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风建设方案

学风建设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风建设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2010年是我校的学风教风建设年。为了进一步深化“党旗领航工程”对大学生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全校本科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学生工作部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选树优秀典型 营造良好学风

二、活动时间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

三、活动内容

1、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各院系须于4月15日前组织全体本科生党员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学工组领导要在会上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本科生党员积极配合本院系做好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并鼓励其为推进学风建设向前发展建言献策。

2、党员“一帮一”活动

定期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名学生党员至少要对一名本院系的非党员同学进行帮扶,并形成帮扶记录,每两周向所在党支部进行汇报。帮扶对象范围可为: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和行动困难学生等。

3、学习经验交流会

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各学生党支部应针对积极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与本院系其他支部、其他院系进行交流。各院系成立学习报告小组,组织学习优异的学生党员典型,面向本院系和其他院系召开学习经验报告会。

4、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

各党支部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要认真分析本支部所在班级、年级或本院系的学风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向本院系汇报。同时,各党支部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收集和反映同学们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促进教风建设。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日趋严重,高校学风也愈来愈呈明显下降态势。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中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一、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治学、读书、做人等方面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衡量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一所学校真正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这种熏陶和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既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良好学风一旦形成,生活在这个精神环境中的成员,特别是新入校的师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受到这一风气的感染和熏陶,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原来不良的思想、习惯、作风,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3.学风如一道无声的命令,通过集体舆论的褒贬,对所有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并且促使学校师生自觉、自然地约束自己,形成与集体成员相同的从众行为,强制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与学风环境相适应。良好的学风对于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能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4.校风的这种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不仅仅反映在学生学习阶段,还将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成就事业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形成的良好素质对他们毕业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仍然产生重要作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毕业时才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的各种需求。高校必须培养学生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它就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生源再好,师资队伍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精良,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高校要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支持,因此学风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高等院校学生中大力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推动学风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各本科高校的学风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或专业,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当今高校学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如下: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大学生认为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捞文凭“装门面”,根本处于“无目的”的学习状态,没有完全把握大学教育阶段的特点,对为什么学和怎样学都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2.学习纪律松弛,学风散漫。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组织纪律涣散,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上讲话、接听手机、吃东西、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旷考的现象。整天沉迷于恋爱、电脑游戏、网吧等,意志消沉,无奋斗目标。

3.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造成书本知识和实践严重脱节;还有部分同学忽视掌握专业知识,而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忙于各种比赛、做生意、当家教等,将大部分学习时间投入到社会活动中。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学习荒废。

这些问题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完全违背了学习边际成本(即学习的努力程度)应不断上升的客观规律。本来,随着掌握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应不断增加,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这种情况说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低效率。

我国学生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却没有培养起自觉学习的习惯,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沉醉于大学的自由,他们相当多的时间泡在网吧、餐厅、KTV等娱乐上,有的还把恋爱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因为我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在外力监督和压力下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风气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进了大学就好了”。进入大学后,当学生进入一种自我管理、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后,便失去了压力、管理与监督,很多学生就难免自我放纵,大学成了他们镀金、混文凭的地方。对于这种现象,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难脱其责,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现存体制的责任。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对学风建设等方面抓得比较松,不把它纳入学校建设的重点,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较多。学风建设实际上是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为促使良好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是对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监控与反馈,并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

学风建设要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护助学风,以环境养育学风,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

1.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和教学态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学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高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质量。包括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另外,还要逐步形成针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审评制度,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的科学评价体系。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而且还与教师的教风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就应以高尚的品德,严谨治学的作风去感染学生,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和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所以,加强学风建设,对教师而言,就必须从严治教,严谨治学,端正教风。

2.明确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一要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学生中存在的“苦高中,玩大学”的思想,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良好的专业学习兴趣气氛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学校通过完善学分制、主辅修专业、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时间,激发学习内在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增强内在学习动力,既能巧学、乐学,又能苦学,这才是优良的学风;三要发挥学生的“三自管理”的功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学风建设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树立学习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制止和约束不良学风,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引导整个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

