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以教训为题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叶老也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理解作必须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了解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进行作文教学中“度”的训练。

作文训练除一般的审题、选材等基础练习外,还应进行一些“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想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思维,增加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有些小学生作文总是写得不具体,专写短文,进行一定的长度训练有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

把一般短文扩充成较长的文章;

充分发挥想象力,给简单的短文添上许多细节使之具体形象;

3、把古诗改成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立意不当、详略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进行限度训练,即限定一定范围,限定主题等。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使学生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大大加强。还可以根据作文的不同要求,限定大概的字数,使学生的作文篇幅既不太长,也不太短,同时还能避免产生详略失当的弊病。

另外,还要进行精度训练。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错字、别字、偏字、标点不当、病句、比喻不当、夸张失度等,精确度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几段含有各种错误的短文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句;二看布局是否合理,作适当调整;三是修改病句、错字、别字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改错补漏。

四、重视作文讲评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文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讲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技巧。

其次,要注意讲评的方式。讲评的主要方式有常规讲评、重点讲评和集体讲评。

在常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注认真看一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寻找优缺点。然后根据作文的情况,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遵循认识规律,确定阅读篇目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确定阅读篇目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除了将《课程标准》中推荐书目向学生详细介绍外,还要听取学生建议,将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如《花季・雨季》等)和流行时尚的好作品(如《哈里・波特》)列入推荐书目,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内在欲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

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深奥难懂,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这类文章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起始阶段我们可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如《男生贾里》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能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从品尝到阅读的乐趣中慢慢爱上名著。

3.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及进度。

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较少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从而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对阅读时间和进度可作出统筹安排。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每天读一点,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

二、开发阅读资源,创设阅读氛围

1.以课本中的名著节选为引子。

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了节选,我们要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名著这神圣的殿堂。对这些课文,我们可用朗读、赏析、编演课文剧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教材中对所推荐名著的作者及时代背景、内容梗概、作品价值、阅读方法提示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它为学生阅读指明了方向。阅读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好这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

2.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被名著阅读所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对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再让学生阅读,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我们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教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问一问读后的感受,说一说赞赏性的话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追求深层阅读,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如果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的层次上,这样的阅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加深领悟,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素养。阅读中我们可采用下列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写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中,学生在对作品中的情境及形象的感受体验中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以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西游记》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试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②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试描述一下。③在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2.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的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交流可采取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做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水浒传》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水浒英雄的‘义’”为主题的读书辩论会。

3.尝试对名著的研究和再创作。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第一,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

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觉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

如果作业做得很顺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相反,则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调整。

有的学生在回忆考试失败的教训时说,自以为知识已经学懂了,作业可以不做或少做了,因此经常少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这样对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就缺乏验证和了解,还盲目乐观,结果在考试时(实质上是定时间的独立作业)就一败涂地。

第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课堂学习,对新概念、新原理可以初步掌握。可是对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应用这些新知识,还不太清楚,而做作业正是对知识的具体应用,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使新知识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条文或死板的公式。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也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做作业还可以使知识不断地得到巩固,因为学到的知识,用得越多,保持得就越持久。

例如,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定理,大家一般都记得很牢,有的甚至到中学毕业后几十年仍然记得,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因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何作业做得比较多的缘故。

第三,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第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

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下面讲一下做作业的注意事项:

 

(一)习题的分类及意义

 

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习题可以有许多分类办法。

根据习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做习题的时间,可以把习题分为:

(1)课后习题

这是指每节课所留的作业。这种作业题知识面窄,针对性强(当然是针对刚在课上学到的知识),难度比较小,这些作业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课后习题属于基础题,是解答综合性习题的“细胞”。认真做好了这些习题,将来才有可能去突破综合性更强的难题。因此对这类课后习题,要深入钻研,精益求精,达到熟练的地步。

(2)单元习题

单元习题指的是每章后面的习题。这些习题的知识范围涉及全章,有的还要联系到前面的章节,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做了单元习题,可以把分节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使知识初步形成系统化。

一般在进行完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后,使知识初步达到系统化的水平,这时再来做单元习题就会顺手得多。

做单元习题也是对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办法。

(3)总复习题

一般在书的最后部分。当然,更多的总复习题是老师在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前,精心选择或编制的。

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有的要用到整本书,甚至几本书的知识,有的还要跨学科。

总复习题,一般是在总复习时做,也就是在知识初步系统化以后,再来做总复习题。这时已经是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上思考了,所以做起总复习题也就比较容易了。

凡是自认为知识已达到系统化的学生,不妨做点总复习题,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有没有达到系统化的水平。由于总复习题综合性强,涉及知识范围广泛,所以做适量的总复习题,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网”的形成。

总之,做总复习题,可以检验掌握知识的水平,可以促进知识系统化的形成。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样内容的题目,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化学题目可以分为: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鉴别题、改错题、问答题等等。选择题、改错题和是非题要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计算题则从量的角度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问答题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文字表达能力。

