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那些往事

那些往事

那些往事范文第1篇

回忆那些往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也就是七八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很快睡着了。忽然一觉醒来,却发现睡在身旁的妈妈不见了。我急得大叫:“妈妈!妈妈!”奶奶从隔壁房间走出来,说:“别叫了,快睡吧,你妈上医院了。”“上医院?上医院干嘛?”我傻乎乎地问。“生孩子呀。”奶奶说。噢,对了,妈妈终于可以给我生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了,想着,眼前便浮现妈妈挺着大肚子的身影。这样想着,我安然入梦。

第二天,我听说,妈妈生了一个小弟弟,我可以说乐得一蹦三尺高。没过几天,妈妈就出院了。我一看,弟弟被包在“蜡烛包”里,眯着小眼睛,通红的小脸儿,真可爱。我坐在床边,说:“小家伙,叫姐姐。”“哇哩……”小弟弟只能发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怪声,简直像外星人的语言。听不懂他的话,我只好走开了。

弟弟也像别的孩子一样,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并且逐渐告别“外星语言”,开始学说话了。我呢,闲得无聊,就喜欢拿弟弟开心。一天,弟弟正坐在地毯上玩,嘴里还在不停地发出各种声音。他说:“叽哩。”我就问他:“‘叽哩’是谁?”他说:“吐嘟嘟。”我又问他:“‘吐嘟嘟’是谁?”他见我纠缠不休,也显得有些不耐烦,就说了声:“笨蛋。”我一听,忙问:“‘笨蛋’是谁?”谁知,弟弟竟字正腔圆地说了声:“姐姐!”气得我鼻子都歪了,想打他一巴掌,可他那么可爱,怎么舍得呢?我只好在嘴里喃喃地骂他“小坏蛋”。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事,笑得前仰后合,说我:“你真是自讨没趣。”我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这些事已过去很久了,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弟弟和我都长大了,那些事,则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那些往事范文第2篇

近年来,表现这一时代的生活情境,以及人物命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地涌现在电视荧屏上。总体上看,它们具备“红绿黄”三色的特点,就是“高大红墙、绿色军衣加阳光灿烂”,在主题上,基本是上辈人的“情感债加奋斗史”,而在表现时间上,这类电视剧往往会有不小的时间跨度,通常以中后期展开故事描述,结下情感萌芽,不是下乡知青邂逅小芳,便是热血少年街头械斗。随后是改革开放初期再度相遇,经过岁月变迁,一拨人长大了,并且在那种发生巨大转折的时局下,个人的生活观念和经历往往发生巨大改变,所以戏剧冲突也就最强,或者原来的风流才子如今下海经商,或者昔日的理想少年堕落法网。再往后就更好编了,10年后进入上世纪90年代,这一代人历尽沧桑,两鬓灰白,看穿红尘,回想往事,唏嘘不已。所以笔者姑且管这类作品名曰“往事剧”,没有民国年代剧那么庞大的叙事结构和时间跨度,也没有都市生活剧那么精细的生活描述,除了剧情在中后期或改革开放前后展开,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时代感,也是往事剧最为亮眼的荧屏标志。另外这类作品大多根据原著小说改编,有着较为扎实的文学基础。

往事剧演绎的不仅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那一代人的故事,更是对往日生活经历的一种梳理,有一种情怀在里面。最早我们看到的是1994年出品,根据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年轮》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讲述东北哈尔滨几个知青的聚散离合的恩恩怨怨。该剧的时间跨度是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正好是20年左右,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情节特征,都非常符合往事剧的特征。而演员质朴的表演,以及整部剧严丝合缝的写实风格,也使得《年轮》成为上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形成令人感动的“年轮”效应。不少知青受该剧影响,成群结队前往原先下放的农村或生产建设兵团,探寻自己成长的旧梦,“20年后再相会”成了当代青年的潮流。

随后,这类以表现特定时代印记和地方生活经历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在《年轮》的带动下,《无悔追踪》等优秀的往事剧被创作出来。该剧套用谍战题材,将几十年来新中国社会文化、民生面貌等各方面的变迁,以编年体的形式生动地刻画出来,令人叹为观止。当时该剧打出的宣传语是“40年追踪,无怨无悔;半辈子潜伏,终变新人”,1996年,该剧在全国各省级电视台热播,独缺北京台。原来有人写匿名信到北京电视台,指责这部电视剧“刻意美化特务”,这让出品人郑晓龙很郁闷。同时南方也出现了包括《情满珠江》《孽债》等多部优秀作品,李幼斌与赵奎娥主演的《潮起潮落》更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该剧情节曲折、表演生动,最后百转千回的大结局更是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反响。而到了1999年,建国50周年与千禧年的到来,使这种具有回顾、记录和体现变迁功能的类型电视剧,愈发达到了创作高峰。在那一年,《九九归一》《一年又一年》《我亲爱的祖国》等不仅剧本扎实,毫不浮夸,而且演员的真挚感情都发挥得恰到好处。这些作品既是献礼剧,又带着观众梳理了几十年走过的峥嵘岁月,令人感慨万千。

