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小学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常作文教学中,老师规定了像教材例文那样的标准,如作文的长短、表达顺序、语言风格等等,以至于带着这样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作文,一些个性很强的作文因不符“标准”而被我们无情地“扫地出门”。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苦衷:为了增加考试的“保险系数”,才挖空心思、在写作技巧下工夫,才变得只教文不教人,结果是代价惨重———孩子们在这样的磨砺中学会了模仿、复制,投“考”所好拿高分。因而如今学生的作文越来越成人化,作文离孩子的童心童趣越来越远。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应保护孩子的童心童趣?
一、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作文的积极性
当我们试图以单一的标准去统一孩子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甚至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童稚和天真的时候,我们也就泯灭了孩子的写作才情和个性。好多孩子的作文固然有不足,但调皮的语言中也许也有难得的童真!只是那稚嫩的心灵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得分呢?这样的评判,会对他作文的价值倾向、态度兴趣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位教育学家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照这样说来,大部分的小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怕写作文,而是拥有可贵的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还应该能够帮助孩子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从儿童心理出发,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不解。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作文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尊重儿童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和实际的语言表达水平,对学生作文提出适当的要求,本着鼓励自由体验、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原则,着重从作文是否具有童真、童心、童趣来进行评价。新课程强调学生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突出情感的真实。因而,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做真事、动真情、说真话,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要把是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的主要准绳,给予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并把那些渗透了情感的文字读给全体学生,陶冶孩子的情操。
著名作家邱华栋就写作与升学的问题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把目光放在提高升学率上,就无法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北大艺术系教授陈旭光就写作的综合素养说:“可以在常规的语文教育之外,适当地、超越性地走出中学校园。写作不仅是为了应试,而其他门类的文学修养也非常重要。”
究竟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呢?著名专家崔道怡认为,“学校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灵性,而灵性就是创造性,要让更多的孩子在形象思维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一、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克服应付心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首先必须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后,大多数学生总是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随便应付了事。因为学生对写作缺少兴趣,他们就觉得作文是一个负担,一种重压,所以产生了敷衍了事的心理,草草写完就交差了,对于结果如何,评价又如何,那就是教师的事。为此,必须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作文的“激素”。
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大家都知道,农村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他们对城市孩子存有崇拜心理,认为城市孩子见识多,写出的作文新鲜有味。为此,针对农村孩子的这个特点,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作文是写在纸上的人和事,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也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例如我在教学生习作时,结合单元专题,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再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人间处处真情在,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最熟悉不过的也是父母,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犹在心头。回忆中,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他们用自己的手写出了对父母感恩的心,用平实的文字表达出了对父母真挚的情。这样下来,他们还怕习作吗?