了解了不同题型的作用,就应当自觉地去练习各种形式的习题,使自己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实际上,根据知识的内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习题进行分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做作业的过程

 

(1)做作业前的准备

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学习活动。从做作业的角度看,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作。通过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领会并巩固了知识,这才有条件在做作业时,独立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的学生作业迟迟完不成,究其原因,就是在做作业之前的学习环节上“欠了债”,结果欲速则不达,甚至还要返工,成了低效率的作业。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前面的学习阶段偷工减料,必将在后边做作业时受到“惩罚”。

当作业做不出来时,要认真地检查一下,前面哪个学习环节出了问题?原因是什么?并及时加以解决。

(2)审题

审题要解决三个问题。

①要看得准确

就是说,不要把题目看错了。实际上,因为看错题而做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我和我的老师”作为寒假作业,作文时间本来很充足,不少学生写完以后也很得意,可是发下作文本一看,成绩很低、为什么呢?不切题。因为根据题意应当写三点:写老师、写我、写我和老师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重点应写我和老师的关系。可有不少学生只写了“老师”,因而就不切题了。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写成的文章,结果不合题意,问题就出在审题上。

在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时,把重量看成质量,把石灰石看成生石灰,把氧化铁看成氧化亚铁……这类看错题的现象,比比皆是。考试时,不少学生交卷以后才发现,由于审题的错误,造成了一步错、步步错、全题皆错的后果。做了无效劳动,丢了很多分,心里自然十分难受。不过,这些学生应该接受教训,认识到考试时的审题错误,正是平时做作业不认真审题而结出的苦果。

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单纯任务观点太强,做作业图快,不讲质量,以致忙中有错;有的是对概念或原理掌握得不好,分辨不清,以致张冠李戴,造成错误;有的语文水平太低,看不懂题,如把异同点理解为不同点,使题目少答了一半;有的喜欢套题目,结果往往把貌似而实质不同的题目看成是自己头脑中的那些固有的题型,以致所答非所问等等。

解决好审题问题,要有一个过程,但应当认识到:看题时,认真、沉着、冷静十分重要,这样做从表面看来是慢了,实质上这个慢正孕育着真正的“快”。

一定要客观地、原原本本地、稳稳当当地把题意搞清楚,这是审好题目的第一步。如能做到不看题,就能记住题目要点,那就更好了。

②要分得清楚

什么叫分得清楚呢?就是要善于“解剖”一道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综合题。

要善于把一道习题分解成各个部分,各种因素,各个方面,各种已知、未知和潜在的已知条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把问题逐步解决。不耐心地对习题进行“解剖”分析,就会因无从下手而一筹莫展。

③要联得起来

联得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能将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能把题目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也能与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有关思路和方法联系起来。

联系有关的旧知识,运用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就可以发掘出很多潜在的条件,为解决问题打开了通道。

有些学生之所以解不出习题,就是因为有关的旧知识没有学好,不能使之联系起来的缘故。

如果能把题目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那么,只要抓住了关键的部分,就可以凭着这种联系,使问题一个一个地得到解决。如几何中常用的综合法和分析法,就是把已知和未知一步一步联系起来的解题法。

如果能联系起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把不熟悉的题目转化为熟悉的题目,从而找到共同点,解题时有如轻车熟路,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平时做作业后,善于比较归类,那么在做题时,就容易和过去用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联系起来。如果平时做作业后,不善于比较归类,那么这种联系就难以建立起来。

有时因为题目比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样使思考有了支撑点,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这对于分析问题,寻找联系点十分有利。实际上这正是运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这番工作,解题的捷径就容易展现在纸上了。

(3)做题

做题是做作业的第三步,也就是审题后把解题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这是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过程。

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质保量,简单说,就是不仅要把题做对,还要尽量快速完成,以提高做题的效率。现在交作业后,老师一般只给判对错,而完成作业花了多少时间却很少有人过问,如果自己在做作业时,不对自己提出效率上的要求,做作业速度慢,错误率高,那么,在将来定时、独立完成习题的考试中,就容易遭到挫折。

学生们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要靠平时下工夫才行。因此,做作业时应当给自己提出这样两点要求:

①争取一遍做对

在做作业时,要求自己一次就做对。这要靠自己做作业前做好充分准备,审题没有误差,在思维、运算和表达的过程中准确无误。

一些学生经常说,这些题明明都会,怎么老做不对呢?原来问题出在运算上,造成运算错误率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轻视运算,认为这是简单问题,懒于动手;二是做作业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太强,常见的现象是互相对答案或运算时使用计算器。

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马虎草率,急急忙忙算出答案,然后和同学对答案,对了就算过去了,不对再查找原因。由于在开始做题时,头脑中就想着:做得对还是不对,过一会儿跟同学对一下答案就知道了。这样,做题时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长久下去,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对自己能不能独立把题做对毫无把握,缺乏信心。

还有一些学生,做题时运算的准确率极高,但这是靠计算器算出来的。用惯了计算器的学生一旦离开计算器,连进行最基本的运算都会感到困难。道理很简单,用计算器只要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结果,中间的运算过程由计算器代替了,学生当然看不见这种运算过程。经常不进行运算实践,那么运算能力就“退化”了。

如果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运算过程靠计算器进行,运算结果靠和同学对答数,这样做作业时必然离不开计算器,离不开同学。而在重大考试时,既不能用计算器,又不能和同学对答案,那时候,谁来替你计算,谁来跟你对答案?

