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1篇

温晓清

21世纪正以倒计时向我们走来。和平和发展,将是它的主旋律;而竞争, 将是它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不管是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竞争,还是经济上或科技上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高低的 竞争。

关于素质教育,柳斌同志指出:它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普通中小学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 根本所在。

普通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 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 何学科不能代替的。虽然世界上其他国家在中学里没有开设我们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但类似的功课则是必须开 设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上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程,下面谈谈自己在这 方面的思考。

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先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克服单纯的智育型和片面追求升学(即分数第 一)的旧观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教师,特别是教师自身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变革。

过去,思想政治课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基本上是围绕升学指挥棒转动,教学工作 不是为“育人”服务,而是为片面升学服务,“升学”教育压倒了“育人”的素质教育,结果往往是思想政治 课的“教书”做得比较扎实突出,“育人”却未放到应当重视的位置。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 的现象,年复一年,屡见不鲜。还有许多人把政治课看成是升学考试的“拿分课”,甚至以此作为评定职称和 发奖金的依据。这种错误的导向,造成政治教师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应付考试和拿高分上,而不是 放在培养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政治课的理论条文虽然 背得很熟,考试成绩也很好,但他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并不高。这样的情况从反面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 在育人方面存在着不足。

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要按照中央有关通知精神改革教学思想,根据其指导思想及基本任务的要求,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 首先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克服单纯的智育观念,片面追求升学的观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上。

只有克服了片面的升学教育观,确立了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观,我们才能真正地进行教学内容、形式、方 法以及考试等方面的改革,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到育人,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注意到育人,在拟定试题时也 想着育人,从而把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从升学指挥棒的高压下解 放出来,完成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任务。

第二: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现在所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在过去的教材以及各种改革实验教材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比较成熟的教 材。它的组织体系、内容结构都比较科学,这是广大政治课教师及编写人员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认真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下功夫做好的工作。比如:初中一年级的思想 政治课,则是此前的《公民》课脱胎而来的。两册书共十课,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培养学生具有“五爱”道德, 做“四有”新人来编写的。其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教育学生懂得做人之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 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教学中以 学生为中心,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一致;坚持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 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先行作用;坚持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 于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之中。以上“热爱祖国”一课为例,我着重引导学生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以及特区的基本 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的教育,并建议班级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了 解祖国的建设成就,尤其是深圳特区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了生动的教育。此外 ,开展壁报比赛、歌咏比赛、组织“我爱祖国”、“祖国和我”、“我爱特区”为主题的演讲会等。这些实践 活动,既把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情感化,又把教学中热爱祖国的内容与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一起 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在教法上,针对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的特点,多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法(如放映教学录像、幻灯,组织调 查采访、参观城镇农村等);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搜集名人名言编辑成册 等;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开展幻想畅谈主题班(队)会,组织小辩论会,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 针对他们自尊心强的特点,采用表扬为主,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正缺点,等等。

此外,依靠班主任、年级教师,依靠家长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组织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形成全方位的素 质教育网,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抓好素质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三个面向”的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今天的中学生,是下个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实现我国下世纪发展战略目 标的快慢。

对中学生而言,抓好素质训练,让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劳动 素质等,确实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光荣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怎样抓好素质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教学目标,逐步地全面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有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时代新人 。

思想政治课,有它的总体教学目标: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目标之下,具体到每一册每一课,又有其子目标。比如高中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原来 的课名就叫科学人生观。它的教学目标是:上册要求学生从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 生的理想与价值,逐步树立科学人生观;下册要求从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入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物质第一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上册的内容偏重感 性知识的教育,下册突出的是理性的教育。明确了两册书的教学目标的不同点,我们便好因材施教,抓好培养 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素质教育了。

