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1篇

《XX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已经20*年7月9日省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通过,9月18日以省政府第193号令公布,并于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省政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省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为确保《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我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熟悉,切实增强贯彻实施《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省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这是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提升我省行政执法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吉林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我省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制监督制度,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产生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一定要提高熟悉,自觉增强贯彻落实《办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办法》的贯彻实施放在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全局高度,真正纳入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深入宣传培训,为《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要搞好对《办法》的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开展好《办法》的宣传工作。各乡镇和各部门要采取板报、画廊、知识讲座、主题宣传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深入宣传《办法》颁布实施的目的、意义和《办法》的相关内容,让行政治理相对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办法》,熟悉《办法》,非凡是了解行政执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进而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和自觉依法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县政府法制办和部门法制机构要搞好宣传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其次,要搞好《办法》的学习培训。县政府法制办要具体负责搞好培训工作,要精心制定学习培训计划,科学安排学习培训内容,利用有效时间,对于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把握《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办法》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健全制度,推动《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全面正确实施

县政府政府法制办和各部门法制机构要紧密结合《办法》的内容和我县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各项配套制度,确保《办法》的全面正确实施。一要制定委托监督制度。明确委托方式和范围,监督内容和权限,使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二要制定行政执法督察员治理制度。县政府设立专职和特邀行政执法督察员,确保督察员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要落实行政执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定期向县政府报告行政执法实施情况。四要完善委托行政执法备案制度。县政府及政府所属部门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事业组织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应当向县政府法制部门备案;五要实行行政执法实施情况检查制度。县政府法制办要拟定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组织实施专项行政执法检查和随机检查。检查结束后,县政府法制办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检查情况向县政府报告,向行政机关下发通报,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布。六要实行行政执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县政府法制办应当公告受理投诉、举报的承办机构和联系方式,对受理的投诉、举报事项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七要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文书。要抓紧研究制定统一使用的行政执法监督文书,实现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各项监督制度有效运行。

四、加强领导,确保《吉林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真正落到实处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2篇

通过对《国土资源部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237号)等土地调控政策执行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控、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地质技术信息服务、土地督察和执法监管政策措施全面、准确、规范实施,有效保障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提高土地调控政策的应变能力和效果,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保障用地,确保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控政策。

准确掌握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数量、结构、分布、时序和利用情况,摸清用地需求底数,促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监督检查国土资发〔20xx〕237号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督促各地把政策执行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用地保障到位。大力宣传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宣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维护土地管理法治的重要意义,使各地扩大内需用地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密切跟踪,及时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

密切跟踪把握土地调控政策实施的新态势,对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调整和完善土地调控政策的建议。紧密围绕扩大内需要求,主动提供公益性基础地质信息、基础测绘服务,满足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用地的地质技术、测绘信息需求。及时掌握扩大内需土地政策、支持灾区重建土地政策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政策的执行效果,总结经验,了解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土地调控政策遇到的问题,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宣传推广各地有效落实服务扩大内需土地调控政策的典型经验。

(三)严防反弹,依法维护土地管理良好秩序。

监督各地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和标准,保证有限的土地投放符合中央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强化土地管理批、供、用、补、查的监管,坚决纠正违背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搭车用地、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严防违规违法用地反弹,保持土地管理良好秩序。对涉及用地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违规违法问题,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切实整改,严肃查处。

三、工作安排和步骤

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包括专项工作、支撑工作和策应工作,同时组织做好地方配合工作和同步宣传工作。专项工作包括扩大内需土地政策实施调研、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督察、配合服务扩大内需的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计划差别化管理、地质技术信息服务等工作。支撑工作包括土地供应动态监测与监管、形势分析等工作。策应工作包括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检查考核、《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实施、违规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统一安排,认真完成各阶段的评估、检查、宣传等工作,配合做好部组织的抽查工作。做好组织和策划工作,及时有效地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在扩大内需中的工作成效。总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部署阶段(3月1日至3月31日)。

阶段工作:研究制定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具体安排和保障措施。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系统部署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召开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工作部署会,落实任务。建立保增长保红线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

关键环节:切实做好组织动员工作,把思想统一到部的总体部署上来。扩大宣传,为实施保增长保红线行动营造良好氛围。

(二)调研宣传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

阶段工作:组织各地开展国土资发〔20xx〕237号文件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推进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督察工作,同时配合开展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认真分析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强化对扩大内需用地的审批、项目用地供应落实等情况的动态实时监控;各督察局会同有关司局组织开展扩大内需用地政策执行情况跟踪调研,了解各地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情况等,对上半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使用情况评估,于6月底前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报部,提出计划指标中期奖惩建议。在有关专项地质调查工作中加大服务扩大内需地质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安排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土地调控政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问责制、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重点内容开展宣传。

关键环节:摸清各地用地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准确掌握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情况,提高土地调控政策的针对性、主动性;摸清各地土地利用和管理中暴露出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掌握土地违规违法的新动向。宣传严格执行国土资发〔20xx〕237号文件、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加强正面引导。

(三)督察推进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

阶段工作:组织各地对上半年审批和供应的建设用地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土地供应是否符合有关政策和标准、用地是否闲置,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查处纠正。集中时间开展

