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典美文,营造美丽校园

【摘 要】经典美文,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学生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经典美文入手,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让校园更美好。

【关键词】经典;美文;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也是学校的根,是学校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是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精神内核。学校文化不仅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经典美文是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从经典美文入手,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让校园更美好。

一、经典美文,营造清雅环境

校园环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校园文化建设以经典美文入手,能让环境更优美雅致。

可以利用经典美文在学校入园道路处设置与办学宗旨相关宣传标语牌,在花坛里设置有惜花爱草的警示牌,在教学楼道置有精美塑料方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千字文》等名言哲理。特别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校园环境幽雅,布局整齐,绿草如茵,花树相间,产生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功效。最终达到“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环境教育理念,使校园的墙壁、花坛、等处处都是无声的教育,处处都有无穷的启迪;经典美文能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了文化的气息,从而为营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提供了文化的滋养。

二、经典美文,塑造儒雅少年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最难“教”的,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来的,经典美文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几首圣贤的名句,更应该重视其精神实质。我们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经典文学的审美鉴赏

1经典文学阅读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与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它的精神发育史。”[2]不管人们从事的行业是什么,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感悟,经典文学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养,教会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用更加丰富的内心来感悟世界、理解世界。经典文学还可以提高个人表达、沟通能力培养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因此,经典文学对人们的审美鉴赏与思维方式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经典文学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经典文学是人类成百上千年来积累的精神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获得审美的意识,不断陶冶人们的心灵,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实现审美方面的超越。审美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它可以使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得到很大提升。经典文学的阅读可以使人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高尚的情操。[3]以此同时,经典文学作品里还蕴含着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如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使人们在艺术的审美愉悦中获得启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1.2经典文学可以培养人们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经典文学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过程,对作品的阅读,一般要融入读者的情感与精神,每个人的阅读都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人们要从经典文学作品中读出时代的新意,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4]因此,要积极鼓励人们广泛阅读,鼓励人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经典文学中所体现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重视读者的再创造过程,从而引领人们自我提升,自我塑造,使读者在经典文学中不仅能体会到文学作品自身的美,理解文学作品写作中体现的创造性思维,还要以此来提升作者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等。

2经典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美学教育作用

经典文学样式多种多样,包罗万象。作品里不仅有对人与社会的描写,也包含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讴歌,还包含对于真善美的描写。通过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使人们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鉴别欣赏审美能力,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于人类真善美有充分的认识。除此之外,经典文学作品中还描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使人们的情感更加丰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从身心还是精神都受到极大的震撼。

美育指的是一种关于审美的教育。对于大众来说,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以自身的审美特性打动人们,使人们的精神层面得到极大享受,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学名著的美育教育,使人们的个人情感不断得到深化,从而大大提升他们审美体验的有效性。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教育人们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提升审美情趣。这些都是经典文学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与文学垃圾的独特之处。

经典文学的审美教育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美,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与自然风光。与此同时,这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也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人们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也会受到莫大的启发,进而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以提高自我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审美教育,都可以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也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这正是经典文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6]审美也可以促使人类实现自身价值,还可以培养了让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更陶冶了心灵。

全文阅读

感受语文“经典之美”

摘 要: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感受经典之美,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这一能力如何体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的教学,并以之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位,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对于经典之美的“诵读”“感受”“赏析”“想象”等几方面来着手解决。

关键词:语文;经典;诵读;感受;赏析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喝水,水淹水牛鼻,哞”学生欢乐地读着,老师提醒学生:“水牛淹着鼻子了,头会咋样?”“抬起来!”“那应该咋样读啊?”孩子们笑着把鼻尖指向天空大声地“哞”起来……

这一幕是发生在赵志祥老师的一节示范课上,多么生动有趣的课堂,多么美的享受!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这些魅力呢?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诵读美

朗读是激发审美情趣的第一步。优美的诗词歌赋、精练的散文、动人的小说、精彩的戏剧、充满趣味的楹联,都适合朗读。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首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的时间,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读的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让学生在读、思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如,“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这副对联,它的读法不止一种,让学生大胆尝试各种读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如,朗读、默读、诵读相互穿插;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相互交替;引读、听读、品读、表演读、分角色读和补充读相互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必要的技巧指点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感受美