二、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我认为让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
1. 赏析课文,夯实基本功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有一种倾向:即在阅读教学中不讲写作,在作文教学中不讲阅读,导致阅读教学和作文互相割裂,没有联系,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畏惧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实,读和写巧妙结合,能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和密度,语言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熟读精析,体会语言上的艺术;通过反复思辨,体会遣词造句的用心所在;通过反复剖析,体会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独具匠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从不少范文中学到了写作的方法。
2. 仿写练笔,循序渐进
如学了《安塞腰鼓》时,就训练学生对排比句的仿写;学了《白杨》,就指导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了《火烧云》《鸟的天堂》,就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不同特点来写的方法。坚持一定量的仿写练习,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写作技巧。
3. 摘抄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诵读来丰富词汇,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摘抄,只有读抄结合,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教学生分类摘抄,把摘抄内容分成事件、景物、人物和动物四大类,再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一般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在写作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能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孩子经常面对的是青山绿水,常有采野菜、捉小鱼的乐趣,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如花开花谢、季节更迭、山峦小溪、插秧割禾、秋收春种、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感而发,丰富自己的写作的“素材仓库”。
四、更新作文观念,让学生自主作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因此,教师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和发展学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童话故事、卡通电视剧如痴如醉,于是就从学写故事入手(这是学生自主作文的有效渠道之一),让他们自己命题,大胆选材,写自己要写的内容,表达自己需要表达的情感,不拘形式,那么他们“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强调写作技巧是榱思忧垦生的写作能力,怎么可能会削弱其写作能力呢?事实上,从笔者所教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写作能力下降的情况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文章中写作技巧的痕迹明显,总是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去甚远,文章写得单薄,写得松散,读之味同嚼蜡,令人摇头叹息。
刚升入大学的大学生的作文习惯基本上是在中小学期间养成的,这些习惯是指作文思考习惯和作文技巧的使用习惯。在高考作文的指挥棒下,如何运用作文技巧获取高分无疑是学生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这些作文技巧包括:在写人状物时,使用熟烂的程式化的语言,运用诗词文赋片断装点门面;在进行议论时,使用背得滚瓜烂熟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他们的典型话语,使用名言警句装点门面。这些写作技巧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毕竟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如果没有这些辨识标志明显的带有写作技巧色彩的内容填充到文章中,要想获得高分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把这种中学作文习惯带到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去的话危害就比较大了,因为这种写作习惯影响了学生写作观念和能力的提升,造成作文的套路化、空心化、矫情化和浅表化。
