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国民间传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1篇

灵山老母:又名灵山圣母、青霄元君,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女仙之一,作为中国道教高级别女神之一,全称为福慧圆满大慈大悲灵山老母,俗称灵山老母,灵山娘娘,灵山老母菩萨。

中国民间传说灵山老母为佛道双修,一般称为灵山老母菩萨,有传说白娘子白素贞是其门徒,其信仰远至东北、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方。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2篇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有着例如地理、风俗、交流上的差异,而且历史上文化中心的位置几经变迁,使得地域、民族之间出现了很多文明发展不平均的现象,民间美术因此呈现出多样性、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既有文明初始阶段的朴素艺术,也有文明上升期恢弘博大的气魄和成熟期的风采,是中国民族艺术中最具本地特色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实用美术的客观规律是实用与美的辩证统一。实用,始终摆在第一位;美,是从属于实用,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实用场合等为标准,两者结合得越巧妙,越能加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中国民间美术,始终遵循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得创作原则。

(二)物质材质和原始美的有机结合

物质材质和原始美的有机结合是民间美术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民间美术所用的材料多是到处可见的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如泥土、木头、贝类、石头、丝绵、有色金属等。

(三)创作的随心所欲

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往往不考虑创作对象的原始属性,而以创作者自己的心中所想而定型,大量发挥想象力而弥足眼睛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将所创作的对象赋予更多的独立自由的色彩,所以他们所创作的艺术形象很大程度上均是随心所欲,只要他们认为好看、美的就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我们看到过比较夸张的作品往往出自大师之手,这是一种可贵的主体意识。

(四)鲜明的原发性

从中国民间美术的存在形态看,具有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性质,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原发性的精髓是创作者自发自愿创作,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艺术而创造艺术。民间艺人在创作时,既不卖弄技巧,也不矫揉造作,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进行创作,所以带有很大成分的原生态特点,它远比其他艺术更贴近生活。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特色探析

(一)传统伦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繁琐的礼仪标准和苛刻的道德准则。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确立的人生价值理想,民间美术还肩负着启蒙教育的责任,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及相对独立的发展的内力。尤其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大量的宣扬忠魂义胆、精忠报国、廉洁理爱、侠义行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比重,它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虚拟的创作故事等作为主体。

(二)表意修饰文化

中国民间美术在表意方式中大量运用了比喻、隐形符号、含蓄隐现等手法。创造人民源源不断的智慧汇集于此。同时民间很多的美术艺人因种种因素,并不识字,仅靠想象、民间传说等方式,结合自身的智慧,创作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

(三)物化形式文化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3篇

何占豪、陈钢。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故事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03年将梁祝传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4篇

七月七日是七夕节。

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七月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古人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中国民间相传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牛郎织女;保护;策略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2008年,沂源县与中国民俗学会举办了全国首届和第二届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认定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播地,沂源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称号;被专家称为“牛郎织女故乡、中国爱情文化源地”。2008年6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如何对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加以保护和利用,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一、做好传说传承人培养工作

作为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故事,属于口头文学,因为民间传说的民间性,只有立足于活在民间,那这个传说才有恒久的生命张力,也正因流行于民间,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不断地把牛郎织女传说加以丰富加以深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关键在于广大民众,尤其是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参与。正因为有了这些传承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得以流传至今。保护好这些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鉴于在目前的考察状况来看,沂源牛郎织女传说的传承人状况并不乐观,继承人就那么几位,而且年龄都偏大,所以极有必要,在沂源牛郎官庄一带培训下一代年轻的传说的传承人,让他们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独一性,让他们以作为遗产的传承人而自豪。那么沂源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传讲人才库,对民间传承人进行挖掘、评选、建档,用引导、资助、扶持、培训等手段,鼓励其传承与传播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牛郎织女传说的保护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还要关心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商品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发展,是需要经济利益为支撑的,因此就要提高那些传承人的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能够使得他们有能力、有精力去完成保护遗产的心愿,这是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各界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件需要精心思考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单纯地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应该是有意识地创造优良的传承环境和真实而非虚构的文化空间,为遗产的传承营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他们能够不脱离他们的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一旦脱离开这样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他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会逐渐地褪色和干枯,让他们乐于传承、安于传承。

