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草原的诗句

关于草原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1篇

高原冬日的清晨往往有很浓的雾,天空不再那么透亮而高远,而是一片灰蒙蒙,有点压抑,干燥而寒冷的空气令人时时感到有一种憋闷――尤其在玛曲,这荒凉而硕大的草原之上。

多年以前,我想象着玛曲,翻阅朋友们关于玛曲的所有的文章――《青青阿万仓》、《风雪齐哈玛》、《遥远的木西合》,我心里暗暗就和它们有了约定,所以,我要逐一去拜访,逐一去感受,那种无法言传的神秘和自己幼小心灵对青藏高原的认识。阿万仓―― 一个姓氏,我不敢遥想它千年以前的寂寞,亦不敢展望它千年以后的盛大。凡此种种,感受是自己的,就像现在,我于碎石铺就的通向阿万仓的路上颠簸着,我不说什么。

第一次进阿万仓,第一次目睹冬日笼罩下的草原,第一次翻越海拔4500多米的高山,突然之间深感人生的仓促和不可预料。缭绕于山间的是绵密奔跑的大雾,它们似乎要吞噬尘世的一切,把所有的秘密隐藏起来,让仇恨看不见冰冷的刀子、让狼群看不见温柔的小羊、让我看不见生命的色彩。枯黄的草尖上悬挂着肥胖的晨霜,在没有阳光的照耀下,它们让枯草低下往昔骄傲的头颅。远处的山显得很平坦,奔跑的雾和它一样高,隐隐移动的羊群和它一样高。没有比它们更高的生命出现,或者,所有生命都不会达到它们的高度。在寂寞空旷的玛曲草原上游牧,我多希望自己是一枚叶片,找到深秋的慈爱,也希望是一只孤独的蜜蜂,遇见成片灿烂的花朵。因为我知道,当柴火爱上火苗,那注定不是消亡,而是无怨无悔地皈依……

听人说,越过红旗村就到阿万仓了,可我已越过了红旗村,而阿万仓依旧缥缈不见踪影。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寒风,隔着窗,我似乎感觉到了它的强劲,草原深处的风夹杂着沉积在凹坑里的雪粒,斜射而来,车窗上很快就形成了薄薄一层冰花。路上不见人迹,寒风追赶着羊群,直到冻得僵硬的一条小溪旁边。那些羊抬起头,深情凝望着苍茫草色,长长的胡须在风中不停地飘荡,它们在这广漠的天宇之下,像是高原上最为年老的长者,或是一群土著在咀嚼着最原始的幸福,而我空白的思想怎能托起如此沉重的爱恋。

阿万仓最近下了场雪,但不太厚。太阳出来了,四周的矮山和草原立刻被涂上了一层昏黄的色彩,露出地面的枯草直直地挺立着。望着那山、那水,还有发尖上带有草屑和靴筒上沾有泥巴的牧人,我仿佛步入另一个世界的开端。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而不乏温暖。娘玛寺位于阿万仓扎西贡色滩中心,缕缕悠蓝的桑烟缓缓向苍穹而去。我绕寺院转了一圈,四周没有人,却在无意于转身期间,撞见了一个身着红色僧氅的阿克(和尚),他的身后是薄薄的雪和茫茫草原,我几欲探问他生活的方式,终究没能开口,只和他对视了一下,他的目光中饱含着质疑。很快,那个阿克不见了,留给我的只是一片空旷和寂寞。四周除了这座建于藏历年第十四胜生水蛇年(1834)的寺院,其他所有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成了虚无的存在。

草原深处的风又来了。我不能长久地驻足,内心的空荡和虚无一如草原深处的风发出的空洞声响。突然感到,我的内心被自己沿途目睹的苍茫和阿万仓四处的寂寞深深地刺伤了。活着就这样,想象和现实的距离往往会给人带来过多的伤害。我拨不开停歇在上空的阴翳和心灵上的寒意,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当那一天想起玛曲,想起寂寞深处的阿万仓时,我要在灵魂的日记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今夜无风。

草原寂寞的雪夜里,谁来敲门?

寂寞呀――

爱的足迹凌乱而沉重。

在空旷的阿万仓,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联系;艺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把音乐渗透到语文、美术、历史、政治、舞蹈等姊妹学科中去,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1 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语文《明月几时有》,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被后来人谱上了曲,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书上《水调歌头》。

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搜集了一些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相符的景色,并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加上张若虚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做到了眼、耳并用,典雅优美的曲调,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动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无疑学生已进入到迷人的艺术境界,领略这音乐与文学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再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时,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我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2 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联系

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足以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音乐欣赏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的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我先出示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我再描绘画面的意境:“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用胸前套着的纤索,吃力的拖着一只有着高高桅杆的船只负重前行,河滩上留下他们的串串足印……”,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边欣赏歌曲,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又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时,我把哈特曼的一幅旅行写生画《两个犹太人》展示给学生看,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2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2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音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就能更深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了。因此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

再如在欣赏《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淡而伟大,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成了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

3 音乐与舞蹈的联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天生好动,在课堂中让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节拍进行律动,用体态来表现音乐,是他们最乐意的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而变得活跃。在教学中,以民族舞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知识。如第二单元《青春舞曲》和七下《丰收之歌》,我在上到这课时,就让学生听着节奏猜想这是什么地方的舞蹈――新疆民族舞蹈,学生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疆舞蹈中的“动颈”。还有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大阪城的姑娘》都是典型的新疆风格的歌曲,它的节奏极具舞蹈性,在学唱完歌曲后,教他们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他们非常喜欢,而且更容易理解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使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把握歌曲的情绪。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3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许多人通过《滕王阁序》华丽的骈文记住了鄱阳湖这一汪碧水,也记住了诗人王勃。千百年前,与王勃同为鄱阳湖过客的孟浩然、李白、苏轼、白居易等大文豪,都留下了称颂鄱阳湖的妙曼诗篇。

时光流转,今天的鄱阳湖建成了湿地公园,光阴又演绎出新的故事。

鄱阳赛区――中华龙舟大奖赛第二站

2010年5月5日上午,鄱阳湖湿地公园好不热闹,2012中华龙舟大奖赛第二站――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中,浩大的水面上一支支龙舟破浪而行、飞速前进。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广东的顺德队延续不败金身,包揽了男子200米、500米直道竞速两项冠军。佛山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也获得两冠。东道主鄱阳湖湿地公园宜春学院队在200米中收获第8名,在500米中取得第7名,九江学院女子龙舟队在200米和500米中均收获第4名。技艺高超的广东男女队,包揽全部4冠。