2.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多才多能,做既懂理论又能实干若干的新型人才。

每门学科都有能力培养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怎样注重能力培养呢?我认为,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即能说会写。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建设,细心的学生看到道路清洁,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没有纸屑果皮;粗心的学 生则一路说笑,城市的房屋道路、花草果木,一概未进入眼里。二者的观察力就有高下之分,如果再就此问几 个为什么:“城市的环境好说明了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理性的认识?”有的学生能说出许多道理, 有的学生则说不出什么来,这里,分析能力就有强弱之分。老师就此再引申一下,举一些环保的典型事例启发 教育一番,那么学生就会在参观城市活动中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增强爱护、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前面所述的调查、访问、墙报比赛、歌咏比赛、主题班(队)会、小辩论会以及其他活动中,都能达到 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搞与不搞,情况与结果大不一样。这些能力训练的活动,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 口,既有书本知识(理论)的指导,又有具体的出力流汗的行动(实践),通过反复的锻炼,就能达到培养他 们成为多才多能,既懂理论又能实干苦干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我们的感觉是,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行动滞后于认识较远。

3.重视社会实践,训练学生顺应潮流发展,做21世纪的有用之人。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2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初中生鉴赏古诗词作品,在理解大意、感受意境的基础上还应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必须拓展诗词教学空间,开发诗词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以下几种途径供同行探讨。

一是背景资料链接。学习古诗词前,可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资料,也可由教师介绍作者相关材料或小故事。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环境、人品等进行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入诗情、入诗景。

二是情景空白补充。诗歌语言凝练,语言跳跃性强,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诗词意境,理解作者意图,感受作者情感,教师可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补充情景与情节,将诗词扩写、改写或续写。如学习《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等诗歌后就可让学生在情景补充中感悟精妙的意境。

三是情感心理对话。当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大意,感受了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后,教师可设计一些心理情感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理对话沟通,在沟通中提升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如学习一些寄情山水的诗歌后就可让学生与诗人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还可与苏轼、陆游、李白、杜甫等诗人进行对话,感受他们的人格美。

四是同类题材鉴赏。为了让学非常透彻地了解诗词意境,学习时还可进行同类题材鉴赏。如同是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悲一喜,学生在比较中可以深刻领悟古人那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

五是精美意象再造。古诗词中关于写景、寄情、人生感悟、哲理等等主题留下了许多名言佳句,这些是诗词中的精华,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赏析、再造意象(细致刻画、描写)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的赏析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是名句迁移运用。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作者情感,达到共鸣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方能才思敏捷,才能领略诗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才能大胆张扬个性、挥洒青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人老志不老的豪迈情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顽强的生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美好的祝愿……这些要能脱口而出,意到笔到。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3篇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个人应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绝对真理”灌输,以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烦、排斥心理。其实,热爱祖国,并以自己的切实努力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富强作出贡献,这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应具有的品德和责任。这一点,中外皆然。美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不要问祖国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们为祖国做了什么”,就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我们的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把个人的成功成才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具体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我们应避免简单化、抽象化说教的误区。我们可以援引具体事例、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例如,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曾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其中蕴含的拳拳的爱国之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萌发出一种与伟人同行的冲动。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集体活动来加强爱国教育,在平时正常上课之外,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的集体活动中,例如,一年一度的学校歌咏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学校也可经常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使学生真正得到启示与教诲。前不久的纪念抗战70周年大阅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许多学生表示,在观看阅兵活动的现场直播之时,意气高扬,激动不已,从心底萌生了作为中国人的一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以及跟随前辈英雄的步伐,为祖国的强盛尽自己一份力的强烈意愿。

此外,“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就是一位好老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血战台儿庄》《》等影片,前辈救国救民的精神使学生感动,从而体会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而读书的信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能得到崇高信念的引领。

二、贴近学生实际,让德育植根于生活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教育环境和社会风气,当前德育工作在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基本方向同时,应遵循德育生活化的原则,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寻找德育的切入点。这是丰富德育内涵,避免德育沦为空洞说教的合理路径。

1.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生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经常会遇到困惑与挫折,这是成长路上自然而然的事情。此时,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关心、引导和鼓励,而这,同时也是德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坚持“爱和严”相结合的方法,拨亮学生心中理想的灯,鼓励他们说出“我能行!”,激励他们不断进取。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心路历程,对于意志消沉的学生,要适时把握教育契机,通过师生间亲切、深入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让学生时时感到老师是自己的坚强后盾。我们还可以活用传统文化的资源,让学生坚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今天我进步了吗?今天我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明天我将怎么做?