套路化是指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对不同的写作对象采取大致相同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腔调;空心化是指文章内容空洞,对所使用材料的独创性分析不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张或情感;矫情化是指作文过程中不能自然流露真情实感,议论抒情喜欢“贴标签”,无病,乱喊口号;浅表化是指对主题思考不深,浅尝辄止,流于对写作对象的表面性解读,缺乏对主题内容的纵深和连贯性的挖掘。这四种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小学应试作文教学过于强调作文技巧而导致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作文技巧的运用而忽视了写作主体内在动力的激发、写作主体内心体验的需要以及写作思维品质的培养,就很难在写作实践中获得较大的进步。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从1~9年级,就在一座校园内度过。曾经,我们针对本校特殊的师生结构,做过“立体阅读”项目研究,它是指在不同年级、多维空间、不同时段内,选择品类读物,借用多种手段,交织点线阅读、平面阅读、立体阅读的一种生态阅读项目。经过4年研究,学校学生普遍在解读能力、阅读品质上有了丰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开启了“立体作文”项目研究。“立体作文”是指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找到合适的联系点和适切的关系带,一方面很好地承接小学时代的作文营养,另一方面较好地延续中学阶段的优秀做法,并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不断扩展学生由小入初在作文发展上的自然延承研究。
在我们看来,“立体作文”是一项真研究,它将在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展开作文教学的过程,揭示作文训练的脉络,跟进作文评价的体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作文研究向纵深走去。
一、“立体作文”的真实内涵
“立体作文”项目,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涉及以下几“多”的内涵(如表1)――
据此,我们拟定了中小学作文发展的表现标准(如上表2):
这样,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延承中,我们就有章可依、有本可张。作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依据拟定的标准学会控制:控制读、控制写、控制改、控制评。以下将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实践操作及多元评价上作阐述,本文仅限于讨论记叙文体的作文延承教学。
二、“立体作文”的基本规范
既然“立体作文”是考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9个年级发展水平的项目,那么,我们从一开始就从小学低年级段做好选材、构思、主旨、表达4四个维度的具体要求。
(一)选材:只有鲜鱼才可清蒸
其实,作文有无话可说是当前作文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事情。在有话可说与无话可说之间,涉及最大的当然是选材问题。这一点,不管是刚会识字的一年级孩子,还是表达有见地的九年级学生,都要把“只有鲜鱼才可清蒸”作为最重要的选材标准来规范。
同样以《原来春天一直在我身边》为题,以下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选材准则。
四年级:我们家住在顶楼。在顶楼的平台上,爸爸妈妈建了一个花园,里面种了一些植物,有金银花、榉树、万年青、蜡梅、野蔷薇、扶桑花、栀子花、三角梅等等。……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开始行动起来。先把喷壶灌满了水,接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提到了花坛边,拿起喷头,按下黄色按钮,朝着植物喷了起来。……那些花,尽管次第开放,开在不同的季节,但每当我在作业之余,提起水壶,为其喷洒清水,就觉得春天一直围绕我左右……
七年级:三年前,我爸搬回来一盆“金枝玉叶”,叶子肥大,很厚实,但是不开花。而且枝叶稀疏,便把它晾在阳台上,任其自生自
灭。……第一灾便是旱灾。……水灾它也经历过。……这第三灾可是断身之灾。现在是夏天,它已经长得和折断前没什么两样了,繁茂的枝叶,绿的像蘸饱了水,鼓胀鼓胀得。这是它的第三次重生,也是它的第三个春天。春天何尝只是一个季节,一株花草,一阵春雨。其实,春天就是一种精气神,一种生命力,一种不闹腾的执着。如此说来,春天何处不在?何时不在?放下焦躁的情绪,随处走走,就能邂逅似曾相识的春天。
以上,四、七年级学生都选择了自然植物作为描述对象,但一个以浇花为抓手,一个以静观为起点;一个是发现自然的春天,一个是发现生命的春天。很显然,后者的选材高于前者,但这是对四年级选材水平的一次延承,如果没有四年级的历练,很可能七年级还停留于四年级的水平。但不管选材质量如何,两者都做到了选料的新鲜,一如鲜鱼般适合清蒸。
(二)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作文构思的共同追求亦如此。但在此之前,笔者想述说一番小学生的作文构思章法。因其缺少整体思维与系统思维的支持,所以只能摆布出板块状、糖葫芦串式或一事一议式的构架,然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则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变换叙事角度,增加层次,改变顺序,添加悬念、伏笔、照应、波澜等,以此来提升作文构思的巧妙度与艺术感。
记叙文常见的构思艺术有:爬山坡式、葫芦串式、一支垂柳式、倒挂金钟式、冰上一角式;双线交织、运行、两两比照、烘云托月、山重水复……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借助于“苏教版”《语文》中的课例来带给学生直观的构思模型,如:
山型:《老山界》《飞红滴翠记黄山》
水型:《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 k
湖型:《七颗钻石》《分外甜美的葡萄》
塔型:《生命与和平相爱》
块型:《我们家的男子汉》《我的老师》=
链型:《月迹》《晏子使楚》《散步》 §
这些会给学生构思作文带来直感的冲击,对“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理念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揣摩。这是一名初中学生对于小学时懵懂无知、不知构思为何物的一次颠覆。
