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1篇

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昆明医学院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在教师中建设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骨干队伍和辅导员、人文社科教师、政工干部、学校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教师辅助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在学生中建设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点突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积极搭建“四个平台”、畅通“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四个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七条途径”:

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或省级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全额补助,充分调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年就有33名教师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2008年,学校积极取得云南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的支持,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师生报考心理咨询师,并在培训费上给予大幅优惠,共有164名学生和9名教师通过学校报名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生咨询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参加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自助和互助。

四是咨询实操。每学期均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不断提高咨询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共有23名咨询员参加咨询值班工作,共接待学生110名,145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附属医院精神科专家不定期到校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周半天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观摩学习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方法,参加查房和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不断拓展和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举行案例督导会、聘请专家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促进与其它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为开展工作争取更多资源。

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学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提供工作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外,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购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量、数据处理和师生在线交流;购置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器具,为拓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购置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心理干预训练技术。

2.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制订《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机制、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制订《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逐步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咨询人员服务守则》、《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等日常咨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以普查建档、咨询干预等基础工作为着眼点,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重视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9月份均在全体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主动约请进行咨询,2007-2008年,共接待学生217名,263人次,有效扩大干预面,做到及时干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0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注重做好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转介工作。

2.4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 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为主题,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短信大赛、征文大赛、心理普查建档、调研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成体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

在扩大活动参与面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情商与素质”、“人生与成才”等方面的讲座;针对“双困生”开展专题心理沙龙,进行自信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邀请社会机构为“双困生”进行“自我突破训练”的体验式拓展学习。

3 开好一组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15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中,做到师资、教材、学时、学分“四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思想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站作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可便捷、迅速地信息、提供服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200余篇文章以及“心理测评与在线咨询系统”登陆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6 建设好一个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75-02

一、案例背景

张某,男,山东理工大学某院学生,该生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高中时因为家庭原因曾服用安眠药自杀,后经抢救脱离危险。在与该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不善言谈,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热闹的环境,对自己的抑郁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一直在想办法自我调节,包括强迫自己参加班级活动,竞选学生会,从而增加自己和外界交流的机会。自大二进入学生会,因为工作忙碌注意力转移,抑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大三下学期退出学生会后,学院活动与班级活动减少,周围同学忙于考研和就业早出晚归,该生逐渐又进入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经多次与该生交流未果后,该生执意休学。

赵某,男,山东理工大学某院学生。该生12年入学后,在短短三个月内曾试图自杀二次。得知这一事件后,学院立即找赵某谈话,谈话中发现赵某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对他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从小他就感觉压力很大,在高中时就有过自杀的念头,但考虑到家里父母年迈,弟弟尚未成年,于是作罢。高考失利,本应考入名校的他进入了我校,使他压力剧增,因此想到了自杀解脱。学院与赵某母亲沟通后,辅导员每周带赵某去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做心理辅导二次,并定期找赵某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及生活情况,安排同宿舍班长带领赵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他一人单独行动。同时,赵某父母经常打电话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赵某在心理辅导一年后,抑郁状况有明显好转。目前距离其大一有自杀倾向已过去两年,该生再没有出现类似事件,精神状态良好,学习刻苦,有望今年拿到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出现问题时缺乏心理辅导和治疗是导致张某休学的主因。高中时张某曾经抑郁,选择自杀。但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带领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相关治疗。大一至大三忙碌的大学生活,使他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当大三下学期退出学生会,失去了忙碌的机会,而周围同学忙于考研就业早出晚归,更减少了他和同学交流的时间,于是他退回到内心深处密闭的空间,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极力的逃避老师、同学,抑郁状况逐渐加深,与此同时家长缺乏和辅导员的交流,甚至于该生因为抑郁在高中阶段自杀的事件,家长也并未告知辅导员。如果家长能在出现自杀事件后有高度的重视,及时对该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进入大学后及时向学院反映该生的情况,在学校继续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配合下,该生的情况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2.家庭经济困难,母亲望子成龙,致使压力过大,是导致赵某试图自杀的主因。该生学习勤奋、生活朴素、性格温和,但沉重的家庭负担却使该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该生来自农村,有一个弟弟,他的父亲在家几乎不干农活,整日里只是和村里的人打牌赌博,经常彻夜不归。母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和兄弟二人的学费,早出晚归在庄稼地里辛苦的劳作。对于他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把他看成了家里唯一的依靠,期盼他考上大学光耀门楣。在他心目中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这是摆脱家里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他的最高目标。从小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里面有母亲的殷切期望,有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有母亲因为劳累而与年龄不相符的衰老,也有未成年的弟弟,使得赵某幼小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家里本应由成年男子担负起的责任,但他承担起的责任与他的年龄并不匹配,因此当遇到一些问题他无法解决时,他想到了自杀来解脱自己。幸运的是,学院及时发现了这一事件,并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心理辅导、辅导员引导、学生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该生介入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将该生从抑郁状态中挽救出来。

