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者借助活动平台,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融入实践活动过程的活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教学合一”理念的运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合一 理念运用
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者借助活动平台,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融入于实践活动过程的发展进程。它不是教师向学生的单边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深度交流、共同发展进程。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其目的是提高学习对象的参与度,推进学习活动的进程,提高学习活动的效能,让学生更深入、更高效地“学”。学生的有效“学”,能够为教师深入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过程。“教学合一”理念,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重要理念之一,其生动展示了教学的内涵要义、本质属性,同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深刻关系内在联系,进行了生动的概括和有效的展示。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探知数学学科的实践进程中,积累和形成了探析、解答、判断、概括数学知识内容及问题的技能和经验,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笔者现结合“教学合一”理念内涵,对新课改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教导学,让高中生主动探知数学。
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教学策略方法,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都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部署、科学的设计,以及有效安排。同时,学习对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者的“影响”和“渲染”。笔者认为,“教学合一”理念的本质,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应该是遥相呼应、同频共振的“协调”、“互通”的共生关系,相互之间应该具有协调性、和谐性。而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教师进行外部的“刺激”和“引导”。因此,教师实施“教学合一”理念时,首要工作就是切实做好学习对象的“引导”工作,以教导学,在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语言激励作用基础上,还要结合教材这一“纲领”,通过展示数学教材真实、丰富、生动、趣味等特点,让高中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探知。如“组合”一节教学中,教师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生活案例充满“兴趣”的认知特点,向学生设置了“现在有五个男生与六个女生,把他们分别按照一男一女的间隔进行列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该知识点的深刻现实意义,从而在情感激励下产生主动探知情感。又如在“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条件的感知,发现部分高中生对于如何有效探析该案例“手足无措”,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叠加”等知识点内容,并实时向学生指出:“解析此知识点相关的数学案例时,需要借助于转化的解题思想,以及正确运用及变换倍角公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知案例意图,并初步掌握解题路径,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探知。
二、利用教者指导作用,以教促学,让高中生有效解析数学。
教育学认为,教师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层面,还表现在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传授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等方面。教师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担负着指导者、解惑者、推进者的重要角色。“教学合一”理念,倡导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学习探知过程中,学习疑惑之处、解析困难之时,能够通过讲解、指导、点拨等方式,指引高中生深入思考、深度探究、有效辨析,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技能。如“已知有一个函数,其解析式为y=■,求其定义域、值域,并判断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案例讲解中,教师在解题思路的讲解活动中,发挥教师具有的指导作用,组织学生感知问题条件,学生探知问题内容后,认为“该案例涉及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解答要求,探究解析问题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指出:“本题中的函数是一个与余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要特别注意函数y=cosx/2与函数y=■的定义域、值域和各种性质。”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解题要求开展探析解题思路活动,学生在探析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对“如何解析复合函数的相关性质内容”产生“疑惑”。教师进行指点活动,向学生指出:“要正确运用数形结合,化归,以及集合等方面的数学思想。”
三、展示教学双边特性,教学互动,让高中生深入学习数学。
笔者认为,“教学合一”理念,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展示了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与学之间的深刻互动性、内在互通性进行了生动具体的呈现。同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深入互动,是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最根本要求。传统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相互脱离,相互脱节,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教学双边特性渗透融入其中,使得教与学之间各自为政,缺少联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展现教师的主导特性,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决定了“教学合一”理念运用中,要渗透发展思想、遵循运动规律,将双边互动活动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生生之间的探讨互动,以及辨析活动,学生能够及时展示掌握知识的情况及解析问题的观点,同时,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习实情,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指导活动,为高中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进行科学指导,传授有效方法。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解题实际或疑难困惑,进行深入有效的双边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教与学之间的效能。如在“向量的应用”一节案例课教学中,教师针对以往学生在解答“向量的应用”案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对题意理解错误”解题不足,设计了“小明准备乘渡船,在水流时速为5千米每小时的河流中到对岸,现在工人师傅驾驶一条渡船以12千米小时的航行速度垂直于对岸行驶,试求出这条船的航行速度及方向”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析案例活动。部分学生认为该解题的思路为:“根据问题的题意内容,做出矩形图形,通过求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及角度就可以求出解题要求。”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辨析活动。有的学生持认同的观点,有的学生持否定的观点,教师结合这一实际,有意识地组织开展评价辨析活动,学生在讨论、争论中,形成统一的解题观点,一致认为该解题思路存在“未能正确理解题意”的缺点,应该“考虑到水流对船行驶方向的影响”。高中生在教师组织的针对性的讨论辨析活动中,对该类型案例解析方法有效掌握,同时在深入互动合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素养。
总之,“教学合一”理念,作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生动阐释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意义,高度概括了教学活动的根本要求。笔者在此仅作阐述,请各位同仁提出建议,为有效教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