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工艺品作文

民间工艺品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民间工艺品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间工艺品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徽州经验;广西民俗资源

[作者简介]黎珏辰,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57-04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之一,日益广泛且深入地渗透至普通百姓的生活。民俗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旅游形式,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广西这方土地,早在四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数千年来,积累的古迹和文物灿若繁星。同时,在这青山秀水间,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兄弟民族,他们以独特的节日文化、生活礼仪、衣食住行等组成一幅幅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画卷。如何更好地整合与利用这些资源,更快、更好地发展广西旅游业,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及其对旅游产业的意义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创造和形成,并反复出现、世代相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文化事象,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文化指的是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与习俗,它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它对旅游产业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民俗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处于起步阶段,尽力发掘、保护和开发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2)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能促进跨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了解。现实表明,以往单纯的展示性旅游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趋向于获得有别于惯常的生活的充满情趣的体验,朴实又富有新鲜感的地方生活情趣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3)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深化了旅游活动的内涵,不仅提高了效益,促进了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二、徽州民俗旅游的成功经验

徽州古称新安,地处安徽南部,横卧黄山脚下,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该地在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及现代旅游的开发方面形成自己独具的特点,成为我国境内不可复制的一道旅游风景线。其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定位精准,推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和谐发展

在徽州,时刻能感受到那里厚重、深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气息。徽州文化是学界公认的在特定时段、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华儒学在古徽州地域的厚实积淀和生动再现,具有了解和体认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是南宋至清末)民间生活实态的缩影标本价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徽州开始推行文化旅游的政策,先后开发了歙县棠樾牌坊群、唐模、黟县西递、宏村、南屏古村落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随着开发力度及规模的不断加大,这些景点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日益成为黄山市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得益于黄山市相关部门的合理定位,将文化很好地融入旅游,在游客的心目中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化徽州,这是其成功的第一步。

(二)围绕“徽”字作文章,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位

徽州旅游的核心价值在于一个“徽”字。当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徽式工艺等折射出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徽式生活法则。徽州各地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徽州古代建筑“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民俗民风、教育制度、饮食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与此同时,黄山市文化、旅游部门联手在全市重点复活了10个徽州民俗艺术村,组织了40多支文艺创作、表演队伍,挖掘、整理、编排了100多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又极具观赏性、参与性的戏曲和民俗节目,使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整理和开发后与游人见面,将徽文化元素渗透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之中,较好地满足了游客们追求旅游多元感受、体验旅途别样生活的心理需求。

(三)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挖掘地区旅游特色

徽州各地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培育和建设。推出了黟县西递、宏村,徽州区唐模、呈坎,歙县棠樾等重点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当地注重发展村落旅游的差异性,为每个村落订制不同的形象落模式,如西递的形象定位是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徽人家;宏村则是中国牛形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民间故宫(承志堂);南屏为中国影视村、中国古祠堂博物馆、江南迷宫;棠樾,江南第一乡――棠樾、中国牌坊博物馆;唐模则为曲径通幽处、风景绝佳地等。各个村落既有相似又有差异,这样的举措对形成徽州文化大旅游圈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广泛开辟渠道,大力促销文化旅游产品

徽州是商人的故里,徽州人则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经商的头脑非常灵活,因而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可谓精彩纷呈。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徽州的旅游纪念品也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如:徽州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歙笔、徽州三雕工艺品、黄山毛峰、徽州漆器、徽州楹联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彰显了徽州与众不同的文化品味。

三、广西现有民俗资源分析

(一)物质文化

凡人力曾经和正在作用其上的一切物质对象以及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均可视为物质文化。它包括生产工具、服饰饮食、民居建筑、生活用品、工艺产品、文物古迹等。

