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话考试说话

普通话考试说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1篇

2、普通话学习测试。包含普通话词语表、古诗文朗诵以及命题说话,具有标准的拼音和发音。

3、普通话等级考试专用发音测试软件。专用的发音测试软件,测试普通话发音和普通话口语的等级水平,能够促进普通话学习。

4、开口说普通话。课程涵盖从基础发音、日常口语、商务用语、旅游用语到等级考试,各种课程可以训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既能练习,又能考试。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通话 机测 教学 培训

普通话机测是指借助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应试考生在计算机前完成测试,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应试考生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对考生测试语音进行智能评测,对“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这三个有文字凭借的题自动评分,成绩当场评出。而“命题说话”项则由各省普通话测试站分配给本省测试员,由测试员通过网络对照录音评定成绩。为了保证“命题说话”项成绩的公正性,由两个测试员同时为一名考生评定成绩。

一、分析普通话机测的优势和劣势

(一)普通话机测方式的优势

机测背景下,测试考场既可以组织大规模的整场考试,也可以分散考试,考生随到随考。前三题的评测由计算机完成,只需要少数测试员对第四题“命题说话”进行评测,大幅度地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在人工测试环境下,各测试站对测试过程难以实现全程监控。机测则可以使测试过程公开化、规范化,保证了测试程序的科学化和测评成绩的客观性、公正性。测试员通过网络听“命题说话”项的录音给出评定成绩,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测评分数失真;人工测试情况下因工作量大,测试员需要长时间听录音打分,听音打分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细致工作,工作时间过长会使测试员的注意力下降,影响测试评分的准确性。另外,在人工测试时,因为本地测试员对“本地普通话”不敏感,听不出一些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机测可以有效地减少以上现象,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二)普通话机测的劣势

在机测中,人机对话的录音方式及测评分离,使得测试缺少人性化,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语音面貌。机测仍然保留了人工测试的部分,这种测评安排有其必要性和科学性,但同时也会保留了人工测试存在的问题。由于应试考生的功利性,会产生“考证心态”。只要能拿到普通话相应等级的证书即可。通过普通话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则被置之度外。机测的方式虽然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没有了一对一测试员的监控,考生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有些人就会想方设法作弊,让一部分学生觉得可以投机取巧,导致不重视普通话训练课程、不认真准备考试的情况出现。

二、机测背景下如何做好普通话教学和培训

(一)保证普通话的课程地位

普通话采用机测后,普通话教学与培训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和改进。一定要从提高现代人语言文明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保证普通话的地位,在学时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出学生学、练的时间。为提高教学效果,尽量为普通话教学配置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普通话教学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一学年进行,来自各方言区的学生进入一个说普通话的新环境,突然要变家乡话为普通话势必面临各种心理障碍。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从来没说过普通话,让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普通话,常常感到别扭、不自然,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对此情况,教师应当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积极肯定,使学生放下包袱,建立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其次,因为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许多学生不愿再开口学说普通话;部分学生本身语音条件很好,但缺乏公开说普通话的勇气,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和学生的感情沟通,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口语训练,注重语感培养

学生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但到朗读短文以及命题说话时,发音吐字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言方音不时流露出来。这反映了学生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中,缺乏对普通话语感的综合把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锻炼,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除了系统的语音知识学习外,还必须多听多读多说,加强训练。

3.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在以系、班级为单位的授课过程中,一般只能够兼顾到语音语貌中等偏下的同学,这会导致一小部分普通话程度较高的同学觉得没有学习兴趣。结果是水平高的不屑于学,水平差的同学虽然认真学习,但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训练普通话,不利于普通话的教学和培训。因此,根据不同的方言区开设不同班级,或根据不同语音语貌的同学,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普通话思维训练

