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1篇

方案一:庆国庆活动方案

在庆祝xx周年之际,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展示自己的风采,以积极的态度展示班级个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生才艺,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特举办“庆国庆”系列活动。

一、活动对象:

1—6年级17个班级

二、活动内容

教室布置、黑板报、手抄报评比。

三、活动要求:

1、教室布置

(1)张贴物规范,无灰尘、无破损;

(2)卫生角规范,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3)室内无卫生死角,门窗洁净,讲台、地面无灰尘纸屑。

2、黑板报

(1)主题鲜明,突出重点,有实际教育意义;

(2)以文字,宣传画形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布局合理,有整体美感;

(4)书写美观、工整、字体清晰,字距、行距适当。

3、手抄报

(1)手抄报必须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

(2)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不能有任何粘贴;

(3)主题要突出,具体题目自行设计;

(4)统一使用8开纸张,页面为横向,注明班级、姓名。

四、评比时间:

1、手抄报:9月25日(周三)下午放学前,各班上交10份较好的手抄报进行评比,9月26(周四)日展览优秀作品(凡展览作品,每份为本班加0.2分)。

2、教室及黑板报:9月27日(周五)晨读时间。

请各年级班积极组织,布置好本班教室,创办出一期高质量的黑板报和手抄报,为校园文化再次构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方案二:庆国庆活动方案

为庆祝第XX个国庆节,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加学生国情的相关知识,在班级内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特举行“我的梦,中国梦”庆国祝活动。

一、活动主题:我的梦,中国梦

二、活动时间:9月27日下午

三、活动对象:全班学生和正副主任

四、活动内容:

集合列队,整理队伍。

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一)全体立正。

(二)出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敬礼)

庆国庆活动方案5篇庆国庆活动方案5篇

(三)唱队歌。

(四)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五)活动过程

1. 副班主任开篇语

2. 国旗知识知多少。

(1)认识国旗全体齐唱《国旗国旗,多美丽》

(2)认识国徽

(3)欣赏国歌

3. 爱祖国诗歌朗诵。(各小组朗诵爱国主义诗歌)

《沁园春·国庆》、《国庆颂》、《我的祖国》、《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国庆》、《永远我爱你 中国》、《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每个小组朗诵一首,通过诗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诗歌振奋学生爱国情。

4.画一画,我的未来梦

每个学生以国旗为主题,画国旗,想国旗下自己的未来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冠军或英雄,想象自己为国争光的那份自豪之情。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活动;多元;价值;防空;励志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随着城镇学校的扩建和扩招,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面对这种现状,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笔者也结合自己的历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反思与总结、分析与论述。在这纪念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结构特点,笔者尝试着深入开展以纪念“九・一八事件”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这样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材预设的教学内容,还达成了历史课堂的多元价值。

第一、防空演练的价值达成

在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日子里,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防空演练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深入实践中提升综合逃生、自救能力。

1.防空逃生演练。在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日子里,我们从活动的策划、宣传、落实、反思、总结来提升每个学生的逃生演练意识,并在活动的实践中达成能力的提升,比如今年九月十八日,十点零九分拉开防空警报,所有学生快速,井然、有序的离开教室,撤向宽广的操场,空袭警报中全部师生抱头蹲下或趴下。

2.消防灭火演练。消防安全是学习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借助演练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逃生的环节加一些火灾现场的渲染,让学生迅速用毛巾、手帕、湿巾纸等快速沾湿后进行逃生,并让学生拿着灭火器、消防栓去灭火,不仅掌握火灾现场的逃生技巧,还掌握基本的灭火技巧。

第二、牢记历史的价值达成

牢记历史、才能更好的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了解历史的细节,才能感悟当年耻辱的原因,更能努力提升自我、实现强我中华的伟大梦想。虽然学生刚刚进入初二,按照教材预设的时间,我们的教学进度还没有进行到《中华民族的》,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具体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一系列的牢记历史的活动。

