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考试的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1篇

考试前不能太过紧张,要放松放松,但也不能太过于放松的。对此我经历过几场考试,因为紧张或放松过头的而导致发挥失常的也不少。比如说初一时我考前整天都在背笔记和初二时考前整天都在玩手机时而考砸的考试。

我自从上了初三,知道太过紧张不好,但我的成绩依然徘徊在400分前后(总分800),最高一次也不过是420,但上学期最后一次期末考,我不是很紧张也不算很放松,却感觉思想豁然开朗,仿佛做题能刷刷刷地写好,对此我小心翼翼,怕把这难得有的感觉给消失没了,不得不说,这种感觉使我期末考直接彪到近500分,这样大家就大概知道这种感觉的好处了吧。

关于各科目的,尤其是语文,我想说,大考前关于别人的作文万万不能看,因为看了会代入你的思想中,而你又不能抄作文,万一你看的作文的印象被脑子记住而写了下来,那就差不多完了,抄袭,可是要扣掉不少分数的呢。关于物理化学历史政治语文除作文外的题目都要靠平时积累,省得到时候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还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记忆并不能给你带好成绩。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高考是指挥棒。但我们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却出现了极其荒谬的情况,二十几年前,就有著名作家王蒙做高考试卷不及格的传闻,近几年有作家的文章上了高考卷,作者本人做分析题也不及格,只能感叹出题人“太有才了!”有作家不客气地指出高考作文题目:有情调没情怀。“而有学者指出:据保守的估计,语文考试,50%以上考的是‘伪语文’‘伪能力’。”(潘新和,2009)

“‘差生’韩寒不止一次地讲过,语文里面,除了作文好,还有什么能代表语文好?的确,没有比文章更好的一种形式能包容语文的十八般武艺了。……所有的语文知识,只有当你在作文时能十分自然而且恰到好处地运用,那么才是你自己的‘知识’。”(潘新和,2009)而关于我国优秀诗文、传统哲学的阅读、传承,显然是弥足珍贵的。“简单说,‘学文用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戴汝潜《标志性的教学研讨》2013年本期)

找到测试语文水平的方法,并非无路可走。我们从最近几年名校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中,看到某些回归的光亮;我们还从国家公务员招考的“申论”写作考试方式中,看到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检测语文素养的考试方式。“我特别欣赏公务员招考的‘申论’写作考试题型。它可以真实的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还有真正的实用性写作能力。‘申论’写作的考试方式就可以完全杜绝‘应试’的弊病,它要求的是真正的知识能力的积累,无论你怎样强化训练,在这种考试面前,都会原形毕露。它要求的只是考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综合语文素养的积累。”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3篇

从2004年开始,作文考级中心组织十二届“作文考级暨现场作文大赛”,涉及范围达20多个省,200多座城市,考级单位达400多家,参赛学生已累计达50万人次。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吉林省教科院普教所连续两届引进作文测评系统和“作文考级暨现场作文大赛”统一试卷,对吉林省近5万中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等级测试,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作文考级是依据“教育评价学”的原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关于“写作评价建议”,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各个年级段设定的阶段目标,参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写作方面的相关要求,对学生作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按级别设题、实施闭卷考试、阅卷评分的方式测定等级,它是对学生作文等级水平测试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有效途径。

作文能力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必要的基础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本领。作文考级作为作文能力的检测评估方式,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作文考级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宗旨,对学生作文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和体验生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识字、用词、造句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行为能力,读写结合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使之全面发展。

通过定期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对学生作文能力进行设定,激发学生学写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从此不怕写作文。作文考级既重视语言的考察,又重视思维的考察,而且还可以通过内容考查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从而促使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思维能力,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作文考级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对能写出思想深刻,有独创见解,有创意、有文采的好作文,予以特别关注。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般而言,作文复习备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依据:一是自2004年正式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二是语文考试大纲,三是上一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前两者是理论性的政策依据,后一个是现实性的实践依据。有了这三个依据,才会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和可悲。