3.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辅导员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也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搞好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学风建设对当今高等教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我们也应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我们全体师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综合,是学生所处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综合,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只有针对出现的突出学风问题,及时有效给予处理,同时,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管理,改变学习与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等,才能从根本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刚.谈高校学风建设.领导科学论坛,2005(4)

[2]杨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3)

[3]戴雪梅,范文杰.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经济师2004(4)

[4]陈扬.叛逆与“回归”——关于一个大二学生逃课的叙事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6(3)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具体来讲,学风既包括学生的求学与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与治学之风,教管人员的督学与管学之风,还包括校领导的办学与导学之风。学风建设系统,具有“整体”“、内生”和“综合”三个基本的特征。“整体”是指在分析系统各种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学生学风与教师教风的各种外部因素和内在关系的不协调问题。对于一个学校建设来说,面对学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利益集团的情况就需要从整体上去协调彼此间的关系。在学风建设上,“内生”常被认为是一个学校的内部动力、潜力及创造力,如生源质量、学习环境、教师的水平与知识转化力等。“综合”是指学风建设的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的组合,而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累加。这种组合是在对线性的与非线性的、确定的与随机的等各种关系的经过层次、时序、空间与时空组合等的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内聚力、外力、增量、减量的综合考虑,而学风建设是影响其各种要素的关系“总矢量”。学风建设研究的对象非常复杂,要求对组成学风建设的各事物之间互相作用、联系及制约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解析,在更高层次上定量分析出它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高级的定性分析,最终将其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和规律综合出来。

二、学风建设的特点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质就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政人员督学、辅导员导学等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这些子系统都是复杂系统,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学风建设系统也是一类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使得学风建设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一)由于学风建设本身具有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难以对系统目标进行具体描述和确定,在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评价与决策过程中被迫使用多个准则,而这些准则有时还存在相互冲突;

(二)学风建设涉及各种彼此关联的因素,系统结构复杂多变,导致用传统的建模方法来建立其数学模型与求解也十分困难;

(三)传统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包括定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在对学风建设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中会遇到困难;

(四)学风建设问题涉及面广,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模型进行研究;

(五)通过系统综合,把知识、经验、模型、数据等进行集成,才能解决学风建设发展中的复杂问题,而许多信息和数据是很难得到的。在学风建设研究中,应重视这些特点,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学风建设具有一般复杂系统的共同特征,即综合性、系统性和动态性,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就是其研究方法。学风建设系统的研究不仅需要利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并且要结合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强调综合、整体、系统地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

三、学风建设的研究思路

系统分析与评价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对高校学风建设系统的目标、约束条件、系统结构和机理等进行描述,然后对学风建设的状态、趋势和能力等进行评价,最后对学风建设的条件、潜力及优势与限制进行分析;管理与决策过程就是依据上阶段分析的结果制订方案和策略,按照方案和策略对学风建设进行实施与管理,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学风建设系统的描述、评价以及管理和决策等。信息产生和管理过程:学风建设各子系统及其演化进程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等。学风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高校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学风建设的现状和水平,预测学风建设的趋势、潜力和能力,并找出制约因素,为学风建设战略规划提供决策。系统协调、优化和决策过程:对学风建设各子系统内部彼此之间以及学风建设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构建学风建设系统的协调机制,促进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个学风建设系统的整体优化。信息反馈机制:通过现状评价和实证分析,对未来系统的行为进行实时调整,形成各子系统内部和整个学风建设系统的反馈机制,以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等为调节手段,使系统按目标发展。