对省级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督察,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醒地方人民政府,对地方的困难和特殊问题及时向部提出对策建议,各督察局形成汇总报告于9月底前报部。总结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阶段性成果,根据扩大内需要求进行综合集成,为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

关键环节:突出关键问题和重点地区,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或用地标准,搭车用地、借机圈地、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和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察。做好重大典型案件查处曝光。

(四)评估总结阶段(10月1日至11月30日)。

阶段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研究分析20xx年扩大内需项目用地需求,提出分析预测报告报部。各督察局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实施效果评估,系统评价服务扩大内需各项土地管理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问题、困难,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根据评估工作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时完善服务扩大内需和加强监管的已有政策或出台新的政策,对20xx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调剂、调整。总结工作成效,向国务院报告,对成效显著地区在全系统进行通报表扬。

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服务扩大内需政策执行情况的主线,完成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成效评估。研究完善或制定土地审批和监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业地价调整、土地征收、划拨用地目录、地质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及时形成制度性成果。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督察局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领会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的精神实质,把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全面、准确、规范执行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认识到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是实现积极主动服务和严格规范管理的有机统一。

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由部党组统一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各阶段工作安排,联席会议由甘藏春同志召集,部各有关司局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地要按照国土资发〔20xx〕237号文件和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准确把握政策,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二)突出重点,统筹衔接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日常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以积极主动服务和严格规范管理为核心,把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与耕地保护、规划计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地籍管理、执法监察和地质技术信息服务等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衔接,加强工作成果的应用。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掌握本行政区域内扩大内需项目和用地的审批、供应、使用及地质技术、测绘信息服务等情况,跟踪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情况,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依法依规用地,防止违规违法问题发生。

各督察局要以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为主线,统筹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形势分析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强业务、能力和机制建设。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要积极主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实现全程同步督察,保持与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加强与纪检监察、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沟通协作,确保取得实效。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督察局要主动做好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的衔接,支持配合检查组的工作。

(三)强化监督,进一步促进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土地调控政策中,要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情况的监督,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片面理解扩大内需用地政策,严重侵害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搭车用地、借机圈占土地和违反供地政策等突出问题,要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各督察局要积极开展督察工作,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发现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预警和通报;对违规违法突出问题,坚决督促地方政府纠正整改和严肃查处。

(四)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用好用实土地调控政策。

要以积极主动服务和严格规范管理为基调,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动作为,服务扩大内需,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积极态度和成效。要紧紧围绕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明确宣传重点。第一阶段的宣传要致力于统一思想,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准确把握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目的和重点任务,同时在社会上营造严格规范管理的舆论氛围。第二阶段的宣传要系统总结各地贯彻国土资发〔20xx〕237号文件的具体做法和成效。第三阶段的宣传要总结推广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规范管理的先进经验,披露问题,促进各地准确把握政策方向。第四阶段的宣传要全面总结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政策的成效,宣传土地管理关键环节的改革成果。

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向全社会传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更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的强烈信号。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依法治国全面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复杂多样,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如腐败、暴力犯罪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成为依法治国全面推进路程上的绊脚石。

(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形成人治现象、特权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等现象,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本位利己主义、行业不正之风仍然长期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法律的正确实施和法治政府的建成。

(二)近年来,我国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民进行思想侵蚀;一些、非法宗教的蔓延导致暴力犯罪增多;各种不断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近年来,一些公职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出现一些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直接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四)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矛盾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然而当前司法工作中出现不少问题,特权思想和司法不公现象大量发生,人民群众对司法信任度下降,缠访闹访现象频发。

二、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新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工作

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同样是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贯穿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基层检察院院党组应始终把区委中心工作摆在案头,攥在手中,根据辖区特点,把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作为打击的重点,为辖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也争取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制定倾斜政策,有力地改善了干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形成了从优待警,依法治国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职能作用,建设法治体系

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理念,检察机关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检察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信仰法律,肩负起维护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神圣职责。二是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要做到不偏不倚,确保办案的实体和程序公正。三是树立严格依法办案的理念。在办案中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检察职能,不滥用检察权、扩张检察权。四是树立权力监督的理念。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吏,其基本要求是合理限制权力,防止和纠正权力被滥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各项公务活动按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同时,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也要受监督。

(三)加强内外监督,建设过硬队伍

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时,首先要确保自身能够做到忠于职务不渎职,忠于事实不偏差,忠于法律不违法。因此,每个检察干警都应当自觉接受监督。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如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警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加大检务督察力度,建立干警8小时外活动档案,关注干警的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确保干警廉洁从检;推行检务公开制度,公开办案程序、办案纪律,建立案件回访制度,经求群众意见和民主测验,使干警的行为真正置于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二是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接受政协和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家庭的监督约束作用,构筑拒腐防变的“第二道防线”。

(四)坚持阳光执法,提高司法公信

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我院深入推进检务公开,积极搭建检务公开平台。通过检察外网、设置电子显示屏、自动触摸屏和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职能和检察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案管部门的窗口作用,为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近亲属、律师等相关人员提供查询案件程序性信息的服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咨询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的服务,增强执法透明度,拓宽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