(三)主旨:思想所至,便是世界所抵
主旨的提炼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最为艰难的部分。而这一点也不是老师立马能教出来的,许多时候,它需要靠学生丰厚的阅读积累、文化积淀及敏锐的语感悟性。老师们应对中小学生的作文前奏――阅读,有着严格的立体规定,如:
一年级绘本故事,二年级儿童诗歌 ,三年级成语故事,四年级儿童漫画,五年级小小古文 ,六年级精美散文,七年级精短小说,八年级名人传记, 九年级哲理美文。
在中小学的阅读衔接上,老师们主要是在五年级时渗入小古文,引导学生提前渐入文言语感环境,而紧承六年级的是精美散文,七年级续读的是精短小说,这样在阅读体系上就一脉相承起来,为其思想素材的占有、整理,思想内涵的概括、提炼做了必要的准备,更好地为其作文的延承做了厚实的铺垫。当一名小学生在阅读时把吸纳中外精品中的深邃思想当成一种阅读的习惯,那么,当升入初中后的作文表达,这种前经验会慢慢渗入学生的文本中,时不时地会语出惊人,思想闪光。阅读,会带我们走向远方,而思想所至,便是世界所抵。这便是中学作文对小学的最好承接。
(四)表达:语用的法则在于虚实相生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表达主要是写实类的。它真实、可靠,也不失其朴素美。中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开始渗入写虚的尝试,想象与联想常成为他们最好的手段,描摹也变得细腻,语言自然丰美许多。以下是《自然之美》的尝试练笔:
四年级:终于到了希拉穆仁大草原。只见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蓝天下是绿茵茵的大草原。偶尔,几丛又高又绿的碧草点缀在上面,绿草之间夹杂着幽蓝的野花,像是一幅水墨画,淡淡的,轻轻的,一直延绵到天际……
六年级: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竹子映入我的眼帘。它们有的青翠欲滴,巍然屹立,仿佛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青年;有的已经只剩下枯枝败叶,仿佛是奄奄一息、有气无力的临终老人;有的还很矮小,仿佛是刚刚出生,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这些竹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枝叶和枝叶“血肉相融”,不留一点空隙。
八年级:走着、走着,一颗粗壮的大树便映入我散漫的眼帘,不禁抬头一望,那树上是淡粉一片。是蝴蝶缀满枝头,这般清新美丽?我心里美滋滋的。晨曦中,它披上了一袭轻纱,霰光清抹,好似彩云飘落人间。突然发现,这好像是樱花,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小憩一番。向左不经意一望,竟是一条粉色的河流。
很显然,初中阶段的语用训练是基于小学时的写实,又有所超越式的写虚,两者有机结合,使文章于虚实间生香,动静间生色。
三、“立体作文”的实践操作
然而,观念好讲,操作难为。依据以上4点规范,在作文研究中,还是从这4点出发,给中小学生可靠的抓手,并展开实践操作与训练。
(一)选材组材的弥合点:讲故事
其实,学生并不缺少素材,他们缺少的是怎样来运用这些材料。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讲故事。讲故事有一定的规矩: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该浓墨重彩时添油加醋、该惜墨如金时简单涂抹。总之,讲故事也要有分寸,必须在符合规定话题中的所有素材里选择与该话题弥合的点儿。训练这一点时,我们常常会给学生一个抽象话题,如“真正的美”。
三年级:《第一次浇花真美》《糯米粥真甜美》《老师的微笑真美》……
六年级:《黄山真美》《妈妈的口头禅真美》《年味儿真美》……
八年级:《乞丐之美》《巅峰至美》《高贵的灵魂最美》……
在学生的拟题及故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小学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学生对材料的处理与组合能力,从中也可以窥见初中学生在小学实写素材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们尝试到理性世界中去编创故事,使所用的素材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
(二)构思运作的巧合点:画图例
构思运作往往是中小学生最漠视的环节,很多学生止于讲述故事,这时,老师们就需要给他们一些形象的载体,来外化作文的行文思路。如讲《心里美滋滋的》一文。
六年级:《心里美滋滋的》(板块连缀式)
七年级:《三遇桃源》(爬山坡式)
八年级:《散步》(三线交织式)
3幅图例,直观地再现了中小学生在架构文本思路上的差异。六年级学生思维成块状特点,行文自然多板块连缀;七年级为线性思维,行文构思稍有波澜;八年级则在线与面的组合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三线交织与一波三折相交融,充分体现了“立体作文”对小学阶段的承接性。
形象的力量往往大于思想的力量,帮助学生画出行文构思的图例,是为了更直观地叙事抒情,并更好地改变从抽象到抽象的干巴叙事,进而以形传神,动人有效。
(三)主题传达的承载点:妙点拨
精当的选材与佳妙的构思,还需要有主题的点缀才更显行文之妙。而如果能够在这两者间找到一个承载点,恰到好处地点拨、提拔或升华,那么,文章的内涵将会于顷刻间提升数倍。同样是写《牵手观音》,我们选用了五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在同一场合观看视频,要求在描写、想象中卒章显志。
五年级:一张面,充满柔情与安静,千只手,播撒温暖与幸福,她们在舞台上投下的层层魅影,仿佛观音的佛光普照人间。
八年级:这是一群无声的天使,尽管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手缔造传奇,用舞姿诠释生命的真谛,让大家明白了什么叫毅力、叫坚强。他们用自己灿烂的生命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九年级:是的,喜悦是生命的黄金,宁静是人生最美的姿态。每天都保持向上的激情,我们便会像这千手观音一样,保持喜悦的心情,宁静的心境。然后,用我们的双手,把喜悦与宁静带传递给千家万户,传递给林海星空……