1.主题黑板报的布置。班级中利用班级橱窗、班级文化墙、班级黑板报进行以“缅怀先烈、牢记历史”“难忘九一八”等主题文化布置,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布置这些主题的内容中,学生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段让每个中华儿女都难忘的历史,让每个学生为此而震撼、为此而流泪、为此而奋起。班级中有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警句等等,这些内容再次让学生牢记这段难忘的历史。

2.主题手抄报的评比。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完全不需要让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等形式来记住某个历史时间、历史人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进行手抄报的制作,让这段历史时间、人物、事件成为学生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历史素养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思想素养中的一笔精神财富。

3.主题演讲赛的进行。历史老师在学校一般不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但是历史老师可以联合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团队等进行一个“难忘九一八”的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对九一八事件的认识进行主动报名参加,学校对班级推荐的作品进行海选和推选,最终进行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的演讲大赛,把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对侵略用语言、音乐、泪水、愤慨等情感表达出来,用情用泪用行动来牢记这段历史。

记住的不仅仅是历史,是耻辱、更是教训,这样的活动的开展不仅达到课程预设的目标,还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素养和品质。真正达成提升教材价值的效果。

第三、励志向上的价值达成

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牢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更好的未来,擦去泪水,我们可以再次静下心来慢慢分析这段历史的悲剧,从到,再到、等,中华儿女正因为经历这种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困难才深思、反省,每个中华儿女都发现落后就要挨打,而为了避免这种灾难的重演,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需要用行动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1.为梦想而学习。人生因为梦想而伟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个人梦想的完美实现是寄托于国家梦想的实现。面对当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非常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这种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环境,用心、用脑的去学习,用这种最快捷最科学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3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坚定理想、奋发图强、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中国梦。大家行

二、活动安排

(一)“点亮中国梦”——畅谈“人生理想”

1.时间:5月份,五一小长假放假回来第一次全校集会和班会。

2.形式:全校集会活动,召开“校长一堂课”,由学校团委书记主持;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由班长或团支部书记主持。

3.内容:

(1)在全校(班级)范围调查了解同学们的人生理想。

(2)根据调查结果,邀请校长、有成就的校友或社会成功人士,为全校师生(班级同学)讲述他(她)的梦想的实现路径与进程,使同学们与“梦想同路人”面对面。

(3)安排学生代表与校长、校友、社会成功人士交流互动,畅谈中学生的梦想以及对“我的中国梦”的理解和展望。

(二)“放飞中国梦”——畅想“美丽中国”

1.时间:5月份。

2.形式:在自己的家乡、学校周边等地开展“寻访身边的中国梦”活动,随后进行“我的中国梦”优秀作品评选及专题展示。

3.内容:

(1)集中一周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畅想“美丽中国”作品,原则上是每名师生提交一份作品。

(2)作品形式可采用书法、绘画、手抄报、微故事及其他类型书面作品等方式创作“我的中国梦”主题作品。

(3)对所有作品进行分类评选与展出,吸引全校师生关注与交流。学校团委组织举办中学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三)“激扬中国梦”——诠释“青春力量”

1.时间:4至5月份,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启动开展。

2.形式:扶贫助困、扶老助残、志愿服务等“阳光手牵手、青春心连心”行动。

3.内容:

(1)以学校各级部为单位,划分若干小组,以力所能及、特点突出为基本原则,确定帮助对象和活动形式,每月开展一次“阳光手牵手、青春心连心”行动。

(2)每次活动要有带队老师,活动时间以两个小时为宜,要有文字、图片记录。

(3)每月底,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整理活动开展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总活动成果和好做法、好反响。

(4)将“阳光手牵手、青年心连心”行动纳入本校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并在学期末进行校内相关评选,发放证书。

(5)定向定点开展活动,使“阳光手牵手、青春心连心”行动传帮带做下去。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寓教于“趣”;寓教于“法”;寓教于“活动”;读好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5-01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

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

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学生兴趣盎然。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读好书