进入2000年后,这一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仅带动了军旅剧在荧屏上的数量,而且也越发激起了观众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恋。此时的往事剧已经演变成更加主流、常态的作品类型,在市场上也更有分量。谁说怀旧就一定要是灰头土脸的?除了主创团队趋于显赫外,年轻偶像类演员的加入,也为往事剧增添了几分时尚色彩。于是,我们看到刘烨、孙俪主演的《血色浪漫》,虽然该剧许多地方夸大的成分居多,但对那代人生活激情洋溢的临摹,已经触动了不少观众的内心。此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再度将那个红色年代和绿军装带上荧屏,佟大为、文章、陈羽凡……一水的青春偶像,再后来,诸如刘烨主演的《我们生活的年代》,邓超、范冰冰携手的《人间情缘》,赵薇、刘烨合作的《一个女人的史诗》,李宗翰的《幸福里九号》等剧,都成为时下往事剧最为流行的路线。曲折纠结的往事情节、高人气的偶像明星,配以演技扎实的老戏骨,我们看到,一部部似曾相识的往事剧俨然流水线下生产出来的商品,长得都差不多,但曾经刻骨铭心的时代精神和真实细致的生活气息,却越来越淡了。

同时,一些年代剧也打着“往事”的名号,开始在荧屏上大张旗鼓地行进着,例如凌潇肃主演,曾经收视率颇高的《关中往事》;刘若英、赵文主演,讲述张爱玲14岁到74岁传奇人生经历的《上海往事》;以及张国立制片的《中国往事》、大牌云集的《北平往事》,虽然都挂着“往事”的羊头,但这些制作和投资都颇为大手笔的剧集们,只能被划作年代剧的范畴。往事剧里体现着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和当时特有的地域特色,是很难与上面这些带有明显戏说成分的剧集归入一类的。

那些往事范文第3篇

载高野静子《苏峰及其时代 续》19章,德富苏峰纪念馆,1998

1907年五六月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国文化界的图书案件――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浙江归安陆氏“z宋楼”藏书,被日本岩崎财团悄然买下,包括价值连城的宋元版珍籍、元明时期的名人手抄手校秘籍,以及大量明清精抄精校本在内的20多万卷珍贵图书,捆载箱装,凌波渡海,归了岩崎财团名下的“静嘉堂文库”。

2007年10月,为纪念“z宋楼”藏书东去日本100周年,浙江湖州召开“z宋楼暨江南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藏书史研究家、古文献学家、图书馆学家、近现代学术史研究家等,从多个角度就z宋楼藏书在明清江南藏书史上的传承关系,z宋楼藏书的文化学术价值,以及1907年前后陆家经济困厄无奈卖书的社会历史境遇等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文选读和讨论。其中,自然涉及为陆氏和日本方面牵线搭桥的重要人物――日本人岛田翰(1879―1915)。然而我发现,所有中国学者所谈论到的岛田翰,几乎只将他限定在“有学问的掮客”这一特定身份上。激越者指斥他是蓄谋已久的趁火打劫者,平和者也承认主因在晚清中国的家国贫弱,使得邻人有机可乘。而对于岛田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生平经历、学术造诣如何,却不甚了解,模糊不清。

其实,论及近代中日学术交流、书籍交往的历史,岛田翰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重要存在。他对于中国古代典籍文化具有天才般的修养和造诣,被日本学界誉为“明治校勘学第一人”,“近代日本最懂得中国古籍版本的三人之一”,他的汉文著作《古文旧书考》,更是受到中国宿儒大家如俞樾、叶德辉等人的交口赞誉。但是,“自古书生多遗恨”,在近代日本富国强兵、追赶欧美的西化大潮之下,这叶一味沉迷于汉籍善本故纸堆的扁舟,难免颠簸多舛,终至于倾覆沉没,结束了他壮志未酬的短暂一生。成亦因书,败亦因书也。

一、家藏万卷书

岛田翰的父亲岛田重礼(篁村,1838―1898)是日本幕府末期和明治时期著名的汉学家,曾与日本近代商业之父、提倡“论语加算盘”的涩泽荣一为同学,他创设“双桂精舍”,收徒教学,是当时最有名的汉学私塾。由于西学日盛,私塾式微,新教育兴起,岛田篁村不久转入新式学校,长期任职于东京帝国大学,而教授的仍是中国古典经史之学、版本考据学等内容,培养了一批日后卓有成就的汉学家。如《史记》研究专家泷川龟太郎、著名新闻记者兼《楚辞》研究家西村时彦、先秦经史学方面颇有成就的安井小太郎等,还有如林泰辅、市村瓒次郎、白鸟库吉、服部宇之吉、冈田正之、狩野直喜等等,都是日后在东京、京都两大帝国大学执掌中国研究的大家。篁村曾自语“老屋三间,破书万卷,平生志愿足矣”。篁村喜藏书,只要听闻有善本古籍,必访求之,不惜重金购得之,他很为自己藏书破万卷而自豪。

岛田翰自小浸润于汉学氛围浓重的家庭环境中,万卷汉籍、珍贵善本触手可及,加之父亲昼夜伏案的身影常在左右,养成了他对于中国文献典籍天生的亲近感和研究兴趣。有资料记载,他本人自幼口吃,至9岁不能如常人般利于言辞,也因此,不善交往,不谙世情的他,更加沉醉于书斋古卷之中。在父亲开设双桂精舍的时代,他经常跟随父亲在私塾过从听讲,他与那些年长于他的学生本应是同门师兄弟关系,却因为富有学识,小小年纪被学生们称为“小先生”。他父亲也不由得暗地里称赞他是“汉学神童”。

