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年教师论文

青年教师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其教学经历较少,教学方法、策略等把握得也不是很好。因而,如何帮助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已成为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培养基础教育合格教师的需要。师范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青年教师在从教前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要将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师范生,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因为只有他们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师范生。因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就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出的师范生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其次,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的知识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这些挑战,青年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兼顾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应对飞速的时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专业化教师。

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向

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就必须提升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

1、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各个环节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后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为搞好自己的教学提供前提。首先,青年教师要提升教案设计能力。青年教师设计的教案不仅要有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还要有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设想以及课外的延伸等,从而使设计出的教案具有多方面性、综合性、立体性。其次,青年教师要提升板书设计能力。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课件并不是万能的。青年教师要根据教学着眼点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板书,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板书设计能力,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和点化作用。

2、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青年教师应提高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使学生可以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青年教师应提高组织与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通过与师范生之间的交流和与学生之间的探究,可以将一些指导意见或者好书推荐给学生,也可以了解为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给予评价反馈。

3、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青年教师由于学历层次较高,因而其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较强,但其教学研究能力却不一定强,因为他们一般都不太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青年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能力,就必须提升对教学的研究能力。首先,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形势判断力的综合反映。其次,青年教师要具有突破原有理论的框架,从新的角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青年教师要有教学研究的协作能力。“优势互补、群体攻关,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是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探寻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和措施,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1)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从收集、分析、到撰写案例,都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青年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性研究,更应该阅读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在成功的典型教学案例中认识反映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在失败的教学案例中找出认识的偏差,从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这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通过试讲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试讲是青年教师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完全按照正常上课的样子,模拟真实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青年教师通过试讲可以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促进青年教师更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试讲后,教学方向会更加清晰,教学方法会适当调整,正式授课时自信心会大增。可见,青年教师经过对授课过程进行训练,其教学能力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提升。

2、以培训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岗前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前需要进行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师范院校可以邀请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专职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示范授课、做专题讲座、传授教学经验等,以此为培训平台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青年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一份完整教案,并进行现场的授课展示,专家就其教案与教学展示进行细致点评,并与之深入交流,给予建设性意见,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通过跟踪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入职后,在教学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困惑,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只局限于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师范院校要根据青年教师所教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其安排资历深厚的导师,在教学上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这种指导是长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通过跟踪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使其由初任教师转变为熟练教师。

3、以评价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科学的考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师范院校应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来督促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首先,各院领导应对青年教师上交的教学文件和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考评,分出等级,奖优罚怠,以此来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师范院校教学委员会教师要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过程,对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进行考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以帮助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必然会受到师范生的喜爱。

(2)通过多样的教学技能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从知识的传承性考虑,工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工程实践。青年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指导教学和研究,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实际工程知识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工业行业里,具有工程能力的合格的水处理工程师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还未完全转变。目前一些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忽视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种教育理念违背了工程教育的特点,致使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之青年教师的角色基本都是直接由学生转化而来,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在从事专业教师的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工程素质。目前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2.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内驱性不强。现阶段由于高校的考评体系不太完善,造成绝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学术研究,追求论文数量,专业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不太看重青年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因而这也导致各高校在制定考核和考评政策时,重视科研成果,而非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并不会影响其职称晋升,这一机制加深了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的忽视。并且青年教师为了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在这样的考评和考核机制下,也自然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研上面。

三、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的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工作,对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青年教师除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外,自身还需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通过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通过分批安排青年教师进入给水厂、污水厂、设计院、研究所和环保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尽快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其知识和素质结构。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不能仅仅只是作为一名实习者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而是要真正地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快速成长,并丰富其工程实践经验。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技术改造等活动,能使他们迅速深入到本学科工程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从中探索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政策引导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比如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方面,重视教师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的评价。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使广大专业教师对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意识,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每一个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比如我院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以此引导青年教师走入企业,主动进行工程实践。

3.强化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学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一般只是针对教育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知识进行,没有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而言,可能很多都是毕业于环境工程或化学工程等相近专业,因此可在其入职培训中增加给排水工程方面的教育环节,安排给排水相关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授课;组织新进青年教师去给水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的取用、输配及净化过程及污水的处理和回用过程,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学校在聘任新教师时,除了注重他们的理论层次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应充分考虑他们是否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若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更好。若是刚毕业不久的应聘者,则可考虑先采用师资博士后形式,在此期间,可在获得企业实践1年的工作经历后,再考虑其正式聘用问题。

