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对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0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内部对照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外部对照组。甲胎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观察三组研究对象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情况。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高尔基体蛋白73[(175.8±51.4)μg/L]、甲胎蛋白[(2125.1±566.8)μg/L]、甲胎蛋白异质体3%[(15.5±5.8)%]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82.5±32.5)μg/L、(83.8±34.4)μg/L、(8.4±3.2)%]和外部对照组[(16.5±13.4)μg/L、(10.2±4.3)μg/L、(6.2±0.9)%],内部对照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高于外部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肝癌组、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甲胎蛋白≤200 μg/L时的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肝癌组在甲胎蛋白>200~300 μg/L、>300~400 μg/L、>400 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4%、6%、59%)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0、0、0)和外部对照组(0、0、0),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96%)、特异性(99%)均高于单一高尔基体蛋白73检测的81%和93%、单一甲胎蛋白检测的63%和91%、单一甲胎蛋白异质体3%检测的78%和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b)-0130-04

Diagnosti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golgin 73, alpha-fetoprotein,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ZHU Qinh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Deqing Coun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Deqing 313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golgin 73 (GP73), alpha-fetoprotein (AFP),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AFP-L3%)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dmitted to Deqing Coun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of person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external control group. The AFP was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GP73, AFP-L3%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The GP73, AFP, AFP-L3% of three groups, the GP73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FP,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GP73, AFP, AFP-L3%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GP73 [(175.8±51.4) μg/L], AFP [(2125.1±566.8) μg/L], AFP-L3% [(15.5±5.8)%]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82.5±32.5) μg/L, (83.8±34.4) μg/L, (8.4±3.2)%] and external control group [(16.5±13.4) μg/L, (10.2±4.3) μg/L, (6.2±0.9)%], the GP73, AFP, AFP-L3%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xternal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GP73 positive rate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internal control group, external control group (4%, 6%, 59%) in the AFP ≤200 μg/L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GP73 positive rate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4%, 6%, 59%) in the AFP >200-300 μg/L, >300-400 μg/L, >400 μ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0, 0, 0) and external control group (0, 0, 0), the sensibility (96%), specificity (99%) of joint detection of three indicators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higher than single GP73 detection (81% and 93%), single AFP detection (63% and 91%), single AFP-L3% detection (78% and 85%),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joint detection of GP73, AFP, AFP-L3% has higher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ich can provide reliable theory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Key words] Golgin 73; Alpha-fetoprotein;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tic value

全文阅读

甲胎蛋白 半年一查

孙先生一年前曾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治疗好转而出院。出院后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明显症状。最近,孙先生来门诊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提示肝癌,且为肝内多发、门脉栓塞,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孙先生心情沉重,我也为他感到难过。我问他这一年来为什么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查,他说因为肝功能稳定,也没什么症状,就没太重视。没想到一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

检查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最有效的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甲胎蛋(AFP),是甲种胎儿球蛋白的简称。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 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因此,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 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即甲胎蛋白浓度升高会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若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时,应高度怀疑肝癌。

肝癌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通过检查甲胎蛋白就可以较早地发现肝癌。如果早期检测发现甲胎蛋白高,此时大多数患者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存活期常在5年以上或更长。所以,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家族中有人患肝癌者,应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

全文阅读

甲胎蛋白的相关认识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慢性乙肝预后; 综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3.063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早在50多年前Halbrecht等[1]就有关于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的报到。在临床中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判断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AFP的相关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综合临床有关研究认识如下。