中华龙舟大奖赛第二站区选择在鄱阳湖举办,与此地风俗相得益彰,享有“千湖之县”、“中国湖城”美誉的鄱阳县,其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日,鄱阳人都要举办赛龙舟,这已成为他们的重要习俗。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六大湿地之一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湿地总面积为35116.1公顷,占到公园土地总面积的96.8%。

湿地公园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极具代表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和天鹅越冬地,其中白鹤数量占全球总数量的98%以上,是举世瞩目的白鹤王国。每年有几十万只天鹅在鄱阳湖过冬,场面非常壮观,英国菲利普亲王称其为“中国的第二长城”。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拥有1087个湖泊,它们遍布鄱阳全县,由此鄱阳县被誉为“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拥有多个美丽“之最”:

这里有最高贵的“鸟”。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它们“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到了冬季,98%的白鹤与数十万只的天鹅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其景堪为“天下奇观”。

这里有最多姿的“水”。“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丰水季节,鄱阳湖水天一色,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烟波浩渺,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当到枯水之季,小河淼淼,在宽阔的草洲上蜿蜒流淌。

这里有最温柔的“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开篇之句,说的就是鄱阳湖上的秋荻。每年当秋荻片片、飞雪连天、候鸟出没其间时,这里犹如人间仙境。而进入春夏季节,鄱阳湖则又芦海,气势如宏,这就是“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了。

这里有最诗意的“草”。鄱阳湖,长江边,芳草碧连天。每年春、秋、冬三季,这里芳草萋萋,草深过膝,让人流连忘返,是自然生态之旅的首选之地,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中国最后的草原”。

彭蠡泽――迁客骚人集散地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因与庐山东西相连,不少登临庐山的诗人,皆爱眺湖赋诗展露胸襟,而泛舟彭蠡泽上的才子,也乐得遥望庐山抒发才情。“山水田园派”诗词大师孟浩然幸有这两种经历,他在《彭蠡湖中望庐山》写道:“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黯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然而孟浩然所见之彭蠡泽,还远非今日这般壮阔。在古今名湖中,彭蠡泽是个异数。几千年来,洞庭湖(云梦泽)、梁山泊、罗布泊等众多中国湖泊,水域面积都大大缩小,甚至消亡,唯有彭蠡泽却因为湖盆地壳下陷而越来越大。在孟浩然之后的几百年,湖水漫到了鄱阳县,于是彭蠡泽就改叫鄱阳湖了。如今的鄱阳湖,已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古时的彭蠡泽,面积虽不如今,却是当时通四衢的枢纽,在山高水远、车马不利的古代,乘船赶路远比用脚力爬山涉水要方便快捷,于是,无论失意的才子、调任的官吏,还是征战的武将,凡走水路者,大都要经过彭蠡泽,此地遂成为了迁客骚人的集散地,也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话。

大孤山――仙履奇缘

鄱阳湖上洲岛众多,比如石钟山,其实就是一座岛,而几公里外的大孤山,则是另一座位于鄱阳湖口的迷人小岛。大孤山四面环水,一山独立,冲锋激浪,砥柱中流。关于大孤山的渊源,还有一段通俗爱情演义:相传天界瑶池的玉女大姑下凡,与鄱阳湖上的一位打鱼青年相爱成婚。当地恶霸见色起意,图谋不轨。玉帝得知,急派天兵救出玉女。恶霸欲杀渔夫泄愤,大姑在天上见此情景,忙丢下一只绣花鞋,变成小岛把恶霸压在湖底。因大姑与大孤谐音,这座小岛就被人称作大孤山。

大孤山呈一头高一头低、前窄后宽之形,远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因传是仙姑掷鞋所变,故又称“鞋山”。

据现代科学研究,仙姑的这只鞋为第四纪冰川所造:当冰川向鄱阳湖一带进发时,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无奈,冰川只好从它的两侧擦过。经过长年磨削,巨石就被削刮成了如今的鞋般模样。

松门山――李白也是追星族

在鄱阳湖大大小小四十余岛屿中,松门山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像一艘帆船,落脚在鄱阳湖的葫芦腰处。以它为界,鄱阳湖分成南宽北窄两块水域。松门山岛水畔皆是湿地草甸,水潭溪流星罗棋布,徒步其间,还可见大批的水鸟在此徙居觅食。

最懂得欣赏这番景致的,应属山水诗的鼻祖、东晋名士谢灵运,他大概也是第一个涉笔寄情鄱阳湖的人。这位家财万贯、恣意遨游的老爷子,把彭蠡泽当作排解烦忧的地方,数次涉湖游历松门山,留下许多诗坛名篇。

几百年后的公元724年秋,24岁的李白顺长江出三峡,在拜见贬居长沙的族叔李哗时,被告之庐山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于是,他又顺江而下,从湖口转入鄱阳湖。谢灵运的才学情致此时依然影响深远,李白是谢公的粉丝。船行途中,李白在松门山稍作停留,循着谢公诗句中“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的攻略游遍全岛,并赋诗缅怀心中的偶像:“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沅。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前觉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烟水亭――把酒追忆点将台

甘棠湖是连接鄱阳湖与长江的一泊小湖,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相比,这里精致细腻的景色更让人流连,其最有名的景致莫过于烟水亭。早在东汉末年,烟水亭所在的小岛就曾是东吴水军的点将台,大都督周瑜正是在这里检阅东吴水军,而后兵发赤壁,大败曹操。

公元816年,被贬作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白居易荡舟至此,享受着湖光山色,见这小岛早已荒废,便命人在岛上兴建水榭亭台,并取其《琵琶行》中的诗句“别时茫茫江浸月”,称之“浸月亭”。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4篇

飞鸟的象征是什么?是自由。大诗人泰戈尔写的这一部《飞鸟集》,以抒情的诗篇记录着他对人生、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想,给了我许多的人生启示。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笔记飞鸟集,请您阅读。

读书笔记飞鸟集1不同于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有别于张爱玲华丽中透出凄凉沧桑的老式爱情。泰戈尔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清新,仿佛无人踏足的自然荒野上的空气,在铺天盖地的明媚阳光下,为我们打开一扇面朝天堂的窗……——题记

小巧秀气的浅黄色封面上掠过一群展翅高飞的群雁,映衬着三个柔中带刚的黑字“飞鸟集”(StrayBirds)——这,便是我桌面上摆在最显眼位置上的一本书。而就在昨天,在金海心空灵飘渺的歌声中,我刚刚读完了这本泰戈尔的经典诗集——《飞鸟集》。