4.外聘企业导师。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各高校可定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来校对专业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或开设专题讲座。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充分发挥他们经验多的优势,为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指导,逐步增强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加注册考试。目前大多数工科行业已实行了注册工程师制度,这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工程师制度涉及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通过注册考试并不意味着工程实践能力就得到了飞跃。但是由于注册考试的很多内容都是和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因而通过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可使青年教师进一步厘清专业知识体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青年教师可以报考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或注册环保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四、结语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1

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是高质量论文,高质量论文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这里选取的是公认的SCI(EI)核心期刊检索的论文作为统计依据。2006~2013年,该高校教师被SCI(EI)检索的期刊论文达1192篇,占论文总数的14.16%。

1.1SCI(EI)检索期刊论文分析2006~2013年,该高校教师共计8416篇,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是816(376)篇,占总数的9.70(4.47)%。2013年比2006年增加了1054篇,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增加了270(115)篇。2006~2013年SCI(EI)检索期刊论文,按第一作者年龄统计见表1。2006~2013年,青年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369(189)篇,占总数45.22(50.27)%;35岁以上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447(187)篇,占总数54.78(49.73)%。可见高校教师论文质量明显提高,青年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显示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1.2按学位和专业技术职务分析2006~2013年博士学位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758(300)篇,占总数92.89(79.77)%。2006~2013年高级职称(教授和副教授)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397(155)篇,占总数75.76(61.51)%;讲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283(165)篇,占总数34.668(43.88)%。表明:博士学位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每年都有明显提高,并且占主置;高级职称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较高,呈逐年增长趋势;讲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所占比例仍较低。高级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均相对较强。

2专利成果

2006~2013年教师申请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授权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1815、891、49.09%、980、270、27.96%。2013年教师申请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授权专利件数和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比2006年相应数据分别增加了739、284、454、106件,对应提高达186、96、454、106倍。专利成果逐年增长,来之不易,教师们付出了许多辛勤工作和智慧。2006~2013年的专利成果情况,按第一发明人年龄统计见表2。2006~2013年,青年教师申请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授权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764、267、14.71%,379、44、4.49%;35岁以上教师对应的数据分别是1051、624、34.38%,601、230、23.47%。数据表明,青年教师的专利成果逐年提升,但据主导地位仍有不小距离,且发明专利仍较少。拥有发明专利,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4〕。

3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还存在问题。如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待提高、被引用的频次不够、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还需加强等实际问题。

3.1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待提高2009~2014年青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为60%,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这要得益于国家对培养青年科学家的一贯重视,对科技创新的强力要求,也要归功于该校近年来“人才引进策略”所取得的实效。然而,增加高质量的有效申请、提高申请资助率,依然非常重要。

3.2论文被引用目前,高校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论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论文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论文被引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大力提高高质量论文被引用的频次。

3.3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青年教师的发明专利,在申请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质量和数量方面还有相当广阔的上升空间。专利的资助政策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因为专利申请的投机行为,垃圾专利和专利泡沫现象,会给专利转化造成障碍。

3.4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创造一项新技术,并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适应社会的新产品,并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相对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对较少。如何有力打通科技和产业化的通道,是落在高校青年教师肩上的重任。

4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是高校科技发展主力军,努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打造实力雄厚创新团队,加大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预研经费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实践,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正竞争学术环境。

4.1建立青年教师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设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通过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搭建、整合青年教师的科技平台,加强学科交流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经费投入,更多提供项目、资金、设备仪器、试验环境等创新资源,创造良好合作机制、环境条件和工作氛围〔11,12〕。青年教师要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明确的任务分工、对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更多的创新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更好的成长。

4.2引导青年教师申报交叉学科与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选题、论证及实施是一个富于创新的过程,青年教师应积极地参与。能否获得资助、资助率高低,选题是关键,在交叉学科上更容易找到创新点。青年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主观上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虽然高,但会受自身专业的限制,边缘交叉学科问题研究也会受到限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工作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保证项目申请书撰写的质量,以提高资助率。

