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方法;合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12-01

一、写人的方法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一般来说,在要求写文的题目中,必须要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点,鉴于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还不高,所以可以按年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写人的要求首先是写外貌,语言,动作,这些比较直观的方面,然后再上升一点,通过写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个特点,并尽量试着把事件写完整,写好。到了高年级,就要通过更多方面来刻画人物,从外在的上升到内在,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等,这就要求小学生们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写作逻辑和思维,同时还要通过几个事件来提炼一个人物的特性,要求更高,写作难高更大,但这种由易到难的方法,对于不断成长的小学生们而言,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前期的积累对后期的提高必不可少。

比如关于动作描写老师要强调两点,一是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二是要写准确,要找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再比如心理描写,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

二、写事的方法

写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们的科学引导了!

首先,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其次,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最后,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三、写景的方法

景物描写对小学生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壮丽的山河,奇妙的大自然描写需要丰富的语言和深刻的体验。所以首先写景前让小学生们学会观察,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角度不一样,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除此之处,还要借助想象力,在写景的时候,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力。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四、物品的写作方法

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就是物品最基本的写作方式,物包括动物,植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类型不一。大致而言,要写物,首先抓住特征。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 其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从外到内的顺序,或者从空间的角度,由近到远的顺序;最后要说的是,写物品也需要想象力,要让所写的物品更加具体生动,就要大胆想象和描绘,这样才有更强的感染力。

比如,如何写小动物?小动物是大多数小学生的最爱,那么如何描写小动物,可能对小学们而言就有难度了!小动物首先要写外形,静态时候的小动物的颜色,外形,个头等等,然后再看动态的小动物,跳跃,飞奔等等,这时候为了描写需要,就更要求小学生们使用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来为作文加分,让描写显得更生动,更形象。

再比如,我们每天身边有很多植物,小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花草树木的样子,但要将这些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大家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觉得没话可写,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关于植物的作文呢?首先要仔细观察。

在下笔之前,要引导小学生们针对性地观察植物,观察的方式从致有以下几种:

1、按形状,从外到内,先看外形,再看颜色,枝叶,细节特征,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2、从整到零,先看植物的整体特征,再看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同样做详细的纪录并可以突出感受深刻的一两部分。

3、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不相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 、关于“范式引领”

根据初中学段作文教学目标,先确立初中学段作文训练系列,构建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范式体系。如初一学年就构建了如下十个模块的范式:

细致入微地观察;真挚感人的情感;引人入胜的趣味;耐人寻味的道理;鲜明突出的特点;富有魅力的细节;扣人心弦的波澜;自然清晰的条理;灵活生动地联想;大胆合理地想象。

每一个模块下又将提供若干具体“范式”,如“富有魅力的细节”这一范式系列的具体范式有:刻画形象与表达真情;营造环境与渲染气氛;推动发展与促成逆转;反复强化与前后照应。在每一范式体系下,学生可以学习、借鉴自己喜欢的范式进行写作练习。

二、关于“路线导航”

系统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是站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法及应达到的写作水平的高度上,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从初中段学生积累较薄弱的学龄特点来看,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仿写文本,阶梯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指导和训练,并且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有准备地作文,才是真正达到作文训练目的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确定的导航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升。

“一个中心”就是以“读”为中心:读教材,读系列范式中的具体范式,读其他相关资料;“两个基本点”就是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选材的生活化原则,让孩子有素材用,有兴趣写,有意识地积累个性化作文的素材。二是技法训练的阶梯性和可模仿性原则,让孩子在“有话想说”的基础上,又有“法”可依。

三、具体实践操作

现以初一第一学期第一次大作文写作指导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只有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为此我们把初一第一次大作文的写作范式确定为“真挚感人的情感”。在这一范式体系下又有四个具体范式:热爱生活与多情善感;直抒胸臆与含蓄表达;记人传情与叙事传情;写景传情与状物传情。每种具体范式下都提供三到四篇不等例文。

