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观设计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逆向工程快速采集曲面拟合三维测量技术
1、引言
作为一种新产品开发以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逆向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胜任消化外来技术成果的要求。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产品设计开发模式,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的时间周期,提高产品研发的成功率。
当今,各个行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以此来吸引顾客,最终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这点在消费产品的设计中体现的尤为突出。特别是手机、数码相机、汽车等行业。
1.1逆向工程及其应用范围
在工业领域,往往会碰到根据模型或实物来构建其三维数字模型的需求。这就用到了逆向工程技术,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也称反求工程,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即数字化采样,然后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建实物的CAD数字模型,从而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过程。
逆向工程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新零件的设计,主要用于产品改型或仿型设计;
b)已有零件的复制和仿制,再现原产品设计.复杂产品仿制等;
c)损坏或磨损零件的还原,以便修复或重制;
d)产品的检测,例如检测分析产品的变形,检测焊接质量等,以急对加工产品与三维数字化模型之间的误差进行分析。
在制造业中,逆向工程已成为消化吸收新技术和二次开发的重要建径之一。作为改进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效地加快了新产品响应市场的速度。同时,逆向工程也为快速原型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成为制造业信息传递重要而简沽的途径之一。
另外.逆向工程在文化艺术、医学领域也有较好的应用,包括根据木制或泥塑模型进行艺术美学设计,数字文物和数字博物馆,虚拟手术等。
2、逆向工程的结构体系
逆向工程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产品实物几何外形的数字化、CAD模型重建、产品或模具制造。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是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模型的重建。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逆向工程的第一步,其方法的得当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准确、快速、完整地获取实物的二维、三维几何数据,影响到重构的CAD实体模型的质量,并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
(2)数据处理
对于获取的一系列点数据在进行CAD模型重建前,必须进行格式转换、噪声滤除、平滑、对齐、归并、测头半径补偿和插值补点等处理。
(3)模型重建
将处理过的测量数据导入CAD系统,依据前面创建的曲线、曲面构建出原型的CAD模型。
3、逆向工程研究及应用现状
3.1基础研究现状
在逆向工程的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CAGD领域的曲面重构和实体重构算法研究。国际市场目前已出现了不少商用的逆向工程软件系统。国内有关逆向工程的基础研究也在不少单位内展开,如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由于曲面重构的复杂性,逆向工程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包括曲面重建和体视化技术、曲面造型方法、特征检测等。
3.2应用研究现状
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工程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
逆向工程广泛应用于产品改型或仿型设计。西门子电气的逆向工程小组通过对涡轮叶片进行逆向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在不到12天的时间内就开发出了用于其它方面的新型涡轮,目前该套系统已开始对外提供逆向工程应用服务。采用光学扫描仪对水泵叶轮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逆向设计完成水泵叶轮的三维造型。另外,在汽车的改型设计中奇瑞和通用都无一例外的应用了逆向工程技术。
在破旧零件的复原设计方面,2000年,波音公司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对波音747的尾翼进行了复原设计,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制造出了零件,为老式飞机的维修和零件更换提供了快捷途径。
逆向工程在产品检测和误差分析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早在90年代初.NASA就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就是研究X-38飞行器与其CAD设计模型之间的匹配精度和误差,以分析和验证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准确度。最近,AMT公司借助非接触的撒光扫描仪和CAI(计算机辅助检测)技术来提高零件检验的速度。扫描数据输入CAI软件,与CAD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并自动生成检验报告。之前,AMT检验一个零件需要半天时间设置和数小时运行;现在只需半小时设置,实际检测只要几分钟即可。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中,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获得二维图像,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型重建.获得人体股骨的数字模型,用于人工关节定做式置换。国内外有人把逆向工程用于矫正牙套的设计中,通过对牙齿石膏模型进行扫描测量和三维重建,获得牙齿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修改和矫正,制造出一系列矫正牙套。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已投入商用.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也开发出基于逆向工程的快速牙套设计和制造系统,并开始初步应用。
总的来说,国外在逆向工程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早:国内逆向工程应用主要集中在复杂曲面零件的开发和模具设计上。在汽车、航空、玩具等行业应用比较广泛。
4、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4.1实物数字化技术
即实物扫描的区域规划及精度保证技术,研究在扫描时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保证精度而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检查和验证精度的方法;在进行扫描区域划时如何综合考虑扫描精度、扫描效率和曲面拟合重构时的拟合精度、曲面拼接光顺性问题;零件基准测量的精度保证问题。德立科技有限公司新推出的基于美国星科和普赛技术的柔性三坐标测量及激光扫描检测系统FlexME代表着新一代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RE)和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Inspection,CAI)系统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与传统的三坐标测量或激光扫描系统不同,星科的柔性三坐标测量关节臂,以及基于该关节臂和普赛公司的激光扫描测头的FlexME系统不仅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柔性好、范围大,而且轻巧易搬、对使用环境无特殊要求,可以用于机械产品的逆向工程、模具制造的计算机辅助检测、产品加工装配的在线或离线检测。
4.2测量数据的预处理