二、加大传说研究力度,深度挖掘传说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

必须继续深入研究牛郎织女传说,因为在四大传说里面牛郎织女研究是最为滞后的,必须以沂源“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为载体,在前两届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继续召开此类型会议,不要搞了两届就不搞了。特别是文化部门与科研部门要通力合作,或者搞一些学术论坛。在研究上出新意、多深入调查、多深入比较研究。特别是要继续深度挖掘牛郎织女传说这种爱情文化的价值意义和内涵,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永恒和最美好的主题,而在牛郎织女传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情和婚姻的价值理念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而又美丽的想象力,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的真实书写,因此在中国民间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极为必要的。从另一个层面看,牛郎织女传说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主题那么简单,仔细分析,牛郎织女由相识、相爱、结婚、生子到分离,并于“七夕”相会,在这样的轨迹中表达出了中国人建立享有天伦之乐、美满和谐家园的思想。在这相互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不仅人与神和谐,而且也表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老黄牛对牛郎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死而后已,喜鹊则是架起爱情桥梁,它们是和谐家园理想的和谐使者,这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优良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总之,发掘、保护、传承牛郎织女传说,深入研究牛郎织女传说,对于当下日益泛滥的婚姻、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增强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凝聚力,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保护传承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第一、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保护传承,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淄博市文化局、淄博市教育局以淄文发〔2009〕118号下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此活动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文件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各区县、高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出台措施,制定相应活动方案。各中小学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列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各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要多样,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要紧密结合,要注重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的传承肯定是需要广大青少年参与的,淄博市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见地的,沂源县应该全面贯彻落实此方案精神,真正把方案的精神落到实处,极力促进牛郎织女传说进校园,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自己家乡的灿烂文化,让他们人人都知道牛郎织女传说,人人都会讲述牛郎织女传说,培养他们自觉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感。

第二、人人有责、人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散落于民间,民众的热情与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至关重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所以,要想让牛郎织女传说很好的传承下去,必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传承机制,打造各种不同的传承平台。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牛郎织女传说,让更多的人了解牛郎织女传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不只是政府的行为,也不只是几位传承人和学生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民的参与,不仅要进学校,也要进企事业单位,甚至要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传承局面。

第三、要加大资金投入。资金不足,依然是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瓶颈”。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资金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甚至可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开发资金,但紧靠政府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沂源县虽然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政府的资金毕竟有限,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牛郎织女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就可以通过招标方式,请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来开发建设,也可以请一些赞助商来做一些事情,比如景区广告的投入、景区设施的建设冠名等等,都可以吸收民间资本。并一定要坚持量力而为原则,切忌盲目一窝蜂的硬上,可以通过边投资、边开发的方式,以通过旅游收入来保护传承牛郎织女传说,并达到以旅游养旅游。

四、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促进牛郎织女传说的保护传承

牛郎织女传说既然是动态、不断演化的艺术,那么就应动态运用,正如在前文所说,在原汁原味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沂源牛郎织女传说,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爱情文化的内涵,所以在有效利用牛郎织女传说方面,不要走入死胡同,不要只是把牛郎织女传说搬进博物馆、民俗馆,而是一定要结合牛郎织女传说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可以大打“文化旅游”牌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谐并举,而这个模式也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保护传承方式。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民间传说 天界 秩序 中日

中图分类号:I313;B93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六届”的说法,具体指神、魔、仙、鬼、妖、人六届,六届各有其存在的秩序及生存法则,原则上互不侵犯。神话中认为神界是身体崩解而成,拥有超越凡人的神奇力量及永恒的生命。《云笈七签》卷二一中说,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三十六重天。日本的传说中也分有神、魔、妖、怪、鬼、人等各界,“天人”是住在“天上界”的人,他们奏着乐章、伴着漫天的天华与飘舞的璎珞飘行于虚空中。可见民众为“天界”赋予了美好的意境,对“天界”表现出无限的向往与憧憬。

然而,作为“六界”中理想化程度高的“天界”,不仅仅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也有有其特定的秩序与法则,用于评估“他界者”进入的资格、维护“天界”的稳定与有序运作。关于成仙得道的条件在佛教、道家、儒家各家学说中均有涉及,本文不作探讨。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有类似的仙女受到“天界”惩罚的故事,如中国的织女的传说与日本的辉夜姬的故事,本文试图以这两则代表性传说为基点,从仙女所受奖惩及其缘由为视角,透过民间故事来解读中日两国民间对“天界”秩序的构筑。