很显然,3组学生的承载点分别是柔情与安静、毅力与坚强、喜悦与宁静。由此也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阅读视野、文化积淀、思想内涵的浅深有异,然而又是如此贴合他们的心理实际。
(四)语言情思的契合点:巧叙议
当然,以上3点最终都必须借助于优雅的语言来表现,而所谓优雅的语言,必须依赖语言与情思的契合点,及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一点主要是对初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做到一事一议便可。七、八年级学生则需在叙事完整的基础上,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甚至标点的使用都做精细的揣摩。九年级学生则要能于详细叙事、精细描写之间,巧妙点缀议论抒情,并用最适合的语言形式来承载适切的思想情愫。
四、“立体作文”的多元评价
在“立体作文”项目教学的具体推进中,最难操作的乃是评价问题。形成各种适切的评价表(多元评价)成为项目推进的重要抓手,这儿,仅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中的记叙、描写为考量指标,作一评价示范(见表3)。
本活动旨在通过为青少年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文学爱好。活动坚持公平、公正、公益原则,倡导创新思维,倡导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活动之所以30年经久不衰,不仅仅是竞赛过程中规则的严密,以及它的公信力,更有它写作专业的权威性。从命题到评选,评委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
本届竞赛经过三轮淘汰评选,共有302名学生获得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7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7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获奖选手则来自于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100余所学校。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评比则通过学校推荐与自荐结合的方式,除了文学创作的条件外,还要求品学兼优,并得到学校的认可。因此,这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不仅文学创作水准出类拔萃,而且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俱佳。
颁奖典礼结束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孙卫卫就中小学生关心的作文训练、文学阅读、人生成长等话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专门致函对获得“雨花奖”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荣誉称号的同学表示祝贺。
写作:用词要不要很华丽?
“我周围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都喜欢把很华丽的词语堆起来,但这样又会显得文章过分空洞。我应该怎么办?”来自浙江宁波的蔡一林同学提出了自己疑问。
怎样才能让文章华丽而不空洞呢?黄蓓佳表示,华丽的表达是很多人在写作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积累的增加,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对于黄蓓佳的观点,毕飞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孩子的写作表达一定要华丽,华丽的表达是语言的扩张。”毕飞宇举出了一个例子,“‘孤零零’写一个名词,文章自然生动不起来,但是,如果能够用五个甚至是十个词语来修饰这个名词,表达会立刻变得丰满。能够写出十个形容词,这便是你的语言扩张的过程。”但毕飞宇也认为,华丽的表达终会随着年岁的增长,归为朴实。他举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他说华丽的辞藻好比小姑娘头上的发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独有,是美丽的,是合适的。当你渐渐成长,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个华丽的发卡,已不再适合自己,那一刻你可能就不再选择华丽。从华丽到朴实,需要一个过程。
阅读:应以经典作品为主
和作家对话,当仁不让的话题便是文学。有意思的是,坐在主席台上的作家孙卫卫,正是第二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获奖者。昔日的“文学少年”如今已成“文学中年”,但“前辈”和“后辈”的对话还是备受关注。
来自合肥第一中学的一位小选手勇敢地举起了手,提问了关于网络文学和网络的话题,想听听作家们的观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表示,网络文学还是有一定的文学性的,中国作协也动过想对网络文学加以引导,甚至成立网络作家协会的念头。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阅读还是应当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主,不宜在网络文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网络文学走红的背后不排除“网络推手”的存在,以致出现“一夜成名”等现象。所以读书还是应该有所选择。
《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补充道,阅读可以分为“娱乐型阅读”“知识型阅读”“品鉴型阅读”和“思想型阅读”,为自己的阅读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于知识积累、文学写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文修改:要不要给孩子一支红笔?