感受美,就是读思结合。在经典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文章内容,是学习一篇经典文学作品的中心环节,我认为要指导好学生“朗读感悟”,应遵循这样的思路:“整体感受,抓住核心――指导朗读,生成语感。”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画、批注同步进行。提倡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千古诗文,以情动人,他们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因事缘情,或直抒胸臆。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作品的情感所“俘虏”、所“征服”,就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只有学生多次经历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美和善的启迪和教益。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获得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全文阅读

经典的美丽作文500字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荒凉的名字。事实上它也并不美丽。如果说流行元素中用来求婚的意大利金边蓝狐玫瑰代表的是一种时尚,那么生长在沙漠中的它就是不折不扣的经典。

叔本华说,生活在别处。沙漠玫瑰的生活正是如此。它是一种地衣,没有炫目的红花,纯洁的乳白或诱人的冰蓝,它要么是青翠的,要么是干枯如深秋野草一般。你一定失望了,它的名字如此美丽,却谈得上经典?哦不!沈从文不是说,最经典的便是山城里那边飘来一声长长的吆喝声,却不是山歌,知道吗?沙漠玫瑰它可以存活的年数是会让你再次吃惊的。

一把干枯的像是没有生命的地衣,把它放在水里。八天,它便能完全变绿。离开水,它又会变成枯黄。你放它一两年,再放进水里,八天,只八天,它又能完全变绿。这就是它的经典所在。

经典的东西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世界上还有哪种名贵的玫瑰离开水可以存活如此之久!决无仅有,它们的生命是如此脆弱。

时尚的不是经典的,而经典的却是最时尚的。它过滤了一代又一代实践,它是符合这个人文社会发展规律的,而且经典会永远流传下去,它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我们要一直等待时尚走去,再去享受留下来的经典吗?不,我们只需享受前人留下来的经典,而自己去创照各种可能的经典。当那朵沙漠玫瑰再次绽放出绿色经典时,你会明白,经典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

经典??深刻的美丽。

全文阅读

例谈经典美文的作用

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孙犁的《芦花荡》、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曹雪芹的《香菱学诗》(《红楼梦》节选)等经典美文是我们赖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资源。在阅读教学上述经典美文的过程中,采用诵读、诱导、示范等教学方法,可以启动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效果。下面我们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谈谈经典美文的具体作用。

一、文学鉴赏作用

经典美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文笔的优美性。故此,阅读教学经典美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视觉去触摸与感知充满童趣的艺术形象“我”、善于编造美女蛇故事的艺术形象长妈妈、教给“我”雪地捕鸟技巧的艺术形象闰土的父亲、略带迂腐却严厉且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艺术形象寿镜吾先生。其次,引导学生用诵读的方式品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句式的整齐美、节奏美、音乐美等。再次,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等语言的生动美、形象美等。然后,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中“扫”、“露”、“支”、“撒”、“系”、“牵”、“罩”的用词准确等。最后,引导学生启动丰富的联想思维与审美思维等诱发其特定的审美情感,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之目的。

二、素材积累作用

素材是构建文章的基石。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经典美文,不仅是作者对美的事物、美的情感的追求与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极为丰富且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写作的素材,如此,正好弥补了初中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素材不足的缺陷。 笔者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少为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提供了下列诸多写作素材:1.课文第二段中提供的描写夏天景物的素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2.描写充满儿童生活趣味的素材:在百草园翻断砖捉蜈蚣与斑蝥、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迫使其放屁与喷出烟雾、因为想拔到像人样的何首乌根而弄坏泥墙、摘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的覆盆子”、夏夜里听长妈妈讲赤练蛇的故事并由此感到“做人之险”、冬天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等。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在其后面的园子里“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等。对于上述素材,同学们只要在阅读时加以内化,写作以“夏景”或者“童趣”为话题的作文时,便可以直接移植到作文中。