(五)积极探索创新,促进司法改革

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作为基层院,我们要与中央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一方面要围绕《决定》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向上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亮出自己的特色名片。一是积极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摸好底数,掌握情况,对本院人员有一个统筹的把握,为正式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打好基础。二是试行干涉司法记录制度。按照四中全会的规定,先行先试,尝试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制度”,制定具体操作规则并逐步规范完善。三积极尝试公益诉讼。深入研究现有的法律规定,依据现行规定积极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研究公益诉讼的具体规则,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储备人才、培训技能、练好精兵,关注基层常见的行政执法、环境卫生等领域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公益诉讼的作用和影响。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4篇

今年上半年,全市国税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履行税收工作职责,扎实推进税务现代化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税收职能作用积极发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强化组织收入责任机制,认真分析研判和把握经济税收形势,加强重点税源和重大项目监控,按月税收预测准确率,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前瞻性,提升了组织收入质量。上半年,全市国税组织税收收入475.4亿元,同比增收37.1亿元,增长8.5%;组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6亿元,同比增收14亿元,增长16.5%,完成年度计划的45.7%。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兑现各项政策143亿元,其中减免税73.1亿元,出口退免税49.2亿元,一般纳税人固定资产抵扣20.87亿元;增值税直接免税销售额134.86亿元,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落实纳税人购买国税系统印制、发售税务发票免收工本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服务青奥,积极协助青奥组委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有关家禽业饲养、销售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和促进家禽产业稳定发展。抓好营改增后续管理服务,及时解决纳税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营改增政策效应分析工作;注重风险防控,制定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管理制度。积极做好营改增扩大试点准备工作,明确职责分工,排定推进时间表,梳理政策变化,修订完善政策解读,为扩大试点奠定坚实基础。

(二)税务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先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税务现代化六大体系的框架结构和主体内容,各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税务文化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开,现代纳税服务体系、现代税收惩防体系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组织召开税务现代化建设研讨会,____年度税务现代化建设报告,总结建设成果,评估建设进程,查找存在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以提高税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主线,按照“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闭环运作”的要求,启动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出台建设方案,召开动员会,梳理岗责体系,编写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取得积极进展。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平稳运行。秉承精确制导理念,进一步融合情报管理与风险管理,不断深化团队运作和实体化运作方式,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建立风险特征指标 66 个,应对完成10246户,应对总成效7.6亿元。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完成市本级下放户和异地征管户的集中调整。推进纳税人“简并征期”研究,做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纳税准备工作。出台《____-2015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积极推进电子发票应用试点项目。编写《软件行业风险管理指南》,帮助软件企业防范税收风险。完成____年度汇算清缴工作,实现准期申报率100%的目标,汇算清缴应征企业所得税202.75亿元。实施“春蕾”行动、“秋实”计划。健全列名重点企业管理制度,开展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通过股权转让评估入库税款9000万元。深化ERP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业务强、能实战的ERP审计人才队伍。

(四)纳税服务持续优化。在办税服务方面,进一步改进全程服务承诺系统工作,将办税服务同城通办范围扩大到五区(县)办税服务厅,进一步规范市政务大厅窗口工作流程。开展“深化税收定点服务助推软件名城建设”活动,推出____年对接中国(____)软件谷税收定点服务五项举措。在税法宣传和咨询方面,全面提升12366咨询的权威性,启用总局12366系统,完成知识库升级使用,上半年咨询总量28.5万件,电话接通率89.64%,服务态度满意率98.63%,业务问题回答基本满意率87.8%。突出税收政策专项解读和分类宣传,编印《纳税服务年报》,印发政策解读6期2.9万册,抓好软件谷QQ群日常维护,提高宣传解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权益维护方面,积极筹建软件谷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深入梳理分析去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12345转办和纳税人诉求情况,明确改进措施。

(五)税收法治管理继续深化。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深化现代税收法治管理体系建设。成立市局税收政策专家团队以及专家小组,加强政策管理统一平台运行管理,完成基层内部业务规范文件清理。抓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规范共性问题。围绕行政审批权改革,对现行有效的税收法 律、法规、规章和总局规范性文件中的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全员参与、围绕重点、规范形式、突出共享”的原则,深化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暨主题应对。推进稽查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立案检查案件296件,查补收入25999万元,入库13451万元。扎实开展日常执法督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工作,抓好车购税专项督察。

(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合省局完成2名副巡视员、10名正处级领导和2名调研员的选拔考察。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对2个单位开展考核巡视工作。出台年届退休部分正科级干部晋升副调研员、单项奖励、机关工作人员遴选等办法,构建各年龄段干部分层、分类、分途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税务文化现代化建设,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国税系统介绍推广。正式____国税核心价值体系,即“率先实现税务现代化”的共同愿景,“争第一创唯一”的税务精神,“崇法崇廉 尽责尽美”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城乡结对共建,在____市文明行业集中评审中排名第一。命名18个集体为____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举办6期“道德讲堂”。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了系统中层领导干部冬训、财会知识培训和科级领导干部轮训等培训。组织全局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开展“四解四促”活动,加强作风纪律检查整顿,完成系统和基层工会换届。

