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哲理小故事

经典哲理小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榜样力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74-02

春天,阳光为芽打破禁锢;入夏,阳光将热送给五谷;秋天,阳光为果酝酿成熟;冬天,阳光送暖千家万户。阳光里,有期望、有深情;有诗、有画,更有一条哲理:大美者,无言。

当今社会,出处标榜个性。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中不能有一些创新与不同呢?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中,我努力做一个自信、充实的自己;在学校,我坚持不断创新,孜孜不倦,享受语文带给我的乐趣。我喜欢语文,陶醉于优美的散文、深刻的寓言、生动的童话给人的震撼。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了自己的更多的创造。

一、诵读经典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1、培养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枯燥的古诗文感兴趣,教师必须在课下做足工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选择那些蕴涵小故事,有歌曲,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古诗让学生背诵。例如背《三字经》,如果是伴随着小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给他们。“融四岁,能让梨。”送给他们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学《七步诗》告诉他们关于曹氏兄弟俩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的推动下,学生们对背诵记忆变得不是恐惧,而是期待。另外适时的为古诗配上乐曲,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游子吟》配一首优美的高山流水,读《水调歌头》配一曲清朗的明月几时有。在和谐的意境中,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不仅记忆起来很快,而且对诗的理解也变得容易起来 。

2、教师榜样力量

俗话说:“亲其师,近其道”,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向师性很强,抓住这个特点,教师应该努力的文化素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达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想让学生自觉去做一件事情很简单,那就是你必须钻研同样的事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事实证明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做法。

3、精选内容

诵读经典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应该一直延续下来。值得诵读的诗文浩翰如烟,需好中选优。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循序渐进,积少成多。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需要整体设计,从长计议,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为了学生的立体成长来考虑。分学段精选诵读的内容,低年级诵读经典儿歌、童谣、对子歌、《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中年级诵读成语、谚语,《千字文》、《老子》、《唐诗三百首》等;高年级诵读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宋词精选》等。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在学习积累中逐渐提高。

4、抓住时机。诵读贵在坚持。学生在校时间非常宝贵,应该抓住三个时段的时间坚持诵读:一是每天早上到校还未上课前的几分钟,学生神清气爽,摇头晃脑地背上一段,自然事半功倍。第二是课间零散的无意识记忆时间,每期黑板报设有“我会背“专栏,一星期更换一首,以竞赛的形式督促学生诵读。第三是每周还有专门一节经典诵读课,对一周来诵读的内容加以整理复习,复现当时的情境。

5、不求甚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经典时同样见效。著名学者傅璇宗曾说:“我小的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文,虽然当时不解其意,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却发现那些东西已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经典诗文本身就意蕴丰厚,许多古诗词意境优美,只可意会不可描述;许多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的历练,学生会在某一天对经典幡然醒悟,感触于心。我们让孩子们背诵经典,旨在积累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样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二、指导写作

针对低年级孩子表现欲强的特点,应该抓住时机培养他们对于小本本的浓厚兴趣。不规定他们必须得写多少,而是要他们比一比,谁写得好,谁办得干净、漂亮、有特色。从而在班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办小本本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怕他们不喜欢。

有了小本本的基础,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尝试让孩子们写话。写话从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入手,鼓励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想像中的事物。操作上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写句子再到自由地写几句连贯的话),形式多样,有与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整合在一起的,有单设说话写话的,还有把写话练习与阅读教学整合起来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由说到写,说写结合,使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孩子们在互相比。比什么呢?“老师今天给我写了好多评语呢?”“老师给了我一颗星。”“老师让我再努力。”单纯的童心多么容易得到满足,我们一个不起眼的举动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他们的这一腔激情,还怕以后的作文课无话可说吗?