《飞鸟集》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在《飞鸟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读书笔记飞鸟集2万年的时光染绿了石缝间的苔藓,千年的岁月斑驳了门口的古树,百年的光辉则沉默于他笔尖的舞蹈。从未见过哪一位作家能够只用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道理、一些思考、一种我从前以为抽象而不可描述的事物用语言急促而富有节奏地刻画出来,直到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无意间拂去了埋葬着昔日沉默灵魂的微黄纸张上的灰尘,悄然开始一场无声的对话。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他告诉我星星的光辉再柔弱也是对坚强的一种奖章,不值得为已经失去的事物而再次失去。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他启示我,认识自己本难,认清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影子或许只是一个水中的倒影,恰好与自身相反。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阅读下一首诗,再留恋地用目光抚摸过最后一个字,这种宁静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我看到那首仅有14个字的诗,刹那间,我的心里是溢满了惊喜与悸动的。

曾经有位朋友问我,究竟是此岸月好,还是彼岸花好。我思与良久却未能解答,知道这个午后与这首小诗邂逅。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此岸的触手可及与彼岸的虚幻飘渺都是一种美,也许你在此岸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彼岸眺望此岸的你,正如鸟儿和云,正如花儿与月,距离造就的美好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风姿,因为没有一个定量,所以终究是不能相比。后来,我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答案:“雾里看花花似月,水中望月月如花。”泰戈尔把我不知如何表达的答案隐藏在了《飞鸟集》的书页中,给了令我恍然大悟的启示与惊喜。

在阅读中,我惊异于他的想象和思维的不拘一格。他仿佛是草原上奔腾的野马,没有羁绊,没有束缚。耳边风的呼啸给他一灵感,眼前山的跳跃给他以视觉的盛宴。他的笔触在世间任意一个角落里来回穿插:水中沉默的游鱼,陆上喧闹的兽类,空中歌唱的飞鸟和复杂的人类。他自由而毫不顾忌地诉说着自己的灵魂,在膜拜这个世界的同时似乎也在不屑于这个世界。他干净而瑰丽的诗他的世界的纯粹与博大,还有如宇宙般难测的秘密。

没有丝毫的思维定式,他的文字在自然中放逐。

放逐思想,也许是我起航的新起点。

读书笔记飞鸟集3有的人,善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营造虚幻飘渺的意境,内容却空洞苍白,无病;有的人,善于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数千字,读来却晦涩枯燥,毫无文字之美感。不如翻翻泰戈尔的《飞鸟集》吧,纵使多么冷漠的人,也难以抵抗这默默无声的爱和清灵洒脱的智慧。

大爱无声,泰戈尔用他沉默的文笔勾勒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在自然中追求真理,在人生中崇尚高洁,这是泰戈尔超出常人的智慧。“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啊,请留下你们的足迹在我的文字里。”他记录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记录了千变万化的经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道出了生存的真谛,人性的价值。“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为我有一盏还没有燃点起来的明灯。”他反省自我,谦虚谨慎。“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他耐心追求,无怨无悔。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子间温馨的亲情,人与自然间微妙的感情……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就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

品读《飞鸟集》是一种享受美的过程,如一杯香茗,散发着缕缕热气,如烟如雾,仿佛置身美好的幻想世界。一切都活脱脱的,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这里是一片净土,翻阅着泰戈尔的文字,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装饰着这篇土地,点缀着这个世界,清新的风格和朦胧的哲学思想更为它添了几分神韵。

读书笔记飞鸟集4《飞鸟集》,它是着名诗人泰戈尔的杰作。就在今天,我合上了它的最后一页,它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在宝贵的时间里,我应该不断创新,“现在”很快就要变成“以前”,我不能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因为那已成为了历史,不足挂齿。“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就像秒针每走一点,然后歇歇脚这样停留了一会儿,当我想要抓住这即将变成历史的那一会儿时,它却从我的指缝中流失,成为了历史,所以,要保留时间,是不可能的,只有争取时间,利用时间,抓紧奋斗,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飞鸟集》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没有雨果那种悲痛的剧情,它仿佛是浩瀚宇宙中最最新鲜的空气,让我有一种想一口气吞并、吸收它们的感觉。

我原来跟随时尚,哼流行歌曲,买新颖文具,读科幻小说,看动漫电影,我认为它们充满趣味,但是,读了《飞鸟集》,我不这么想了,我认为文学和时尚是反义词,时尚在此岸,文学就在彼岸;时尚是波光,文学是河床;时尚哗哗地向前流,文学则静静地沉淀;时尚也许可以流传的很广,但文学可以流传的更久远;时尚也许可以在瞬间让你眼前一亮,文学却可以在你掩卷闭目后悠然心动!

我不知道泰戈尔如何把所见翻译成诗句,让那神奇的文字穿过阡陌红尘,穿越种族国别,安抚我这颗纷繁芜杂的心灵。但是,我知道,我要努力,我要按照《飞鸟集》中的格言警句去做,从现在作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家园包括大家和小家,大到国家,小到私家。品味书香,和谐家园,顾名思意,就是读好书,才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才能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我们的身上背负着建设国家的责任,只有认真读书,从小立志,珍惜时间,抓紧奋斗,将来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奉献。

《飞鸟集》的诗句不仅能激励我上进,还能在我消极沮丧之时就像一曲美妙的乐曲深入人们的心灵一样用它清新的文字来让我的心静下来,想想花儿与果实的对话,想想鸟儿与白云的理论,再想想山峰与落日的结合,多么充满趣味,我那颗杂乱的新心自然也就平静下来,回头再想想刚才令我生气的事情,才会觉得十分可笑,不必为其绞劲。这时的《飞鸟集》还真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医生呢!

《飞鸟集》是我百看不厌的好书,泰戈尔是我认为最善于观察、发现与思考的学者。在书的最末页,尼赫鲁说:“泰戈尔是印度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这就是泰戈尔,这就是《飞鸟集》,也许,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上,《飞鸟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但是我觉得《飞鸟集》更别具一格,在如今嘈杂喧闹的大都市里,用它与众不同的文笔,为我们开创了另一个美丽的天堂。

读书笔记飞鸟集5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一本令人感触极深、过目难忘、恋恋不舍、依依不舍、爱不释手、泪流满面、睡觉也抱着、做梦也梦到的书,那就是大名鼎鼎、鼎鼎有名、举世无双、名声在外、人人皆知、享誉中外、中外闻名的伟大作家泰戈尔写的《飞鸟集》。今天,我阅读了这本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刚读上,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还上了瘾。从今往后,我对泰戈尔佩服地五体投地。

这本书由325篇短小精悍的小诗组成。这些形式自由、语言精湛、短小精悍、气质悠扬、出类拔萃、令人深思、笔法清隽、朴素无华的小诗中,似乎带着一点点童趣,一点沧桑、一点忧郁、一点悲伤、一点心痛。细细品味,仿佛又蕴含着一点儿哲理……总之,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特别好!四个字: 特别的好!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5篇