四、结论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四元三维 高职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学风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和灵魂所在,学风建设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而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日益凸显的学风问题成了很多辅导员老师的“老大难”。本文提出了建立院系班三方联动机制,重点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教师责任意识、加强创新型学工团队建设、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四个方面的建议,对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进行了探索。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实践表明,很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重知识轻实践,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动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高职的学习氛围。因此,各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亟需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更新和修订。要根据专业实际充实和完善方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安排课程。保证内容能让学生感兴趣,保证效果上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在教师培养和课程改革方面,大学应区别于初高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多采取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少灌输,多引导,少讲授,多互动,少理论,多实践,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心。从而保证同学们加强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2强化专业教师育人意识

我们说,教书和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一体两面,两者不可分割。在教学这一环节中,专业教师作为各班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风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学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只承担着教书的责任,而舍弃了“育人”,忽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对旷课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不文明的课堂行为,诸如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等行为不闻不问,这对学风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前,专业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以教为根,以学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促进教风,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教师岗位职责。专业教师要在思想上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学院和系部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工作,帮助专业教师明确个人在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知识结构、业务素养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查摆出教风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认真总结教书育人先进的工作经验,鼓励专业教师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对比,互相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风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

(2)全面考察师德和教风。学院和系部要随时监督教学管理中的制度执行情况,通过检查、督导和反馈等方式,重点评估专业教师的教风水平,广泛引导教师认真遵守和积极执行相关管理规定,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实现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还可以适时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鼓励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加强教师间交流,树立“以教为根,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教风建设和教师工作考核相结合,把教风纳入专业教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的考核指标。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考勤。专业教师要将严肃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上课前要充分认真准备,不能不分对象就一本教案行天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书育人。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把握专业要求。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课堂考勤情况要认真了解和记录,对无故旷课学生要了解情况,必要时候联系辅导员,将学生考勤成绩作为结构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成绩。对模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要给予正面表扬,对课堂不文明行为要批评教育和正面引导。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专业教师的除了借助行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采取“理智的约束”外,也要做到“情感的感化”。要做到从人格上,感情上去感染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专业教师也应与辅导员多加强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除课堂学习外,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一步交流,在生活上关爱班级中学困族、经困生、心理困难的“特殊群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同学是不同的个体,对每个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

3加强学工队伍梯队建设

学工队伍要把教风学风建设当作学生管理的重大事项来抓。将党政负责人,辅导员,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典型纳入到学工队伍梯队建设中去,充分学工队伍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制度机制上巩固教风学风建设成果。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勤制度,加强督导工作,注重目标管理,热情服务,规范管理,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强化组织领导。学工领导小组要总览全局,明确各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找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关键和主要矛盾,通过会议、座谈会或研讨会的形式,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将学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到实际。梯队建设从上到下,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都做到有章可循,步步为营。系负责人担纲所属系部教风学风建设的总设计师、辅导员担任所管理班级的学风建设的策划师、专业教师扮演教学班级教风建设的执行者角色,学生党员干部肩负学风建设带头人的使命。

(2)严格学籍管理制度。狠抓考勤,落实考勤制度。班级管理可实行自治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班(下转第29页)(上接第20页)级由学生干部负责考勤记录,做到每堂课都有详细考勤记录。专业教师严格考勤制度,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辅导员通过不定时查教查课,或者借助现当代班级管理软件掌握班级出勤情况。对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针对突出问题的同学,要和学生家长通报和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借助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的方式,营造良好学风。同时,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多开展各种评先评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3)加强督导工作,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学工队伍的管理者要勤督查教风、学风活动的工作进展与质量,同时积极利用外部资源,邀请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督导室等智能部门对系教学工作状态进行指导、评估和考核。考核要坚持双重原则: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检查内容要全面,尽量涵盖班级常规工作和非常规工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定期通报和公示活动动态和督查结果,确保活动效果和工作成效,强化班级目标管理。对优良学风的班级给予奖励,后进班级给予引导。

