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心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而且受教育的课时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地质灾害、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学生要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不到20%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学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的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会去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学生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要在高职院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要站在“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高职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高职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高职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高职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加大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

必须把安全教育理论的内容逐步充实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1.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保障。

2.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3.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志伟,燕国瑞.《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 存在问题 拓展路径

从马加爵案到药家鑫案,从清华朱令被投毒案、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到南航金城学院学生斗殴致死案,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频发安全事件乃至命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深思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拓宽思路,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互动,注重安全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高校停留于传统的课堂说教和板报宣传方式,大学生的兴趣不浓,关注度不高。

传统的课堂说教虽然有利于教师组织安全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把握教学内容,但与专业教育相比,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不高深,更多是属于常识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吸收的机会,这种单一的传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传统的安全教育宣传主要采取公益宣传的手段,如板报、通知等,缺少吸引力,学生往往视而不见,甚至有抵触心理。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学和宣传方式已经很难取得积极的效果。

2.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教条化、枯燥乏味,缺乏与时俱进的话题和相对系统化的配套教材,不能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难以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和兴趣,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不少高校安全教育基本是对格式化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的宣讲,安全教育手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过于书面化、专业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不紧密,大部分教材内容专业性太强,理论介绍过于丰富,采用的案例年代久远,学生闻所未闻,这些都充满个性,追求新潮的“90后”大学生们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做事不关己的课程或当做“唠叨”而充耳不闻。

3.安全教育课程不重视,体系不完善。

与社会、家庭等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系统性和组织性,在基础教育方面表现更加明显,安全教育也应该这样。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国安全教育是零散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将安全教育的责任推卸了,完全由社会、家庭来承担。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其实仅仅局限于“管理”,并不包括“教育”。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安全教育应该严格按照教育计划和规定,多学科、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但我国高校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

目前安全教育基本上被片面地理解为法制宣传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但社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并未被纳入该教育范畴,导致它们自成体系、互不联系,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和完善。

二、有效拓展安全教育的路径

1.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以大学生为主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编写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安全问题,尽量采用身边案例、知名案例,多关心“90后”大学生现阶段多发问题案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点评、问题分析、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方法,强调师生互动,通过课间聊天、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力求使教学内容时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讲授或讨论环节及时回答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安全课程教育。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必然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安全教育教学环节中,对提高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安全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如:安全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纳入高校整个教学计划(表一),有针对性地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侧重点,注重时效性、实效性。

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尽管生理日渐成熟,但心理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进入大学后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独立做事的机会,多年积累的安全“隐患”可能出现一个总爆发。在入学第一时间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入学独立生活一年后,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婚恋及经济等方面会出现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对在校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而在毕业、实习阶段,面临升学或者就业问题,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培训骗局、就业骗局、传销等一系列安全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就业过程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顺利迈出校园,圆满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力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在趣味拓展中接受教育。

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更具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这种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得到拓展和延伸,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校要因势利导,在物质条件和活动资金上给予第二课堂必要的支持,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建立大学生安全协会,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务,通过协会组织学生讨论安全方面的话题,鼓励学生提出安防方面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引导大学生把安全教育与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举办诸如法律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防范研讨会、安全技能实战演练、模拟法庭、安全主题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安全教学第二课堂效果,使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建立大学生治保管理队伍,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用有偿服务的形式,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招聘家庭贫困、在学生中口碑好、品德高、组织能力强的大学生,协助保卫处对学校复杂场所、五管要害部位、家属区进行治安巡逻,负责调解学生中的一般性纠纷,每周定期或者及时向保卫处反馈、搜集治安信息,及时掌握校园热点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清除各种隐患,清除一切干扰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安全隐患。还可协助学校进行法律宣传、执法监督的工作等。

(3)组织消防趣味运动会等趣味性竞赛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操作能力,以赛代练,以赛促防,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在娱乐中快乐地参与安全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处理能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安全工作普及化、规范化。

3.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开放互动,请进来走出去。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邀请辖区内交警队警官结合本地交通事故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交通专业术语,提醒学生出行时要遵守交通法规,维护自身安全;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通过梳理所在辖区高校各类典型案件,分析案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邀请辖区所在公安消防人员教授灭火器和消火栓的正确使用方法,组织大学生踏入红门,参观特种装备和警营内务,观摩消防演示与模拟快速出警,面对面、零距离当“消防员”,提高学生的消防知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邀请辖区所在基层法院的法官对大学生犯罪审判案例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有关高校犯罪的刑事庭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问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4.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平台构筑、网络建设。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思想、性格等原因,出现的安全问题各种各样。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构筑安全教育平台,开展个性化的安全咨询服务活动。

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搭建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隐秘性、安全性强的特点,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和咨询活动,增强教育效果。通过手机飞信群、QQ群、西祠论坛、人人网、开心网、微信、微博、贴吧创办网络安全关注,将校园治安动态、警情提示、校园热点、敏感问题等编辑成短而精的信息实时发送,联合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组织提供素材,制作本校校园安全教育情景剧,网络寓教于乐的“安全”微视频,定期、不定期地播放有关安全方面的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筑成一道能抵御外来不良势力侵蚀的“防火墙”。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部分,重要性毋庸置疑。安全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熟教学模式可资借鉴,没有系统而清晰的教学规范,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更需要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安全教育的路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斌.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9,86,VOL4(3).