这种依赖计算器和同学而换来的表面上的准确,到重大考试时付出的代价是计算错误。

大家知道,考试时要靠自己独立去完成习题,工作后要靠自己独立去完成任务,因此,在做作业时也要有这种依靠自己的学习态度,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才能做题靠自己运算,靠自己检查核对,这样,做题的准确率就会越来越高,就能最终达到基本上一遍做对的程度。

②力求做题速度加快

学习不能不讲效率,作业题不仅要做得对,而且要做得快。

现在多数学生做作业只满足于按时交作业,满足于发下来的作业上全是对勾,至于自己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则很少考虑。

每天做作业时应计算一下花了多少时间,在每天交作业时,还要问问班上学习优秀的同学花了多少时间,并加以比较。如果差距比较大,就应当分析一下自己做得慢的原因,是知识没掌握好,是解题方法太笨,还是运算太慢……找到原因之后要及时改进,直到不仅能把题做对,而且在做题的速度上也能赶上或超过班上最优秀的同学。

在平时做作业时,若能对自己提出一遍做对和速度加快的要求,并把这两点要求变成具体的行动,那么考试时错误百出或者做不完题的现象就与你无缘了。

(4)独立检查

有的学生在考试之后,立刻就能对自己考试的结果做出准确的估计。

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坚持进行独立检查作业的缘故。

独立检查就是在做完作业之后,自己想办法来判断作业做得是否正确。这是保证作业质量的不可缺少的一步,就像产品出厂前要检验是否合格一样。

独立检查作业,可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做完作业对答案,交了作业等老师判对错,自己心中完全没有底,这不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学会自己独立地检查、验证作业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本领。

检查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作好英语作业,有效地巩固和深化英语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英语,由于加上了语法,语音及不同于中文的句式变化,学起来有难度,被学生们疏远。而中学阶段英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英语作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做英语作业的兴趣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的英语作业加以变革。英语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应该是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有趣,既具有挑战性又有个性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明白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甚至能达到英语的高层次学习。

二、英语作业创新内容及具体方法

1、作业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作业将知识的价值放在本位,过分重视知识性目标,常出现学生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却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的现象。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充满浓厚的应试训练色彩,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所以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做等多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

(1)谈学习方法型作业

“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华的发挥。”(贝尔纳)可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这就足以证明,在学习中把握科学的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当学生领会一些学习方法后,可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在班级或小组内交流,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加学生的“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想象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创新精神可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着手。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如学习I want to be an actor内容后,可布置“My dream”为题的小作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

(3)阅读型作业

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有关话题的英语短文,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语言魅力。完成阅读作业时可指导学生既可查阅资料,也可以上网查阅,增加学生学习渠道。教师可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该话题的理解和看法,并在班级作交流发表,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4)趣味型作业

《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一文中提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创新”,要使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的英语,采用最佳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语言实践。教师要依据“学生能用所学英语做什么”的思想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理解、交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丰富、活跃思维,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布置的口头作业要尽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内在动力。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在学到英语的家庭成员及各自的职业时,我没有按教材讲一个美国家庭,而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提前3天回去询问父母的家谱,而后列出人物关系及职业。学生热情高涨,作业交上来有图例说明的,有文字说明的,有全家福照片后附简介的,还有两位同学一家人have a birthday party时的录像带,配有英文介绍。这样,不仅把该课的内容不讲自通,而且学生为了介绍清楚人物关系及职业,还翻字典,查资料,找出了诸如cousin,sister-in-law等一些将来才学到的词汇,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在学到“电话交流”时学生拿来电话进行真实交流,晚上用英语打电话互致问候。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且爱玩、爱动,因此创设合理的适时的活动,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

(5)竞争型作业

G.波利亚认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兴趣,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值得推敲的英语问题,学生带着“未完待续”的热情去查找资料,比如我们在学习了JOBS单元以后,我把学生按性别分组,以“Who can do better , boys or girls/men or women?”为题让学生去查资料准备辩论,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临近辩论时,我看了看各方的论据材料:

Boys:

1. Many people prefer to have boys.

2.Boys are stronger than girls, they can support the family.

3.There are more men among the leading people in the goverments or in the companies.

Girls:

转贴于 1:In the 1996 Atlanta Olympic Games, women athletes got more medals than men athletes.

2:It seems it’s easier for girl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than boys.

3:Women can hold up half of the sky in China.