语言既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普通话思维的训练。首先要训练学生普通话信息而非方言信息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而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要靠日积月累,不可能仅用课堂上读几篇短文、讲述话题就能得到解决。只有做到在不同的场合方言思维与普通话思维的自由转换,才能真正掌握普通话的精髓。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尽量运用普通话,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逐渐形成普通话思维。

5.加强测前培训,掌握测试的抓分策略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普及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推广,说话项测试出现新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成因,给出了有效规避问题出现的培训对策。

关键词:普通话;说话项;计算机辅助测试;培训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39-0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和载体。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1]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普通话推广的重点受众,江西省各大高校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立,促进了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整体提升明显。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推广,提高了测试效率,也避免了测试员的人为影响因素。但是笔者也发现在说话项的测试中,出现无效语料、重复、背稿、离题等新情况。

一、机测环境下说话项测试出现的问题

目前江西省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前三项由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项(说话项)采用计算机录音,测试员听录音评分,然后统计总分的方式评定被测试人普通话成绩。机测与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方式不同,在针对大学生的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态度不端

在人工测试方式下,尽管应试人对于普通话测试的认识和态度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受到考场环境影响,过激的言行会有所收敛。然而在机测环境下,现场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应试人完不受控制,真实想法和举动表露无遗,说脏话、骂人等现象也有发生,表现出对普通话测试态度的极不严肃和认真。

2、无效语料

说话项要求3-4分钟,很多学生实际准备的有效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完,甚至有些30秒不到,就无话可说了。但是在机测环境下,计算机右下角有时钟显示,提示应试人还有很长时间,为了填充时间,他们就任意发挥,出现对照机器读秒、拖长语音,甚至被手机号码等在测试员人工测试环境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3、重复话语

虽然机测环境下,说话项的题目是随机的,但是有限的题库,出现相同考题是常用的事情,甚至出现第一组人测试结束后,立即使用现代通讯手段,将测试题和答案进行流传,致使抽考说话项同题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机器无法制止,致使测试员测评时给出重复的后者零分处理。

4、背稿现象

说话项是根据话题即兴讲说的测试内容,然而在没有监管的机测环境下,应试人为了达到“流畅”的效果,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通读甚至背诵,不能体现说话题要求应试人现想现说,边说边调整语境的目的。在传统人工环境下,测试员将会制止,而机器无法控制。

5、离题发挥

机测环境下,在机器正常工作下,测试现场没有监管人员,应试人没有“胡编乱造”的心理顾忌,说话项不看题,用事先准备好的资料,自由发挥,计算机不能像人工环境下测试员进行提醒。无法达到说话项充分测试应试人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江西省普通话机测说话项评分原则是在《国家语委测试大纲标准》的基础上,由省语委办组织专家修订的。对应试人语音材料的评分是公正的。普通话测试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应试人成绩评定,激发其继续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分析这些新情况产生的原因,在培训过程中,及时予以纠正,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作为测试的辅助工具,对应试人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评。

1、测试环境改变

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最大的区别就是应试人面对的环境改变,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人面对的是计算机,而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应试人面对的是测试员。机测环境下应试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应试心理发生变化。一方面,没有面对测试员时的腼腆、自卑心理,出现应试态度不端者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面对冰冷的机器,没有眼神等形态的交流,不能创建说话的环境,出现难以发挥的现象。

2、应试心理变化

机测环境下,整个测试考场内,没有人为因素干预,应试人在出现前述情况的时候,不会受到传统人工测试环境下的测试员的提示或者干预。

3、评分标准不明

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指导用书《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中,对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题评分标准有专门章节进行阐述,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各大院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在进行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培训时,都缺乏对学生进行说话项测试的评分标准的具体说明,少说或者不说现象比较明显,对该标准没有进行深入的阐述和解读。

三、培训对策

普通话测试目的是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机测环境下说话项的测试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在测试前的培训中,根据评分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命题说话项的培训工作。