1织女之罪与罚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中国传统七夕节风俗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东汉应劭《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白居易《长恨歌》书:“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多种版本,南北朝时代任P的《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现代民间流传较多的是: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的仙女要到河边洗澡,让他去取一件衣服藏起来。牛郎照做,不能飞走的仙女就是织女,她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生下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将织女捉了回去。老牛让牛郎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上天去,牛郎挑了两个孩子快要追到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他们隔河苦苦遥望,最终感动了王母,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织女与牛郎的婚姻是个人行为,因此而获罪,所受惩罚是被王母强行带回天宫,与牛郎隔河相望。

2辉夜姬之罪与罚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赫奕姬等,其故事出自于《竹取物语》,其作者和创作时间不详,大致是在平安时期写作,是用假名写作的最早的物语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物语(小说)之祖”之称,辉夜姬的形象对后续的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将类似的求婚谈、难题拒婚等以“辉夜姬性”这一专业术语来表示。辉夜姬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在现代以其为标题的绘本、动漫、电影等仍在不停出版、面世。

《竹取物语》故事的梗概是:伐竹老翁在发光的竹子中找到一个小女孩,将其带回家抚养,三个月后便长大拥有绝世美貌,为其命名辉夜姬。因其美貌有众多年轻人慕名来求婚,辉夜姬都不为所动。求婚者中有五位贵公子一直坚持,于是辉夜姬分别给他们一个难题,约定谁能完成便能与之成婚。然而贵公子们或是无功而返、或是以假乱真,最终都没有成功。皇帝听说辉夜姬的事迹后宣其进宫,遭到辉夜姬的拒绝,之后二人间有书信往来。最后辉夜姬身着羽衣、仙女簇拥,飞奔月宫而去。故事中,辉夜姬原本是月宫中人,因获罪被贬下人间,惩罚期满后重回月宫。

3“天界”构建

中日这两则仙女的故事中,仙女奇幻的出现与出生、惊艳的容貌、凄美的爱情、天人两隔的结局,都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唯美的色彩,作为爱情故事的经典被传唱至今。织女故事中的“天上”与辉夜姬故事中的“月宫”,于凡夫俗子而言,都是“天界”的代名词,透过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民众对于“天界”的构想与“天界”秩序的界定。

3.1超凡的资质与力量

拥有超越凡人的资质与神奇力量,是“天界”中人神秘的属性。辉夜姬描述“月宫中人皆貌美,长生不老、无忧无愁”。作为女性,织女与辉夜姬集美貌与才情一身。《竹取物语》中没有具体描述其容貌,但多次以“光”来形容,如出生时竹中发光,长成后“要说这个女孩的容貌,华贵得不似此世间之物,伐竹翁的家里没有黑的地方,四处闪耀着光芒。”“世间的男子,无论身份高贵还是贫困,都想娶辉夜姬为妻或一睹芳容。”织女的故事中没有详细的描写,但将其身份定义为“仙女”,可想其容貌之美。在各种出版物的配图中,两位仙女裙裾飘飘、艳若桃李、耀如春华。除了美貌她们的才情也异于凡人。《述异记》中织女的工作是织天上的云彩,在后来的传说中,即使在凡世,也能操持起男耕女织、养儿育女的家计。中国古代的典籍记载中,民间认为织女美丽聪明、多才多艺,在七夕晚上,向织女求智取巧,能变得眼明手巧。而辉夜姬以五个难题来拒绝贵公子的求婚,所涉稀世之物,凡尘女子大多闻所未闻,辉夜姬却能一一识破假货与谎言。

“天界”中人所碛械淖罨础的力量便是飞行与自由穿越。织女的故事中,仙女们洗完澡飞天而去,只有织女衣服被牛郎拿走无法飞走;织女被带上天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王母硬拉着织女就飞上了天。《竹取物语》的最后,辉夜姬也是披上仙人所给的羽衣奔月宫而去;月宫中人来接辉夜姬时,“伐竹翁家四周突然通透如白昼,仙人们自上空驾云而来,立于离地五尺高处”。此外,“天界”中人还拥有凡人无法抵抗的强大力量。王母带织女上天时,牛郎披着老牛的皮在后面追,眼看要追上,王母拔下发簪,在后面一划就形成了一道天河,阻断了织女与牛郎。《竹取物语》中皇帝与伐竹翁为了阻止月宫中人带走辉夜姬,动用2000士兵人守住墙上、屋顶,弓箭装备严阵以待,仆人、侍女将房子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当仙人出现时,人们如同着魔、毫无抵抗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辉夜姬被接走。