1 广西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姿,独具民族风情。如:“黑衣壮”妇女的服装,分为上、中、下三层,上衣较短,向右斜直开襟,中层为黑叠裙,下边为长裤子,衣料颜色有蓝、黑两种,该民族以黑为贵,在过新年、出嫁、访亲、饮喜酒时都要穿黑衣。而白裤瑶的服饰则以青、白为基本色调,在妇女穿的裙子和男人穿的裤子膝盖上,皆绘以图案花纹和红线条,这些图案花纹是白裤瑶的一种象征。

2 饮食方面。壮族逢年过节会以灿米、粳米、

糯米为主料,配以野花、瓜果、肉类等不同辅料,制成黄花饭、菜包饭、五色饭、竹筒饭、油饭、年糕、粽子、粽粑、糍粑等。侗族有“侗不离酸”的习俗,侗族的“酸”,制法独特、种类丰富,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等,除此之外,侗族的油茶也是地方一绝。

3 广西的建筑形态主要有桂东南的骑楼、桂北的民居、桂西的干栏建筑。特色建筑则有鼓楼、风雨桥、谷仓、木楼等。著名的古建筑有:桂林兴安的灵渠、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富川明城、永福县寿城的永宁州古城、龙州县城西南的小莲城、凭祥市的大莲城及友谊关、容县的真武阁、合浦的大士阁及东坡亭、柳州的柳侯祠、桂林恭城的孔庙、桂平县的洗石庵、昭平县的宝珠观、百色市的粤东会馆、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及马畔鼓楼等。

4 广西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壮族的壮锦色彩斑斓、手工精致,明代万历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图案多为方纹、水波纹和万字纹,绣以丹凤朝阳、凤穿牡丹、双龙戏珠、喜狮滚球、蝴蝶恋花、鱼跃龙门、喜鹊闹梅等图案,立体感强,造型生动活泼,寓意吉祥。最能代表广西的工艺品是铜鼓,鼓面饰以太阳纹、雷纹、青蛙、飞鹭;鼓身的羽人舞姿、龙舟竞渡等,蕴涵着浓厚的民俗文化魅力。除此之外,壮族的绣球、毛南族的花竹帽及木刻面具、桂林市五通镇的“三皮画”(即在树皮、猪皮和牛皮上作的画)、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绣等也是广特的民间工艺品。

(二)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广西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相互储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起,广西各地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个,其中19个项目纳入国宝保护范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很广:

1 口头传统及表演艺术,如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陀”是“很多”、“很会创造”,“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侗戏;桂剧;桂南采茶戏;柳州山歌;彩调;壮族嘹歌、三声部民歌;广西八音;瑶族蝴蝶歌、长鼓舞;京族独弦琴艺术;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壮族天琴艺术、壮族春牛舞、蚂拐舞、师公舞、师公戏;桂平杖头木偶戏等。

2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广西的民俗节日很多,有京族哈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蚂拐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还愿舞”,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壮族歌圩、苗族系列坡会群(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融水县各乡镇村屯的节日活动。每天一个坡会,排列成序,连续不断,苗民借此以悼念先辈、消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等。

3 传统的手工艺术技能。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舞狮技艺;钦州坭兴陶艺;贡川纱纸制作工艺(贡川纱纸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它始于唐代,盛产于清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贡川乡的一大主业。贡川纱纸系手工制作,纸张极薄、柔软、雪白,韧性特强,用途广泛,是其他纸类不可代替的特殊软纸);毛南族花竹帽纺织工艺;梧州龟苓膏制作工艺;侗族刺绣;平南三利小刀锻制工艺;六堡茶制作技艺等等。

(三)广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广西民俗资源无比丰富,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为:第一,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趋同化,以致于一些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也逐渐地退化;第二,民俗民风商品化和庸俗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一些地区不惜改变传统,一味迎合取悦游客,发展过度,势必造成传统文化的失真,民俗旅游被过于机械地舞台化、旅游项目过于艺术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导致失去了民俗文化中最珍贵的本色与天真;第三,没有形成整体开发的大思路。各地景点繁多,但基本上是零星分散、各自为政,缺少大气;第四,缺少宣传的平台及窗口,致使这些文化资源处在深闺人未识,自生自灭的命运自然不可避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如何在各民族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合理渗透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也是能使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之树得以长青的关键所在。