三、指导生活

口语交际课是冀教版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口语交际内容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与单元主题联系,充分考虑学生的交际需要编写,像教材中的“我想和你交朋友”“编故事”“打电话”“我小时侯的事情”等口语交际内容,创设了不同的口语交际情境,采取演演说说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儿童在互动的过程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而我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不给他们过多的限制。要想交际起来,除了创设情境外,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进去,每个人的发言要有内容、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语文是快乐的,语文是自由的,语文更是神采飞扬的。我愿做学生学习语文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走向更加辉煌的语文殿堂。 用工作中孜孜不倦的心态,享受语文带给我和孩子们心灵的满足!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2篇

一、在吟诵中寓于情趣

1.故事导入,调动兴趣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歌以及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的古诗,皆是情理交融的经典作品,每一首诗歌或讲述着一个生动的古诗,或蕴含着古今相通的人生哲理。基于此,我在备课时,搜集大量的古诗趣话或故事之类的资料,在讲授诗歌之前,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与诗情画意相融的故事情境。例如,在教学《赠汪伦》这课前,我通过网络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讲述他俩之间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通过故事导入,很快把学生吟诵古诗的兴趣调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情境,读出情感

在教学经典诗文中,我选择适合儿童情趣、感情基调与诗文相适应的音乐、图片等来配合朗读,用优美生动的情境来感染、熏陶学生,促使学生读出诗文的情感来。例如,我在执教《渔歌子》时,播放多媒体课件: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溪水潺潺流着,白鹭在自由翱翔,低旋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那样娇嫩。这时正是鳜鱼肥美的时候,渔翁戴上青色的箬笠,穿上绿色的蓑衣,荡舟于江山,静心垂钓。此时微风拂面,细雨如烟,眼前景象犹如仙境……课件中精美的画面、委婉动人的歌声,一下子把孩子带进了诗歌的境界里,此时,我引导学生:“如果你是张志和,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吟诵这首词呢?”有些语言无法述说、描摹的内容,通过画面、音乐淋漓尽致地创造出美轮美奂的境界,让师生流连忘返,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受诗意,读来更有情感。

3.生活实践,诵出情趣

古诗词学习应该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根据古诗描绘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吟诵,能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就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教学生吟诵古诗。春暖花开时,教学生诵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烈日炎炎时,教学生诵读夏天风光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习习秋风时,教学生吟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白雪皑皑时,教学生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学生踏着诗人的脚步,走过了五彩缤纷的四季。

二、在活动中激趣

1.诗文与书法――写中学

硬笔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它可以表现出我国汉字书写的笔画美、结构美和章法美。我们把古诗文经典诵读与写字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不断书写古诗文,一方面提高写字水平,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也全面调动学生的练习书法热情。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书写古诗词书法比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认真书写,每班评选出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装裱起来,在“元旦”“六一儿童节”进行书法作品展览。

2.诗文与绘画――画中学

画画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画画可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特征的好方法,把画画和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相结合,学生根据诗词内容用自己的小手来创作绘画作品,体验绘画乐趣。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这些诗句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引发了学生给古诗文配图的兴致,我让学生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给古诗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诗歌是感情的种子,是智慧的语言,古诗更是如此,它语言精辟含蓄、跳跃灵活、意趣无穷。相信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理论研究和指导水平的基础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想办法能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充满“情趣”,一定能让古诗词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能使我国古典文化不断地传承

下去。

参考文献: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伊索寓言》;表现手法;应用

《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在各个国家中都有着广泛的流传,其表达手法也独有特色。《伊索寓言》的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是世界语言故事的典范之作,这部作品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让读者体会文章的本质,让故事更加具备感染力。

一、《伊索寓言》的意义

如今我们阅读到的《伊索寓言》,是由后人根据伊索的创作改写与仿写所得,这些作品篇幅短小,主角以动物为主,故事中蕴含的价值深得人们推崇。在《伊索寓言》中,涉及着勇敢与胆怯、诚实与欺骗、淡薄与贪婪等对立的价值要素,将其设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让这些元素变得模糊和复杂,甚至难以抉择。《伊索寓言》中表现出了深刻的君主制制度文化,表现了当时百姓对于王权、宿命和奴役制度的无奈,伊索利用特定的动物故事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二、《伊索寓言》中表现手法的应用

