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故事

传统文化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文化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1篇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动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随着社会发展动漫产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是国家软实力和形象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动漫业创新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 动漫产业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0

民族文化是国家的根本,明清则更甚。一方面要继承,2 对大自然的热爱油画创作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信息可以更准确、有效地传达,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对文化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使其相互渗化流动,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漆画因其制作手段和媒介材料的特征,中国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在这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她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表现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文化符号,提出“本国特色”的需求,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一

今天,动漫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世界发达国家,动漫甚至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思想文化表达方式,它对于青少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国家动漫产业获得创新的重要因素。

曾经风靡一时的《大闹天宫》等优秀国产动画片,正是以本国传统文化为故事背景,传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本质,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元素,因此,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巴黎的《世界报》曾经这样评价《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二、 传统文化与动漫产业之间的关系

借鉴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编著新的动漫故事,是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一条现实之路。不过,这样做并不是要拒绝西方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文化,而是从本土文化中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寻找当代人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

传统文化是振兴我国动漫产业的重要财富,是发展新时期文化产业的依托。动漫作品作为文化产品,有着民族性特征。而国内的一些人士主张抛弃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时,美、日等动漫大国却频频地无偿使用和演绎着中国经典故事,做出了很好的作品。例如。日本第一部动漫作品就取材于我国著名的《白蛇传》。

我们现在的文化和教育中参酌了不少西方文化的成分。不过综观全局。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是深入骨髓的,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如果硬性地移植、死板地套用美、日、韩动漫的手法,将美国的幽默和日本的精神以及韩国的雅致直接引入到我们的动漫中,将无法保证作品的风格及内容同受众心理需要、精神人格等的融洽衔接。舍弃传统文化的资源。忽视异样的文化背景,采纳我们并不甚熟悉的西方文明的要素,将令这样的作品永远停留在模拟的水平上。投资巨大的《魔比斯环》在国内票房的惨败即是教训。

三、 传统文化为动漫产业提供创作资源

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把中国文化的东西挖掘出来。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并且大受欢迎。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在《加菲猫》等几十部海外动画电影进入院线抢占市场的同时,中国也有十多部国产动画电影来与之对抗。《葫芦兄弟》、《潜艇总动员》、《赤松威龙》等动画电影陆续上映并获得了差强人意的票房成绩,让颓废的国产动画电影看到了些许光亮。尤其是其中几部富于民间故事、融汇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洋溢着浓郁中国风的动画电影的相对成功,更是让本土原创动画电影窥见新内容创新的一条路径。

国产动漫的艰难处境,除却市场占有和竞争力等因素,最致命的软肋在于动漫形象塑造上的缺失,国产动漫中鲜有富于特色、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从形式上来说。传统文化同样有许多好的元素、符号、工具可供当代动漫产业采借。动漫创作可以从很多传统文化的表达和展现手段中获得直接揭示内容的方式。优秀的动漫故事固然是核心,但如何借助各种表达符号展示故事,也不能忽视。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充分发达的文明积淀。我国传统文化在向动漫作品提供表现手段和符号方面。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为动漫作品提供丰富的形式供给。例如。中式服装、饮食、礼俗、特定的交际方式、民族音乐、民间信仰等就能很好展现于当代动漫作品中。

另外。我国文化还有着鲜明的地域性色彩。这种文化的地域性使我国文化表现出绚丽多姿的特征。为动漫创新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华传统文化多元一体。从整体上看。中华文化由儒、道、释三家汇集融合而成,但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形成了个性和特色鲜明的各种地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嬗变的图景下,增添了更多的色调和趣味。在这些地域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人格各不相同,在这些地域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故事也各有千秋。映衬、比对、发掘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同样能够为动漫作品提供优秀的素材。

最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借鉴、利用传统文化,都必须注意适当的创新,以及结合时代与表达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变革。借鉴、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原创动漫的探索,不是把本土文化资源原样态地直接搬移到动漫作品中来。传统文化只是为动漫制作和创意、创新提供素材。如何结合艺术的表达需要进行裁剪、编辑,是创意、创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现在。有一些演绎传统文化故事的动漫作品,对原作并没有进行符合动漫艺术表达需要的更改,虽然忠实于原作,但却失去生机。