学生们就社会分工及男女生学习成绩展开讨论,双方都想证明自己比对方强。最后的结论是:Both men and women can do well。

辩论会结束后大家还意犹未尽,这样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乐于去探索。这样的作业虽未写在作业本上,但都深深的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让学生完成探索的快乐。

2、作业完成方式的转变

(l)分层布置作业法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因此,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定最少题量,而不作统一要求,让有能力的学生做更富有挑战性的较高层次的作业,没有多余能力的学生只完成规定的最少题量。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高两个部分。

(2)纠错本的运用

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起,成为一本“错题集”,经常翻阅之,对错题重新思考,进一步把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定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小组合作法

有些类型的作业,如社会调查、实验探究型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4)师生合作法

学生学习了用英文打电话用语、发e-mail等内容后,老师可以共同布置一道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例如,给老师打一次英文电话或发一封英文e-mail。这种对话式、互动式的作业形式,可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究和研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的机会。在共同完成作业的活动中,师生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交流思想,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

3、批改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创新

(1)精批细改。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4)当堂当面批改。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做作业和批作业是师生心理相容的一种人文活动。在此,要体验到学生与老师间的平等关系和民主氛围。评语是教师向学生们表达的关注与爱护,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激励和警戒。有时一个大大的拇指或一张圆圆的笑脸表示鼓励,一个重重的问号或一个大大的哭脸表示批评比教师的说教更能起作用。学生作业的批改,不应是简单的对错符号或分数等级。每一次作业的批改,我都注重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指点迷津,鼓励进步,及时去表扬他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刚接初一年级不久,师生间还不太熟悉,一个学生在作业后写了句“老师,能把今天黑板上的student写在我的本子上吗?” 我看了觉得奇怪,私下一了解:学生小学时还未接触过字母的连写.我在板书时的斜连笔字,学生们都觉得很好看.我欣然提起笔,在每人的本上写了个漂亮的student,还不忘在前面加上个大大的“Good”。第二天交上本来,好多学生都在我的字之后仿我的笔体写上的“Thank you!”我立刻就感受到与学生的亲近更进了一步。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20__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资料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1)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印刷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接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印刷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有的还是××印刷公司的职工家属。

(4)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于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月和1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音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印刷公司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时6时不得进行作业。

(5)××印刷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6)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作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7)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论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74000元。

(8)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印刷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9)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10)印刷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公司来说,其他噪音有的也已超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公司的噪音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属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1)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印刷公司附近的住户会纷纷效仿,雪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案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带来更大麻烦。

(12)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3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三、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四、样本答卷

1、概括主题,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2、提出对策,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于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1)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同时,市可设立居民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

(2)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发病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

(3)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郊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同时,市环保 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以促其高度重视。

3、进行论述,即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所展开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论证

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

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作出的撤消决定又进行上诉,双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噪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可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就难以离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发展经济就可以将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置之不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先从发展经济的目的说起吧,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环境如果是恶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悦的,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教训世界上曾有过许多。60年代的日本,畸形儿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护环境,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现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还在谈“汞”色变。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时期,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环境如此重要,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就一定要牺牲经济呢?那也未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也都找到了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来说吧,已经经历了从烧木头到烧煤再到烧油几个阶段,现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还采用了天然气、电等无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核能说不定也会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古代有人“归隐山林”,现代人热衷于外出旅游,热衷于花钱买健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这样说来,清新空气、静谧的氛围、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保证。

那么,如何解决现实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使它们和谐统一呢?首先要使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护我们周围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出现更多的环保产业、无污染产业,尽快淘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再次,要推动环境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环境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无公害经济。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保护,这就好像人的双腿一样,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努力,我们才会少跌跟头,少走弯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五、对答卷的简评

1、这份答卷一开始就对主要问题作出概括,接着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反映了该应试者有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这虽然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造成的矛盾却十分尖锐。给定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噪声污染带来的矛盾,是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公司之间令法院难以判决的官司。其中还牵扯到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而根子则是城市规划与生产不适应。如不从这里着手,就只能治标,很难治本。答卷能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现病根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清楚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这份答卷接着提出了改进噪声污染的方案。噪声污染这个现实问题是有历史根源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是造成扰民的主要原因。应试者抓住了主要问题,在“方案”中突出了政府行为,这有利于化解矛盾。

对“印刷厂”应负的责任,陈述明确,尺度准确;对“法院”断案,暂不涉及,简化枝蔓,十分明智。

三条意见,由近及远,步步深化,条理清楚,便于逐一有序地落实,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

3.份答卷的论述的部分,抓住了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经济与环境”—发表见解,立意很可取。应试者起笔交代了谈这个问题的缘起,与“给定资料”挂了钩,很有必要,“文章合为事而著”才有现实意义。应试者在文章中不仅力陈“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而且实例说明这项艰巨的大工程是可以进行和完成的。文中也注意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虽未详解,但总比不提要好。同时,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简明,亦较生动。

因此,这份答卷是比较好的。

对照材料A

某省某市居民H因脑溢血后遗症致一级伤残,超标噪声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H因此向市环保局状告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住宅附近的印刷总公司。印刷总公司不服环保局要其经济赔偿的决定,诉诸区法院。区法院的判决有利于印刷总公司,H又上诉市中级法院。市法院感到不好处理保护居民切身利益和支持国企改革、促进市政建设等方面之间的矛盾。

