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语文 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不知几何时读书已不再是孩子们的爱好;不知几何时语文课堂变成了碎碎念、满堂灌;也不知几何时,我们那堂堂正正的方块字,竟成了折磨学生的工具了。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和低迷的状态。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上语文教师大都唱“独角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要想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采用动画场景,加上动听、有趣的语音效果,把文字、语音、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语言的激情,学生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会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必然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比如在学习施耐庵的《林教头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形式多样的知识素材,组织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前播放歌曲《好汉歌》,让学生在欣赏歌曲激昂的旋律、动人画面的同时寻找英雄的足迹,壮观的画面、正义到来的气息,为我们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因此,只要教师每堂语文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语文趣味因素,从而使语文课堂迭起、妙趣横生,我们就能从根本上改善语文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地学”“快乐地学”的最佳境界。

2“教”与“学”合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的职责不单单在于“教”,还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学生会学,真正做到“教”与“学”合一。因为课堂既是学生主体展现的课堂,也是我们教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教室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天地,我们在这里可以快乐成长,分享心情,激发灵感,收获感悟。

一句话,上到学生的心里,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和新课程的要求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展示才艺的机会。如在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力训练时,可以举行课前五分钟演讲、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仿“实话实说”主题论坛等活动。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出诗集,激发学生写续编课文、现代诗的欲望。在阅读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写读后感、作品赏析,然后进行报告交流或出文集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互动竞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竞争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边双向的活动过程。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竞争活动,使学生改变语文教学枯燥无味的看法。所以,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采用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互动竞争意识,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在班上组织背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和典故来源集锦比赛等。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将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反方,针对马蒂尔德愚不愚这一观点开展辩论赛,同学们各抒己见,在知识的长河中遨游。教学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时,组织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说出最多有关“读书”的方法。通过各种互动竞赛,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启迪,享受学习的过程,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本校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语文本身的魅力,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尊重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中职语文教学才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维,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四、以小作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的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五、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六、结束语

互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发展学生主体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接受。总之,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 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