2. 注重榜样的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的学习榜样,可以是伟人,或某一领域的一时之选,如邓亚萍刻苦训练,永不懈怠,赢得了18个世界冠军的事迹。此外,身边、日常生活中同样不乏感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教育素材,如二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教学点的普通教师,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万难、逆境成才的脑瘫学生等等。相比之下,源于日常生活的德育榜样,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更能体现榜样的教育效能。因为,它们不是高不可攀的典范,而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之后能够触及的目标。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59

中国礼仪具有悠久的历史,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古训,无不体现了知恩、报恩的美好情怀。然而,当今社会,因为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心、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并协同起来,对小学生开展多种感恩教育,让他们从身边的事情感受到父母的操劳,感受到身边人的关爱,从而逐渐形成“感恩”的思想意识,让学生从心底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家庭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为下班的父母送上拖鞋;为父母送上一杯热水,坐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在他们疲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生身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为先”,身为子女必须感恩父母,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最终得到的只是满头银发与布满双脸的皱纹。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赞美母亲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爱的旋律中能让学生逐渐从心底感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无私的母爱和父爱。家长应引导孩子通过一系列点点滴滴的小事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在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方式。

二、在活动中的感恩教育

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是使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中的琐事缺乏感受,没有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就会慢慢地缺乏为别人着想、感恩别人的意识。

因此,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利用节日文化活动,倡导感恩教育,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明悟感恩的意义,并努力尝试从今后的生活中学学习感恩,增加对祖国、社会和父母的感恩之情。

(一)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校可以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爱父母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活动的目的意义,让学生感受父母义无反顾地呵护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艰辛和不易。让学生明白父母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源于无私伟大的父爱和母爱,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想法是父母的笑容和对自己的肯定,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福。

(二)教师的教诲之恩

人一生,只有今世,没有来世,知恩要趁早,报恩更要趁早。人的一生中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教师的教诲之恩。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思想认识的帮助者,通过开展类似“感恩老师,我为老师送贺卡”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学会感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对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熏陶,促进他们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我们这些后来人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用生命的痕迹激励着学生真正从心底里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三)社会的仁爱之心

中国从古至今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古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读一读古人的爱国至理名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德育基地教育等活动为载体,逐步增强和激发学生“知恩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主阵地,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对社会常怀仁爱之心,让学生从心底感受最伟大的美德是热爱祖国。作为祖国的儿女,我们的人生就是要以最优的业绩去回报祖国母亲,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

三、家校协同中的感恩教育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学生在家庭受到的教育要远远超过学校的教育。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上总是有求必应,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加快增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所以,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结果。学校可以定期发家校表现记录卡,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进步;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近期在校表现;针对学生的进步,家长留下真诚、鼓励的话语和发自肺腑的对教师的谢意,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密切了家校间的联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感恩活动的开展得既扎实又有效。

四、校园环境中的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通过学校读书走廊文化,利用一些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表达出节日的喜悦,并在全校掀起一股 “好读书,读好书”的浪潮,让全体师生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体会读书的乐趣,领悟读书的真谛,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养成教育,让校园里无声的墙壁说话,展示校园魅力,与同学们共同成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读书活动成为促进感恩教育的基础工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之,在进行感恩系列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突出教育的实践环节,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实践,在享受过程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思想道德的境界,从而使感恩教育的道德要求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学会做人,传递感恩的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20(4):9-12.