山径之后 我知道

前路将经由芒草萋萋的坡壁

直至峰顶 就像我知道

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

所以 如果我在这多雾的转角

稍稍迟疑 或者偶然写些

有关爱恋的诗句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 只等

只等这雾散尽

一一席幕蓉《生命的邀约》

1、难忘一株盛开的合欢

生命有很多次相逢,终归有些许相逢,会刻进你灵魂深处的心土之上,经年之后,仍灼灼其华,耀眼在灵魂深处,带给生命别样的欣喜与感动。深深记得那株盛开的合欢,是因为它永远与我二十岁的青春与美丽连接在一起。想到那株合欢,我的心底就浮游出一抹柔软的温润,像解冻的春水咕咕地流淌在盛开着朴素山花的峡谷之间的那般清幽与明快。

一个着白衣纱裙,垂披肩直发的女子,站在合欢树下,仰望盛开的柔软如羽毛般的不温不火的红粉的花朵的情景,一遍遍在每个盛夏的到来总是会想起。合欢花的颜色就女子脸上泛起的红晕,美丽在记忆的时空。尤记得合欢花盛开时落细雨的时候,细小的雨珠滴落在合欢花朵红粉的羽丝上,像花朵可爱而晶莹的小眼睛,合欢花添了几分调皮。在这样的雨天,没有工作时,是安静看书的日子。我喜欢爬在寝室的床上看书,这时抬头向门外看,就可以望见不远处这株微雨中的合欢,蒙蒙的雨雾里更显出花朵的轻盈柔美来。总喜欢多看几眼这美丽的花。

晴朗的日子里,每天迎着阳光醒来,信心满怀地工作,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上好每一节课开始,不知疲倦陪伴学生活动。总觉得生活的充实与安宁。

二十岁,我就是那株盛开的合欢。静待花开,邀约生命灿烂。我带着梦想站立在美丽的校园,清风徐来,吹起青的记忆。我看见那年花开时我充满信念的目光,对生活,对自我。那年,只想像合欢那样坚定的扎根在喜欢的土地上,不知道忧伤,只想任其自然的花开,欣赏美丽的花事。

青春在生命里美丽,与太阳一起耀眼。

2、与草原有关的记忆

一个名字,我这辈子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他曾带给我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也许这场遇见更像是美丽童话里的梦境。虽未晤面,但我在他带着体温的字迹中感受到一种温暖与感动。在他文字的陪伴中我走过了三年的时光。

因为我发表在《中学生心语》上的一段青春感言,我收到了来自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同龄男孩的信。他带着对故乡的思念,找到了在他故乡的我,他在信中写到了他本身是我们平凉的孩子,是随改嫁的母亲去到了草原。

看到他清秀整齐的字体,我感受到他书写这封信的用心。我回了他的信。之后,每隔四周我会如约收到他的一封信。在与他的书信交流中,我学会了张学友的《祝福》歌曲,是他给我生日写来的信中,为我寄来千里之外的祝福。他齐整的在信中给我抄写了一遍歌词,说是就等同他给我唱这首歌。之后我喜欢上了这首歌,找来简谱,一遍遍在电子琴上弹奏,我学会了这首歌。这首歌承载了些许苦痛些许忧愁,一个离开故乡的忧思之心,一个怀念儿时村庄与山水的牵念之心,都在歌曲中化为轻轻滑落的泪水,但我们庆幸,我们相逢在灿烂的季节。

他说给我美丽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缀成绿毯上雅素的花儿,说街市霓虹灯下美丽的夜景,我把这份美丽打包寄存在我心底,好让我一个人在静静的夜晚想起他的时候才拿出来欣赏回味,我在难过时就在琴键上弹唱《祝福》,安慰我的心灵,因为这首歌他也一直在唱。

记得他寄给我一张绘有陈之佛《瑞雪兆丰年》工笔画的贺卡,他在里面夹了一页纸,用炭素水笔画了一双美丽的高跟鞋,一朵玫瑰,放在茸茸的草地上,草地上绽开着几朵花儿,放在纸页的下面,在纸页的文字上面还画了几只飞翔的鸽子。我感动他为我精心制作的元旦贺卡,我清晰的记得,那是2000年元旦。我现在还珍藏着那张贺卡!

那时从他手绘的美丽的高跟鞋图画上,我喜欢上了高跟鞋,也开始穿上了我第一双白色的高跟鞋。

书信在三年后的春天,我不想再写了,我知道对于他只能是我生命路途上,陪伴我走过一段的风景。

我曾在梦里千百次梦见过我到蒙古草原的情景:一个英俊的少年手持白色的哈达,哈达在风中舞动,我们相互奔跑着,渴望重逢,给彼此一个深深的拥抱。

3、雪天恰逢爱情

道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上凝结着雾淞,树木摇身变为童话中的玉树琼枝。大地上一片雪白。这是2001年腊月的一天,我初次遇见他。

他是一个帅气的大男孩,浓黑的眉毛,最显眼的是嘴角有两个炙疮疤。穿着咖色皮夹克,黑色的西裤,身材匀称,他双手总放在皮夹克口袋里。他是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的同学,我们就在一起吃饭,他们两个一起听我给他们培训普通话的讲课。慢慢我与他也熟识了,也跟他偶尔打闹开玩笑。他很少说话,显得有些忧郁。

后来,他给我说起,他失去了母亲。我从他的眼眸中看出了他的忧伤,从这一刻起,我生发出对他的爱恋。我想陪伴他,给他快乐。那是在认识后的第五天的黄昏,雪花还零星的飘落着,同事说回家一趟,他便来我房间陪我练钢笔字,我们一起写苏轼的《赤壁怀古》,他的字写得很漂亮,是典范的行书中华汉字字体,我至今保存着他写给我的这张字。这时我们就着温热的火炉一遍一遍的书写,这是留给我最美好的记忆。他在我身边我觉得很幸福,他成了我冬天里的太阳,亮堂堂的温暖我冬天里的灵魂,我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他在课后,骑摩托车载着我和同事大哥去乡间看雪景,他一路给我们唱歌,那段日子很开心。

我们在雪天相逢,我渴望我的爱情也像雪一样纯洁。我的脑海中深深记得这些场景,这是我关于爱情最美好的记忆片段。

我在雪天童话般的世界里邀约了我的爱情。日子一天天在幸福的流走。

4 、 十年之后

春天凋零的花瓣成了我在心底伤痛的记忆,时光的河流将一切的美好带走,生命在伤痛中找寻活着的美好,回想美好的生命邀约。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6篇

摘要狄金森以其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群落,构建起富有个性特点的诗歌表现形式和主题模式。本文通过对其五彩纷呈的诗学意象、爱情意象和死亡意象群落的探访和解读,探索其有悖传统的创作手法,揭示其诗歌意象群落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意象群落诗学爱情死亡