简评:主要是概述事实,不是概括主要问题。分析概括能力较差。

对照材料B

第一,工业区与居民区相邻过近容易引发问题,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布局。第二,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居民的躲避态度说明法律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三,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效率低,不能保证最后的执行力。第四,司法机关办案不从法律角度出发,而是情大于法,理大于法,违反司法程序。第五,法律监督、执政监督的力度不够。

简评:就事论事,反映了一定的概述能力,但是分析概括能力差。表述不清,或无中生有。缺乏根据,相当牵强的套话。

对照材料C

对于资料所反映的问题,首当其冲应该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严重超标问题;这个问题是直接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首先应有环保局下文勒令该印刷总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噪声影响,最起码要使生产噪声音量达到国家环保规定标准,并派专人下到车间去监督执行。对于印刷总公司来讲,应该在车间与小区之间修建隔音墙,并在车间内采取如设置隔音玻璃的措施;另外,公司抓效益应该把提高单位时间产量摆在首位,而不应强调延长 劳动时间。其次,在妥善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问题的基础上,应由中级法院对居民H的申诉作出如下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声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经核查其整改并取得一定效果,而噪声也确实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故决定由被告对原告做出公开的书面道歉,不做任何经济赔偿。第三,对于法院判决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相关问题,如小区停车场问题,就应由当地政府从城市长远规划角度出发着手解决。

简评:为法院拟定判决书,不合适。

对照材料D

针对此案复杂情况,可作如下解决方案:

(1)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并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情况属实。超标噪声是其诱因之一。__印刷总公司的噪声显然不是唯一噪声源,但也是主要原因。因此为保护公民权益,印刷总公司应按环保局处理决定予以赔偿。

(2)印刷总公司应按规定时间,及时给予H赔偿,并进行停产整改,建立隔音墙。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之前,公司附近居民不得再提出赔偿要求。

(3)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以后,如附近居民多数仍反映噪声问题,应由政府部门和印刷总公司出资进行居民拆迁,以维护居民生活的安定。而印刷总公司可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对其他和以后建立的公司也要进行严格勘测后才可以进行生产。

简评:第三条和前两条重复,而且“合格”的标准不明确。“居民搬迁”和“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难以兑现。

对照材料E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__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已经一年多了,该事件由于涉及面广,原因众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情越闹越大,脱了这么长时间仍未解决,不由得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市中级法院至今仍未开庭,或许有它的难处,但总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此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首先,我们应再从法医那里全面地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H的病的起因。噪声是直接或间接原因。市中级法院应在掌握各方面情况之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开庭审理此案,尽快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要以事实为依据,兼顾双方的利益。

简评:形式完全不符合方案的基本要求。

对照材料F

加强环保,时不我待

读罢红星新村居民被噪声污染、迟迟得不到最终的一个说法的案例,不由得对红星新村居民感到同情,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些许的忧虑。

联想昨日《今日说法》中的案例,与所给材料如同出一辙。讲的是一居民老太太家附近新建了一幢饭店,其一面墙安装的全是玻璃,玻璃将太阳光集中反射,正好全部照进了她的卧室,打破了老太太的平静生活,整得她即使挂上厚窗帘也夜夜坐卧不宁。相比之下,这两个案例竟有多出相似之处:其一,事情的根源都是客观存在的无形污染,或光,或声,都对居民造成了事实危害;其二,肇事者对客观事实均反应冷淡,以己方的利益为出发点,没有切实的行动,居民老太太现仍生活在不该有的强烈的日照下;其三,两个案例都悬而未决,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公正答案,《今日说法》也仅是在最后做了几声呼吁,至于有没有人理会和响应,将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几多艰难,几多无奈,是该认真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不容置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个企业、经济实体愈加清晰其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__印刷总公司“一心一意”“旁若无人”地“认真”抓效益,其用心可谓良苦。然而,规律总是无情的,不认真加以遵循必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__印刷总公司的效益是上去了,但客观上却把代价转移给了附近的居民,其做法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其实,从本质上讲,__印刷总公司是不顾整体利益而只顾个人利益,一桩、两桩可能危害并不明显,可一旦极少成多,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事实上,人们已经在为这种短期行为而付出代价,土地沙化、洪水泛滥、地震频繁……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灾难在不断地向人们敲响警钟。事实一再证明,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如不从大局出发,不照顾到生态效益,人们将侵害同类、损坏自然,从而最终毁灭人类自己。殊不知,红星新村居民所遭受的痛苦正是这种只顾自身的短期行为造成的。

人先立而后凡是举。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正是因为受物质利益的利诱,人们往往难以从大局出发,真正做到先整体再局部。如果说__印刷总公司的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相信就不会有居民H的不行、人们的怨声载道了,但这也是一相情愿。事实告诉我们,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抓起,加强环保意识,已经时不我待。

然而,思想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是一种“软”科学,还需要我们辅之以必要的“硬”措施。众所周知,法制建设是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类似这种环境污染的案例也是因为执法者找不到一定的法律依据、无章可循而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的法之间建设还有很多不够健全的地方,需要我们采取切实的补救措施。更进一步,立法是一个环节,要想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又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了。

综上,事实不容乐观,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让我们少干点虚的,多干点实的,拿出行动来!