一味沉湎于古籍,不免耽误其他“时学”的学习,岛田翰中学毕业时,只有汉文汉学一门功课优异,其他科目特别是入大学必考科目英语、数学,成绩极差。这导致功课畸形发展的他,不能像他的兄长那样,跻身于东京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只能进了当时不必考试即可升学的高等商业学校附属清语本科,即后来的“东京外国语学校”。在读清语本科的第二年,1898年,偏偏又遭父亲的不幸病逝,那一年,他才19岁。

无缘东大和早年失怙,几乎成为对他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两大打击。

二、书痴与书癖

岛田翰对于书,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和执著,对于那些兼具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唐抄宋刻,他的态度,与其说是珍惜敬爱,不如说是熟悉亵玩而意欲占有之。朝夕与善本为伍的他,内心大概滋生了一种不自觉的傲慢:似乎这些国宝级的古书就是为他而存在的,得遇他这样的天才来研究利用,乃为幸事。他有一大一小两方“岛田翰读书记”的印,大印长5.5厘米宽3厘米,小印长4.5厘米宽2.7厘米,也不算小。对于读过的书,哪怕不是自己的书,也往往会盖上“岛田翰读书记”的朱印,如在一卷日本南北朝时和刻本《春秋经传集解》上,竟盖有10个大的读书印,位置居中、左上下、右上下不拘,且朱墨淋漓,力透纸背。另在《宋版说文正字》、《宋版文选集注》、《宋版大藏经》等书籍上,也都可见到“岛田翰读书记”,以及他在书端写入的笺语和批注。这六字印章盖在穿越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古书卷上,十分醒目。中国文人学者、藏书家对自己收藏的书籍,一般会在卷首或卷尾盖上印章,如岛田这般张扬而疯狂地在古卷上留下印记,便不仅仅是爱书、书痴的行为,那份借着古书张显自信、自我的意欲,多少就堪称“书癖”了。

作为行家的他,深知古籍善本的巨大价值。在成年后不甚顺遂的生活中,不断可以看到他以书牟利之种种行为。

例之一:岛田翰在其大作《古文旧书考》出版后,仰赖德富苏峰,第二次到中国旅行访书,时间为1905年10月至1906年3月。是德富苏峰帮他支付了旅费,并送给他40部《古文旧书考》,以作为在中国学术界活动的赠品。作为回报,岛田翰曾屡次许诺德富苏峰,要给他珍贵的宋版书。但一直到岛田去世,也没有兑现这个承诺。有一条日后德富苏峰的记载,也印证了他的口是心非:“(内藤湖南恭仁山庄的)藏书中有《宋刊单疏本史记》,故岛田翰之所有,翰屡次约定要让于予,予亦为此常常满足他‘好酒招待’的要求。但最终不知这本书的下落。今偶然于此相遇,为此书得到好主人而衷心祝贺。” 德富苏峰:《上方的春色之八恭仁山庄》,转引自高野静子《鬼才书志学家岛田翰(1879-1915)小传》,载高野静子《苏峰及其时代 续》第19章,德富苏峰纪念馆,1998。以下简称《小传》。354

《宋刊单疏本史记》是内藤湖南藏书中最有价值的四种书之一,他的《恭仁山庄四宝诗》对之曾有吟咏 参钱婉约《从近代日人来华访书看中华典籍的文化意义》,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春之卷。,据此条记载可知,此书内藤湖南乃是得之于岛田翰,而岛田翰一定是为了不菲的酬金,而翻悔了对于有恩于他的德富苏峰的承诺。

例之二:1905年年末,27岁的岛田翰在苏州拜会85岁的俞樾,之前,两人之间曾有岛田赠送《古文旧书考》给俞樾,俞樾为其书题词奖掖的书谊,此次相见,各抒仰慕之情,论学亦颇欢畅 参岛田翰《访余录•春在堂笔谈》,刘玉才整理,《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九辑,2007。。末了,俞樾应岛田之请,将自己《春在堂全集》的部分手稿本赠与岛田。俞樾并在稿本上亲笔题签:“岛田君来访,求余旧著各书稿本,余原稿一经刊行,即毁弃之,未留底本。乃命余孙费半日之功,于筐底搜得四卷残稿,以报翰之求。物有幸与不幸者也,想此仅存之手稿,能传播至邻国日本,展览于文化界人士之中,亦可谓物之幸矣。” 俞樾:《春在堂全集手稿本》识语,转引自小传。357

这部得自于自己所敬慕的前辈的手稿,在盖了“岛田翰读书记”之后,却不知何时被岛田翰转售于日本的旧书店了。因为从现存于国会图书馆的这部书稿可以知道,国会图书馆1912年3月从书店购得此书。也真应了书稿主人所说的“物有幸与不幸者也”。

例之三:岛田游历江南时,由驻苏州领事白须直(温卿)介绍,访问了苏州俞樾、苏州顾氏过云楼、湖州的陆氏、杭州丁氏兄弟八千卷楼等学者和藏书家,他曾向白须借过250美元,估计正是用来购买古书的。对于那些买不起或者藏家不愿出售的好书,岛田曾以秋天再来中国时归还为约,“借走”藏书家的珍本古籍。而事实是,岛田此后再没来过中国,那些书就这样有去无回了。