苏教版七上语文教材《金色年华》单元,有的写童年趣事(《幼时记趣》),有的讲述少年读书生活(《往事依依》),有的展示少年立志成才的道路(《十三岁的际遇》),有的感慨童年沉重的往事(读本《风筝》《羚羊木雕》),有的讲述自己童年成长的心路历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选材上都集中在自己的童年时光,令人动容处,惟在其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为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篇目时,对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如何选择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及对材料如何做详略处理,老师都有意识地做了指导。这样“读教材”也为下一步的作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有了“范式”和“路线”的初步导航和引领后,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如下作文信息: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甜蜜,是苦涩,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幼时记趣》中的“青云白鹤”;《往事依依》中“国文老师”深情的诵读;《羚羊木雕》中“我”的愧疚与不安;《风筝》里“我”中年后依然挥之不去的沉重和悲哀……都是作者真情的回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用饱含真情的文字,记录下你渐行渐远的童年!

要求:以“童年”为话题,题目自定;600字以上;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在作文前老师又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做了如下具体的写作指导:先引导学生回顾所读课文(“读教材”),读“真挚感人的情感”范式中的四个具体范式及例文(“读范式及类文”),体会如何抒感(基本点一:技法指导)。然后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打开童年记忆的大门(基本点二:选材的生活化)。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回忆童年的游戏。孩子们很兴奋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常玩的游戏,竟然有三四十种之多。如:吹烟片、给蚂蚁搬家、卷心菜、水果蹲、红灯绿灯小白灯等等;

(二)回忆童年令自己记忆深刻的事。如:令自己感动、怀念、兴奋、激动的事情;不愉快的记忆,如懊恼、遗憾的事,等等。

在头脑风暴的刺激下,孩子们回忆起了好多事情,如:自己伤心时朋友的陪伴、雪天妈妈为自己买靴子、同学聚会的快乐、班主任老师的公平处理让自己感动;童年时和小伙伴们游戏的大院被拆的失落,搬家时与小朋友离别的伤心……

通过这样的回忆,孩子们写作的欲望一下子被激活了。在此基础上,顺势做了第三点指导――

本次作文要求选材真实,说真话、抒真情,那么怎么理解作文中的“真实”?

选材真实。写自己童年中发生的真实的事件,但对事件可以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做详略处理,在组材上可以正叙、倒叙、插叙,做好现实和回忆的穿插处理,不要写成流水账。

情感真实。“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真实的体会、感受,不虚假不夸大,健康向上。健康向上的情感应该是合理的情感,而合理的情感需要建立在对问题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

做了这样的指导后,学生当堂作文,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笔作文,不到一堂课的时间多数孩子就顺畅地完成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周末随笔中,好多孩子又写了关于童年的作文,显然孩子们还有好多话不吐不快。这样的作文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真正实现了“我手写我心”,因此孩子们爱写、喜欢写。作文,不再是让孩子们头疼的事。

第一次大作文后,应该说基本上达成了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选材真实、情感真实。但此次作文我们也发现了学生的不足:缺少打动读者的感动点。在对作文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作文不生动的原因在于细节描写上的缺失。随后我们针对这一点专门做了片段训练。可以自选话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题目做片断练习,如:《在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登上讲台(或奖台)的那一刻》《告别母校的那一刻》《得知―――的那一刻》。选出例文,师生共同揣摩优秀范例为什么能打动人。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节很动人。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联想、想象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运用,等等。在片段训练弥补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我们把第二次大作文的训练重点确定在细节描写上,话题确定为:“――――的瞬间”,在作文技法上和第一次作文形成训练梯度,进一步落实作文技法。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3篇

1.高中作文教学及修改的原则

在高中作文的教学及修改工作中,需要牢牢把握、灵活运用以下五项原则,才能真真正正地抓好高中作文教学及修改,让作文及早插上腾飞的翅膀。

1.1 坚持认真的原则

教师在实施高中作文教学及修改工作中,必须要德艺双馨树立威信,几乎所有的高中作文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那么就会理解德艺双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德艺双馨,既是一位品质好、又是一位业务强的好老师,甚至是多才多艺、"万能的",所以高中语文老师的第一技巧就是树立威信,而这一威信是以品质和才学做基点的,有了威信学生们自然会支持你,作文成绩才能真正抓上来。在认真原则的坚持和实施过程中,最初伊始,对每一个高中生的作文都要逐字逐句地要求,逐字逐句地修改,从而有效地掌握好每一名学生的作文状况。