4.3鼓励青年教师撰写高质量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常可产出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被SCI(EI)核心检索。青年教师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论文质量也有所提高,其被引用的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重要影响检索收录论文和引用率高论文,应加大奖励力度,促使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产生,并作为教师课题申报、科技奖励、职称晋升等一系列评奖的重要指标。

4.4优化发明专利资助政策和奖励提高专利资助成效,价值高的发明专利应提供更多经费保障和奖励。优化发明专利科技政策,青年教师以资助发明专利为主,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热情,逐步引导专利质量的提升,不要盲目追求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加大发明专利申请人申请与授权的资助费用,给予应用价值高、有望产业化的专利实施项目专项扶持。评聘专利指导专家,让专利指导专家重点帮助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专利授权质量。

4.5建立多学科创新团队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多学科创新团队。依托重点学科,不仅要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目标和标志性创新成果计划,还要有明确的技术实现路线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增强源头创新和争取承担国家各项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4.6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适应市场,并获得经济、社会效益〔13,14〕。更好履行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提升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

5结束语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1 毕业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论文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态度及能力,教师指导水平和责任心以及实施过程的管理监控等几个方面。从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医学院校经过多年运行,教学管理制度已逐步完善。从学校到二级学院针对毕业论文管理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术不端检测、论文评阅和正式答辩、二次答辩等环节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论文材料格式是否正确、材料是否齐全、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而忽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的质量,没有从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上寻找解决途径。对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监管上也比较乏力。对于管理的过程的中各环节缺少细化的制度规范,难以对毕业论文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监控。

1.2从管理制度合理性和执行层面来看,一般医学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对于五年制专业在大五上学期进行选题,四年制专业在大四上学期进行选题。在最后的一年的实践时间中学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外,还需完成专业实习。基于这种浮躁和功利角度,学生很难静下心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现场调查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4]。加上学校管理层面往往出于对就业、考研的支持鼓励,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严、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修改后几天就可以进行二次答辩,且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通过学生中“届届相传”,使得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不影响最终毕业获得学位,所以学生也就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过程。

2 硕士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对策分析

2.1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及科学研究能力,为毕业课题开展提前打好基础

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经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和统计知识缺乏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囿于这些问题,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专业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而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都需要贯穿整个硕士教学过程当中。在毕业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提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实训环节,增加实习见习环节的现场调查机会,为学生专门开设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健全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做好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保障

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学院必须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实行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两级遴选制度、选题变更制度、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评选制度,以及对指导教师激励奖励制度等等。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2.3提高指导教师论文指导能力

教师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医学院校要创设科研条件,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特别是对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非重点学科、非医学专业教师予以一定的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2.4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管理

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启动以及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的过程的管理。首先要让学生摆正心态,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启动会的机会,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向学生宣读学院毕业论文各项管理规定,倡导学术诚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在毕业论文工作的初始阶段,组织选题遴选会审定选题质量,保证所有待选题目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选题后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评论与指导,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纠正,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开展。

2.5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进展管理

毕业论文的中期管理是指毕业论文开题后到论文完成前的管理,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研究内容,选题是否变更,是否完成文献综述部门的写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检查课题原始记录本填写的规范性,是否能反映出研究的真实性。指导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至少保证 2 周对学生做一次具体指导,要求指导教师保留指导记录。在检查中对教师的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存在的具体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等进行检查,通过学生进行调查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解,对态度不认真的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履行指导职责。

2.6毕业论文工作的后期管理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帅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位严谨却又亲和、和蔼又不失可爱的‘老’教师,说她‘老’并不是年龄的差距,而是资历的丰富和经验的老道。帅老师不仅在工作中指出我的不足和缺陷,促进我对自己缺点的认识和改进,更是教导我对自己的工作规划和人生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目标。”这是徒弟邱进光老师眼中的帅先蓉老师。

1982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的帅先蓉老师,今年已经54岁了。从毕业至今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爱生如子是她的座右铭。在3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学生为主”的理念: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又能拥有强壮的体魄。为此,她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思考,运用各种先进的、有趣的、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她常以赛促学,比赛促练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觉练习,提高体育能力,达到锻炼的目的。还利用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决不放弃一个学生,并利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运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她所教的班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能力都有所提高,达标率达到99%以上,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在运动训练方面,她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并组队参加成都市、武侯区的比赛,多次获得市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她甘愿作铺路石,把长期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对他们严格要求,细心知道,当他们在教学中有困难和困惑时,及时给与指导和建议,让他们去实践和探索,找出最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促使他们能更快的进入教学的专业领域。