如岛田曾借走苏州顾鹤逸过云楼藏书。张元济在给缪荃孙的信中曾述及:“岛田翰来,至顾鹤逸家购去士礼居藏元刊《古今杂剧》,明本杂剧《十段锦》,残宋本《圣宋文选》,闻出资者皆不少,令人为之悚惧耳。” 顾廷龙编《艺风堂友朋书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27

信的上文提及影宋钞《芦川词》和苏天爵《名臣事略》,及疑非宋刊本《朱子大全》三种书的售价,《芦川词》140元已售出,后两者索价1060元。由此推算,岛田买走之元刊《古今杂剧》等三书,合价应在千元乃至数千元,故有“闻出资者皆不少,令人为之悚惧耳”之言。按岛田翰因没有帝国大学的学位,只做着类似文秘、研究助理的工作,一直得不到正式体面的公职,从他仰赖苏峰出游中国,又向白须领事借款看,他本人出手购书是不具备多少经济实力的,若是买下这三书,或也是替人代购。而一条来自顾家后人的陈述,证实了岛田未出资购买而是借走又未归还的真相:“笔者于1997年秋至苏州,辗转得见顾鹤逸之孙、已七十开外的昆曲艺术家顾笃璜先生。据老人后来函告,《古今杂剧》等书并非售出,而是被岛田翰骗走的。岛田翰常来苏州访书,顾鹤逸对他精通版本之学颇为赞赏,以为他是学者而信任于他。当岛田翰商借《古今杂剧》等书时便慨然相借,不想他竟一去不返,此后顾鹤逸托其他日本朋友多次催讨,被告之岛田翰在日本犯案入狱,后因羞愧而在狱中上吊自尽,此事便不了了之。” 刘蔷:《过云楼藏书考》,《昌彼得教授八秩晋五寿庆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5。277―288

顾鹤逸所托向日本多次催讨的日本朋友,应该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白须领事。这些书最终有借无还,不知是否又被岛田翰拿到哪里去换了钱或牟利了。这不免让人想起古代藏书家“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古训。

三、窃书不为偷?

1901年10月,23岁的岛田翰因私藏足利学校藏书《论语》而被,开庭审理。这是他涉嫌“窃书”,损坏名声的第一步。关于这件事,从其父生前好友竹添进一郎在二度开庭审理岛田盗书案之前4日,写给当时司法大臣清浦奎吾的说情信,可以略知一斑:

……却说岛田重礼二男翰之事,重礼死后遵遗命师事于拙夫,弱冠之年而校勘之学深湛,当今硕儒恐无出其上者。拙夫爱怜其才,奖励其志,欲使其力尽用于校勘之学,自家藏书自不必说,至如秘阁及他家所藏古书,凡拙夫力所能及,尽量提供借览之便。目下拙夫正撰述《左传》之校勘,亦将足利学校的藏书借来供他阅读。未想即引起这桩意外事件。要而言之,其为父母老年得子,幼年病弱,更受双亲怜爱而疏于严整管教,至于弱冠而疏于人情世故,竟将足利学校的书籍私自无端带归,于书上校勘之余,如对待自家父兄门下及拙夫的藏书一样,盖上自己的印章,视为自己的珍藏。或写上“行年二十”的字样。(中国文人往往有此等事,后世以古书上有私记或印章,认为是增加书的光彩。)岛田亦有“若干年后为这本书增加光彩”的自负心。(在其父兄和拙夫的书上,也有过此等事。前年冬天我遇此事,苦笑了之,如当时能够严厉叱责之,亦不致有今日,深为后悔。)援此通例,其癖发作,后来受到“盗窃”之嫌疑,狼狈之余,因其一贯暴躁的脾气,况态度倨傲,口吐狂言,终至于被有罪告发。17日再度开庭,拙夫将作为证人被召唤到庭,拙夫也做好了出庭之准备。惟拙夫目下的病情,医生有言,冒着严寒出乡,万万不可。不得已拒绝了出庭作证。放心不下,故而写此信汇报于阁下。

希望藉您之权职,在不紊乱官纪的前提下,为少见的一颗读书种子,倾注一点怜爱之情。岛田所犯之罪迹,实出于疏阔世故、自命不凡二途,恳请谅察。 1901年10月13日竹添进一郎致清浦奎吾书简,转引自《小传》。304,305

竹添和清浦是熊本老乡,且年长于清浦9岁,凭着其在政界和文教界的威望,这封信应该是起到了作用的。此后,岛田并未入狱服刑,而是继续做竹添的助手,完成《左传》的校勘工作。至于是不是罚了款,是不是归还了那本私藏回家的《论语》,不得而知。

这次风波侥幸过去了,而岛田翰并未警醒悔悟,却将“窃书之癖”愈演愈烈。终至于1915年,岛田翰因盗卖称名寺金泽文库书籍文物,被刑事,畏罪自杀。

金泽文库是“称名寺国宝库”的一部分,是与足利学校并称为日本中世纪典籍收藏的宝库之一。文库多收藏宋元刊本和明初期刊本、手写本,以及同时代日本的“和刊本”与“和写本”,其中不少汉籍是中国已经亡佚了的,被日本称为“国宝”“重要文化财”。1915年5月13日,日本《报知新闻》上披露了岛田翰涉嫌与称名寺住持勾结盗取金泽文库国宝的事件,称名寺丢失价值5000日元的《国宝罗汉十六》、每卷值2000余日元的《宋版文选集注》以及金泽文库最重要的收藏《宋版大藏经》等一百数十件文物典籍,总价值在二万日元以上。