三、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全面普及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情绪控制,当情绪低落或亢奋时,学会利用简单有效的减压方式平稳渡过这一时期。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心理疾病,不排斥并能主动寻求帮助,利用高校内的资源,如心理咨询师、音乐理疗室、沙盘游戏等及时介入治疗。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各班级推荐的心理卫生委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开展心理杯辩论赛,班级、宿舍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人员,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波动情况,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与外界交流过少或思想激进、自尊极强的同学,更应及早防止出现心理异常。通过开展谈心、征文比赛、各类体育竞技类活动,转移抑郁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通过心理测评、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及早发现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员,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对这些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2.重视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人员除了与心理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教师外,还包含广大辅导员和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高校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掌握不全,对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研究不深,提供的心理辅导方法不系统、不科学。《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鼓励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各学院非心理学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开展理论培训,面向全校辅导员开展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对各班级学生担任的心理卫生委员进行初级知识培训与团体心理辅导,从各个层面做好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工作。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些年,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诱发的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2004年,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3年复旦大学生林森浩饮水机投毒致舍友死亡。这些极端的案例已经将社会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推向了顶点。调查表明,1/3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孤立、抑郁、敌对、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今后职场道路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压力常常无所适从

大学生活完全脱离父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独立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往往容易引发学生郁闷、焦虑、烦躁、自卑等心理。

1.2 情感脆弱,在恋爱上易走向极向极端

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使大学生的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恋爱成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恋爱引发的问题日趋明显,极端的案例不胜枚举。

1.3 性格存在缺陷,人际关系紧张

当代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上普遍存在自我,自私,偏执,冲动的缺点。而每个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形成的个性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当大家生活学习在一起时,如果彼此缺乏宽容、忍让时,自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1.4 家庭条件的差异易导致心理落差,贫困生群体心理问题明显

由于中国的体制、社会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贫富差距较大。家庭困难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同学相比,对学费和生活过度忧虑,心理上易自卑、价值观动摇,甚至会产生仇富、对立心理。家庭困难学生在自信心、未来感、自由感等方面更易遭受打击。

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配给不足,专业程度不高

2005年初,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高校平均每10000名学生才配有1名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专职教师的数量较少,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且多数是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没有经过心理辅导的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专业性,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教师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缺乏连贯系统的心理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常常起着“消防员”的作用,哪有火灾,就去哪里灭火。无论是一线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还是高校的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处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层面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少数心理确实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辅导、咨询、治疗上,而忽视了整个学生群体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3 方法、模式单一

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长期游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之外。主要表现在学校和相关教师主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并努力发现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只有发现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心理教育的真正对象。导致这种模式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曲解,心中存在逆反情绪,持排斥心理。二是高校目前的教育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从业人员待遇低,职称评聘无保障。

3 大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3.1 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骨干教师,成就部分专家式人物,以辅导员为主力,实行专兼职教师相配合。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心理专题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3.2 心理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以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和困难,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为着手,以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首先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了解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产生的机制;开展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工作者,应是接受心理学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扩大咨询途径,除了面谈咨询,还应接受网络、电话、信件等咨询方式;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学生档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群体的交往心理、恋爱心理、网络心理等重点心理状态,同时,通过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介入;积极开展心理课程、讲座之类的教育活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并组织活动;建立心理学知识和辅导网站;组织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

3.3 发挥学生本人在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有大学生自身的参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一是,引导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导。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环境及自身角色,做到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应对其生存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作用。通过学生社团主办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同学间心理互助交流。同龄人更容易相互理解,向同龄人倾诉,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污名;求助行为;责任推断;羞耻感