(一)《课程标准》是新世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目标、评价方式等的纲要性文件,其中虽未正面涉及高考,但有关写作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其实已对近两年的高考产生了潜在而又现实的影响。梳理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与认识――作文的“本”与“源”。写作的源头活水应是现实生活,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之所以成为一种令人忧虑的普遍现象,是因为缺乏丰厚的生活积淀,三点一线式紧张的学习,单调的重复,程式化的训练,割断了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养料的脐带,为此,《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

为打开学生眼界,提高其认识水平,增强认识能力,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学生应该“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要求,

3.道德与审美――作文的灵魂与品位。道德是一种美好高尚的人性,是对人的行为的最高要求,也是最低要求。语文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对以中华民族道德伦理为核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虽然我们不主张文章中人为的、刻意的道德说教和泛道德化的倾向,但提倡文章要表达作者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性修养。大凡好文章都能以其情感的美好而给人以道德的启迪和提升。关于审美,不独阅读教学中有,写作教学中同样存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课程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表现在写作中,就是能以审美的眼光来对待作文这个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让写作过程成为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卞树荣(2006)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大学体验英语》的实用性;邓贤贵、张坚(2007)论述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全新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均在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华荣(2008)在内容组织上论述了《大学体验英语》交际内容的实用性;魏琳(2009)通过调查发现,从学生的选择上看,语言的实用性已被摆在了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应试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与人交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甚至同专业挂钩,达到学以致用;王帅(2009)指出《实用英语》的实用性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如于海艳(2005)、迟欢玲(2006)、胡学方(2007)、翁义明及陈兰芳(2008)、袁在成(2009)、郑映雪(2009)等在这方面均有阐述。

至于考研英语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某一年考研英语作文的点评,如曾微(2006)、许建平(2007,2008,2009);如何提高考研英语作文的应试技巧,如王静(2005)、吴蓓蓓(2005);分析考研英语看图作文及相应的对策,如杨小蛮(2005)易立梅(2008)等也曾有论述。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学者从考试的视角来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尽管滕德明等(2006)从教材编写中的原则、需求分析和实用性角度,在分析了2001至2005年5年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和在对学生、教师、社会的需求的分析后,指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实用性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此研究仅仅通过2001至2005年5年间的考试英语写作来研究了就某一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这尚不能足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作文的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

通过对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归类,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书信类、应用文、描写文、图表类等。在这些题材当中,以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居多,图表类则显得过少。

然而,从历年考研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看图作文得分不高,考生普遍反映此类作文很难。为此,很有必要对此类作一些简要分析,看图作文可以分为图画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杨小蛮,2005):(1)图画式作文是用漫画、照片、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画蕴涵的寓意或者思想内涵理解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更偏重学生的总结能力;(2)图表式作文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表中的数据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由于图表是数据的形象化表达,更偏重于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归纳能力。而这正是众多考生所缺乏的知识及能力。图表类作文,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不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类似的图表也极少出现。由于题型不对口,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与命题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任荣,2001)。另外,根据最新的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在英语的写作A部分,今年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内容,并且在大纲样题中有所体现,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体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的讨论

由于受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笔者教学中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对翟象俊及李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体裁进行统计。

再看由宁春岩主编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的体裁。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问题,下面就《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专门涉及到写作方面的内容逐一统计如下。

《大学英语》的第一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使用连词、缩写句成词(组)、从句、简洁写法、从属连词用法、省略法、简洁表达法、同位语;第二册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包括连贯、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由主题句引出段、 从属连词和关系代词、句子逻辑顺序、词和词组及从句的并列写法、转折等;第三册的写作,从连句成段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其中的第5、6单元有看图作文;第四册的写作,从基础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第7单元有看图作文。

