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甲胎蛋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甲胎蛋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甲胎蛋白;红细胞;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病于40~50岁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当前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患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 或AFP)水平会出现显著性增加[2]。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肝脏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以造红细胞为主[3]。临床研究表明,胎肝干细胞输注对再障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当前对于甲胎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6-2011 年500例原发性肝癌(Child-pugh)A、B 级患者。其中,男306例,女194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岁。患者为能正常进食的非素食主义者。排除伴随心、肺及肾脏疾病者;排除伴随消化道出血者。并选取健康体检的500例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3例,女207例;年龄24-66岁,平均43.9岁。对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值进行检测。其中甲胎蛋白采用(AFP)化学发光法检测;红细胞数值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2实验方法

取健康人的外周血适量,室温静置1 小时后离心。将血清分装于试管中,-30℃冻存备用。单个核细胞(MNC)分离 (20 位健康人的骨髓)取正常人肝素抗凝骨髓适量,以Ficoll 液(相对密度为1.077) 密度梯度法分离MNC 作培养用。采用Iscove 改良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将正常供体骨髓分离所得MNC 加入培养体系中,细胞终浓度为2×105/ml。分为两组,分别在其中加入甲胎蛋白(code:A32260H,从肝癌细胞中提取,购自Biodesign 公司)、正常人血清,每份标本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2 及饱和湿度下培养14 天,在显微镜下(放大10 倍)计数两组BFU-E(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P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的相关性分析

2.2甲胎蛋白对红细胞数生成的促进作用

3讨论

原发性肝癌(HCC)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人/年,死亡接近60万人/年,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二位[5]。当前,顺德地区为肝癌的高发地区,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发现无消化系统出血及其他并发疾病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少出现贫血,肝癌细胞为尚未分化的幼稚细胞,可以分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6]。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 或AFP)分子量为6.9万,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人体肝脏组织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以造红细胞为主[7]。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的研究非常少见。有临床研究显示,再障等疾病可以使用胎肝干细胞的输注进行治疗。Holyoake[8]等还对人胎肝、脐血和骨髓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重建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成熟红系后代产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胎肝、脐血及骨髓。胎儿肝脏以造红细胞为主,且其干细胞较其他干细胞成熟红系后代产量多,这是否与其合成甲胎蛋白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研究。

因此本文采用大样本临床资料分析及体外集落培养两方面初步探讨甲胎蛋白是否参与红细胞生成,对甲胎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甲胎蛋白对红细胞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综上所述,现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且甲胎蛋白对红细胞有显著的刺激生成作用。希望本研究能为将来红细胞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高文峰,郑加生,孙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32):19-20.

[2] 黄艳红, 李卫民, 蒋德昭, 等.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CFU2E和BFU2E生成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 (2): 201-202.

[3]洪流,王平,黄胜,等.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 2008,8(8):1371-1372,1376.

[4]崔世昌,孙桂珍,李秀惠,等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的变化[J].实用肝脏杂志,2000,5(2):108-109.

[5] 徐焰,陈名声,郝晓柯.联合检测血清AFU、AFP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08,37(24):2805-2806.

[6] Zhao L, Mou DC, Peng JR,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cancer-testis antigen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16(32):4072-4078.

甲胎蛋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原发性肝癌;预测诊断

Armor embryo protein and cancer embryo antigen in tumor liver cancer clinical examination application

DONG Xi-hua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Henan 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serum alpha-fetoprotein(AFP)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rcinoma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for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Methods Totally 201 PHC patients,73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and 54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of the sample were measured by microparticl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Results The serum AF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HC patients than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The serum AFP level was increase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too.The serum AFP level was extremely increased in PHC patients,it could be up to 6027 μg/L,and it also increased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it could be up to 1880 μg/L.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AFP at 20 μg/L cut-off was 73.13%and 38.36%.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AFP at 400 μg/L cut-off was only 44.28%and 80.43%.The serum CEA level was(13.4±32.6)μg/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P