1、强调测试目的,端正测试态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考试形式,让应试人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应试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落实普及普通话的要求,并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提高现代汉语的规范程度,促进推普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任。培训中始终强调在大学生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意义,避免对测试目的的误解,端正应试人的测试态度。变“要学生参加测试”为“学生要参加测试”。

2、明确评分标准,解读标准细节

政策的解读,是所有培训的基础,政策不明,培训就失去了方向。大学生普通话培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说话项中,要明确评分标准,并对标准的细节进行深入解读,尤其是哪些会直接导致该项零分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具体的要求。在测试中,笔者发现,说话项零分考生较传统人工测试模式下,有比较大的比例的增大,除了对考试环境的不适以外,对政策的把控不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3、加强说话培训,提升应用能力

在人工测试环境下,测试员从第一项开始听到第四项,考生前三项的表现将会影响测试员对其说话项的评分。而在机测环境下,测试员只听说话项,测试员只能根据考生这一项的表现来对其给出一个评定。因此在培训中,教师应根据评分细则的要求,在实践话题下,着重从思路、表达和用语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一是思路要清晰。首先准确审题,审题不当,会跑题偏题、结构混乱。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列出了30个话题,并给出了参考提要,在培训的训练中,应参考这些话题和提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训练。应试人在备考时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旨,思路开阔,结构完整,结合个人经历和所熟悉的材料,确定说话的角度、内容和主次。机测环境下,说话现场没有测试员引导,应试人只能自说自话。考生应提前对各类话题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剪裁,以免因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怎么说”,陷入说不下去而无法流畅表达的困境。剪裁时,选择熟悉的人或事,越完整详尽越好。重要的材料先说,如果时间不够,说重弃轻,但是一定要做到有头有尾。既要规避材料贫乏造成的无话可说,也要规避材料芜杂造成的头绪不清。

加强培训话题的总结归类,是理清思路的有效办法。议论类的话题要像即兴演讲,先做开场白,讲清话题,然后进入主体,摆出观点并举例说明。结论部分简单地总结。说记叙类的话题可在开场点题,引入主体,详细交代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尽量做到信息丰富,陈述详细,条理清楚,结语部分总结个人看法。

二是流畅表达。说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既会影响自己话题发挥,又会加重测试员的听觉疲劳,造成不好的印象。流畅的表达,除了来自平时训练和素材的丰富以外,在句型的选择方面,尽量多用字数少、语法和结构简单的短句或单句。

三是用语规范。江西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题评分标准中,对说话项用语规范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语法词汇,江西省测评时除执行国家标准外,对应试人测试时使用方言词和方言语法有规定。即说话时用典型方言词、方言语法1-2次扣1分,3次扣2分,4-5次扣3分,6次扣4分。”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测试员一般来自高校,对当地的方言和口头语比较熟悉,在听录音时,对当地方言也相对比较敏感,所以应试人测试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方言或者方言语法,因此在培训中,要对有方言习惯的学生,进行纠正。

四是开展模拟场景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是以应试人单项说话为主。人工测试环境下,必要时测试员可以和应试人双向对话,引导应试人说话。然而在机测环境下,没有双向对话的可能性,考生只能单向说话。这不仅考查了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实际能力,也考验快速思维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机测环境下应试人对着冰冷的计算机说话,失去了测试员活生生的倾听,会明显感到情感交流上的缺失,容易造成孤独感和意识空白,导致说话难以继续。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应加强无人应对式说话训练。可以仿真机测环境布置,对着计算机、镜子、墙壁等反复进行说话练习,体验无人应对的说话感觉。

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和培训,是全民普通话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战地,江西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通过认真训练,学生之间差距不大,说话项出现的新问题,在培训中找到合理有效的对策,尽量规避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效提高大学生普通话测试通过率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机辅测试” 培训与测试平台 网络化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中国语言规划的产物,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语言学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的一项特殊成果。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启动。二十年间,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历了起步初创(1994年―2000年)、规范拓展(2001年―2006年)、科学创新(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计算机辅助测试手段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早在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办批准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6年1月,项目通过鉴定,实现了计算机对“读单音节词语”、“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等三个测试项的自动辅助评分。2007年起,计算机辅助测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历史性技术变革,实现了现代语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