(一)象征和拟人的表达手法

《伊索寓言》利用一个个的动物故事表达了深刻的讽刺意识,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染力,作为人类智慧的浓缩,《伊索寓言》中的语言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理内涵,作者应用了大量的象征与拟人表达手法,将动物赋予了人的特征,在这部作品中,任何动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而是为了表达特定的含义,这也是《伊索寓言》中的特色之处。《伊索寓言》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也表达着作者对于资产阶级的反抗,例如,《浓烟和烟囱》这一则寓言写浓烟不可一世,但是很快就消失了;而烟囱不声不响,一刻不停的默默工作,但却长久地矗立着。通过对比,说明那些狂妄自大做事没有目标,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只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只有谦虚实干,沿着坚定目标不断前进的人,才有永恒的价值。在作者对于动物与其他物品的描写中,将拟人的表达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作品中的角色相辅相成,利用这种多元化的描法表现出社会中的各类对立关系。

(二)兼具讽刺与幽默的表达

得益于其简短精悍的优势,《伊索寓言》成为了孩子们接触外国文学的首要工具,这部寓言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我们可以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分析,那么就可以理解《伊索寓言》中每一个小故事的内涵。之所以作者借助动物和其他的物品来反映客观事实,就是由于在当时的社会,社会底层人民无处伸冤,无法摆脱自己的人生,只能够采用讽刺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哲理。在我们都熟知的《农夫与蛇》中,看似是对农夫的反讽,实际上并非如此,作者是借助农夫来表达当时社会对于底层人民的压迫,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底层阶级被统治阶级所剥削,作者借助《农夫与蛇》这个故事,希望善良的底层人民可以擦亮自己的眼睛,勇敢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对比的表达手法

《伊索寓言》中很多小故事都采用了对比的表达手法,主要为正反事物的对比,利用这种对比表达了深刻的寓意。作者选择的故事都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如乌鸦、蛇、兔子等等,让作品显得更加逼真、自然,同时,利用多元化的叙事手段来将这些主角串联起来,让故事更加的丰富、多彩,作者利用对比的表达手法来突出主题,让读者体会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对立,让这部作品成为指导人们辨别是非的重要读物。例如,在《鹰与蛇》中,作者就为读者表达出了鹰与蛇的斗争,鹰与蛇是一种敌对关系,将其作为故事主角为叙事模式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蛇代表着邪恶,鹰代表着善良,在两者相争时,农夫帮助鹰获得了胜利,但是,蛇与鹰是对立的两个面,后来,蛇要将农夫置之死地,在紧急关头,鹰又救了蛇。作者利用鹰、蛇与农夫的关系表达出了善有善报的主题。

如果说伊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丛林世界的话,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在一个不讲游戏规则的社会,人人都是受害者。正如《蚊子与狮子》、《老鼠与公牛》等寓言所揭示的,在丛林中,强者与弱者都生活在恐惧中,强大如狮子、公牛也可能遭到弱小如蚊子、老鼠的不对称的暗算。伊索寓言由于它的形象性、通俗性及它所道出的生活经验和教训,表达出了这个社会的真谛。

三、结语

《伊索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其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玉锁.《伊索寓言》在近代中国报刊上的传播[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2).

[2]林书宇.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读〈伊索寓言〉》[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7(9).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4篇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哲理性小故事,为语文课锦上添花。

为上好课,我认真地观察和分析了学生的整体情况,针对班级中两级分化严重、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充分重视语文课的文学性,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挖掘调动学生兴趣的因素。每堂课前安排5分钟的哲理性小故事讲述,让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故事后的思考、分析中得到一种教育或人生的启示,而且每天一个小故事,一学期就有近100个故事,学生在写作中就有了一个新的素材之源。一学期下来,学生对语文课非常感兴趣。

2.专题式语文教学的构建,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一直坚信在教书的同时更该牢记育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一直这样努力着。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发现高一学生的情绪普遍比较低沉,很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我在思考后,结合课文中关于生命的话题开展了专题式教学的尝试,开展了“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教学,并结合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3.丰富优秀的素材,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