福建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贪心”地向到场的三位作家“取经”:都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到底应该怎样改作文?
红笔该握在谁手,毕飞宇和黄蓓佳两位老师再次出现了“分歧”,但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老师必须保护孩子写作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现代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文章写作所要用到的主要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写作思路,换而言之,现代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现代文教学为作文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写作基础,而作文教学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写文章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难点,很多中小学生都反映写作特别难,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文教学有其自己的特性,强调的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很多的中小学教学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只是一味的将作文的相关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有的老师的教学出现模式化的现象,就是给一个模板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套用模板,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与现代文教学相脱离
现代文教学与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的教师在教学上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却存在偏颇,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关系。但是实际上两者却关系密切。现代文教学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生情感的感知能力,对于文章思想的理解能力,对于语文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因此它是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现代文教学对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曾经说:“故情者文之经;词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也就是说文章有感情是好的文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要能写出好的文章,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大多比较少,且感受情感的能力也比较弱,要使其从生活中得到情感的源泉,来提升作文水平,有点过于勉强,现代文教学正好弥补了学生身上的这一缺点,它能帮助学生从别人优秀的文章中获得情感的丰富,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例如课本的余光中的文章《听听那冷雨》,蕴含着深刻的爱国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对人生哲理的体会,如果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这样的情感内容,那么无疑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以此为基础,无疑学生将能很多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父子之间的那种感情,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作者对于自己以前不懂事的一种“悔恨”,还有就是对自己父亲深深的思念,以此为基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与自己父母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省。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孔子曾经说过,“辞达而已”,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中小学生由于积累的语言材料并不多,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上还比较差。主要表现在语句不通、语句较为拖沓等,现代文的教学正好能够使学生感知其它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将语句写的有感染力。换而言之,就是现代文的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作文教学奠定学生一定的写作基础。例如《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比喻句等,语言的写作非常的优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点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能够获得提高。
四、结语
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有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真福,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黄蓓佳等。同时,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专门致函对获得“雨花奖”的同学以及获得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荣誉称号的同学表示祝贺。
颁奖典礼结束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孙卫卫与获奖师生,以及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们举行了文学对话活动。作家们就中小学生关心的作文训练、文学阅读、人生成长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整个对话活动有争执,有讨论,有颔首,有思考,精彩纷呈,掌声不断,令人难忘。
写作:用词要不要很华丽?