帮助孩子确定要阅读的好书。让孩子独立阅读的书难度要适中,尽量选择那些配有一些有趣插图或图片的图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中国名著有:少儿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外国名著有:少儿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呼啸山庄》、《悲惨世界》、《老人与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等;三要遵循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读《镜泊湖奇观》、《迷人的张家界》;学习了《早》,可推荐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莫泊桑拜师》,可推荐《项链》或《羊脂球》;学习了《丑小鸭》,可推荐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品德课《文化巨人孔子》,可推荐读《论语》;学习了自然课《探索宇宙》,可推荐读《时代科技速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文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民俗文化渗透;对策

中华民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散发着蓬勃生命力与文化魅力,是中华民族的一朵奇葩。语文课程人文性特征极其显著,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不受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具备文化视野,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的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意义

(一)德育功能

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印刻于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如爱国主义、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培养起健康的价值观。

(二)智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有利于发挥民俗文化的辅助作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程度,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语文课文篇章都无法脱离一定的时代背景,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渗入民俗文化,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程度。

(三)美育功能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蕴含美的课程,在其中渗入民俗文化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社会之美等,使学生在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中流连忘返,提高审美能力。

二、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民俗文化的意识,发挥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语文学习也只停留在追求成绩与名次上,这造成语文课堂缺失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在思想意识上重视民俗文化,树立民俗文化意识,通过在实际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发挥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中华民族的民俗种类繁多,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与语言民俗,尤其是一些精神民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如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等,利于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更新观念,树立民俗文化意识,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元素,使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走入学生的内心,为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消极观念侵蚀学生的心灵,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民俗文化的力量,弘扬民俗文化中的精华,用民俗文化武装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成为全美发展的人。

(二)在课堂中拓展民俗文化,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统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或多或少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之中,为语文课程增添魅力。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在语文教材中都以经典篇目的形式呈现,而这些经典背后总有民俗文化做支撑,因此,教师在教授不同文学体裁时,都可以渗入民俗文化的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围绕一本教材展开,从而使语文教学受到局限,而民俗文化的渗入丰富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深度,使学生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之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魅力无穷。除此之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入民俗文化,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尚不丰富,对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一知半解,因此容易激发起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民俗文化元素。众所周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因此,师生在学习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母等共进晚饭这个片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古代座次安排的惯例,使深入了解封建大家族的森严等级,从而把握《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主旨。

(三)在课外实践中渗入民俗文化,拓宽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语文课堂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教师为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识,可以将语文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渗入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劳作中产生的,因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民俗文化的这种特性,使之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使学生接触民俗文化。例如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手抄报,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与爱国情怀;例如在中秋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赏月作诗活动,在吟诗吟唱中感受中国古人对月亮的挚爱,对合家团圆的期盼。教师也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民俗文化知识竞猜”,使学生在竞赛中汲取民俗文化的养料,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另外,学校与教师应当从当地条件出发,积极发挥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与特色文化,使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满个性化。

结语:民俗文化历时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俗文化作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语文教学相互呼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大力改革,教师要积极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树立民俗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外实践中渗入民俗文化,拓展语文天地,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菲.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05)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6篇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将活动推向深入,学校把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纳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总体计划,统一安排,加强落实。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也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签名寄语活动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动员广大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二、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在学校团委的安排下,各班级通过周一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向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会,说明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宣读寄语,然后通过网上家长学校相关信息,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家中进行网上签名寄语。学校还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分年级分班级组织学生登录中央文明网进行网上签名寄语,在课堂上伴着雄壮的国旗声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留言寄语,抒发感言,表达心声。

三、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我校整合现有德育资源,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

1、讲文明树新风

引导学生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行校园文明用语和谐相处,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各班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利用班会课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活动方案,说明活动的意义,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学生撰写寄语。

3、学校抓住活动有利时机,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活动

(1)组织全体师生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共同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2)为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感,举行了强我体魄,保卫祖国学生系列活动比赛;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7篇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春季开学以来,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节约型校园建设主题教育活动。