3.2禁与私自婚恋

《礼记・礼运》云:“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佛家的《大智度论》把“六欲”定义为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即现代人常说的“”。《述异记》中,织女因嫁牵牛后,“废织之功,贪欢不归。”而惹天帝动怒,则其归河东。在现代民间传说中,织女因私自留在凡间与牛郎结婚,被王母知道后大怒,亲自捉其回天庭。可见,凡人天生所具备的“”,在“天界”却是禁物,私自婚恋行为也不被允许。《述异记》中即使织女与牵牛的婚姻是天帝所指,但天帝认为其“贪欢”以致误工,仍然难逃责罚。责罚的形式是令其回归天庭,断之念,婚姻无效。

《竹取物语》中可以确定辉夜姬是在月宫中获罪而被贬下人间,但具体所犯何罪却没有说明。“流放者是女性时,若论所犯之罪,奸罪为代表。”,日本学者冈崎祥子认为“古代的罪名首位是违背性的禁忌,其次是违反政治。违背性的禁忌,一般以流放来赎罪。……结合辉夜姬在人间所受的惩罚及月宫中所犯的罪来考虑,可以推测辉夜姬所犯之罪是类似在月宫中触犯私自结婚、缔结男女情爱。”其结论是:辉夜姬所犯罪名是“xれ(秽)”,要在流放中以“祓”的形式去除,佛教与神道中认为“秽”是不洁、不净等不清净、污秽的状态,而“祓”则指辉夜姬要通过流放在人间期间拒绝人类求婚、保持贞洁来清洗身心之罪恶。

3.3社会性与家长制

从织女与辉夜姬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天界”所描述的世界具有社会性与家族性双重属性,因此其管理也呈现社会职级管理及家长式管理双重机制。织女在天庭有其工作岗位,专司编织云彩,天帝是其上级,对其工作进行评价与监督,拥有赏罚的职权。起初天帝赞赏织女“年年劳役”、“辛苦”,许其婚配与牛郎,后又觉得织女“废织”而责其归。《竹取物语》中,辉夜姬获罪被贬、赎罪的方式、赎罪的期限、回归月宫的时间等,虽没有具体言及,但肯定是由月宫的管理者来决定的。辉夜姬因不舍伐竹翁夫妇想在人间多逗留时,要向月宫人提出申请。八月十五老翁家中门户紧闭、众人严阵以待,而月宫中人怒吼“辉夜姬,你要在这污秽的下界长待吗?”辉夜姬也只有服从、挥泪告别。

《述异记》中辉夜姬是天帝之女,与牛郎的结合是玉帝赐婚,随后违背玉帝初衷,令其归家,婚姻被废除。在现代传说中她是天宫王母的孙女,因私自下界与牛郎结婚生子而被强行带回天宫,这是典型的家长包办婚姻。辉夜姬也对伐竹翁说:“我在月宫也有父母”,从其获罪,到被贬下人间,以至赎罪期满回月宫,从未见父母身影,且辉夜姬曾言:“我现在已经不再想那个月宫世界的父母,想在这个世界长久、快乐地生活下去。……回月宫没什么开心的,徒有悲伤而已。”比起亲生父母辉夜姬竟更依恋伐竹翁夫妇,从伐竹翁遵从辉夜姬拒婚的选择及辉夜姬因婚恋获罪来看,辉夜姬在月宫的父母应该也是干涉甚至阻止其婚恋的。

4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织女与辉夜姬的故事中,人们将“天界”构建成“不死不老、无忧无虑”的乐土,为它赋予了神奇、神秘的色彩,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极致憧憬,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本应没有烦恼,充满了自由、欢乐与爱,然而人们又在不知不觉中,用人类社会的准则定义“天界”的秩序,生在其中的织女与辉夜姬们却又迷恋人间情爱与温情。不仅是故事中的仙女们迷惑天上人间何处才是乐园,从古至今的民众,包括欣赏这些故事的读者们,心中也应是充满疑惑的。

参考文献

[1] [日]北杜夫,l万智.竹取物Z?伊菸镎Z[M].v社,2009.

[2] [日]楠山正雄.日本の神と十大昔[M].v谈社学术文库,1983:140-141.

[3] [日]三蚪.かぐやの罪[M].新人物文欤2013(8):135.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7篇

1、七月初七对应节日:七夕节。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2、“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习俗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第8篇

1、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文化含义。

2、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3、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