4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1)注重宣传教育。牢牢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建设,加强传统文化德育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机遇,充分运用简报、宣传栏和新媒体,网站、QQ群、博客、微信、微博等阵地营造舆论氛围,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第二课堂文化,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大力弘扬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按照“五带头”要求,继续开展“学、明标准,做模范、促学风”活动。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推优入党”过程、预备党员发展过程等日常工作的开展促进学风建设。

(2)强化目标管理。辅导员帮助同学制定和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积极帮助他们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多开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学术文化活动,以参加挑战杯,三下乡,科研立项、专衔本、考证、技能竞赛和学习兴趣小组等为抓手,促进学风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专衔本考试及各种职业技能考证,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专衔本报考率、通过率。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学生中形成讲学习、比学习的良好风气。

(3)营造优良舍风。大学宿舍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又一重要场所,加之,大学生明显具有从众意识,故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不能忽视宿舍文化建设。在学生宿舍可通过设置名言警句,开展宿舍美化大赛,文明宿舍评比,最佳学习寝室等的活动评比,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在宿舍开展“读书活动”,开展道德规范进寝室活动,加大班级建设力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院和班级学生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展示大学生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 王国亮.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西部(中旬刊),2013(6).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学风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本科高校学生学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A2 3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8-01

高校学生学风反映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是学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治学态度和社会担当。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构建科学有效的学风评价体系将会有助于做好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学风建设的质量和效用。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制度的刚性

学风建设中应重视学生的利益诉求,应凸显学生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地位。学生的发展是学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在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以及学风评级体系指标构建中,要将学生的意愿考虑其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职业规划。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才会接地气,才会贴近学生实际,推行也会更加顺利,效果也会更好良好。

2.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过分强调教学分数考核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形象和教学水平等对学生的学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教师如果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那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目前,有部分教师只是将教学当成了任务,忽视了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过分强调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单靠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其实,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相互人格、态度等的影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加促进教风、学风、校风的根本性改变。

3.忽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性作用,过分突出运动式建设和模糊性评价

学风建设和评价工作是一项既基于现实,又要立足长远的系统性工作。因此,不能将眼光狭隘地停留在手头的事务性工作,单纯为了学风建设而采取运动式的突击建设举措,如过分单方面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督导和学生违纪行为的查处;在评价时仅仅关注四六级过级率、考研率等显性指标。其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诸如课程的设置、学分的比例分配等,因此高校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以及就业创业环境等制定符合校情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才愿望。

二、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的着力点

1.抓制度建设,促学风

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通过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学生学业预警制度、课堂教学督导制度、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等织密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需要指出的是学风建设的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和学生实际,因校制宜。学风建设的制度设计要多奖励性措施,少惩罚性规定;多激励性导向,少约束性规定。以有温度和人性化的学风建设制度实现学风的根本性好转。

2.抓思想教育,促学风

学风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中,要注重思想教育的作用。师生思想上能对学风建设的目的达成共识,那就会顺利推进学风的各项建设。因此,就学生层面来讲,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开展学风建设宣传等形式,围绕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等进行专题学习讨论和面对面约谈,做好宣传动员,将加强学风建设的多项目标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教师层面来讲,开展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邀请教学名师或者模范教师通过沙龙等方式与教师开展交流;要加大对新进教师和年青教师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抓课堂纪律,促学风

课堂是学风建设的主阵地,要加强课堂建设,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教育引导教师、学生严格遵守学校有关教学管理规定,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教学活动。学生要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上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项,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认真复习迎考。辅导员老师要加大对学生早、晚自习的巡查,加强对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督查和整治力度,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和翘课等不文明现象。

4.抓考风考纪,促学风

学风建设也是一项思想教育工程。学生的诚信和学术道德应成为教育评价考核的关注点。要在各种考试前,做好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工作,制作警示宣传标语,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结合学校过去对考试违纪作弊学生处分的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和警示学生严格自律,诚实守信。要加大考试的巡视力度,考试期间,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要组织教师深入考场巡查,对学生考试舞弊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5.抓专业课和基础课程学习,促学风