三、写作示范作用

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下水作文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难免会出现粗制滥造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入选语文教材中的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经典美文则可以为学生直接提供文质兼美的示范资源。故此,我们如果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课堂写作示范有机结合起来,则会起到极好的作文训练效果。比如,我们可以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写作范本,从下列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1.景物描写类的仿写:主要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对百草园夏季景物的描写。可以将仿写的话题换为“春景”或者“秋景”或者“冬景”等。

全文阅读

课内“经典美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长调词”。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力争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从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细读、精品苏轼的中秋词。

二、分析学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主要功能是为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打开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三单元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画。

(一)语言方面。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掌握其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二)文章方面。学生通过本单元所学的小说《社戏》、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诗《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结构、意旨和感情。

(三)文学方面。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要以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来引导学生欣赏词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全文阅读

诵读经典,体验语文之美

语文是一种美,是一种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经典”是指这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时,“经典”也是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的载体。“诵读”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就是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包括朗读、吟诵、背诵、默读等。琅琅成韵地诵读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心惟、耳听、熟读精思成诵,达到“送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的意境。经典诵读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构建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的重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中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

1.诵读内容的庸俗化

现在的学生更喜欢读卡通漫画、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有的甚至迷上了所谓的非主流文学、恐怖小说、鬼故事之类的低俗文本。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看漫画、卡通片,喜欢阅读童话、科幻等。另外,还有许多学生喜欢快餐式文化、“网络文学”,许多学生经常读的是《传奇故事》《故事会》《知音》等读物,喜欢不追求空间深度和时间绵延的平面化、浅表化快乐文本的“网络文学”。“文学大师”不敌“文学侏儒”,“精品文化”和“快餐文化”相碰撞的现象充分表明,流行读物在中学生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2.诵读目的的功利化

尽管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考试这个制度存在一天,应试教育的方式策略就会存在。学生的诵读功利性太强。不难发现,如今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多为学习性辅导材料,如《英语周报》《英语沙龙》等,自主订阅多为文摘类报刊,如《意林》《读者》等,因为老师认为对中考有一定帮助。名著考查题是历来中考的必考题型,出题范围便是语文教材推荐名著。很多老师为了应付这类题目,就给学生勾重点,拟提纲,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主题思想……,应试教育还使部分学生的阅读范围桎梏在教辅类图书中,更是功利心十足。

3.诵读观念的陈旧化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读书时间大大缩减,许多学生埋首“题海”,根本没有时间阅读,也根本没有能够认识到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的影响。其次,家长对孩子课外诵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孩子的课堂学习最重要。

全文阅读

读千年美文 与经典同行

【摘 要】诵读诗文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了解历史,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真是美不胜收!

【关键词】智慧陶冶美不胜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052-02

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了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智慧,优秀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也是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它的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初中学生正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培养好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拓开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经典诗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而我国又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流淌着历代许多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指导学生读《过零丁洋》使学生了解对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读杜牧的《泊秦淮》了解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了解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经典的诗文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满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人格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国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奋进精神等,举不胜举。)这些民族精神浓缩在语言文字之中,体现在故事之内。学生只有在朗读运用中才能真正体味其中的精神。经典诗文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诵读经典,让语文教学与经典同行。

初中阶段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朗读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诵读。诵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诵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向经典美文学习写作

现在通行语文教材虽然有多个版本,但是都是文选形式的教材,编委专家们经过精挑细选,将大约二百篇(含古文)经典的、颇具代表性的文章编进教材里,这些文章几乎都是文质兼美之作,堪称“经典美文”。其中有许多文章在遣词造句、材料选取、篇章布局上都有示范作用,在写作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是教会学生学习写作的宝贵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向经典的美文学些什么呢?

一、向经典美文学细节描写

我们的课本里有很多优秀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课内学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写作的范本,并布置相应的作文训练题,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极大的提高。尊敬的叶圣陶老先生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说,教科书里的文章就是选来给我们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所以我们千万别浪费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学习写作的好机会和训练写作的好材料呀!