从教三十多年来,帅老师从不懈怠,努力学习,积极思考,随时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多次发表于《中国体育报》等国家级核心报刊杂志。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四川省、成都市以及武侯区教师论文比赛一等奖。作为一名武侯区学科带头人,怎样起好一个引领带头作用,使更多喜爱体育教学的年轻人逐渐的成长为专业性极强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在工作岗位上从胜任到专精,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是帅先蓉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活跃,聪明能干,做事情有热情,但对于与8到12岁的小学生进行交流,逐渐过度到能够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培养小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等教育上还显得十分的迷惘和手足无措。甚至年轻老师再走上岗位后,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会不知道怎么进行引导和交流。其中,最重要是在课堂中不明白如何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帅先蓉老师认为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步。

邱进光是磨小新来的青年教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研究生,教学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对于教学实践方面,则是非常薄弱的。来到磨小后,恰逢武侯区教学技能比赛,学校一致推荐他参加。在预上课的过程中,教学实践薄弱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强烈,站在学生面前有时候会显得不知所措,最重要一点就是在上课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去关注学生,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和面对的现实。

在解决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这个核心问题时。帅先蓉老师让他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多思考,多观察其他教师的课程,博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放慢自己教学进度,多看看学生到底学到没有,想想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如何去运用,还要在上课时思考有哪些后进生需要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课后写好反思,努力改进。帅先蓉老师知道,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但通过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思考总能缩短在时间上的差距,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月不懈的努力,邱进光成长的非常快,在教学中能够顺利的完成教案所预设的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到学生在上课时候的状态,以及进行恰当的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提高练习的效果,使他在武侯区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向全区教师展示该课。有了这种经历,他很快步入了体育教学的门槛,朝着专业教师的路线进发。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赵庭标,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在33年的教师生涯中,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评比优质课一等奖、南京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第三届优秀青年教师、江宁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等荣誉称号。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学生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并形成了广泛影响力。多篇论文在《上海教科研》《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动力,既需要外部动力,更需要内部动力,外部动力需要激发和推动,而内部动力则在于生长和创造。李嘉诚用打破鸡蛋作比:用外部力量、外部方式来打破,鸡蛋成了一种食物;反之,用内部力量、内部方式来打破,鸡蛋则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因此,教师的发展能否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关键取决于内部动力的强弱,只有真正激发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才会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办学以来,学校坚持“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功”的办学目标,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并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采取多种举措,让更多的教师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价值引领,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景

当前,社会整体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稳定,人生发展没有稳定的预期等等,整个社会出现了普遍的浮躁现象。教师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对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片面认识,导致教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想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务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发展;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的狂妄思想导致一些教师不会发展;科研神秘论,认为教科研高不可攀,导致一些教师不敢发展,针对以上现象,学校从多个层面全方位引领教师的发展。

(一)目标引领――增强发展的针对性

2008年,学校率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和教科室的力量,最大限度助推教师成长。同时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集聚了学校15名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学科的顶尖高手,肩负起教师发展的规划、组织和管理重任。

为了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发展状况,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了《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情况调查表》,发给每一位教师填写,引导教师从现有称号、发展目标、所获荣誉、课题、论文、讲座、公开课、教学技能竞赛、主编或参编教材、发表专著、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并制定出三年发展规划;教师发展中心根据调查表,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详细了解每位教师达成目标欠缺的条件,把握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量体裁衣,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与各部门一起对教师专业发展给予相应的帮助,为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增强教师自我成长针对性。

(二)同伴引领――破除发展的神秘感

当提及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青年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时,当说起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时,有的教师便会不禁感叹“那些老师真是了不起,望尘莫及啊!”这一方面表达了对优秀教师的赞叹,一方面则反映出自己内心的自卑或渴求。而事实上,这些头衔和成绩是不是真的遥不可及呢?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敢于发展,学校做了很多事情:周智宁校长是我校自主培养的第一个特级教师,朱翠华、陆冬群老师年纪轻轻但先后荣获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让他们在不同场合以讲座、沙龙等形式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和成功的做法、经验教训,加上教师每天能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亲眼看得到、亲身感受到他们的实际付出与回报,神秘感自然而然消除。同时,这些优秀教师身上的积极进取的拼劲,坚持不懈的毅力等可贵品质是教师发展的必备素质,他们的榜样示范将感染、引领更多的青年教师拼搏奋进。