所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的。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员直接面对应试人,由测试员通过现场听音的方式进行评分,这种测试方式称为“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指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利用智能测试系统,计算机自动完成对有文字凭借的前三个测试项的测评,对于无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测试项,则由信息管理系统分配给测试员进行评分,然后管理系统自动将计算机测评的前三项分数和测试员评判的第四项分数相加,计算出考生的测试总成绩,并评定出相应等级,这种测试方式称为“机辅测试”。“机辅测试”实现了测试手段的部分自动化,提高了测试效率,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一)优势与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至今,全国各地高校普通话测试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强调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也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式还比较“年轻”。但是,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以测试环境更优质、测试程序更简便、测试评分更客观、测试质量更科学获得了广泛认可。

1.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信度。首先,降低了测试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测试阶段,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进行,因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每学期测试员通常需要连续工作6~8周,工作强度很大,十分辛苦。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实施,机器测试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测试员无需集中工作,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测评任务,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对前三项考试项目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评判更准确客观,提高了测试信度。由国家语委鉴定认可的测试系统软件,从试题库的选择到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要求实施的,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广,评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国统一。采用机器测试,无论测试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较大评分误差,同时,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

2.实现了测试工作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二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智能测试系统的运用优化了测试手段,规范了测试程序,统一了测试标准,提高了测试效率,体现了国家级测试的客观公正。信息管理系统使测试前的报名组织、测试中的监督调控、测试后的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等功能都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运用,使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报名、测试到管理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问题与不足

尽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有诸多优势,但任何一项新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种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新技术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1.“机辅测试”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不强,对语音的评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机辅测试”系统软件在调试过程中对硬件的依赖比较苛刻,对声卡、耳麦等语音采样设备的兼容性不够,在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言识别异常和测评失败的情况。另外,目前各高校引进的测试软件,理论上都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设计的,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根据评分细则实施,对第一、二项测试中的重读现象及第三项中错、漏、增、回等语音现象的评判不够细致、精准。

2.部分高校的“机辅测试”设施不达标。实施“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包括: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固定的测试场地,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机辅测试”的软、硬件设施尚存在不达标现象,由此给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准确度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3.考生对“机辅测试”设备使用及测试及环境的生疏,造成技术性失分。普通话“机辅测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考生对这一测试模式比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设备、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多是以开考前培训会的形式进行,利用考前短促的时间给考生讲解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考生很难有机会在实际考试前上机模拟操作体验,从而参加实际测试时,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适应,以至于在测试过程中因设备使用的技术性失误造成一定的失分。

4.测试员采用背靠背评分方式,缺少现场参照和商榷,造成第四项测评分值差距较大,增大了复听率和复审率。在“机辅测试”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三项内容由计算机完成评分,测试员独立评判第四项“命题说话”时,无法像“人工测试”时那样,凭借应试人测试前三项的表现作为“命题说话”项的评分参考,也不能和其他测试员进行现场沟通和协商,从而加大测试员的评分难度。再加上因为音频录制的清晰度不够及对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现象认知的差异,测试员之间的评分结果会产生较大出入,从而在两个测试员完成的初评成绩差距超出设定的分值时,增加第三人参与测评及复审的工作量。

(三)办法与对策

1.加强组织合作,优化软件性能。优良的软件性能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语音处理技术专家和研究机构,协同语言语音问题专家,包括各地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骨干联合攻关,进一步优化“机辅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和软件系统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使普通话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全面实现现代化。