近年来,许多中国动漫创作人试图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和神都移植到以现代高新科技为包装的动漫故事中,希望在原创性、艺术性和深刻性等方面提升中国动漫产业的内涵与竞争力。当中国式的概念与元素被国外动漫创作一次又一次地应用,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而中国的动漫创作人却常常忽视或者漠视自家的宝贝,这种集体失语的状态导致了国产动漫缺乏精神内核,缺乏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中国动画黄金80年》朝华出版社 2005-8-1出版

(2)《中国经典故事连环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7出版

(3)孙立军:《影视动画影片分析》,海洋出版社,2006.6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2篇

一、文化时代背景形象化

Flash动画能够将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形象化。例如:在教学《出塞》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展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古代战场、大漠荒烟的景象,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当时的环境。其实,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就必须要利用Flash动画的形象化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二、人物形象精神形象化

拯救文化缺失的教育,拯救文化苍白的孩子,这一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解读要重视民族文化性格的教育。苏教版语文课文之中有很多民族精神的文本,例如:《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教学就是深刻体会传统文化民族人格精神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渲染效果,可以利用Flash动画展现“破庙”的形象,展现明代时期的街道、村庄等,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苦”,体会到民族大义的精神。总之,Flash动画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具体,让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故事内容形象化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3篇

一、从汉字中渗透

小学语文的基础部分是汉字教学,倘若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则需要在汉字教学中渗透字形之美,进而弘扬传统文化。从小学生发育特点来看,可以说小学是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足够多的汉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融入《三字经》、《百家姓》等等经典的传统文化教材,并且将作为学生学习汉字的启蒙引导,为学生认识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汉字的“造字法”、“字根之间的结构”,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们了解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等当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江河”,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是“长江黄河”的专用名词,但是在今天,“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尽量为学生延伸字词当中的传统文化。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是小学生喜欢模仿的榜样,比如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字体,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在写板书时,要用工整简洁的正楷字体,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字形之美,领悟其中传统文化。

二、从古诗词中渗透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诗言志、文载道”,古诗词具有一定的意境,而且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所以古诗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塑造小学生良好个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山村咏怀》为例,该诗采用了列锦的艺术手法,通过诗句将山村中的亭台、花、烟村等等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副山村风光图,能够充分体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气自强,而且这首诗独特的数字排列以及诗中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加之朗朗上口,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方面极为有效。

三、从情境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倘若教师想要提升传统文化在教学渗透的有效性,那么可以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而教师则可以选择文化发展中的内容,将一些传统文化以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为了给学生创设对应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诗相关的资料,加上教师的旁白,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的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对新一代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而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情。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对个人品质、道德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义不容辞。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教学之中呢?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个汉字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领略汉字之美,这可以说是国学的基础。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老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进中国汉字。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字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的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涉及形体的变化,而且包括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重视书法教学,让这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热爱。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广为传诵。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比重很大,内容形式多样。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而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少些,其实词也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这样的词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在国学故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正确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杵成针》等。在课堂上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综合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历史故事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和节日等。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小学语文阅读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巧节,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由来。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四、在引导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画教学;民族文化

中国动画集中国绘画、戏剧、音乐之精华,是在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散发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当今的动画教学中,更要注重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与当前动画教学的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民族元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动画作品。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体现

每一部动画作品,无论什么题材、风格,都会受到创作者的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设定角色性格、思想、动作、言语、场景、道具、甚至主题思想等各方面都会体现出本民族特征。特别是中国动画,会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风格和民族化故事。而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是体现传统文化风格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做深层的挖掘,才能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1.中国动画中的取材来源

在中国动画内容题材上,大部分出自于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我国第一部由万氏三兄弟创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动画影片《天书奇谭》是根据明代小说《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取材于中国民间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有《金色的海螺》《牧笛》等。这些中国动画的代表作品,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出了东方艺术特有的艺术表现。

2.中国动画中的造型设计

在中国动画中,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京剧脸谱、皮影、木偶、年画等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如响誉世界的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在角色和背景设计、动作、音乐中都充分吸取民族传统造型和戏曲的独特风格,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玉皇大帝或是四大天王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曲造型,甚至到中国的门神,都是《大闹天宫》中人物造型的来源。《骄傲的将军》借鉴了京剧脸谱与绣像人物,背景设计运用了工笔重彩的技巧。《哪吒闹海》中的人物造型吸取了中国门神画的精粹,简约的线条配上民间常用的青、绿、红、白等色彩,充满了中国韵味。《神笔马良》中对民间木偶戏造型的挖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上这些作品在角色造型设计的表现形式,都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片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

