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节约用水的手抄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画画,姥姥应该称得上是我的启蒙老师了。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是姥姥在家陪我,从学会拿笔,她就教我在纸上画这画那,还看一些图册什么的。正是姥姥的引导,那时的我才开始对画画产生了兴趣。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喜欢画呀画的,有时候,连吃饭都叫不到饭桌旁。于是,爸爸妈妈都叫我“小画痴”。
不过,爸爸妈妈都很支持我的爱好,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给我报了我喜欢的国画学习班。
说起我的学画经历,就不得不提我的国画老师――焦凌,她可是石家庄有名的国画画家呢!焦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老师,虽然有时也很严厉,但是,有句话不是说“严师出高徒”吗?两年来,我跟着焦老师学到了很多关于国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使我对我们的三大国粹之一 ――国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焦老师严厉的督导和我的刻苦努力下,我的画技也是突飞猛进。在2014年河北省美术馆举办的河北省第七届河北艺术联展中,我的国画作品《葫芦》获得二等奖;2015年河北省美术馆举办的河北省第八届河北艺术联展中,我的国画作品《绿色家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
我们学校可是河北省绿色学校,学校经常组织各班参加低碳环保活动,从小就培养我们的环保行为习惯。我可喜欢参加环保科技小组的活动呢!手抄报制作是我的强项,我的手抄报作品――“少开一天车”“节约用水”“环保小卫士”等,都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好评,其中还有作品在石家庄市规划馆展览呢!
说完画画,再说说我的唱歌。大家都说我唱歌,音色准,声音好。在幼儿园上学的时候,每次表演节目,老师都会给我表现的机会,给我排练一个节目。有一次我唱《明天会更好》,全班的男生给我伴舞,心里真的是美极了,哈哈。
上了小学以后,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王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给我创造了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不仅是学校“绿色贝贝”合唱团的领唱,还多次参加了学校和石家庄电视台组织的各类活动。比如:在街第三小学“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启动仪式暨生态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我演唱了《低碳贝贝》;石家庄电视台生活频道组织的“每周少开一天车”主题活动中,我演唱了《地球你好吗》;在石家庄电视台新闻频道第三季“萌宝向前冲”活动中,获得最美童声四强。
关键词:初中物理;渗透;环保教育;途径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亟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学校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环保教育应贯穿于各学科教育特别是物理教学之中。
一、为什么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物理与环保密不可分,利用学科优势,加强环保教育是物理教学自身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十分重视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体现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很多关于环保问题的教学
要求。
如:“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中提出:(1)“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并举例:讨论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对人和环境的影响。(2)“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3)“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并给出了活动建议。
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方法
1.课堂是渗透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从中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或其他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环保教育,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噪声、光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等。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观点,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
如:在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这一章“乐音、噪声”的教学中,我们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如:《二泉映月》《回家》《命运》等轻音乐,把学生引入音乐的王国,再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听了这首曲子,大家体会到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令人愉快的,人们把欣赏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享受。然后再播放一段电锯锯木头的声音和马路上此起彼伏的刺耳的汽笛声,听了这种声音,学生个个皱眉头,甚至有学生用手堵耳朵。教者趁势引出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生活中的噪声,选择不同方法防治噪声。例如,给摩托车和汽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减弱气流噪声;在道路两旁多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课间不大声喧哗,课堂上不窃窃私语,尽量减少桌椅移动,要保持安静,提高课堂质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保护环境。
2.调查研究课题,实施环保教育的实验室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能力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借助研究性学习这一学科的特点,在确定课题的时候确定与环保有关的课题。
如:调查地膜的回收情况,以及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
结果。
学校所在地是本县著名的烤烟生产基地,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地膜,农民在使用之后有很多都留在土壤中,对环境有很多坏处,让学生回家通过咨询家长、上网查询等途径了解相关情况。
一、重视课程教育渗透,建立初始环保意识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课程,课程是最好也是最大的教育载体。环保意识的培养,必须抓住教材教学这个载体。教材编排过程中,总是将众多的目标融入其中的,其中就包括环保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学会巧妙的渗透,要善于分析包含在课程中的环保因素,将它正常的发挥和利用。我们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第一素材,通过课程的实施,恰当地灌输环保的思想,让学生在接触课程知识的同时接触环保的理念和思想。我们相信,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用活用透,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会逐步建立。
在课程中,环保意识作为情感目标,它蕴藏在各种课程里,需要教师思考和挖掘。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能经过认真总结,提炼出一整套关于环保意识培养的方法。比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往往要让学生在美文的阅读中,体验文学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景。在数学等理科学习中,学生会渐渐明白,科技的运用,会带来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会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发展过程所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学习科学、社会学等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去了解地球的构造、特点,从而懂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会形成“地球只有一个”的共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会刻入学生脑海。
二、创设良好育人氛围,树立核心价值观念
“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中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实际上是对人的环保意识和素养的一种要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指的也是人和环境的相互统一、相互协调。