1.问题提出

人们往往对有心理问题乃至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持有偏见,认为他们在生理、心理、道德、行为上存在缺陷,视其为“精神病”“疯子”、“变态”,从而歧视、拒绝、回避这些人群。早在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offman就将“污名”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Vogel等人将“心理污名”定义为寻求心理帮助的个体感到自我和社会不可接受的受损身份,由于污名使人们对求助者持有负面印象,这就导致了个体不愿意暴露他们的心理困扰,并且逃避心理咨询或治疗。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普遍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中心,用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会给个体的生活、学量消极的影响,并且心理咨询和治疗会有积极的疗效,但是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很小,对专业性研究机构,如综合医院心理治疗科、校心理中心的使用率并不高,由宁波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有的统计数据可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行为的大学生占心理关注对象比例很低,而相关研究均表明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只占1.46%,持模糊、矛盾态度的占40.6%,另有4.8%的学生明确表示“否”。为什么“潜在的求助者”难以成为“现实的求助者”,其主要阻力在于社会长期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混淆、歧视与偏见,使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污名”。因此探索“心理污名”如何影响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行为,以及如何减少“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中的责任推断,羞耻感的影响将对高校心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研究设计

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求助污名量表》和《心理求助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心理污名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污名对心理求助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其次,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构模型,引入角色扮演、情境w验、经验分享、演讲等多样化形式,改革固有的团体活动形式,建立团体干预方案,并利用专家访谈,最终确定团体干预方案;再次,使用RCT实验设计(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对已有的方案进行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评估干预方案对求助行为改善的水平,进行总结归纳,完成干预实验;最后,查找相关资料,在已有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为降低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提供应对策略,改进目前状态下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实验结果

通过对污名影响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可以得到污名影响求助机制的四条路径:一是污名直接对求助的影响,即污名心理求助;二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间接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责任推断心理求助;三是污名通过羞愧间接地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羞愧心理求助;四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的共同作用对求助产生影响。

对污名、责任推断、羞愧、求助倾向的效应分解上面分析,对求助倾向的直接负面影响效应是最大;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两因子对求助产生的间接负面效应大于污名分别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因子对求助倾向产生的负面间接效应;污名对责任推断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大于污名对羞愧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

在个体在求助源的选择倾向上,当问及被试自身的心理问题时,其选择求助倾向排在第一位的是向朋友和同学求助,接下来依次为向心理老师求助、根本不求助、向班主任求助和尝试以别人的名义求助。

4.干预方案

参考樊富珉等人团体设计活动,引入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演讲等模式,设定多个内容,邀请在心理学专业研究和教学上具有10年以上、博士学位的心理学专家进行专家访谈,围绕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内容设置团体干预方案:

活动目的1: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

活动方案:活动之前两个星期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准备1000字演讲稿,演讲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心理咨询主要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2)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3)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A热身阶段:连环自我介绍,并进行分组

B讨论阶段:“奇葩议会”,各组对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病”这个主题进行辩论。

C演讲阶段:“超级演说家”,每一个组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推选一位必须结合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超级演说家比赛,与全班分享观念,在此过程中,如果有遗漏,必须让第二个人补充,第二个补充的同学必须在第一个同学的基础上,说出第一个同学表达的所有观点,再补充剩下的。、

D总结阶段:老师对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活动目的2:提高大学生人际开放性

活动方案:

A热身阶段:小兔子跳

B自我表露阶段:用公开量尺让学生在永远保密――随时公开选择事件写在尺上,(1)最怕发生的事情(2)最不敢想的事(3)最不容易忘记的事(4)从未告诉过别人的事

C总结阶段:填写自我隐藏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小组进行讨论。

活动目的3:减少大学生对寻求心理援助的污名

活动方案:

A热身阶段:OH卡片进行故事联想

B角色扮演阶段:对4个已经设定的关于心理求助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C讨论阶段:角色扮演结束,通过交流理清学生思路,讨论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活动目的4:提高对心理咨询的信任

A热身阶段:寻找你觉得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有哪些

B讨论阶段: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大家达成共识的10大优秀品质得出,然后选代表进行解释。

C总结阶段:小组做成小论文形式,将咨询师特质、咨询过程相联系。

通过RCT实验设计后,结果表明,此干预实验是有效的。事后比较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行为意向、态度、应对效能和预期效用量表的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

5.建议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曾在咨询届流行一句话:中国社会不是民众不懂心理咨询,而是他们不懂心理学,所有在基本的心理问题的解读上要专业,同时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开设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内容,让大家啊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治病。同时,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建立高度的信誉和正面形象,通过培训合格的咨询人员,鼓励咨询师进行专业培养等,推广优秀,善解人意的咨询师形象来为学校心理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5篇