即云状数据处理技术:研究高密度、大容量的点云数据的处理技术,包括多次扫描点云的拼接问题,扫描点云的数据简化问题、云状数据的特征提取问题等。
4.3曲面重建技术
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表示方法、拟合修改算法、控制参数及曲面重构方法。以得到高质量、高精度的曲面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最近报道较多,曾建江等采用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和相应的快速学习算法应用于曲面重建。该模型可以有效地逼近曲面并剔除输入数据点中的“坏”点。张伟等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三角网格方法可在有效保持原数据点集的拓扑特征的同时实现期望规模和精度的三角网格剖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
4.4重构曲面的评价和检验问题
研究对曲面的评价指标、检验方法以及修正工具。在SURFACER和很多CAD软件中,都采用NURBS来表示曲面。它可以表示非常复杂形状的曲面,但曲面的表示、显示、操作都不能用很直观的方式进行,很难对曲面进行评价、检验和修改。利用图形的质心和最小惯性主轴作为定位基准,可实现被测自由曲面与标准CAD模型的自动对齐,为实现已知CAD模型的自由曲面的在线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种方法实现自由曲面的在线检测还需克服一些因素的影响,如CMM实际测量系统的速度、实际测量路径的转换精度以及由于工件自身高度在工件处于视场中心以外的区域时给定位及测量精度带来的影响。
5、逆向工程中相关技术的研究重点
5.1三维数字化技术
目前大多数测量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而开发,数据处理往往针对特定的测量设备、测量对象,通用性差。需发展面向逆向工程的通用测量系统,高速、高精度地实现三维物体表面的数字化,并能根据几何外形和后续应用选择测量方式及路径,能进行路径规划和自动测量。
5.2数据预处理
研究热点还将集中于扫描点云的数据简化问题云状数据的特征提取问题。
5.3曲面重建技术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曲面重建技术的研究将会有很大前途,研究的重点是复杂的特征约束重建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还原出点云数据中的特征及约束,并且在保证有效约束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特征模型重建的速度。
5.4重构曲面的评价和检验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相信随着逆向工程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线检测的使用和重构曲面的评价会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的。
6、结论
产品的外观设计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使得逆向工程技术在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实物几何外形的数字化、CAD模型重建、产品或模具制造都非常需要逆向工程技术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逆向工程中技术中现有的瓶颈将会被一一解除,产品外观设计也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孙进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7.02第43卷1期
[2]关于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思考张公明设计与艺术2007.01
论文摘要:国产化妆品近年来由于产品包装.造型设计,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市场销量一路走低,为了使中国化妆品以别具一格的特点占领中国化妆品市场。在外观设计上。最近几年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得到了国内外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本论文从传统工艺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在针对传统工艺品的特点分析后,将其运用到新的国产化妆品线的设计与开发上,使国产化妆品更具备市场竞争性。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在奢侈品的购买方面,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数据的结果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今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开始了由过去简单的“丰衣足食”到高品质生活的转变。
奢侈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是服饰,化妆品,香水,包具等。化妆品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必需品。女性是化妆品的钟爱者,具近几年统计来看,男性们也渐渐的开始注重化妆品。
随着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热爱,一些外国顶级化妆品品牌也随之涌入中国市场。例如,兰莞,娇兰,香奈儿,迪奥,安娜苏等等。这些顶级的化妆品品牌除了高等的产品质t外,化妆品的外观设计方面更是以外包装华丽,时尚,高贵,个性等特点提升了产品的质感以及消费者的信任度。
中国现有的国产化妆品,例如佳雪,隆力奇,大宝,东洋之花,美加净等国产品牌在化妆品市场中处干劣势,据市场调查报告来看,国产化妆品始终未能进入每年化妆品销蚤的前十位。wwW.133229.COm普通被列于3,4线化妆品,通常仅在一些大小型超市里出售,产品质最方面虽有一定的认证,但是在产品外观上的忽略导致产品整体等级大打折扣。国产化妆品在包装以及造型设计方面多以拷贝大品牌,要不就设计简略.缺乏个性,并且使用中下等包装材料而降低成本。多种因素的结合导致中国国产化妆品不但走不出国门,也不能占据国内市场。
中国是千年文化的古国.近年来.中国泛起了传统风。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中国重新拾起传统的东西,把传统渐渐融入了现代生活。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篆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生活方面,传统的中国式家居设计一直受到中国人乃至西方人的钟爱。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说明,中国传统的东西始终得到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认证.并且值得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
因此。为了使国产化妆品以别具一格的特点出现,从中国传统工艺元素来看,传统工艺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传统工艺品从古至今一直倍受中国人的追捧和关注,因而在分析和研究传统工艺元紊特征的同时,并将其运用结合到化妆品的造型设计中,从而开发新的,受中国消费者倾爱的国产化妆品品牌线。
中国传统工艺品,如古代青铜器,玉器,陶器,首饰,剪纸等等,将这些工艺品的特征与化妆品外观设计有效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消费者的文化共鸣,它是国人与文化之间的感情纽带。
中国传统工艺品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可用五个字体现出:
1.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喻。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
3.灵。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雅。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关键词】专利侵权查新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应用范围 查新实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公众的专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专利战略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专利侵权纠纷也时有发生。面对专利侵权纠纷日趋频繁之势,无论是事前的预防,还是事后的弥补,专利侵权查新作为风险预警和风险规避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用户的关注,已成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环节。