简评:申论作文,不要过多地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这是写作目的决定的。文章开头比较了两个案例,思路好,语言也间明,但是没有及时用理性化的语言来概括,只留了“几多艰难,几多无奈”的叹息,申论的力度跟不上去。其实应该紧抓住第二段明确提出“应该从几个方面反思呢?”然后逐一分析说明。这样布局,文脉就更突出,理和据结合得会更紧一些。

结尾意思不错,但是有标语口号式的倾向,特别与开头漫谈式文字相对照,就显得更不协调了。

材料B

关于中国建立公务员制度问题

(1)所给资料

1、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2、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

3、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以第125号令了标志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4、同年11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

5、1994年3月8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6、1994年6月7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7、1995年3月31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任免暂行规定》。

8、1995年7月3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

9、1995年7月18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10、1996年1月29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11、1996年5月27日,人事部了《国 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12、1996年6月5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13、1996年7月19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

14、1996年7月31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

15、1998年8月20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申诉案件办案规则》。

16、据统计,1994至1998年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了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全国累计有150万人报考,录用了15万人。公务员录用的身份、地域界线已逐渐被打破。全国分别从工人、农民中录用10631人和2636人,跨地域录用了公务员664人;全国共辞退公务员6059人,有16400人辞职;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共受理公务员申诉300余件,其中撤消或者建议撤消原处理决定的占15左右。

17、据1996、1997、1998三年的统计,全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累计有207.5万名公务员被评为优秀等次,同期累计有1.9万名公务员因不胜任工作等原因被降职、辞退或开除。

18、1994至1997年,全国19个省的省直机关或地市机关进行了公务员轮岗,总数达39万人次,其中厅局级公务员2230人次,处级公务员4.33万人次。涌现了李文喜、姜瑞蜂等一大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

19、1994至20__年底,全国地方总共计划考录公务员15万人,报考人数则高达150万人。国务院各部门连续七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有5万多人报考,录取了5100多人;全国共有40余万人进行了轮岗,近3万人实行了任职回避。

20、1998至20__年,全国共有208万名公务员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000多名公务员因考核不称职受到了降职等处理。

21、据不完全统计,1998至20__年,全国共有1.1万多名公务员被辞退,有近1.2万名公务员辞职;各级人事部门共受理了公务员申诉287件,其中撤消或建议撤消原处理决定的约占20。

22、进入公务员队伍要通过考试的“凡进必考”制度一直是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点。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制度的推行还远远没有到位。据人事部统计,近三年来,全国新增公务员70万,但经过考试录用的比例只有62.7,乡镇一级的比例只有43.26。个别地方甚至违反规定,使一些素质低劣的人混入公务员队伍,严重损害了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请用150字的篇幅,对十年来我国公务员制度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了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年来中国公务员制度已形成包括权利义务、考核、录用、任免、奖励、辞职辞退、职务升降、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职位轮换(轮岗)、培训等内容的一整套法规体系,并在认真贯彻公务员法规中实行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优化、廉洁。

2、评析

考生在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时抓住了中国公务员制度已形成一整套法规体系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两大重点。概括中抓住了重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应当得高分。

附:申论演练题

一、关于抗“非典”与职业道德问题

(一)所给资料

1、职业道德是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

2、人才是树,道德是根。

3、对于职业道德的考察,我们既应看被考核者怎么说,更应看他怎么做,既应看他一时一事的表现,更应看他一生一世的表现,既应看他平时的表现,更应看他在关键时期、关键时刻的表现。在这方面,古人早就给我们留下了“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和“路遥知马力,浪荡识英雄”等经验之谈。

4、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已殉职)十名中国护士获南丁格尔奖。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8名优秀护士获此殊荣。

5、钟南山,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亲临“非典”治疗的一线,仔细检查病人的口腔、咽部,他说:“作为单位领导,我就是要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大家,让大家齐心干一件事并且自己先上第一线。”

6、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__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7、在“非典”疫情的,急诊室从过年期间就开始加班,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忙得时常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她留下的名言只是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抢着包揽对急症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直至3月初,叶护士长终于被感染而病倒。她面对前来救治的医生,用笔纸传话:“不要靠近我,会传染。”3月25日,就在她最后抢救的那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数日后,叶欣不幸逝世,享年46岁。

8、4月16日这天,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当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多次提醒医生:“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直到病危,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只能写下几个字。

9、306医院护士长顾颖曾创下连续25个小时不上厕所的记录,她和下属们最引以自豪的是她们护理过的85名“非典”患者和疑似留观患者无一例死亡。

10、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颁发的文件,从今年起,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的考生,都要在原有理论知识考试中加试职业道德考核。