四、借鉴徽州经验,做大广西民俗文化旅游文章

徽州旅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化旅游与一般的自然风光游相比,形式重要,但内容更重要。徽州旅游部门从大处着眼,进行良好的整体布局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确定好各旅游重地的形象定位,形成区域间的良性竞争,这是当地民俗文化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广西旅游文化部门可以此为鉴,调整思路。

(一)思考要深

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背靠大西南。临近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与越南山水相连,沿海、沿江又沿边,是大西南出海重要通道,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广西旅游部门应该为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该整合的要整合,该还原的要还原,该除去的要除去,有层次地逐步推进开发的步伐。可以先从物质形态层面入手,开发制度文化,进而深入到精神文化层。即从现有的各种物质形态人手,如广西的山歌、各种少数民族建筑、少数民族工艺等,引导游客去体验和感受物质生活背后折射出的制度文化,如少数民族的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教育制度等,最后一个层面是精神文化层,通过亲身体会,让游客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由与率性。而这种无束的生命热情的释放方式正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二)定位要准

定位上,我们可以在“原”字上作文章。所谓“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源头、开始;二是原来的、原本的。人类有溯源的天性,凡事总想问为什么。一旦问题得到解决,会让人产生一种畅快的满足感。徽州导游在这方面很聪明,从进入景点开始,他们就会给游客提出一个又一个新奇古怪的问题,游客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思想的锻炼,而答案的获得更是让人心情愉快。广西的每一个民俗仪式,每一种民族建筑、每一种生活习惯的形成,也必然有因可寻。关于第二层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还原。少数民族文化当中最吸引异族人的,不是那些被趋同了的东西,而是在今天依然存活的最为本真、质朴的民族文化。包括一些生活习俗、服饰礼仪、民间歌舞、民族技术、手工工艺等。这也是这些年来“原生态”艺术蜚声海外的原因所在。

(三)手段要新

在今天这样一个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和便捷的时代,单纯的展示和讲解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因此,将整合营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广西民俗旅游产业中,建立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势在必行。如,我们可以尝试细分旅游市场,按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生活方式及旅游目的等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类型适当调整旅游的内容;如,将某些大型的旅游节或演出节日推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的运作,将民俗作为企业的经营内容;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对于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通过拍摄影视作品、举办摄影比赛、娱乐电视节目等形式更有效的展示它们的魅力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是宣传和推广信息最有效平台,应该充分调动其作用。

(四)配套要全

针对广西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挖更合理更全面的旅游产品,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如挖掘广西建筑的生态内涵,发展“建筑文化生态游”;打造旅游饮食文化品牌,推出“广西特色美食品尝游”;开发广西传统民族工艺技艺,发展“工艺购物休闲游”;利用广西壮医、苗医等少数民族医学的成果,推出“养生保健游”,等等。

民间工艺品作文范文第2篇

庙会里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和爸爸决定要回家了,要不然非得把我们挤死不可阿。这一天玩得好高兴啊,希望这份快乐能持续到永远。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逛庙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逛庙会心得体会1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朝阳公园庙会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

大年初四那天,我们要去朝阳公园逛庙会。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一蹦三尺高。马上穿得整整齐齐的,等着妈妈和姥姥一起出发喽!

今天的朝阳公园,到处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小树穿上了金色的礼服,仿佛要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一片片金色的草地铺向远方,仿佛在给我们引路;抬头望去,火红火红的灯笼挂满了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处可见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这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喜庆的锣鼓声,哦!看清楚了,原来呀,几个身穿红衣服的人正抬着一顶大红花轿绕着圈走,轿子里的人笑着向围观的人招手。我拉着妈妈向那里飞快的跑去。我也坐上了大红花轿,轿子一颠一颠的,真好玩!我在轿子里一边吃橘子,一边看着围观的人,心里美滋滋的。作文

下了花轿,我们往前走,走着走着,一个银色的雕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突然他动了一下,原来他是真人扮演的呀!可把我给吓坏了。许多人都和他留影作纪念。他还给小孩子们发糖果呢!