1.2 坚持仔细的原则

这种仔细就是要春风化雨地建立感情,在日常授课和交往的过程中,在作文的教学和修改的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尽可能与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为作文教学和仔仔细细地修改作文,为学生们匡扶阙失、弥补不足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是个别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作文老师也要尽量和风细雨地去交流、去说服,不能急躁暴跳、恶意中伤,那样会毁掉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影响学生们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是要广大作文教师在完成"闻道、授业、解惑"这份天职时,要春风化雨地去教诲,与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广大高中生快快乐乐的学习作文,与作文共同插上飞翔的翅膀。

1.3 坚持时效的原则

即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及时把修改的意见和结果反馈给学生们,这就是高中作文修改的时效原则,也是高中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还要在修改和批改作文中建立起奖惩机制,即通过奖罚分明来实现公信,要想让作文教学和作文修改取得最大的成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就是说一旦制度形成后,学生们就要按照制度去严格执行,而且在违反制度和不遵守制度时,也要按照制度进行责罚,对遵守制度的优秀学生还要予以适当的奖励。这种有赏有罚、赏罚分明的作文教学和修改机制,是保证作文插上升格翅膀的重要前提。

1.4 坚持创新的原则、

在高中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中作文修改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所实施的创新原则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创新修改就保证了高中作文修改的与时俱进性,也充分保障了高中应试作文与时代脉搏的紧紧依偎,把握住和扣准了时代的气息,而且要在作文修改奖罚制度的基础上,令行禁止形成创新机制,很显然,如果作文学习成绩上不来,一切都显得有点夸夸其谈,而创新正是提升高中作文成绩的一个有效保障。

1.5 坚持科学的原则

在高中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中作文修改过程中,科学教学、科学修改、科学提升教学成绩,这三个"科学"牢牢地稳固住了高中作文教学及修改的基石,紧紧地跟随着高中作文教学的节奏与节拍,尤其是实现了同心同德的高中作文教学科学管理之后,教学和修改一切都会正常运转、一切都会井然有序、一切都有条不紊,从而构建起高中作文修改的一个高质效、理想化的教学模式,让作文修改的升格翅膀去自动生成。

2.高中作文修改的相关建议

针对高中作文的教学实际,结合高中作文教学和修改经验,提出以下几条成功的建议:

2.1 要有全面性修改,让高中作文在修改中查缺补漏

在作文教学之处,要实施一个全面性的修改,从而根据学生们的作文特点、作文缺点进行摸底,为提升广大高中生作文水平奠定基础。例如,在《亲情》作文教学中,毋庸置疑,亲情是一个人生永恒的话题,必须要在学生们执笔写作之前认清、认准这一点,让高中生懂得把贯穿在生命的整个过程的亲情写得淋漓尽致,在修改类似作文的时候,首先要检查有没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类关于亲情经典语言的引用,有没有写出对亲情的讴歌,有没有写出对亲情的寄托,是否树立出文章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亲人形象……这些都是全面修改、评卷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对文章的字词、文章的句子进行修订,为学生们来一次全面的查缺补漏,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对症下药。

2.2 要有针对性修改,让高中作文在修改中惩前毖后

针对性修改一直是高中作文修改教学中一项有效的举措,已经被广大高中作文教师所广泛使用,还需要在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得到更为深入的推广。例如,还是以《亲情》作文为例,针对性修改包括讴歌对象的把握,亲情寄托的层次安排,亲人的相貌描写等,都将是针对性修改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尤其是在亲人形象的塑造和人物相貌的描写上,将是写人叙事文章中首当其冲的针对性修改和作文提升内容。

2.3 要有实效性修改,让作文水平在修改中逐步提升

高中作文的实效性修改就是要边教变改,让学生们在立行立改中取得真正的提升。例如,在《亲情》作文修改教学中,针对相貌描写、语言描写、情节描写等进行修改,然后在接下来的诸如《母亲》、《父亲》等类似的作文中检验相貌描写、语言描写、情节描写等写作技巧的应用程度,一方面,在立行立改的作文中,及时弥补不足和缺陷之处,并且在改革进程中予以完全改正。另一方面,对随时发现的问题要随时纠正,对随时出现的纰漏要随时弥补,总而言之,就是要高中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做到立行立改,把作文修改推向深入、推向成功。