3.中国动画中的意境营造

在中国动画中,对于意境营造也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动画片,运用齐白石墨趣而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李可染笔法的《牧笛》《山水情》等。在这些水墨动画片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动画故事,还能感受到水墨淋漓、诗画无穷的动画场面。这些动画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使动画影片的背景犹如一幅会运动的中国水墨画,显示出中国动画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当今的动画创作中,国外动画影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将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经典作品。影片尊重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将中国传统孝女故事进行演绎,既具有现代特色,又使影片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情调。

以上这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优秀动画影片,结合现代的制作动画效果,让我们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一条既属于中国特色,又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国动画产业中的“精髓”,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当前的动画来说,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创作,从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走民族化之路,才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价值的动画作品。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创作出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作品。

1.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动画创作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文化精髓,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如中国书法、皮影、祥云图案、国画、敦煌壁画等,这些传统民族文化里有很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创作元素。目前正在学动画的学生,大多是注重艺术表现和软件技术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创作的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外来的理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根系里一定能够发掘出适合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延伸出来,发展成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动画设计,让作品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拥有文化内涵。只有立足于民族、立足于传统,摆脱盲目的跟从,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才具有个性。所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应该贯穿于整个动画教学的过程中。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鼓励学生多看、多学,把握更多的设计风格和形式。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绝不是孤立和片面地把传统的风格样式完全照搬地继承下来的。传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传统不断保持着改变与发展。在文化元素的吸收上,传统文化元素因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地域的减少,正在逐步走向衰弱。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入一些中国动画赏析的课程,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生活观察的能力,通过对动画作品的解读,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搜寻各种民族文化信息,了解各地域之间的不同民族文化信息,各个地区的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去。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进行民族文化的体现。

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动画设计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元素,要求学生的动画创作与规划生活、社会、学习有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挖掘、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艺术成为学生动画创作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从而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动画作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教学方法上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渗透到动画的教学中,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在民族文化特色上多思考,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将中国民族艺术特色融入动画作品的创作中,就一定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和民族特性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京,2003年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渗透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藏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之中,可以充分渗透和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知识,使小学生接触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较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小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相吻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渗透和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相吻合,由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可以极为容易地记忆琅琅上口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从而较好地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充分契合,极大地增强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2.与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相契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还可以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到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领略到中国汉语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揣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情感内涵。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探索

1.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和潮流,认识到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通过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奠定小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塑造小学生的人格品质。教师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理念,以系统的、开放的视野和眼光,全面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2.注重层次化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采用层次化的教育措施和手段,较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具体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将视线集中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主、思想和情感的指导为辅助,奠定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以语言为例,可以借助于字谜这种特有的汉字文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汉字,体味到汉字所具有的独特趣味性,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汉语言文化的内在神奇和奥妙。另外,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书法、象棋等传统文化,增进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词串的方式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透;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并倡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阅读兴趣。以对子歌和对联为例,可以让中年级的小学生朗读对子,如:“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通过对子的读诵,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较好地实现记诵;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并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中的部分词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能力。以“对联”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要增加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难度,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不同类型的对联。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增进学生在传统文化阅读中的情感理解和道德体悟,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