接着,我们还看见了英国女王和调皮的小丑,表演者都来自俄罗斯。这时,她们身后的旋转木马启动了,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女王生气了,指着旋转木马“大骂”起来。那个小丑还看了我一眼,我吓得往后退了一步。看着他们那滑稽的动作,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作文

我们还到了游戏区,妈妈买了几个游戏币,我也来碰碰运气,当我投出第枚币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我投到了大奖,当我们听到了那声响亮的哨声时,所有人都为我欢呼,所有人都为我鼓掌。我想,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好运气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想着庙会里面热闹的场面。明年,我还要来庙会逛一逛。

逛庙会心得体会2本来我和妈妈是要去植物园的,可是大姨突然给妈妈打来电话说要去逛庙会。我听了很高兴,嚷着要去。

于是妈妈,放下手里的活,马上给我做起饭来!吃了饭不一会儿大姨就来了,我们匆匆忙忙穿好衣服,下了楼,发现姨父坐在驾驶座上,于是我向姨父问了好。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往龙潭湖庙会了!

到了龙潭湖门完钱买好门票后,我看见了大门口的两个大灯笼,上面分别写着春和节两个大字:“等回来再照吧!”姨夫说:“就是,前面的好景多的是,回来再照也不迟!”妈妈说“行!”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前面是游戏区,有套圈、刮刮乐、扔铁片、拉绳子,等等。这些游戏都需要买代币(两元钱一个代币)。

前面越来越拥挤,姨夫挤进人群想探个究竟,于是我们也上小山坡去查看,原来前面在卖吃的。姨夫出来了,他手里拿着十个羊肉串,一根一根的分给我们吃了,姨夫又买了陀罗烧等美味的食物。

我们吃饱喝足,走进花展厅,这里的花好多,都是我没见过的花……于是我马上端起新买的单反相机,兴奋地照了起来。此时,花好、景好、相机好,这美丽的时刻被我全部收入眼底!

我们观赏完美丽的梅花走出展厅,放眼望去我看见了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在还未完全融化的龙潭湖面上游泳,我们看了都很开心,我心想明年我还要再来逛庙会!

逛庙会心得体会3在北方,正月过新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就是逛庙会了。

正月初一一早,我早早的跟着姥爷去逛庙会。刚到庙会门口,我们就看见一排排红红火火的灯笼,它们像一个个燃烧的太阳悬在头顶。灯笼两边是各种各样的风车和五颜六色的彩旗,在风中迎风摆动。往前看,里面人群熙熙攘攘,大人们举步维艰。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好多了,只要一弯腰,就能像小泥鳅一样在人缝里钻来钻去。

一进庙会,就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原来是杂技表演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观众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伴随着雄浑的鼓声,一个老汉举着百斤重的杠铃轻松地甩动着,时而高举到头顶上,时而扛在肩膀上,时而放在膝盖上。观众有的鼓掌,有的欢呼,有的看得直捂眼睛……

再往里走,很多人围着皮影戏观看。你看那“乌龟”,它时而从这儿爬到那儿,时而把头缩回去,有趣极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画糖人。画糖人的老爷爷坐在椅子上,像极了一个技艺精湛的画者,手中的铜勺是他的画笔,筒中的糖稀就是颜料。只见他一手握着一把小铜勺,舀上一些糖稀,微微倾斜,糖稀就缓缓地流了下来。然后老爷爷把手往上一提,一条金色的糖线就出现了,紧接着,老爷爷的手腕不断地上下左右翻飞,一道道糖线在案板上游走。不一会儿,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看我实在眼馋,姥爷就给我买了一条。我盯着精致的糖人直流口水,可就是舍不得吃,只在实在馋得不行的时候用舌头轻轻舔一口。