专业课和英语、数学是学生学业学习和升学深造的基础关键课程,学校和各学院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和复习,并通过组织开展课程学习互助小组、英语四、六级考前辅导讲座、数学兴趣辅导班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对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抓体育锻炼,促学风

学校要以早操、晨跑、体测和开展其他体育活动为契机,培育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在学校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7.抓宿舍卫生、纪律,促学风

大力开展学生宿舍安全、卫生、纪律大检查、大整治活动,教育学生加强对宿舍内务卫生的保洁和清洁,正常教学和晚自习期间,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宿舍内尽可能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加强对宿舍安全和纪律检查力度,对私拉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私自外宿、晚归、网络成瘾的学生要加大教育和处理力度。辅导员及班导师等必须每周深入学生宿舍检查一次以上;学校相关部门要对全校学生宿舍卫生、安全和纪律进行全面大检查。

8.抓就业指导服务,促学风

要充分发挥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深化就业指导服务改革,指导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引导学生以就业倒逼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教育学生端正就业态度,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面向西部地区和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

9.抓管理服务,促学风

学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认真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努力做好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与安全保障管理等工作,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家校共建以正校风、带教风、促学风,根据《20XX年xx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计划》相关内容,将20XX年秋季开学的第一个月确定为“强师德 促学风 转作风”主题活动月,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强师德 促学风 转作风

二、活动时间

20XX年8月30日—9月30日

三、相关活动

(一)必选活动

1.活动月启动仪式。启动仪式要包含以下内容:

(1)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主题宣誓活动,统一着装。

(2)结合组织观看的《开学第一课》,开好“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校共建活动。

(3)学校自己设计的其他相关活动。

2.组织教师开展一次《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主题演讲比赛。

3.教师节前下发《“过一个廉洁、温馨、简朴的教师节”倡议书》,可通过靠牌、写真喷绘、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

(二)自选活动

自选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学校年度师德师风工作考核,请各校创新形式,认真组织。

四、相关要求

1.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主题突出、科学创新、便于开展的活动方案,明确工作小组、活动负责人、活动时间、活动形式等内容,确保安全有序,效果明显。

2.活动月方案及启动仪式开展情况图文以电子稿形式于9月3日之前打包发送到人事科邮箱。含:活动月方案、启动仪式方案、誓词内容、校长讲座内容或上课教案、活动照片(每个场景精选3张)或微视频、活动总结和宣传报道情况(截屏或网站截图)。

3.活动月结束后,各校要将活动月内每项活动开展的活动方案、活动照片、活动总结及宣传报道情况等过程性材料于10月9日前打包发送到人事科邮箱,同时将纸质材料交到人事科张XX处。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2011年以后,我国陆续展开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各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并加强本科教学管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本科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工作,并通过各方面工作,促进各自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人根据几年来参与教学管理的经验,认为要想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规章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充分发挥教授、博士学位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学校要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手册,严格执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相应本科生教学工作制度,他们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大作用。这些教师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广大年青教师学习的楷模。2.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展开教学规范、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新入职的教师每人配备一名导师,有导师辅导其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学规范。强化中青年教师的听课制度,校内、专业内的观摩课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每学期听观摩课的次数不得低于2次。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进修、培训等不同方式。每学期都要选出观摩课堂,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推出教研示范课堂,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新开课、开新课试讲”、“教学改革示范课堂”、“教研公开课”、“博士论坛”等活动,并且督导组成员随机听课,及时给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以便他们迅速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3.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要加强教学检查、督导和评估,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督学、同行、领导听评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对全校本科教学进行评价和监控。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每期教学督导组要召开2-3次教师座谈会,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且听取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和遇到的问题,征求教师对日常教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及时反馈给学院,以便及时解决。召开教学改革专题会,交流教学改革方面的主题、方式、方法等。学生中设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开座谈会,对教师课堂教学上的多方面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注意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学生意见大又不愿意改教学方式的教师及时进行调换,把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优的重要依据,促使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到认真上好每一课。4.重视培养学生实习、见习等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环节要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本领的训练,学校在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中,要适度加大实践课课时数,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建立一大批稳定的专业见习和实习基地,并在见习、实习中严把质量关,通过制定实习、见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见习守则和指导书,来指导实习、见习活动。实习、见习活动一般分校内模拟、基地实地实习、验收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以每位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返校后实习汇报和实习单位鉴定四个方面,作为实践课成绩评定依据。

