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1篇

一、问:我心中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笔者在作文升格训练研究中向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必须给学生确立这样的一个写好作文的意识,树立一个好作文的标准。否则学生的作文就有可能是“任务式”的完成,写足字数会成为学生作文的唯一要求。而事实上,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都是想写好作文的,只是他们对好作文的标准缺乏理解,因而就冲淡了他们写好作文的愿望。

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强调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作文水平,给自己设置一个好作文的标准,而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则会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研究,去判断学生给自己设置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好作文”的标准是相对的,是动态的,根本上是切合学生实际,能够对学生的作文动机起到激发作用的标准。比如说笔者在研究中,一开始有学生提出了类似于这样的标准:我心中好作文的标准就是能拿高分。显然,这样的标准太抽象,没有个性化的内容。而这一学生的心理也暴露了学生普遍的心理,于是笔者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设定的“好作文”标准对于提升作文水平的意义……后来,又有学生写下好作文的标准:语句通顺流畅,没有错别字;能多用名人名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这一标准笔者作了修改:去掉第一个要求,因为他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保留了第二个要求,因为他平常的作文有些干巴巴的,缺少有思想的文字。

二、问:要写成好作文还有哪些差距

这一问是作文升格训练中内省策略的第二个重要步骤,是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文实际,并发现与自己心目中好作文差距的一个内省步骤。研究发现,当学生具有了这一问题意识之后,往往就能够客观地判断自己作文的实际情形,更能够从评判者的角度看自己的作文,这就避免了因“身在此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形。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全班讲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内省策略。

比如说,有一次命题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有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的一段:多少次我曾经梦想上台领奖,可每次学校的总结表彰大会中,我注定是一个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的丑小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愿望慢慢地淡化了,我似乎已经习惯了永远做一只丑小鸭。可有一次随父亲出去办事,看到父亲所遭遇的冷眼和无悔的付出,我忽然发现父亲身上有我想学的东西,因此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那就是我要重拾理想,登上心中的领奖台。

这样的一段内容应当是这个孩子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在内省的活动中,我注意观察他的内省过程,结果发现他有些无处着手。于是我提醒他:你想写出什么意思?你觉得你的意思完全体现出来了吗?如果你是一个读者,你觉得那时的你能读出作为作者的你所想说出的话吗?这一提醒,使得以前作文升格训练中强调的内省策略得到了强化,于是进入了一个反思的过程。这位学生较为聪明,因此这一过程进行得并不困难。但笔者还进行了一次提醒:经过刚才的努力,已经再次认识到了内省策略的作用。再回头看你的作文,还停留在写实的阶段,还缺少一种升华。你觉得这篇作文怎样才能更好呢?他思考了以后回答说:可以由一件事过渡到一类事情,以总结出一个更普遍的道理。我点头赞许,他于是就进入了第二个内省的阶段。最后,他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将想说的话说出来,其实也是给自己一种磨砺,一种信念,一种动力!而“行胜于言”,则更应当是说出心里话时的另一种提醒。人,正应当在这种说与行中砥砺前行!

三、问:何以能缩短与好作文的差距

寻找写好作文,寻找缩短与好作文差距的内省策略,相当于心理学中所说的关于学习的“元认知”,这种认知策略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也是比较缺乏的。事实上,传统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作文技巧的教学并不少,而笔者在作文升格训练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则是试图将学生的努力进一步清晰化,以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在第一点论述中提到的那位同学,当他确认了“多用名人名言表达内心思想”的信念之后,他也就有了推动着他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动力,而在这一动力作用下,他以后的作文就多了许多思想的光彩。而且非常可喜的是,他对名人名言的引用总是恰到好处,这说明他不只是生搬硬套,而是真正理解了那些语言以及所使用的语境。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2篇

前一段时期,中国养生领域出了许多“名人”,各领几何时,便被媒体围殴,销声匿迹。但仔细观察事情的来龙去脉,深入分析诸多“名人名言”,我们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养生主张都是引导人们相信某个养生技法,无外乎吃什么食物,按什么经络,做什么动作,诸如此类。这些方法和做法有的未必有什么不当,错在把这些方法和做法绝对化。这些人除了唯利是图之外,从思想方法上看,就是把中医养生理论的整体性割裂开,把中医养生理论的个性化变成了绝对化。正因为如此,所以更有欺骗性,而媒体却没有从思想方法理论根源上进行拨乱反正。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这些养生“名人”倒下了,但是,引起养生乱象的思想根源还在,许多“候补名人”还会前仆后继,不断改头换面出现。他们的养生教条还会有市场,还会祸害社会,危害人们的健康。我最近浏览互联网上的养生保健网页,发现类似这些“养生名人”的养生方法比比皆是。互联网追求点击率,它在互联网上的大量存在,说明还有市场。

