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1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我读的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邯郸学步》!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平公惊奇的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上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个好县令。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公无私啊!还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等我也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

  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成语跟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们说话就会经常说到成语、其次就算是做游戏也有像成语接龙这样的游戏,举个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绝等等。中华成语千千万,我最近通读了一本叫《成语故事》的书,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这本是顾名思义就是由许许多多成语故事组成的,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几个,如掩耳盗铃、老马识途、亡羊补牢等。我觉得真正能让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应该是它们几个。

  “掩耳盗铃”从表面意思来看,应该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他讲了一个人去偷一个大户人家的铃铛,他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别人就不会听见,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们面对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常会本能的选择逃避,选择隐瞒,但“自欺欺人”是不对的,这会让我们养成撒谎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他一天丢了一只羊,这只羊被狼吃了,他却没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丢了羊,这才把羊圈修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就马上改正,不要知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2篇

故事中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正好挡住他家门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许多冤枉路。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愚公对大家说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给移开。几个儿子都说行。

第二天开工了,全家人男的开山,女的送饭,忙了一上午。邻村有个叫智叟的先生见了笑呵呵地说:“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两座大山移开?”

愚公听后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听后走开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成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72-01

现在的学生每天大多忙于课堂所学知识,课后时间又有很多学生忙于各种辅导班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时间阅读经典名著。这种现象造成当今一些学生文化素养缺失,如果任由发展,后果令人堪忧。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终是有限的,要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时,同志曾动情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要想改变忽视阅读的现象,须从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一、兴趣引导,方法指导

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我首先推荐读那些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或简短的文章。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我会先讲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比如,推荐《成语故事》时,我先讲了一个狮子和蚊子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问他们知道老师从哪儿看到的这个故事吗?然后告诉学生就是在这本书上看到的,你们有空可以看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他们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这本书。其次,对于阅读,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我教学生在读书时要学会“三读”:第一遍要粗读;第二遍要精读,第三遍要略读。第一遍粗读,先大体了解文章大意;第二遍精读,详细研读文章中哪些是景物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等等;第三遍略读,了解文章主干,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二、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为了让读书成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在读书时,我让学生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可以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也可以适当展示,闲暇时再去慢慢品读,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在读书时漫无目的、随意乱翻、走过场现象的发生,确保了读书效果。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如果遇到喜欢的文章,有什么感想就及时记录下来,写读后感,每周上交。我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阅,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好的读后感,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分享。尽管开始时学生的想法和文笔略显稚嫩,但经过长期坚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深刻,文笔也越来越成熟。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想真正让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兴趣,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每周,我拿出一节课让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故事,把自己读过的好故事与大家分享。还可以让同学介绍一个好的段落或心理描写,或者谈谈自己读某一本书的感想……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让他们有了共同语言,看同一本书,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讨论和研究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们还进行了“读书之星”的评选,看谁读的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好,谁的读后感精彩。对评选出的“读书之星”,把他们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墙壁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竞相读书的良好风气。

四、交换书籍让知识共享

为了让学生读更多的好书而又不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我们班每周都要开一次好书推介会。每位同学都要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近在读什么书,或者哪一本书很好。学生在推介时,要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复述精彩内容片段,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推介完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交换的书籍,提前预定,等对方看完了,可以借过来读。看完后,还可以就这本书的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做到了知识共享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携手家长共建书香家庭

读书需要安静的环境。学生在学校时,可以在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静下心安静地读书,回到家里,同样需要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想想看,父母在看“精彩”的电视剧,并不时对电视剧的内容发表“高见”,或者每天客人不断,要么通宵打牌,要么喝酒,谈天论地,孩子怎能在这种环境里安心读书,不受干扰。要引导孩子读书,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为此,我利用家长会和家访与家长交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氛围,要求家长带头和孩子一起读书。为了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开展了“携手家长,书香家庭创建”活动,一是要丰富家庭书籍,每学期至少新增五本好书,二是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感悟,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以上方法的应用和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畅游在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养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同学每学期至少读五本以上好书,有位同学居然尝试写连载小说,而且文笔不错。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努力,想方设法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4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二、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课外书。