 

一、阅读疗法:读祛心病

 

阅读疗法就是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治疗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其经济、简便及时、不泄露隐私、不伤自尊、弥补心理医生不足等突出的优点,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通过阅读来获得安抚与慰藉,得到开悟与启迪,最终达到自我疗伤的目的。因此,阅读疗法是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增强抵御心理“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创建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基地,进行阅读疗法的立体化研究。泰山医学院成立了阅读疗法研究室,配备了专职的阅读治疗师,将阅读治疗引向深人。承担了省教育厅“阅读疗法研究基地的创建与运作模式的探究”课题;开通了阅疗咨询热线电话;开辟了书疗吧、书方推荐栏等。这项研究为大学生逐病列出对症配伍书方,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开办书疗小屋一大学生健心房,拓展网络阅读治疗服务。针对大学生用于网络文献阅读时间远远大于纸质文献阅读时间的新变化,阅读治疗师及时开设了“书疗小屋一大学生健心房”,动态阅读疗法书目和对症书方,阅读疗法成功案例。“书疗小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索网络阅读治疗,对解决高校大学生日渐增多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再次,成立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协会,研制和搜集对症配伍“书方”。泰山医学院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协会,是我国高校首家创建的学生社团,每班一个阅读疗法自助协会会员,分别由心理委员担任,由他们组成班级阅读疗法兴趣小组。他们实践阅读疗法,宣传推广阅读疗法,并将书带给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推荐给他人共同分享。通过书方推荐交流会、心声倾诉会、演讲比赛等,服务于全校学生。

 

二、音乐疗法:听怯心病

 

音乐疗法,就是通过听专门设计的音乐来治疗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音乐疗法是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预防和治疗学生的身心疾病,调适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疗法是大学生心理自助的理想方法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用音乐排遣烦恼,学校于2006年开设音乐治疗与欣赏公共课,2008年9月成立音乐治疗室。音乐疗法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用心聆听国内外音乐治疗专家推荐的放松减压音乐光盘,通过想象体验,总结感受。针对大学生心灵空虚、抑郁、孤独、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提供减压乐方,深受学生欢迎。另外,组织舞蹈队、音乐疗法自助协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唱歌、跳舞、演奏,来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心理咨询——谈祛心病

 

高校心理咨询,一般是由专职心理咨询师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与训练,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疏导,帮助走出抑郁,战胜自卑,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咨询和治疗,包括运用各种工具的治疗方法;这里单指面对面地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信件咨询。通过交谈沟通,掌握问题学生心理病因,加以引导和干预,达到发泄郁愤、缓解焦虑、减轻压力、提升心智的目的。

 

心理咨询结束后可以推荐书方和乐方,以及朋辈辅导和运动进行巩固治疗。

 

四、朋辈辅导——诉祛心病

 

成立了大学生心理自助协会、阅读疗法研究会、音乐疗法协会,每个班一个心理委员,一个宿舍一名心理监护员,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队伍。朋辈心护员上岗前,都要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的培训、阅读疗法和音乐疗法的培训,大多数获得心理咨询员资格证书,保证持证上岗。朋辈心护员主要任务是了解同学的日常心理压力、尽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或用同学间的友情和关怀来帮助他们宣泄苦恼,或让他们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对问题严重的同学及时上报,协助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和救治。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班级、寝室,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扰问题,一般找一位知心朋友或同学丨頭诉一下,或得到帮助排解,或得到朋友推荐的相关书、网站和音乐。同伴彼此之间富有同感的了解,无所顾及的交流,真诚的帮助,对于大学生解除焦虑、走出孤独、克服自卑,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很大。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与阅读疗法的结合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互助手段,在排解同伴苦闷、控制心理问题恶化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

 

五、中医疗法医祛心病

 

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在心理治疗方面也早有建树,例如文挚用“激怒疗法”治疗战国时代齐闵王的忧郁症。结合泰山医学院的中医学优势,基础医学院配有一名中医心理治疗师,在心理咨询同时,辅助中医疗法,诸如推拿按摩、针灸中药,对治疗失眠、抑郁和神经衰弱效果明显。医者以言行、事物为手段,激起患者某种情绪变化,以达到控制另一种病态情绪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工作要求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为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己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实践的角度入手,对在学生生活的微观环境――学生公寓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走进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包括社会心理氛围、群体心理氛围、人际心理氛围、组织心理氛围等等。学生公寓可以说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要构成的具有社会、群体、人际、组织等属性和功能的微观社区。走入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是在社区的范围和环境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和有效的形式,是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拓展社区管理功能的深入尝试。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来保持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即通过讲究心理卫生,培养集合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两方面的目的。