2.4 要有目标性修改,让作文水平在修改中展翅飞腾

就是在高中作文修改教学进程中,树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梯次推进、梯次提高,让广大高中生在计划、有序中提升作文水平。要抓实抓牢,一定要在作文写作上下功夫,在作文修改上下功夫,在边学边改上下功夫。要求深求透, 全力提高作文教学和写作水平,让每一名高中生的作文都插上升格的翅膀、成功的翅膀。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描写人物;小学;作文

一、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增加描写的生动性

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外貌的描写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有利于烘托人物的精神品格,塑造人物的灵魂。例如,“我的同桌是一个很可爱的姑娘,她的鼻子小小的,耳朵也小小的,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透着一种小聪明的感觉。红彤彤的小脸,总是鼓成一个包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很喜欢哇哇大哭,有时候真拿她没办法。”这段描写从“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喜欢哇哇大哭”可以看出她有点不讲道理、怕挫折、怕困难。又从“炯炯有神的眼睛”里看出她十分的水灵和可爱,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小女孩有点野蛮却又十分可爱,让人感觉文中的小女孩实在让人爱恨不得。其实,从侧面去表达一些事、一些情,更添生动。

二、把握人物语言的描写,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把握语言的描写,更能直接反应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背景、地位、品质和性格等等。如,

在庭外的大树下,爷爷总喜欢跟邻家张爷爷“杀”一局。

“老张,快快快,别磨蹭了。”爷爷摸着胡子,兴奋地说。

“偏不,我就不行,你这就赢了。等我想一步,再杀你个片甲不留。”张爷爷瞪着眼睛,愤愤不满地说。

从对话就可以一眼看出,爷爷和张爷爷都是属于老顽童的一类,孩子气的爷爷十分热衷于象棋,而且,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最好让人物“自己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加上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笔下的人物才更具立体感,文章显得真实而不做作。

三、注意人物神态的细节,才能形神结合起来

神态可以更加突显人物个性,给人一种真实感,使文章生动、形象。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恨,多多少少都和神态有关。所以说,神态的塑造,是描写人物的重点。如,“她双手紧紧抓着他的衣服,脸色白得如纸一样,额头上的冷汗一滴接着一滴,身体微微颤抖着,眼眶都红了,却忍住泪水,迟迟不让它落下。”这写出了女孩的悲伤和疼痛,从神态上描写的悲哀,更触动人心。

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必须让他们学会从外貌特点、语言、神态上入手,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能力;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29-01

1 词汇积累

要想写好作文,词汇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文写作中若是没有词汇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初中生处于十三四岁的年纪,所以并没有很丰富的词汇,在平时必须做好词汇的积累。例如有一次在写"关于大自然"的作文的时候,虽然大千世界是非常美丽多彩的,但是学生写起作文来却并不能将大自然的美写出来,主要是学生所积累的素材较少,例如"傍晚"一词,很多学生只会用"傍晚"这个词,其实还可以用"黄昏"、"向晚"等词。这便是对词语没有很丰富的积累。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以下几点:

1.1 鼓励学生周末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借书阅读,当学生在看书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的了解一些词汇,也许有些词汇他们觉得很陌生,但多见过几次便会慢慢熟悉,这种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成效比较好,同时学生在看书籍文章的时候还可以了解许多其它的知识。

1.2 列举一个词,让学生去扩展,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夕阳"一词,还可以用"斜阳"、"落日"在表达,这种方法短期见效会比较快,但是对于学生整体水平提高见效却不大。

1.3 列举一个字,让学生自己组词和扩展,例如"望"这个字,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仰望"、"凝望"、"盼望"、"期望"等词。这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比较相似,两种方法可以放在一起使用。