养生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是基于人是一个整体,不仅是由各种器官和系统组成的具有生物完整功能的有机体,而且更重要的人是有意识、有思想、有感情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组成的统一体,各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甚至整体。

学习养生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养生理论,认识到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纲举目张”,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养生方法所迷惑。人间正道是沧桑,养生过程中的任何投机取巧任何捷径都是不可靠的。只有在养生哲学的指导下,脚踏实地的不断践行,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天寿”。

养生哲学是人类关于养生的最一般规律的基本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养生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的必然延伸和体现。中国养生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延伸和体现。这些思想经过千百年实践和当代科学检验,证明是指导养生实践的正确思想。掌握养生哲学思想就不会在养生实践中被一些歪门邪说所左右,就会增强识别一些不正确的和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和做法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养生者。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3篇

2、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

3、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5、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美国牧师、演说家 比彻

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7、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8、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1、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2、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13、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15、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6、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7、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19、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20、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2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22、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荷马·辛普森

23、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2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25、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26、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27、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夏加尔(法国绘画大师)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以疑激趣 教师素质 教学实效

目前,我国高考制度未根本变革,高中教育仍受到升学率的制约,各学校竞争激烈,许多学校一到高二就开始文理科分班,非高考科目的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学生对各科的学习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不愿意在非高考科目花费多少时间,甚至有部分学生抱者拿学分混个及格就行的态度。近几年来,许多教师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新的教学方式尚在摸索之中,原有的应试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非高考学科的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宏观看,新课程改革需要高考制度、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机制进行相应改革。教师们无法改变机制,并不意味着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无所作为。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各地普遍实行“3+文/理综”考试方案,甚至有的省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减少了高考科目,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师生们的教学负担,为教师们实践新课程提供了机会。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愿学乐学,关键在于教师。在此我结合理科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疑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求知欲望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这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众多教学法中,疑问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切中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情感价值冲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问题”结合起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思疑、解疑。例如,在学习《政府决策》这一框题时,我结合东莞市政府“禁摩”的决策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政府决策的背景,决策过程是否体现了“民主化”、“科学化”?决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决策实施的实际效果等问题。由于这个情境设置与每个东莞人息息相关,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上争辩激烈。由于课时限制,一节课完成不了原定的教学任务,我安排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组成正反方进行了专门的辩论会。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更在辩论过程中提高了公民意识。

从教学实践看,“疑问”主要由教师提出,提问要讲究质量,要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这些“口头禅”式的问题,或能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都不会有兴趣。问题难度大,学生解答不了,怕出错的心理让学生退而舍之,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冷清收场。提问的量也要适度,一堂课不能变成提问课,提问太多,学生疲于应付,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太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和教师的设疑,更多的是体现编者和教师的理解和思考,为了生成某种观点。尽管教师会研究学生的需要,但未必能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清楚。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没有学生提问的课并不是一节好课,课后有疑进而思,思而有所得,知识才能深化拓展。如何让学生多提问,还要在教学中多总结经验。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学互动,合作学习,情境体验和教学生活化。一节课要使学生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必须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南京大学教育专家郑毓信教授认为,好的情境设置应该不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它不仅要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该在课程的进益步开展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德育实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与社会学科,高二政治教学内容包括《文化与生活》和《哲学与生活》两个模块,教材中有典型的故事、精美的图片、名人名言、诗词、漫画等情境素材。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还可以整合音乐、舞蹈、影视资料、图片等课程资源。利用好这些素材和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实效。在学习《文化与生活》过程中,我为学生们展示了国画、书法、建筑等经典图片,还播放了中国申请举办奥运会的一段宣传视频,精美的画面、优美动人的音乐、摄人心魄的动感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学生们为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吸引,也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一则故事,一条民间俗语,一首诗词,名人名言等,学生们都可以从中感悟到深刻的哲学道理。对于理科学生来说,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结合,抽象的哲理也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学习《物质与运动》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物质运动速度与时间的;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批驳芝诺“飞矢不动”观点,让学生理解相对主义的谬误。学习名人名言,仿佛是与不同的哲学家在对话,充满哲学思辩魅力的语言,使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总之,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思想情感的交流,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是抽象与乏味的语言组合,不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重视情感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标强调教育的主旨是要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和价值观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灵魂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得到启发,情感得到升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之所以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教书只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政治课成为乏味的道德说教。要克服这一弊端,关键在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抛弃功利主义思想,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丰富的学识和情感和更高的教学水平,对学生无私而平等的关爱等等,而这一切都体现在“爱”上,“爱”中有关切、期望、信任、理解和尊重。这“爱”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设置,也体现在与学生日常的接触交往中。情景设置中要以情生情,以情激情。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千手观音》的视频,残疾人精彩的表演,美仑美奂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灵极大的震撼。看完视频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点拨学生,使学生在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中升华了情感。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音乐公开课,有较高音乐素养的教师把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们带进了艺术殿堂,让人陶醉其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要以情动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正如一个对真善美没有深刻体验的老师,很难把真善美讲清讲透,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弦。一节课要生动有趣,更要有情,让学生感受到真情的存在,让学生的情感在体验和交流中升华。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学识和更高的教学水平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教学改革必然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探索,敢于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激发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无限活力。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信心;兴趣性;耐挫能力;良好习惯