(三)精神引领――营造发展的好环境

自2012年起,学校每年评选年度“素养人物”,宣传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业绩突出,在学生、家长、同行中有较高威信和美誉度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这些教师成为东外人的精神标杆和行动楷模。东外年度“素养人物”的评选,不仅是对当选人取得成绩的肯定,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坚定发展的信念、不断追求卓越,同时,还可以从精神层面感召更多的教师朝着更高师德、更高业务水平、更高素养迈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人争当东外“素养名片”的良好氛围。

二、主题研讨,搭建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

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社会评价机制不够科学,使得一些学校往往只在抓学科成绩上下功夫,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只顾抓学生的成绩,只关心教材、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过分追求考试成绩的局面,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学生无法全面发展,也无法个性化发展。

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素养教育,指导学校的日常工作。素养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坚守教育理想,更是基于校本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实践和理论发展,推动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为了深化素养教育,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2013年11月“中学生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素养教育课题研究网络,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局面。在素养教育课题研究网络中,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师个人均有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则认真做好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申报、立项和结题等工作,抓实“个人课题”过程研究,积极开展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通过讲座、网站、个人课题、沙龙研讨等形式推广与转化优秀的“个人课题”研究成果。2015年7月,该课题顺利结题。

在“素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若干个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如成立素养课堂研究团队,有上课老师和指导老师组成,他们志趣相投,一同研究素养课堂的特征,素养课堂的结构、关键元素以及学习力;学校多次开展各种层面的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成为实践的思考者,思考的实践者;学校创办了《素养教育》杂志,刊登教师研究的成果,引导教师参与到素养教育的学习研究中来。在“素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教育行为得到修正,教育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在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名优教师评比中,我校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成绩,为自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团队研修,增添教师自主发展的功力

“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个东外人心里。是的,个人再聪慧但只有一个思想,如果带着自己的思想成果去与团队共同体交流分享,就能实现思想的叠加和增值,就能得到丰厚的智慧资源。

以我校初中政治组为例,该组2012年和2015年两次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先后涌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名,区学科带头人4人、教学骨干7名,南京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3名,11名教师先后在区级以上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组内多人次开设市区级公开课、讲座;多名教师论文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课题研究硕果累累:5个省、市、区级课题顺利结题;历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区第一,全市前列。取得这些成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品质的团队研修。

初中政治组教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同课异构制度,通过相互学习、同台竞技的方式实现共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听评课制度,为了将听评课活动落到实处,该组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听什么样的课?上课教师应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而非“表演课”。二是怎么听?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事先了解一下谁讲课,讲什么课,什么内容,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自己讲这节课,应该怎样处理教材,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不仅要记录教学过程要点,也应写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评析,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听课教师要善于进行比较和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取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与授课教师做好交流。三是如何评?首先,授课教师要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然后,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此外,该组也在尝试运用一些专业的听评课技术进行课例研究。

另外,该组教师经常坐在一起,或轻松进行茶话会,或进行教学座谈反思会,或开展青年教师沙龙,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不仅有观点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在平常的教学中,他们还利用QQ群相互解疑释难已是每天的必修课,将好的资源上传到群共享,互通有无,做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每逢好课评比,全组教师在备课环节总是群策群力,汇聚全组的智慧和力量,为上课的老师提供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并经常利用下班时间、晚自习、休息日的时间来磨课。在赛课时,总是组成强大的“亲友团”,让赛课教师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正是这种扎实的日常研修成就了教研组的蓬勃发展和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而这种团队研修,则是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常态化工作。

四、多样选择,成就教师自主发展的高地

(一)分层选择,让教师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一谈到教师发展,很多学校往往把眼光盯在青年教师身上,纷纷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促进教师成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一些教师在评上高级教师后,就认为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再加上职业的倦怠,发展的意愿明显消退。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层次,成立了带头人发展班、骨干教师发展班和青年教师发展班,要求学员在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推动了教师发展的持续化、终身化。具体来说,青年教师发展班学员都是还没有获得区级称号的教师,教学工作时间短,主要以成为区骨干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发展班学员则基本上是区骨干教师,或在区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教师,或是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他们则以成长为区学科带头人或是市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带头人发展班则基本上由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或国家、省、市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老师组成,他们需要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冲击,争取成为市学科带头人,冲击特级教师。