中图分类号:I072文献标识码:A

意象(image)原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诗歌中的“意”指诗人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情感,“象”指审美客体的形象与场景。诗歌意象即诗人用诗歌的语言和手法将客观物象艺术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是外部事物通过诗人的思想宝镜折射出来的闪光点,是“诗的灵魂,诗的光源所在,诗的生命之寄托”。诗歌意象既是连接诗人心灵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也是诗人与读者进行交流的平台。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外诗作名篇无一不是以其独具一格的意境和鲜活生动的形象而为世人所咏诵,所传唱。

狄金森就是这样一位察赋灵异的诗人,在其身后留下的1800首诗歌中,创造出了数量众多、与众不同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或新颖别致,或生涩离奇,甚或怪诞突兀,构成了狄金森诗歌百花园中多姿多彩的意象群落,借以讴歌她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宗教、死亡和生命的感悟。

美国狄金森研究者安约森曾经说过:在狄金森的诗中,“内在经验并非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由诗中错综复杂的意象所促成……”“这些意象,原是彼此不甚相关,由于被诗人放在一起相互影响,因而能相互融合,在阵阵惊奇声中道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狄金森被称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之一。

狄金森生活简朴,终身未嫁,在阿姆斯特丹小镇过着一种隐士般的独居生活。按照当时的家境,她完全可以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但她却选择了站在外面,透过窗户旁观这个世界。她的活动范围就是她家的花园里、西窗前和书房中,在这片有限的天地里,她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审视着周围的世界,她诗歌的内容也大多是“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人心中的七情六欲”。

无论是一只空中飞舞的苍蝇和妖蜂,还是一丛迎风摇摆的青草和枯花,抑或是一只疾飞而过的小鸟,或者一条在草丛中爬行的蛇,可以说任何细小的生灵,任何微妙的细节,都会被她不经意间采撷入诗,成为她意象群落里“美丽的居民”,为她构建着不同的诗歌主题,传递着她对于人生、社会、艺术的思考,体现出她深邃的思想、澄净的内心、睿智的才思和独特的感受,同时也构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诗歌院落。

知更鸟、蜘蛛、黄鹂、玫瑰、白雪、雾霭和门边落英等构成的诗学意象群落。

狄金森认为诗歌只有通过由具有意象的字词引起的内心图景,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在她的诗歌里,意象的使用犹如山野里一片百花盛开的草地,一簇簇,一团团,五彩纷呈。知更鸟是狄金森熟悉并喜爱的小生灵,在她的笔下,描述这种小鸟的诗歌多达33首。在她的诗歌中知更鸟“在春天为她唱歌”,“把多少欣喜的歌/挂在树梢”。她愿自己的诗歌就像知更鸟的歌声一样,婉转动听、愉悦身心,给人们带来莫大的艺术享受。她还把知更鸟的歌声当做评判她“乐曲的标准”。她说:

知更鸟是我评判乐曲的标准――

因为我生长在知更鸟生长的地方――

但是,如果我生来是只杜鹃――

我要凭他的名义起誓――

他那熟悉的歌是最美的歌曲……

因为我以新英格兰方式看待一切――

女王衡量事物,也像我――

用自己家乡的尺子――

狄金森因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清新别致、奇特复杂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诗歌篇幅短小凝练,形式自由洒脱,摒弃了当时浪漫主义虚饰的词藻,创造出新的节奏,以自由体诗作为表现诗人个性有效工具的艺术特质,而不被当时的读者和评论家所接受。

甚至她的导师希金森也很不欣赏她的诗,常提醒她要按当时的流行诗风加以修改,并善意地建议她推迟发表。尽管狄金森渴求希金森的帮助,但她在1862年8月给希金森的一封信里却说:“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君主,不能统治我自己,当我试图有条理时,我小小的内力便爆炸了,使得我赤身,被烧焦了……”并随信附寄了“我不能点着脚尖跳舞”一诗,表明她不能按传统艺术形式创作而她掌握的艺术形式却不被别人所了解的复杂心态。

但她并不因为追求诗歌的发表而丢掉她坚持的艺术“标准”,因此,她生前仅发表了7首诗,还被“手术”得面目全非,于是她非常生气表明了她的态度:“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从此之后,她开始了隐退,再不愿让自己的“白雪”(纯结的艺术),“蒙受价格的羞辱”。这里,诗人以知更鸟为标准,坚信自己的诗歌一定能“在夏天占领一席之地,长出更丰满的曲调”,因为知更鸟的乐曲从古唱到今,而今天听来还如此的美妙动听;同时还因为知更鸟和她生长在同一个地方,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都是“用自己家乡的尺子”,“以新英格兰的方式看待一切”,而“他那熟悉的歌是最美的歌曲”。

狄金森常用清新明丽的语言、大胆怪异的想象、新颖奇特的譬喻和对人们熟悉事物独特视角的阐释等,将自己对诗歌和艺术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创作原则,通过凝练深邃的诗歌群像传递给读者,感染着读者,使读者在鲜活跳跃的意象间用联想和想象感知她超前的、叛经离道的诗学思想和艺术倾向。狄金森虽然没有系统阐述她的诗学理论,但她“削掉天灵盖”和“金线穿心”的诗学观却大量散见于书信及诗篇中,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与独特的见解。

她认为诗人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要在平凡如门边寻常的“落英”中,通过奇妙的构思和妙笔的升华,提炼出“上等的精油”――凝练的诗句和神奇的思想,就像“玫瑰”压榨出精油,文学作品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痛苦的压榨才能问世,这和一夜成名的畅销书有着本质的不同。此外,狄金森还通过“蜘蛛”用勤勉和智慧在夜间编织蛛网,比喻诗人要精心织就完美的诗歌结构;用“雾霭”昭示其艺术的“迂回”策略;用“黄鹂的鸣啭”表明诗歌要有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用“造就草原”强调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等等。狄金森独创、超前的诗学意象群落,虽然不符合当时的诗歌风尚,但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无数现代读者和研究者孜孜探索的目光。

太阳、雏菊、蜜蜂、鲜花,小河,大海和上堂的子弹等构成的爱情意象群落。

虽然狄金森生活中有过如牛顿、鲍尔斯等几位男性朋友,但其中真正正式确定恋爱关系的连一个也不曾有过,因此被称作“修女”。但狄金森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非常渴望爱情,在她看来爱情是无价珍宝,“为了拥有它/她会以整个生命作代价”;为了它,她不但“付出了生命/而且付出了她的灵魂”。在她的1800首诗歌中,以爱情为主题的就有300多首;如果从深层的角度去研究,爱情诗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和她的诗论诗相比,狄金森爱情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且呈族群模式,密集丛生。“太阳――雏菊”是狄金森诗歌中最常见的爱情意象族群模式之一。

谅我们,当夜幕降临――

我们悄悄雏菊悄悄地追随着太阳――

直到他走完所有的辉煌――

雏菊就羞怯地偎在他的脚旁――

我们是花朵,你是太阳!