给学生收集一系列的素材,让学生有“源头活水”;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开展激励性的语文活动,如“优秀语文作业展览活动”、“阅读中外优秀作品”、“小组语文学习竞赛”等;积累性的语文活动,如“必背的语文经典文段”、“每天三个成语”、“哲理性小故事”等;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到图书馆上阅读课、到有关景点进行观察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抓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口语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吃透课文,设计好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让其反复诵读,细心揣摩,真正从课文中探“胜”寻“幽”,达到“入情、生情、悟道”的目的,品尝文章的艺术魅力,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陶冶其道德情操,感受做人的真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才能提高表达能力。我通常作具体要求,如对情文并茂的散文、诗词、文言文,我先范读,再让学生听录音、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形成课前、课堂、课后一条龙地“读”,并要求学生口齿清楚,字正腔圆,感情充沛。课外阅读具体的时间安排是:每周一、三、五课前早读;下午活动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每周1―2小时;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定期检查,要求其介绍作者、人物、故事情节等,为口语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有计划地组织演讲比赛、是非辩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敏捷、清晰的思维,以及即兴演讲的口才。

三、加强普通话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现代汉语规范化程度

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一些学生就是因为带严重的方言口音,难以胜任某些部门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培训,使用《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培训,定期测试,让普通话推广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路子。

我们的措施是:让学生组织“小记者采访组”,去采访交谈,应聘对话。每学期组织一次辩论会,就某一社会现象围绕一个中心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事先让学生准备草稿,最后达到脱稿演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

四、强化书法训练,以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苑囿里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碰到许多电脑不能完成的书写程序,如签定协议、合同,绘制巨幅广告牌,等等。学习书法,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不论对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传统,还是对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艺术,都是不可缺少的。开展书法教育对陶冶人的性情,落实包括美育在内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书法也是语文教学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切实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把字写得合乎规范,做到运笔正确、字体端正、结构匀称、行款整齐。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的书法训练计划,主要从钢笔字、毛笔字两方面下功夫。作文、语文练习统一用钢笔书写,要求整洁、美观、快捷。毛笔字则要求每学期临摩一两本字贴,举行一次书法讲座、两次书法竞赛,以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

五、精心打造教案,与新课程同步

语文课本包罗万象,如果不顾课堂上的实际和学生的反应,一味按现成教案上的内容来施教,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使什么招数、喊什么口号,都不可能成为成功的课。这在无形之中就已把新课程拒之门外,因为很多教学内容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无法预设。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编写要求我们抛弃以前的一些模式和种种顾虑,鼓励教师大胆地去编写适应自己、适应学生、适应课堂要求、适应本地情况的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无须将具体的施教过程写出来,但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什么、问什么、什么值得给学生教,教师就教什么,那么教案就备什么,使教案发挥最大效能:灵活、多样、具有应变能力。具体模式有框架式、线索式、发挥式、提纲式、眉批式、练习式等。

六、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偏置的师生关系普遍存在,如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教师作为权威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接受者,这种师生关系是不会轻易容纳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的。这种教师观反映在师生交流的指向上是单向的:老师―学生。亦如叶澜教授所讲: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5篇

“没有!”当时真的没有犹豫。

“我们这里的高中老师说,小时候感觉不到有用,等上了高中你会发现有用的。”

“是的,高考的名句默写或许用得着,写作文时引用名句或许用得着,除此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吗?”没等老师说话我又接着说,“小时候,我们就背《春晓》这首诗,就背《咏鹅》这首诗,哪怕到了今天,除了会背,我们真的能理解它们美在哪里吗?”

“不能。”

“那就别学了。”

后来在很多地方讲过这个故事,当然也被很多“国学派”批评。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的国学教育仅仅限于儒学或者等同于儒学是一种悲哀的话,那么用远离孩子的方式来教国学,那就是更大的悲哀。从人的创造力发展规律来看,小时候“填充”的知识越多,越对孩子未来创造力的发展局限。正如一个空空的碗里,你放的黄豆粒数目越少,晃动碗的时候,黄豆粒之间的组合方式就越多样;放得越多,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就越少。同理,人的大脑子早期被“填充”的东西越多,那么将来孩子的创造力就越弱。这或许就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知识能够超越西方国家,中小学生能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而我们的孩子成年后在创造力方面远逊西方的原因所在吧?