学校根据不同类别教师群体的成长特点及发展诉求,采取了个性化的指导,增强教师发展的实效性。如针对青年教师发展班,学校主要开展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主题研讨活动,开展了电子白板应用的培训,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针对骨干教师发展班,学校开展了如何成为名师的主题研讨活动,引领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带头人发展班,则开展“特级教师成长之路”主题活动,请区内外特级教师、专家进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学品味,丰富他们的教学教研成果,为成长为省市名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这一举措确有成效。

(二)个性选择,使教师的自主发展各具特色

不同的教师,基础和水平不一,潜能和发展方向不同,学校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让每个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菜单式”师徒结对,自主组合发展

师徒结对是很多学校采取的常规性工作,基本上是以教学为主开展师徒结对工作,而且存在学校行政命令的倾向,出现了拉郎配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参与师徒结对的积极性。我校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思维,开展了“菜单式”师徒结对。我们知道,每个教师的优势与不足是不一样的,对此,我们大胆改变学校、学科内的传统师徒结对做法,倡导跨学校、跨学科的师徒结对,倡导多方面、多角度的师徒结对,分教学师徒、科研师徒、班主任师徒三大门类。可以是一师多徒;也可以是一徒多师,既可以在本学科内拜师,还可以跨学科收徒,一名教师既可以是师傅,也可以当徒弟,两名教师之间可以互为师徒……这样就能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走在东外的校园,随时随处可听到“师傅”这样的称呼,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师傅的引领下快速成长。

2.彰显个人特点,追求个性发展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加上学术委员会的鉴定,准确把握自身特点、优势,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有意识地扬己之长,彰显个性。

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平台,除师徒结对外、还有讲座、培训、沙龙、开设公开课等,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性地参与,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增强了发展的实效性。如果教师对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比较感兴趣,可以多听听这方面的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会和沙龙,请市区专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组织教师开展交流;如果教师上课很给力,课堂教学控制力强,深受学生喜爱,可以多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有省市区乃至于国家级公开课、展示课机会时积极申报、锻炼自己;如果教师对班主任工作颇有心得,擅长抓学生的学习,可以开展沙龙研讨、技能竞赛等相互切磋……

此外,不同的教师还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我校的张荣老师热爱写作,致力于做一名作家老师,她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同时积极写作,其35万字的长篇小说《民国往事》出版发行,这是她公开出版的第二部小说。物理教师陈刚热衷于科技竞赛,学校专门让他任教综合实践学科,并担任科技辅导员,他悉心认真辅导学生、带领学生参加各级科技竞赛,成果丰硕。他一直想在学校建立一个比特实验室,目前,在学校的支持下,该实验室即将建成。吕庆丰老师自进入学校以来,每年担任高中班主任,乐在其中,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信赖、学校放心的优秀班主任。

此外,对于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愿望,学校各部门会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完成。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在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学报必须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学科建设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学报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学报;学科建设;关系

地方高校学报是省(或地级市)属高校所主办的学报,是展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窗口,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1].学科建设包含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学术成果、学科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术环境建设等内容[2].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3-4].增强高校学报服务意识,不但有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以《许昌学院学报》为例来进行分析讨论.

1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5]

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巩固优势学科

学报借助优势学科能够扩大高校学报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高学术质量;而借助学报这一平台,各院系的学术研究能得到拓展、提升,优势学科的地位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

1.2培育新兴学科

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研究起步晚,目前还不易被人所认知和接受.高校学报需专门开辟专栏,为相关研究人员刊登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机会,从而助推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1.3培养学科人才

高校学报在培养学科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只有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和学历均衡的科研队伍梯队,那么学科建设才能持续提高和发展.