【Key words】AFP;CEA;PHC;Predictive diagnostics

中国是世界第一肝癌大国,每年的新发病例有20万。据2008年CSCO学术年会统计,原发性与继发性肝癌为世界第三大癌症,而在中国肝癌仅次于肺癌,为中国第二大癌症[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目前临床惟一广泛使用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诊断血清标记物,临床上使用AFP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查可使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和预后有了显著的提高。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 on molecule 1,CEA)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也是癌胚抗原家族的一个成员,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2]。研究表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子宫癌等患者血清CE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3,4]虽然在临床上对CEA应用的研究不多,但是其潜在优势值得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对比AFP和CEA的检测结果,对不同人群在临床上对癌肿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各类肝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CEA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所得数据推导出用CEA进行癌症初期诊断的阈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2月至2007年1月共24个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收治的PHC患者共201例,其中男178例(88.31%)、女23例(11.72%);年龄24~78岁,平均47.68岁。患者均符合2001-09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广州会议制定的标准[5]。本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3例,其中男57例(78.08%)、女16例(21.92%);年龄29~80,平均52.25岁。本院体检健康人员54例,其中男41例(74.93%)、女13例(25.07%);年龄25~65岁,平均48.67岁。共分为3组,即:PHC组(n=201),肝硬化组(n=73),对照组(n=54)。

1.2 仪器及方法 仪器:雅培 AX-SY 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2.1 试剂盒 AFP试剂盒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CEA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

1.2.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2~3 ml,迅速分离血清,置-20℃贮存备测,测定前取出标本,复融后检测血清AFP及CEA浓度。操作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1.2.3 分析PHC患者,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AFP及CEA的浓度,分析不同阈值下AFP和PHC肝硬化人群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

2 结果

2.1 不同人群AFP水平 PHC患者血清AFP分布范围为20~6027 μg/L;肝硬化患者血清的AFP分布范围为5~1880 μg/L;健康人员血清的AFP分布范围为0~3787 μg/L。CEA水平 PHC患者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PHC患者的血清APF值与肝硬化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由表2可以看出,以20 μg/L为阈值的条件下,其诊断预测灵敏度较高(73.13%)而特异性较差(38.36%);以400 μg/L为阈值的条件下,其特异性较高(80.43%)而诊断预测灵敏度较差(44.28%)。根据本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两个阈值的范围内,阳性的预测诊断率均很高。但是对于阴性预测的准确率却低于20%。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功能器官,在人体正常的情况下,能起到代谢,免疫等重要的功能,但是当肝脏受到体内外的致病因子侵犯时,其结构与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产生各种肝病。

按病变性质肝脏疾病可分为以下4类:①肝细胞性损害(如病毒性肝炎);②肝细胞外基质过度增殖和沉积(如肝硬化);③胆汁瘀滞、胆管梗阻(如梗阻性黄疸);④肝内占位性病变(癌肿)。血清胆红素、蛋白类及酶类等常规肝功能试验能较好地反应肝细胞的分泌、代谢、合成和损伤功能[6,7],其中肝癌是各种肝病中病死率较高的。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PH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要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而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有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因此在临床诊断中,AFP水平升高对于PHC及肝硬化等肝病的诊断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当遇到血清AFP升高的患者时,应通过经验的阈值,判断患者是PHC还是肝硬化。对患者血清的AFP水平进行动态的观察,临床显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升高多为一过性升高或呈反复波动性,而HCC患者血清AFP升高多为稳定持续性升高[8]。

AFP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常遇到相关阈值设定的问题,学术界对于阈值的设定仍存有争议。临床上常设定的阈值为20 μg/L及400 μg/L[8]。当阈值设定为20 μg/L时,灵敏度高,而特异性,当阈值设定为400 μg/L时,特异性高,而灵敏度也相应的降低,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对于血清AFP的测定,可以很准确的判断PHC的发病情况。在临床上应用时,大部分的诊断都是以20 μg/L为阈值,通过对高危人群的预测诊断,再通过医学影像学对高于阈值的人群进行确诊。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AFP的广泛应用的同时,医疗界也希望通过新的手段来加强对于PHC的初期预测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手段还有α-L-岩藻糖苷酶(AFU),铁蛋白(SF)及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CT/ALT)比值等手段来进行PHC的初期诊断,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本院选用癌胚抗原(CEA)做为前期诊断,也得了一些诊断方面的经验。CEA虽然没有AFP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但是作为一种抗原分子,其分布的广泛性,表达的特异性,在癌症的初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对于其判断阈值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共识,但是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小觑。尤其是与AFP的联合检测,两者可以互补彼此的优势与劣势。AFP的特异性与CEA的广泛性可以加强癌症初期诊断的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临床上,对于癌症初期预测诊断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在还仅仅针对几种特意性的癌症有着几种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9]

参考文献

[1] 曹志成.第十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纪要.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3,6(3):324-330.