3.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内容入手:(1)古诗词的背诵阅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阅读,感受和体味古诗词独特而优美的意境,体悟古诗词中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思想情感,可以利用古诗词的易记易背的特点,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诵。如:《墨梅》、《竹石》、《石灰吟》、《菩萨蛮》、《卜算子》等,使学生通过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郁的古诗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妙。并且,在讲授和阅读《氓》、《采薇》篇章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和学习《诗经•郑风•子衿》、《诗经•魏风•硕鼠》、《诗经•魏风•伐檀》等其他阅读名篇,以实现延伸和拓展阅读,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寓言、传说及历史故事的阅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寓言、传说及历史故事等,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牛郎织女》等,通过简洁、传神的寓言、传说故事,刻画出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其诙谐幽默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阅读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就可以使学生明白这个历史故事所蕴含的知错能改、宽容大度的道德品质,体悟其中内蕴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和学习《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理解思想目光短浅的自负心理的害处,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3)传统历史文化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华的史实;通过阅读《丝绸之路》把握各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情感。(4)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穿插和融入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小学生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章节选读,可以领略到孔明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周瑜的心胸狭隘、小气善妒;鲁智深的智勇双全等,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状态,较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实现传统文化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融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将传统文化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将传统文化阅读的情境与生活情境相融合,感受到真实的、可以触摸的情境和氛围,则可以更为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悟。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可以结合《牛郎织女》的阅读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人民对于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个传统文化阅读内容与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乞巧节、传统情人节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激发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5.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使学生领略和体会到独特别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可以将闽南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鲜明富于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使学生喜爱闽南民俗,增进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实现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师可以在小学阅读课堂中让学生学习闽南歌曲和闽南语言,并播放闽南流行的歌仔戏,呈现丰富多样的闽南歌仔戏中的乐器,使学生领略到闽南文化民俗之美。还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了解闽南文化和语言,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其中“斜”字的闽南发音为“xia”,而非“xie”,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闽南文化民俗与汉语的差异和音韵的变化。另外,还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闽南的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如:可以向学生讲述闽南文化信奉的妈祖、道教等;并向学生介绍闽南文化极为流行的纸画、剪纸、木偶、高甲戏、梨园戏等,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民俗文化知识。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宜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将其渗透和融入到阅读课堂的教学之中,引领学生细心地揣摩和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情感,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杨丹.探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引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2]刘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8).

[3]杨伟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动漫;民族;传统

我国的动漫发展历史源远流长,1926年万氏兄弟创作的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首页。他们可谓是中国动画片的鼻祖。我国的动画是建立在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不论是故事还是造型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生动而绚丽,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题材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一、民族元素的运用在动漫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大量地不断被运用到动漫中而逐渐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喜爱。艺术是相通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对我国动漫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它还将长时期影响全球的动漫业。

(一)中国本土动画的优秀传统与当下之发展

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铁扇公主》是除了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之外绝无仅有的动画长片。1949年后,中国动画艺术发展迅速且涌现出一批精品,其在表现形式、题材选择、内容呈现、主题内蕴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本土特色,被国际动画界誉为“中国学派”。 中国动画创作者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动画风格,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厂推出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动画创作者们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远赴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雕塑、绘画、建筑等资料素材,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才完成这部二十多分钟的动画片。将军的脸部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形象,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也采用了民乐,民族乐器最能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琵琶乃称为“民乐之王”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轮指、按弦……当画面、情节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二十多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先河。同时,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动画艺术手法和提高动画技艺。并且在动画艺术形象的创作中不断开拓具有浓郁名族文化特色的造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还尝试了各种其他手法,如借鉴水墨画、剪纸、皮影、木偶、折纸艺术等,把动画片的制作技术与引以为荣的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相结合。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到后续又拍摄的剪纸动画片《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随着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上海美影厂又研制出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同一时期又创作了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水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也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其中。该片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多的名誉,它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肯定,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这个阶段中国的动画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元素与动画相结合比较成熟的阶段。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韩动画的冲击下,从80年代初期开始,《多啦A梦》《变形金刚》等一大批优秀动漫作品占据了中国的市场。这些制作精良、迥异于中国传统风格的动画片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欢迎。在国外动画的大量涌进之下,中国动画逐渐进入竞争乏力和市场占有低下的困境,虽然近些年来,虹猫蓝兔、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中国观众所喜闻乐见,但是与较早期的《天书奇谭》《大闹天宫》等作品相比,这些动画形象的文化内蕴和民族特色都明显不足。最终落下艺术和市场的双重遗憾。许多观众总会在内心轻轻呼唤儿时的经典,“以往传统风格的动画电影哪里去了?”