而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写作练习分为一般写作(General Writing)和实用写作(Practical Writing)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第一、二册的一般写作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第三、四册以段落、篇章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就应用文写法(Practical Writing)而言,涉及如下的内容:第一册有名片、道歉信、海报、 储蓄表、订单、体育比赛安排表、通知、邀请函,第二册包含了入学申请表、个人广告、旅游保险、贺卡、健康表、私人信件、网络布告,第三册则有会议邀请函、获奖证书、广告、论文征集广告、网上课程安排、旅游行程安排、公共预警通告()、政府通告(反战反暴力游行),第四册安排了工作广告、演出安排表、投诉信、招聘广告、道歉信、问卷调查、保险单填写、提纲写法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文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作文的题材主要以写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为主,偶尔出现图表类和应用文类的作文;考研英语作文主要是图表类作文和应用文写作,从2010年开始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题型。这两个对教学起很大指导作用的考试在写作方面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考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而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四六级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所给的题目用英语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题材多为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而考研英语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因而题材多为图表类作文。一套讲究实用性的教材在写作练习部分应该注意两者兼顾。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写作方面内容的统计可见,《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较之于《大学英语》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注重实用性,也就给予应用文写作更多的关注,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极为重要得。然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极少涉及看图写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这方面的练习几乎为零。就考研英语写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需要考虑到考研英语写作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要增加看图写作及如何提炼文章的摘要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考研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近2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中与英语写作密切关系的内容,并就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邓贤贵、张坚.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职业时空,2007(23).

[3]华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浅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魏琳.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谈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5]王帅.高职《实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应用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6]于海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应试策略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5).

[7]迟欢玲.如何写好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J].英语自学,2006(11).

[8]胡学方.从框架结构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7(3).

[9]翁义明、陈兰芳.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写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10]袁在成.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J].科技信息,2009(28).

[11]郑映雪.四六级考场议论文写作应急思路“三步曲”[J].英语自学,2009(11).

[12]曾微.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J].大学英语,2006(3).

[13]许建平. 2007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7(4).

[14]许建平.2008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 大学英语,2008(4).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6篇

手捧这本设计精致的《作文与考试》一月下旬刊“高分素材”,在一番咀嚼与品读之后,我由衷地感叹:“高分素材”刊,是编辑老师们执着、智慧、灵巧与实用精神的升华!不要说刊里丰富的辐射国内外的人与事,不要说刊里睿智的站在时代前沿的思与理,也不要说刊里雄厚的编辑老师和众多教师作者才情横溢的裁与剪、辩与驳;单单说这本杂志“热点・透视”“经典・仰视”“看点・注视”“指点・活用”和“考点・演练”等“读思辩写,点点(典)串连”式的五大板块架构,就已彰显了《作文与考试》专注于品质、专注于创新、专注于多元的丰厚积淀与深厚功力。

肯定与赞扬之余,我还是要吹毛求疵、以鸡蛋里挑骨头的眼光再说点什么:

一是去重。“热点・透视”与“经典・仰视”板块里分别有个“人物看台”和“经典人物”栏目,从栏目设置来看,体现了时代性与经典性结合的特点,看点、语录、适用话题等细分设置也显得精要,但栏目的细节上有雷同之处,给予读者的积累重点也基本相同,两栏目或许隔期轮刊,免除重叠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是多练。素材积累的目的在于思辨,在于写作,而思辨、写作的有效途径是多多进行写作训练。应该说“高分素材”刊在素材选择的点与面上,在素材的组合与剖析上,几乎做到了极佳,但在让读者结合刊物素材运用的写作反馈与即读即用上,仅每三月一次的“作文素材演练达人秀”,频度稍低,力度不大,建议增设能调动读者读“高分素材”刊后有写作冲动与激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写作反馈栏目或竞读写作赛题,开展更加丰富的赛读赛写活动,一为读思辩写真正结合,二为刊物与读者有效联动,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多引入。刊物里素材在点拨与评析方面,除部分栏目外,更多的是编辑提点或荐稿人评析,读者较难看到第三方及多方观点,评点来源较为单一,建议人物看台、读图素材、今日关注等栏目,从网络、报刊等媒体引入多方评点,以拓开读者的眼界,开启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最后,顺带说下:今天与同为教师的朋友相聚,他们告诉我,《作文与考试》的“高分素材”刊很受学生欢迎。看来,“高分素材”刊因其执着、智慧、灵巧与实用,初试之时已锋芒大露,前途不可限量。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7篇

那年夏天,坚定心中所想,随着它,我坦然……

——心中的话语

“喂,你懂吗?”