2.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机辅测试”设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大事,对于在校生而言,是其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各高校应加大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关注度,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机辅测试”设施完善与更新,从而为考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较高的测试等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训力度,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机辅测试”考前培训。考前培训是“机辅测试”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机辅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排除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强对考生“机辅测试”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在考前培训过程中,一是介绍“机辅测试”模式,包括设备基本特点和实践情况等。二是解析测试题型,介绍操作程序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解答疑难问题,包括应对或化解“机辅测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技巧等。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机辅测试”的陌生感,增强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机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各高校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在特定时间开辟专门机房,供考生进行考前模拟练习。

4.组织测试员定期展开测试工作研讨,通过磨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测试”阶段,因为集体性工作的特点,测试员在测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随时发现、沟通、消化和解决。采用“机辅测试”新模式之后,测试员们往往各自为政,缺少充分沟通和研讨。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测试员展开“机辅测试”研讨,在理论认知一致的基础上,就“机辅测试”培训及测试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通过研讨与磨合,强化测试员对测评标准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文传统深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南师大在校生人数众多,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繁重,在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很大成绩,一直是同类院校的表率和榜样。自2008年起,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近几年的“机辅测试”实践工作的积累,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正尝试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的网络平台,为在校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培训与测试平台。

(一)三大板块的设置

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网络平台大致包括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

1.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在这个板块中,主要是将“普通话语音”及“语言表达”这两门专业课程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来。以往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编写的一系列培训教材大都以应试为目标,对“普通话语音”课程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等基础知识点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对于“语言表达”课程中的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运用,只在针对测试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解析中一笔带过且语焉不详。其实,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个考查项目中,偏重语音考查的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在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总分值是30分,而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总分值则达到70分,这两个考试项目除了继续考查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外,更着重于考查应试人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弥补以往普通话培训教材中内容的不足,加强考生对语言表达及运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

2.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避免以往培训教材中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简单陈列的方式,着重对四个考试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语音现象的辨析及对发生语音失误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中,关于“语音错误”与“语音缺陷”的区分;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中,对“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现象完成不规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项“朗读短文”中,阐释“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朗读不顺畅”的含义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项“命题说话”中,分析“方音程度”、“词汇、语法不规范”的体现及“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问题的实质及成因。通过对四个考试项目的解析,应试人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在这个板块中,将选取典型测试案例,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样本予以详尽例讲和点评。

3.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板块。这个板块是针对“机辅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应试技巧指导及考前模拟测试,主要包括“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内容介绍与阐释,同时提供模拟测试训练。这个板块的设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训会介绍“机辅测试”流程、步骤不够周详的弱点,同时让学生通过模拟测试熟悉“机辅测试”模式,保证正式考试时的适应性。

(二)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内容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材大都是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主要内容的浓缩、主要材料的汇编及众多编者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考试内容或详尽、或简略的解释与阐发,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最多是附上朗读短文的音频碟片。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将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手段,突出普通话作为有声语言培训的特点,有效增强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测试方式进行,相应的培训也应采用有声形式。在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建设中,将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成效。除了基本资料,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单音节词语》、《普通水平测试用多音节词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等音频资料可供下载之外,可选取以往测试中的经典案例,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语音失误及三级六等样本一一予以解析,给广大考生提供参考和比对,从而使考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语音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在实际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

三、实现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5篇

以前在没有学习普通话之前,我对普通话这个没有很大的概念,同时也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并不是很差。但是也绝不说得好,因为我总是在朋友口里面,他们总是说我,爱讲衡阳普通话,有时候让他们听不懂。

这个也源于我小学的教育,小时候家里面的人都是讲衡阳话,加上小时候的老师也是都是讲衡阳话,所以周边很少有讲普通话的人,更说不上教自己讲普通话的人。所以从小就带着衡阳普通话生活了16年。也正是因为这样,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以至于现在是普通话会有些吃力,有些东西还不是很明白。