1 专利侵权查新的含义及目的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研究人员认为,专利侵权查新是指在生产和销售之前对现有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予以清查,并确定拟实施的产品技术内容是否落入现有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从而规避侵权风险;而针对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旨在发现破坏其新颖性或创造性的文献检索。
专利侵权查新包括主动防止专利侵权查新和被动专利侵权查新两种完全不同目的的查新业务。主动防止专利侵权查新是指为避免发生专利纠纷而主动对某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行专利检索,其目的是要找出可能受到其侵害的专利,或确定造成侵权风险的专利,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从而避免发生侵权纠纷,为企业今后的生产销售提供安全保证;而被动专利侵权查新则是指被别人指控侵权时进行的专利检索,其目的是要找出对受到侵害的专利提出无效诉讼的抗辩依据,寻找障碍专利的可能性,以寻求被动侵权的自我保护。
2 专利侵权查新的应用领域
作为国际上一项重要的科技查新模式,专利查新在技术研发、引进转让、专利申请、侵权诉讼、国际贸易等方面应用广泛。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专利侵权纠纷愈演愈烈,专利侵权查新也日益成为预防侵权和侵权抗辩中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避免侵权纠纷及不必要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企业应根据产品拟上市区域,在生产经营的产品研发(规避设计)、技术贸易、产品制造销售、产品进出口和应对侵权诉讼等环节中事先向有资质的查新机构申请防止专利侵权查新。
3 专利侵权查新判定原则
由于主动防止侵权查新的目的是要寻找与本发明或产品技术相关联的侵害专利,侵权查新报告应着重把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包括等同原则、全面覆盖原则、多余指定原则、禁止反悔原则、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等;对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主动防止侵权查新时,则可运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方法、相同或相近似的认定原则。而对被动侵权查新而言,由于其查新的目的是寻找专利无效的依据,查新报告应重点把握好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宣告无效的理由等内容。
4 专利侵权查新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4.1查新范围
主动防止侵权查新的文献类型应当包括世界各国和知识产权组织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检索的时间范围应为实施相关产品或技术前20年内,对于可续展的专利则时间还应向前推。检索的国家范围依生产、销售产品的国家或地区而定。被动侵权查新的文献类型应包括申请日以前的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等各种出版物。其中非专利文献包括PCT所规定的最低文献量,如相关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政府报告、产品样本、标准、书籍等。
查新的时间界限应参照专利新颖性判断中“现有技术”的时间界限,即专利申请日,享有优先权的则指优先权日。查新的地域界限应当参照专利新颖性判断中“现有技术”的地域界限,视具体的公开方式而确定。属于出版物公开的,该地域指全世界范围;属于使用公开的和以其他方式公开的,则仅限于国内。
4.2查新策略及过程
对于主动防止侵权查新,每个可能有专利保护的技术特征应分别单独检索;而对于被动侵权查新,首先应关注新颖性,同时也要注意和创造性有关的现有技术,把那些相互结合后可能使委托项目不具备创造性的对比文献检索出来。
无论是主动防止侵权查新还是被动侵权查新均应根据委托项目的查新点,从关键词、分类法、专利号、专利权人等途径入手,进行多方位或组合检索。同时需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缩写词、术语、音译、俗称的选择与应用,及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表达。还可以随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针对引用文献、作者、机构、专利发明人等信息的跟踪检索和扩检,以便找到进一步相关文献或线索,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4.3查新结果列示
主动防止侵权查新应根据侵权纠纷争议技术或存在侵权风险部分,在检出文献中遴选出密切相关文献,列出标题、专利号、申请时间、公开日、专利权人、专利保护的有效期限、摘要或附图等专利文献基本信息,并提供相关文献全文,以便对比分析。被动侵权查新应对专利侵权诉讼、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被动专利侵权检索报告,列出对比文献,包括专利文献或非专利文献。所引用的内容既可以是每篇对比文献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另外,对比文献中包括附图的,也可以引用附图。
4.4分析与结论
在专利侵权查新的结论部分,由于委托查新的目的不同,查新的结论形式也有所不同。对于主动防止侵权查新,应将委托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及查新点与遴选出的密切相关文献进行侵权对比分析,给出分析过程,并根据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外观设计的侵权判定原则,对可能存在的专利侵权风险进行警示。针对那些确实对产品实施构成侵权障碍的专利文献,应进一步检索其法律状态,寻找障碍的可能性;对于被动侵权查新,需要判断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是否终止、专利权是否在有效的保护地域范围。对于法律状态有效的专利,应当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5 结语
专利侵权查新做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查新业务形式,实践中还有许多诸如数据清理分类、分析方法与工具选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便为企业进行专利侵权风险预警与监控提供更好参考,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云洁.浅论科技项目查新与专利查新的异同[J].情报科学,2003,21(10).
[2] 宣圣义等.科技查新报告与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比较[J].安徽科技,2009,9.
[3] 路炜,肖沪卫.专利侵权检索与分析报告的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2.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s of the number of patents on the VC-backed firms' performanc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listed firms in share market. We us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data, and we find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patent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performance, the number of invention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s hav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b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design pat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uncertain.