我之所以在上文中重复提到“填充”,是指很多知识不是孩子们发现的,就国学来说,往往不是孩子们理解的, 却是被“国学爱好者”塞给孩子的东西。之所以那么强烈地塞给孩子们,一则他们相信,多记点东西以后会有用的;一则总想把孩子培养成类似《论语》《弟子规》里要求的孩子。

以贴近孩子的方式学国学,才能让国学成为血液,和孩子的灵魂交融在一起。

应该是5年前,那时女儿5岁,幼儿园中班。一天回到家里就很委屈地对我说:“爸爸,我们班一个男生欺负我,你帮我打他。”

“他怎么欺负你的?”

“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抢我凳子,我换一个地方,他还抢我凳子。”女儿的语气里满是委屈,还差点伴随着泪花。

“那你怎么办呢?”

“我和他抢,但我抢不过他。”

这是肯定的,一个小女生肯定是抢不过男生的,我也知道这么小的孩子的灵魂里是没有善恶的概念的。于是,那天给宝宝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和尚叫仰山慧寂。一天他问三对慧然:“你叫什么名字?”

慧然说:“我叫慧寂。”

慧寂说:“不对!慧寂是我的名字。”

慧然说:“好吧!那我就叫慧然吧!”

后来,慧然成了一个很有名的高僧,因为他从来不和别人计较什么,也不去和别人争,他相信每个人都是好的,别人跟你争你以让就显得你是个比别人好的人,时间长了,你也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好吧,明天他再抢我的凳子,我就让给他。”

后来,就再也没了争凳子的事情了。

剥离了孩子的生活去告知道理,道理就永远徘徊在孩子的灵魂之外,而契合了他的生活体验的道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道理。

孩子遇到不快了,我会给她讲“放下”的禅宗故事;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她“吃饭睡觉”的典故;孩子不懂得感恩时,我会给她讲“背妹妹”的公案……她也在这些故事的熏陶下,自己捧起了《禅是一枝花》《轻轻松松禅一会儿》等书。读这些东西,不是因为让孩子信佛,而是能从这些禅宗小故事中吸取营养,获得智慧。

三年级时,一次小测验没考好,她就赌气,拼命去学习。看到她拼命学习的样子,我真有些为他担心。于是就和她讨论起了下面的公案――有一位少年渴望练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高人。这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功,拜见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10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傅说:“这样大概要30年。”少年大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30年?”师傅不答。少年又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师傅说:“这样你就得跟我学70年。”

“姑娘啊,你告诉老爸,这个公案是什么道理?”

“越勤奋就越学不好呗!”孩子的理解,就是这么单纯。

“那你的意思是,人家是告诉我们不要好好学习啊?肯定有正面的道理,我们要学会从好的方面来理解问题啊。”

后来我们逐步深入的聊天,让她明白了“用无为的心做有为的事”、“无欲则刚”、“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真的,她很小的年纪就懂得了详细有计划地去安排自己的事情,从来不会考虑下次要达到什么目标或考多少分的问题,她总是认真地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我的很多朋友问我:“你家女儿怎么做什么都不紧不慢的?”我总是告诉朋友说孩子是个慢性子。其实,我明白一个最终成就自己的人不一定是理想远大的人,而可能是一个能够用平淡的心走好脚下路的人。

由禅宗的故事,她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素材的同时,也明白了众多的生活道理;由禅宗故事开始,她逐步去涉猎老庄学说。这点和别家孩子不同的地方。因为别家孩子总是从《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等开始国学启蒙的。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真正进入封建社会之后,除西汉和唐王朝之外的几乎所有朝代都是儒学治国的,而恰恰这两个用黄老学说治国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朝代,这点是值得思考的。诚然,我们让孩子从“故事”入手的目的不是学什么学说,而是想用贴近孩子的方式了解点中国经典,而不是用成人的“要求”来束缚孩子的路程。