[2] Nikia A.Laurie,Meghan egys,Marie P,et al.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a-4L Suppression of R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Cancer Res,2005,65(23):11010-11017.

[3] Castaldi F, Marino M, Beneduce L.,et al.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CEA-IgM complexes in early stage colorectal cancer.Int J Biol Markers,2005,20(4):204-208.

[4] Sorbye H,Dahl O.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Surge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Responding to Oxaliplatin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Implications for Tumor Marker Monitoring and Guidelines.J Clin Oncol,2003,21(23):4466-4467.

[5]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1.

[6] Yang L,Parkin DM,Ferlay J,et al.Estimates of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 fo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05.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5,14(1):2432-2501.

[7] D.Max Parkin,MD,Freddie Br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1 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甲胎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癌(PHC)实验室诊断和判断肝病预后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患者血清中AFP含量非常重要。临床上测定AFP的常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RIA),酶免疫法(EIA)和胶体金法。近年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CLIA)因其具有反应快、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标记物稳定、对人体无放射性或毒性危害且特异性强等特点,是目前为止公认最好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1]。 笔者所在医院的健康监护科常年以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为调查对象,大批量筛查甲胎蛋白阳性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试剂成本低,敏感度高,适于大批量普查。本文旨在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CLIA)检测AFP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012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某单位正常公务员血清标本共2000份,其中男性1500例,女性500例。年龄28~56岁。

1.2 仪器与试剂 深圳爱康Uranus AE150全自动酶免仪,西门子Centuar化学发光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西门子Centuar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CLIA)试剂均为原装配套西门子Centuar校准物、质控物和试剂。

1.3 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某单位正常公务员血清标本共2000份,其中男性1500例,女性500例。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000份正常公务员健康体检的血清标本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检测2000份正常公务员健康体检的血清标本的甲胎蛋白,其中男性1500例,女性500例。年龄28~56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出17例阳性,阳性率0.85%,敏感性为80.9%,1例经确证为阴性,特异性为95%。假阳性率为5%[2]。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21例高于正常范围,化学发光法检出AFP高于正常范围的21例中,阳性率1.05%,经确证AFP高于正常范围的21例均为阳性,敏感性为100%。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4]。在其他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过去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5]。近年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在临床中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患者同时有血清甲胎蛋白升高[6-7]。

酶联免疫法是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8]。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某些物质(发光剂)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一现象称为化学发光。由于方法学原理的不同,化学发光法较之酶联免疫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9-10]。

本实验运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2000份健康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除有1例经用酶联免疫法测不出,1例假阳性外,其余都相符。化学发光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但试剂成本较高。酶联免疫法的敏感度虽无化学发光法高,且受其他因素干扰会产生假阳性,但其试剂成本较低,适合于大批量健康人群体检筛查用。为节约成本,可先采用酶联免疫法筛查,血清甲胎蛋白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保证排除假阳性。对影像学肝脏异常的人用酶联免疫法测不出甲胎蛋白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保证不漏检1例。

参考文献

[1]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Medicare,medicaid and CLIA program:regulations implementing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provement amendment of 1988 (CLIA).Final rule[J].Fed Regist,1992,57(1):7002-7186.

[2]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 Standards.EP9-A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Wayne,PA:NCCLS,1995:201-203.

[3]林峭影.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泌乳素的偏倚评估与可比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3(1):1355-1357.

[4]王治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4.

[5]王羽.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89.

[6]王庸晋.现代临床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89.

[7]杨志英.两种甲胎蛋白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0,17(1):147.

[8]黄妩姣,黄,,等.不同检测系统甲胎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J].检验医学,2006,21(1):360-363.

[9]严莉,乔翠玲.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G的对比观察[J].检验与临床,2009,47(1):111-114.