关键词:创业投资;专利数量;经营绩效;面板数据
Key words: venture capital;number of patents;performance;panel dat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01-02
0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将在2009年5月1日正式实行,创业板即将创立。对于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发行条件进行审核时,除了考察企业成立期限、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外,还可以借鉴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净资产的一些潜在因素,比如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以及潜在的市场价值,本研究将提供专利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统计以及理论依据。
1相关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技术创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技术创新在企业层面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专利申请与专利获得数量。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数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本研究从企业微观这一新角度出发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打开了另一个思路,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本研究探索专利数量对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
资源基础观(RBV)认为企业的资源是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Wernerfelt,1984)。根据Wernerfelt的定义,企业的资源是一种非永续性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包含了企业的专属资产、能力、组织程序、属性与特质、知识和信息等,而这些资源可使企业发展出效能与效率兼具的策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安同良(2004)提出,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具有资本和劳动无法代替的作用。尤其在生物制药行业,能够掌握几种热销药品的生产方法,是一个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创造利润、维持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专利, 作为企业研发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对研发的注重程度,也是衡量医药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成熟的国外市场上,专利对于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Nicholas Bloom & John Van Reenen(2002)认为专利对于公司的生产力和股价都有正面影响,该正面效应能立即反映在股价上。国内学者对专利的研究更侧重行业层面。朱平芳(2003)等运用面板数据对上海市大中型企业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长期专利产出量最低,但专利产出对产业工业增加值的长期作用度最强。周煊、程立茹(2006)从生物制药公司层面证实了这一结论。他们认为,中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整体水平较低,中药企业盈利性水平与发明专利显著相关,化学药企业的盈利性、规模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显著相关。但是高雯雯等(2006)却发现我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即使针对某个具体行业――制药业,国内国外的观点也有分歧。胡珊珊(2007)从微观的公司行为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各家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得分,按照专利的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研究它们与中药、西药制造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中药制造企业在专利授权数目和企业综合业绩方面优于西药制造企业,但两类企业的专利数目多少与公司业绩均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制药企业专利成果的转化成效仍显不足。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
2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从1999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在国内上市(包括上证A股,深圳主板A股以及深圳中小板)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和招股说明书中的详细资料,以上市公司每年披露的股东资料中前十大股东是否包含风险投资公司来判定有无风险投资支持,(判断公司是否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标准是,依据《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7》风险投资公司名录、以及各公司的网站查询到的信息来判别公司是否为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统计与判断标准,剔除数据缺失或者资料不全者(已下市的公司),得到有风险投资参与投资的上市公司数目为84家。本研究将探讨具有创业投资背景企业专利数量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目前能得到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2008年,绩效部分研究样本是通过分析截止时间为2008年国内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
本文的所有专利数据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网页,通过高级查询获得相关数据(/sipo2008/zljs/);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上海万德金融资讯数据库、国泰安金融资讯数据库以及各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报告等详细资料。
本研究通过建立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企业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抽取五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水平。数据摘选于wind数据库中创业企业每年披露的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结果,并建立企业经营绩效、专利数据、控制变量的面板数据集,采取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专利与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控制变量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CALEit)、创业企业年龄 (AGEi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it)、公司债务水平(DEBTit)、行业因素(INDUSTRYit)。根据Yermack(1999)以及Bhagat和Black(2000)的研究,企业规模为一个控制变量,他们发现公司规模越小,越容易取得超额经营收益。我们也控制了创业企业年龄,即计算期年份减去创业企业成立年份,蒋义宏和魏刚(2001)发现公司成立时间越早,经营业绩越差。根据Kaplan和Reishus(1990)的研究,公司债务水平(DEBT)对其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DEBT等于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借鉴张蕾、陈超、赵艳艳(2009)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经过比较标准化后的指标值计算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通过计算面板数据模型F检验,最终选定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采用类似的办法,选取了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建立以下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Performanceit=β0+β1P1it+β2P2it+β3P3it+ControlVariablesit+μit
2.1 专利数目(P1it、P2it、P3it) 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企业三种专利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三种专利类型分别为发明(P1)、实用新型(P2)、外观设计(P3),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发明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五个指标,其中三个在10%的程度上显著,说明发明专利跟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而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中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显著正面影响,而且对总资产周转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比较而言,而外观设计对企业经营绩效没有确定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而且不显著。
2.2 企业规模(SCALEit) 表1的结果表明,企业规模(SCALE)对企业经营业绩指标中的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正面影响但是不在10%水平上显著,且跟速动比率负相关,但也不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绩效水平可能越高,但统计上不显著。
2.3 创业企业年龄(AGEit) 本研究用计算期年份减去创业企业成立年份表示其企业年龄,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创业企业的年龄与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承显著正相关,但其他三项指标不确定正负影响。说明企业的年龄越长,息税前利润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将越高。企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业务、技术、市场等内外部环境因素更加熟悉,能更加高效灵活的处理之间的关系,故能取得更好的利润收益,经验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2.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it) 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绩效水平将越低,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股权结构越集中,对企业经营绩效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是得不到统计上的显著支持。
2.5 公司债务水平(DEBTit) 本研究以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债务水平。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创业企业债务水平与企业经营绩效没有确定的正或者负面影响,每股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周转率与债务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与债务水平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与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的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显著。与Kaplan和Reishus(1990)Vafeas(1999)的研究得出公司债务水平对其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不一致。
2.6 行业因素(INDUSTRYit) 本研究取该创业企业所在证监会规定所属行业的相关绩效指标(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作为行业变量。表1的结果分析中。行业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正负都有,统计上显著情况也不统一。
根据表1回归分析的结果,发明专利数量(P1)与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比例关系,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发明专利数量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刘洋、瞿卫军等(2004)在研究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对质量类指标进行分析时,选取了发明专利授权情况作为质量考察因素。在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确权的,符合条件的必然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要求,它最能反映专利的质量状况。故发明专利是三种专利类型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专利,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统计结果亦证明了这一点。而实用新型(P2)对营运能力有正面影响,且总资产周转率跟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实用新型跟总资产周转率有强正向相关关系,虽然实用新型在含金量上比不上发明专利,但是其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其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对平均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对外观设计(P3)的回归系数则有正有负,外观设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
胡珊珊、安同良(2008)从微观层面利用横截面数据、相关分析法来考察中西药企业专利数目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发现两类企业专利数目的多少与公司业绩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本文在研发方法上采用了面板数据,建立了混合估计模型,并分类对专利数目进行统计,将绩效衡量标准分为三个因子并降维处理,得出了更进一步的结论,发现因专利类型不同而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创业企业拥有的三种专利类型对应的数量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存在差异。发明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面影响,且与每股息税前利润、存货周转率正相关在统计在10%上显著,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与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的相关性均为正,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发明专利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发明专利数量越多,企业经营绩效水平将更高。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与企业经营绩效指标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实用新型专利数回归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外观设计专利数目与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存在或正或负的情况,且统计上不显著,外观设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还有待考察。
不同的专利类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不一,胡珊珊等(2008)分析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与绩效关系时提出建议:培养企业的专利观念,及时申请专利,合理保护专利,鼓励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专利策略;必须找到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技术申请专利,避免申请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泛滥性。本实证研究的结果为企业的专利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创业企业在资本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专利研发的选择在注重数量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考虑专利的类型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高雯雯,孙成江,刘玉奎.中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情报杂志,2006.