接触老庄,是从庄子故事开始的。例如“庄周梦蝶”、“子非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曳尾于涂”、“骷髅头骨对话”等等。在这些充满生趣和智趣的故事中,孩子的头脑不断得到丰富,思维不断得到提升,灵魂也不断在丰盈。更重要的是她开始在白话故事的基础上去找白话故事的文言版本。例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因为知晓该段文字的白话故事,在读文言版本的时候,她会自己去会主动揣摩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也就是在这种慢慢的揣测中,她的文言阅读水平得到了提升。再学习课本上的古诗时,她就显得比别的孩子轻松了许多,而且也能初步理解诗歌的美好了。

诚然,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逐渐由我的引导转向了她的自主要求。她开始读《庄子》的其他短篇什,开始了对《论语》《增广贤文》等的阅读和记忆。我知道,此刻她的记忆就多了些理解的成分,或者说,她正是因为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开始喜欢那些经典中的美好东西。具体到这些经典中的哪些东西,凭的是她自己的筛选,基于是她自己的爱好,而不是我、我们所认为的应该让孩子去读的东西。

今年,上四年级的孩子,每次作文都会让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宣读。因为她稚嫩的手写出的富有风趣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文字总能让人忍不住叫好。我知道这是她国学积淀的一点点呈示而已。

就是在刚过去的暑假。她开始了阅读西方三大经典――《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和《古罗马故事》。看到她痴迷而幸福的样子,我忍不住去想:国学,或许不应该限制为中国的古典文化吧?西方的经典何尝不是他们的“国学”?是不是我们也该接触一下?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辅助手段;情感共鸣

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每一次语文课堂上利用好诵读教学,这必须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古典诗词的吟咏、经典散文的朗诵,每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读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关于诵读教学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合理运用,笔者有以下心得与各位教师共同分享。

一、提升自我诵读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着掌控全局的重任,他于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位学生,所以,开展诵读教学,教师朗诵的功力也必须深厚,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益性帮助。诵读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艺术,如果语文教师在诵读方面工夫了得,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课文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的把握准确到位,他们的诵读水平就会取得飞速的进步。这不仅会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中的诵读环节,他们在课下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诵读活动,阅读各种各样的经典美文,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都颇有益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饱含感情的示范性朗诵,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会使整个语文课堂更加富有魅力,能够紧紧抓住学生

的心。

二、分类诵读经典篇目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各种各样,有抒情性的散文、有古朴典雅的文言文、有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有哲理性的小故事等,每一类文章的诵读要求都各不相同。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应该对各类文章的诵读方法进行统一的示范、指导。例如,对于《天净沙・秋思》这样的小令,就应该读出秋风萧瑟的意境中,天涯游子内心的那种愁肠与落寞;对于《蒹葭》这样的爱情诗文,就应该读出追求者对心爱女子求而不得之后内心的辗转反侧、上下求索;对于《背影》这样感情深沉的亲情类文章,就应该读出儿子对父亲所持态度的细微转变。每一单元的文章基本都是同一类型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该类文体具体的诵读方法统一指导。

三、有效利用辅助手段

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为语文课堂的高效与有趣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多媒体教学已渐渐成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动的画面、旋律优美的音乐、翔实的写作背景,这些都丰富了语文教学课堂。朗诵教学也在逐渐享受着这些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在《背影》诵读中,深沉的配乐可以使作者的感情得到读者的回应,这时一位技艺高超的朗诵者或许会使学生被深沉的父爱感动得泪流满面,那么这节语文课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方面的要求也就顺理成章地达到了。多媒体教学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优势是,语文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名家诵读的段落,给学生作示范性的诵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诵读水平不高的缺憾,毕竟教师不是科班出身,无法与名家相媲美。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对辅助手段的有效利用,对于学生诵读水平的提高益处多多。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使那些经典性篇目深入其内心,对他们的感情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诵读教学则是一种虽然缓慢但却非常有效的方式,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不能忽略这项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各方面努力,让学生爱上诵读、爱上语文课堂。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7篇