11、4月3日,306医院门诊部主任、心血管病专家曹东萍主动请缨组建发热门诊。在27天中,曹主任带领着部下共诊治发热病人486人次,留观85人次,还与全院共同创造了306医院“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一线工作人员无一例感染的奇迹。一次,她为了赶着会诊,情急中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爬起来后她又径直跑向 了病区。

12、4月3日,当北大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时,护士长柴洁轻柔的声音却透着坚强:“第一个夜班,我来。”4月23日,北大医院13名医护人员一起感染。就在这个时刻,该医院有1800人主动请缨。一个多月来,经他们诊断、治疗的病人已达300多例。

13、阕呈立,这位世界著名的麦吉尔大学(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博士后,作为呼吸机使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她最先请战支援北京佑安医院。她结婚的第一天就到了佑安医院。第二天,她还没踏进医院的门,又作为卫生部督导组专家,奔赴内蒙古疫区,到5月16日仍未返京。

14、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北京市有15名医务工作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受到不同处理。

15、5月5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卫生局副局长张普善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操劳过度而献出了年仅42岁的宝贵生命,人事部已追授张普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16、为防止“非典”扩散,包括首都机场安检员、隔离区外的值勤民警、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北京人在各自岗位上认真把好每一关。

17、广西省岑溪市市一名卫生院院长因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措施不力而被免职。

18、5月5日,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患者李松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正式逮捕。

(二)请用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了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突发“非典”疫情时以广大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公职人员敬业爱业,表现了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也反映了有的医务工作者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而受到处理,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病人李松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等情况。从而说明了人才是树、道德是根的道理。

评析

考生概述了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突出叙述了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突发“非典”疫情时以广大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公职人员敬业爱业,表现了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并进而说明了人才是树、道德是根的道理。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应当得高分。

(三)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写出阅读给定资料后的感想。文字要通顺,要有条理。

1.示范答案

古人云,“路遥知马力,动荡识英雄”。这话一点不假。

去冬今春,我国广州、香港、北京等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这一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面对突发的“非典”疫情,以钟南山、叶欣、邓练贤、李晓红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力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为防止“非典”扩散,包括首都机场安检员、隔离区外的值勤民警、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北京人在各自岗位上都认真把好每一道关口,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而极少数医务工作者却擅离职守,临危退缩,他们是可耻的逃兵!身为医生的“非典”患者李松则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其表现何等恶劣!

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是非好坏还是分得清的。我一定要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争取做一个好公民。

2.评析

考生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概述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力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感人事迹,称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批判了极少数医务工作者的擅离职守和临危退缩行为,说他们是可耻的逃兵!并对身为医生的“非典”患者李松十分痛恨,说他表现何等恶劣!并进而联系自身实际,说“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是非好坏还是分得清的”,“一定要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争取做一个好公民。”本文观点正确,爱憎分明,联系实际,充满了感情。

短文以第一人称的面貌出现,使人感到很真实。

根据以上分析,应当得高分。

(四)以给定资料为主,用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1、示范答案

在抗“非典”中解读职业道德

一、何谓职业道德

面对肆虐的“非典”病魔,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经常亲临“非典”治疗一线,仔细检查病人的口腔和咽部,他说:“作为单位领导,我就是要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大家,让大家齐心干一件事并且自己先上第一线。”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忙得时常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她留下的名言只是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患“非典”后经常说的话是“如需要,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直到病危,已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只能写下几个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博士后阕呈立结婚的第一天就到了佑安医院。第二天,她还没踏进医院的门,又作为卫生部督导组专家,奔赴内蒙古疫区。广大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职业道德—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

二、关键时期考验职业道德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文件,从今年起,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的考生,都要在原有理论知识考试中加试职业道德考核。从完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角度说,这显然是一个进步,从减少用人风险的角度讲,这却仅仅是职业道德考核的牛刀小试。道理很简单,对于职业道德的考核,我们既应看被考核者怎么说,更应看他怎么做,既应看他一时一事的表现,更应看他一生一世的表现,既应看他平时的表现,更应看他在关键时期、关键时刻的表现。在这方面,古人早就给我们留下了“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和“路遥知马力,浪荡识英雄”等经验之谈。这次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更雄辩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道德沦丧会导致犯罪

按辞典解释,道德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行为准则”。一般而言,道德不具有纪律和法律强制性,但是当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违反了工作纪律或触犯了法律之后,其道德行为就必将受到纪律或法律制裁,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北京市15名医务工作者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受到了不同处理就是证明。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患者李松(职业医生)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则证明,道德沦丧就会导致犯罪。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2、评析

考生利用给定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在抗“非典”中解读职业道德》为题,具体阐述了何谓职业道德、关键时期考验职业道德和道德沦丧会导致犯罪三方面内容,宏扬了在抗“非典”斗争中的好人好事,抨击了坏人坏事。

观点正确,层次清楚,文字简练、流畅,讲述道理深入浅出,所举例子有说服力。

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应当得高分。

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所给资料

1、1992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仅58万人,20__年这一数字已 达464万人。

2、从1989年到20__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共培养了近1200万名本科毕业生。