[3]胡珊珊,安同良.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绩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
[4]张蕾,陈超,赵艳艳.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87-190.
[5]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 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
[6]周煊,程立茹.我国制药业专利技术开发与行业发展[J].商业时代, 2006.
[7]Bhagat,sanjai, Bernard S.Black. "Board Independence and Long Term Firm Performance"[C],2000,Working paper,Columbia Law School.
[8]Kaplan,Seven N.,and David Reishus. "Outside Directorship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27.
[9]Nicholas John Van Reenen. Patents, real op 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97-116.
[论文关键词]“山寨”模仿;抄袭
一、什么是“山寨”现象
(一)“山寨”现象的定义
“山寨”一词虽早已成为流行语,但对于“山寨”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在社会生活的运用当中有着日益泛滥的趋势,种种行为和现象纷纷冠以“山寨”的名头来博人眼球。“山寨”一词内涵丰富、寓意抽象,难以对各种用法进行有效限定,因而对于“山寨”现象的定义并没有达成广泛性的共识。
大部分观点认为,“山寨”一词的渊源来自于广东话,意指“小型、小规模”乃至“地下工厂”的意思。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面临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在贫民聚居的地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大量制作轻工产品的家庭式小作坊。这类小作坊一般都是木屋,并且沿着山坡建构,就像古代贼匪盘踞的山寨一样,故香港人把这些小作坊戏称为“山寨”厂。后来这种说法流传到了广东,人们将那种无证经营的地下作坊或者靠模仿、仿制等技术手段为生的地下产业现象称为“山寨”现象。“山寨”产品和正规品牌相对应,最初涉及的领域为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这其中“山寨”手机因其高仿性、廉价性和娱乐性一夜之间占领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的格局,建立了以“山寨”为基础和表征的价值位阶。在各类媒体有心无心的助推下,“山寨”价值观迅速蔓延到影视娱乐等社会各个领域。在世人的眼中,“山寨”行为除了原始的盗版、假冒行为之外,还被赋予了草根阶层挑战文化霸权的含义,从而使得“山寨”一词逐渐由一种产业行为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明星频频走穴、“山寨”春晚叫板央视,“山寨”处处显示出了其颠覆传统的影响力和广纳博吸的感染力。
综上,要对“山寨”的概念进行界定,要从两个主要方面去分析:一是“山寨”产品,二是山寨文化。因此,其概念中应包含“模仿、仿照、翻版、仿真、复制、假冒、抄袭、跟风、冒牌、酷似”,“水货、赝品”、“草根、大众”,“无知识产权”、“逃避管理”、“小作坊”,“以非主流、非正统、非官方、底层的、草根的、原创、恶搞的形式,对所谓主流的、正统的、呆板的、垄断的文化发起挑战”等含义。
(二)“山寨”现象的特征
一是模仿性。无论“山寨”产品还是“山寨”文化,其核心的特点就在于模仿,对流行的、主流的产品、影视剧、明星、文化的高度模仿和相似是其首要的特征。
二是短期性。短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山寨”成型的期间短。一款流行产品,一部流行影视剧作品的“山寨”版往往随着正版的风靡快速出现、迅速“流行”;其次是消失周期短。在人们对“山寨”的热情急剧消退后,“山寨”产品也迅速淡出人们视野。
三是游走性。其一,“山寨”现象游走在仿冒与创新的边缘,这使得对其鼓励引导还是严格管制处于两难境地;其二,“山寨”现象游走在合法与侵权的边缘,这导致对其的性质界定处于尴尬境地,往往难以明确有效的给予法律规制。
(三)“山寨”现象的分类
有一部分学者通过例举典型现象将“山寨”区分为两种,包括商业性质和文化性质的“山寨”现象。可见,这些学者的观点是将“山寨”现象从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来划分,笔者认为这是可取的。“山寨”现象从经济领域起步,发展蔓延渗透到文化领域的过程,本身就是“山寨”现象内涵外延的一个全面展示,能够很好诠释“山寨”现象的概念。当然,“这一分类忽视了‘山寨’现象中存在的一种例外,就是既有娱乐的目的又有经济利益的目的,如‘山寨’明星,一方面观众能从中感受到模仿名人的幽默诙谐,一方面模仿者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笔者对“山寨”现象作以下分类:一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呈现物质形态的“山寨”产品,主要包括“山寨”手机、数码产品、服装等;二是“山寨”文化,包括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山寨”春晚、“馒头血案”等对主流文化的嘲讽模仿和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其他“山寨”明星等现象。
二、“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分析
(一)“山寨”产品与知识产权
1.“山寨”产品与著作权。“山寨”产品与著作权的交集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作品与计算机软件方面。文学艺术作品的“山寨”突出表现在对市场上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作品名称进行模仿和小幅改动,将之作为自己作品的名称推向市场,借畅销作品的东风使自己的作品有一定市场。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之后,网络上许多就开始对该作品的名称进行模仿创作,一系列冠以唐朝、汉朝、宋朝那些事儿的小说纷纷冒出。仔细翻阅,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作品的内容与《明朝那些事儿》根本不搭边,但有《明朝那些事儿》珠玉在前,势必将影响读者的判断和选择,这些其他朝代的事儿的小说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这种投机取巧的“山寨”行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被模仿的作品名称和作品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领域的“山寨”现象也日益增多。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本条例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因此,计算机程序结构的模仿不一定构成侵权。2006年,腾讯公司推出了炙手可热的游戏“QQ堂”,而不久却被NEXON株式会社告上了法院,理由是该游戏模仿了韩国的游戏“泡泡堂”,侵犯了“泡泡堂”游戏的著作权,涉嫌不正当竞争。经过审理,最终法院判决NEXON会社败诉。理由是:结构游戏主要界面的美术作品不相似,游戏画面中的装备名称等大部分文字内容不享有著作权,游戏中一些画面表达设定属于思想范畴,不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而曾经风靡一时的“山寨”操作系统(“番茄花园”、“雨林木风”等)、“山寨”QQ软件(彩虹QQ、珊瑚虫QQ等)直接模仿炙手可热的软件,在互联网上拥有极大的下载和使用量,开发者依托于此轻而易举获得了较大的利益。这种以牟利为目的公然侵害正版软件知识产权的行为,当然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损害了正版版权人的利益,最终被法院判决违法、停止侵害。然而,如果一款软件仅仅是受他人思路启发,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开发出新的软件作品,则应当享有知识产权,不应当视为侵权。比如腾讯QQ就是马化腾在借鉴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ICQ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发的,其在用户使用习惯、服务和技术处理、群功能上均具有创新。作为一项新的智力成果,法律应当予以保护。
2.“山寨”产品与商标权。“山寨”现象在商标权领域大有烽火燎原之势,种种恶意模仿层出不穷,有的在不同类的商品上模仿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有的企业名称、网络域名更是直接模仿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商标。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即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这类行为并没有简单直接地模仿照搬,而是通过一定的设计处理,使仿冒商标达到与知名商标相近的视觉效果,尽管两个商标原本并不相同也并不近似,从而误导消费者的认知。火车上、车站里经常可见的“康帅傅”方便面、小超市鱼目混珠的“周佳牌”洗衣粉、小门店光亮夺目的Hiphone、Samsang手机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商品品牌就是这类产品的代表。