一、引导学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过去学习经历中屡遭挫折的心理体验,自信心不足,自卑感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引导学困生学会全面而积极的自我评价。在看到自己问题和不足的同时,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我利用心理活动课和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自己。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积极的期待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长期以来,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受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负面评价较多,导致自信心不足。我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多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的话语。其次引导同学之间也要学会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周围的同学,使同学们在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中培养自信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通过“一帮一”活动,培养学困生的积极学习兴趣

为了让爱走进学困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我跟所有的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在学困生中建立“一帮一”活动,即一位任课教师与每位学困生结对,帮助他们,全面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品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建立这个活动前,我会将该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优点、缺点、存在问题、个性、思想品德、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写下来给每一位帮教老师。帮教老师就会有针π缘囟愿蒙通过定期谈心、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等方式来让他们的爱真正走进这些学困生的心灵。当然,帮教老师也会定时与我沟通,汇报他们的情况,我也会不定时地关心、肯定、帮助他们。这样改变了长期以来学困生被忽视、被冷落的状态,促进了他们积极情感的产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从多处着手,培养学困生的耐挫能力

学困生的学习意志较为薄弱,耐挫力差。怎样引导学困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呢?我的做法是:

1.学习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内心的意志力量

比如我利用黑板的左上角,在学生中开展每天一句的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的学习活动,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激励自己,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

2.利用榜样激励学困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以学生看得见、学得上的优秀同学来激励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的学生,学习优秀同学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和乐观态度,激起学困生的上进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困生。

3.组织活动,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

在体育活动中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研究:让学生在练习或学习某项技能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给予积极鼓励。结果证明:意志薄弱的学困生也能够顶住失败挫折的压力,战胜挫折或失败带来的打击,把挫折转化为继续奋斗和前进的动力。

四、坚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成学困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习惯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从细节入手,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后整理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上课认真听、及时记笔记的习惯,阅读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其次,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阵地在课堂,重要载体是教学活动。因此,我十分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班会课来探讨“我的学习好习惯”,让优秀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习惯;还通过小品表演、回忆录等,让学生体验不良习惯给学习带来的影响,以积极心态摆脱粗心、懒惰、马虎的坏习惯,逐步养成细心、负责的学习习惯。

五、营建积极的班级心理环境,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研究表明:乐观的学生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也表明:注重班级氛围建设的老师,能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微笑。在这样的温馨环境中,同学们积极、团结、互助、友爱、和谐。学困生若处在这种积极的心理环境中,也会萌发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自觉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充分相信每个学困生内心深处都有向好、向上的愿望和发展潜能,对学困生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就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6篇

1、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雨果

2、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

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斯宾塞

4、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卡尔波普尔

5、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爱默生

6、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爱因斯坦

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8、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作出的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王竹溪