(七(七))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有力。继续深入开展《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释义的学习贯彻活动。主动将内控机制建设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源头治理预防机制。大力推进“清诚之约”廉政文化品牌建设,品牌体系、理念和标识基本完善。继续加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力度, 5家基层单位推荐申报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7家单位申报市级机关廉政文化示范点。深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召开税检工作座谈会,18个单位与区县检察院建立新型协作共建关系。严肃查处举报案件。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完成纪检监察干部会员卡自行清退工作。

二、____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总局省局党组和市委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市局党组、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处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握“四个进一步”的目标,把握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重点要害,紧扣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主要环节,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督查指导,注重统筹兼顾,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为率先基本实现税务现代化、筑就税收改革发展壮丽梦想提供坚强保证。

(二)加快推进税务现代化建设。一是全面召开各体系先行区现场会,争取年内六大体系全部推开。启动体系示范区建设,制定标准,明确要求,通过考核督促、奖惩激励等方式,推动体系内容落实到位。二是完善发展指标体系。围绕税收核心职能,增强指标弹性,去除交叉指标,保留重要指标,删除一般指标,增加更具代表性的指标。在专家论证、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正式指标体系及其评估办法。三是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加强税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完成相关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平台业务需求的确定、平台开发及试运行、动员培训等工作。四是加强支持保障力度。深化理论研究,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大宣传推广,全面提升税务现代化建设水平。

(三)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今年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形势下,继续一着不让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健全组织收入机制,加强税源监控和重点企业风险应对,提升税收分析预测水平,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实现收入质量和收入目标双提升。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实行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完善税收执法规范指引,加强执法督察,提升税收法治水平。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根据省局相关要求,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人力资源调配,积极稳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继续抓好税收风险与情报管理工作,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深入推进“春蕾”和“秋实”行动,切实提高跨国税源管理质效。做好大企业税企高层沟通服务工作,签订合作备忘录,引导大企业自我管理,自我遵从。探索和尝试信息化审计手段。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广应用查账软件,增强稽查震慑效应。

(四)着力抓好税收服务。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按照上级部署做好营改增扩大试点相关工作。围绕全市发展重点,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实体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当好改革员、宣传员、执法员和服务员,让纳税人满意缴税、明白缴税、公正缴税、便捷缴税。继续开展大企业高层沟通和合作备忘录签定签定工作。修订《办税指引》,优化短信平台二期。推广运用网上代开发票申请功能,提高办税窗口代开效率。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考察收获

此次学习考察,在听取了成都市××区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情况介绍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考察了××区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与××区政协及区司法局的同志进行相互交流。同志们一致认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资源,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快发展,社区法律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社区法律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社区法律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因此,在“五五”普法工作中,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到,××区司法行政工作自觉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有效地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领导重视,经费保障。

成都市××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把“法律服务进社区”确定为为民办实事的目标和任务,并把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现有16个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59个社区(农村)法律服务站,为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进社区这项工作,区政府按照人均0.8-1元的标准每年拨专项经费60万元用于普法经费,其中20万元用于“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使“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有了经费的保障。

(二)组织健全,机制完善。

近年来,成都市××区始终把法律服务进社区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尤其加强了社区法律服务者的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站为阵地,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了16个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59个社区(农村)法律服务站及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充分整合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资源,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措施有力,效果显著。近年来,成都市××区司法局切实加强了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管理,强化了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极大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在社区中家庭矛盾少了,邻里纠纷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团结互助的多了。

二、几点启示

综观考察成果,成都市××区司法局“法律进社区”的经验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前段时间,我区把“五五”普法的切入点放在了“法律进社区”上,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与支持,较比成都市锦江区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但更多的是,我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通过学习借鉴成都市××区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我区的“法律进社区”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提高重视程度,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之中,做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统一筹划、统一部署、统一指导。要象××区那样,加强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新台阶。

二是要像成都市××区那样,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站为阵地,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运行机制,扎扎实实抓好法律进社区工作。结合我区实际,要下大力气抓好典型,在继续抓好各类示范点创建工作上狠下功夫,要制定具体创建方案和保障措施,要加大典型的培养宣传力度,召开现场观摩性质的经验交流会,及时宣扬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加强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针对部分街道政法科长、司法助理员的素质难以胜任法制宣传教育职责的问题,搞好专题培训和以会带训,至少要举办1-2期骨干培训班,还要发动街道办事处加强对基层法制宣传骨干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整个队伍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素质。

四是加强面对面的指导和传帮带。加强督察工作,帮助社区落实普法工作制度,建立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工作纪实登记簿,做到月有工作计划,季有形势分析,年有工作总结。区司法局拟在五月份由三名局领导带队,成立三个调研组,分头对13个街道26个社区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情况进行调研,听取法律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帮助他们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五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普法网络。建立健全社区普法工作委员会、居民楼普法小组和以居民家庭为普法单元的社区三

级普法宣传网络,每栋居民楼设1—2名普法联络员,负责向社区反映居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和涉法矛盾纠纷,搞好普法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形式和现代传媒,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是建立社区法制学校。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讲座,聘请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和大专院校讲师为社区居民、青少年、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等普法对象上好法制教育课,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主要任务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确保区人大“五五”普法决议的全面贯彻落实。