“不知道耶。”

“哎,你明白吗?”

“什么意思啊?不懂。”

于是庸懒的我不得不拿起字典,好厚的字典,可里面竟没有关于“随笔”的一点点。

“陈文静,语文老师找。”

“哦。”同学在教室外喊,只好搁下关于“随笔”的疑问,起身,快步走向教师办公室。

夏天真是个糟糕的季节,火红的圆球炙烤着大地,不给它一点喘息的机会。

“咚咚”

“请进”

老师的声音从房内传到我耳中,我怯怯走进办公室。温度差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老师,您找我?”

“作文重写。”说着指了指我的作文本,眼神中夹杂着一丝无奈。

“老师,我哪儿写得不好?”我低着头,脸红了一大片。

“我说过,华丽,要华丽,虚构也是必不可少的。”

猛地,我想起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对我说过:作文嘛,就是随便编造一些好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后再来几句呼吁,再加上华丽的词藻就行了。

真的是这样吗?难道着就是“作文”?作文不是应该真实吗?作文不是“我手写我心”吗?作文不是做人吗?做人是这样虚假吗?我不懂,真的不懂。难道要我写一些我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事吗?

“老师,我认……认为……”

“重写,记住我说的话,这就是考场作文。”

“哦。”吞吐的几个字被老师压了回去,我低着头,闷闷的应了一声。

走出办公室,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心中难免惆怅。

回到教室,同学一个劲的问我发生什么事,我不答,径自走回座位。翻开作文本,我不禁想,这就是考场作文?高分作文?我“朴实的真实”就不如“华丽的真实”?难道这就是“作文”?应试作文,很可笑,为了考试而作,又随考试而灭。这永远都不是“作文”,不是我追求的文字。周围的空气似乎抽离了,痛苦得让人窒息,我发疯似的跑出教室,生怕被吞噬。

似乎,明白了。“随笔”的含义,它正是我所追求的真实。随意却纯洁的真实,笔尖与纸的随意碰触,却能撞击心灵最软处。这是一种心灵的写作,也是一种真实的纯白。

心中确定一个信念,拿起作文本,我毅然决然地走向教师办公室。

“咚咚。”

“情进。”

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老师的办公桌。

“作文改好了?”老师似乎知道是我,手中的笔还在作文本上“舞蹈”

“老师,我没改,我认为不必改。”

坚定的目光对上了老师投过来的诧异。呵,我是个好学生,好学生不会轻易对老师说“不”。其实我在害怕,手心出汗,手在颤抖。我努力地使自己镇静。

“老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作文要求真实。我喜欢作文,我更清楚我所要写的东西,那是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我成长的过程。生活便是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虚假的作文毫无意义,也无任何价值。如果说虚假的作文会在考场上得高分,那么我相信这是语文中最大的弊端。”当我说完时,我不经意发现老师目光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那一刻,我知道老师也追求着真实和随意,只是他背负着太多。他也想叫我们写出真实,但他不敢,我们的赌注太大。输了,赔上的就是青春和未来。