原地向你靠近――

鲍尔斯曾赠送过狄金森一个别名叫雏菊(daisy),狄金森也曾多次在诗歌中把自己比作默默绽放洁白花瓣的雏菊,期待着“导师”情人的垂青和。雏菊在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女仆名叫克莱蒂,出于对太阳神的暗恋变成一朵雏菊或太阳花,九天九夜不吃不喝,以露珠为伴,痴痴地从日出望到日落,最终站成了地平线上一道憾人的风景。但她虽苦犹甜,无怨无悔,始终对太阳神仰着笑脸。诗中的雏菊比神话中的克莱蒂更加倔强和大胆,她不顾一切地“靠近太阳”,“依偎在他的脚旁”,充分显示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人一生追随的执著。有时,“雏菊”对“太阳”的爱是无需理由的,也不期待报答;有时,花儿主动接受骄阳如火一般地灼烤来完成生命的花期。

“蜜蜂――鲜花”是狄金森诗歌中另一重要的爱情意象族群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诗人经常用芬芳的花朵去吸引那些来去自由的蜜蜂来求爱。如:“蜜蜂驾着锃亮的马车/向玫瑰大胆驶去――/玫瑰接受他的拜访/以宁静和坦诚/对待他的贪婪――/不留一个花蕾――”诗歌集中描述了含苞待放的鲜花不顾传统习俗“以宁静和坦诚”,“不留一个花蕾”来完全袒露自己,迎接和享受蜜蜂的“贪婪”的情景。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彻底撕下雏菊式的娇羞面纱,大胆表现出遭受爱情饥渴折磨的女子对待“盛宴”的渴望。诗人借助喻体描绘出想象中的欢爱场面,把心中的满足和失落,空虚和渴望,激情和反抗等心理状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慢慢过来呀――伊甸园》中,嘴唇羞怯地――吮吸着茉莉,像昏阙的蜜蜂,在花房外围嗡嗡地唱了一会情歌后,便一头探入花蕊,扎进了令人沉醉的一片乳香之中。在这类诗中,诗人大多以伊甸园为背景,在那天国的宁馨中,尽情享受爱情的“暴风雨之夜”。

此外,诗人在其经营的爱情意象群落中,还独辟蹊径地用一把上膛待发的枪,来比喻主人公等待爱情到来的急切心情,把等待爱情到来的迫切心情比作子弹上膛的枪在等待欣赏它的主人,这个意象为狄金森所独创。一旦所爱的人出现,被压抑的情感就会一触即发,这个意象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热烈的焦渴之情。除了有表达爱情常用的玫瑰、白牡丹、蓝铃花、小河外,狄金森还经常用一些看似与爱情很难联系起来的意象如坟墓、苍蝇、妖蜂、蜘蛛、暴风雨等另类物象。通过这些意象让读者感觉到狄金森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和她那种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使读者能切实感受到她那种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无奈的苦痛。

苍蝇、马车夫、坟墓、月桂、黑檀木盒、停摆的钟、雪花膏石的屋子等构建的死亡意象群落。

狄金森凭借对死亡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死亡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她笔下的死亡意象群落构成的艺术感受完全超越了常规,打破了人们对死亡的常规认知思维,使旧话题新鲜化。在她的诗歌里,死去的那一刻,就是快乐到来的时候,死去的人还将得到荣誉、尊严和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票。因此,在她很多描写死亡意象的诗歌里,死神并不可怕。相反,他彬彬有礼像个绅士、朋友、甚至爱人。

在她著名的诗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死神以温文尔雅的马车夫的形象出现,殷勤地邀请忙于劳作的“她”和他一起踏上死亡的最后旅程。他翩翩的风度使她毅然搁下劳作,勇敢地跟他踏上了不归之路。于是他赶的车上坐着死神、她和永生三人,他们经过人生的三个阶段“学校”、“庄稼”和“落日”,最后在一幢富有英格兰特色的房前停下,即到达了主人公的归宿地。

在诗人的笔下,死亡的过程成了短暂而愉快的旅程。尽管死神是将她带向死亡,但与永生同行却使她十分欣慰。然而,虽然狄金森有时希望有永生,但有时又对基督教关于“永生”的宣教感到怀疑,流露出失望的情绪。比如,在“我死时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诗中,通过“苍蝇”这个形象的介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永生的怀疑与诘问。

此外,在狄金森的死亡意象群落中,还常有“导弹都到不了的坟墓”、月桂、黑檀木盒、停摆的钟、雪花膏石的屋子等意象,来表达一个全然有悖传统意义的死亡内涵。

当然,狄金森的诗歌意象群落十分丰富,这里仅通过对狄金森诗歌纷繁意象群落几例的探访,旨在阐释狄金森在选象、立意和练意方面的独特视角和奇巧选择。我们知道,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并非都是线性的表达单一的思想主题,而很多诗中同一个意象却代表着多重的主题内涵,而同时诗人还常用很多多重意象交叉并置来叠加诗歌的主题意象,丰富诗歌的思想内涵。因此,她的诗也一如她的人,无论一代代的人们如何去揣摩、去玩味,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声言自己解透了其中所蕴涵的千般滋味。它们就那样静静地存在着,一如晨曦中含苞的雏菊,令人心动,又如暮色中荡漾的微波,耐人遐想。

参考文献:

[1] 吴思敬:《诗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86年。

[2] 刘焱:《意象,诗歌航行的风帆》,《理论与创作》,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多媒体应用;情景;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4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古代诗文阅读第四学段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关于“古诗文教学”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宝库。古诗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美好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考改革不断变化,古诗文内容的考查在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中考复习的重头戏。然而,由于古诗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无论在表达形式上还是在内容涵义上,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大段大段的背诵,也俨然成为学生的重大负担,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文言文就厌烦,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为古诗文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创设适宜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多媒体的使用,就是为了创造这种情景,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一)采用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小石潭记》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学习了“记”这种文体知识,学习本文的生字读音后,进行了朗读,而后又一段一段地学习了文章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本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这五个问题。(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怎样的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5)作者在第四段中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无论在整体认识上,还是在作者的感情处理上,学生们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在用的时候随时调取。

(二)采用画面冲击法,创设艺术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视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多媒体呈现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叹”联想到他的乡愁。又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播放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画面: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漫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再让学生随伴着音乐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声”的力量,拉近师生的距离,产生心灵的共鸣