七是切实搞好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今年内社区永久式法制宣传橱窗建设要力争达到50%,法律图书角的法律藏书达50册以上,面向居民开展图书阅览和图书借阅活动。建立中小学生校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寒暑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一要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模式。对接__局改革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流程再造、服务创新,稳妥承接__局下放业务和改革措施。推进口岸监管流程再造,充分运用风险分析、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风险布控和宏观调查,强化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完善进出口商品信用放行、信息通报和风险预警等机制,探索口岸内地监管联动机制。建立第三方验证监管体系,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通过购买服务、采信结果等方式,逐步培育社会质量检测能力,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主体发挥更大作用。

二要转变职能,探索宏观管理。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将信用管理作为质量宏观管理的重要抓手,大力探索企业分类监管,推行“首负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动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的巡查和约谈制度。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市场采购、输非商品为重点,探索口岸打假新模式,开展出口工业品监督抽查、进口机动车召回管理等专项工作,完善事中和事后监管机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市场采购“__模式”,创建全国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持续实施出口质量奖评奖,引导、促进企业品牌建设。

三要引领共治,形成多方合力。推动检政共治,参与质量强区建设,落实质量考核工作,加强与质量监督、市场监管、质量认证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强化质量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跨部门执法互助。推动检企共治,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引导企业坚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弘扬质量精神,自觉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自律。推动检群共治,大力开展质量教育,加快质量宣传与舆论引导转型,发动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宣传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崇尚质量的浓厚氛围。

一是强化两港创建,实现口岸核心能力新提升。全面推进__港区国际卫生港创建,以穿山港区成功创卫为契机,乘势而上,继续发挥创卫引领示范效应,积极参与两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口岸核生化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口岸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全力推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化进口生态安全港建设,强化高风险产品口岸监管,探索散装危化品后续处置,筹建废物原料综合展厅,开展检验检疫与环境控制课题研究,有效保障口岸生态安全。

二是强化检疫联动,实现口岸疫情检出新提升。健全应急防控体系,强化海港应急中心区域辐射效应,实现对口岸疫情联防联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等工作的全覆盖。加强“数字动植检”平台建设,构建综合检疫智慧平台,提高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规范化水平,完善多方联动的口岸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口岸风险研判机制,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基础数据应用水平,提高风险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集装箱场站风险管理,重点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和进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推动口岸疫情和问题检出实现质的提升。

三是强化模式创新,实现口岸综合效益新提升。落实国际卫生港便利化措施,提高船舶电讯检疫率、降低集装箱查验率,着力提升物流效能和监管服务满意度;探索创建国际卫生船队,加强与口岸各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船舶卫生检疫宏观监管新模式。优化重点敏感商品监管模式,发挥进口生态安全港创建效应,持续完善进口危化品“预申报、预放行”机制。强化进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深入推行进口预检制度、出口绿色通道制度,完善企业自检自控机制建设,提升口岸安全防控社会效益。

一要服务国际强港建设。提升港口竞争实力,服务中宅、光明码头开发开放,指导配套取制样设施建设,助推水运集装箱粮食指定口岸建设,支持港口拓展进口箱矿业务,服务__港多元化发展。助推物流提速增效,紧贴浙江省江海联运建设规划,以物流监管服务为切入点,主动接轨港口物流新业态,研究探索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既要严密监管、又要提速增效,助推“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战略实施。服务__港集拼中心建设,主动对接__港“贸易、物流、金融”三大中心,研究出台配套措施,助力国际中转集拼功能拓展,努力在推进区港联动上实现新突破。

二要服务区域转型升级。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__港口经济圈战略,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参与实施口岸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口岸国际化水平,再创区域开发开放新优势。推动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转型升级,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产品质量三年零通报;创新“港口+物流园区+贸易市场”进出口业务并重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针对__港冷链物流中心提供配套政策,实现“准港区化”运作,打造长三角冷链物流中心和临港特色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针对市场采购、冷链物流、进口贸易、输非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业态,推动地方政府加强政策配套,打造外贸综合优势平台。落实产地证资源深化工程,扩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成果,加强对国际贸易形势和双边关贸协定的研究,积极做好宣贯,进一步释放“国门红利”。

三要服务贸易便利化。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实施“通报、通检、通放”新模式,落实检关“三个一”通关合作和“单一窗口”模式,顺应改革趋势,争取工作主动权。提高便利化水平,深化检务一体化建设,完善窗口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无纸化报检和通关,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助力__区创建全省贸易便利化示范区。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分类管理,推广废物原料“E检通”查验模式,加快通关速度,实现即查即放。

一是夯实基础,强化技术保障能力。健全大体系质量管理,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检测质量,新开验项目争取全部获得CNAS认可。深入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医学媒介实验室要继续拓展病原体检测项目,完善数字标本馆建设;铁矿检测实验室要发挥既有优势,以国家铁矿联盟为依托,持续推进能力验证组织单位建设。筹建植物检疫区域中心实验室,满足__口岸有害生物鉴定和检测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根据__局灾备中心规划,大力推进软硬件升级改造,提升信息化容灾保护能力;优化高清视频监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打造移动执法平台,提升现场快速查验能力。