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环境氛围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需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把环保相关知识内容,在校园宣传栏突出体现。首先,学校可以利用标语、宣传栏等营造环保氛围,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容在学校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看到。例如在学校的不同场所制作“不随地乱扔垃圾”、“学校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保护环境,健康你我他”等标语牌。其次是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图片,例如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情景画,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美丽神话等。第三,学校要注重造景。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每一个角落,都要体现美的特点,既要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要养眼。
通过校园环保氛围的营造,学生会渐渐明白,环境对自身的重要性。尤其是我们所在的地区比较干旱,缺水,我们在学校使用水的地方都做了节水装置,既保证了绿化用水,又做到了节约资源。节水设施的应用,使学生从小感受到了我们生活环境的严峻性,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一是抓住常规管理。对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学校的环境卫生大检查等活动,都可以贯穿在学校经常性工作范围内的,这些日常性的管理和教育活动本身就有对环保的要求。学校可以举行环境卫生日检查、周评比、月考核等。对学生教育起作用最大的是平时的管理,功在平时。
二是主题教育专项活动。例如,学校日常开展的“倡导低碳生活,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节约用水,保护生态活动”“废旧回收,变废为宝”活动等等。2014年春季,我们举行“回收废旧电池”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详细了解废旧电池的极大危害性、回收方法以及分类回收的意义,回收现场,对孩子们触动很大,从内心深处对环保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通过专题活动开展,教学生学会怎么做环境小卫士,怎么做有环保意识小公民,同时学到处理日常事务的科学方法和保护环境的小窍门。
三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义务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脑海中会逐步树立各种与环保相关的规则意识。近年来,我们在世界环境日开展国旗下讲话、召开一次环保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环保征文活动、开展一次以“同呼吸共奋斗”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建立环保基本概念,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教会学生亲近自然,保护自然。
四、切实加强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育人观念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才能使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里。
首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在环保方面,许多家长不清楚,家长没有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家长会,告诉所有的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品质,环保意识是一个方面。现在学生攀比心理严重,生活上要求高档次,衣食住行样样不差。穿高档衣服,用高档产品,吃挑三拣四,就是缺吃苦精神。细细想来,学生的这些毛病都是源于家长的放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富裕,缺吃少穿,认为自己受了穷,所以就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受穷。哪怕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家长也要省吃俭用而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攀比心理,真是苦了家长,害了孩子,但是家长还不以为然。学校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们必须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育人观念。
其次是提倡家庭低碳生活。衣食住行,家庭消费观念,对学生环保意识影响很大。我们要在家长中多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例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每周少开一天车、少开一次空调行动,倡导田园生活,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等有意义的活动,长期开展,会改变家长的生活理念。当家长们了解了教育孩子的常识,懂得了如何爱孩子的道理,自然会知道怎么做了。
第三,适当让学生参加劳动锻炼。现在的学生,劳动锻炼的机会太少。让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锻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劳动的过程,真正是学生领悟世界感悟人生哲理的时候。我们要大力提倡,让学生在家庭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也许家长会说,现在的孩子,就没有他们可以做的活,那都是家长的错误认识。我认为,要让孩子得到锻炼,可以从家庭日常事务开始,如洗衣服、做卫生、做饭,都可以交给孩子完成。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多数家庭的家长,不愿意把这些活交给孩子做。人们往往是想着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本领,将来干大事,岂不知,连衣食住行这些小事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这样的人才,会做什么大事呢?在环保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学校必须和家长形成共识,让孩子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中得到锻炼,长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劳动生活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接触社会,明白生活的道理。
一、三风建设引领文化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说,校园的魅力就来自于学校的校园精神。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不论是校园建筑的布局、还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乃至办学目标的确立,都应该明确地反映出这所学校所倡导的校园精神。
1.校风建设。校风直接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催人奋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校园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觉言行。我校提出了“厚德、博学、务实、创新”的校风。“厚德”源自《周易》,“德”就是品德、道德,以法为准绳的德。“厚德”就是以宽厚博大的德行容纳万物,重视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以宽厚博大的胸怀来对待和处理各种关系。“博学”,意在倡导拓宽知识基础,广泛学习追求新知。“务实”就是立足当前,踏踏实实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校以师德规范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创造锻炼机会,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新教师要快速入格,基本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青年教师要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娴熟地驾驭课堂;骨干教师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带领一个团队一起研究、实践,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团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己。因此我们提出了“敬业、勤业、乐业、精业”的教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形成,也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以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创造了裕元学校“礼仪三字经”、“法制童谣”,并以此为起点,结合“每月一事”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德育方面,通过法制系列活动的开展和熏陶,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提出的学风是“乐学、勤学、会学、活学”,将校园打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培养他们勤奋好学,做学习的主人,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成功奠定基础。
4.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专家讲座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二、法治环境营造氛围
