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文本迁移;课外积累;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05-03
一、依托文本,迁移作业
1.根据内容,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看一看。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更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神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比较直观的作业,比如涂涂画画、演一演、唱一唱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二册高鼎的《村居》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自读古诗,根据诗意把自己感悟到的景象画下来。”结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最绚丽的春景图,最欢快的孩童放风筝的嬉戏图。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他们欢笑,他们奔跑,他们手中眼中全是那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此时,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恬淡心境不是已经全在画中了吗?学诗对于孩子来讲原来是这么轻松、简单的事呀!
2.结合原文,快乐习作。《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除了紧扣小练笔、单元习作训练的要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相应的片段训练外,还经常布置写一些想象性的习作,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结束时,让学生想象一下上当的乌鸦又一次遇到了狡猾的狐狸,还会上当吗?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学生的故事真是精彩奇特,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们的智慧。
3.凭借载体,搜集信息。新课标中指出:“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从中捕捉信息,搜集资料,并在丰富多样的信息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语文学习更应如此。
(1)读课外书。书籍是最好的知识来源,是最好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课外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程度适合的课外书籍。例如,教学《哪吒闹海》后,让学生读读青少版的《封神演义》。学生从中了解了更多关于哪吒的精彩故事,也对中国的这部经典的神话故事以及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2)上网。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能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源,增长知识。在教学你知道我国哪些城市的别称时,通过网络学生搜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地理人文知识,对自己伟大的祖国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要把祖国建设好的责任感。
(3)看电视。布置学生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做做“新闻评论员”,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既锻炼了胆量,又增长了见识。此外,布置学生看《动物世界》等节目,学生更是在惊喜之余,还积攒了能量。
二、放眼课外,注重积累
“重积累”也是课程标准中需要老师更新的教育理念之一。诗歌、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语言的结晶。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不好好利用6至13周岁记忆的黄金阶段,将会造成很大的遗憾。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教课内容给学生扩充课外积累,比如,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后,让他们搜集关于刻苦努力的成语和名言;除了让学生背诵课文中指定背诵的篇目外,还布置他们每人每周至少背诵3首古诗10条成语。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成语后,引导其将成语、古诗进行分类。
如在成语里,让学生按描写人物心理的、写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含有数字的、历史典故的、寓言故事的等进行分类。定期举行“成语、古诗的积累”汇报会,评选出“成语大王”“成语接龙”“古诗能手”,以此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立足生活,实践加习作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笔者采用了如下做法:
1.做手抄报。让学生把在报纸、杂志、书刊上看到的优美词句、信息等记录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真实的体会,制作手抄报。从报头的设计、美工,内容的编排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定期的举行手抄报展示。当然也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来准备手抄报。比如,三月份植树节,就可以布置学生围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主题展开;“3.15”消费者权益日,就可以围绕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主题展开。
2.学生是最喜欢手工制作的,那就指导学生把小制作、小实验的过程写下来,用真情实感写下的就是最优秀的。这样的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春天了,组织春游;重阳节,到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春节到了,为家里、邻里写春联;星期日,去做个小交通指挥志愿者,宣传交通知识;让学生当小宣传员,向家人、邻里讲健康常识,法律治安知识;当小记者采访先进的人和事,报道焦点新闻。学生在这些有益的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得到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当然也会成为习作中的好素材。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别出心裁的,但我们的原则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遵循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作业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让学习成为孩子们自觉自愿的事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一、 以“和”引领,用先进的理念文化规划学校发展
仁和镇地处洪泽湖东岸,白马湖西畔。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先属吴后属越,战国时属楚;秦统一设郡县属东海郡,两汉时属临淮郡;隋唐时,属宝应县,直至民国。早在北宋时,这里就商贾云集,北上南下的船只沿大运河,顺草泽河往返其间;明朝时,集镇上的基灵寺盛极一时,前来皈依的教徒数千人,顶礼膜拜越万人。仁和中心小学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为仁和中心小学的发展储备了足够的人文情怀,为学校“和”文化建设奠定坚实丰厚的基础。
我校以“和”规划学校发展,用“和”铸造“和美教工”,用“和”培养“和美少年”,用“和”打造和谐课堂。让每一位学生成人,为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搭建桥梁。在工作中我们落实并形成了“教育就是服务,价值在于奉献”的工作理念,“师生平等,共同成长”的育人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追求和美人生”的校训,形成了“平和乐教”的教风,“和悦乐学”的学风。校训、教风、学风让师生感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激励,激发师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师成长,学生成人,形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二、 以“和”润物,用优美的环境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布置上,我们力争让每一面墙壁能说话,让每一处花草能育人。学校四栋大楼分别命名为润和楼、融和楼、悦和楼及亲和楼,其用意在于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培养智慧,学会包容,崇尚纯朴,讲究和谐,共同发展;每一间教室都建立了“学习园地”、“学生风采”、“艺术角”、“手抄报”等文化角;寄宿生宿舍里,精美的作品与学生自编警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宿舍文化;走进校园,枫树与紫薇相映,修竹与假山成趣,草坪与龙爪共荣,樟树与樱花树生辉……师生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思想的洗涤、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三、 以“和”育德,用高尚的道德文化滋润师生的心灵