二是健全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强化科研工作总体规划,集中精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大外送评奖力度,扩大系统内外知名度;加强检政、检企、检学合作,创新科研立项模式,争取外部科技资源。强化科技激励机制,完善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健全科技奖励制度,做好职称晋升和评聘工作,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借助市场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共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以铁矿石国际标准为引领,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三是统一认识,强化市场开拓能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应改革潮流,提前培育市场拓展和竞争能力。做强服务品牌,运作好中盛__分公司,加大对外合作,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力争委托收入持续增长。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管理型、营销型、技术型人才,强化经营管理能力。优化检测服务流程,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检测订制服务,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检测业务互联互通,实现检测质量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一要加快法治质检建设。既要抓改革、抓创新、又要抓基础、抓规范。强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流程再造,理顺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优化业务分工和职能配置,加强执法基础保障设施设备投入,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能。加强质量体系和绩效管理,完善各类制度规范,提升制度建设长效性,持续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检验检疫法定职责发挥。深入实施“三位一体”综合督察,加强纠正预防闭环管理,持续提升各部门工作规范化水平。深化调查研究,健全决策制度和工作组建设,为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7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服务中心,深化改革,全面做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计划、利用管理、执法监察、依法行政等工作,努力实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双保双赢”。

行动主题:惠民生促进科学发展,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和保护耕地红线为主线,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贯穿落实到土地利用、管理、调控和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在保发展方面,坚决落实中省经济调控政策目标,把保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科学发展;在保红线方面,把实现耕地面积净增长,质量有所提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筑牢耕地红线打下好的基础。

主要目标:(1)保证中央调控政策的实施,做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2)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现耕地面积净增长,质量有所提高。(3)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和工作机制,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县(区)达标建设,为全市三年实现达标奠定基础。(4)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得到加强,土地执法形势继续好转。(5)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在土地征收、建设用地审批等关键环节改革形成法制、政策成果。努力实现我市“国土资源服务管理水平大提升,违法违规用地宗数面积大下降”的目标。

三、工作重点和具体安排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双保工程”年行动分为中心任务、专项工作和策应工作。我市坚持以保护耕地和合理供应土地为中心任务,以专项工作为重点,以策应工作为支撑,加强重点工作和制度改革、基础建设、舆论宣传等的衔接配合,保障主要工作目标有效落实。

(一)中心任务

1.完善土地调控政策。

工作目标:保障土地调控政策规范执行,坚决杜绝向违

反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供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市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

具体任务:优化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观测点布局。每季度形成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报告。配合省国土资源厅修订出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年本)》,指导各县(区)制定完善适合地方特点的限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其它供地政策。修订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和实施政策。严格执行土地供应和利用政策,遏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项目用地。坚持土地招拍挂制度,完善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编制实施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对房地产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进行动态监管,适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2.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工作目标: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确保耕地保有面积实现净增加,实现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具体任务:运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和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监督占补平衡到位,上半年完成和通报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完成我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深化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

制定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配套文件,对全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建设田间水利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专项工作

1.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工作。

工作目标: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考核评比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树立一批节地典型,引导各县(区)政府和部门、用地单位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具体任务:配合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新的《国有建设用地划拨目录》和《国有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修订建议;完成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按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安排公布评价成果,针对开发区用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相关政策和对策;完成单位GDP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评价考核,扩大考核结果的应用范围;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创建活动,表彰年度模范县(区),落实对模范县(区)的奖励措施,推广节约集约新模式、新机制。

2.执法监管专项工作。

工作目标:做好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努力实现违法违规用地宗数面积大下降的目标;建立健全全市土地执法监管体系,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

具体任务:4月初完成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动员、部署和培训;4至7月完成卫片执法检查实地核查、查处整改和督察验收工作;8月上报全市核查数据和验收评估报告;9月以后启动约谈问责工作。同时,每季度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一批典型违法案件。

3.制度改革专项工作。

工作目标:完善土地征收和征用安置补偿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改革,形成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具体任务:探索改进我市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意见,指导做好报批工作;探索改进单独选址项目报批意见,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效率;对连续两年被部省问责的县(区)以下国土资源部门主要领导,研究制订引咎辞职问责制度。

(三)策应工作。

工作目标:通过检查、调研、培训等指导各县(区)落实“双保工程”重点任务,总结地方土地管理机制创新经验。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促进全社会认识、理解资源刚性制约的紧迫性、长期性。

具体任务:加强督导检查工作。5月份前做好年以来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抽查的准备;配合部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的监管办法;8月份做好省对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准备工作;年底前完成对全市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完成“双保工程”督导工作。第三季度做好部省“双保工程”年行动的调研督导检查准备工作;年底前做好对全市“双保工程”年行动的调研督导检查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和一批典型经验报告。

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更新遥感监测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完善监管平台,推进应用成果;在上级指导下完成“金土工程”二期工程立项及后续建设工作;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加强地质资料的开发应用。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4月初制定“双保工程”年度宣传工作方案;积极参与《国土资源报》“双保工程”年行动百人谈活动;利用节日和重大活动,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开辟“双保工程”专版、专栏、专稿,宣传工作推进情况、成效和经验;组织县(区)搞好各项单项工作的培训工作。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双保工程”实施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协调联动,凝聚深化改革的合力,保证年度重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国土资源局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双保工程”年度行动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承担的重点任务及早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安排,加强对全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形势的分析及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土地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深入调研、及时评估,形成政策建议及时报省。