1 AFP生成的相关认识

AFP是胚胎特异的血清a-球蛋白,分子量68 kpa,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11~12区,其调控的区域包括有:启动子(promoter),沉寂子(silencer)及增强子(enhancer)[2]。郭兰生等[3]研究认为AFP是内胚层源性细胞幼稚期的产物,是机体的内胚层源性组织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由实体细胞早期发育阶段产生并分泌。也有学者认为AFP可能起源于祖肝细胞和卵圆细胞,他们研究发现AFP常在干细胞肿瘤和肝母细胞瘤表达,通常在肝细胞癌和新生儿时期AFP可表达出较高水平[4]。在人出生后3个月开始,随着干细胞表达的下降,血清中AFP的水平也逐渐降低,到出生后的第二年接近于成人水平。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故而正常成人血中AFP含量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肝细胞恶变后,可能是因为肝癌细胞基因启动肝细胞的原始生长因子,机体重新获得合成AFP的能力,在肝癌细胞大量增生的过程中,同时释放出AFP,使血清中AFP的含量也不断地升高[5]。因此,在正常成人血清中如出现AFP水平升高,则可能是机体生长代谢出现异常的反应。

2 AFP的生理功能

2.1 转运功能 AFP是由591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属于类白蛋白一族[6]。相似的物质结构决定其有类似于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其转运功能表现为可以结合及运送许多有关配体[7]。如在胎儿时期AFP结合及运输配体的功能就表现在其能与雌性激素结合,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保障胎儿顺利生长[8]。在有关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研究中,关于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植物源性生化类黄酮(BFV)的实验中发现BFV分子结构中B环上存在的4-羟基群使其能与AFP相结合,从分子结构上也说明AFP可以结合类黄酮和雌激素[9]。AFP还可以结合并转输胆红素、类固醇、金属离子及各种药物等物质。AFP的结合转输功能可以影响机体的环境。如:AFP通过转输胆红素,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另些方面,AFP与二英结合后,可以使二英的溶解度增加,同时使之毒性提高超过200倍,增强二英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效应[10]。

2.2 细胞生长的双重调节作用 AFP对细胞生长有着既可以增强又能够抑制的双重调节作用。AFP充当增强生长的作用,涉及的机制包括转运功能,可能通过转输雌激素、脂肪酸和胆红素,改善了细胞生长环境,进一步促进了细胞的生长。Li等[11]发现一定量的AFP能诱导血清钙离子内流,引起胞浆内钙离子升高,同时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蛋白酶A活性上升,促进细胞DNA等物质的合成。这也可能是AFP促进细胞生长的另一种机制。在抑制生长方面,AFP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及诱导凋亡,达到抑制生长的效果。另外,在许多关于细胞类型和某些肿瘤类型的研究中表明AFP调节生长、增殖的能力与其血清中含量水平有一定的依赖性[12]。低浓度的甲胎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还通过抑制P53/Bax/cytochrome c/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发挥着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在AFP高生理浓度的研究中发现:在培养不同肿瘤细胞过程中,高浓度的AFP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13]。AFP调节生长的方式可能表现在胞质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过程中,通过蛋白质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生长,通过“激动剂脱敏”过程中的G-耦合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当发生肝癌或肝脏受损是,机体为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重新激活AFP基因,启动DNA链的转录,表达合成大量的AFP。另一方面,AFP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抗体,针对能分泌AFP的肿瘤与之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许多研究报道显示在抑制与增强生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AFP双重调节生长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如能更加明确作用机理,则能为临床一些肝病的诊疗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文阅读

概述甲胎蛋白综述

甲胎蛋白(AFP)最早于1956年发现,但直至1963年有关AFP与肝癌相关性的文献发表,AFP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此后,有关AFP的结构、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目前有关AFP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1 AFP的来源

人甲胎蛋白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4q11Cq13)上。妊娠前3个月AFP由胚胎卵黄囊内胚层合成,其后转由胎儿肝脏合成,此外在胎儿胃肠道、肾脏也有合成少量AFP。胎儿血清AFP含量高且变化大,可达106-107 ng/ml,孕4周时即可检测到AFP,渐上升至孕12-16周达峰值,约107ng/ml,随后AFP水平锐减,出生后2个月内迅速降至10 ng/ml以下[1] 。分化成熟的肝细胞增生时也可合成AFP,故正常成人AFP呈低水平合成,血清AFP为5-10 ng/ml。肝炎、肝硬化等损伤情况下肝细胞反应性增生,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1] 。