二、改变传统认识,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观念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实现其办学理念的重要保证。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最终将决定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因此,学校各级领导班子要始终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环节,常抓不懈,并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研讨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营造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教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体,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开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念。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高校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是造就高质量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强化教学管理。要通过讨论纠正部分教师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强调课时数量,忽视教学质量”等狭隘观念,形成良好教改氛围,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强化课程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意自己培养和从外引进有机结合,形成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2.专业教师要注重本科课堂教学,课堂内容信息量要大、授课方法、手段要灵活,知识传授课上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加强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4.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保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按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合格人才。

三、采取切实措施,培养良好学风和考风

学生日常学习的效果,主要通过考试来检验,而良好的学风、考风则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三严”模式,即“严格要求、严谨管理、严肃处理”的模式,以“正确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显著的学习效果”为指导思想,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风和考风建设。1.加强教风建设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始终坚持以优良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建设,结合教学工作实际,通过以下方法加强教风建设:(1)加强教学秩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任课教师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课,凡擅自调课者,按教学事故处理。(2)积极改进教学手段,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师要普遍具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能独立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科目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增强专业素养。(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教学效果。长期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指导,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发挥教学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强化思想工作、进行端正学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促学风。严格遵循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建立师德培训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实行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坚持“师德高尚优先权”,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在评职晋级和评优方面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潜移默化的带动学风的发展。把规范学生文明行为与优良学风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强化早操、宿舍、教室等管理,凝聚班级向心力,培育班风。学院将早操和宿舍检查考核与学生量化、评优、干部选举挂钩,加强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实行教室、寝室管理班级责任制,定期举行全院教室美化评比、寝室文化建设大赛,引导学生用基础文明行为为规范约束自己,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动性。严抓课堂管理,坚决杜绝学生课堂“三无一有”现象,即学生上课“无笔”、“无笔记”、“无教材”、“有手机”,打造“零手机课堂”,促进优良学风建设。专门制定了《学风建设方案》及《学风建设整改方案》,深入作好班级学风建设动员工作,让学生树立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以个体带动整体,重视各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均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学期考试中连续多次无违纪,无重大违反校规校纪事件发生。以考研、学科竞赛等途径,带动学风建设。坚持考研“早动员、早准备、早辅导”原则,除了导师的平时指导之外,学校为考研学生搭建了考研信息、考研指导和考研交流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解决填报志愿、志愿调剂、考研复试等具体困难。3.严肃考风考纪严抓考风,对考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考试前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强调考试纪律。期末考试实行裸考制度,学生只准带笔和考试证件,其余不许带进考场。教师要提前15分钟到场准备,佩戴监考牌,不能带手机进考场,不能聊天,流动监考等。成立考试巡视组,由学院领导班子组成,佩戴巡考牌,在学生考试期间不断巡视,给学生警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变旧有“一份试卷定成绩”考核方式,学生成绩平时测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更为综合地反映学生知识贮备及能力素质。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学院考试课程全部建设试题库(试卷库),任课教师考前只负责提交出题方案,试题由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随机抽取,试题评测也是匿名集体流水式批阅,使成绩考核既成为学生平时学习的检验,又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考量。

四、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风建设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邱峰(1979-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周亚军(1982-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机械优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56-02