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关组织协调机构,加强部门联动。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双保工程”年行动的工作方案及组织领导机构人员名单,要在今年4月15日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双保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加强督导检查。“双保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照重点任务分工协作,通过调研、培训、会议、检查等,加强对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统筹安排好有关专项检查工作。各县(区)要掌握工作进度,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主动推动工作,分解落实任务。

(三)加强宣传交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加强组织策划,会同各新闻媒体加强对年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地方典型经验的宣传,把握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突出宣传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决心与信念,宣传“双保工程”的工作进展和成效。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范文第8篇

各级纤检机构要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深入扎实开展纤维质量监督工作

1 切实履行监督职能,扎实做好棉花质量监管工作。按照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加强棉花收购加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棉花混等混级、异性纤维问题的专项整治和“两小一土”非法加工问题的综合治理,加大对新体制企业货证不同行、标识不相符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2 严格落实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促进棉花加工企业整体质量意识提高。严格落实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资格审查复查制度,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落实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加强对收购加工棉花的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对棉花质量监督检查的信息反馈,加强对棉花质量状况和质量形势的分析预测。严格落实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质量信用类别评定,促进棉花加工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3 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建立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考核制度,落实棉花质量监管责任。修订完善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加大新体制企业监督检查和无证企业查处力度,补充完善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4 加强非棉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围绕规范非棉纤维企业收购加工行为和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及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毛绒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实施细则》,继续加大加工环节毛绒纤维加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集中开展蚕茧收购加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抓好春茧收购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加强麻类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查处掺杂掺假、混等混级、以次充好、质量标识不规范等质量违法行为。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促进企业履行质量义务,推动企业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切实提高非棉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5 加强制度建设,有效提升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水平。完善非棉纤维质量监督督察工作制度,加大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现场督察力度,保证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和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着力加强非棉纤维加工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非棉纤维加工企业质量信息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非棉纤维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健全年收购鲜茧10吨及以上的蚕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开展企业质量信息汇总、分类评价、分类监管与服务工作,提升质量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 围绕纤维制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查,围绕纺织服装等纤维制品卫生、安全,环保等项目,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地方有关监督检查任务,组织开展好儿童服装、学生校服等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纤维制品有关项目检测的比对试验,重点加强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和技术的比对试验和交流,不断提升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纤维制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水平。

切实加强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打假工作

7 落实监管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监督工作力度。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积极探索推进政府牵头,各部门配合,地方质监和专业纤检机构协同的监管工作机制的构建。实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情况通报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和质监部门协调、督促有关方面,整治和查处质量问题。以落实重点区域专业纤检机构监管工作责任为重点,建立重点区域监督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推动重点区域监管职责履行到位。

8 积极推进集团购买质量监控制度建设。贯彻落实《高校集团购买学生用床上用品质量监控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确保高校集团购买质量监控工作质量。加强对幼儿园的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力度,力求在幼儿园絮用纤维制品集团购买质量监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上取得明显进展。努力推进在赈灾救济领域建立絮用纤维制品集团购买质量监控工作制度。

9 继续加大对再加工纤维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概念、分清职责、落实责任,推动再加工纤维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再加工纤维整治措施,依法履行再加工纤维监管职责,并在职责范围内,通过当地政府和质监部门,协调环保,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规范工作,提高执法效力,推动再加工纤维整治工作机制的建立。

10 认真组织开展“黑心棉”打假专项行动。继续组织开展幼儿园絮用纤维制品质量专项检查;在高校新生入学期间,组织各地对供应高校絮用纤维制品的生产企业、院校周边销售网点以及学生自购自带的絮用纤维制品开展质量检查;根据赈灾救济的需要,适时组织开展赈灾救灾用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检查,继续组织各地开展好元旦,春节期间的“两节”专项打假行动,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深入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

11 加强各省市,各地区对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推行工作。加强对改革进度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找准改革推行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原因,全面总结改革推行工作,研究确定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建议,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加强推行改革的意见。

12 积极推动落实改革扶持政策。重点落实小包棉退出期货交割棉,交易商品棉市场交易。制定新体制下期货交割棉、交易商品棉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和公证检验办法。积极参与《国内棉花贸易规则》制定工作,理顺贸易规则与国家标准的关系,促进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参与贸易结算,提高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证书有效性。

13 加快推进中国棉花色特征分级体系研究。深入总结棉花色特征实物标准验证试验工作,继续完善中国棉花色特征图和实物标准研制工艺,组织做好2010年度棉花色特征实物标准验证试验工作。继续做好国储棉利用HVI检验结果配棉系统的研发工作,积极开展纺织企业应用配棉系统验证试验,促进纺织企业对HVI检验结果的应用。

14 做好2010年度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准备工作。做好《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加工企业抽样管理办法(试行)》的宣贯,落实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样品管理员培训、考核、注册工作,落实加工企业认真履行质量义务,建立样品抽取、交接等内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针对棉花生产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对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布局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加强实验室质量保 证能力建设,组织对质保能力不符合要求实验室的整治改造验收,加强对抽验相符率低的实验室动态检查。完善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统计信息和政策信息。