所谓“以小见大”作文技法,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由小景物延伸出大哲理,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由点及面,见微知著。在这类文章中,作者笔下尽管是一些细微平凡的人与事,但于细微处见精神,揭示重大的主题。

(一)小故事,大道理。

如教材中的《剃光头发微》便是运用“以小见大”技法的典范之作。那么作者是从什么小事中引发怎样的大道理呢?作者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这件小事,“以小见大”,阐发了如果剃头者掌握了更大的权,他就会任意使用,耍权弄权,进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有权就耍”的人的深恶痛绝和对纠正不正之风的迫切呼声。

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只要善于联想和思考,就可以悟出大道理,甚至阐发重大的社会问题。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件小事》,更是运用“以小见大”技法的经典之作。本篇文章写了“我”和车夫两个主要人物十来分钟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情节可谓简单至极:车夫撞到了一个女人,“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帮助她,而车夫却扔下了“我”,主动去帮助这位女人。这件小事“以小见大”地揭示了穿长袍的“我”比干苦力的车夫要“渺小”得多,提出了当时知识分子还有弱点,应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大主题。这在“五四”前夕,不能不说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

生活中其实有无数件小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则每一件小事中都能反映不小的道理,都会有重大的发现。很多的科学发现或发明便是从一些生活小事、小现象中悟出的。例如:毕升从印章的雕刻、烧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哥白尼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太阳中心说”。牛顿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从翱翔天空的大鸟,发明了飞机。

(二)小景物,大哲理。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在他的《处处有文章》一文中讲道:“写文章也一样,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他还举例说道:

当看见了一把美工刀他便想到了利用用时间的方法。(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想到了做事应事先作规划,分阶段办事,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当看见了订书机他便引申出人生的道理。(由于订书机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想到了我们应像钉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傍徨,不犹疑,奋斗到底,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当看见了“圆规”他便想到了人只有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先定下你的心,才能画好人生的圆。

诚然,生活中处处有美,处处有文章。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的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他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我们学过的几篇散文,也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从一些小景物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而阐发的大哲理。比如:朱自清通过一片小小的荷塘,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和生命的渴望;李乐薇通过写小小的一间山中小屋,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川端康成更是通过一朵凌晨四点盛开的海棠花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

(三)小题材,大主题。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经常会用到的写法,它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写小的事情,小的题材,来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地细节描写,加上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现人物的本质,或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文章主题。

2003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喝茶》,就是成功运用“以小见大”作文技法的佳作。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抽象意味又充满哲理的话题,怎样论证这个道理呢?本文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感情的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时,同学们还要注意这样两点:(1)小题材必须典型,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写作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小题材与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开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蕴。(2)必须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行开掘。小题材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才能体现出它的典型和概括意义,揭示重大主题。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高考佳作,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以小见大”这一技法。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来反映生活,说明事理,写出好的作文呢?

首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见迎春花悄然开放,而知春天到来;见“一枝红杏出墙来”,而知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其次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给你一滴露珠,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给你一颗寒星,你要会想象那夜空的宁静;给你一朵浪花,你要会想象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一泣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经典哲理小故事范文第8篇

编号:11A16

年龄:29岁

身高:1.58米

学历:大学

职业:教师

婚姻状况:未婚

现居地:上海

几年前去外地旅游,来到一个大殿,里面供奉着月老。两个同事拉着我拜一拜,我硬是挣扎着跑了出来,嘴里还说:“我不信这些。”如今的我仍是形影孤单,回头想想,莫非是我的不敬使月老迟迟不肯来牵红线,使我在情感的道路上一路坎坷。

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教师,我把大量的时间、心血放在了学生的身上。送走了一批毕业生,又迎来新的一届。

我认为,以一颗真心博爱每一个真爱着你的学生,是为师者无尚的幸福!