甲胎蛋白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AFP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密度试验和线性分析。结果:两法呈正相关,都有较好的重复性,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结论: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P,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甲胎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104-02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分子量约68000,由96%蛋白质和4%的碳水化合物组成,成人由肝细胞产生,血清中含量极微。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1],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经达到甚至远远超过CT、MRT、同位素扫描、超声波检查和血清酶学检查,同时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FP含量可用于神经管缺损畸胎的筛查。这些领域均须对AFP进行定量测定,临床上检测AFP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5份血清进行AFP测定,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与标本

本院2007年8月-12月收治的65例肝癌患者,血清学AFP检测阳性,经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抽取肝癌住院患者晨血5mL,EDTA抗凝。将其中15份血清混合后分装(用于精密度试验),置于-20℃冰箱中保存,集中测试。

1.2 仪器与试剂

TRFIA采用WALLAC公司生产的AutoDELFIA1235型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试剂盒为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自带标准物,检测过程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ELISA采用美国Bioeheek公司产品,定量试剂盒为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检测方法

(1)TRFIA。AFP标准品和样品25μL/孔分析缓冲液200μL室温慢速振动60min洗板2次已稀释(1∶50)的Eu3+标记溶液200μL室温慢速振动60min洗板6次增强液200μL室温慢速振动孵育5min测定荧光值,自动计算AFP值。

(2)ELISA。稀释液100μL/孔血清样本20μL37℃孵育30min洗板4次酶标抗体150μL/孔37℃孵育30min洗板显色酶标仪450nm读数测定,自动拟合曲线并计算AFP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相关性分析

用上述两种方法对50份受检血清进行AFP定量分析,测定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TRFIA)=0.938X(ELISA)+0.988,r=0.94,两法呈正相关。

2.2 精密度试验

参照NCCLS的精密度评价方案[2],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高、中、低3个浓度(参考值分别为800μg/L,170μg/L,5μg/L)的AFP质控血清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有较好的重复性,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见表1。

2.3 线性分析

取高值混合血清作6点倍比稀释,各复测3次,以原倍血清测定值为标准按稀释倍数算得其理论值,与两种方法实际测定值比较进行线性分析,TRFIA回归方程为:Y=1.04X+7.26,r=0.96;ELISA回归方程为:Y=0.63X+45.31,r=0.91。TRFIA在0.72~1078ng/L范围内线性良好;ELISA在4.21~535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

3 讨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元素铕(Eu)螯合物作为荧光标记物,利用这类荧光物质寿命长的特点,延长荧光测量时间,待短寿命的自然本底荧光完全衰退后再行测定,所得信号完全为长寿命镧系螯合物的荧光,从而有效排除非特异性本底荧光的干扰而提高灵敏度。TRFIA法的固相技术,也是保持其灵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增强液在TRFIA中的作用特别重要,优质的增强液是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加入增强液后,可以使Eu3+从反应复合物中解离下来,游离的Eu3+同增强液中的另一种螯合剂形成一种胶态分子团,这种分子团在激发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出强烈荧光,信号可以增强100万倍[3]。TRFIA法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比ELISA法好,这可能是由于TRFIA法利用了具有独特荧光特性的镧系元素及其螯合物为示踪物,几乎完全消除了背景荧光的干扰,且试剂稳定性好,因而检测重现性好;ELISA法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另外,ELISA法定量AFP试剂盒的线性及标准问题是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ELISA法的“钩状效应”,即测定显色随着待测标本中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至一定程度后,测定吸光度随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开始下降至不显色,容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另外,TRFIA的线性范围更宽,也是因为TRFIA采用Eu3+作标记物,由于Eu3+发光信号具有宽线性,同时采用独特的荧光解离增强技术,即通过加入增强液,标记物Eu3+在DELFIA体系中有非常优良的可检测性,大大提高了TRFIA的检测线性。总之,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P,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宝善.消化器官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5.

甲胎蛋白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 方法 对144例慢性肝病患者甲胎蛋白进行定量监测,前2m内每15d检查1次,2m后,2~6m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胆B超检查,必要时行肝脏CT检查,随访6年。 结果 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2例(1.85%)出现恶变,30例肝硬化患者中4例(13.33%)出现恶变;甲胎蛋白动态观察显示:甲胎蛋白一过性升高和持续性低浓度水平无恶变发生,持续性升高恶变率100%(4/4),反复波动恶变率11.11%(2/18)。 结论 监测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动态变化,尤其是持续性升高或反复波动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有积极帮助。

【关键词】 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

Relativity of AFP increase in chronic hepatopathy and primary hepatocarcino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vity of alpha fetoprotein(AFP) increase in chronic hepatopathy and 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 Methods AFP of 14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opathy were quantitatively monitored, once per 15 days in first 2 months; after 2 months, liver functions, AFP and Bultrasonic examinations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 were conducted in 2~6 months, if necessary, CT of liver; followup were conducted for 6 years. Results Among 10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30 with cirrhosis, 2 (1.85%) and 4 (13.33%) respectively exacerbated; dynamic observations of AFP showed that exacerbation didn’t occur when AFP was transient increase and durative low level, rate of exacerbation was 100%(4/4) when durative increase and 11.11%(2/18) when repeated fluctuate. Conclusion Dynamic AFP monitor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opathy especially when AFP is durative increase or repeated fluctuate are helpful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the PHC.