中村真1908年任职称名寺住持,授命整顿当时寺内十分紊乱的内务和收藏状况,在与旧住持交接期间,岛田翰曾带着中国人来寺中参观。此后,岛田频频涉足称名寺,在前后7年的时间内,与中村达成默契,一步步将国宝《文选集注》、十六罗汉等上述文物典籍带出寺外出售,作为回报,岛田曾给住持及相关管理者以巨额金额,并带他们到新桥、横滨一带艺妓馆豪游。中村住持的罪行业已认定,同时,与中村往来共犯的岛田贯亦被收押,警视厅的数名刑警正向其审问调查国宝出卖的下家,其中《文选集注》的下落已经知晓。

据日本学者研究,岛田翰将《文选集注》拿出来应在1909年年底之前。他随后转手给了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又拿了在日本兜售,全书120卷,一卷要价在2000日元,称名寺无力购回,被岩崎氏购得5卷 这个岩崎氏是买入z宋楼的静嘉堂主人岩崎弥之助的侄子岩崎久弥。,现存东洋文库,上面有“岛田翰读书记”印章及岛田翰的识语;京都的小川氏购得3卷,其中第93卷的末尾有“宣统元年十一月得于日本彦洁(岛田翰字彦桢)记”,这是1909年的事。更有甚者,这120卷《文选集注》,还被故意一整卷分割为二,甚至单页出售,以谋高价。 关靖:《金泽文库的研究》,《小传》。374

1915年7月28日零点五十五分,岛田翰在自家的屋内开枪自杀。

四、文献学成就

标志岛田翰汉学造诣和文献学成就的,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项,协助竹添进一郎出版《左氏会笺》。竹添进一郎对于《春秋左氏传》的校勘集解工作,起始于1890年,1898年后岛田翰加入,岛田翰丰富的版本学知识和对于古籍鉴别的敏锐洞察力,为此书的最后完成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包括《左传会笺》的书名,也是由岛田翰定的。1903年,34万多字的《左传会笺》出版,为竹添在日本学界赢得重大声誉,3年后,竹添因此得到日本学士院奖赏和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称号。

第二项,《古文旧书考》的撰著及出版。《古文旧书考》汉语写就,对日本所藏中、日、韩古籍珍本52种,以旧抄本15种、宋刊本14种、旧刊本12种、元明清及韩刊本11种分为四卷,一一进行版本源流、传布流播、校勘考释等工作,于考镜源流、点勘校雠、纠谬匡误中,显示了作者于经史子集四部博览群书,识见深广,学问渊博的学术功力。

岛田翰完成此书稿时才只是25岁的青年,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成长和为学经历中与书籍的缘分,以及诸多“得书之便”。第一,在家庭中,得益于父亲丰富的藏书。第二,在从学竹添进一郎时,得益于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即今宫内厅书陵部)的藏书。由于他出色的学养赢得宫内大臣田中光显的赏识,特别许可他进入宫内省图书寮,遍观群书,利用其中宋元古刊本和日本古写本等进行校勘工作。第三,作为德富苏峰的藏书助手,得益于苏峰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优厚的购书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对于中日汉籍交流史实的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弟自幼究心于校勘,家多藏坟索,师门亦举其书以读。弟已长又得遍读内府之书而校勘之,……因不自揣量,勒成《古文旧书考》《群书点校》二书”。〔3〕

《古文旧书考》四卷出版后,在日中学术界很是得到好评,一些一流大学者对之不惜奖励之至。德富苏峰曰:“任何人在论及中国、日本的书籍时,都不可能越过《古文旧书考》。……他在校勘学上的成就,在现代日本,即使不是唯一,也是第一,这绝不溢美。……《古文旧书考》是他二十五岁的著作,其学问的渊博,见解的透彻,论辩的精悍,文字的俊锐,令中国大儒俞樾赞美不止。……如有公正的审查者,一部《古文旧书考》即可获得文学博士而绰绰有余。” 德富苏峰:《岛田翰与〈古文旧书考〉》,转引自《小传》。315

年逾八旬的俞樾亲自写序,虽出于鼓励奖掖,亦不无真心赞叹,甚至将曾国藩赠予自己的“真读书人”的誉称,题赠岛田翰。他写道:“余略一浏览,既叹其雠校之精,又叹其所见之富也。……余闻见浅陋,精力衰颓,读先生书,唯有望洋向客而叹已矣。往者,曾文正公尝许余为‘真读书人’,余何人?敢当斯语?请移此字为先生赠。” 俞樾:《古文旧书考•序》,《汉籍善本考》,北京图书馆,2003。3―5