启动阶段:呼唤勤俭节约

3月18日,我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举行“建节约型校园 共筑美丽中国梦”启动仪式。会上,大队委员范芷彤宣读了《建设节约型学校倡议书》,要求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节约价值观,形成“崇尚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杜绝“长流水”;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杜绝“白昼灯”“长明灯”;节约用纸,尽量少用餐盒、纸杯、一次性筷子,纸张要两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提倡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书信来往,提倡无纸化办公;节约用粮,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做到不剩饭菜;节约用钱,不超前盲目消费,养成善于理财的好习惯;积极广泛宣传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谷礼娜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她说:“树立观念,做节约的倡导者。我国的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每一点资源的浪费都是在透支先辈的积累,预支后代的储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让节约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她重申了创建“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性,并向到场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求大家厉行节约,以创建节约型校园为己任。

宣传阶段:为勤俭节约造势

今年的主题是:争做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现代小公民。我校积极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举办“节约型校园—金点子”电子报设计活动。4~5月以“节约型校园—金点子”为主题,开展电子报设计活动,引导全校学生通过深入学习、精心设计和制作电子报的形式,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6月起,开展以“我的节约家庭”为主题的征文大赛活动。活动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家庭背后的节约故事。

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着节约带来的变化,广泛发动学生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节约妙招,用文章记录来表达争创节约型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实现创建节约型校园做出努力。

行动阶段:争做勤俭节约小公民

我们以“承传统文化 做现代小公民”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小公民”节约实践活动。

节水36计

为加强节约用水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课堂上,老师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完成了“洁水魔术”,老师给孩子们讲起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沉降、化学药剂处理、使用滤纸处理等方法,还教给孩子们节约用水的36计,包括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不玩耗水性游戏,尽量采用淋浴等。

学校首先从两栋教学楼的卫生间冲水器开始做起,采用了声控系统,不像以前定时冲厕;第二个是采用电控管理,晚上放学后到第二天上学前停止冲厕,比以前少用12个小时的水量,我们前后对比,每个月节省用水近2000吨,节省费用3000多元。同时,同学们还将把掌握的节水技巧像家人和小伙伴们推广,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家人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

“勤俭节约”教育日

10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勤俭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熟悉这个日子,了解勤俭的内涵,我校积极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世界勤俭日教育活动。

学校校园网班级论坛通过讲述名人节俭的故事,搜集节俭的名言警句,列举同学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诸多浪费现象,比如饭菜、水电、草稿纸、文具用品等,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教育学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号召学生“倡导节约杜绝浪费,从我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校园的红领巾广播站在当天将播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与节约相关的古诗、小故事等;各学科也将节约融入到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节约教育,让孩子们知道了勤俭节约的重要,使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深植心中,遍地开花。

节水节电我能行

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我校结合国家节约型社会的方针,以“节水节电”主题板报展示为主要抓手,在全校开展“节水节电”的广泛宣传和专题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各班利用活动让学生将与“节水节电”有关的重要信息梳理、提炼,主动去发现生活中“节水节电”的小窍门,编成歌谣、短文,制作成书签等展示在板报上。

本次“节水节电”主题板报展示活动,使同学们具备了“节水节电,人人有责”的意识,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做节约小标兵。

总结阶段:让勤俭节约成为习惯

制作“节约型小公民”电视片

校园蒲公英电视台对同学进行采访、调查,请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参与讨论如何争做“节约小公民”,将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宣传片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同学进行宣传教育。

创设“节约小公民”走廊

分年级进行“节约小公民”主题教育的手抄报、板报的创作,将手抄报张贴在教室门口的走廊,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公民”教育走廊,创设浓厚的宣传氛围。

打造“节约小公民”课堂

将“节约小公民”意识通过课堂、集会、广播站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舞台;召开以“节约小公民”为主题的班队会课;思品课结合单元渗透“节约小公民”意识;学校蚌埠日报小记者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蚌埠日报,向社会进行宣传;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节约小公民”意识,开辟适合学生兴趣和口味、展现学生才华的栏目。