【Keywords】 Chronic hepatopathy; alpha fetoprotein ; primary hepatocarcinom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时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出生后1w即消失。当肝细胞恶变后又会重新获得合成此种蛋白的能力。为探讨慢性肝病AFP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我们对本院144例慢性肝病患者的AFP进行了监测与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44例慢性肝病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106例,女38例,年龄21~73a;慢性肝炎108例(乙型肝炎105例,丙型肝炎2例,乙型、丙型肝炎重叠1例),慢性重症肝炎6例(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均为乙型肝炎)。

1.2 方法

对慢性肝病患者AFP测定为阳性后,进行AFP定量检查,前2mo内每15d检查1次,2mo后,2~6mo进行肝功能、AFP、肝胆B超检查,必要时行肝脏CT检查。随访6a。AFP检查应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生产的SN695型放免测定,试剂由山东3γ公司提供。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各类慢性肝病AFP升高动态变化情况及初次AFP升高与恶变关系情况,见表1、表2。(持续性低浓度水平是指AFP≤60ng・ml-1)

表1显示: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AFP一过性升高的恶变率为0(0/96),持续低浓度升高的恶变率为0(0/21),持续性升高的恶变率为100%(4/4),反复波动的恶变率为11.11%(2/18)。表1 各类慢性肝病AFP升高动态变化(略)注:*与慢性肝炎比较χ2=4.94,P<0.05表2 各类慢性肝病初次AFP升高与恶变(略)

表2显示: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2例(1.85%)发生恶变,30例肝硬化患者中4例(13.33%)发生恶变,重症肝炎患者未发现恶变。肝硬化患者的恶变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

3 讨论

AFP是胎儿时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出生后1w即消失,当肝细胞恶变后又重新获得合成此种蛋白的能力。由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增高,在一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少数肝癌转移时可测得少量甲胎蛋白。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许多肝癌患者常在发病前血中即出现AFP升高,AFP异常升高者,亚临床前期肝癌存在的可能性就较大[1],而亚临床前期时间可达10mo[2]。

本研究显示: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2例(1.85%)出现恶变(均为乙型肝炎),30例肝硬化患者中4例(13.33%)出现恶变,未发现重症肝炎患者(6例,均存活)出现恶变。肝硬化患者的恶变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5),但由于其中丙型肝炎病例过少,不能反应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恶变的比较程度,有待进一步探讨。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展为肝硬化,监测其AFP均为反复波动。

本研究还显示:AFP动态观察发现,恶变的比例分别是:一过性升高为0(0/96),持续性低浓度水平为0(0/21),持续性升高为100%(4/4),反复波动为11.11%(2/18)。由此可见,AFP持续性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往往最终发展为肝癌。一般说来,慢性肝病患者AFP≥400ng・ml连续≥8w或AFP≥800ng・ml连续≥4w,即使肝胆B超、CT不考虑肝癌,也应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AFP反复波动者为11.11%(2/18),对这类患者我们要及时给予影像学监测,以防止漏诊。本组AFP持续低浓度水平者未发现恶变,可能与我们选择的病例少有关,还需进一步增加病例、缩短监测时限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监测慢性肝病AFP升高动态变化,尤其是持续性升高和反复波动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有积极帮助,并有利于早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甲胎蛋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脱-γ-羧基凝血酶原;a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73-03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是其根治的主要方法,但是因患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一旦发现,往往已失去了手术治疗时机。因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临床指标,但是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低,因此主要用于临床筛查。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是一种异常的凝血酶原[2-3],研究发现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CP和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98例,女7例;年龄32~78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及原因不明;所有患者TNM分期为Ⅱ期或者Ⅲ期。另选择在本院诊断治疗的其他肝病患者114例作为对照,包括慢性肝炎75例、肝硬化3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肝癌诊断,其中男105例,女9例,年龄30~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排除肝、肾、心脏等疾病)53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26~73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晨起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DCP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试剂为美国ADL公司生产;AF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罗氏公司Cobas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试剂为配套试剂。所有操作参照说明书进行。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术中切除的肝脏组织进行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后进行病理分析。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获得的肝组织经10%中性甲醛固定后,行石蜡包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检查。