部分肿瘤患者可有血清AFP的增高。胚胎期表达AFP的组织在恶变时可重新表达AFP,如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畸胎瘤;有研究显示,胃癌,肺癌,胰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扩增细胞也可以不同程度的合成AFP[2] 。

2 AFP的结构、分型及其意义

AFP是分子量为70 KD的糖蛋白,具有591个氨基酸,大致含4%碳水化合物,与白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根据与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能力的大小,AFP分为3种不同的亚型:AFP-L1(LCA非反应型),AFP-L2(LCA中度反应型),AFP-L3(LCA高反应型)[3] 。有研究显示:良性肝病血清AFP升高以AFP-L1为主,妊娠、卵黄囊瘤以AFP-L2升高为主,而HCC则以AFP-L3升高为主[3] 。

3 AFP的生物学功能

对于AFP确切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情况下,AFP可促进肝细胞及再生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的增长和抑制细胞凋亡。由于AFP在结构上与白蛋白的高度相似性,AFP也可作为解毒物质。AFP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AFP与雌激素相结合,可预防大脑发育环境中雌激素水平过高而起保护作用。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多伴有AFP水平的异常。AFP具有一定免疫抑制功能,可避免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的免疫排斥问题。

全文阅读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杨先生今年45岁,早在上大学体检时查出乙肝“大三阳”,此后不定期复查肝功能,偶有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

工作后,杨先生因生活不规律、饮酒应酬等诸多因素,导致肝炎反复发作,但一直不愿抗病毒治疗。直到40岁时,才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抗病毒治疗。服药后,杨先生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获得满意的疗效两年后,杨先生开始不规律复查,最后只检查肝功能一项。

最近,杨先生感到肝区疼痛,查了腹部彩超,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家属不放心,带着他来找到我,看了近几年的检查单,我发现,除甲胎蛋白外,其他项目都检查过。于是,我建议杨先生查一下甲胎蛋白。结果,数值超过500ng/ml。

接下来,杨先生分e做了肝脏硬度、增强CT和MRI(磁共振)等检查,发现小肝癌。最终,联系多学科会诊,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继续抗病毒治疗,监测甲胎蛋白逐渐正常。

从这个病例中,我发现很多乙肝患者在所谓的“定期复查”中,只关注“转氨酶”这样的指标,忽略了肝病隐藏的“危机”。很多患者,在听到要求他们查甲胎蛋白时,会问:“甲胎蛋白是什么?监测甲胎蛋白有什么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吧!

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相关蛋白,主要存在于胎儿体内,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血液中仅有微量存在。甲胎蛋白在1956年由瑞典学者在胚胎中发现,1963年,其他学者相继发现,肝癌患者体内甲胎蛋白大量升高,不久,甲胎蛋白成为首个被认定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典型的乙肝患者,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其自然病程可呈现“三步曲”,即“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变化过程。那么,在乙肝的疾病状态下,监测甲胎蛋白有什么意义呢?

全文阅读

两种甲胎蛋白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摘 要 目的:对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与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比,评价两种方法在甲胎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与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检测法同时对100份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进行AFP检测。结果:在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检测出37例阳性标本中,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法同样检出阳性38例,敏感性为9429%;酶联法检出阳性20例,敏感性为5714%。(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检出的37例阳性中,有1例确证为阴性,特异性为999%;酶联法检出的22例阳性中,2例确证为阴性,特异性为9932%。两种方法同为阳性的38例标本,经确证均为阳性。有1例经确证为阳性的标本为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检出而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法未能检,结论: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方法的敏感性远远大于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法,而特异性差别不大,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方法更适合于血液的甲胎蛋白(AFP)筛查。