对于这一乱象,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法律对于一种注册商标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能限制自由竞争,加强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对上述案例,认为消费者肯定会被误导显然是不严谨的。实践中,普通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容易通过价格、外观等基本比较,分清“山寨”产品与正规产品的区别。“山寨”产品的所处场所、消费人群本来就明显不同于正规产品,一般购买“山寨”产品的人可能仅仅是贪图便宜,而不是将之误认为品牌产品。想要认定相关消费者有无误认,或认为其来源与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也就很难,这也正是商标侵权判定的模糊区域。要认定商标侵权存在与否需要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要是产品与正规产品差价显著,那么认定误认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是两者差价并不明显,可能导致消费者误认,这种情况下就存在侵犯商标权的嫌疑了。
3.“山寨”产品与专利权。由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模仿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山寨”行为人一般是小作坊生产,低成本快出货是其主要追求,因此,“山寨”现象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的专利领域,而这其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就是“山寨”手机。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品牌标识和外观设计模仿乃至完全照搬知名品牌,仿制其外观和功能的“山寨”手机。制造这些手机的技术和程序非常简单:手机核心——芯片,再配上其他厂家生产的屏幕、键盘、外壳和电池,一部山寨手机就组装完成了。分拆来看,这类手机的核心技术部件芯片,是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的合法产品,其他屏幕之类的配件也是正当购买而来,并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纵观整个山寨手机产业的生产流程,从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模具制作、主板配件供应、装配加工、印刷包装到营销推广、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一根很长的链条上,大多数环节是合法的,只是到了生产的末端突然变得发灰甚至有些发黑。导致发灰和发黑的几个主要环节就是模仿品牌手机商标和外观设计等。
由于“山寨”手机厂商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购买到手机核心部件,没有侵犯MTK芯片的专利权,更不会对市场上主流的德州仪器、高通等芯片专利造成影响,并不构成侵权。但是智能手机另一核心——操作系统领域,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却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操作系统全部掌握在几家大公司手里,“山寨”手机公司不可能也没有能力独立研发一款新的操作系统,被其普遍使用的安卓等操作系统一般都没有得到相关公司的专利授权,这显然构成侵权。此外,大部分“山寨”手机模仿的对象都是与其同类的品牌产品,如苹果公司的iphone、三星公司的流行产品都是“山寨”手机的重灾区。这些品牌产品在我国销售一般都申请了外观专利,当然受我国专利法的保护。大多数“山寨”手机的外观设计与品牌产品的外观设计极为相似,一眼看去难以识别真假,有些仿真度高的“山寨”手机连专业技术人员稍不注意也会误认。2006年,诺基亚以“外形专利受到侵犯”为由,将深圳天时达移动通讯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经销商告上了法庭。诺基亚表示,其遭到侵犯的专利,涉及到手机、手机前盖和手机背盖三项外观设计技术,其发现天时达未经许可,在其生产的A317手机上使用了诺基亚上述专利。虽然天时达公司认为其产品是在模仿借鉴基础上的全面创新,但法院依然判决诺基亚胜诉。可见,对于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的产品的外形进行模仿要注意侵权的界限。只是细枝末节略微的改变,而主要部分仍与被模仿产品一样,整体非常相似的产品依然是侵权的。
(二)“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
前文讲到,“山寨”文化是“山寨”现象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文化领域的表现和产物。和“山寨”产品一样,“山寨”文化通过对主流文化的模仿、创新甚至嘲讽,营造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大众、草根、非主流文化。
1.非营利的“山寨”文化。这一类“山寨”文化以“山寨”春晚、“馒头血案”等红极一时的事件为代表,让草根、大众对主流文化的反向回应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一夜间妇孺皆知。这样非营利性的恶搞和讽刺在很大程度上愉悦了群众,发挥了想象,这样的山寨文化具有强烈的娱乐精神和现实批判色彩,并受到一些人的喜爱。然而,模仿就会不可避免的进入知识产权的视野,如果把握不好模仿的度,就可能超越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界,收到法律给予的负面评价。
2.营利性的“山寨”文化。这一类“山寨”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山寨”明星。山寨明星现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明模仿者本人身份的明示模仿,如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里的模王秀团,全部都是表明身份的模仿。二是模仿明星并故意模糊自身特征,甚至假冒明星的商业营利性假冒。这些山寨明星利用与明星本人酷似的体貌特征,故意模仿对明星特有的语调声音、穿着打扮、动作举止进行模仿,却并不说明其不是明星本人,并以此形象或名义参与商业活动,获得商业报酬。第一类行为中山寨明星更多是以模仿取乐或取悦受众,且未恶意损毁明星形象和名誉,一般不涉及法律问题。而这其中也有例外,即如果所表演的是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山寨明星必须事先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而对于第二类假冒明星本人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以营利为目的恶意欺诈消费者等受众,也侵犯了明星的人格权,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三、对“山寨”现象的规制和引导
(一)对“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规制
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制主要有几点:一是要结合实践发展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适时调整、修改《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中相关规定,并与我国参加并批准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协议相接轨,整合各层级各法之间不协调不一致的规定,减少法律漏洞。二是进一步明晰法律模糊地带,对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制定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判定标准,并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践不断细化创新。三是进一步明确对著作权进行“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的界限,在保持其长期稳定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同时,避免出现判定标准与各类传播媒介发展的脱节,以致著作权人损失较大利益。
(二)对“山寨”现象的积极引导
笔者结合2002~2006年北京统计年鉴和2002~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主要说明北京市高新科技企业R&D投入概况。
一、研发费用的来源结构
近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研发费用的投入,从经费的构成比例来看(见表1),无论是北京市还是全国,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和企业,金融机构贷款、事业单位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只占很小部分。其中,在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的比例较大;但就全国来说,企业自身的投入占的比例较大。这表明北京市作为首都,政府对企业的科技经费支持力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更强。
二、研发费用的支出结构