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n

bsp; (二)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时间、中午的“美读”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箱,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或上网共享读书资源,在网上阅读好书,谈谈读书心得。

    5、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

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三、具体活动安排:

    2009年9、10月:

    1、宣传发动,制定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2、布置读书任务。

    3、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成语故事、古诗背诵比赛)。

    2009年11、12月:

    1、读书专题板报比赛(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日记等)。

    2、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3、参加各班读书交换日活动。

    2010年1月

    1、学生读书总结。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5篇

― 教师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言传身教。”要想学生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自己首先要有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带动学生向你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课程以外相关的典故、知识,都在适当的时机告诉学生,学生一定会想:“老师怎么知道这么多呀?”“老师真有学问!”等等。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另外,教师爱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对学生有帮助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学生,使其阅读。

二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的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例如:在教学李白、杜甫等名人诗作时,可让学生课前去查阅他们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的诗作;学习《九寨沟》《2008,北京》一类的文章的,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及图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三 要持之以恒,开展读书活动

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美国巴尔博士曾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读一些拼音版本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如《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到了中、高年级,就要求他们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样循序渐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要想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必须有时间保证。如果学生整天埋在作业中,或者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那读书只能是一句空话。学校和老师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段安静的、独立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静下心,沉浸书中,仔细阅读、品味、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学实践中,我每天下午给学生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阅览室,也可以在校园的花池边、垂柳下自由阅读。此时,整个校园到处都是读书的学生。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在认真读书,原本不喜欢读书的同学,也会约束自己,去读一些书。这种读书气氛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收到比任何说教都好的效果。低年级的孩子,我采取每天中午留20分钟给学生讲述连环故事,每天一个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就让学生自由看自己喜爱的书籍。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其读书的习惯。

阅读之后,我还在班级搞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汇报会

每天抽出5~10分钟,让学生说说今天自己读的书名、有趣的故事;学到的成语、优美的句子等,教师及时的给以语言上的赞美和鼓励,让学生的心里充满成就感,这更加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其“想读书、爱读书”。

2.进行读书摘抄活动

要求学生摘抄自己所读过的书中的优美的、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在班级中朗诵。“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摘抄的习惯。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对其要求写读后感、小练笔等,并请他们在班集中朗读自己的读后感,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和别人一决高下,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就坚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给每个同学展示的机会,学生要想在交流会上展示自己,就必须得多读书。读书交流会不仅是交流和展示,更是促进和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3.坚持举办学生手抄报活动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6篇

一、营造和谐书香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先营造和谐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墙壁会说话,角落飘书香。我校每天都在教学楼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打出红色的标语——“让和谐阅读成为师生一种生活方式”,使“书香校园”活动口号深入人心。学校礼堂布置读书专栏,教学楼走廊上张贴名人读书名言。各班教室后墙上贴“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标语,教室两侧墙壁悬挂读书名言,如:“所有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比尔·盖茨;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大队部要求各班每学期出一期“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黑板报。教室的布告栏还专门设置“书香园地”,循环展示学生优秀读书卡、手抄报和读后感。校园每个角落都飘溢书香,让学生置身于和谐书香氛围,自然而然爱上阅读。

设立班级图书柜,开设校本阅读课。老师们都积累了许多优秀学生读物送给任教班级学生阅读,并发动学生捐书,做到班班设立图书柜,每班不少于200本。每周开设2节校本阅读课,其中一节课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换借阅自己喜欢的书;制作读书卡、记读书笔记;学生登陆“金涛小学网站——书香看点”,上“小伙伴分级阅读网”了解新书,欣赏网站上图文并茂的读书卡;另一节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畅谈阅读的感悟、收获、方法;举行“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开读书博客,布置剪报、摘录新闻,写上自己的评论或联想。

二、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

教师只有做学生读书的榜样,才能带动学生热爱阅读。坚持阅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开阔教师眼界,培植美好的精神家园,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和学生的需要。

倡导教师和谐阅读。首先,购买教育名著和教育期刊赠阅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肖川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学校出资订阅《广东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英语教研》等。还赠阅一份本地党政报纸,让教师天天关心时事,与时俱进学习。其次推荐教师读身心保健好书,如:《教师心理保健》、《幸福的方法》、《中国百年中医临床家丛书》;三是推荐读培养子女的好书,如: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国英才家庭造》、《陪孩子长大》。还提倡读点闲书,缓释工作压力,提升主观幸福感。