庙会上的东西太多了,看得我目不暇接,连时间都好像流逝得飞快,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游兴未尽,但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逛庙会心得体会4以前,我常常听爸爸的朋友说,北京春节的庙会有多么多么热闹,多么值得一看,今年的春节,我终于有机会去参观参观了。

正月初五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同乘车,准备去地坛公园,到庙会上去玩儿。

一进地坛公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只巨大的手持如意、站立着的、笑容满面的彩色兔子。只见公园里人山人海,来参加庙会的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我被挤得差点儿喘不过气来。

道路两旁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小商店,小店门口摆放和悬挂着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各色商品,有各种面具、稻草人兔子、各种动物头的帽子、迎风招展的五颜六色的鱼旗、动物耳朵头饰等等等等,什么东西都有,简直是琳琅满目。差不多每个小店门口都有一个打扮得奇型怪状,站在高高的桌子或椅子上的人大声吆喝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我们从中间挑了兔耳朵和豹耳朵发夹各一对,还有两面颜色不同的鱼旗。兔耳朵和豹耳朵发夹既小巧又精制,戴在头上非常可爱,很多大人也戴着走来走去,充满了童趣。那两面鱼旗更是不用说,既色泽鲜艳,又做工精细,随风飘扬,非常漂亮。

顺着人流往里走,就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场,那里摆放着各地方的著名民间工艺品,有泥人张的彩塑、杨家埠年画、北京的兔儿爷、还有皮影儿、立体纸雕等,所有的'工艺品店前都挤满了人,而我更是被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吸引着,留连往返,被爸爸妈妈催促多次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一阵阵诱人的香味随风飘来,原来我们到了美食广场,这里集中了各地的小吃,因为吃得人太多了,我们又不饿,所以就没有逗留。

地坛庙会的确很热闹,但爸爸说唯一遗憾地是没有看到比如抖空竹等带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等以后有机会再带我到历史最悠久的厂甸庙会去看看。

逛庙会心得体会5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年一度的庙会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上街逛庙会。

一进大门,到处人山人海,真是热闹非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狮表演,这里的人可真多啊!里三层,外三层,我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几头大红色的狮子,围着一个长梯嬉戏、玩耍,时而腾空跳跃,时而你追我赶,时而爬上长梯,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最后它们爬到了长梯最高处,给大家拜年,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真是精彩极了。

看完舞狮表演,我们顺着河上街往前走。这里一街两行都展示着民俗传统文化,有写春联的、有吹糖人的、有做草编的,还有卖琉璃不对和灯笼的,各式各样的玩具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站在吹糖人的滩前就走不动了,只见做糖人的老伯伯左手拿着一根竹签,右手拿着一个装满糖稀的勺子,在铁板上画出小狗的脸、眼睛、耳朵,身体和四肢,不到十秒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就呈现在眼前,真是太可爱了,我迫不及待地也让妈妈给我也买了一个。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这里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布衣巷”,这里的好吃的可真多啊!有热米皮、炒凉粉、热豆腐豆浆、扯面酸辣粉,云吞面……顿时我感到有点饿了,爸爸就给我买了碗炒凉粉,味道真不错,再往前走,一个店铺前围了好多人,我们也上前去看看是卖什么好吃的,只见有一个二米多高的八卦炉,和西游记上大上老君的八卦炉差不多,炉子里烤着羊肉串,这个肉串可比普通的羊肉串大的多,而且香味扑鼻,我还是头一次见用这么大的炉子烤羊肉串呢,爸爸也排队给我买了一串,味道确实比街上烤的羊肉串好吃。

民间工艺品作文范文第3篇

一、影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合理化的因素

旅游区域布局是从总体上对旅游生产力体系的地域空间配置,因此要实现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就必须分析和考虑影响旅游区域布局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有资源因素、区位因素、市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法规因素等。