建立“节约小公民”评价机制

建立新的“雏鹰争章”评价机制,更新奖章种类,扩大获奖范围,增设“节水章”“节电章”“勤俭章”。最大限度地鼓励更多学生去获得节约章,对同学们的节约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学期结束大队部颁发节约荣誉册,学生可将奖章粘贴在节约荣誉册上,永久保留。

将“小公民”教育与读书活动相结合

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在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主题内容与节约结合,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节约意识,积极参加征文和讲故事比赛,培养做一名“节约小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范文第8篇

一、摒弃多元素杂糅,还原纯净语文课堂

近来有幸听了一节初中语文课――《桃花源记》,这篇经典古文被老师演绎成了一部“话剧”。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分析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场景下相遇,会说怎样的话,你想扮演哪个角色。于是三两个学生上台表演还原情境,互相作揖问好,寒暄话长;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指正不足,再上台复演;老师最后再用上多媒体、音乐渲染气氛。课尾竟然和“中国梦”联系起来,要同学们努力学习,担负起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老师语言铿锵有力,激动不已。嗟乎,这是一节语文课吗?这是一节学习古文的语文课吗?言文并重、词语积累、语句通顺、经典背诵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什么时候去解决呢?当然,这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动则小品扮演、歌舞进入,更多的是对一个优美文本语言的理解、想象,被直白、定格的多媒体画面所替代,富有个人理解意识的诵读被标准的音像朗读所取代,等等。我们的语文课堂太杂了,太急于唤出清清静静、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与运用的语文课堂。

二、防范语文与思品同化,凸显本体语文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各级各类大家、新秀都上过,或是涕泪纵横,或是满脸憎恨,各样精美图片的展现与那一把大火是万万少不得的,如此这般,那何不把这一课放进《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链接历史资料,举办课后手抄报、演讲等各种活动,那样不是更深化吗?课后有一习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只有呈现了那样“不可估量”的价值,才能以感悟出“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笔墨的写法,我们向学生渗透了多少?“有……还有……”这些关联词的学习与运用;“殿堂与亭台楼阁”、“买卖街与山乡村野”,这其中每段话虽并列但又分类鲜明;“漫步园内――流连其间,有如――仿佛”的对仗工整,这些作者语言运用的准确与精炼性,是语文课堂中的“本体”,是语文教学需要偏重的,人文、思想教育是渗透于语言文字学习中的,而不是像“贴标签”,进行单纯地提炼,去强化、突出的。

再如二年级《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应当渗透爱护环境的教育,但不能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口号作为教学的主旨,低段教学的重点――生字学习:可以将“幼――幻,赏――常”提出比较、学习、记忆;“眼”、“睛”两个生字的左右结构书写指导要落实到位;更要将“像”比喻句的学习、运用作为一个重点,通过文本中比喻句的读、诵、背,转化为学生运用这一句式的习得。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习得,是语文本体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切莫无条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偏离作者文本意向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是目前的教育理念,这没有错,错就错在老师有时放任自流,无条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各种违背文本主体的奇谈怪论。例如,《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向祥林嫂“学习拒绝改嫁的精神”,《皇帝的新装》中的骗子是“义骗”,《愚公移山》中的行为是在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学生主体式当代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封闭性压倒了开放性,造成了对经典文本的肆意歪曲。

“严监生”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可在教授这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严监生勤俭节约,教师也点头首肯,那么世界“四大吝啬鬼”,可以说都是勤俭持家的正面人物了?教学偏离了作者精准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的写作方法:惟妙惟肖、形神统一、活灵活现得刻画出了这一奄奄一息,而又拼命伸出两根指头,竟是为了那两茎灯草的“吝啬”形象。《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真正的教学核心是侧重写作方法的学习与习得,而并非是否节约的辩论。

“语文”,叶老解释的多好,“语言和文字”,如果教师能抓住文本语言的得法输入,使得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得法输出,那么语文课是真正落到了实处。这个“得法”,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个是“语”,一个是“文”,让教者能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之后的厚重学习,做到“深入”,站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通俗讲解,化繁为简,做到“浅出”,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语文,还原一个纯净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