京师大学堂总办黄绍箕 黄绍箕(1850-1908),浙江瑞安人,光绪进士,为晚清清流健将、维新名士,后任京师大学堂总办。富藏书,藏书处曰“蓼绥阁”,对史志目录深有研究,有《汉书艺文志辑略》。是另一作序人,黄序写得很长,首赞作者所见版本之善,次赞作者考据之善:“至于考书册之源流变迁,辨文字之异同得失,表彰幽隐,申畅疑滞,皆`有据依,绝无E说。……于我中土校勘家之旧说,订F补逸,符验灼然,使乾嘉诸老见之,当有入室操戈之叹。”继而对这位未及壮年的后生,寄予厚望:“他日覃精研思,网罗放失,整齐百家,镜学术之源流,定群言之得失,于以轶轨兰台,追踪都水 兰台、都水,分别为古代中央藏书机构、刻书机构。,不难矣。” 黄绍箕《古文旧书考•序》,《汉籍善本考》,北京图书馆,2003。

《古文旧书考》至今在学术史上,仍被视为比我国叶德辉《书林清话》(1921年刻印)早16年的“中国书史的开创之作”。 瞿冕良编著《中国古籍版刻词典》,齐鲁书社,1999。91

第三项,促使静嘉堂买入归安陆氏藏书及《z宋楼藏书源流考》写作。这方面情况,已为藏书史方面研究者多所论述,本文开头所述“z宋楼藏书东去日本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亦有再论,本文于此从略 可参顾志兴《湖州z宋楼藏书流入日本静嘉堂文库真相考评》,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中华书局,1999。陆氏后人徐桢基著《藏书家陆心源》第三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巴兆祥《陆心源所藏方志流失日本考》,载《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6期。165―182。

五、余论:关于书与人

1921年,德富苏峰在新版岛田翰遗著《访余录》上,写了如下文字:“是旧知岛田生翰遗著也,翰篁村老儒儿子,弱冠才气焕发,颇通校勘之学,挥翰如飞,用笔带舌,其博弁鸿辞,使人惊服叹服也。但意志薄弱,品性卑下,竟毙非命,可悼夫。”〔3〕383。

这可以看做是一个长辈兼知遇之人,对于岛田翰的盖棺定论。用现代语言换一个角度来表述的话,不妨说,时势造英雄,故而江山代有人才出;时势也造悲剧,总让一些人生不逢时、空怀才志,一生在逼仄的狭道末路上跌宕坎坷。把岛田翰说成一个悲剧性人物,应该不算是替他的“书癖心理”“盗书行径”回护,时至今日,与其停留在对他知书盗书的道德审判上――事实上,他的决然自毙,已经是最严厉的自我审判,――毋宁通过他传奇的一生,来加深对于促使他走上不归路的日本社会以及他个人的因素的认识。

岛田翰是日本江户汉学发达的最后一粒种子,他肆意发展着自己的汉学爱好,钻在中国古代典籍的故纸堆里渐行渐远而不知返顾。而那时的日本,正是日益走上近代化、一切以西方文化为标的的时代,在他以少年的身心沉醉于唐抄宋刻的时候,身外的世界已然是日益洋化的“鹿鸣馆时代”。他的偏科弃学成了他进入帝国大学的障碍,也使他坐失走上如他兄长和姐夫那样人生康庄道路的机会。

还有同样出生名门,与他同在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的永井荷风、二叶亭四迷,日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界获得成果,显然,岛田也缺乏像他们那样成为小说家的文学天赋。

那些往事范文第4篇

惭愧的很,早在半年之前《那些伤过痛过的往事》就被我从台州市新华书店“请”到了家里,一则因忙于琐事,二则家里要读的书真是堆积如山,期间多次拿起放下,一直拖到上周六才抽空阅读,花了三天的业余时间,于书房、客厅、床头三处一气读完。

阅读的过程中,透过那一封封家书,仿若我也到了赣县,到了你们家里,当你们缺衣少穿,母亲愁眉不展,我也在旁替你们着急得不行;当鲁老先生从上海汇款过来让你们穿上了新衣服、缴了新学期的学费、看上令人爱不释手的画报、尤其是母亲的医药费有了着落,真是打心眼里替你们高兴。那一段艰辛的岁月,家书是连接亲情的纽带,传递的是爱的接力棒,“周仲_”这个名字就是“伟大的母爱”的代名词,母爱如阳光、雨露、大海,哺育了子女们的健康成长,我读到了一本中国版的《爱的教育》,心情怎能不激动万分呢?!

月有阴晴圆缺,就是对于走过弯路的丈夫,周母亲亦具备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爱,不断地鼓励丈夫向着人生的光明大道前行,这种大爱力透纸背,深深深几许啊!难怪鲁老先生总结说:“一生中没有做过违法事,没有贪污过一个铜板,惟有遗憾的是有对不住妻子儿女的地方。”这真是肺腑之言呐!