提高纤维公证检验工作有效性

15 进一步规范棉花公证检验工作。建立完善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管理制度,国储棉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岗位规范、经公证检验棉花质量投诉协调处理机制,修订《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申报、审核、退出程序暂行规定》,《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办法》。

16 增强棉花公证检验工作有效性。继续做好监督抽验工作,全面开展实验室质保能力验证试验,加强实验室质量监控系统建设。深入研究公证检验数据与棉花质量和流通状况的相关性,提高公证检验数据分析结果在棉花产业中的影响力,做好中国棉花质量分析报告。

17 不断改善和提高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山羊绒,生丝和麻类纤维公证检验计划,扩大生丝公证检验在织绸企业的检验数量,调整麻类纤维公证检验的区域分布和检验任务。完善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检验规程,加强对检验计划、检验规程和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认真组织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监督抽验,进一步规范公证检验过程,不断提高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质量。紧紧围绕非棉纤维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依据公证检验数据开展质量分析,提高公证检验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度,提升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有效性。

18 不断提高公证检验对桑蚕干茧质量的控制力度。认真落实全国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发展规划,构建覆盖全国生产区域、兼顾生产与流通环节、资源与能力相协调的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检测体系。坚持交易市场和茧站环节为重点,逐步扩大公证检验的实施区域,增加受检企业和检验数量,增强对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组织开展桑蚕干茧标准样品制作和研发,完成标准样品技术鉴定。深入开展公证检验数据与缫丝企业生产控制工艺指标相关性研究和比对分析,充分发挥公证检验指导缫丝企业原料采购、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和效益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继续加强基础建设

19 加强法治管理,规范纤检执法工作。按质检总局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中纤局“立法工作程序”并进行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工作。做好《突发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案件应急处理规定》、《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组织开展全国专业纤检执法培训及执法工作检查,提高纤检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纤检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20 进一步完善纤维国家标准体系。加紧实施纤维标准体系建设工程,调整完善纤维标准体系架构。加快重点纤维技术标准及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提高纺织品、服装标准制修订的参与程度。积极扶持我国优势纤维产业,加快纤维标准国际化进程,促进国内外标准的融合。组织做好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21 服务经济发展,推进纤维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协调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协助做好棉花示范区(Ⅲ期)建设及项目验收准备。积极推进蚕茧主产区域植桑养蚕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推广优质蚕种,统一和规范蚕农种养殖行为,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桑蚕鲜茧质量检查和桑蚕干茧质量评价,推动蚕茧主产区域地方政府推行“组合售茧、公检计价”,兑现优质优价政策,促进蚕农增收增效,提升蚕茧整体质量水平。继续推动落实亚麻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工程,扩大良种繁育、培植和推广工作,提升可比经济效益。全面启动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国家示范项目。

22 加快纤维检测技术体系的实施。争取国家、地方多渠道立项,发展自筹经费自主研发项目,做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加紧国家、行业及地方科研计划项目实施,适时做好项目验收工作。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领域转化。组织凝练重点研究项目,完成“十二五”科技研究项目规划。积极开拓检测技术服务工作,做好棉花检测技术比对和纺织品能力验证活动。

23 围绕纤检中心工作,开展系统业务培训。办好对2009年新颁布实施的新标准宣贯培训;HVI操作、维修、信息系统的培训;山羊绒、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技术规范、技术骨干的培训以及纤检科技与标准化管理培训交流活动。指导地方纤检机构围绕服务纤维产业发展,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标准化普及性培训,同时针对产业,企业需求,组织有针对性的检测技术培训、标准宣贯培训,切实服务社会、服务产业。

24 继续完善纤检技术工作管理机制。检查《加强纤检系统技术工作的措施意见》落实情况,完善纤检技术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全系统技术创新能力考核评价工作,推进以“五种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加快科技管理、科研激励制度建设,完善科技研究可持续发展机制。

25 继续以严密组织、严肃纪律、严谨作风、严格程序为原则,组织实施2010年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落实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完成2009年取得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的首次注册及有关年度的棉花质量检验师延续注册工作。完成注册棉花质量检验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及考试专家委员会日常工作。

26 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继续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网络系统和重要信息的安全;完成生丝公证检验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及运行工作,促使生丝公证检验业务更加规范,为提高工作有效性发挥作用;开展山羊绒,麻类纤维公证检验业务管理软件研发工作;开发絮用纤维企业质量档案和执法打假信息统计软件,促进絮用纤维企业履行质量义务,及时、准确掌握各地执法检查信息,加强执法工作力度。

27 继续做好各地专业纤维计量站棉花水分测定仪强检工作,配合新标准实施,加快棉花水分检测仪的更新。开展国产HVI验证及鉴定工作。开展温湿度传感器测试比对工作,进一步提高各地试验环境的一致性。

28 加强政研调研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好纤检管理体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纤维非主产区协调发展、纤维制品检验服务体系,纤检业务考核制度等涉及纤检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研调研工作计划,抓好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政研调研工作的统筹,推动专业纤检政研调研工作的深入发展。

29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中国纤检》杂志通联工作,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水平。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扩大纤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为纤检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认真抓好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