(二)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中国元素的市场号召力

从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以我国南北朝民歌《木兰辞》改编的《花木兰》到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征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观众,成为国内外异常夺人眼球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上映三周累计总票房超过1. 35亿人民币,成为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较之于迪斯尼对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的改造,梦工厂对于中国文化的运用似乎更为大胆,“功夫”主题和“熊猫”当道,片头、片尾的动画充分融合了剪纸、水墨、皮影等中国传统手法,我们还注意到,片中无处不在的汉字,中国传统手推车,四人轿甚至包括针灸、筷子、爆竹、祥龙、八卦、太极等都充满了中国元素。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还充满着中国哲学精神。相比之下,时下中国本土的一些动画影片本身却缺少了对中国文化内蕴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传达,在深层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方面仍待提升。

中国风格的动漫作品频频出现在世界动漫的舞台上,并且获得全世界广大观众的广泛好评,说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应该坚持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所谓的“中国风格”不仅是指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表现手法,更加重要的是对我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作品的故事、造型、音乐等方面都要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当然在吸收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该与时代接轨,用现代制作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来完善原创作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在世界动漫的舞台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国动画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需要加快培训的速度,提高培训质量,调整专业结构,营造动画专业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认同和感情,并致力于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风格的优秀原创(音乐与动画)作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提倡“中国风格”的动画,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开拓中国自己的动画市场。动画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必须通过动画教育改变动画从业者的创作理念,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和度来实现。因而动画教育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应该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响了一代人,而又一代人却迷上了柯南、机器猫、倒霉熊、海绵宝宝等,中国本土的动画语言符号在这一代人身上似乎没有传播的可能。在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动画强国的冲击之下,我们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失去了市场和民族文化观念,失去了应有的观众群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合理利用。

首先,对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是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较好的教学方式。如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宝莲灯》《哪吒脑海》,根据寓言故事创作的《东郭先生》《崂山道士》,以敦煌壁画故事创作的《九色鹿》,等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中国传统元素来创作,如加强学生对本土的民族乐器和音乐有基本的了解,懂得如何为动画片来挑选合适的音乐,尤其能创作原创音乐更好。通过命题的要求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加深认识并运用到创作中去,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是长期的。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对创作思路的把握,增加设计思想内涵的培养。

再次,对传统文化的培养还体现在对传统经典书籍的阅读与音乐赏析。比如古代经典著作、中国美学、中国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族音乐赏析等,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和题材。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具有独特性、象征性和传承性,而每一代中国人又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丰富视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动画工作者的必修课。

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动漫艺术的融合

民族文化元素题材的动画近年来正飞速发展,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又可以有机地统一在动漫产业的舞台上。如何使中国动漫走向世界,创造出中国风格的动漫作品,把握和坚持设计中的民族性,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代的动漫艺术有机结合尤为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灿若星河,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中国本土动画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民间传说和民族题材的作品,服饰习俗、环境捕绘、人物造型、性格特征、配乐辅托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提炼。其中年画、木雕、剪纸、皮影、水墨画、戏曲等都源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来源于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艺术的积累,来源于中国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意识。中国动漫要想站在世界的舞台,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与动漫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动漫产业发展的趋势。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动漫艺术发展的道路,形成既有强烈时代感又蕴涵深邃的东方文化风韵的动漫风格是发展之必然。源于本土而高于本土,创作的思路要扩展,要有全球化、国际化的宏大视野。虽然时代进步,文化多元,但文化的根源依然是根本。对于传统我们应该继往开来,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提升民族文化地位,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展,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有意识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对传统素材和民族风格元素进行挖掘和整合的同时,更应该用科技的手段和现代制作技术来完善作品,这样的动漫作品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借助动漫艺术这一媒介传播出去,才能在世界动漫舞台上具有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彭玲.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言学科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优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或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师》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既体现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同时还渗透出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准备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另外,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②有感情朗读课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积累文中佳句,能够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其后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孔子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孔子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品行两个环节完成课堂的讲授。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堂反思:对于该教学案例,可以从两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词语。文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应当先让学生进行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能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是课堂主线。显然,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致使在进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真正感受到,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如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为: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保证语句通顺;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词语,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教学课件、十二生肖等邮票挂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课堂学习中。之后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设置主题为:闪光的钥匙新闻会,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接下来,让学生将近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新闻行形式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新闻会。随后,教师在课堂结束之际再进行奖励评定。最后,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反思:①新闻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否真正地渗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该案例,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十二生肖资料的交流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课下是否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延伸到课外学习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也要在课外融入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课余作为课堂的延续,应当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最具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也非常喜爱。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时融入传统文化,而后在课下布置灵活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在节日之时,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与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是民间习俗。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师》的例子中,在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作者:张美玲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