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雷锋的作文

关于雷锋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雷锋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雷锋的作文范文第1篇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三月,爱是一种责任》又是一个阴冷的早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温暖的心情。每年的三月,我们都会在温暖的春光中想起一个名字——雷锋。虽然,那是一个已离开我们45年的名字, 但是他的精神从未走远。

不知道在场的同学哪位还能说出关于雷锋的事迹?是的, 我听到一些声音,学习雷锋,太老土了吧 ?是的,雷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做过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 却彰显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他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处处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一个普通的战士用真诚打动了一切,用努力感化了几代人。他不仅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与喜爱,也让全世界为他所倾倒。近年来,美国纽约市有1000多名青年自动组织起来,在衣服上印上“学雷锋”字样,日夜值勤巡逻,护送老人、牵小孩过马路,保护市民安全,被市民赞为“守护神”;在泰国,政府把雷锋事迹印成小册子,作为道德风尚学习的教科书发给国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外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可见雷锋精神已经走出了国门,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发光发热。

4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多少事,我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了多少变化。但是,我们心中的雷锋没有变。这是因为:我们心中对人的美好道德情操的基本标准没有变,我们对好人的渴求没有变,我们对于自身的责任及要求更加没有变。

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总喜欢赞美花的美丽、云的悠闲、太阳的灿烂,也许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花有结果的责任,云有下雨的责任,太阳有光明的责任。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责任。其实,你能从爸爸妈妈逐渐增加的皱纹里认识责任,你也能从老师期待的眼神中读懂责任,你还能从自己获得的张张奖状中理解责任。

那么作为鄂东高中的学生,责任又是什么呢?同学们曾经得到了那么多来自他人的关爱、教养和帮助,所以,大家应该在成长到足够的年龄时,一样一样地,把这些回赠给社会,回赠给身边的人。在学校里,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这就是你的责任;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长辈削一个苹果,承担一些家务,这是你的责任;走出家门,无意中损坏了公共财务,主动得承认过失并积极的补救,这也是你的责任。将来,建设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是你的责任。希望大家从小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像雷锋一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个温暖的三月,在厦外的校园里,请每位同学记住以下几件事:为学校做一件好事,遇见老师问一声好,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帮助一位困难的同学,在家为父母做一件家务。除此以外,每班要出一份以学雷锋为主题的黑板报,召开一次“雷锋精神永恒”主题班会,举办一次整洁校园的卫生文明活动。

40多年来,每一代少年、青年心中的雷锋,都有着同样一张年轻的脸;雷锋,无声地帮助我们明白:人应该怎样生活;雷锋,给我们人生的早晨,添上了一抹温暖的颜色。

愿雷锋精神之树永远常青,愿学雷锋活动永远兴盛。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雷锋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正确理解;“象”的还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43-01

语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它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描述生活百态。同时它也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科目,它除了要求我们学会基本表达外,还要求对于学生的思想感受、人情世故等等关于情感内在的东西有所形成与提高。

一、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所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总会感到教学过程中的力不从心,比如有些时候自我感受难以真实正确地传输给学生,情感达不到共鸣。有时候自己已经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课文,但学生往往表现得无动于衷;有时候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在表达,但学生体会领悟的却很少,课堂气氛达不到预设效果。孩子们的习作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他们感受不到一些浓郁的情感或者感受到了却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也就是说,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事、情都已习惯成了麻木,成了理所当然,缺少了激情与发现,从而也对人情世故、世间万物缺少了观察研究的热情,最终情感的萌芽也无法茁壮成长。

孩子们一开始的情感体验的积蓄是空白的,是由之后大人的影响而渐渐形成。入学后,很大一部分情感体验的积累都是需要老师引导才能真正完成的,如果老师引导好了,那么学生也会得到丰富的感受与体会;如果老师忽略了这方面的引导,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很难达到合格。对于我的学生情感体验的现状,我也不得不投入深刻的反思。在平时改作中总是让人觉得学生写的作文叙述太过麻木空洞,没有那种真情实感的充斥,让人一读就容易归类为流水账,一直在找原因,很多时候甚至还会埋怨孩子们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这几天看了王崧舟老师的一本书,才恍然发现正是自己教学上的缺陷导致了学生现在这样的学习状况。

二、对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把平时的一些现象用一些语句感受来概括外,还应把课文里的一些感受再还原成我们身边周遭的现象体会,这样才能比较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已经聪明到了会用词语短句直接形容概括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比如说《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一些句子的体会在学生的回答中就浓缩成了“令人愤怒”之类,这样的答案不能说错,但总是让人觉得似乎太过单薄。记得我上小学那会,语文老师在上课最后总会给我们得出个课文中心,然后抄在黑板上,一到临考复习时同学们就死命地背被这些。正所谓中心都抓住了还怕考试出什么花招么?似乎一切题目只要是这篇课文的大致就能用着课文中心思想来打发了。比如写到关于雷锋的题,我们就直接可以定义成“助人为乐”,大致就会对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填鸭式教育”,为了应试教育,过去的教师和学生也是找尽了捷径。而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经教育改革后变得有些好转,但就如一湖泉水,上面长了水藻,想立刻清楚掉也是有难度的。一贯以来的教育模式让老师和学生都偷懒了,从第一级直接跳到第三级,还没好好体会感受就已经可以死背课文中心了,就如拔苗助长一样,长是长出来了,却是“死”的,而且“死”的还差不多是同个样子的。

三、语文教学中应该还原课文中的象和意境

教学中,我们应该从课文中的语言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的象,再由这些象形成一个意境,让学生在这种意境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把这“海带”给泡开来。比如六年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可能就有老师会根据字面意思引申理解,跟学生解释为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磨难。意思虽然没错,但在情感体会上却欠缺了很多,像是病人苍白的脸,失了生气。学生虽然大致地理解了意思,但对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人的脸是饱经风霜的,却没有再深入地思考。语文本就是缩了水的现实,它记载下了当时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但终究无法真实正确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完全地展现给读者。如果我们不去深入地了解与体会,读到的东西也只能是皮毛。所以还原当时的“象”是我们深入课文所需做的首要之事。又如另一个事例,同样是理解这个“饱经风霜”,老师先让大家说说平时见过哪些饱经风霜的脸,再说说这样的人其它身体部位又有什么特点,或者讲讲他们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等等。从身边的发现作为切口,再回到课文,想一想猜一猜课文里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的主人又该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一个人。这么一来,学生对于饱经风霜这个词也就有了比较通俗的理解,而不会单从字面上去硬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