笔者认为,无“声”不成课。没有了声音,整个课堂就会失去活力,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声的利用,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指导朗读,充分体现语言的规范性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旋律优美的音乐配上名家的朗读,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运用多媒体中的音响功能,让学生静心地聆听了一遍课文录音。在倾听中,让学生感受朗诵的节奏,了解文本朗诵的语音语调,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课前的标准范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配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音乐与古诗的美感

在教古诗词时,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我在上北朝民歌《敕勒歌》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到这首民歌的大意,领悟到大草原的美好风光,我一边播放《草原牧歌》改编的轻音乐,在银幕上播放绿草如茵、牛羊满地的草原风光幻灯片,一边让学生和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朗读。如在教学《诗经・蒹葭》这首诗时,我采用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来导入课文,并和学生一起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来吟唱《蒹葭》的诗句。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也可用此方法,这首词本身就是一首歌,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歌声中,在感受中秋的氛围之中,进入对词的学习,不必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首词,并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三)音乐搭桥,体会意境,训练审美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感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多媒体技术成了实现语文美育的最佳手段之一。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我就从网上下载沙漠冬季风光图片来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的景象,把平日照的雪景图扫描进课件来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景观,再配上豪放、粗旷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学生马上能体会到作者那豪迈粗犷的胸怀和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其中的意境美。《饮酒》一诗给学生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然而却充满生机的田园采菊图,学生对采菊一事容易理解,这一形象是容易感知的,可是,对诗人当时的心境不容易理解到位,感受不到那份悠然、闲适的意境,那么我们就可以播放一些轻松、活泼、抒情的音乐,将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再加以适当点拨,学生自然就会披文入境,很受到诗人的那种闲适之情。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大密度”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防止走马观花

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可以大幅度增加课堂的容量。在每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教师都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教学课件。虽然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样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既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所学文言文的其他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大屏幕,品析语言的精美,促进词汇的积累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材料,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利用大屏幕,教师将本课涉及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等用法,以图表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约了时间,又能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二)利用大屏幕,解释文言文的句意,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

学习文言文难点是字词句的翻译,以前无论是教师一字一句的讲解,还是采取让学生先预习翻译,教师再讲解方法,都没有多好的效果,学生一看到这部分知识就愁眉苦脸,差一点的学生甚至完全放弃,原因是知识点太多,内容太乏味。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点字词句一目了然。可以一段一段地学习意思,一行写文言文的原文,对应着在下一行写翻译,并对重点词语进行注释、标注,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一节课不要求内容太多,学生也愿意学,愿意记忆。利用大屏幕,可以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写出来,一字一句地去解释,让学生反复理解,反复背诵。如讲陶渊明的《饮酒》时,我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打出,写上名句赏析,又将这句话的意思写出来,并且出示这句话的内在含义,进行解释,重点体会作者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心境。

关于草原的诗句范文第8篇

炊烟属于蓝天/属于麻雀和云/阳光新鲜/永远属于成长的麦田/多年以前家乡简朴的姿态/成就了一位少年的前程/和一生一世的牵挂

细雨霏蒙的家乡/俗世很远/大雪纷扬的家乡/人情逼真/家乡站在和煦的春里和饱满的秋里/收获大地/荣耀无边

青春常在的家乡/母亲永远年轻/高处的家乡/长路漫漫/本真的稼禾/旷世绵延/坎坷的游子/正在回家

这首《关于家乡》的诗,以虚写为主,读来却是无比的真实感人。诗人已经走过了一段艰辛、坎坷的人生之路,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家乡与亲人自然是他心中深深的牵念了。这时,在诗人的回忆与想象中,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明媚简朴,那么超凡脱尘,那么人情逼真,那么荣耀无边……凡此种种情景,无不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思之愈深,念之愈切,诗人想起青春常在的家乡,想起永远年轻的母亲,不禁觉得:“高处的家乡/长路漫漫/本真的稼禾/旷世绵延”。如此,最后两句“坎坷的游子/正在回家”,不多的几个字,却已是蓄满了晶莹的游子清泪!

谁能拒绝麦地的宽广与热烈?在七月的王国/首先是内心的歌词熟了然后才是镰刀熟了/金属的光芒照彻天空:坚韧、理性而又狂放/金子般的麦地/远远超越了朝圣的火把

一切不属于幻想/一切像大地一样坚实/秋香/怀孕的秋香从齐乳的麦浪里抬起头/发现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麦粒更饱满更美丽/没有什么比麦子更水蓝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劳动更芳香/更透明纯净/更丽质绝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影子更辉煌

一切已不属于幻想/一切像大地一般坚实/劳动从歌声和忍耐中擦亮双眼/理想从骄傲和自信中放飞逼人的光芒/一切像麦子一样饱满无敌

《像麦子一样饱满无敌》这首诗,单从诗题中就不难看出诗人自信、喜悦、坚定、乐观的情怀。诗人一开篇就纵情赞美麦地的宽广与热烈,成熟的麦子、成熟的歌词、成熟的镰刀,给予诗人的是坚韧、理性而又狂放的信念与情怀。此时此刻,在诗人的眼里,“金子般的麦地”,“远远超越了朝圣的火把”。紧承第一节,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将满腔的赞美之情给予麦地,其实也就是对劳动与生活的倾情讴歌。诗人行走于大地,凭劳动创造生活,用真情讴歌生活,因而诗中的感情读来真实、朴素而又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劳动,让诗人目光明亮;劳动,让诗人放飞理想。诗人对未来满怀信心:“一切像麦子一样饱满无敌”!读着田世荣的诗句,我们仿佛一扫心中的阴霾,他的劳动,他的真情,他的理想,也带领我们,跟他一道向前去。

如果/远方的雪不能带来真确的纯洁/如果凛冽的大地只有一双孤单的脚印/那么/十二月的风/你会吹拂什么

十二月真确需要挽留/一丝蓄谋已久的温暖/它又将经历一场怎样的血腥和拼搏/才能穿越千山万水/才能走过寸断柔肠/才能带来一片雪花短暂的洁白/才能/告诉这个充满忧伤的季节如何学会平静和眺望

十二月/风仍在黄河码头停滞不前/港湾寂静/天庭昏暗/时空狭长/黄河一样汹涌的眼泪/凝成桅杆的目光是多么坚强有力

如果/雪仍然不能预期而至/那么/长风将化作冰冷的白帆

随着年岁的渐长,生活的打磨,田世荣的诗作中曾经的那种青春、明朗、自信、热情慢慢地被孤独、寂寞、忧伤以及内心的惶惑不定所代替。《十二月,我的泪我的雪》(其一)就是见证之一。读这首诗,仿佛觉得诗人的形象立于我们面前。诗人内心充满了寂寞、忧伤,却无与诉说,他孤单地行走在大地上,要么与风对话,要么暗自独白。诗人满心期待“一丝蓄谋己久的温暖”,而这一丝温暖显然与“纯洁”所代表的人事有关。然而这一丝温暖的到来,却是千难万难。诗人不禁设想:它又将经历一场怎样的血腥和拼搏/才能穿越千山万水/才能走过寸断柔肠/才能带来一片雪花短暂的洁白/才能/告诉这个充满忧伤的季节如何学会平静和眺望。一种洁白,一丝温暖,对于诗人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诗人久久地伫立,久久地等待,依然略无消息。“十二月/风仍在黄河码头停滞不前/港湾寂静天庭昏暗/时空狭长/黄河一样汹涌的眼泪/凝成桅杆的目光是多么坚强有力”。诗人不禁再次设想:“如果雪仍然不能预期而至/那么/长风将化作冰冷的白帆”。诗人的情感,已达到绝望的边缘。诗人将要借长风化成的白帆,航行到哪里去呢?