闲暇时,我喜欢看书报杂志,看那些隽永的小故事,体会其中的大智慧与人生哲理,藉由一则则幽默动人经典的小故事,激励自己松弛生活中紧绷的心。看那些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于男女主角“情若灯蛾心无悔,爱如潮水难阻隔”的决心,期待着有一天能成就自己的一段故事。我喜欢钢琴曲、古筝演奏、萨克斯乐曲、口哨音乐,听那美妙的旋律,感受一种意境,随音乐回到纯真的心灵。我爱画可爱的卡通形象,制作成精美的贺卡,为好朋友送上我诚挚的祝福。我也爱折出千纸鹤、天使鱼、幸运星、百合花,连成一串串美丽的风铃,风一动,铃声清脆、响亮,不掺一丝杂音。

每个人在一生中注定只能获得那么多幸福。有的人在人生一开始就得到,有的人则在人生的中途,也有人则要到人生的末尾。还有一些人的幸福则是一点点散落在人生岁月中。我在等待,等待能与我牵手相约在银色月光下的那个人。

应征者信照寄本刊《相约月下》转11A16收

欲成为特别推荐者请来信(自我介绍)及照寄本社《相约月下》栏目收。咨询电话:021-62791688转8314。

2101,女,50岁,身高1.58米,大专,沪中学教师,离婚,一子已独立,勤勉贤惠,儒雅端庄。诚觅1.70米以上,综合素质相当高,体健心诚,有较好住房条件之男士为伴。信照请寄中山西路虹桥新村1030弄14号302室张女士收转。(200051)

2102,女,离独,1957年生,身高1.66米,国企职工,性格温顺,开朗,喜文学,追求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感情生活,觅年龄相适,身心健康,有婚房,有爱心,收入稳定,成熟稳健之成功男士。联系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环镇北路417弄26号202室王女士收转。(200436)

2103,女,50岁,离异,大专,1.63米,貌好健康,无负担,在内蒙某大医院工作,任主管护师。觅在上海或其他南方城市工作,58岁以下,有稳定收入,健康,人品好,心地善良,热爱生活的知识性男士共度晚年。寄包头市金铭计算机公司常红娥收转。(014030)

2104,女,58年生,1.65米,本科,在粤工作,离异有一女上重点大学,身材苗条,皮肤白嫩显年轻漂亮,综合素质高,有房有职称经济好。觅大专以上,1.省略。

2105,女,62年生,身高1.55米,未婚,文静貌端,温柔善良,心灵手巧,能织善钩,感情专一,懂生活,现在一所中学打字。觅1.65米以上,50岁以下,体健貌端,诚实稳定,能体贴关心人的男士。要求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婚房(军人更佳)。地区婚史不限。信照寄杭州市采荷新村红菱小区12幢604小邱收转。(310016)

2106,女,49年生,医生,大学,离异一女,1.67米,温和、善良、通达、爱阅读、旅游,曾经的老三届知青,觅有或曾有事业、精神富有、人格健全之士,相携相扶共避炎凉、同沐秋阳。来信寄上海曹杨五村303室号602室柳女士转。(200062)

2107,女,65岁,高1.60米,主治医师,退休,丧偶,体健貌端,温柔重情,显年轻,有私房,一孩独立,无负担。觅:身高年龄相适无不良嗜好重情体健的沪苏杭当地知识分子,其他也可考虑,同行优先。信照寄杭州市树园15-54-501王老师转。(310003)

2108,皖女未婚,29岁,大专,端庄文雅,爱好文学音乐,沪公司职员已购房与父母同住,诚觅45岁下沪籍或在沪有稳定职业和相同爱好善良成熟之男士为伴,军干尤佳,离异须无孩,信照寄本刊读者服务部转2108收。(200040)

2151,男,39岁,1.72米,领证未婚,硕士,大学副教授兼职经理,月薪四千、品正上进,情趣广博;重感情,有修养。觅高中至本科,朴实贤惠,温情美丽之有缘小姐。信照寄上海真北路2904弄30号101室梦生。附照必复。(200333)

2152,男,53年,未婚,1.76米,本科,体健英俊事业有成收入丰,市中心产权房,觅36岁以下,未婚或短婚未育靓丽健康女士,户籍不限男方有调迁能力。平信寄上海西凌家宅路27弄5号104室刘钰。附照必复。也可晚上电021-53072610。(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