二、在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寓内的延伸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独立,喜欢自主,传统的上下分明、你说我听、你讲我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他们更倾向民主、平等、相互信任和尊重的交往模式。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平等、尊重、真诚、信任的心灵沟通模式更能被众多大学生所接受。所以,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以另外一种形式被学生主动接纳,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人际关系紧张、情感纠葛等问题时,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就能为他们提供宣泄、解开心中矛盾、恢复心理平衡的机会和场所,这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很好的补充。

2.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工作,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仅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还可以形象反映教育工作者充满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和宣传,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实质, 真正体现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建立学生公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前提

各级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工作是有效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前提。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都要为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办公地点和设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等方面给心理辅导老师必要的倾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积极热心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

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至少应该保证在每幢学生公寓中都有人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并时常主动关注学生公寓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遇到存在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应当有组织地帮助其进行心理治疗。

学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层次不同的、专职或兼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教育培训方案,把大学生心理咨询培训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于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是保证

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应该力争落到实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进行一系列心理咨询活动时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了解他们对生活、学业、感情、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力图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促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换位思考,从而达到避免学生走死胡同的目的。

还可以以板报、标语、宣传画册等形式为学生剖析一些典型的或者最新的案例。这些个案都来自于同龄人,因此对学生们会有很强的震撼作用。通过这些个案,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寻找自己需要的心灵之药。

心理咨询宣传活动必须以宿舍为宣传单位成立小组,使学生在宿舍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心理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和预防工作体系。以老师、宿舍管理员、班级心理卫生干事为核心,以班级同学为基础,配合各院系的心理工作构建心理健康保健网络,贯彻“多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早干预―助恢复”的预防工作方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跟进,为学生提供心理保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适应、心理冲突和心理方法方面的矛盾,才是开展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3.持之以恒,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是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而非权宜之计,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也要不断加强。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得失,培养和完善后备人才梯队,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

探求当今社会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应当不断摸索适合于在大学生公寓内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工作方法,使它与其他各项教育工作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2]陈传锋,武雪婷,严建雯.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7,(5).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体系 网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75

Construction of a Grid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evel

LIU Rixia, WU Xia, SUN To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03)

Abstract 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being troubled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ur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latticed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that include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perfecting the level-base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alling for a higher spending on creating the atmosphere of full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ng to improve the status and level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lattice

大学生是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期的特殊群体,他们生理发展渐趋成熟但心理却未达到真正成熟。①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谐校园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格。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和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以期改善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更加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自伤现象屡有发生,据各大高校新生心理测评数据显示:大一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大约占学生总数的8%左右,且该数据有上升趋势。笔者以国内某大学学生为对象做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人数9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60人;研究生48人,本科生50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心理很健康的学生比例占31.6%,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的占62.2%,83.7%的受访学生承认曾受到心理问题困扰,而在调查人群中,对于“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哪里”的问题,67.3%的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压力,59.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压力,72.5%的学生选择了情感问题,80.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35.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原因,43.9%的学生选择了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20.4%的学生认为如果身边的朋友存在心理问题自己会受到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主动性较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

自2001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国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教育工作体系和平台的整体构建,以及专业化心理咨询师队伍、心理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等多维工作力量的发展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开设各种讲座、建设心理健康网站等形式系统预防,综合服务,精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但目前国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研究依旧存在“短板”,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客体缺少参与热情等。调查显示,只有24.5%的学生明确表示遇到心理问题时会主动求助,60.2%的学生仅表示可能会求助,其他学生均表示不会求助。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从根源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向专业化、普及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3 构建网格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缺失与不足需要我们正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付出努力,改善现状。笔者认为:构建网格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网格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横向建立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纵向完善层次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面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氛围。

3.1 横向建立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近年来,高校普遍开设心理学范畴公共限选课。以某大学为例,开设的社会心理学、恋爱与婚姻等心理学相关课程均受到在校生的普遍欢迎,每学期选课均为爆满。笔者调查显示:约86.7%的学生上过或想上心理健康类的课程,76.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知识类的课程列为大学必修课,69.39%的学生获取心理学知识的途径是看书或上网获得信息,只有3.06%的学生表示自己曾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涵盖“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解答一些思想问题”、“介绍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等内容。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极大地信赖感和期望值。