关键词 甲胎蛋白 检测试纸(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60

AbstrastObjective:Compartive effect between -Fetoprotein(Colloidal Gold)assayand -Fetoprotein(Elecsys immunoassay)Afp in the proces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is Methods-Fetoprotein(Colloidal Gold)assayand -Fetoprotein(Elecsys immunoassay)AFP serum level of 100 with cirrhosi-Fetoprotein(Elecsys immunoassay)AFP Results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vailability of AFP were 5714%,9424% and 9932%,999% Conclusion:It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agood compleementary effect between -Fetoprotein(Colloidal Gold)assayand -Fetoprotein(Elecsys immunoassay)Afp in the praoces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is

目前,甲胎蛋白实验室诊断最常用的血清检测方法有两类,一种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另一种方法有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还有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费时,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法成本高,而甲胎蛋白(AFP)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具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院住院病人100例。

试剂: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胶体金试纸由篮十字生物药有限公司生产。发光试剂盒由美国拜耳生产。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全文阅读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价值及评估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并对术后1个月的肝癌患者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统计作出生存曲线。结果:术前不同肿瘤指标的检测结果:AFP-L3联合AFPmRNA检测阳性率为64.3%,明显高于AFP、AFP-mRN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50.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 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诊断; 预后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进展快,病情危重,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下降。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升高,肝细胞癌由多种方式因素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变等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HCC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广泛使用,然而对肝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低,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研究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提高诊断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作用[1]。临床研究显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笔者对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HCC患者进行AFPmRNA联合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检测,对其与HCC的诊断及预后关系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4-7月本院部分住院患者血清资料库中的112份血清标本,其中男76例,女36例,年龄30~73岁;平均(45.62±6.2)岁;肝脏良性病变19例(其中2例炎性假瘤,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血管瘤),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LC)11例,HCC8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肝癌预后分析的影响,将HCC患者的入选标准定为:单发肿瘤

1.2 试剂与仪器 采用武汉中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USCNLIFE SCIENCE人小扁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郑州久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探针及引物,BIO-RAD M680酶标仪,HH-42三用恒温水箱,Himac CR 21G低温高速离心机,Biometra TGRADIENT梯度PCR仪,MS1 Minishkaer IKA 涡旋混合器,LightCycler 1.5 ROCHE荧光定量PCR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生产的AFP酶连试剂盒。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分别在患者入院前、后1个月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迅速分离血清,血细胞备用,放置在-80 ℃环境内备测,在测定前将标本取出,自然复融后对血清中AFP-L3、AF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人小扁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AFP、AFP-L3的含量,并计算AFP-L3占AFP总量的百分比,以AFP-L3大于15%作为AFP-L3异常升高标准。

全文阅读

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相关性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5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以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进行检测,对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离单个核细胞(MNC),随机分为2组,甲胎蛋白组给予甲胎蛋白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14d后对两组BFU-E(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甲胎蛋白对核细胞的红细胞有刺激作用,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结论: 甲胎蛋白可以促进肝癌患者红细胞的生成。

关键词:甲胎蛋白;红细胞;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病于40~50岁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当前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患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 或AFP)水平会出现显著性增加[2]。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肝脏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以造红细胞为主[3]。临床研究表明,胎肝干细胞输注对再障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当前对于甲胎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与红细胞生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6-2011 年500例原发性肝癌(Child-pugh)A、B 级患者。其中,男306例,女194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岁。患者为能正常进食的非素食主义者。排除伴随心、肺及肾脏疾病者;排除伴随消化道出血者。并选取健康体检的500例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3例,女207例;年龄24-66岁,平均43.9岁。对患者甲胎蛋白和红细胞数值进行检测。其中甲胎蛋白采用(AFP)化学发光法检测;红细胞数值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2实验方法