1.3 评判标准

阳性判断标准:DCP>40 mAU/ml,AFP>400 μ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2.1 4组DCP和AFP水平的比较

慢性肝病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的DCP和AFP水平均低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4组DCP和AFP水平的比较(x±s)

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P

2.2 原发性肝癌组DCP检测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

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85.96%,与金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2)(表2)。

表2 原发性肝癌组DCP检测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n)

2.3 原发性肝癌组AFP检测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

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57%,特异度为91.23%,与金标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4)(表3)。

表3 原发性肝癌组AFP检测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n)

2.4 原发性肝癌组DCP和AFP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

DCP和AFP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1.43%,特异度为96.49%,与金标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83)(表4)。

表4 原发性肝癌组DCP和AFP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金标准的

一致性(n)

2.5 DCP和AFP水平的相关性

血清DCP和AFP水平无相关性(r=0.041,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AFP含量

DCP是一种异常凝血酶,与正常的凝血酶相比,其γ-羧基谷氨酸结构中有一个或者多个谷氨酸残基不完全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从而失去正常的凝血功能[3,5]。正常的凝血酶在肝细胞微粒体内依赖维生素K的γ-谷氨酰羧化酶、维生素K环氧化酶和维生素K还原酶作用,结构中γ-羧基谷氨酸的10个谷氨酸残基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原,任何一个位点羧化不全,就会失去凝血酶原功能,形成DCP[6-7]。肝癌细胞可能相关酶的羧化能力发生变化,羧化酶活性下降,对维生素K摄取及利用障碍,导致DCP形成。袁联文等[8]研究显示,癌组织产生过量DCP是肝癌血清DCP的主要来源,是一种预后标志物,但肝癌血清DCP浓度是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产生DCP浓度的整体表现。有研究显示,DCP可能具有刺激肝癌细胞生长、浸润和促进转移等作用[7]。钟志敏等[9]研究显示,DCP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良性肝脏疾病,DCP和AFP联合诊断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85.96%,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2);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57%,特异度为91.23%,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4);DCP和AFP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1.43%,特异度为96.49%,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3)。DCP和AFP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病理金标准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DCP作为肝癌细胞内羧化异常而产生的一种异常凝血酶原,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水平有所升高,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指标之一;且DCP与AFP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诊断AFP阴性的肝癌患者起较好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天智,胡建,龚建平.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流程及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2):1001-1004.

[2] 黄锦,宋汉明.脱-γ-羧基凝血酶原对肝细胞癌诊治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35-1336.

[3] 王天舒,杨卫华.脱-γ-羧基凝血酶原测定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1):48-50.

[4] 熊海燕,赵枰.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6):399-401.

[5] Carr BI,Kanke F,Wise M,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 and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in histologically prov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Dig Dis Sci,2007,52(3):776-782.

[6] Wang SB,Cheng YN,Cui SX,et al.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stimulates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and migration[J].Clin Exp Metastasis,2009,26(5):469-477.

[7] 陈明慧,李雪川,唐伟,等.脱-γ-羧基凝血酶原与原发性肝癌[J].生命的化学,2008,28(1):69-71.

[8] 袁联文,唐伟,周建平,等.肝癌组织中脱-γ-羧基凝血酶原的测定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45-49.

甲胎蛋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肝炎;营养风险筛查(2002);甲胎蛋白;高尔基体糖蛋白73

[中图分类号] 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23-03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GP73 and AFP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Malnutrition Risks

WENG Tianbo1, TAN Yizhou2, ZHOU Guihua3, HU Fengyu2, CHEN Qiuxiang4, CHEN Xing2, CHEN Ran2

1.Nutritional Department, 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 3.Surgercal Department, Yayao Hospital of Huad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4.Department of Hepatopathy, 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sing NRS2002 to grade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AFP and GP73. 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NRS2002,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nutrition risk group (A) and non-nutrition group (B) after testing the BMI, albumin, AFP, and GP73 of 206 hepatitis patients.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AFP and GP73 of these two groups will be analyz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AFP and GP73 detected in group A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Key words] CHB;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2002); AFP; GP73