9、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圣西门

10、科学本身就有诗意。——斯宾塞

11、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郭沫若

12、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斯宾塞

13、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斯宾塞

14、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穆尔

15、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高尔基

16、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达尔文

17、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居里夫人

18、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朱冼

19、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布鲁诺

20、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21、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高尔基

22、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的。——徐特立

23、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24、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钱三强

25、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霍金

26、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7、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何祚庥

28、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斯宾塞

29、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华罗庚

30、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约里奥居里

31、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卡尔波普尔

32、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钱三强

33、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王方定

34、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周培源

35、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彩。——谈家桢

36、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高尔基

37、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达芬奇

38、科学是埋葬形形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乌纳穆诺

39、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温伯格

40、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41、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霍姆斯

42、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培根

43、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44、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培根

45、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契诃夫

46、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看来大胆还是必要的,当然大胆要建筑在扎实工作基础上。——赵金科

47、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亚当斯密()

48、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卢嘉锡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7篇

1.面对小学生年龄小的实际特点,重抓“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其实,我国古代教育就已经认识到孩子的养成教育这一问题,经典名著《周易》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吕氏春秋・本生》也说道“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单纯,因此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们的行为举止、思想特点都是向周围的人尤其是大人学习模仿而来的。鉴于此,班主任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重点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他们未来的良好习惯和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以对他们起到模范作用,班主任是学校主抓班级管理的排头兵,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要切忌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对小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增广贤文》对这一做法提出了严重的告诫:“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可见任凭自由发展教育方式的后果严重性。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多和其他科任教师和家长进行广泛的交流,以对每一位同学的成长状况做全面掌握,从而达到三管齐下共同规范学生言行和纠正学生思维。科任教师是经常和同学们交往的对象,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日常工作的主导者,班主任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工作,才会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产生最大的效用。

2.应对教育发展改革新形势,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科学技术也被誉为“第一生产力”,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国家大力提倡改变过去的一次性教育,实行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一系列办法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帮助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前提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由强迫性学习改为自娱性学习。小学生的喜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从在他们的思维特点方面入手,发现其好恶,从正反两面促进他们的学习。同时,班主任也要将日常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诸如阅读方法、记忆方法、理解方法等,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不会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手足无措。

3.根据人自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发展的日益拓宽,促进其思想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人不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这样就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相反,只学会学习而不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在社会中是难以立足的,“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的故事足以说明类似问题。

如何促进小学生思想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教会他们对待生活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决心、处理同学间关系等方面入手做起。

信念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并由此促发对生活的希望。培养小学生的信念可以帮助他们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掘自我,从而树立持之以恒的前进欲望。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鼓励小学生,对他们的积极作为给予适当而有激发性的鼓励和评价,这是增进他们信念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有关战胜困难决心方面的教育。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在教室悬挂古今中外关于战胜困难的名人名言的挂图,或者给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或者利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来教导同学们,这样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开发智力、思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把这一主题融入其中,不但对学生个人意义突出而且还能有效遏制和降低校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笔者平时通过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或利用校园集体活动来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促进同学们之间关系的和谐交流。

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笔者就几年来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体验和方法进行了上述的探讨,希望能够和同仁们产生一些共鸣。

参考文献:

[1]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陈 涛.吕氏春秋译注(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书店编.增广贤文[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范文第8篇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之中,在其中作了积极的教育教学探索,本文主要谈谈在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个人看法,与同仁探讨。

一、更新自我观念

新课程倡导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借鉴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上,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宽阔的视野,聪敏的悟性。

第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第二、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调控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灵活处理学习中的特殊情况,促进学习进展,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多用“想一想”“试一试”“再想想”“再试试”这类语言,变注入式为启发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会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加工,通过分析综合自我增长知识,达到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记住己有的知识,而是要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成为主动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通过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生活和政治学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实践锻炼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实践锻炼”,是按照一定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没有实践锻炼,学生可能懂得许多“大道理”,如为什么要讲爱国,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为什么要艰苦奋斗,但却不一定有良好的奉献精神、自觉的劳动习惯和节俭行为,甚至出现“高分低德”的现象。我们根据教材行为要求,结合“规范”教育,开展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双学”奉献活动,以社会公益劳动、学农等专业生产劳动为主的操作锻炼,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行为。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因涉及面广、难度大,一般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提出建议,并参与、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实施。

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沟通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它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在实践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从中体验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加强情感教学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新课标对于情感态度的定义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关于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最终目的,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

(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