“为什么会这么坚持?给我你坚持的理由。”他缓缓地开口,一字一句敲击着我的心。

“因为真实,我喜欢随意的真实,这就是我的理由。”他的眉头渐渐舒开,挥手示意我出去。

走出办公室,心中坦然了。

关于考试的作文范文第8篇

六年来,“发展等级”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值得反思。

首先,“发展等级”作为评分标准的最高标准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来,导致了错误的应试方法。“发展等级”比“基础等级”高一个档次(高考试卷60分作文中一般含有10分发展等级分),颇具诱惑力。于是一些老师、专家为了指导考生“发展”,苦思冥想了许多“对策”。他们利用课堂、讲座、研讨会等场合或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抛售冲刺“发展等级”的不二法门。各种作文规则、技巧、秘诀铺天盖地而来,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正道。作文成了套“公式”,这个不灵就尝试那个,一番乱套乱用之后,把仅有的一点作文兴趣、作文热情折腾光了。如此被功利所诱惑,爱上了花哨的形式,本该轻松愉快、真实自然的“习作”,就变成了“做作”。难怪许多学生喊:作文越写越难写,越学越不会写了!

本质上看,写文章是交流、交往的需要,好文章应该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把要表达的思想、要传递的信息用适当的方式写出来,就达到了作文的基本目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发展等级”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文?与其为了这样的“发展”而揠苗,不如为了真正的发展而归真。

其次,“发展等级”作为“最好作文”的评判标准在“考试大纲”中提出来,也造成了作文观念上的误区。

一是为了“深刻”而丢了直白。就学生习作而言,坦率、真实的文章比“深刻”的文章更给人亲切感。作文作为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以诚待人,没有“深刻”硬要“深刻”,只能故作高深。让思想走向深刻,要有一个艰难的渐进的实践过程,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退一步说,没有深刻,不等于不能很好地交流、交往,“我手写我心”,为什么一定要“深刻”?“发展等级”关于“深刻”的评分标准,用成年人的所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要求学生,实在是不近情理。

二是为了“丰富”而不要简洁。简洁、简单在表情达意上比“丰富”来得清晰、快捷。清溪浅流,虽没有恣肆、汹涌澎湃之雄浑深远,但能给人清新明澈之感。青少年的本色应该是清新靓丽,而不是什么“意境深远”③。作文如做人,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也是一种选择,而且是先于“丰富”的必要选择。

三是为了“有文采”而失去朴实。朴实、平实在文风上比“有文采”更重要。尽管文采飞扬往往和才华横溢联系在一起,但是,平凡世界本来就是朴实无华的,即使著作等身的优秀作家,也尽量洗尽铅华,超越文采,回归朴实。对中学生提倡“有文采”,很容易导致不好的文风。“情”为根,“言”为叶,根深则叶茂。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朴实为文和朴实为人一样,贵在真实自然。

四是为了“创新”而矫揉造作。创新固然重要,但一味地提倡,会误导学生为了新奇而离谱。近几年的高考中,许多考生为了达到“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④等评分标准,在作文的内容、形式、语言上一味地求新求奇求异,结果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新颖而有价值的创新活动,是思维发展的飞跃,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创新可以作为一些学生创作追求的目标,但不宜写进考试大纲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学生写作文,不能和作家创作混为一谈,用文学创作的一套“创新”理论要求学生作文不无害处。

目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文章热”。在名利的诱惑下出现了大量垃圾文章。这些文章装腔作势、媚俗违心、混淆视听、黑白不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害了读者的视听,而且在沦丧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精神。据说清朝人缪苍荪讲过:“吾闻文章有不当为者五:苟作一也,徇物二也,欺心三也,蛊俗四也,不可以示子孙五也。”(《敬斋泛说》)写文章,无论是为公或为私,文艺创作或应用文写作,首先得有一个严肃的态度,不可信笔敷衍。在一个文风很糟糕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引导广大学生细心地体察生活,体验真情,不断地充实精神,涵养性灵,应当提倡“立人”与“立言”并重,把本分做人和本色作文视为一体,“净洗铅华”,才能“无限清丽”。

①《中学语文教学》2000.8,P30,高伟毅《京城专家话高考》一文中转述张伟明先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