我国是肝炎大国,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庞大的基数人群。据新近统计,世界上每新增2例肝癌就有1例发生在中国,严重威胁着我国公众的生命健康,并给国家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负担。肝癌也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因此肝癌的防治着重在于预防与早期诊断。营养不良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而欧洲肠内营养学会(ESPEN)于2002年提出,并推荐使用营养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工具。应用NRS2002工具对患者营养风险进行筛查,信度和效度在欧洲已得到验证[1]。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原发性肝癌(PHC)肿瘤标志物,但敏感性、特异性均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检测早期肝癌受到重视。GP73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优于AFP[2]。GP73的检测,是通过免疫印迹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劳动量太大,不适于大样本量验证研究所需的高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旨在结合NRS2002评分,为提高GP73、AFP高表达的检测率提供方向,减少PHC漏检,以便为防治肝癌和早期诊断提供路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206例病例均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0年3~10月新办住院手续的肝炎内科患者。患者意识清醒、行动自如,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HB)90例,肝硬化98例,PHC 18例;男161例,女45例;平均年龄(41±18)岁。患者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206例病例的年龄分布(例)

1.2 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在患者入院2 d内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参加,由经过NRS2002使用培训的专人负责,采用统一问卷表进行评定。早晨空腹完成NRS2002,适用对象:18~90岁,住院1 d以上,次日晨8时前未行手术者,意识清者;评分根据三部分组成:疾病评分、营养受损评分和年龄评分。疾病评分根据疾病所需营养轻、中、重来评定,诊断为慢性肝炎有合并症、肝硬化、HCC评1分。营养受损评分:BMI<18.5评3分,因严重胸、腹水,水肿等得不到准确BMI值时用血浆白蛋白来代替,<30 g/L评3分[3];近期体重下降>5%,3个月内评1分,2个月内评2分,1个月内评3分;身高、体重测量:空腹免鞋测身高3次取平均值,体重采用校正过的磅秤着患者服测定;BMI采用陈春明[4]推荐的标准,即BMI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P

2 结果

通过NRS2002评分将206例患者分成A组(156例)和B组(50例)。A组所检测的AFP、GP73高表达率均较非B组高(P

表2 两组AFP、GP73异常检出率比较(%)

3讨论

本研究首次提出结合NRS2002评分,可以提高GP73、AFP高表达的检测率。NRS2002简便、易行,能进行医患沟通,通过问诊的简便测量,即可在3 min内迅速完成。因无创、无医疗耗费,故患者易于接受[5]。结合NRS2002检测AFP、GP73异常升高的敏感性较低(40.1%),而特异性较高(75.3%),阳性预测值较低(41.2%),而阴性预测值较高(78.0%)。说明该方法可更多地将无AFP、GP73高表达的患者被正确区分,而较少地将有AFP、GP73异常升高的患者被正确区分。崔丽英等[6]研究显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大于营养不足,因此结合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来检测CHB的AFP、GP73,能更有利于收集到高表达的AFP、GP73的样本,从而获取合适样本量验证研究所需的高通量分析,减少资源浪费,又能避免漏诊误诊,以便于早期肝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HBV感染所致的肝癌通常会经过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发展成为肝癌的过程,而AFP、GP73表达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存在升高的趋势。临床医学检测到AFP>400 μg/L或持续4周>200 μg/L,诊断肝癌的可能性就很高,那么AFP小于这个数值但又大于正常值时机体的肝癌细胞是否会不受免疫细胞的杀伤有待进一步研究。AFP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但对小肿瘤不敏感[7]。GP73是存在于高尔基体的一种跨膜蛋白,GP73主要由胆管上皮细胞表达,而肝细胞表达很少。Block等[8]研究显示,PHC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早期诊断PHC,GP73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优于AFP。本研究显示营养风险组的AFP、GP73高表达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营养风险组。然而每一单项检测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因而多项联检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应用NRS2002能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临床预后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改善临床结局,如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9]。随着营养风险分值增高,AFP、GP73表达也在升高。营养过剩(大量营养素)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B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有研究已经证明,AFP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0],而维生素A或其衍生物有抑癌、防癌作用,可能因为它们能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也有阻止肿瘤形成的抗启动基因活性[11]。B族维生素在保持健全的免疫系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改善患者食欲,减少口腔黏膜炎和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12]。如果给GP73、AFP升高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后AFP、GP73表达能否改变,营养风险的存在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抑或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导致了营养风险,还是相互协同作用,有待循证医学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Kondrup J, Rasmussen HJ, Hamberg O, et al. Nutrional risk screening (NRS2002): 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 Appendix Clin Nutr,2003,22(3):321-336.