分享阅读收获,体验阅读成功。我校每年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如:“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赏析),“影响我教育生活的一本教育名著(读后感交流),“教师美文朗诵会”,“让绿色阅读成为教师生活方式”(推介好书),“和谐阅读给力幸福生活”……老师们在读书交流中畅谈阅读的心得,推荐好书共享。每次读书交流后,动员老师们趁热打铁整理读书心得,学校行政帮助修改,然后向本地报纸和省市教育期刊投稿,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育局主办的现场写作比赛。教师在阅读中享受精神盛宴,自然而然带领学生遨游书海,共沐书香。

三、带学生同读经典,共沐书香

引导选择阅读和谐读物。我校重视引导学生选读和谐读物滋养心灵。根据高、中、低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书目,也让学生互相推荐。推荐的读物全面、均衡、循序渐进,主要包括:1.经典阅读书目:古诗词、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少儿版;2.科学类书目有:《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3.励志书目如:《名人传》、《心灵岛上的灯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故事;4.历史类书目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5.生存类书目有:《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鲁滨逊漂流记》等;6.情感教育类书目有:《感恩书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等;7.外国儿童文学名著:《窗边的豆豆》《老鼠记者》;8.建议订阅少儿期刊:《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智力开发报》等。

指导和谐阅读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既促进语文学科发展,又汲取心灵养分,最好能根据不同年级要求或不同体裁开设阅读指导课归纳方法。笔者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泛读与选读—一读序言或后记,了解作者,从中选择优秀作品;速读—一气呵成读完全文,了解大意,不理解字、词、句作记号,后查工具书;精读—一精彩片段、含义深刻句子、印象深刻人物、独特的表达方法,细读后写旁批(赞美、批判、质疑、感悟);交流共享—一复述内容或简述大意,和人分享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或读书卡。

展示才华,体验和谐阅读的快乐。每学期有针对性地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才华,激发读书热情。为低年级部学生举行古诗词(考级)、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中年级部举行“滋养我心灵美文”朗诵比赛、“我是科学小博士”知识竞赛、读书手抄报比赛;高年级部举行“追寻名人足迹,感悟成才真谛”、“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循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征文比赛,作文集评比。每次竞赛都请资深老师当场点评,既肯定成绩、特色,也指出努力方向。期末评选学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

四、倡导亲子和谐阅读,营造书香家庭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文化氛围影响着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身心成长,必须让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才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持之以恒。

家长会议,推荐和谐读物。我们利用家长会倡导亲子阅读,推介优秀家教读物:《阅读改变人生》《中国全民阅读蓝皮书》《好孩子好习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感恩书架系列丛书》《学习哪有那么难》《夏令营的较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习惯制胜》《傅雷家书》《读者》《学习之友》《意林》。率先推介“小伙伴分级阅读网”“全民阅读网”,为家庭阅读开拓更专业的领域;为各层面家庭推荐不同书目,帮孩子设计寒暑假阅读计划。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7篇

看了《英语神厨》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就像《站着上北大》一样感动着我。虽然文字朴实,没有什么特别动情的描述,但是往往动人的就是不造作的反映出真实的情感及默默的付出。这是励志篇,告诉我们:做人就得倔,越是打击,越是奋起,条件苦心不能苦。

那讲讲我理解的大概情节吧:开篇是主人翁张立勇成名后给我们讲叙他如何坚持自学英语十年并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630分的高分的成绩。他回忆到当时家庭条件差,还有弟妹,所以在高二的时候毅然辍学南下打工,后经介绍到清华食堂做厨师,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于是他靠着自己的意念在工作之后恶补英语,能用上的时间能省下的钱都用在了英语上,把英语当成他的“女朋友”。无论条件再怎么差,他都咬紧牙挺着,敢说敢做敢拼,最终成为清华学子的一员并取得成功。

我把本书总结了两组关键字:环境和坚持。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课外阅读

一、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意义

1、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3、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 "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利用阅读课,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 "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可以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