1.资源因素

任何产业部门的区域布局都必须以可靠的资源为保证,否则就会使该产业的发展陷入盲目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所具有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决定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及水平,而且决定着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通常,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并往往发展成旅游业的“增长点”。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品位、特点、分类及规模,是建立合理的旅游产业布局,确定旅游投资规模及资源开发时序,提高旅游区域布局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2.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是影响各经济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优越的区位优势不仅为旅游经济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如通达性、便捷性等),而且对旅游产品的形成及旅游产业的布局都具有重要影响。

3.市场因素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轴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旅游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因而其整个经济运行都必须围绕市场来进行。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表现在其对旅游客源市场拥有程度,而客源地的数量、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源地游客出游人数等,都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一个地区旅游市场的大小还取决于其旅游产品供给及旅游服务水平,它不仅决定着该地区旅游市场接待规模,也决定着旅游市场的发育及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在考虑旅游区域布局时,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客源市场的对象、范围及变化趋势,从而把握旅游市场的容量大小。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旅游需求,合理布局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产品的供给,从而形成合理的旅游区域市场定位,为合理的旅游区域布局提供依据。

4.社会经济因素

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为旅游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或限制因素,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经济的发展。通常,发达的经济条件更容易为旅游业提供各种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手段及财力资源,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5.政策、法律因素

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是政策部门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运用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仅能加快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旅游经济在数量扩张、结构转换和水平提高等方面同时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布局的合理化,减少地区间经济差异,实现总体效率与空间平等的统一。旅游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产业,如果没有国家从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宏观的指导和调控,旅游业不仅不能快速地发展,而且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考虑旅游区域布局时,一方面,从旅游经济总体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有利于旅游区域布局合理化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已有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要求,合理地进行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民俗旅游社区文化表达空间中的场景布置

1.场地、场所、场景的关系

场地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基础平台,场地分析的重点是物质属性和意义内涵的分析——设计基点和建筑几何性构思的确立。

场所表达了场地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自然及风土的内涵,场所内涵的挖掘和揭示表达设计者的价值倾向及所创造的建筑空间秩序的应对和承载方式。

场景有机融合了场地和场所概念内涵的建筑意象,是在空间基础的场所的营造,然后创造一种具有独特场所形象的建筑并能抚慰人身心的空间。

2.展俗旅游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民俗旅游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极强的空间表现让游客获得一定的感官感受,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们这里所说的民俗旅游社区文化公共空间概念不同于哲学时空观中的空间范畴,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客观范畴,而且是一种文化社会关系。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无法脱离具体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而生存。

这里要特别强调公共领域(publicsphere)与公共空间(publicspace)的区别。所谓“公共领域”是指从市民社会中产生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所谓“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在社会与国家之间人们实现社会交往和文化互动的场所。现代游客不停在各个民俗旅游区里面游走,以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生存方式和文化气质的民俗旅游空间。不同的民俗旅游空间,文化生态差异是很大的,以我省的安康和榆林为例,安康集中了我省最一流的南派民俗旅游风情,具有适合浪漫主义主义情怀的小资情调的民俗旅游者的文化表达空间。而榆林拥有省内最美丽的塞上风情,借助这一元素使那些喜欢大漠风情的民俗旅游者同样获得了自己的文化表达空间。

因此,民俗旅游社区文化空间的场景布置一旦失去其应该具有的场景时,民俗旅游地的色彩中就会失去最美丽的亮色。

三、陕西民俗旅游空间的文化定位

1.民俗文化定位

保持民俗旅游空间生活场景的真实性,就是保持一种真实的民间生活习惯。因此,民俗文化的定位。就是在具有真实生活环境的中透视出五彩缤纷的各种文化生活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组提出保护的历史街区,地方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这些历史街区的真实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北京市平安大街改造的失败就是一个隆痛的教训。改造后的平安大街被人称为北京的“第二条长安街”。但是,因种种原因,开埠后的平安大街非常萧条,分析其中原因,有一点是致命的硬伤,就是其民俗文化的空间定位出了问题。原本的平安街就是以幽静、典雅的风貌、氛围着称的,改为“大街”,让高密集度的文物古迹暴露出来,还能得到怎样的保护?发达国家的大都会城市中有许多小胡同、老房子。保护得非常好的。在那里,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也是非常突出,但是,这些国家始终把保护传统放在首位。