[2]姜宁,何景洋,刘莉.试论高校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经济与文化,2010(11):121.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7篇

以我们对唐山所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为例,有28.6%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事件对自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7.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由于未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总数的45.2%,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35.1%,足见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之薄弱。尽管如今众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属于信息安全高危环境,但只有少数高校进行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指导教工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在现有科技和新兴科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些学校中开展的尚不健全且目的不明确的教学研究项目可以反映出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低。与此相反,信息技术的进步却不断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信息安全的知识。显然,这两方面已经成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常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多数研究局限于信息安全对于军事的价值和意义,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用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入。这种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高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中的中流砥柱,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重要的商业信息暴露于危险之中,或者在遇到这种不利的处境时束手无措,而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明显滞后

也以我们对唐山高校的调查为例,发现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滞后。滞后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对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可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需要。第二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养健康、理性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处理不当。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是高校保证其“产品”高质量、高出品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是未能处理好安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不少高校片面认为大学生安全信息教育不是学校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因而大学生的安全信息教育也就不能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信息安全教育不系统。

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缺乏重视程度

学校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各个高校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第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或管理机构。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安排,有的学校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放在各院系办公室,有的放在学生处,教务处,有的放在保卫处等等,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第二是没有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专业教师和教科书寥寥无几。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也只是以报告、宣传等方式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全面系统。第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信息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说,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范文第8篇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纵观当前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总体情况,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学构建显得格外重要。从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为主要出发点,透析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并重点探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近年来,生命安全教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马家爵杀人事件、复旦研究生投毒案、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等重大事件发生后,高校及相关部门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我国理论实践研究的重要范畴。“十二五”发展期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这将意味着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各高校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在体育教育领域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对此,本文就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进行透析,并探讨其构建策略,以便引导高校学子身心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目标一致性

高校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身体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为基本目标,学生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体能基础。而生命安全教育则是通过外在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在自然灾害、危险事故面前能够从容不迫,积极应对。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这位两者的融合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教育理念基础,并对其教育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技能和身体素养。

(二)内容共生性

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特征,这便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高校体育教育以户外教育为主,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的场地、器材及教师均可以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资源,从而保证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及内容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地震、火灾等场景,对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进行强化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技能。

(三)知识相通性

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知识体系上具有相通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知识能够相辅相成,共同为高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所服务。生命安全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安全责任感,其中需要医疗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等内容作为教育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含量相对丰富,能够对学生进行规范、系统和科学的指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能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透析

(一)生命安全的教育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模糊这一层面。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尚未深入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对高校学生人格培养、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仅仅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以机械、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方向定位精准性不足,更无法将体育教育的人本化特征和价值引导内涵践行于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三维目标有所割裂[1]。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强调体育学科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科性特征,极易导致相关教育内容无法与民族文化、教育环境、社会发展相契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以校纪校风、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火灾自救等教育内容为主,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责任强化、安全理念树立等方面有所忽视,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生命安全教育主体不明确

在模糊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中存在教育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在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明确重视,并且对“主体”和“主导”两种教学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在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学习存在的问题时尚未进行有效引导,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双向发展,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盲目性弊端。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失衡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和大学生学习方式失衡,教师与学生发展之间难以处于均衡状态,影响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不利于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生命安全能力的提升[2]。从理论上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朝着理论化和健全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探究生命安全教育的总体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尚未融入到教师教学方式构建体系之中,教师和教学方式仍占据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地位,学生围绕老师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

三、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要树立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础,并为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思想指导,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要借助体育教育目标,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加强体育技术学习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以此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此,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身体能力、精神素养和生命素质三方的系统提升。

(二)建立健全生命安全课程教学内容

要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生命安全知识脉络,从而形成科学的生命安全认知结构。高校要不断与时俱进,迎合时展潮流,针对当前社会生命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如自然灾害、社会交往、诈骗传销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意识培养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同时,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必修课,如自卫防身、野外生存等,以此来满足学生日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明确生命安全课程教学主体

在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明确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主体,以便更好的处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加深“主体”和“主导”两种教学理念的认识,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提供更好的答疑思路,以便拓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思维[3]。同时,学生的发展与认知强化,能够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克服生命安全教育盲目性弊端。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并重

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并重的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安全意识和生命安全能力。在生命安全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以对话式的平等沟通方式为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便实现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认知结构自主构建的综合发展。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均可以获得自身的互动式双向发展,学生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素养,更好的从事体育教学活动。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化发展,对此,要从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明确主体、模式创新和评价体系构建五方面入手,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宗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502-507.

[2]李清.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