校园是学生接受知识、陶冶心灵的地方,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生置身其中,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是不可估量的。我校打造的是法制校园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在搞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突出了法治主题,力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法治教育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行为与校园的法治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法治一条廊。在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二楼,有一条通贯四幢教学楼、近200米长的走廊,学校充分利用这个长廊,将它布置成图文并茂的法治文化长廊,长廊分为“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保护自我、保护环境、保障权益、预防犯罪”六大主题,散发着浓浓的法治文化味。在长廊的上方,整齐地吊挂着一条条名人法治名言,如“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长廊的左右两侧墙壁上是一幅幅法治宣传画,一个个法制小故事,以及师生的法治书画作品等。课间、午休时,学生只要行走在这条长廊里,“法治”就迎面而来,时刻提醒着他们。
2.法治一个厅。在学校法治长廊的北面是一个法治文化展示厅,墙壁上“培育法治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八个鲜红的大字异常醒目。展厅里主要展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师德师风”“志愿者风采”“法制教育成果”等六大教育主题内容。展板的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图文结合,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结合学校最新最近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社会上一些法治新闻或优秀案例,学校德育处及时进行更换、更新,积极宣传法治弘扬正气。
3.交通一条街。在教学楼的西侧,有一条学生出操、去食堂用餐或是参加室外活动必经的道路,从南到北,大概200米,这就是学校的交通安全模拟示范街。路上有序地设置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线、标识牌等交通标志,有效地形成了微缩的实景街道。学校与周市镇交巡警中队联合组建了裕贤小交警学校,由交巡警中队民警每年培训30名小交警,并由这30名小交警再培训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走上社会做一名守交规的小公民。
4.处处一句话。校园的法治环境布置,除了体现在一条廊、一个厅、一条街外,其实还体现在学校布置的每一个细节中,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中。每一层楼梯上,都张贴着“文明行走、靠右上下”的标语,提醒学生与平时的行走相同要靠马路右边,避免因逆向行走而发生碰撞。每一间厕所里,都有“便后洗手、节约用水”的提醒,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讲卫生讲节约的美德。校园的樱花园、桃李园等每一个园中,都有一句“校园美景、大家维护”“草色青青、踏之何忍”的话语默默地守护着,规范着学生的行为。食堂的墙壁上、柱子上,“颗颗粮食、来之不易”“既静又净、文明用餐”,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用餐秩序。
三、法治阵地提供平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道德修养。陶行知先生在给学生的一次演讲中说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有些学问本领,也无甚用处。”在法律、法治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学校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真正懂法,从而做个守法的公民。因此,在校内可以开辟多个法治教育阵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法深入学生之心。
1.立足课堂渗透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法治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中。我校专门出版了一套校本教材《法律伴我成长》,适合三个年段,学校专门开辟课堂,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另外,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是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意义,如若违法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寻找到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2.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说服力强等优势,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将法律知识、法治小故事等,通过校园媒体的宣传,及时地告知学生和老师。学校成立专门的法制宣传组,由学生主持,将每周四定为法制宣传日,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播放法治故事、宣传法治方面的新闻,尤其是关于青少年的,对学生有更直接的教育意义。我校还有“裕贤月报”,开辟了专门的学法专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由学生讲“法在我身边”的故事等。学校的校园网上,及时地更新法治类新闻,向学生、向家长也向社会宣传法治知识,发挥校园网更大的作用。
3.共建单位搭建平台。周市镇交巡警中队是我校法治共建单位,他们的队长是我们的法治副校长,两单位经常一起开展一些活动,为教师、学生学法和用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每学期法治副校长都会结合社会现象和学生的实际,给他们上主题鲜明的法治课。带着小交警上街指挥交通,既让他们了解指挥交通的一些基本方法,也了解身边的人、车等遵守交通的情况,并通过他们可以向他们的家长及亲朋好友宣传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小交警们常说:还是有不少人会违反交通规则,好几次都差点发生交通事故,真的很危险。这样的实际体验,教育的意义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法治报刊提供借鉴。学校的图书馆里都有丰富的藏书,开辟一个专门的栏目“学法天地”,摆放一些关于法律的文书,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可以供高年级学生自学。购买一些有关法治故事的图画书,图文并茂,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看懂,也能从书中获取法律知识。关于法治的报纸、杂志也不少,并且每周、每月更新,可以让学生及时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让法律的警钟在他们心中长鸣,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
四、法治活动提升素养
小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感性的,通过具体的活动能让他们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1.校园法治周如火如荼。与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一样,组织开展校园法治周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集中性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法无处不在,进一步认识到法的重要。可以开展法治歌曲比赛,组织法治故事演讲,进行法治黑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在高年级还可以开展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分年级,全员参与,让法真正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2.各类法治赛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也经常会组织一些法治方面的比赛活动,或许有的并不是教育部门直接组织的,但都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相关部门的活动能为学校的教育锦上添花。如司法部门经常会组织法治宣讲团,免费为学生宣传法律知识;组织学生、甚至家庭进行法治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的法治宣传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是学校法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3.经常将法延伸到家庭。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逐渐知法、懂法,他们是家庭的核心,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通过他们将法律知识传递给父母甚至祖父母,将学校的教育迅速扩张,使教育的成果扩大化,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期待的。因此,家、校经常联动,通过宣传资料、孩子转述、家长孩子共同学习等方式,经常性地把法治教育延伸向家庭,也让学生的校园学习和家庭影响相一致。
4.形成工作网定期反馈。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三方形成合力,其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在校内成立了法治教育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应该挽起家庭和社会形成反馈的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例会,组织学生进社区、到社会上进行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考验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