我们在全校教师中积极开展“三爱”教育,即爱学校、爱事业、爱学生。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师德工程。我们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张丽莉、徐其军、宋玉伟等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看视频、写体会、师德演讲、签订教师承诺书、教师集体宣誓、家长评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等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把工作看作一种享受。二是雏鹰工程。以培养“和美少年”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让每位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瞻仰革命教育基地――左家楼,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雷锋月,我们开展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比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重阳节,我们开展了“我为爷爷洗次脚活动”,让学生养成敬老爱老的品行。三是励志工程。每学期我们均邀请本地事业有成的人,来我校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让他们畅谈树立理想、艰苦创业、铸就辉煌的奋斗史。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足迹中,学会了勤奋,懂得了做人。
四、 以“和”立章,用人本的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言行
我校紧紧围绕“建规章、扬正气、促和谐”这一主题,向全校教职工颁布了《关于教师着装的有关规定》、《关于教职工保持通讯畅通的有关规定》,重新印发了《教职工在工作日期间禁烟禁酒的规定的决定》;与教师们签订了《禁止教师违规从事教学活动的责任书》。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和美教师评比制度》《和美少年评比办法》等。一系列校规校纪的颁布或重申,使广大教职工树立了“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的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的违规行为,维护了学校和教职工的良好形象。
五、 以“和”启智,用完美的课程文化提高育人质量
根据学校地域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认真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材内容。如《仁和镇志读本》,让学生了解仁和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二十四孝读本》,让学生看图阐释,读诗说事,诵读兼备,躬身实践。《三字经精选读本》,让学生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德行养成。我们结合学生实际突出抓好学生的四个规范,即:规范学生的语言――倡导文明用语,消除脏话及不文明的口头语;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倡导轻声慢步,消除喧哗、打闹; 规范学生的校外行为――倡导校内外言行一致,告别校外违规、违纪、违公德的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着力解决上课迟到、课堂违纪、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通过校本教材的编撰,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
六、 以“和”激趣,用丰实的社团文化张扬师生个性
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以人为本”,以“好习惯伴我行”活动为载体,结合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及教训,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和雏鹰争章等,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
少先队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认真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继续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要通过板报、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以“好习惯伴我行”活动为载体,狠抓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要以少年队组织为龙头,以“好习惯伴我行”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使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
1、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做好习惯的使者,推动文明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2、各班要开展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的班队会,发挥中队活动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宣传教育作用。
3、精心布置学校教师和校园环境,用宣传画、手抄报、书法作品等有教育性的宣传品感染、陶冶师生,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讲规范、讲礼仪、讲公德、讲文明。
4、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活动,让学生熟知主要条款内容,并填写好教育活动记录表。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5、继续抓好升旗仪式活动和“常规示范班”评比工作。建立健全值周制度,评比结果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并举行授旗仪式。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增强德育实效性,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发挥少先队作用,加强队员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班队会进行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讲究卫生。开展如“使用礼貌用语”、“给老师献上一杯水”、“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活动。适时举行《守则规范记我心》演讲和歌咏比赛。
(四)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
1、我校要继续促进少先队工作的创新发展。继续加强学生礼仪队的训练。
2、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自主管理干部队伍。
3、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以中队为单位,以“我是少先队员”、“我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我为少先队添光彩”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以是少先队员为自豪,愿意为少先队添光彩。
4、开展少先队辅导员责任感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以“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感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引导他们以自身优势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教育活动要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队伍建设、完善少先队教育培训机制有机结合,务求实效。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培训工作力度。