本课题引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时界定的术语“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3类活动。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用来反映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用来反映对基础研究成果应用途径的探索。
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试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对应的试验发展活动。主要反映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从研发费用支出的绝对水平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和全国研发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2),且各组成部分均有较大增幅。从研发费用支出的相对水平来看,该项经费的支出构成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基础研究占极小一部分比例,应用研究居中,试验发展支出占到一半以上。这反映出我们有一定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国家和企业更愿意把钱投在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环节,而不是基础研究的行业,这种情况在全国更为明显。但应该说,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奠基石,轻视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利于走出一条持久的、成功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内部经费支出结构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北京高新企业及全国高新企业的内部经费支出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另外,北京高新企业的劳务费用的比例比全国企业的劳务费用所占的比例高,说明北京高新企业更注重高新人才的引进。
四、专利的申请情况
表4反映了近年来北京市专利的申请数是逐年上升的,并且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每一项来看也是逐年上升的。虽然专利的数量在上升,但从全国专利申请情况可以看出,发明所占比例也就大约维持在1/3左右,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五、专利的授予情况
衡量创新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关键指标是研发费用的支出和专利数。从北京市专利授权情况看,授权的专利数一直呈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见表5)。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专利的数量在上升,但专利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以我们数量上有多少专利而沾沾自喜,更不要以此来混淆视听,要敢于面对现实,切实认清并承认中国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现状,并以实际行动来改善。
六、从事科技工作人数
此项指标表现出一个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崇尚和重视程度、总体的国民素质及其科技工作的社会氛围。由于课题组未找到直接的每100万人中从事科技工作人数这一相对指针数据,所以用从事科技工作人数这一绝对指针数据替代,并不影响趋势的分析。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北京市还是全国,从事科技工作人数都较为稳定,整体上以一个较小的速度增长(见表6、表7)。北京市的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所占比例较全国高。
关键词:企业创新力;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企业飞速发展,目前初步具备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条件和动力。但是,在激烈的内外竞争环境下,我国企业又直面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机遇。与有竞争力的国际大企业相比较,我国的企业,特别在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主的企业创新还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劣势。
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
为了摆脱在低端市场的微利窘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它们都纷纷完善制度,立足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展开创新竞赛。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实践,我国的一些企业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使我国多项技术水平居世界前沿。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发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项目占51.4%。近年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到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以上,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市场销售额达560亿元。数字化产品以及信息家电等新一代产品正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移动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网络产品、数字化终端产品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1年全国研究与开发R&D投入为977.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而在199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25.34亿元和0.68%。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猛增,高科技人才辈出,2001年我国科技人员增致136.8万人。2004年,中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递交专利权申请增到1,782件,比前一年增长38%,17。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最新公布的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1.9%开展科技活动,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只有38.4%,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只占其销售收入的0.71%,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到2003年底,我国大中型企业71%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使我国企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决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底的产品生产,大量的科技人才集中与科研院所和大学校园内,由于工资与激励的扭曲,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评职称、发论文和获奖励等方面,而不是专注于研究发明,即使他们从事研发工作,也主要在基础理论研究,而与企业和市场严重脱节。由此而知,我国企业的创新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企业创新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的R&D投入不足
虽然,企业研发费用逐年增加,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成为R&D投资主体,有些企业过分迷信外国产品和技术,以购买替代创新。企业为实现发展壮大,主要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没有采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创新方式。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生存。1997年IBM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高达48.68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6.2%。而相应的国内电子产品企业在R&D方面的平均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二者研发投入差距相差太大。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不足已成公认事实,没有足够的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创新力取得大 的发展。