[2]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 2006(1):59-62.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5篇

1、

小故事《问路》    可:我先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已学了哪些礼貌用语?

章淇: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使用好体态语言?

章淇: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

可:是啊!用了礼貌用语。

于:人与人之间变得分外亲切;

可:用好体态语言。

于:生活变得分外甜蜜。

可:如果丢了礼貌用语,

于:那又会怎样呢?    可:请听小故事《问路》。(浦可也,范萍,潘云飘)

可:听了小故事,你们知道老爷爷为什么不给没有礼貌的人指引方向吗?    众:队员发言。    于:大家说得真好!语言是心灵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能映照出你的修养与文明程度。俗语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    伤人六月寒。”让我们都学会说一声: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让温暖的人际新风,吹遍神州大地。    2.不文明事例    可:文明礼貌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完美体现。但是现实中不文明的礼貌的事例有很多:有人在餐厅里把剩的饭菜乱丢,有人把嚼过的口香糖吐在地上;有人闯红灯、踩草坪、折花木……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小事,但是许多大事的发生都是由小事引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处理好而导致严重后果事例比比皆是。大家还能举出一些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吗?    众:队员发言。    3、相声《文明礼貌用语新解》

可:刚才我与我们班的宋芳艳同学学了一手,我也来为大家表演一段相声:    文明礼貌,给你添风采;    称职工作,给你增自信;    周到服务,使你受尊敬 ;    热情助人,使你更快乐;    勤奋向上,使你永充实。    可:还不错吧,不过高手还在后面,下面请听相声《文明礼貌用语新解》。(宋芳艳,潘云飘)

4、如何让文明的鲜花到处盛开,各小队代表报告

可:讲文明,懂礼仪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于: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水平的反映。    可: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活动。下面,请同    学们以小队为单位派代表上台讲讲如何让文明的鲜花到处盛开,大家掌声欢迎。    第一小队代表:在学校里,要自学地遵守规章制度,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见到老师问声好,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戴燕)

第二小队代表:我们每位少先队员在公共场所里,要遵守社会公德,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乱跑乱窜,勇于向不良行为作斗争,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讲究、维护环境卫生,为精神文明增添光彩。(陈忆莲)

第三小队代表:在家里,我们要听家长的话,尊敬长辈,不任性,不撒娇,不挑吃、穿,离家、回家时向父母打招呼,当家长提出合理的要求时,要去做,提出要求不够恰当时,要耐心地解释。(汤思聪)

第四小队代表: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友好、团结、要助人为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更不能动手打人,骂人,不说粗话,脏话,待人礼貌、和气。(范萍)

可:刚才,各小队代表都说得很好,是啊,我们应该时时讲礼貌,事事讲文明,让文明的鲜花到处盛开。

于:孙潇:“请问,你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吗?”

队员:会,比如,要叫同学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应该客气地说一声“请”;当他人帮助我的时候,我应该说声“谢谢你”;当别人对我说“对不起”时,我应该回答“没关系”。    于:说得非常好!

5、古诗朗诵《沁圆春雪》、《满江红》    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在我们民族的艺术宝库里,诗歌是一串最长最璀璨的珍珠。我们学习唐宋诗词名篇,不但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还可以激发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重要性

青少年承担着将来建设祖国的伟大任务,他们将来会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建设祖国的领军人物。由于青少年在将来任务重大,因此必须搞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三方齐抓共管,担负起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学校经常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1.学校经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校利用法定假日或者中国传统节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爱国主义书籍、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通过开展这些活动,青少年就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懂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种种灾难和中华民族勇敢抗击外来入侵者的英勇表现。青少年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够更加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学校注意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提升青少年的文明行为。学校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通过学习,青少年能够形成基恩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辨别事情的对与错,提高了区分是非善恶的的能力,增强了守规、守法意识,使青少年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3.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学校能够通过很多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的宣传,为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这能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好习惯,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使青少年了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技教育开启了未成年人智慧的大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制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举措。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艰巨任务,学校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学校把法制教育也纳入正规的教学课程,这样就会使青少年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多举办一些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达到全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5.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诚信意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工作也不能忽视。学校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手段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内容,举办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增强了诚信意识,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全面掌握青少年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建立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室。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矫正了学生的犯罪心理,从而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干净的环境