3、我国1999年的高校毕业生比1998年多,而教育部直属高校1999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却高达82,比1998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4、1995年我国18—22岁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7.2,到20__年已达13.3,提高了6.1个百分点。

5、至20__年,我国尚有520多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100个县未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全国尚有8500万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20__多万。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8,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总人口的1/10,而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数量已占从业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6、至20__年的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本国居民授予专利数只有1件,而美国为289件,日本为994件。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在生物工程领域,美国拥有的专利占该领域世界专利总量的59,欧洲占19,日本占17,包括我国在内其他国家仅占5。在医药领域,美国拥有51的专利,欧洲占33,日本占12,包括我国在内其他国家仅占4。

7、目前我国至少有一半城镇企业职工缺乏基本技能训练和一技之长,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之比是61.5:35:3.5,且中、高级技工的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在我国8000万青年工人中,初级工占89%,中级工占10%,高级工仅占1%

8、今年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12万,比20__年增加67万,比20__年增加97万。

9、针对长期以来影响高校毕业生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20__年11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特别要求省会及以下城市取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允许毕业生(包括专科、高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地(市)就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调对增加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

10、一般认为,年满16岁的人即具有了就业能力。

11、社会支付的成本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分别是1:3:9。从对社会的贡献看,体能、技能与智能之比则为1:10:100。

12、据联合国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20__年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参评的47个国家中排第28位,20__年排第26位。

(二)请用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出我国人才又多又少的矛盾现象。多的突出表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少的突出表现是至20_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8,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总人口的1/10。并反映出高校扩招是增强国民智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举;国家主管部门已经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评析

考生在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时抓住了我国人才又多又少这个重点,并进而概述了我国人才多的突出表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我国人才少的突出表现是至20_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8,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总人口的1/10。考生还概括了高校扩招是增强国民智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举,国家主管部门已经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项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应当得高分。

(三)以省政府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高校扩招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国家教委、人事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明确规定凡毕业生自愿到西部省区和基层工作的,户口可落在学校或家庭所在地;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明确规定凡毕业生自主创业,新办从事咨询、信息、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商业等独立核算或经营单位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酌情免征1至2年不等的企业所得税;鼓励和支持未就业的专科及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参加成人专科升本科的学习,明确规定凡参加成人专科升本科学习的,毕业后政府将提供必要的就业帮助。治本之策是加强高校扩招的宏观控制,努力做到高校扩招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之内。

(2)各高校的当务之急是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治本之策是立足未来三至五年调整系科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评析

考生在充分利用所给资料的基础上就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应当得高分。

(三)就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示范答案

高校扩招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面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埋怨高校扩招的言论不绝于耳。其实,只要我们全面地看待高校扩招,就会得出高校扩招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的结论。

一、从长远看,高校扩招使劳动力的就业期延后而不是提前

一般认为,年满16岁的人即具有了就业能力,就成了潜在就业者,就增加了就业压力,而就业期延后则减少了就业压力。按此口径测算,中专或高中毕业生一般要比初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3至4年,专科毕业生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2至3年,本科毕业生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4至5年,硕士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7至8年,博士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9至10年。从这个角度说,高校扩招使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期延后了而不是提前,劳动力就业期延后自然就减少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从客观看,高校扩招使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提高而不是降低

一般认为,人的就业能力提高就减少了就业压力,而人的就业能力与社会支付的培养成本呈正相关。社会支付的成本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分别是1:3:9。从对社会的贡献看,体能、技能与智能之比则为1:10:100。也就是说如果具有健壮体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为1,具有技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是10,具有智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是10 0。这已形成基本定则并已得到国际公认。照此分析,从1989年到20__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共培养了近1200万名本科毕业生,就意味着从1989至20__的13年间,我国的智能型劳动力增加了1200万名,而体能或技能劳动力减少了1200万名。如果我们再假设我国已减少的1200万名体能和技能型劳动力中体能和技能型劳动力各占一半,就意味着在1989至20__的13年间我国有600万名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提高了10倍,有600万名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提高了100倍。从这个角度说,高校扩招使我国的就业能力提高了而不是降低。

三、从发展看,高校扩招使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扩招会使知识短缺者的就业机会减少。从近期看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用人单位每年招聘的员工是有定数的,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必将招聘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员工。但从发展看,智能型劳动力的增加必将大幅度提高生产率,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并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从眼前看,高校扩招确实增大了社会就业压力

据已公布的资料分析,1992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仅58万人,而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为212万人,后者是前者的3.65倍。另据统计,20__年我国高校的招生数量已经达到464万人,这意味着20__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464万人,是199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8倍。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势必会给当年的就业市场增加不小的压力。

综上所述,尽管高校扩招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会给当年的就业市场增加不小压力,政府主管部门仍应谨慎对待,做到高校毕业生的供求基本平衡,各级各类高校仍应对扩招持慎重态度,不盲目扩招,否则就可能形成高校扩招时报喜、高校毕业生就业时报忧的亦喜亦忧局面。

2、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