对于学风的论述,最早可追溯至《礼记・中庸》中的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指出,“通常学风(academic atmosphere)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术界认为,学风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风气。”根据以上定义,笔者认为高校学风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解释。从广义来说,高校学风是学校师生在教学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大学精神特征的校园文化,涵盖了高校教师的治学之风、学生的求学之风和校园的学习之风。从狭义上说,学风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风貌,包含学习动力、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基,是高校的精神力量,更是高校的灵魂体现。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引领与推动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一、影响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二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学习的目标被涂上功利的色彩,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实用知识感兴趣的功利和投机色彩的学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在中国,学生奉行的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抹杀了个体兴趣和个体需要,滋长了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变成了漫无目的的简单重复,缺乏生机和发展。四是就业形势的错误导向性。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一些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无限化,扩大到学生家庭的整体社会关系的竞争,造成了“成绩好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成绩差照样找到好工作”现象,致使高校学习风气受到了影响。此外,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中生打工工资比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的现象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学校环境因素。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教育的“产业化”趋势使得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高等教育规律,而以企业管理模式来办学,盲目扩招增收,办学仅瞄准招生和就业升学率两个方面,而不重视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二是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学生指导管理机制,对学生学习管理、成长发展和学业预警存在工作盲区,在学风建设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三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固然大多数教师是“德才兼备”,但有些教师不良的行为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学风。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具体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态度敷衍,随意性调停课,学生作业批改潦草,监考管理不严等。更有些教师利用学生评奖、评优、入党、考试等索取好处,。四是校园硬件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校园环境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3.学生个体因素。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些同学认为上大学仅仅是为混张文凭,大学学习就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些学生盲目从众,选择考研或考各种资格证,忽视对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研究。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大学生均是“90后”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贪图享乐。三是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我国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实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在家长或者亲人的推荐下选择学校或所学专业,学生个体毫无兴趣。四是朋辈的负面影响。在高校中,一些学生往往受到高年级师哥师姐的朋辈负面影响,都对学风建设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探析

1.找准高校学风建设有效切入点。首先要创新理念,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我国的高校学风应传承五千年来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成果,树立多元人才质量观。我国的学风建设要更新理念,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现有一些不适宜的理念要废弃。特别是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观念转变为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风建设水平。

其次要创新内容,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信息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文化诉求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学风建设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建设,以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学风建设中创新开展素质拓展工作,整合现有的教学实习、创业就业和校内社团组织等资源,建立一套模块化、系统性、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学风认识。建立一套动态大学生生涯预警体系,及时针对每位学生近期远期目标实施评估,让学生在动态评估中树立能力为主的评价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带动学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创新学风建设的奖励表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奖励体系,既要重视拔尖同学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多元个性人员的提高,让人人在学风建设中都有成就感。

最后要创新方法,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变单一学风建设方式为创新各类学生社团建设,以社团建设为依托,通过学生自娱自乐的自组织举办学术类、科技类和文艺类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学风建设,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晒晒”教师成功的不寻常经历,引领大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和实践锻炼探索,引领学风建设的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对学风形成有效制约,在刚性制度督导的同时,需要人性化地实施动态预警。

2.强化高校学风建设可行着力点。首先,夯实基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大学新生首度告别父母踏入象牙塔,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状态,缺乏有效的学习目标。需要在学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选择科学的指导方案,通过个性化指导准确帮助每一位同学认识大学,从各个维度带动高校学风发展,推进学风建设。

其次,增强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当前的学习型社会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高校应该是学习型社会的“排头兵”,需抓住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一着力点,不断增强其学习动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不能有“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只有通过自身的学习,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还须建立社会、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教学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迅速地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用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对课程、教师和实践有更多的选择权,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习热情。

最后,优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风建设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对高校的学风建设有着感染熏陶的作用。就高校这个微观环境来说,一是要加大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改善设施,美化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在学风建设中能起到奖励和惩戒的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优良的学风建设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