那些往事范文第5篇

衍香楼是我们游历的第一站,这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湖坑镇新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小村庄。刚刚下完一场大雨,雨后的田野格外清新。一条小溪在衍香楼前潺潺流过,几只小黄狗在溪边嬉戏,一切都显得安详而宁静。和那些名气较大的土楼如承启楼、振成楼相比,衍香楼由于没有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包装,显得更加古朴原始。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各种商业招牌,有的只是村民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衍香楼建筑的最大特色是外圆里方,外观是圆形的建筑,里面却是方形的如小宫殿一样的楼房。这里内部到处雕梁画栋,挂满对联、诗句以及警世名言,文化气息浓厚。

离开衍香楼驱车半小时,我们来到了土楼群的所在地下洋镇初溪村。这是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的土楼群,它们的排列错落有致,与周围的高山、绿水、梯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田园画卷。观赏土楼群的最佳位置在土楼对面的山坡上,我们用了15分钟爬到了观景台上,一个个都气喘吁吁,不过一看到宏伟的土楼群,倦意立马烟消云散。那些土楼就像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水井嵌在大地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据说这是永定最古老的土楼群,其中的集庆楼已经建成了580多年。走进集庆楼,发现其内部的构造很有特点。一般的土楼,会设置两或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而集庆楼却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这样的楼梯至今使用了将近600年,与厚达两米的生土墙一起傲然挺立,显示出客家人的人居智慧。古老土楼、青山秀水和原始的民风民情,就像杯中甘醇的茶,回味悠长。

衍香楼的楼主叫苏恒瑞,见到我们,他热情地介绍衍香楼的历史:“衍香楼建于1880年,是我们永定苏氏的16世祖公苏谷香创建的,他在上海做烟丝的生意发财致富以后,建起了这座土楼。”苏家可谓书香门第,谷香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其后代考上高等学府的有五六百人之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读于国外知名大学。楼内的墙壁上,则挂满了苏氏后人的成就展示,其中不乏企业家、教授以及国际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

那些往事范文第6篇

好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会常常想起那些过去的人与事。其实,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许多东西在我的心头,却日渐清晰。就如欧阳老师,一个美丽温婉的女子,总会在不经意里闯入我的心海,占据我的心灵。

那年,我转眼到了初一的下学期,我们上学,熟悉的校园里我再也没有看见过欧阳老师亭亭玉立的身姿。我终是没有忍住,向其他同学打听着欧阳老师的消息,不知是谁轻声说:“那个漂亮的欧阳老师吗?和校长一起调到别的中学了呢。”我的心里没来由地掠过一丝失落,想,这样好的老师怎么就调走了了呢?记得第一次在学校吃早餐,我下课后就匆匆跑回寝室准备到食堂买早餐,却不想欧阳老师早已买好早餐在等着我了。她买的早餐种类很多,有包子,稀饭,油条……我吃了一个包子,喝了点稀饭就饱了。欧阳老师问我一遍又一遍:“你吃饱了吗?可要吃饱啊。你看你跟着我到这么远来,如果不吃饱,你老妈该怪我了。”

我和欧阳老师在一起的日子有三年,可是很遗憾,她从来没有教过我的语文。我是多么希望坐在教室里听她好好地讲一堂语文课,向我提问。也许,她真的问我提问,我又会什么也回答不出的,但我不怕,我还是很想。

时光荏苒,转眼匆匆。又是一年的教师节!欧阳老师,每每想起您对我的好,我真的无法言说自己的心情,而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句子也总会在我心中涌出。时光不再,年华远走,而我,在老师面前还能说什么呢?惟愿:天下所有充满爱的老师,充满爱的人们:幸福,安康!

那些往事范文第7篇

夏延民

离开大连已经近十个年头了,每每在群里与同学聊起,心情总是无比激动。阿伟、大升、雷云,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一段段惹事招非的往事.每每想来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是多么快乐无忧的日子啊!炮台山公园、金石滩旅游度假村、老虎滩、星海海滨浴场、旅顺港、葫芦岛……我们总是相约在一起,利用星期天出去游玩。

还记得有次在星海公园海水浴场,阿伟和大升两个游海泳,我和雷云在岸上挑拣准备假期带回家去的小挂件,大约一个小时,我们还不见他俩回来,赶紧往海边跑,在岸上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正当我俩着急要让救生员去看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却一人领一个妹妹回来找我们了.金蝉脱壳,他们根本就没下海,而是去约见金纺学校与我们队联谊时顺便认识的两个妹妹,一起看海底世界去了.太不够意思了,军校学员半价56块钱,把我们的票给了两个妹妹,害得我们在海边顶着烈日找他们。还记得地形学实习,我与阿伟、大升一组,让车队扔在了去大黑山的半路上,走了一段路后,才发现用指南针标定方向,在地图上确定路线太麻烦了.阿伟心生一计直接查最近的村庄,一路打听着进了山.没想到的是,因为山林茂密竟然迷路了,最后只有顺着海岸线走,那次惨了,不但累的散了架,还因为走错方向最后一批到达集合地点,被教员狠狠的给尅了一顿,回去加跑了个五千米。一次在金石滩旅游度假村,我们几个一起钓鱼,在离岸近的礁石上一人一个海杆,大升正在唾液四溅的白话自己与金纺妹妹美好的初恋,一不小心从礁石上翻了下去,幸亏是后翻那,不然的话,这小子就喂了海龟了,我们哥几个也得跟着吃瓜落,打背包开除学籍返回老部队。那天中午吃饭,我们几个掏空了口袋给大升压惊,你还别说,大升的金纺妹妹真重情义,一路打的去看他。那次也惨了,为了在金纺妹妹面前不失面子,几个人打了俩的回学校,幸亏金纺妹妹的学校离得不远,不然那次的钱肯定是给不起了。整整三个星期,我们几个谁也没提出去的事,因为把下月的津贴都花光了。