作为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作为我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后要带小朋友,所以说,一定不能讲方言,学好普通话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对自己的提升。但是对于我们湖南人来说有一些从小就带的问题是,我们湖南人必备的一个。湖南人说话没有翘舌也没有前后鼻音之分。总体语言状况是不平不翘,不前不后,所以要学好普通话,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昨天晚上我还在跟普通话说的好的人进行学习,纠正我的发音,他们都觉得我的卷舌卷得太严重了,然后一起再教我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学习普通话真的是太太太难了,可是一想到普通话要考试,所以我也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有一点点的进步,因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缺失,所以我只有不断的练习,多看一些演讲之类的节目,看别人是怎么讲的,还要多听一些广播之类的,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水平。

在这个中间,我也很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他会让我们去找学姐的学姐,教我们一些他们考试的技巧。和学习普通话的一些方法。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普通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6篇

就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就是需要用到普通话考试的等级证书,就没有说你的普通话等级,要是没有过二级的话,你是不能去报普通话报教师资格证的。

而且如果要报语文老师的教师资格证的话,就必须要过二级甲等。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说普通话的时候都会带有一点地方的口音,这包括我也是一样,那种地方的口音,就好像是你对于家乡的思念一样,跟随在你身边。

可是不管怎样,为了以后的发展,为了以后相关工作,我们必须要正视起来,必须要对普通话这一款的内容联系起来,因为它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

嘴巴和前几天的时候我在看那些求职节目的非你莫属,我感觉很多时候他们在说话,因为表达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哦,那种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表达能力这一方面有所欠缺的话,那可能就会很十分。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机测 普通话水平培训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促进测试工作的推行,提高测试的公正性、准确性,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于委托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简称机测),并在全国陆续推广使用,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入到了机测时代,普通话水平测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推广,我们看到了机测普通话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面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机测普通话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研发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可对除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并可以自动检测发音者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对使用者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和组织难度,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测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自动化评测。测试现场不需要安排专业测试人员,只需3~4名工作人员即可。考生测试结束,即可得知除命题说话部分的评测结果。(2)学生操作简单。测试流程由计算机控制,考生根据计算机语音提示即可完成测试。(3)管理方便。监考人员通过监考机可以全程监控考生的测试过程,了解每位考生的测试情况。(4)灵活实用。测试系统提供网络版、单机版两种方案,测试单位可以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条件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测试,最大限度地降低应用门槛。

2 机测普通话带来的问题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站于2008年正式使用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经过五年的测试,我们发现机测普通话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有些问题是人工测试时很少或几乎没有发生过的。

(1)测试时间增加。机测普通话使测前准备工作相对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测试时间相对变长。人工测试时,一组测试员每天约测试40人,测试时间约6小时。机测时,一组10名考生同时进机房测试,必须等最后一名考生测完后,这组考生才能离开,下一批考生才能进入机房测试。一台机器测试40人约需9小时。同时,还会出现突况,例如有些考生不参加考前辅导,造成测试时不懂操作流程,耽误大量时间。测试过程中网络环境的不通畅,导致电脑死机,考生必须重新进行测试等等,这些都会增加测试时间。(2)应试心理不稳定。机测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变化,对测试成绩有较大的影响。考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语言背景复杂,语音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语音面貌较差、自卑心理过重的考生,面对考试机心理过度紧张,说不出话来,直接影响测试成绩。有些语音面貌较好的考生,觉得自己普通说得很好,没有认真参加培训,考试过程中对测试流程不熟悉,造成紧张心理,影响成绩。(3)应试技巧欠缺。人工测试时,考生的测试流程由测试员控制,考生只需按照测试员的提示进行相应部分的朗读。机测则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度,在对考生的说话部分进行了分析后,发现考生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失误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测试成绩。

3 机测普通话对教学的影响

高师院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语音面貌相差较大,语音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大帮哄”,应该针对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往,教师在授课时,都是针对人工测试情况下考生应注意的问题。面对机测的新环境,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做出改革。