2 学会深析题材

很多学生写作常常会被评论为写大意,那是因为对题材的分析不够深,不够透彻。对此可以用不同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题材能力。先从简单的训练起,让学生写一件物体,例如苹果,"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让人看起来非常有食欲。"一件物体可以让学生慢慢写深,变得越来越具象。

对写物体写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对简单的小事件进行描写,主要描写事情的经过,让学生尽量把事情写详实。实事新闻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但是毕竟中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且学生并不喜欢看新闻,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部分新闻来让学生分析,例如,最近比较热的新闻"新交通规则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让学生来评论这间事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生深析题材。建议将分析实事新闻划分在描写小事件的训练里面,主要以描写小事件为主,其中夹杂着分析实事新闻。

利用生活来思考,例如,老师提出问题"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学生每天都会过马路,其中是否有闯红绿灯。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有感而发,加进自己的思想,所写出来的作文也更能反映学生的思想。或者,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了解别人的想法,写出来的作文就不再那么"干涩",没有味道。

3 重视灵感

"灵感"是作文中经常提到的词。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有灵感则会写得非常快,非常好。若是没有灵感,则会写得很慢,并且比较差。灵感主要是能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当学生有灵感时,能够超水平发挥,或者发挥自己90%的水平,如果没有没有灵感,则连自己正常水平都难以发挥。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某类作文写得很好,某些作文写得较差。找他们了解情况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对某些题目或主题会有灵感,某类主题没有灵感。还有许多同学反映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灵感,不写作文的时候灵感却经常灵机一动的出现。

培养学生的灵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入手。

3.1 随笔而记。灵感往往"采不可遏,去不可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因此,必须随身携带纸和笔,一但有灵感就随时记录下来。

3.2 开展讨论。可以选择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对作文题目进行讨论,当学生和同学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每个人对题目都有不同的看法,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往往能使自己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序的束缚,启发自己思考,使头脑一新,从而捕捉到灵感。

3.3 写作文前先思考。当学生在写作文前可以建议他们先花几分钟思考,而不是提笔就写,遇到不会写就随便写凑字数,学生先花几分钟思考反而能激发自己部分灵感,更有助于写作。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6篇

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两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1 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1.1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1.1.2 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

1.1.3 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

1.1.4 空话、套话多。

1.2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

1.2.1 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

1.2.2 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

1.2.3 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

1.2.4 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1.3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2)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3)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1.3.2注重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1)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2)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3)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2 修改能力的培养

2.1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2.2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

2.2.2 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

2.2.3 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2.3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2.3.1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3.2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7篇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范文第8篇

一、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描写及其文化内涵

二、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背景

“血腥”,本词原指血液的腥臭气味,后来还用以形容战斗或屠杀的残酷。也可表示场面的惨烈。近几年由于翻拍名著的热潮一次次涌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被翻拍成电视剧,其中就不乏像《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四大名著。而其中对于新版《水浒传》翻拍过程中,对原著的极大还原,也使得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水浒传》里有不少凶杀场面的描写,甚至吃人肉,开人肉馒头店等等。我们《水浒传》的研究者,或熟视无睹,讳莫如深,或严厉谴责,“残暴”、“血腥”、“杀人魔王”。但是,这都不能解决问题。《水浒传》里的残暴、血腥描写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乱杀人,吃人肉对不对?当然不对,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读者在读《水浒传》时并不觉得恐怖?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2011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本文是该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研究课题

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本人串报的课题《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获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2008/02/176。现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中学作文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能够在中学学段里大面积地使每个学生作文水平取得达标或超标成绩的一种作文教学。

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随意无序、低效无效的教学现状。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包含了有效教学的五个主要理念,即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时间效量,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或量化,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

课题主要通过以下层面探讨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即“(1)读写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2)“生活作文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作文有效教学”,(4)“高考作文复习命题、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5)“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关于“读写一体化”的研究重要观点有陈文娟在《高中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的裂缝及整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07年1期)一文中表达的阅读教材在选文时要以写作训练为基准的观念。郭志荣老师力图探讨一种阅读课和写作课互动的路径。在“感受——领悟——积累——汲取——迁移——表达”中,使读和写、汲取和表达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既为学生打下精神种子,又达到表情达意,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10期),这是对叶圣陶先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论”观点的深入探讨。