“我周围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都喜欢把很华丽的词语堆起来,但这样又会显得文章空洞。我应该怎么办?”来自浙江宁波的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蔡一林同学提出了疑问。
怎样才能让文章华丽而不空洞呢?黄蓓佳表示,华丽的表达是很多人在写作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积累的增加,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对于黄蓓佳的观点,毕飞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孩子的写作表达一定要华丽,华丽的表达是语言的扩张。”毕飞宇举出了一个例子,“‘孤零零’写一个名词,文章自然生动不起来,但是,如果能够用五个甚至是十个词语来修饰这个名词,表达会立刻变得丰满。能够写出十个形容词,这便是你的语言扩张的过程。”但毕飞宇也认为,华丽的表达终会随着年岁的增长,归为朴实。他举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他说华丽的辞藻好比小姑娘头上的发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独有,是美丽的,是合适的。当你渐渐成长,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个华丽的发卡,已不再适合自己,那一刻你可能就不再选择华丽。从华丽到朴实,需要一个过程。
阅读:应以经典作品为主
和作家对话,当仁不让的话题便是文学。有意思的是,坐在主席台上的著名儿童作家孙卫卫,正是第二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获奖者。去年,他刚以《小小孩的春天》一书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是中国唯一的纯文学性的儿童文学奖项。昔日的“文学少年”如今已成“文学中年”,但“前辈”和“后辈”的对话还是备受关注。
来自合肥第一中学的一位小选手勇敢地举起了手,提问了关于网络文学和网络的话题,想听听作家们的观点。作家孙卫卫表示,网络文学还是有一定的文学性的,中国作协也动过想对网络文学加以引导,甚至成立网络作家协会的念头。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阅读还是应当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主,不宜在网络文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网络文学走红的背后不排除“网络推手”的存在,以致出现“一夜成名”等现象。所以读书还是应该有所选择。
《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补充道:阅读可以分为“娱乐型阅读”“知识型阅读”“品鉴型阅读”和“思想型阅读”,为自己的阅读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于知识积累、文学写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文修改:要不要给孩子一支红笔?
福建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贪心”地向到场的三位作家“取经”:都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到底应该怎样改作文?
红笔该握在谁的手里,毕飞宇和黄蓓佳两位老师再次出现了“分歧”,但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老师必须保护孩子写作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中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随着人们对作文的重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改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学生学习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能加以运用,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作为我们教师来讲,如何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正确客观地看待事物,感受生活,这也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在我们现阶段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作文假大空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导致学校作文教育与实践生活的脱节,使作文教育流于一种形式。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效缓解以上问题,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得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
一、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从根本上解决现今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空洞与学生所接受的现实教育之间的矛盾。
倒退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人们虽然生活上贫穷,但精神上却空前富足,几乎全中国的人都在学习雷锋,人人怀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快乐地生活。越过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学雷锋从全年退到了每年的三月份,即使在三月,学习雷锋的号召也只是在学生中喊喊做做。我们不否认也有乐于助人的人,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般地稀少。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和家长观念的变化,使得大多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都是利己教育。在利己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们凡事把“我”放在第一位,东西要挑大的,做事要拣轻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要求学生写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作文,这就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接受和培养出的利己观念相矛盾了,作文也就只有抄写应付了。
围绕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得到加强,彻底弥补了懂得教育的空缺,我们围绕“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转变教育理念,构建现代公民教育体系”的课题研究目标,遵循实践研究中学生自行设计出的活动计划,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四个维度,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宝贵生命来之不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最后学生们都根据活动写出了“珍惜生命 做阳光少年”的活动感悟。
而我们开展的各种实践感恩教育活动,则从情感上让学生有了质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现今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空洞与学生所接受的现实教育之间的矛盾。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他们根据实践活动,在自己的作文中用真实的情感,尊重的态度,真实的内容来表达自己,而这些优秀的写作品质,也都是每一个公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与表达中所必须的品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拓宽课程标准中作文题目的相应设置,使作文教学有声有色。
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作文,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一点符合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很多作文在具体要求中都有字数上的限制,这无形中给了学生以束缚。试想,造成的学生作文现象是:学生中聪明的,提前数好了格,标记了几百字应该到哪个位置,然后再写得时候一边写,一边掂量,看还差多少字才符合规定字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每写几句,数一数,有的学生作文不用数,一气呵成,但写完了之后才发现,离要求还差一百字,于是就搜肠刮肚,在已经结构完整的作文后面,糊上厚厚的一层文字泥巴。试想如此状况下完成的作文,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肯定是毫无益处。
此外,在学生作文题目的设计上,也有很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离的题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明白,作文越是有感而发,越具有感染力。如今的孩子,大多数的生活轨迹是脱离社会生活,只凭想象和道听途说来写作,如果能在作文教学中,有效结合学生的公民教育活动,既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又同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效锻炼自己。二者有效结合,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