3.1 教学方法改革

(1)根据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建立分流机制。高师院校的学生语音面貌相差较大,语音水平高低不平,因此在教学之前需要摸清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方言背景,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遵循摸底分配与学生自测自选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分流机制。有异议时应以学生自由选择为主,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满足各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然后再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实现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2)在分流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教学。在分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语音面貌及等级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方言背景与普通话接近程度较高,普通话语音面貌较好的考生,教学中对他们应侧重语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包括来自北方方言区但方音较重的考生,以及来自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口语水平较好的考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侧重其说话、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感; 第三层包括语音系统问题较多语音面貌较差的考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基础知识和普通话口语训练,使其找到自身语音的问题,纠正方言习惯,提高普通话思维能力。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心态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接受目标训练。

3.2 教学内容改革

(1)基础知识培训。倪宝元曾指出“必须运用语音知识理论来指导语音实践”。首先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语音理论,使学生了解音素发音的条件、部位、方法等。根据之前建立的分流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有选择地教学,不能“一锅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对于同一层次的学生,要分析其与普通话的差异,对于经常犯的错误要讲清楚讲透彻,多示范,多练习,鼓励学生多开口说和读。(2)应试心理培训。经过多年机测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机测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对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造成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机测和口试的测试形式比较陌生,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成绩的预期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紧张情绪。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机测和口试的测试形式,消除紧张情绪。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和演示机测的流程,介绍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测试,熟悉测试环境和流程。其次,要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3)机测应试技巧培训。在机测过程中,测试程序完全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控制,教学中要注意应试技巧的讲解,避免因对测试程序的操作失误而影响测试成绩。例如,在试音过程中,学生的音量要控制好。有的学生试音时声音很小,导致试音失败;有的声音很大,导致在答题时不能保持同样的音量而不能被系统识别,造成答题失败。因此,除常规的普通话教学内容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对机测流程以及测试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做相应的培训。

在机测普通话的背景下,机测这种全新的测试方式给我们的测试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它使普通话测试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让测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同时,面对测试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妥善的对策,完成普通话测试的目的,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申向阳.试论普通话测试中心理因素的负效应及调控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 邹渊.浅析优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的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0.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第8篇

1.缺乏语言环境及理论教学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甚至有些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方言环境中长大,对普通话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对普通话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在他们职业中的影响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交流,缺失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还有,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理论教学,对韵母、声母、声调及其结合规律等可谓一知半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对发音部位及其发音方法等缺乏语音环境来进行应用训练,这也让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养成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良好习惯,缺乏临场“说”普通话的能力,这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考试中普遍存在“背稿”,甚至抄袭现象等方面可窥见一二。

2.语音不标准,缺乏表达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与自主学习环节中,部分学生用普通话表达时口齿不清,存在严重的方言口音,比如“f”“h”不分,“n”“l”混淆,“in”“ing”等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其次,学生在表达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停连,要么缺少停顿,要么停顿不到位,造成语句表达不准确。同时,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口头禅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最后,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敢用普通话主动发言。而且只要一上讲台,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缺乏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口语水平表达能力不高

我校很多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其普通话表达远远达不到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水平。主要表现在:语言不标准,缺乏清晰度;语音过于成人化或书面化,缺乏口语的鲜活性;语速平板或较快,词汇贫乏,内容空洞;“说”普通话层次不清楚,逻辑混乱,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表述。这些存在的口语表达问题将来必会严重制约幼儿教师这门职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活动生活化,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二、普通话教学活动生活化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一些语言艺术的视频音频,如郭德纲的《关于普通话》,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师生对话或者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畅谈对普通话和发言关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根据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设让学生以幼儿教师的身份,用普通话对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对自我职业进行定位,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从而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2.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会设置教学活动课。首先,我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让语音方面互补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练习。在教学活动课上通过一些活动,如:辩论、演讲、诗歌朗诵等,将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环节。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间对语音的互相评判及纠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把这种课堂活动中的纠音训练延续到日常生活中。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也训练了他们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