而现状是,高校当前开设的心理学限选课、不定期的心理学讲座等课堂容量无法完全满足全体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且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具有随机性、长期性等特点。只有通过设置横向到边的心理学课程,普及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让心理学知识长期、稳定的伴随大学生的成长。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应注意根据学生年级从低到高依次实施通识教育、活动教育、专题教育及提升教育,以增强知识层面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同时,还要加大对心理学课程师资力量的建设,满足课程讲授的需求。

通过专业化的授课,学生可以系统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能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消除对心理学的陌生感,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信任度。而系统的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可使大学生在需要心理自助或心理帮扶时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判断并付诸正确的行为,达到既能自助也能助人的效果,更能较大的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2 纵向完善层次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不同层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大区别。有明显抑郁、自杀等倾向的个案需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专业角度介入,由具体事件引发的偶然性心理障碍也许只需要同龄人的开导帮助。调查显示,当面临压力或烦心事时,67.34%的学生愿意向朋友诉说,41.83%的学生愿意选择自己认识或了解的老师进行心理咨询,58.17%的学生愿意选择完全不认识的老师或专家进行求助。而有65.3%的学生明确表示当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不会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因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具有不同层次的制度、团队和载体,纵向设置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纵向的层次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具有专职教师,并具备临床心理治疗的实践经验以及从事心理专业教学研究的能力,总体掌握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整体规划和安排心理工作;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状况等了解较多,应当具备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作为兼职心理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交往、适应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并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班级和宿舍层面应设有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并做好对他们的培训教育,重视他们的作用,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机制,通过开展朋辈互助、同伴教育,建立心理工作一线的监督和预警机制,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控制心理危机的发展。②

纵向分层的工作体系,为学校动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创造了多渠道的空间和途径,也为大学生寻求心理帮扶提供了最顺畅最人性化的渠道,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3.3 加大投入力度,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氛围

尽管大多数高校均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我国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整体起步较晚,目前其在校园中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在不愿意求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中,25.76%是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隐私,34.84%是因为不知道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方式和预约方式,还有39.4是因为不相信心理咨询可以解决问题。此外,35.71%的学生不知道“525”的含义,只有29.59%的学生参加过心理活动,50%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心理咨询中心的宣传了解中心的办公地点和联系方式,但仍有38.7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健康求助要求,因此不关注也不知道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方式。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缺乏信任,有些甚至完全不知心理学是什么,更不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氛围营造。加强对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心理学素养,尤其不可忽视对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学教育。学校同时应重视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并依托他们,以充分开展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心理活动为载体,提升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除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以外,还需要家长、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应当在做好校园内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争取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个别沟通等方式多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让更多的人和机构关心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形成良性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机制,共同为大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成长空间,让健康的心理伴随大学生成长成才。

注释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校园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而且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健康在三个因素里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和谐校园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1.环境适应能力差

新生入校后,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进入本科院校或者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了一种心理落差;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进入理想专业学习,心理郁闷,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没有了上进心,而且作为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生活独立性差,没有集体观念,刚刚脱离父母的庇护,加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些情绪可能转变成为失落、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成为心理疾病。

2.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人际交往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而且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他们自身也体验到由人际交往引发的不适、苦恼和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会引发一系列不良情绪,如不快、不满、失望、孤独、烦恼、自卑等,严重者表现为行为上的自我封闭、逃避现实、抑郁、焦虑等。

3.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学生都曾感到学习的压力,但如果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高校学生中贫困生很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形成很大的心理困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关系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目标是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为主要内容,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高雅优美的文明校园、科学民主的学术校园、健康环保的生态校园、充满活力的开放校园。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是建立在师生心理和谐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谐的校园环境能促使大学生自觉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大学生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周边的环境,不断的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保持校园安全与稳定。通过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离家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还可以使大学生学会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势态,摆脱困境,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事件,有利于保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对于大学新生,应该进行入学教育,及早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排除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产生的失落感的困扰,对于老生也应该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老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很复杂,单纯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发挥不了理想的效果,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加强心理咨询师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及时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与学生谈心交心,沟通思想是了解学生心理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缓解他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选修课,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君刚,段为松.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