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在课堂上孩子学到了老舍先生写冬天的济南时是如何细致地写济南的小雪和清澈透明、充满灵气的水的,以此表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见《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56页。)

老舍先生先点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再从山上写到山尖,再从山坡写到山腰,把一个雪后小山的“妙”字描绘的淋漓尽致,从水藻的绿衬托出水的暖和、富有灵气,从而写出了济南冬天山水的美景,这深深地吸引感动了我所教的学生。有学生回家就在每天的读写本上模仿着写下了自己的《湘西的冬天》(魏朗峰):对于一个在湖南待惯了的孩子,像我,如果那里冬天不下雪、只刮风,一定是个百年奇迹。没错,湖南的严冬是寂静的,只有雪花静静地飘下,偶尔刮一两声风。冬天,如果能感到温暖,就更奇怪了。湖南的冬天是恶劣的,一天到晚无情的雨雪下个不停,让人在外面有点害怕。可是,古老的凤凰,栈道多么窄,城多么大,坡上卧着山庄,每家屋顶上积满了雪。雪花像一位年轻的小姑娘,悄悄地落在你的身上,多么文静;又如大地是一位慈母,她非得下来不可。空中、半空中,白茫茫的一片。天有时如一块蓝宝石,多么温晴;有时又大发脾气,黑漆漆一片。那里的山不同其他的山,坚强、有骨气。它们一个个独立半空中,顶风立雪,毫不动摇,一点儿也不娇气。这使我天天不断地沉思:“明天是春天了吗?”因为只有春回大地,才有那生机勃勃的一面。这,便是家乡的冬。语言虽还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透露出的是小作者对于美丽的故乡凤凰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向经典美文学习人物的动作描写

朱自清先生著名的《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艰难翻越铁道的情景,让学生也用系列的动词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背影,有的同学写得非常棒(陈穗斌):我望着父亲的背影,看到他在人群中慢跑着,这时我才发现父亲比我上一次看他时消瘦了很多,我居然都不知道,我真恨我自己,平时为什么不去多关心他一下。紧接着,便看见他有点吃力地爬过栏杆,可能是因为他有吸烟的习惯,平时又比较晚睡觉,所以他爬得很吃力。那刻,我有点紧张,看见他消失在人群中时,我的心跳得更快了。突然,我又在石台前看见了父亲,只见他双手撑着石台,吃力地爬上去,然后他便跳下去消失了,不久,他又迅速地拿着一袋东西吃力地往回撑着石台翻回来。

虽然,比起朱自清先生的原文这篇作品明显稚嫩,但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的父子情深完全不输于名家大师,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说,已经难能可贵,表明他从名家名篇里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能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了。我们语文书里的教材就是个例子,让学生习得大家的写法,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吗?

全文阅读

读经典美文 育心灵之花

摘 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语文教学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在课改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坚持开展“读经典美文,育心灵之花”活动,使少年儿童在吟诵中接受文化滋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古诗文 传统文化 吟诵 文化素养 道德修养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生动凝练的语言和清新深远的意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在现代社会,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今天的青少年已知之甚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语文教学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读经典美文,育心灵之花”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吟诵中接受文化滋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一、“腹有诗书暗香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小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了“量”的积累,才能领略古诗文的美,汲取古诗文的精华,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最终达到“质”的提升。

1.表演背。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学习一首古诗后,让他们自己为古诗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表演边背诵,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学习一年级上册《锄禾》,当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教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地日头在田里劳作,汗水一滴滴掉在泥土中的情景。

2.创设情境背。我们可以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例如背诵《赠汪伦》,让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动画与诗句对照,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也可以配乐朗读: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兴趣浓厚,加快记忆。

3.多种形式综合背。古诗文背诵的方法有很多,形式多种多样。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我常常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的方法,有诗句接龙法、对比背诵、搞竞赛背诵、限时间背诵、分类别背诵,亦有据意背、据画背、问答背、抄写背、听记背,还有记首字背诵法、线索串联背诵法、握干举技法、循睛找龙法等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