我们不难感到,诗人的自身形象是很饱满的,有平静而坚强的眺望,有执著的期盼与等待,又有无助的迷茫与绝望。我们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如果我们能够领略到诗人内心的那份真诚、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种不懈的追求,就足够了。

风/依然是风/我们无法掌握的刀锋/它来了/总要带走一些/流动的语言灵的画皮/美的丧失/空气的痛/阳光的一块暗疮

风/依然是风/谁能解开它的玉石纽扣/让我们看清/人世艰涩不堪的内心

《谁能解开风的玉石纽扣》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意味无穷。风,我们无法掌握,它有着刀锋的骇人锋利,“它来了/总要带走一些”。这意味着我们的心里必然要损失一些什么。接下来第二节,诗人用灵动的语言,给“风”画像,据此我们对“风”应该有所了解。通过“痛”“暗疮”这两个词语,我们对“风”已有了一定的把握。最后一节,诗人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揭示诗旨,原来,如此让人惶惑不定、让人措手不及、让人心有所失的,正是“人世艰涩不堪的内心”啊!生活,让诗人对复杂诡秘的世态人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然而能够用如此灵动的语言和才思,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和认识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有迷茫,有困惑,有艰涩不堪的世态人心,有突如其来的困难挫折,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丝毫不减,他前行的步伐始终是坚定有力的。由于诗人对生活的一贯用心,对诗歌的执著追求,使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从1998年开始,田世荣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甘肃日报》《北方文学》《飞天》《星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优秀的诗作。

今夜/西域月色融融/从屋脊上婀娜起舞/我在烛光下独品一杯雪水/苦难破门而入/站在我身后的影子里

我重新放下杯子/此刻杯中的雪水仅剩一半/我始终注视墙壁那边摇曳不定的风景/右手拿起开锁的钥匙/左手举杯/递给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

我知道风逝雪融/旭日东升这只杯子一定在我手上空着/打开盖

然后拧紧/这只沉重的杯子/足够让我在西域的箭镞下/愉快地疼痛一生

《怀中的雪水》一诗发表在1998年第10期《飞天》上,预示着田世荣已迈上了诗歌创作的大道。从此,他不断有诗歌见诸于《飞天》《星星》《诗刊》,引起了诗歌界广泛的关注。

“今夜/西域月色溶溶”,诗一开篇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辽阔、遥远、幽静、寂寞的氛围。此时此刻,诗人在烛光下独品一杯“雪水”。我想,这里的一杯雪水,绝非一杯清水,它是西域的“雪水”,有特定的含义在。后面,作者由烛光下独品“雪水”的诗人自身形象分划出另一个“苦难”和自己的影子合二为一的形象。“苦难破门而入”,足见其来势汹汹。然而,诗人既未慌不择路,也未措手不及。他始终注视着“墙壁那边摇曳不定的风景”,“右手拿起开锁的钥匙”,“左手举杯/递给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此处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身处苦难而镇定从容的形象。手法新颖高明,感情深沉真挚。诗人身处西域,形单影只,但是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并非只有苦难,只有孤单、寂寞,他以西域的“雪水”,灌溉“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这只沉重的杯子/足够让我在西域的箭镞下/愉快地疼痛一生”。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痛并快乐着”来概括此诗,但诗人热爱西域、在这片土地上勇敢面对苦难并愉快生活下去的感情和志向,我们不难看出。

巴丹吉林的边缘地带/沙声如水水声如诗/爱情的神鞭如期抽打心中的山脉/疼痛酽如月色烈于夜中的琴声

手握祁连雪烧成的杯盏/于沉默中饮下记忆/马背上形色各异的虹/年关一样/比我一生的祝辞还要丰富

永远根须居住于一块石头/怀揣绿洲深处的酒/拥有一条坚硬深刻的路/这是我要告诉朋友的一切/至于戈壁/我终生感到苍凉/却无法如青草一样轻易舍弃

这首《拥抱戈壁》,抒写的是诗人热爱戈壁的情怀。“巴丹吉林的边缘地带/沙声如水/水声如诗”,读这样的句子,我对戈壁竟然有些神往了。八个字,两个比喻,将戈壁写得如此优美。若是一个对戈壁畏之如虎的人,心中岂能有这般诗情画意?戈壁也有富于痛感的爱情,“马背上形色各异的虹”白有其瑰丽之处。正因如此,诗人要告诉朋友的一切,便是:“永远根须居住于一块石头/怀揣绿洲深处的酒/拥有一条坚硬深刻的路”。田世荣在生活或者诗歌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心中是有路的。要不,他怎么能在诗歌创作上最终取得成功呢?

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见面时总是跟我冷冷地握握手/然后点燃各自的香烟/灰烬/弹于石缝/烟雾/还给漠风/烟蒂/捏在各自指尖

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分手时

总要等我先开口/老兄/冷啊

《嘉峪关》发表于《诗刊》2001年第9期,诗中采用拟人的写法,而且将嘉峪关拟成了一个诗人。“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嘉峪关,不但像一个诗人,而且有了几分哲学家的风度。现在,两个诗人见了面,好,握手,抽香烟,飘于漠风;弹烟灰,落于石缝;捏烟蒂,各在指尖。如此将嘉峪关写得独一无二,独具人格魅力,非有大手笔不可也。“分手时/总要等我先开口”,既幽默,又冷峻。“冷啊”,看来这个工业城市,除了烟雾,还冷得紧。此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也写尽了一个城市的独特之处。若无细致入微的体验之功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是断难写出如此奇妙之作的。

灵魂的孤灯/不需要谁来守候

仅仅作为一种暗示/让天空更广/让所有的目光困倦/让一个貌似强大的收获/都变得渺小单薄

盘旋真像一粒粮食的一生/落下/比精神的精神/还要令人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