取健康人的外周血适量,室温静置1 小时后离心。将血清分装于试管中,-30℃冻存备用。单个核细胞(MNC)分离 (20 位健康人的骨髓)取正常人肝素抗凝骨髓适量,以Ficoll 液(相对密度为1.077) 密度梯度法分离MNC 作培养用。采用Iscove 改良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将正常供体骨髓分离所得MNC 加入培养体系中,细胞终浓度为2×105/ml。分为两组,分别在其中加入甲胎蛋白(code:A32260H,从肝癌细胞中提取,购自Biodesign 公司)、正常人血清,每份标本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2 及饱和湿度下培养14 天,在显微镜下(放大10 倍)计数两组BFU-E(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

全文阅读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肝癌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临床检测甲胎蛋白(AFP)为阳性的肝病患者,分别检测血清中AFP和AFP-L3,分析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含量与肝癌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的关联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肝癌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癌症死因中居第二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最佳途径。甲胎蛋白是当前诊断肝癌最有价值的血清标志物。但其对肝癌也仅有相对特异的诊断价值,经过临床长期广泛的应用后,在早期肝癌的诊断中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除肝癌外,有20-40%的慢性肝病患者和20-50%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AFP升高现象,而这些患者并没有发生肝癌。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在急性恶化之后血清中AFP浓度也可达到一个级高的水平,甚至超过1000ng/ml。因此临床为了提高诊断特异性,鉴别良恶性肝病,规定AFP浓度≥400ng/ml为肝癌诊断特异性指标,但这样漏检了大量AFP≤400ng/ml的肝癌患者,原因是早期肝癌中只有25.7%的患者AFP浓度≥400ng/ml。因此在这些高危人群中单纯检测AFP进行肝癌预警存在很大困难。而AFP-L3是肝癌的高度特异性指标,肝癌患者AFP-L3阳性率达90%。对肝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比单纯应用AFP能显著提高准确率。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以本院提供的肝病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AFP阳性(AFP>20ng/ml),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0例。

1.2仪器与实际AFP检测使用上海新波时间分辨仪及配套试剂,AFP-L3分离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全文阅读

甲胎蛋白(AFP)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摘要: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胎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糖蛋白,是胎儿血清中主要蛋白质,也是正常成分,出生后直至成年在血清中含量极微。但患原发性肝癌或畸胎瘤时,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这类抗原的检出,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前,甲胎蛋白的检测已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普查。

关键词:甲胎蛋白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27-01

甲胎蛋白已被发现50余年,目前临床常用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复发的判断。同时作为良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临床上不乏因AFP升高而就诊者。现对AFP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AFP是一种4%糖类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70KD,半寿期5d,AFP和清蛋白基因都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4q11-4q21区域,AFP和清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十分近似,高度同源性[1]。AFP在胎儿期分别由卵黄囊和胎肝合成,可细分为卵黄囊型和肝型,它们含糖类的比例不同。它是胎儿血循环中的主要蛋白,主要与雌激素结合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在妊娠29d即可检测出,其数值持续升高至孕30-32周,此后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约8个月时AFP降至成年人水平,一般波动在1-5ng/ml, 约99%的成年人血清AFP值

AFP可携带或转运多种血清成分,包括脂肪酸、视黄酸、类固醇,也与糖代谢有关。在许多细胞类型和癌中,AFP起双重调节生长的作用,涉及的机制包括转运雌激素,脂肪酸和胆红素。也有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及诱导凋亡,抑制生长的作用[2]。在胎儿体内AFP的作用犹如成年人血清中的清蛋白的作用,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运输物质的作用。

在急性、慢性肝炎均可引起AFP的升高。急性肝炎于病程中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AFP含量呈低水平升高,而慢性活动性肝炎AFP水平随着肝炎的活动期而增高,恢复而下降,持续时间30天至3个月,如持续不退并进行性升高,要警惕肝癌的可能性[3]。成年人的肝脏存在多种肝细胞,肝脏受到损害时,这些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目前认为卵圆细胞是肝干细胞的一种子代细胞,有合成AFP的能力,也有成瘤性。肝干细胞可能是肝癌中产生AFP的细胞来源之一[4]。因此AFP可作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方法,同时具有高度的灵敏度。

现今,AFP在临床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动态监测AFP变化,对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