1.学校大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不受污染,这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增强青少年辨别善恶、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学校经常举办一些专项教育活动。比如,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宣传的作用,合理利用宣传栏、广播的优势。比如,学校进场在宣传栏内张贴名人名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利用广播多向学生宣传“崇尚科学、反对”、“文明上学,远离赌博”等。只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搞好之后,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学校控制网络机房的开放,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少年上网。学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使青少年意识到网络不是游戏的工具,只是方便人们与外界沟通,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各种各样问题答案的工具,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这能够有效减少网吧对青少年的吸引,使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加健康。学校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力度,使其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学校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上网成瘾的同学。教师要从心理上慢慢疏导,发现他们上网成瘾的原因,使青少年对网络的危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网络知识,这样在与喜欢网络的学生打交道的时候会比较顺手。学校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使学生不登陆那些带有不健康信息的网站,不把自己的信息轻易告诉陌生人,不与网友见面,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遭受不法侵害的几率。

总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定要大力推进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用,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当然,面对新形势,学校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家庭、社会一定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切实肩负起培育健康的为了接班人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 辛耿华.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学校德育体系[J].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6, (7): 28-29.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任何学科教育的目标中均有德育任务,并包含着德育因素。作为一门艺术课,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已成定论。新课标提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显示了音乐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及密切关系。它表明了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德育的重要形式。《音乐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作了“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表述,提出了“通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要求,以规范和引导音乐教学对德育的实施。那么,通过哪些途径让德育之花盛开在小学音乐课堂呢?

一、音乐欣赏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欣赏乐曲《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也给几张《小白菜》的图画让同学看,老师简单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画面的内容“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那时候有个小姑娘从小就死了娘……”,当老师用低沉的语调讲完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声,让他们有一个对比,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增强了对:“小白菜”的同情,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二、歌词内容

从音乐教学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部分,如果只是纯艺术地从音乐的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对学生审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如:小学音乐第二册教材《大鹿》,内容表现了一只小兔被一只大灰狼追捕的紧要关头,大鹿开门让小兔进屋,一起手挽手团结起来抵制大灰狼,从而保护了那只小兔子。我根据歌曲的内容,改编成一个故事:在大森林,大鹿、小兔一起团结起来,逃过了大灰狼的追捕,并揭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同学们听着动人的故事很容易进入歌曲的意境,接着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音乐游戏活动,让学生戴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头饰,随着音乐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在思想上得到教育,而且还懂得了爱护弱小、舍己救人的道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三、音乐故事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

四、课外活动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总之,音乐教材中发掘德育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选择好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时机,适时点拨并恰如其分地引导,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范文第8篇

论文摘 要: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巨使命。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为便捷。从体育的本质来看,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还造就人的心灵,使人具有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品质。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修养,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中学体育教学自身的性质和任务蕴涵着或表现出鲜明的德育功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以下功能:积极引导中学生去追求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集体荣誉。体育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情感、意志、毅力、信念、习惯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时时处处都有,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自觉坚持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中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内容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2.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3.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5.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 

6.注重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竞争进取的精神 

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1.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身正是范”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何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自身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改变教师光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 

    3.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箱、跳山羊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障碍物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4)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组织的各种代表队是由学校各类体育项目的精英组成。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促进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些体育尖子生在各自的班级中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级中其他同学对体育的态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群体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体育教学鲜明动态性和群体性,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身体练习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就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和任务的完成,就能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鸥.面临考验的教育学边界:关于教育学三分科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