2.关于“生活写作一体化”的研究。有潘新和提出的“贴近个性化生活的写作观”,他提出“写作需要贴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个性化的生活。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人的生命化。”(《福建教育》2005年)叶黎明、种海燕则认为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活贫乏”的问题,更是“认识贫乏”的问题,“学生生活扁平化和精神贫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造成写作没什么可写的直接根源。”(《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1期)四川董旭年老师则又从“说写生活化”角度对生活写作一体化作出了更广泛,更具体的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2期)。程红兵从“作文是中学生个体生命整体成长性、创造性表现,作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和呵护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的角度表现出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6期)李斌辉从“中学作文要弱化写作的教化,载道功能,强化写作的自娱,宣泄作用”角度,表达了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讨。(《教育评论》2004年2期)毛荣富则从三种体验(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表现独特的个性体验,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为写作内容的角度隐含了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郑桂华、王荣生等人编拟的《写作单元样章(上)》(《语文学习》2006年10期),表现出了写作教材编制中对过程互动的关注,但样章对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或程序性知识,对作前、作时、作后的互动性探讨尚有强化、完善的较大空间。

4.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研究,重要文章则有程慕宏从科学地命制高考作文命题从而良性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角度所作的探讨,(《学语文》200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9期则集中选刊了一组总题为“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谁是谁的风向标?”的系列文章,集中探讨了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教学的和谐问题。

5.“作文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应该说成果颇丰,重要的有福建俞发亮汇编的中学生有争议的文章集,有许国申被大资料复印中心转载的题为“中美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比较”。作文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涉及作文教学的诸多方面,可以揭示共性的问题,可以呈现个性化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从“读写一体化”、“生活写作一体化”、“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高考作文、复习命题与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作文典型案例”等五个层面立体深入地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师生共同构建出能够在中学学段里大面积地使每个学生作文水平取得达标或超标成绩的理想作文教学模式。

内容与重点:

①读写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②生活写作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③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④思维训练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⑤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⑥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其中③⑥是研究重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是围绕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分别以“读写一体化与有效电学作文教学”、“生活作文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思维训练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等层面为研究切入点。遵循行为研究的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完成相应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大致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4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问卷。了解师生在作文教学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组织申报立项工作;

2.初步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1)举行课题开题活动,邀请专家再次论证方案,并成立专家指导组:

(2)子课题分工,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方式;

(3)初步小结子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交流各自成果:

(4)向专家组报告阶段研究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

3.深入开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

(1)完成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1—5册)的编写任务,并交出版社出版:

(2)汇编“作文教学典型案例”及相关教案成册。争取公开出版:

(3)其余各子课题完成中期报告,发表相关论文:

(4)举办中期成果汇报展出活动;

4.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效果;

(2)整理汇编课题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终结报告;

(4)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主要有:

①潘新和《中国当写作作教育史》福建人民版1997版:

②章熊等《中国当写作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版2000版:

③王荣生等《写作单元样章》《语文学习》06年10期:

④浙江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专题组“xx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有关中学作文教学部分:

⑤国外作文教学相关研究成果;

⑥有效教学理论。

参与研究者要有阅读后的读书笔记撰写和交流。

2.调查法。调查组成员坚持听课、蹲点制度,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各方面反映,作专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成果。

3.个案研究法。确定重点实验班级。重点实验项目,发掘提炼。系统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写出典型个案的分析报告,作为课题研究重要构件和深入探究的案例依据。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使之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有利条件,并使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利于鉴定与推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读是写的基础”。“读”是阅读文本,滋养精神;“读”是提升精神,激发表达;“读”是感受范本,模仿表达。

2.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培养对生活独到的思考力,使作人一体化,是作文生活一体化的含义。

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更加关注作文前,作文时,作文后的每个过程,更加关注作文是作者与范本、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4.高考作文复习、命题必须与日常作文教学构成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日常作文教学呈现有效有用的状态,教考一体化、和谐化是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5.典型案例使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既关注面上的共性问题,又深入点上的个性问题。

创新之处:

1.如此全方位地挖掘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互动性、过程性是可能的创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