1.4积极宣传科研成果

高校学报刊登高水平论文,不仅是一个宣传、交流、转化科研成果的过程,而且还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2我校学科建设的特色化

地方院校可以依托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特色,开设与之相对应的特色学科,学报在此基础上设立特色栏目.同时学报可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引导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如设置栏目和选题策划时,学报尽量向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倾斜,以扶持本校的特色学科建设.近年来,许昌学院正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在将要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并确定以理工科为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许昌学院的学科建设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许昌学院的院系设置和学科建设都是围绕许昌市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展开的.许昌古称颍川郡,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都,人造金刚石、发制品、电气电力装备、食品等工业发达,所以学校设有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院系,并建立了许多重点专业和优势学科.相应的,许昌学院学报设有颍川学人、魏晋史研究和钧瓷文化研究、电子与机械制造、化学化工与材料、食品加工、地方资源等特色栏目.

3《许昌学院学报》推进学科建设的途径

高校学科建设有助于学报整体质量的提升,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高校学报只有依托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6].

3.1加快学报数字化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报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学报应适应数字化传播的新趋势,加大学报数字平台建设力度.学报在封二开设“颍川学人”栏目、封三刊载学科建设成果的同时,积极引进网络投稿系统和数字化出版系统,充分利用学报网络平台,扩大对学科建设的宣传介绍;并通过优先出版的形式,使本校优质专业论文快速发表并传播出去.王丽婷认为学报可以开设“行业—学术信息通报”专栏,紧跟学校科研项目进展,广泛传播学校的学科建设,扩大学科的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7].所以学报就应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向本校教师推送本校学报最新动态和学科建设动向,实时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

3.2推进学报制度规范化建设,引导学科建设

学报规章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保证.学报应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制定实际可行的规章制度,以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1)为了提高本校教师在本校学报的积极性,学校制定鼓励性的奖励政策,提高科研积分;(2)邀请本校知名科研人员组成编委;(3)邀请本校知名专家做重点栏目的主持人;(4)在封二颍川学人栏目介绍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在封三对本校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6)定期对相关院系、重大科研成果、优秀科研团队进行介绍;(7)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本校教师给予倾斜支持,如内稿优先、优稿优酬等;(8)加强与文摘刊物、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推荐本校优秀科研成果.这样才有利于学报及该栏目依托的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3.3强化学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学术人才

人才是学报和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报要积极培养校内核心作者群,推动科研队伍建设.学报采取适度的倾斜政策,加强和学校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1)学报要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对青年教师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每期必须有青年教师论文等,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2)学报应与科研一线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尤其关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动向,主动约稿,不断巩固和扩大校内作者群.这样,学报不仅可以培育优秀学科带头人,而且可以促进学科梯队建设.

3.4参与学科建设,引导研究方向

学报在出版过程中要始终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保持一致.(1)学报在规划和设计栏目时,尽可能向本校的重点学科倾斜,优先发表学科带头人或重点学科的优质论文.(2)学报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邀约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举办大型学术会议,以论文集或增刊的形式参与会议日程,推动学科建设.(3)学报可以和院系之间在科研方面展开合作.学报除了拥有作者、读者和专家库等资源外,学报编辑人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在搭建学报与科研合作平台的操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学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如参加科研创新团队,召开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广座谈会,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参与学位点的建设等[4].

4结语

地方高校学报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方向,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才能使学报的学术水平得到提升,学科建设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卫世乾 单位:许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参考文献:

[1]李穆,王士忠,杨继成,等.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06-708.

[2]修荣荣,刘为清.论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84-87.

[3]杨荔晴.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关系探析———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出版广角,2015(9月下):70-71.

[4]温优华.新形势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6(5):51-54.

[5]刘明寿.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2,24(3):210-213.

[6]杨,许玉清.高校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探析[J].编辑学报,2014,26(sup1):102-104.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一、德

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讲究师德,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勤读报,勤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能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优劣的关键。工作以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经常听公开课,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身为班主任,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琐碎而繁杂。严格要求是我对学生的第一要求,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纪律上,还是在活动中、交往中和假日中,我都坚持“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的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主动融合到集体中来,主动参与建设维护这个集体。

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差,平时活泼好动,我并不刻意压制他们,让他们保持这一份童心,但决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引导他们在校纪校规的范畴内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做到“活而不散、活而有序、动而不皮”,这样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班级上的许多事务也可以放手交由他们自己来处理,违纪事件也少了很多。

三、勤

一年来,能做到出满勤,干满点,不迟到,不早退,替不少老师代课毫无怨言。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管理。

四、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