现在想起雷云,总会想起他家香喷喷的腊肉,川味十足,香气四溢。开学后的几个星期,是消灭雷云腊肉的好日子。四个人到宿舍楼下的小店里,让老板娘给我们或炒或煮弄一大盆腊肉,打开阿伟带来的吉林人参泡酒,一直喝到晚点名的时候,才一个个红光满面的溜回队里。有一次教导员查铺,怎么闻都有酒味儿,以为我们偷偷在被窝里喝酒,可巧爱这口的我们那天在外边喝了,没有进行卧谈酒会。下铺的小山东那天吃独食,把酒装在行军战备水壶里,抱着一个大猪蹄正装睡呢?罪行曝光,小山东被罚包了一个月宿舍楼卫生。其实那天的酒味儿百分百是我们几个的。小山东多仗义,一个人顶了。罪行满期,我们几个在小店里专门为小山东举行了一次庆祝酒宴,一直把小山东喝的感动的几乎落泪,并当场表态,下次如果有类似问题,他一如既往的保护弟兄们。幸亏是星期六啊,不然小山东还得包一个月宿舍楼卫生。

大升是江苏人,这个首长身边公务员出身的超级帅哥是队长兼我们的班长,可违反纪律的事,全是这小子一手谋划的,我们几个顶多算个从犯,一天这小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架望远镜,对面楼上是总机值班室,而我的上铺位置,是一个远距离观察女兵值班的最佳地点,当时我还心想这小子今天哪根筋不对,想起来给我换铺了。那可是他一直强调的模拟连连长的专铺啊?结果,阿伟首先发现了他的罪行,以往熄灯号一吹,不等别人说话,他就首先谈起他的金纺妹妹或者大连市区的哪个妹妹了,可今天这小子用被子罩着头,对着窗户一言不发。发现情况异常,同在上铺的阿伟猛然一掀升哥的被子,一场打黄扫非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经过几轮磋商,最后达成一致,六个弟兄每天轮流睡我的上铺,轮着谁谁有观察权。最后,这次集体犯罪被女兵发现,反映到队里,队里紧急严查,作案工具望远镜被转移后,就再也没出现过,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些往事范文第8篇

赣州可能不是大家眼中的热门旅游城市,但绝对是个值得回味和怀想的城市。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江南宋城,古色赣州,闲适的小市民生活

赣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更名为虔州,到宋高宗绍兴23年改为赣州。赣州三面环水,整个城市被章江、贡江两条江水所环抱,章贡二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赣州的“赣”因此而得名。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曾在此流连,大哲人王阳明曾在此讲学,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吟诵的也正是这里的景色。走在芳草萋萋的古代宋城墙头,走过那已经有800多岁的古浮桥,章江、贡江流水脉脉,三江六岸星火点点,赣州的清雅、从容和闲淡便随着这微风和流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赣州的老城十分集中,步行可以走完大多数的景点。郁孤台、八镜台、古城墙、古浮桥、灶儿巷、文庙等等,每个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一台一墙一砖都有着一段故事。

赣州三面环水,桥水相连,相得益彰。建春门浮桥是最古老的一座,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全长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铁索连环而成的,舟面上横铺着木板作为桥面;浮桥中间由空心的梭状铁皮桶作墩,两头是尖头的小舟作底,至今仍是人们渡江的重要交通工具。桥很稳,也很宽,站在浮桥中间,望向城墙,暮色苍茫中,正是落日孤城的意境。但江水是如此的清澈活泼,舟楫自横,渔歌唱晚。桥头正卖着网上来的鲜鱼,身边擦身而过的行人的单车篮里,放着青青的蔬菜、新鲜的肉。铃声、人声、笑声和江水清脆的笑语融合在一起。赣州的美,那份自古以来的从容淡雅宁和就随着这清风流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除了古迹外,赣州小吃非常有特色,而且品种多,分量足。生焖鸭、流浪鸡、鱼饼、小炒鱼、酿豆腐、三杯鸡、荷包胙、油条烩鳝鱼、南安板鸭、黄元米果、四星望月、泥鳅芋子,信风萝卜饺都是当地名吃。来到赣州,强烈建议大家去赣州灶尔巷的董府餐厅吃一顿,深宅大院,明清风格,菜式地道,物美价廉。

蒋经国与赣州,他曾在这里推行新政

提到赣州,就免不了提到一个重要人物——蒋经国。蒋经国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1月离开赣南,前后长达6年之久。蒋经国在赣州主政6年,推行新政,也推广新生活运动,给赣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1943年,他在虎岗临江建了新村,收容一千多名儿童,其中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沦落街头的难童。导游说,老年人还记得蒋经国当年经常推着脚踏车过浮桥的情形。

在赣州期间,蒋经国大力推行所谓“赣南新政”。他实行“三禁”:即“禁赌、禁烟、禁娼”,提出要达到“五有”,即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同时在生产方面,大力垦荒、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采矿业、平抑物价、发展交通,还兴办学校。他的《新赣南家训》,结合老百姓日常生活及习惯,予以新风新俗劝导,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即便在今天,也有其借鉴意义。据说,当年的老百姓,人人会背这100句的家训,青年人想要拿到结婚证,必须两个人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革命热土,红色赣州,吃水不忘打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