5、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中要重视少先队理论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少先队工作发展。
三、各月份工作要点:
九月份:
1、入学教育,争当‘四好少年’开学主题日”活动;
2、制订少先队工作计划,少先队常规工作(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红领巾广播);
3、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表彰等活动;
4、重阳节活动;
5、组织一年级新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少先队知识。(学习国歌、队歌)。
十月份:
1、以“祖国,我为您自豪”为主题,开展庆国庆活动;
2、庆祝少年先锋队建队日;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
3、 板报评比活动;
4、开展“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主题班队会;
5、结合安全教育周开展系列活动。
十一月份:
1、班级以“我爱我们的班集体”为主题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2、11月9日消防安全日,开展消防周教育活动;
3、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4、开展镇级读经典演讲比赛
5、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知识培训。
十二月份:
1、“慰问特困生,关注留守儿童”家访活动
2、法制教育
一月份;
1、刊出一月主题黑板报。主题:庆祝元旦。
一、拓展作业内容
1. 作业的思维化
以前,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例如,上完课文《找骆驼》之后,让学生想想有哪些找到骆驼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经过精心准备,孩子们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争论,想出了五六种找骆驼的方法。许多学生认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这种方法最好。当然也有人提出这种方法也有条件限制,即当时沙漠中不能有大风,否则扬沙会把脚印掩埋。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激发学生创新火花,引起思维的碰撞。另外,改写课文、续编故事、表演课本剧等作业既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 作业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如学了《爸爸的咳嗽》,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被污染,应该怎样制止人们任意污染环境的现象,怎样提高人们环保的意识?并写一份观察报告或合理化建议。之后,再组织学生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鲜明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是更有效吗?
另外,由于我国的特殊政策,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最竟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或采访作过贡献的老人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时事新闻,然后谈感受。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中国,看世界,关注社会新动向,不仅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作业的自主化。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以一改过去的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我往往在一个大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如教完《田忌赛马》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八个词语“疑虑、胸有成竹、垂头丧气、目瞪口呆、轻蔑、挖苦、得意洋洋、讥讽”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A 层次:1、抄写词语。2、从这八个词语中挑选4 个造几个句子。
B 层次: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办法帮助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取胜吗?如能,请你将第二次比赛改写一下,尽可能多地用上上述八个词。
C 层次:根据所给八个词语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丰富作业形式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之中;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 个性化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这一类型的作业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自定作业,培养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如在学习完《荷花》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荷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荷花记录下来。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画成水彩画,有的画成油画,有的摄影,还有的写成了简单的散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在班级中搞了作业展评,学生们很高兴。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2. 实践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刻。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像。如学了《称象》,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做这个实验;学完《大象博士请助手》一课后,小组表演课本剧,体会做人要有礼貌;上完《春风吹》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课外学唱几首关于春天的歌曲。 转贴于
3. 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多向交流。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作业已不在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4. 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上完课文《动物过冬》之后,学生对于动物冬眠这种现象很感兴趣。
因此,我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下青蛙是怎样冬眠的。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观察青蛙冬眠前作了哪些准备,研究正在冬眠的青蛙与死去的青蛙有何不同,看看冬眠结束后的青蛙是怎样的状态?从课外书、网上查查有关青蛙东面的知识等等。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对青蛙的冬眠有了比较系统的的深入的了解。
5. 鉴赏型作业,给学生拓展的机会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如学了《月光曲》之后,让学生亲耳聆听一下贝多芬的《月光曲》;学完《桂林山水》、《长城》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6. 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
三、优化作业评价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 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1. 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 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 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4. 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为此, 我们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