(二)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企业普遍产权不明晰,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中,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追求短期利益驱动倾向,助长了企业的投机行为。许多行业如: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软件、集成电路、彩电、移动通信等主要产品领域均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从材料、元器件、专用设备到产品关键部件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2000年集成电路进口200亿块左右,约占国内需求的90%。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总的来说不多,限制了其培育创新力的热情。另外,管理人员尤其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对创新风险和收益估计不足,没有较强创新意识,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利于创新力培养的文化。
(三)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员仅及美国的1/15、日本的1/60,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8%,而日本却高达30%。目前我国70%的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脱离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更严重的是,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开始从中国企业中挖掘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善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合格管理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知识老化;文化素质较差;人才流动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华斌等: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四)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工业企业普遍技术设备落后, 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仅占15%。设备的落后致使我国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和实力。不论从资金、人员等投入因素,还是专利产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的公布数据,1997-2001年,我国企业在国外申请专利合计为1,9 49件,而同期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数合计为90,686件。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我国企业申 请专利数逐年增加,但我国工业企业批准的专利主要为外观设计,在获得批准的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比例为0.09:3:7,而且其发展趋势为,发明专利比例逐年下降,实用新型专利不断下滑,外观设计专利却逐年增加。
此外从企业外部的宏观层面来看: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环境不规范、风险投资渠道不畅、科研机构和企业相脱节,技术创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中介机构不能提供给企业创新力培养的很好服务等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的原因。
近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气拿出20余万元重奖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创下枝江市属企业专项奖金之最。奖励金额208389.50元,其中,合理化建议奖124项,奖励76889.50元;有效专利申请22项,专利奖励44000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奖14项,奖励金额79000元;科技12篇,奖励8500元。这是湖北三宁化工继去年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授权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给予2.6万元的奖励之后,对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据了解,去年以来,湖北三宁化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专利管理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对取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员工分别给予20000元、12000元、6000元的奖励。同时,成立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即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磷化工专业委员会、化工设备专业委员会、电仪控制专业委员会,明确科技发展路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奖励。设立湖北三宁化工首席专家职位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不断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快捷的技术支撑。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不断攀登高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技术中心,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年共开展科技开发项目17项,完成16项。其中,“CO2压缩机无油技术研发及应用”、“NDC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磷石膏湿排干堆及滤液回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3个项目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0项成果为国内领先,3项成果为国内先进。“全低变(等温)变换新工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资金补助;“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新技术及产业化”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初步审核,列入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将获得配套科技经费500万元。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积极派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氮肥和磷肥行业的各类专业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将高新技术,好技术新经验引入公司;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的经验交流。去年,湖北三宁化工还累计在《小氮肥》、《化肥设计》、《化肥工业》、《磷肥与复肥》等期刊杂志以及各种协会会议共发表科技论文12篇,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
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表示,2012年,湖北三宁化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和研发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通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将加大公司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上的奖励力度,积极推进科技论文的发表,严肃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制度,规范评审工作,将各项科技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争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工作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