[2]张祖平.血清GP73联合AFP对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2):205-206.

[3]Lochs H, Allisonb SP, Meierc R. Introductory to the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 terminology,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topics [J]. Clin Nutr,2006,25(2):180-186.

[4]陈春明.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5]程艳爽.应用NRS2002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J].护理研究,2010,24(5):1336-1338.

[6]崔丽英,张澍田,于康,等.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6(16):341-345.

[7]梁伟.血清GGT、AFU、ALP及AFP检测对肝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4-25,28.

[8]Block TM, Comunale MA, Lowman M, et al. Use of targeted glycoproteomics to identify serum glycoproteins that correlate with liver cancerin woodchucks and human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3):779-784.

[9]Sorensen J, Kondrup J, Prokopowicz J, et al. Eurooops: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study to implement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and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 [J]. Clin Nutr,2008,27(3):340-349.

[10]董宝玮.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前后局部免疫细胞浸润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2,86(6):393-397.

[11]唐耘天.广西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中氧化及抗氧化水平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122-124.

[12]曾凡玉.复方三维B(Ⅱ)在恶性肿瘤放化疗支持治疗中的作用[J].肿瘤学杂志,2007,13(6):486-488.

甲胎蛋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甲胎蛋白;结果对比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前期一类血清蛋白, 健康者血清内AFP含量保持在2~8 ng/ml, 通常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血清标本, 其中男64例, 女56例, 年龄35.8~68.4岁。血清标本中, 66例检测结果表明甲胎蛋白含量正常, 54例非正常化。

1. 2 方法 患者均予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酶联免疫法:选取合理试剂盒检查, 且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 应用酶标仪, 实施甲胎蛋白含量测定。

电化学发光法:选取罗氏Cobase-411电化学发光自动分析仪, 测定甲胎蛋白含量。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P

2 结果

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式, 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Y)与电化学发光法(X)测定结果, 查看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存在线性关系, 且存在较高相关性。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到的甲胎蛋白检测值, 予以正态分布分析, 测定结果表明其正态分布相符合, 以t检验其均值, 结果表明在95%可信区间, 双尾检验(P>0.05), 由此可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血清内一种肿瘤相关抗蛋白原, 主要源自于胎肝合成, 在新生儿出生后会快速减少, 新生儿出生后几个月到1年内会下降到正常,

化学发光法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 还属于一种较为新兴的技术, 是一种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措施, 应用电化学发光与免疫检测相互结合, 予以甲胎蛋白水平测定。予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可以较为快速、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检测范围广泛、且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且存在较高自动化等特点, 在临床检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此检测方法所应用设备与对相试剂具有较为昂贵的价格, 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临床应用局限性。酶联免疫法(ELISA)在应用中操作比较简单、所需成本较低, 因此能够广泛应用到甲胎蛋白临床检测中, 特别在基层医院有利于患者筛查, 但是此方法并无较高检测敏感性, 而且无较高准确度及稳定性, 导致其检测结果无法达到理想程度。因此, 本文所选取两种检测方法均存在自身优点, 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经酶联免疫检测出现假阳性或阳性状态时, 可予以电化学发光法完成确诊。

在本文研究中, 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式, 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所测定结果, 观察两组是否存在一定相关性, 经检验发现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其相关性较为显著。两种测定方法对甲胎蛋白进行检测的结果, 予以正态分布分析, 发现其结果与正态分布相符合, 统计均值, 应用t检验, 结果发现95%可信区间内(P>0.05), 所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结果测定并无较高差异性。有资料显示, ECLIA法批内变异系数及批间变异系数与ELISA法相比较均明显降低, 存在较高重复性与稳定性;在AFP400 μg/L状态下, ECLIA法相比较ELISA法具有更高敏感性, 且P

总之,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均可以反应甲胎蛋白具体含量, 且其准确性较高, 肿瘤在诊断治疗过程中, 两组方法所得到结果均能够作为严重依据应用, 且以此判定预后, 准确率较高。不同检测方法对患者样品进行测定时, 所得结果往往均存在一定可比性, 所以在选取检测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患者情况, 不能过于盲目与轻视。在对患者进行检测过程中, 同一患者同项目的检验结果需存在一定可比性。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效果明显, 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黄延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