对此,着名城市规划专家袁家方教授说:“平安大街来得太突然。北京城不应该忘掉历史,割掉建筑语言。写在石头上的历史若真被后人遗弃,那真是一种悲哀,若有一天中国发展到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堕落。”

2.地理区域文化定位

地理区域文化定位,就是将各种可以表现区域民俗特征的文化现象以整体的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例如,通过青草、大漠,与毡帐、战马、勇士、歌舞、美酒、奶茶等文化形式,表现草原地理环境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气息。在这个环节上,就是要做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匹配。在这一点上,山西省的平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平遥,游客可以堂而皇之地走入一户人家,闯入别人的私密空间,满足视觉的欲望,再加上打探些道听途说的故事,更会获得双重的满足。有的游客还会身体验一下当地人朴素的生活,享受一下异趣。一般的旅行者带回来的信息,都是只属于平遥古城才拥有的异文化场景。在旅行者摄取的平遥场景中,没有滥情的平遥,拍摄者没有刻意寻找基本上都是代表古城符号的场景,以达到一种思古与怀旧的幽情。这样的地理环境所展示的文化行为是游客到平遥旅游最需要的地理文化气氛。

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一个没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旅游区。因此,陕西的地理区域文化定位就是一定要突出秦风秦韵。具体到市、县、乡、村都应该体现出具有地域风情的文化气息。

四、陕西民俗旅游文化空间区域划分

1.陕西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民间原生态文化是开展民俗旅游的基本前提,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筛选出九个具有生态文化形态的区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它们是:

(1)风翔“民间工艺品”文化生态保护区;(2)宝鸡县——陇县“民间社火”民间社火文化生态保护区;(3)紫阳“民间茶艺、民歌”文化生态保护区;(4)安塞“民间腰鼓、剪纸、秧歌、窑洞”文化生态保护区;(5)韩城“民间建筑、民谣、方言”文化生态保护区;(6)铜川“民间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7)佳县“民间庙会”文化生态保护区;(8)丹凤“民间建筑、酒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9)宁(强)——略(阳)“羌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

2.陕西“民间原生态文化”文化区分布状况

(1)按所属文化圈划分。陕西所处的地理环境涵盖了中国文化圈中的四大文化内容,表现之丰富,无疑是中国文化的心脏。1)黄河流域风俗文化圈(陕西关中地区以及延安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2)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陕南地区)。3)游牧风俗文化圈(陕西榆林地区,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风)。4)“关陇文化”区域文化圈(陕西关中地区,特点是多民族共生,异域风情浓郁)。

(2)按陕西地理地貌可分。1)陕北为代表的黄土窑洞文化,具有典型的黄河文化特征。2)陕南为代表的巴楚文化。含有长江文化的丰富元素。3)关中平原为代表的则是南北文化融合区域。

(3)按农业元素划分。1)陕北半农半牧文化区。2)关中麦黍文化区。3)陕南稻作文化区。

(4)按照气候特征划分。1)陕北大陆性温带气候带自然文化区。2)关中半湿润性暖温带气候带自然文化区。3)陕南湿润性北亚热带气候带自然文化区

陕西地域南北狭长,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大气候带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既有牛羊成群、大漠孤烟的塞上风光,又有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八百里秦川”,还有被誉为“天然药库”和“植物王国”的秦巴山地。南北迥异的地理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孕育出种类繁多的民俗资源,所谓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在陕西体现的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